迎接新批判時代的到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02:01
2005.08.08  中國時報
南方朔


    「凋謝」(decadence)是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持續成長的我們不能想像的觀念,因為不能想像,我們遂習以為常的認為,每天打開房門,所看到的都會是同樣的景象。因而疏忽了,極可能在某個特定的日子,打開房門後,卻發現到一切都不一樣了。

    台灣黃金時代已過


    而由整體台灣最近的表現,包括執政的依然無能,公權力變本加厲的粗暴化,以及兩岸政策依然有如得了瘧疾般的抽搐不定,而整個經濟局面則日益崩壞,我們已可看出一種在過去從未出現過的「凋謝」現象,已由台灣的中下層市民階級開始表面化。台灣已過完了它的黃金時代,人們已必須為「凋謝」做出準備。「凋謝」由痛苦、充滿了無力感的近視與自戀,以及一小撮人更加的意識形態化為組成的結構。

    首先就痛苦這個成分而論。近年來的世界,由於全球化擴充了競爭的壓力,幾乎毫無例外的,每個政府都格外必須強化其領導性,始可能帶動出活力,在競爭中突圍。而反觀台灣這個階段也正是台灣意識形態內鬥內耗最嚴重,別說政府的領導性了,甚至連更基本的方向感,也都趨於模糊。台灣早已成了一個依靠著機械慣性而自動運轉的機器。最近台灣企業民調,對政府的不滿意度達到空前水準,即是例證。在東亞經濟秩序重編的過程裡,台灣別說早已落後於南韓,甚至早已在默默中被邊緣化了。

    最近,許文龍的坦白陳述,即是這種企業痛苦的表露,而當企業都覺得痛苦,社會最基層的中下層市民階級,作為痛苦的終極承受者,當然程度更甚。中年失業加劇,實質所得遞減,低所得者在物價上漲的時代,民生日益艱困。近年來,雖然許多國家都出現實質所得增加率停滯的窘境,但卻可藉著自低成本地區擴大進口來彌補所得問題的壓力,像日本甚至還存在著通縮的問題。但在台灣,由於政策的僵化和我們的經濟體質並未改善,這種選擇都不可能出現,這意味著中下層市民階級的痛苦,已注定了不可避免。中下層市民階級的痛苦,也反映在諸如自殺率、犯罪率的持續增加上。最近台灣俗民階級間流傳著「先顧腹肚,加擱來鬥嘴鼓」(先讓大家有口飯吃,然後才去搞嘴巴上的語言遊戲)這樣的順口溜。由台灣人已開始警覺到「腹肚」可能會出現問題,這不就是痛苦問題的指標嗎?

    痛苦屬於對企業前途茫然的企業家,而承受者則是中下市民階層。而由於無力感所造成的近視和自戀,則主要屬於中上和知識階層。由社會發展 的一般理論,幾乎每個社會當處於順境時代,這個階層都會因為有較高的憧憬,而成為推動進步的力量,而一旦進步的希望落空,這個階層立刻就會因為「理想」(utopia)不再,而翻轉成只顧自己的「近視」(myopia),在這種近視中,則多少都有一些自求多福的自戀成分。它讓人耽溺在個人性的口腹品味之欲裡,對公共事務則在失望中趨於漠然。它會在凋謝的年代裡,產生一小塊畸形的繁榮地帶。而今天的台灣,這一塊就已很清楚的表露在人們面前。但這樣的一小塊繁榮,畢竟與擴張時代充滿信心的繁榮有所不同,它有著壓抑性和惡兆性,因而也就沾染上了淡淡的虛無色彩,而有了一些「我倆沒有明天」的況味。

    凋謝年代畸形繁榮

    而值得玩味的,乃是當這種「凋謝」的現象開始形成,造成凋謝的原因,通常都不會去自求改變,反而會格外的將自己的失敗與失政歸咎於他人,而在失敗中自我擁抱得更緊密,更加的不擇手段,更加的玩弄卸責的語言遊戲;而於此同時,則是那種自我分裂的政治特徵和語言特徵─即學術界所謂的「萬能/無助症候群」(omnipotence / helplessness Syndrome)更趨表面化。

    所謂的「萬能」,乃是在關起門時,它會格外的把自我的權力極大化,用相信自己能改變歷史來平衡掉歷史不可能被它所改變的壓抑感。這種「萬能」的、讓自己高興的感覺,經常也都是政治權力更加濫用的開端。

    在最近這段期間,這種「萬能」的權力濫用,可以說已到了無所謂的程度。官員可以公開的要求公營企業「贊助」特定立場的媒體;可以花幾千萬元搞置入性行銷來替反對水果銷售大陸製造聲勢;可以在衛星電視頻道的換照問題上使出最粗暴的公權力;……當權力不能用來替人民謀福利,而只用於替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服務,當然也等於透過自己的手,褫奪掉了公權力的正當性,這也是政府愈來愈無法讓人尊敬,甚或服從的原因。這也造成了政府作為不可預測性的增加。甚至公務員都無所適從,大家袖手旁觀,看情況行事。「萬能」會造成「無能」與「癱瘓」,這已成了當今台灣官僚行政體系最大的特性。

    萬能/無助症候群

    而「萬能/無助症候群」另一端的「無助」,指的是當它關起門時,覺得自己有著無所不能的權力與亢奮,而一旦打開門,發現到自己的權力實在小到甚麼也不能改變,這時候,那種「無助」的感覺就告出現,除了讓步外,就是格外要去耍弄嘴皮,俾以平衡自己的「無助」。在過去這段期間,為了水果外銷問題,最先開始「萬能」的搞反對,並扣人「統戰」、「沒有好處」、「陰謀」之類的罪名,到了最後眼見「萬能」變成「無助」,遂格外的要在嘴巴上做出補償,諸如考慮強化兩岸經貿管制,又在台灣航空器飛越大陸飛航情報區等問題上大玩嘴巴大賺便宜之事遂告紛出不絕。

    因此,在這個凋謝的時代,也是台灣政治進入了一個更加意識形態化、政客在「萬能」與「無助」這種高峰與低谷間有如自己洗三溫暖,因而也就變得更難平衡、更難不卑不亢,當然,更多的意識形態動作和語言遊戲,也就更難避免。

    也正因此,我們已可斷言,在可見的兩年多裡,台灣已不可能在政治和行政的格局上出現任何良性的改變,反而會因為整體凋謝、倒退,政治人物在「萬能/無助症候群」這種人格危機,以及因此而造成的更加自我擁抱、更加的意識形態化,以及更多語言遊戲裡,讓政治的正當性被剝落。政治的「表現危機」(crisis of performance),政治人物的「人格危機」(crisis of personality)最後會延伸成民主社會難得見到的「政治正當性的危機」(crisis of legitimacy)。

    期待批判帶來希望

    或許,我們已可說,今天的台灣又到了一個轉捩時刻,民主的政黨輪替的確曾為台灣開啟了一個機會之窗,但由過去的表現,台灣已毫無疑問的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台灣並沒有因此而打造出更好的民主規模,也沒有讓政府效率在民主中提升,當然更不要說在這個機會之窗打開的時刻,改善兩岸關係,進而參與到東亞秩序重歸的過程中,讓台灣有更大的舞台可以去施展。所有該做、可做的,台灣一無表現,反而只是在民主輪替的時代轉接中,利用「批判的空窗期」,讓政治與社會經濟向下沉淪。所謂的「批判的空窗期」乃是過去五年台灣政治的總結,它指的是由於政權輪替,以前的批判者在一夕之間都成了權力新貴,而他們留下的位置並沒有人去立刻填補,因而形成了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獨特景觀─有統治者的權力,有因為失去政權而不能調適,因而顯得無力的在野黨,但卻沒有真正的批判力量;「批判的空窗期」,統治者會因為不受批判而自以為是,「批判的空窗期」也會助長知識分子加速的向權力投機;「批判的空窗期」耽擱掉了台灣的真正民主轉型工程。

    但到了現在,由於民主並未轉型,反而是整個社會和體系,都在加速凋謝,因而使得「批判的空窗期」宣告正式結束,一個新的批判時代已告開啟。如果我們注意到最近這半年來的發展,當可注意到新的不滿力量已日趨強壯,儘管這種聲音並不被有權力者所理會,他們仍以「狗吠火車」視之,但我們已可大膽預測,正是這新的批判力量,或許才是讓台灣還會在凋謝中仍有希望的關鍵。迎接新的批判時代,或許是年輕輩不想凋謝的人,應有的覺悟吧!2005.08.08  中國時報
南方朔


    「凋謝」(decadence)是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持續成長的我們不能想像的觀念,因為不能想像,我們遂習以為常的認為,每天打開房門,所看到的都會是同樣的景象。因而疏忽了,極可能在某個特定的日子,打開房門後,卻發現到一切都不一樣了。

    台灣黃金時代已過


    而由整體台灣最近的表現,包括執政的依然無能,公權力變本加厲的粗暴化,以及兩岸政策依然有如得了瘧疾般的抽搐不定,而整個經濟局面則日益崩壞,我們已可看出一種在過去從未出現過的「凋謝」現象,已由台灣的中下層市民階級開始表面化。台灣已過完了它的黃金時代,人們已必須為「凋謝」做出準備。「凋謝」由痛苦、充滿了無力感的近視與自戀,以及一小撮人更加的意識形態化為組成的結構。

    首先就痛苦這個成分而論。近年來的世界,由於全球化擴充了競爭的壓力,幾乎毫無例外的,每個政府都格外必須強化其領導性,始可能帶動出活力,在競爭中突圍。而反觀台灣這個階段也正是台灣意識形態內鬥內耗最嚴重,別說政府的領導性了,甚至連更基本的方向感,也都趨於模糊。台灣早已成了一個依靠著機械慣性而自動運轉的機器。最近台灣企業民調,對政府的不滿意度達到空前水準,即是例證。在東亞經濟秩序重編的過程裡,台灣別說早已落後於南韓,甚至早已在默默中被邊緣化了。

    最近,許文龍的坦白陳述,即是這種企業痛苦的表露,而當企業都覺得痛苦,社會最基層的中下層市民階級,作為痛苦的終極承受者,當然程度更甚。中年失業加劇,實質所得遞減,低所得者在物價上漲的時代,民生日益艱困。近年來,雖然許多國家都出現實質所得增加率停滯的窘境,但卻可藉著自低成本地區擴大進口來彌補所得問題的壓力,像日本甚至還存在著通縮的問題。但在台灣,由於政策的僵化和我們的經濟體質並未改善,這種選擇都不可能出現,這意味著中下層市民階級的痛苦,已注定了不可避免。中下層市民階級的痛苦,也反映在諸如自殺率、犯罪率的持續增加上。最近台灣俗民階級間流傳著「先顧腹肚,加擱來鬥嘴鼓」(先讓大家有口飯吃,然後才去搞嘴巴上的語言遊戲)這樣的順口溜。由台灣人已開始警覺到「腹肚」可能會出現問題,這不就是痛苦問題的指標嗎?

    痛苦屬於對企業前途茫然的企業家,而承受者則是中下市民階層。而由於無力感所造成的近視和自戀,則主要屬於中上和知識階層。由社會發展 的一般理論,幾乎每個社會當處於順境時代,這個階層都會因為有較高的憧憬,而成為推動進步的力量,而一旦進步的希望落空,這個階層立刻就會因為「理想」(utopia)不再,而翻轉成只顧自己的「近視」(myopia),在這種近視中,則多少都有一些自求多福的自戀成分。它讓人耽溺在個人性的口腹品味之欲裡,對公共事務則在失望中趨於漠然。它會在凋謝的年代裡,產生一小塊畸形的繁榮地帶。而今天的台灣,這一塊就已很清楚的表露在人們面前。但這樣的一小塊繁榮,畢竟與擴張時代充滿信心的繁榮有所不同,它有著壓抑性和惡兆性,因而也就沾染上了淡淡的虛無色彩,而有了一些「我倆沒有明天」的況味。

    凋謝年代畸形繁榮

    而值得玩味的,乃是當這種「凋謝」的現象開始形成,造成凋謝的原因,通常都不會去自求改變,反而會格外的將自己的失敗與失政歸咎於他人,而在失敗中自我擁抱得更緊密,更加的不擇手段,更加的玩弄卸責的語言遊戲;而於此同時,則是那種自我分裂的政治特徵和語言特徵─即學術界所謂的「萬能/無助症候群」(omnipotence / helplessness Syndrome)更趨表面化。

    所謂的「萬能」,乃是在關起門時,它會格外的把自我的權力極大化,用相信自己能改變歷史來平衡掉歷史不可能被它所改變的壓抑感。這種「萬能」的、讓自己高興的感覺,經常也都是政治權力更加濫用的開端。

    在最近這段期間,這種「萬能」的權力濫用,可以說已到了無所謂的程度。官員可以公開的要求公營企業「贊助」特定立場的媒體;可以花幾千萬元搞置入性行銷來替反對水果銷售大陸製造聲勢;可以在衛星電視頻道的換照問題上使出最粗暴的公權力;……當權力不能用來替人民謀福利,而只用於替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服務,當然也等於透過自己的手,褫奪掉了公權力的正當性,這也是政府愈來愈無法讓人尊敬,甚或服從的原因。這也造成了政府作為不可預測性的增加。甚至公務員都無所適從,大家袖手旁觀,看情況行事。「萬能」會造成「無能」與「癱瘓」,這已成了當今台灣官僚行政體系最大的特性。

    萬能/無助症候群

    而「萬能/無助症候群」另一端的「無助」,指的是當它關起門時,覺得自己有著無所不能的權力與亢奮,而一旦打開門,發現到自己的權力實在小到甚麼也不能改變,這時候,那種「無助」的感覺就告出現,除了讓步外,就是格外要去耍弄嘴皮,俾以平衡自己的「無助」。在過去這段期間,為了水果外銷問題,最先開始「萬能」的搞反對,並扣人「統戰」、「沒有好處」、「陰謀」之類的罪名,到了最後眼見「萬能」變成「無助」,遂格外的要在嘴巴上做出補償,諸如考慮強化兩岸經貿管制,又在台灣航空器飛越大陸飛航情報區等問題上大玩嘴巴大賺便宜之事遂告紛出不絕。

    因此,在這個凋謝的時代,也是台灣政治進入了一個更加意識形態化、政客在「萬能」與「無助」這種高峰與低谷間有如自己洗三溫暖,因而也就變得更難平衡、更難不卑不亢,當然,更多的意識形態動作和語言遊戲,也就更難避免。

    也正因此,我們已可斷言,在可見的兩年多裡,台灣已不可能在政治和行政的格局上出現任何良性的改變,反而會因為整體凋謝、倒退,政治人物在「萬能/無助症候群」這種人格危機,以及因此而造成的更加自我擁抱、更加的意識形態化,以及更多語言遊戲裡,讓政治的正當性被剝落。政治的「表現危機」(crisis of performance),政治人物的「人格危機」(crisis of personality)最後會延伸成民主社會難得見到的「政治正當性的危機」(crisis of legitimacy)。

    期待批判帶來希望

    或許,我們已可說,今天的台灣又到了一個轉捩時刻,民主的政黨輪替的確曾為台灣開啟了一個機會之窗,但由過去的表現,台灣已毫無疑問的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台灣並沒有因此而打造出更好的民主規模,也沒有讓政府效率在民主中提升,當然更不要說在這個機會之窗打開的時刻,改善兩岸關係,進而參與到東亞秩序重歸的過程中,讓台灣有更大的舞台可以去施展。所有該做、可做的,台灣一無表現,反而只是在民主輪替的時代轉接中,利用「批判的空窗期」,讓政治與社會經濟向下沉淪。所謂的「批判的空窗期」乃是過去五年台灣政治的總結,它指的是由於政權輪替,以前的批判者在一夕之間都成了權力新貴,而他們留下的位置並沒有人去立刻填補,因而形成了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獨特景觀─有統治者的權力,有因為失去政權而不能調適,因而顯得無力的在野黨,但卻沒有真正的批判力量;「批判的空窗期」,統治者會因為不受批判而自以為是,「批判的空窗期」也會助長知識分子加速的向權力投機;「批判的空窗期」耽擱掉了台灣的真正民主轉型工程。

    但到了現在,由於民主並未轉型,反而是整個社會和體系,都在加速凋謝,因而使得「批判的空窗期」宣告正式結束,一個新的批判時代已告開啟。如果我們注意到最近這半年來的發展,當可注意到新的不滿力量已日趨強壯,儘管這種聲音並不被有權力者所理會,他們仍以「狗吠火車」視之,但我們已可大膽預測,正是這新的批判力量,或許才是讓台灣還會在凋謝中仍有希望的關鍵。迎接新的批判時代,或許是年輕輩不想凋謝的人,應有的覺悟吧!
南方朔的文笔确实一流,可惜,真的只是狗吠火车,绿色政客就是听懂了也不会去做。
用简单的理想代替现实的操作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