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这场战役会不会被喷子们当作丧权辱国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46:56


http://www.51ar.net/magazine/paper/2008/298/298488-2.htm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纪实
湘潮 |加入时间:2008年1月18日
此后,中缅两国政府为妥善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又做了大量工作。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正式缔结了《中缅边界条约》,使中缅边界问题得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解决。尖高山以北这一段,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原属中国的领土划还中国外,完全按照传统习惯线定界;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所保持的“永租”关系,中国方面同意把这一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并照顾到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方面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两国政府换文规定属于缅甸的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在条约中,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正式放弃1941年中英两国政府换文规定的中国参加经营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中缅两国还就勘界的有关边界居民的细节问题达成谅解。双方相互协议:一方移交给另一方的地区的居民,应该被确认为所属一方的居民,如该居民有异议,可在一年内声明选择原来一方的国籍,并在两年内迁入原来一方境内居住;关于边界耕地问题,确定不再发展新的过界耕种土地,现有的过界耕种现象,双方政府应在3年内逐步加以消除……
中缅边界问题的和平、合理解决,成为亚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的光辉榜样,也是世界各国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的良好范例。
但是,中缅双方政府都担心中缅边境勘界能否顺利进行。因为当时,国民党残军在缅甸侵占了相当几个台湾的领地,并不时袭扰中缅两国。
解放初期,国民党残兵逃到缅甸,占地为王,在中缅边境地区时常制造事端,成为中缅政府的一大心病
1950年3月9日,在人民解放军的穷追猛打下,国民党军第八军残部800余人,从云南西盟阿佤山与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区之间的小坝子逃出了国境线,遁入缅甸金三角地区。
这批残军属原国民党第八军二三七师七0九团,团长为李国辉。逃出国境的七0九团残兵,在缅甸原始森林逃生,蚂蝗、毒蚊、蟒蛇、瘴气、野兽时刻威胁着他们。4月20日,他们走出了森林,来到了缅甸东部大其力市的一个村子——小孟棒。在这里,他们奇迹般地遇到了自己的同伙——国民党军第二十六军九十三师二七八团的600余人,该部由副团长谭忠率领。
由于两支部队同遭台湾国民党遗弃,李国辉和谭忠将部队改名为复兴部队。他们广泛地扩军,把当年抗战时散落在当地的国民党远征军和中缅边境及泰国境内的华人统统招募到复兴部队,并聘请当地土司训练复兴部队将士,使其适应山地丛林作战和求生需要。很快,复兴部队扩展到了3000人。
但不久,缅甸政府限令国民党复兴部队10日内撤出缅甸,否则全歼占领其国土的国民党复兴部队。
6月16日晨,缅军终于发动了进攻。复兴部队全线撤退,撤向丛林。6月28日,复兴军发动反攻,俘虏了370多名缅军,夺回了丢失的军事要塞孟果。7月5日,缅军投入了14000多兵力,配备了重炮、空军等,发动新一轮攻势。双方激战数日,复兴部队再次转败为胜,并一举攻占大其力市,缅军大败。复兴部队赢得了滞留缅甸的机遇。
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惊喜异常,立即召见原国民党军第八军军长李弥,命他赴金三角统帅旧部。
李弥带去了一些部属,使国民党残军渐渐扩充到近万人。李弥将复兴部队更名云南反共救国军,四处强占缅甸国土,并着手建设机场等设施。
1951年5月下旬,李弥指挥国民党军残部,分路侵入云南思茅临洛边防地区。云南省军区在完成“放敌入境”的战略意图之后,发布了剿灭李弥残军的命令,以5个步兵团,分四路追剿。残军稍作抵抗,立即溃逃,于当月下旬全部遁入缅甸。
此后,李弥仍以“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的名义发号施令,继续指挥他的残军进行反共活动,但再不敢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只以二三十人的残军对中国边境进行骚扰。
1952年1月,李弥残部孟撒机场建成。台湾C-47运输机每周两次往返,运来M-1步枪、五O口径轻机枪、反坦克炮等武器,装备了近1万名残兵。1952年2月,台湾又派800名军官及情报人员到缅北充实李弥部队。到1953年1月,李弥部队已扩充到18500余人,编制为一个总部,一个指挥部,4个军区,3个师,12个纵队,占据了缅甸四分之一的国土。
缅甸难以容忍自己的国土被异国军队长期盘踞,但又无力驱逐,于是向联合国控诉。东南亚被震惊了!联合国被震惊了!东南亚各国联合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纷纷谴责台湾当局粗暴侵犯缅甸主权的行径,要求维护缅甸主权。国民党当局迫于各国压力,同意将国民党驻在缅甸的残军全部撤往台湾。1953年11月18日,缅甸国民党残军开始乘美国民航飞机撤往台湾,但仍然有一部分残军潜伏下来。
两年后,蒋介石再次想到利用中缅边境一带的残军,从云南进犯大陆,委派原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潜入缅北,搜罗残部。柳元麟苦心经营了两年,残军又扩充到3000余人。1959年,蒋介石召柳元麟到台湾,命他设法策应云南、西藏等地匪特暴乱,并许诺增加经费和补给供应。
柳元麟返缅后积极招兵买马,声称:“不仅缅敌找上门来要打,而且要打进云南,以击引暴,以暴致乱。”他还拟订了袭扰云南的突击计划。1960年春,台湾向缅北残军驻地空投了400人的“特种部队”,柳元麟亦加紧了袭扰云南的准备,培训了2000多名袭扰骨干。
缅中两国都对国民党军残部的存在深恶痛绝。
消灭国民党残军势在必行,两国决定利用联合勘界的机会,携手围剿残敌
1960年10月,中缅边界问题最终和平解决,中缅开始联合勘界。正是在此时,缅甸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联合围剿国民党残军的请求,一场人民解放军从未经历过的山地丛林战,悄悄地在中缅边境拉开序幕。
其实,缅甸政府早在围剿国民党残军受挫后,就想请中国边防军帮忙。
从1957年始,缅甸边防军就几次明求或暗示,希望中国边防部队,在缅军对盘踞在缅甸境内金三角一带的国民党残军攻击时,进入缅甸境内给予协助。
中国政府对盘踞在缅甸的国民党残军也并非无动于衷。
早在1959年5月4日,毛泽东对一份“关于蒋介石接见在缅国民党残军总指挥,令其准备窜扰云南”的情报上,批示给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引起警惕,准备应付可能的变乱”;“军委亦应派员去云南布置对策”。毛泽东批示后,中央和军委便对盘踞缅甸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高度警惕,并制定了应急方案。
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根据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成立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首都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就对边界进行必要的勘察、竖立新界桩和修订、改立旧界桩、警卫等事宜,商讨具体细节,确定日程安排。委员会中方的首席代表是前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在谈到勘界的警卫问题时,根据周恩来的授意指出:云南解放之际,国民党残部千余人窜逃缅甸,盘踞掸邦地区,声称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反攻大陆。他们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对缅甸人民更是胡作非为,还可能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破坏中缅勘界。为了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给他们必要的打击。
缅方代表们听了姚仲明的这番话,非常受感动。
11月初,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派边防处处长成学俞前往昆明,与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4日,他们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的协议。
协议规定:对盘踞在第四勘察队工作地段,对勘察、竖桩工作有威胁的国民党残军,由中缅双方部队共同负责加以捕歼清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滇部队负责捕歼清除旧30号界桩(中国孟遮以西)至62号界桩(云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点)地段附近的国民党残军。中方部队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可根据需要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清除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1960年11月20日左右。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拟制了警卫作战方案,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然后将此方案送中央军委、总参审议。中央军委和总参将国民党残军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确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拟订了重点捕歼的6名敌军、师级军官的名单。毛泽东看了昆明军区报送的情报,发现南侧缅军兵力过于单薄,难于履行堵截配合作战的任务,要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赶快同负责与缅军联络勘界保卫的丁荣昌联系商议,以妥善的方式,把我方的关注转告缅方。昆明军区毫不迟疑地将这一信息传达给缅军,他们对中方的提醒表示感谢。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打响后,在两国军队的合力围剿下,国民党军残部土崩瓦解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后来形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红线内作战;第二阶段是越过红线为缅甸国防军解围。
1960年11月21日晚21点30分,第一阶段的战斗打响了。人民解放军22支突击队,迅速向残军的16个据点移动。据侦察,总参要求重点捕歼的敌军、师级军官,有5名在红线附近。当时周恩来开玩笑说:“谁活捉柳元麟谁就可以当将军!”但敌首柳元麟,却不在这一区域。
秦基伟向昆明军区前线指挥部发出新的指示:“打响后,如敌逃跑,命令部队,马不停蹄,跟踪追击!”
按预定计划,战斗应该在22日凌晨6点30分打响。然而,这场对解放军来说十分陌生的山地丛林战却没能全按计划行事。扑击的16个据点,最早的4点50分就接火了,最晚的7点50分才交火。由于解放军的扑击行动出其不意,16个扑击点,只有两个扑空。
最早打响的踏板卖据点,战绩最佳,全歼守敌。敌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蒙宝业被击毙;5点40分打响的曼俄乃,虽然据点补空,但在追击中,击毙了敌第四军五师师长李泰。
残军不敢与解放军恋战,稍一接触就向密林深处溃逃,很快都退离到红线区域以外。解放军由于在红线内作战的命令很死,只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秦基伟得到战报后,一面命令突击队在红线内清剿残军;一面向总参请求与缅方协商,同意我军越过红线追击敌第四军主力。但中央的决定依然如故,攻击不得不在红线处终止。
直到1961年春,缅甸军才开始实施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湄公河战役。缅军调集了9个营约1万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号称丛林游击战专家的柳元麟,决意以“引蛇出洞,将缅军诱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伏击”的战法,瓦解缅军的攻势,先佯装节节败退,诱使缅军一步步落入其圈套。没过几天,缅军就被国民党残军挤压在王南昆至芒林的狭长山道间。由于远程大炮难施威力,飞机的战术动作受到限制,缅军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适值陈毅访缅。缅方向陈毅提出: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南下百余公里,协助缅军作战。19日,缅方得到周恩来来自北京的回复:我们愿意参加这一联合作战的讨论。
1月21日下午,缅军方代表飞抵设在孟育的中国突击队指挥部,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攻击国民党残军的孟百了、江拉等重要据点,打掉残军的第三军和第五军,以解救王南昆、芒林被困缅军。
缅方的要求迅速传往北京,总参随即就此进行研究。总参谋长罗瑞卿说:“缅甸几次请示并催促我们参战,可见他们现在处境困难。我以为要去就快去,送人情要早送。如果缅方吃大亏,受蒋残军重创,就会对我方有意见。在国际上,缅甸方面不怕,我们怕什么?马上通知前线部队抓紧准备。”随即,罗瑞卿将总参意见上报中央。
22日凌晨3点,昆明军区接到作战部转达的罗瑞卿指示:“已经原则上同意配合缅军作战。敌约4000,我们使用8个营、2个便衣队。孟百了2个营2个便衣队,孟百了以西2个营,索永2个营,重点是孟百了。我军尽量迅速出动。请缅军在芒林、王南昆咬住敌人,以待我军南下配合歼灭之。”
当天下午,周恩来批准了中国部队越过红线,解救缅军的作战计划。15点,罗瑞卿要作战部通知昆明军区。他还指示:孟百了以西2个营不去了,以免口张得过大。战斗争取25日打响。
总参作战部在向昆明军区下达作战命令的同时,重申了作战纪律:一切行动一定要按双方协议的范围实施;力求不伤害居民;一定不要到老挝边境作战;枪、炮弹不能过湄公河,湄公河的汽艇不能打,靠岸的确系蒋残军的可以打。
自25日开始的第二阶段作战,不如第一阶段顺利。因为纵深地段的地形不熟,容易迷失方位,原始山林阻滞了我军奔袭的速度,而残军具有丛林战的经验,地形又熟,占了一些便宜,解放军的伤亡人数,比第一阶段要多些。
经受了解放军第一次打击的残军,在逃出红线时,便制定了“遇解放军攻击即逃,在逃中顽抗,以顽抗掩护逃脱,如解放军穷追不舍,就退入老挝境内暂避”的“保山计划”。因此,当国民党残军获悉解放军继续南下进击的情报后,便主动放弃了对王南昆缅军的围困,渡过湄公河,向老挝境内逃窜,被困的缅甸国防军转危为安。
在两个阶段的作战中,解放军共歼敌740人,击毙敌师长2名,活捉敌副师长1名,捣毁了逃缅国民党残军经营了10多年的巢穴,协助缅甸政府解放了拥有30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保障了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民党残军柳元麟的总部,在此后被迫迁往台湾。剩下的少数国民党军残余分子,基本散布到民间,有的匿入山林东躲西藏,有的甚至干脆脱下军装,武装贩运鸦片,也有的娶妻生子,做起土著,对缅甸政府已经形不成大的威胁。
中缅边境勘界任务完成后,使近百年未能解决的中缅边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国民党残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中缅边境地区出现了和平、安宁的景象,两国人民迎来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新时代。

http://www.51ar.net/magazine/paper/2008/298/298488-2.htm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纪实
湘潮 |加入时间:2008年1月18日
此后,中缅两国政府为妥善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又做了大量工作。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正式缔结了《中缅边界条约》,使中缅边界问题得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解决。尖高山以北这一段,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原属中国的领土划还中国外,完全按照传统习惯线定界;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勐卯三角地所保持的“永租”关系,中国方面同意把这一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并照顾到历史关系和部落的完整,缅甸方面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两国政府换文规定属于缅甸的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在条约中,中国政府根据一贯反对外国特权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政策,正式放弃1941年中英两国政府换文规定的中国参加经营缅甸炉房矿产企业的权利。
中缅两国还就勘界的有关边界居民的细节问题达成谅解。双方相互协议:一方移交给另一方的地区的居民,应该被确认为所属一方的居民,如该居民有异议,可在一年内声明选择原来一方的国籍,并在两年内迁入原来一方境内居住;关于边界耕地问题,确定不再发展新的过界耕种土地,现有的过界耕种现象,双方政府应在3年内逐步加以消除……
中缅边界问题的和平、合理解决,成为亚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的光辉榜样,也是世界各国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的良好范例。
但是,中缅双方政府都担心中缅边境勘界能否顺利进行。因为当时,国民党残军在缅甸侵占了相当几个台湾的领地,并不时袭扰中缅两国。
解放初期,国民党残兵逃到缅甸,占地为王,在中缅边境地区时常制造事端,成为中缅政府的一大心病
1950年3月9日,在人民解放军的穷追猛打下,国民党军第八军残部800余人,从云南西盟阿佤山与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区之间的小坝子逃出了国境线,遁入缅甸金三角地区。
这批残军属原国民党第八军二三七师七0九团,团长为李国辉。逃出国境的七0九团残兵,在缅甸原始森林逃生,蚂蝗、毒蚊、蟒蛇、瘴气、野兽时刻威胁着他们。4月20日,他们走出了森林,来到了缅甸东部大其力市的一个村子——小孟棒。在这里,他们奇迹般地遇到了自己的同伙——国民党军第二十六军九十三师二七八团的600余人,该部由副团长谭忠率领。
由于两支部队同遭台湾国民党遗弃,李国辉和谭忠将部队改名为复兴部队。他们广泛地扩军,把当年抗战时散落在当地的国民党远征军和中缅边境及泰国境内的华人统统招募到复兴部队,并聘请当地土司训练复兴部队将士,使其适应山地丛林作战和求生需要。很快,复兴部队扩展到了3000人。
但不久,缅甸政府限令国民党复兴部队10日内撤出缅甸,否则全歼占领其国土的国民党复兴部队。
6月16日晨,缅军终于发动了进攻。复兴部队全线撤退,撤向丛林。6月28日,复兴军发动反攻,俘虏了370多名缅军,夺回了丢失的军事要塞孟果。7月5日,缅军投入了14000多兵力,配备了重炮、空军等,发动新一轮攻势。双方激战数日,复兴部队再次转败为胜,并一举攻占大其力市,缅军大败。复兴部队赢得了滞留缅甸的机遇。
消息传到台湾,蒋介石惊喜异常,立即召见原国民党军第八军军长李弥,命他赴金三角统帅旧部。
李弥带去了一些部属,使国民党残军渐渐扩充到近万人。李弥将复兴部队更名云南反共救国军,四处强占缅甸国土,并着手建设机场等设施。
1951年5月下旬,李弥指挥国民党军残部,分路侵入云南思茅临洛边防地区。云南省军区在完成“放敌入境”的战略意图之后,发布了剿灭李弥残军的命令,以5个步兵团,分四路追剿。残军稍作抵抗,立即溃逃,于当月下旬全部遁入缅甸。
此后,李弥仍以“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的名义发号施令,继续指挥他的残军进行反共活动,但再不敢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只以二三十人的残军对中国边境进行骚扰。
1952年1月,李弥残部孟撒机场建成。台湾C-47运输机每周两次往返,运来M-1步枪、五O口径轻机枪、反坦克炮等武器,装备了近1万名残兵。1952年2月,台湾又派800名军官及情报人员到缅北充实李弥部队。到1953年1月,李弥部队已扩充到18500余人,编制为一个总部,一个指挥部,4个军区,3个师,12个纵队,占据了缅甸四分之一的国土。
缅甸难以容忍自己的国土被异国军队长期盘踞,但又无力驱逐,于是向联合国控诉。东南亚被震惊了!联合国被震惊了!东南亚各国联合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纷纷谴责台湾当局粗暴侵犯缅甸主权的行径,要求维护缅甸主权。国民党当局迫于各国压力,同意将国民党驻在缅甸的残军全部撤往台湾。1953年11月18日,缅甸国民党残军开始乘美国民航飞机撤往台湾,但仍然有一部分残军潜伏下来。
两年后,蒋介石再次想到利用中缅边境一带的残军,从云南进犯大陆,委派原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潜入缅北,搜罗残部。柳元麟苦心经营了两年,残军又扩充到3000余人。1959年,蒋介石召柳元麟到台湾,命他设法策应云南、西藏等地匪特暴乱,并许诺增加经费和补给供应。
柳元麟返缅后积极招兵买马,声称:“不仅缅敌找上门来要打,而且要打进云南,以击引暴,以暴致乱。”他还拟订了袭扰云南的突击计划。1960年春,台湾向缅北残军驻地空投了400人的“特种部队”,柳元麟亦加紧了袭扰云南的准备,培训了2000多名袭扰骨干。
缅中两国都对国民党军残部的存在深恶痛绝。
消灭国民党残军势在必行,两国决定利用联合勘界的机会,携手围剿残敌
1960年10月,中缅边界问题最终和平解决,中缅开始联合勘界。正是在此时,缅甸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联合围剿国民党残军的请求,一场人民解放军从未经历过的山地丛林战,悄悄地在中缅边境拉开序幕。
其实,缅甸政府早在围剿国民党残军受挫后,就想请中国边防军帮忙。
从1957年始,缅甸边防军就几次明求或暗示,希望中国边防部队,在缅军对盘踞在缅甸境内金三角一带的国民党残军攻击时,进入缅甸境内给予协助。
中国政府对盘踞在缅甸的国民党残军也并非无动于衷。
早在1959年5月4日,毛泽东对一份“关于蒋介石接见在缅国民党残军总指挥,令其准备窜扰云南”的情报上,批示给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引起警惕,准备应付可能的变乱”;“军委亦应派员去云南布置对策”。毛泽东批示后,中央和军委便对盘踞缅甸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高度警惕,并制定了应急方案。
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根据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成立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首都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就对边界进行必要的勘察、竖立新界桩和修订、改立旧界桩、警卫等事宜,商讨具体细节,确定日程安排。委员会中方的首席代表是前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在谈到勘界的警卫问题时,根据周恩来的授意指出:云南解放之际,国民党残部千余人窜逃缅甸,盘踞掸邦地区,声称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反攻大陆。他们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对缅甸人民更是胡作非为,还可能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破坏中缅勘界。为了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给他们必要的打击。
缅方代表们听了姚仲明的这番话,非常受感动。
11月初,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派边防处处长成学俞前往昆明,与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4日,他们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的协议。
协议规定:对盘踞在第四勘察队工作地段,对勘察、竖桩工作有威胁的国民党残军,由中缅双方部队共同负责加以捕歼清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滇部队负责捕歼清除旧30号界桩(中国孟遮以西)至62号界桩(云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点)地段附近的国民党残军。中方部队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可根据需要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清除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1960年11月20日左右。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拟制了警卫作战方案,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然后将此方案送中央军委、总参审议。中央军委和总参将国民党残军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确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拟订了重点捕歼的6名敌军、师级军官的名单。毛泽东看了昆明军区报送的情报,发现南侧缅军兵力过于单薄,难于履行堵截配合作战的任务,要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赶快同负责与缅军联络勘界保卫的丁荣昌联系商议,以妥善的方式,把我方的关注转告缅方。昆明军区毫不迟疑地将这一信息传达给缅军,他们对中方的提醒表示感谢。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打响后,在两国军队的合力围剿下,国民党军残部土崩瓦解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后来形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红线内作战;第二阶段是越过红线为缅甸国防军解围。
1960年11月21日晚21点30分,第一阶段的战斗打响了。人民解放军22支突击队,迅速向残军的16个据点移动。据侦察,总参要求重点捕歼的敌军、师级军官,有5名在红线附近。当时周恩来开玩笑说:“谁活捉柳元麟谁就可以当将军!”但敌首柳元麟,却不在这一区域。
秦基伟向昆明军区前线指挥部发出新的指示:“打响后,如敌逃跑,命令部队,马不停蹄,跟踪追击!”
按预定计划,战斗应该在22日凌晨6点30分打响。然而,这场对解放军来说十分陌生的山地丛林战却没能全按计划行事。扑击的16个据点,最早的4点50分就接火了,最晚的7点50分才交火。由于解放军的扑击行动出其不意,16个扑击点,只有两个扑空。
最早打响的踏板卖据点,战绩最佳,全歼守敌。敌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蒙宝业被击毙;5点40分打响的曼俄乃,虽然据点补空,但在追击中,击毙了敌第四军五师师长李泰。
残军不敢与解放军恋战,稍一接触就向密林深处溃逃,很快都退离到红线区域以外。解放军由于在红线内作战的命令很死,只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秦基伟得到战报后,一面命令突击队在红线内清剿残军;一面向总参请求与缅方协商,同意我军越过红线追击敌第四军主力。但中央的决定依然如故,攻击不得不在红线处终止。
直到1961年春,缅甸军才开始实施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湄公河战役。缅军调集了9个营约1万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号称丛林游击战专家的柳元麟,决意以“引蛇出洞,将缅军诱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伏击”的战法,瓦解缅军的攻势,先佯装节节败退,诱使缅军一步步落入其圈套。没过几天,缅军就被国民党残军挤压在王南昆至芒林的狭长山道间。由于远程大炮难施威力,飞机的战术动作受到限制,缅军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适值陈毅访缅。缅方向陈毅提出: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南下百余公里,协助缅军作战。19日,缅方得到周恩来来自北京的回复:我们愿意参加这一联合作战的讨论。
1月21日下午,缅军方代表飞抵设在孟育的中国突击队指挥部,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攻击国民党残军的孟百了、江拉等重要据点,打掉残军的第三军和第五军,以解救王南昆、芒林被困缅军。
缅方的要求迅速传往北京,总参随即就此进行研究。总参谋长罗瑞卿说:“缅甸几次请示并催促我们参战,可见他们现在处境困难。我以为要去就快去,送人情要早送。如果缅方吃大亏,受蒋残军重创,就会对我方有意见。在国际上,缅甸方面不怕,我们怕什么?马上通知前线部队抓紧准备。”随即,罗瑞卿将总参意见上报中央。
22日凌晨3点,昆明军区接到作战部转达的罗瑞卿指示:“已经原则上同意配合缅军作战。敌约4000,我们使用8个营、2个便衣队。孟百了2个营2个便衣队,孟百了以西2个营,索永2个营,重点是孟百了。我军尽量迅速出动。请缅军在芒林、王南昆咬住敌人,以待我军南下配合歼灭之。”
当天下午,周恩来批准了中国部队越过红线,解救缅军的作战计划。15点,罗瑞卿要作战部通知昆明军区。他还指示:孟百了以西2个营不去了,以免口张得过大。战斗争取25日打响。
总参作战部在向昆明军区下达作战命令的同时,重申了作战纪律:一切行动一定要按双方协议的范围实施;力求不伤害居民;一定不要到老挝边境作战;枪、炮弹不能过湄公河,湄公河的汽艇不能打,靠岸的确系蒋残军的可以打。
自25日开始的第二阶段作战,不如第一阶段顺利。因为纵深地段的地形不熟,容易迷失方位,原始山林阻滞了我军奔袭的速度,而残军具有丛林战的经验,地形又熟,占了一些便宜,解放军的伤亡人数,比第一阶段要多些。
经受了解放军第一次打击的残军,在逃出红线时,便制定了“遇解放军攻击即逃,在逃中顽抗,以顽抗掩护逃脱,如解放军穷追不舍,就退入老挝境内暂避”的“保山计划”。因此,当国民党残军获悉解放军继续南下进击的情报后,便主动放弃了对王南昆缅军的围困,渡过湄公河,向老挝境内逃窜,被困的缅甸国防军转危为安。
在两个阶段的作战中,解放军共歼敌740人,击毙敌师长2名,活捉敌副师长1名,捣毁了逃缅国民党残军经营了10多年的巢穴,协助缅甸政府解放了拥有30多万人口、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保障了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民党残军柳元麟的总部,在此后被迫迁往台湾。剩下的少数国民党军残余分子,基本散布到民间,有的匿入山林东躲西藏,有的甚至干脆脱下军装,武装贩运鸦片,也有的娶妻生子,做起土著,对缅甸政府已经形不成大的威胁。
中缅边境勘界任务完成后,使近百年未能解决的中缅边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国民党残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中缅边境地区出现了和平、安宁的景象,两国人民迎来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