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民族融合为什么会这么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1:25:00
楚国八百年,楚人作为一个从中原河南新郑一带不断南迁到长江流域的华夏部落,为何他能成功的融合长江淮河流域的上百个不同的部落族群?
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来看,真没有一个中原诸候国能比楚国强的,文化建筑艺术绘画音乐歌舞思想哲学天文数学等等综合实力方面,楚国说第二,哪个诸候国敢说第一? 就是现在的美国,实际上都还有严重的种族茅盾。而楚国没有,楚国军事占领的地区都迅速被楚化,无论是当时长江以南相对文化落后地区,还是原来文化很发达的南中原,淮河流域,以及山东中南部地区。
晋秦吴越的称霸,实际都有着楚系人材支撑。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晋楚三次大战楚胜一次,晋胜二次都是楚系大臣在后面支持,所以才有了后来楚人感叹的那句话:“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后来吴国崛起靠的是楚人伍子胥,越国崛起靠的还是楚人范蟸和文种。
秦国统一六国,秦帝国的最后近一百年,朝政大部时间实际上差不多都是把持在楚系集团手中,只是最后秦始皇利用楚系昌平君和昌文君的势力上位夺权后,把秦相昌平君,同时也是楚国最后一个皇储昌平君,也就是最后一位楚王贬到陈地,楚系势力才算退出了秦国,但这时楚人李斯仍是秦相。最后灭秦的,还是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我们可以看到,楚人南迁后,以江汉平原为基础,数百年间灭国近百,是春秋战国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主要分以下几类:
1:淮河流域和山东南部一带的华夏系国家,比如陈国,蔡国,鲁国等。
2:商朝时跟随楚国南下的华夏系国家罗国,庸国,邓国等。
3:周朝设置汉江之北的华夏系汉阳诸姬唐国,隋国等
4:长江下游的王族华夏系,百姓东夷系的吴国,百越系的越国。
5:长江中游的百越系的干越国
6:长江三峡一带的华夏系百越系东夷系等混合的巴国
7:淮河长江流域的东夷系国家徐国,舒国等
8:长江中游湘江流域的诸多原始部落
楚国八百年,一统长江中下游之后,对这里的众多的民族文明文化融合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华夏系,东夷系,还是百越系。
音乐上无论是越人巴人的下里巴人,还是楚人的阳春白雪,楚人从中原来带的宫廷乐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都能在楚国同时存在。
楚国灭国后,没有过大屠杀,有传说的只是灭了江西的干越国后,将干越驱赶到了西南地区,也就是现在贵州广西的水族,侗族。楚国一般是将所灭之国的皇族宗族迁到楚国都城,灭国置县,将楚地贵族安排当县吏,积极的实行文化民族融合。
秦汉之间最显赫的人物项羽、刘邦,都表现了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对于项羽来说,他本身就是楚系贵族自不必说;而刘邦所居的徐泗地区,原本离在江汉平原的楚国中心地甚远,但到战国中后期,楚国灭鲁,势力达邹鲁境内,这一带很快“楚化”。刘邦好楚声、楚舞、楚衣,信口吟出的也是很地道的楚辞,可以称得上是楚人了。据载,“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高祖始登帝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
由此可见,徐、泗一带在语言上也受到楚语的影响而原非“楚人”的刘邦,对此十分欣然,并热心加以推广。战国未期,楚国的东境到达徐泗邹鲁一线,这里的居民都开始自称为楚人了。后来,西汉初年,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其所持理由是“齐王韩信习楚风俗”。
项羽灭秦后,项羽、刘邦楚汉相争,最终刘邦的汉军胜出。
汉朝把周楚文化再一次全面融合起来,把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融合,最终完全定形和形成了汉文明和汉族。
楚文化南下到江汉平原及汉江流域时,他是先进文化
他以我为主,吸收了周边少数族群的一些特点,创造出了有别于中原文化的楚文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为中心的楚文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造了让认叹为观止的楚文明,当时就一点也不落后于中原文化
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不断的向东向南向北开疆拓土,已成形的楚文化横扫整个长江淮河流域。
楚国经济地理最大的一个特点,北部的南阳盆地,汉江中上游流域,淮河流域是土地大多早早已开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文化发达,人口稠密,小国林立的相对先进地区。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方,则是相对落后的多部族、多民族分布的地区,几乎多没有形成国家,这里原始森林茂密,绝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开辟。所以,楚国每灭亡北面的一个小国,过了不久时间,便把他们从经济发达的地区迁到南方经济落后的地区去从事开发事业,这无疑对亡国的人民是一个痛苦的奴役,离乡别井,手足胼胝,去重建艰难的家园。但却为加速南方的开辟和民族的融合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楚国为了牢牢地控制各灭国和各族人民,也相应地把楚人贵族分别迁到各个灭国和各族人民的地域内,互相杂居,但楚人居于绝对领导地位,掌控军事文化宗教等核心单位。
南方各族人民在接受中原移民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们先进的文化技术,共同开发长江流域。同时,这种南北文化交流,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关系,增进了楚国境内民族的大融合和大团结。从此奠定了长江流域与中原地区始终保持一致人文的统一局面。 楚国八百年,楚人作为一个从中原河南新郑一带不断南迁到长江流域的华夏部落,为何他能成功的融合长江淮河流域的上百个不同的部落族群?
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来看,真没有一个中原诸候国能比楚国强的,文化建筑艺术绘画音乐歌舞思想哲学天文数学等等综合实力方面,楚国说第二,哪个诸候国敢说第一? 就是现在的美国,实际上都还有严重的种族茅盾。而楚国没有,楚国军事占领的地区都迅速被楚化,无论是当时长江以南相对文化落后地区,还是原来文化很发达的南中原,淮河流域,以及山东中南部地区。
晋秦吴越的称霸,实际都有着楚系人材支撑。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晋楚三次大战楚胜一次,晋胜二次都是楚系大臣在后面支持,所以才有了后来楚人感叹的那句话:“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后来吴国崛起靠的是楚人伍子胥,越国崛起靠的还是楚人范蟸和文种。
秦国统一六国,秦帝国的最后近一百年,朝政大部时间实际上差不多都是把持在楚系集团手中,只是最后秦始皇利用楚系昌平君和昌文君的势力上位夺权后,把秦相昌平君,同时也是楚国最后一个皇储昌平君,也就是最后一位楚王贬到陈地,楚系势力才算退出了秦国,但这时楚人李斯仍是秦相。最后灭秦的,还是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我们可以看到,楚人南迁后,以江汉平原为基础,数百年间灭国近百,是春秋战国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主要分以下几类:
1:淮河流域和山东南部一带的华夏系国家,比如陈国,蔡国,鲁国等。
2:商朝时跟随楚国南下的华夏系国家罗国,庸国,邓国等。
3:周朝设置汉江之北的华夏系汉阳诸姬唐国,隋国等
4:长江下游的王族华夏系,百姓东夷系的吴国,百越系的越国。
5:长江中游的百越系的干越国
6:长江三峡一带的华夏系百越系东夷系等混合的巴国
7:淮河长江流域的东夷系国家徐国,舒国等
8:长江中游湘江流域的诸多原始部落
楚国八百年,一统长江中下游之后,对这里的众多的民族文明文化融合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华夏系,东夷系,还是百越系。
音乐上无论是越人巴人的下里巴人,还是楚人的阳春白雪,楚人从中原来带的宫廷乐引商刻羽,杂以流徵都能在楚国同时存在。
楚国灭国后,没有过大屠杀,有传说的只是灭了江西的干越国后,将干越驱赶到了西南地区,也就是现在贵州广西的水族,侗族。楚国一般是将所灭之国的皇族宗族迁到楚国都城,灭国置县,将楚地贵族安排当县吏,积极的实行文化民族融合。
秦汉之间最显赫的人物项羽、刘邦,都表现了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对于项羽来说,他本身就是楚系贵族自不必说;而刘邦所居的徐泗地区,原本离在江汉平原的楚国中心地甚远,但到战国中后期,楚国灭鲁,势力达邹鲁境内,这一带很快“楚化”。刘邦好楚声、楚舞、楚衣,信口吟出的也是很地道的楚辞,可以称得上是楚人了。据载,“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高祖始登帝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
由此可见,徐、泗一带在语言上也受到楚语的影响而原非“楚人”的刘邦,对此十分欣然,并热心加以推广。战国未期,楚国的东境到达徐泗邹鲁一线,这里的居民都开始自称为楚人了。后来,西汉初年,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其所持理由是“齐王韩信习楚风俗”。
项羽灭秦后,项羽、刘邦楚汉相争,最终刘邦的汉军胜出。
汉朝把周楚文化再一次全面融合起来,把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融合,最终完全定形和形成了汉文明和汉族。
楚文化南下到江汉平原及汉江流域时,他是先进文化
他以我为主,吸收了周边少数族群的一些特点,创造出了有别于中原文化的楚文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为中心的楚文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造了让认叹为观止的楚文明,当时就一点也不落后于中原文化
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不断的向东向南向北开疆拓土,已成形的楚文化横扫整个长江淮河流域。
楚国经济地理最大的一个特点,北部的南阳盆地,汉江中上游流域,淮河流域是土地大多早早已开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文化发达,人口稠密,小国林立的相对先进地区。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方,则是相对落后的多部族、多民族分布的地区,几乎多没有形成国家,这里原始森林茂密,绝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开辟。所以,楚国每灭亡北面的一个小国,过了不久时间,便把他们从经济发达的地区迁到南方经济落后的地区去从事开发事业,这无疑对亡国的人民是一个痛苦的奴役,离乡别井,手足胼胝,去重建艰难的家园。但却为加速南方的开辟和民族的融合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楚国为了牢牢地控制各灭国和各族人民,也相应地把楚人贵族分别迁到各个灭国和各族人民的地域内,互相杂居,但楚人居于绝对领导地位,掌控军事文化宗教等核心单位。
南方各族人民在接受中原移民的同时,也吸收了他们先进的文化技术,共同开发长江流域。同时,这种南北文化交流,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关系,增进了楚国境内民族的大融合和大团结。从此奠定了长江流域与中原地区始终保持一致人文的统一局面。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楚人的民族融合政策是坚定的以我为主,绝不搞什么多元文化。所谓赫赫楚国,而君临之,奄有南海,以属华夏是也。
当时从湖南湖北,到上海江浙的整个长江流域都推行楚语。现在的吴语,实际上也是以古楚语为底本的,现代吴语的近亲,并非临近的赣语和江淮官话,而是湖南湘乡一带的老湘语。
本人楚国人,但是楚国算什么~~本人也是徐国后裔,想我徐国历经1500年余,前前后后历经夏商周三朝,时间跨度相当于从三国到清末。
——————————————————
徐国虽然是淮夷当中的最大国,历史悠久,但在战国时期被楚国灭了之后,举国人口迁到江西省靖安县,国人主要以徐,舒为姓,接受当地楚国杜姓宗室的监督同化融合,从此之后完全融入了楚国。
明朝初年之时,朱元璋洪武大移民,江西人口大量北迁,才再有一批人徐舒移民再度重返江淮故土。
本人湖北人,传闻本地的方言曾经作为楚国的普通话,古代楚国太多,就不清楚是哪一朝哪一代了,本地也曾经挖出过多座战果墓以及汉墓
楚国在先秦可以比作一战前的沙俄,贵族来自西周,但民众很多是低贱的亚热带血统,所以在先秦,战国七雄中,北方六国相当于现在的西欧,文化上比较一致,都比较歧视比较异端的楚国。北方六国打仗和政治上还互相有些规矩,而面对楚国则是无所顾忌。反映到先秦古籍中,故事中比较愚蠢的主人公多是楚国人。楚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治下大多是强迫并入,和当年苏联一样,楚国君一灭,这些附属的地区就做鸟兽散了,因为当时都以做楚国人为耻。
本人湖北人,传闻本地的方言曾经作为楚国的普通话,古代楚国太多,就不清楚是哪一朝哪一代了,本地也曾经挖出过多座战果墓以及汉墓
——————————————————
并不是
楚国一般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个楚国
现在的湖北话和古楚语关系不大。
楚语的标本是老湘语,代表是湖南省的湘乡话。
其次是吴语和新湘语。
其他的和楚语差得都很远。
楚国在先秦可以比作一战前的沙俄,贵族来自西周,但民众很多是低贱的亚热带血统,所以在先秦,战国七雄中,北方六国相当于现在的西欧,文化上比较一致,都比较歧视比较异端的楚国。北方六国打仗和政治上还互相有些规矩,而面对楚国则是无所顾忌。反映到先秦古籍中,故事中比较愚蠢的主人公多是楚国人。楚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治下大多是强迫并入,和当年苏联一样,楚国君一灭,这些附属的地区就做鸟兽散了,因为当时都以做楚国人为耻。
——————————————
怎么会呢?
上海现在都还叫申城,就是记念楚国春申君开发了上海。
秦楚两国,当时都被中原诸国所轻视,秦国在文化等方面确实落后,但楚国一点都不落后于中原。
你可以看看长沙出土战国楚国的文物,普遍比当时中原地区要先进。
和你说的相反,楚国被秦国灭亡后,楚君在楚国广大地区仍然有强大的号召力,以致于项羽不得不请出熊心出来号召人心。
陈胜吴广反秦之时,国号叫“张楚”,也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
楚国皇室是北方人,但主体民众楚人是亚热带人,主体在今河南、两湖一带,而东部的吴越和北部的一些地区是楚国侵占的,就像前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一样,不但不是楚国人而且最痛恨楚国。楚国被灭后楚人大部分南迁死散,现今留存下来的,多分布于皖南、湖南、江西、浙南、福建和岭南一带。
惟楚有材
文化优势,再加上从不搞差异化多元化,自然融合得好了。
多族群时,只有利益差异,就很难融合。
楚国在先秦可以比作一战前的沙俄,贵族来自西周
——————————
楚人并不来自西周,楚人周人分开得还比较早。
楚人和周人共祖,都是黄帝子孙。
楚人在夏朝和商初都住在中原,其后受商人压迫不断南迁。
周人在夏朝时就北迁山西内蒙一带了,后又西南迁到陕西关中一带。
楚人和周人再度发生关系,差不多是楚人要建国的时候了,楚人协助周人一同灭了商朝。
美好时节 发表于 2015-3-15 15:15
楚国在先秦可以比作一战前的沙俄,贵族来自西周
——————————
楚人并不来自西周,楚人周人分开得 ...
楚人的构成和当年沙俄类似,当年沙俄上层是高贵的日耳曼人和北欧人后裔,再加上非常广泛的东欧和草原民族构成,而楚国的皇族与贵族与北方同源,治下有大量土著,楚国在先秦的特点,也和沙俄类似,非常专制、暴烈和异端,但也有很多独特而又才华的文化和艺术家。楚国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太专制太变态,后世评价都不太高。
楚文化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如果下次奥运会还在中国,我想选择楚地联合办是再好不过的了
楚国皇室是北方人,但主体民众楚人是亚热带人,主体在今河南、两湖一带,而东部的吴越和北部的一些地区是楚国侵占的,就像前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一样,不但不是楚国人而且最痛恨楚国。楚国被灭后楚人大部分南迁死散,现今留存下来的,多分布于皖南、湖南、江西、浙南、福建和岭南一带。
————————————————————————
你根本不了解,就不要胡说八道。
楚人来自中原,这是定论,至于普通楚国国民的主体,而非常复杂,你可以看我前文所写。
现在吴越之地,也就苏南浙北上海,虽然经历了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但其民众的相对多数,恰恰还是楚人。
苏锡一带,沈叶是当地的最大宗姓,这两姓就是典型的楚人宗姓。
现在吴语的底本,就是楚语。
越人灭吴后,吴国人口四散,越人主力和都城一度迁到山东青岛那块。
吴越之地很空虚,楚灭越之后,大力移民发展原来吴越之地,这里成了楚地的重要大本营。
项羽能从江南率八千子弟北上抗秦,凭的就是这里雄厚的楚国基础和人脉。
纯粹是个伪命题。古代人并没有现代人的民族观,用现代人的民族概念去套古代人,都是瞎扯。
楚人的构成和当年沙俄类似,当年沙俄上层是高贵的日耳曼人和北欧人后裔,再加上非常广泛的东欧和草原民族构成,而楚国的皇族与贵族与北方同源,治下有大量土著,楚国在先秦的特点,也和沙俄类似,非常专制、暴烈和异端,但也有很多独特而又才华的文化和艺术家。楚国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太专制太变态,后世评价都不太高。
——————————————————
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是融合而来。
齐国鲁国等也一样
齐鲁底层百姓是东夷,上层贵族才是周人。
当时称为国人和野人
到了春秋晚期才真正融合
先秦时期,楚国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专制的,楚文化恰恰是祟尚自由浪漫无拘束的。
庄子老子接舆都能很说明楚文化的代表性。
楚文化要说异端倒是真的,非常信鬼神
很多楚文物,其想象力非常的逆天
纯粹是个伪命题。古代人并没有现代人的民族观,用现代人的民族概念去套古代人,都是瞎扯。
————————————————
当然有,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观念还特别严重,华夏系的国家民族特别看不起非华夏系的国家民族。
鲁国当时作为一个小国,怕被齐国吞并,要找一个大靠山进行王室通婚,当时选项不是楚就是晋。
后来鲁国还是决定选了晋国,原因就是楚人不是周人,鲁国不认同楚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就是从鲁国选亲时说的。
说是秦晋之好,其实秦晋之好时间很短,就一代人。而当时秦楚在春秋战国,可是十八代联姻,说穿了,也就是因为他们被中原国家所歧视,他们本来是从中原出去的,偏偏中原国家瞧不上他们,他们两家就代代联姻了,专门攻击中原各国。
秦楚两国友好时间相当漫长,长达三四百年之久,两国联手对付了很多国家,秦国还帮楚国复过国,两国真正交恶,也就是战国后期那不到一百年时间。
美好时节 发表于 2015-3-15 15:33
楚人的构成和当年沙俄类似,当年沙俄上层是高贵的日耳曼人和北欧人后裔,再加上非常广泛的东欧和草原民族构 ...
沙俄政治上是专制,民间文化可也是有很多浪漫主义传统呀。当年周人凭先进的西域文化入侵中原,东部的东夷被击败后沿着海岸不是北上就是南下,所以东面的山东、江苏、浙北到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东夷成分很高,就算西周后来分封之后也没有改变(例如姜子牙获封齐地)。早期的吴国和楚国就几乎没关系,吴国反而更接近齐国。从近代的基因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山东、江苏、浙北比较接近,虽然文化上这么多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其它的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可以看作是由西周为主干的北方人组成。
jjyymomo 发表于 2015-3-15 15:24
楚文化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如果下次奥运会还在中国,我想选择楚地联合办是再好不过的了
因为历代战争和大移民
楚文化早就融合了
现在不存在单一的楚文化。
湖北更谈不上什么楚文化
楚话遗存较多的湖南和长三角,两地经过二千多年的差异化发展,差距之大,有目共睹。
我要是楚国人哦,我家乡发现很多楚国的古墓啊
美好时节 发表于 2015-3-15 15:48
因为历代战争和大移民
楚文化早就融合了
现在不存在单一的楚文化。
湖南和长三角就是两种文化和两种人,楚国和吴国的关系就像苏联和东德的关系一样。
沙俄政治上是专制,民间文化可也是有很多浪漫主义传统呀。当年周人凭先进的西域文化入侵中原,东部的东夷被击败后沿着海岸不是北上就是南下,所以东面的山东、江苏、浙北到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东夷成分很高,就算西周后来分封之后也没有改变(例如姜子牙获封齐地)。早期的吴国和楚国就几乎没关系,吴国反而更接近齐国。从近代的基因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山东、江苏、浙北比较接近,虽然文化上这么多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其它的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可以看作是由西周为主干的北方人组成。
————————————————————————
吴国和楚国早期关系不大。
吴国最初是由周王的两个儿子泰伯和仲雍率了一批人,到江西樟树吴城一带一个东夷人国家建立吴国,在春秋时期,这个吴国被江西的干越人击败,被迫顺江而下到江苏苏南重新建立吴国。所以在苏南,只能找到吴国后期几位王时期的遗迹。而江西樟树一带,遍地是商周时期的遗址和文物,乾隆时期,还出土了一套吴王减者钟。
干越人灭吴后没有多久,就被楚人灭了,吴国很快又在苏南崛起,吴楚交界了,于是开始了吴楚对抗,吴国还曾一度在伍子胥的帮助下灭了楚国,结果楚国跑到秦国搬救兵,楚国又复国了,又没多久,吴国被越国灭了,再就是越国又被楚国灭了。
周人凭的根本不是什么西域文化,就是夏文化发展而来,底本的楚文化是一样的。
现在的父系基因,全国汉族地区,南北都差不多,华北五省单一性更强一点的,北方华夏系的O3占了多数,同时还有一小部分通古斯人棕种C和矮黑D,但东夷O2和百越O1比例较低小;南方也是O3占了多数,同时还有一小部分东夷系的O2,百越系的O1,但通古斯人棕种C和矮黑D比例较小。但南北母系差异比较大。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5-3-15 15:31
纯粹是个伪命题。古代人并没有现代人的民族观,用现代人的民族概念去套古代人,都是瞎扯。
蒙元满清的民族意识是刚刚的,最容易产生民族意识的恰恰是某些民族有优惠政策而另外民族没有优惠政策!
湖南和长三角就是两种文化和两种人,楚国和吴国的关系就像苏联和东德的关系一样。
——————————————————————————
湖南和长三角现在是两种文化,但吴语和老湘语是近亲,和新湘语的关系也较近。
人的差异肯定有,但并不大。
中国历史上大移民的次数太多了。
楚文化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如果下次奥运会还在中国,我想选择楚地联合办是再好不过的了
战国的楚国非常大,主办城市用哪个?

武汉、徐州、南京、苏州、无锡、汉中还是曲阜?
蒙元满清的民族意识是刚刚的,最容易产生民族意识的恰恰是某些民族有优惠政策而另外民族没有优惠政策!
————————————————
唉,怎么这些人都不看历史的?五胡乱华时,民族间的大仇杀难道假的?五胡里,最后只有极力主张融合的鲜卑族流存在了现在汉族的血液里,五胡里的白种羯人被灭完了,当时中原一带的汉人仇恨到看到高鼻子多胡须的全部要杀掉,很多无辜的汉人都中招了。
战国的楚国非常大,主办城市用哪个?

武汉、徐州、南京、苏州、无锡、汉中还是曲阜?
魔都表示,我可以办一下下。^O^
古猛龙 发表于 2015-3-15 16:27
战国的楚国非常大,主办城市用哪个?

武汉、徐州、南京、苏州、无锡、汉中还是曲阜?
楚国中前期,核心地盘主要在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中期大力开拓了湖南。晚期核心主要活动地区在淮河流域和长三角。但最主要最长时期的地区还是在江汉平原。不过现在的湖北和二千多年前的楚地,差别很大了,起码语言就不是嫡系了。
反映到先秦古籍中,故事中比较愚蠢的主人公多是楚国人。
——————————————————
说明你并不了解中国文化,先秦时期,楚国为汉语贡献很大一部分的成语,成语故事里比较愚蠢的主人公楚国人当然有,因为楚国的比重大。真正专被人笑的是宋国人。
从楚庄王到楚平王祖孙三代人的人生和故事,给汉语词汇贡献了上百个常用成语,秦皇汉武也没有做到。
上下其手
削足适履
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
南桔北枳
挥汗成雨
比肩接踵
尾大不掉
秦楼楚馆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狼子野心
鞭长莫及
尔虞我诈
多难兴邦
各自为政
投袂而起
唯命是从
卖国求荣
包藏祸心
百步穿杨
甚嚣尘上
疲于奔命
风吹草动
天罗地网
同病相怜
同仇敌忾
倒行逆施
等等。。。
楚人的恨与爱都过分的鲜明强烈浓郁,对现代中国人的复杂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楚王朝时间很久,长达八百年!而且没有明显衰弱过。一直就是活跃在中心舞台,西周强大时他不服周。东周春秋晋国强大时,晋楚争霸,齐国在齐恒公最强大时,也是以楚为最重要的对手。吴国最强时,倒是把楚国狠狠的揍了一次,好在楚国的姻亲秦国救了他一把,秦楚两国王室是真的亲家。战国时期,楚国又迎来了一次长达半个世纪的鼎盛时期宣威盛世。秦国白起破郢后,楚国就真不行了,不过还是秦国最重要的对手。秦国最终还是亡在了楚国王族一脉的项氏手里。
周朝八百年时间,其实是楚国一直在牢牢的当主角,东周时期,周王朝就什么也不是了。晋国出了一阵主角风头,马上就被三家分晋,吴越闹腾了不到百年,就风清云淡的消失了,秦国在秦孝公商秧变法前,也不是主流人物。齐国倒是一直在当一个安静的大国,主要配角吧。三家分晋后的魏赵两国都强大了百年。
楚国八百多年,秦国六百多年没有换过血,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难的。西汉东汉其实血统都差很远
西周及东周春秋战国列国当中,八百年左右时间的有四个:楚,卫,燕,鲁
齐国有田氏代齐,晋国被三家分晋
其实少有人知道,卫国是最后被秦国灭国的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内部打得凶,但塞外的胡人基本上过不了赵燕秦这一关。不过秦国好几个国君都是死在了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战场上。

楚国都城两次被破,都因为楚王得罪了有能力的楚宗族而被反咬。一个是著名的伍子胥,一个就是著名的白起。
楚平王逼走伍子胥,是因为楚平王抢了他儿子熊建的老婆,也就是秦哀公的大女儿秦国公主伯赢。
楚平王因这件事,杀了伍子胥的父兄
太子熊建和伍子胥逃到他外婆家郑国,因为楚平王原来的王后是郑国公主,楚平王见伯赢美貌就抢了儿子的老婆,立伯赢为王后。
熊建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到了郑国不安份守己,居然勾结晋国,想自立为郑国国君,结果东窗事发,被郑国国君杀了,伍子胥不得已带着熊建的未成年的小儿子熊公胜从郑国逃到吴国。
吴国在伍子胥治理下迅速强大了起来,十几年后,吴王阖闾和伍子胥攻入楚都郢,这时楚平王已死,楚王已是秦国公主伯赢的儿子楚昭王,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三百下。
楚昭王逃到随国躲了起来,以美貌著称的伯赢因为怒斥吴王阖闾的欲行不轨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烈女。阖闾没有对伯赢动粗,估计还是怕了她爹,而不是因为伯赢。
最后申包胥带着楚昭王的手令赴秦向外公秦哀公求援,申包胥在秦国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哀公,秦国发兵复楚。吴国退兵回吴。
楚昭王回都后不久,随候死了,楚昭王送了一批礼物表达当年收留的感谢,其中就有著名的曾候乙编钟。
伍子胥后来被阖闾的儿子夫差杀了,熊公胜在吴国的日子不好过,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觉得对不起熊建一家,于是把熊公胜从吴国迎了回来,封在白地,让他守边,这样熊公胜成了白公胜。
白公胜一心想攻打郑国,为父报仇,而楚惠王并不同意。白公胜有一次击败了吴军,缴获了吴军大批军械辎重。白公胜以奉献战利品为名,进入郢,发动突袭并劫持了楚惠王,占领了楚都。但不久,这场政变就被平息了,白公胜自杀,他的几个儿子逃到秦国。后来白公胜的在秦国的后代当中出了一个白起,白起破郢,烧了楚国的宗庙,给了楚国致命性的一击,从此楚国不再具有和秦国相抗衡的实力。
楚人的恨与爱都过分的鲜明强烈浓郁,对现代中国人的复杂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楚王朝时间很久,长达八百年 ...
西周灭亡后,就把关中沦陷区封给了秦人,秦人就只能自己提剑去和戎人要土地,相当多的早起秦王秦公就这样战死在战场上。
楚国都城两次被破,都因为楚王得罪了有能力的楚宗族而被反咬。一个是著名的伍子胥,一个就是著名的白起。
...
看了这个,我只能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圈子真是乱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楚国最后一个楚王昌平君,竟然是当年扶秦始皇真正上位秦相。秦始皇上位时年幼,成年后才在三位秦国实权人物的扶持下真正掌权,其中二位是楚国王族,一位是昌平君,一个是昌文君。
为什么到秦国未期,楚人在秦国还有如此强大的势力?
这还要从中国第一位垂帘听政的传奇太后芈八子说起。
这个女人,其实只是楚国的一个王族宗室女,是秦惠文王的一个小妃子,但给秦惠文王生了三个儿子,但秦惠文王有二十多个儿子,最终是最能打,天生神力的儿子秦武王继承了王位。
这个秦武王不好女色,就喜欢和大力士们混一起。
问题来了,秦武王有一天带着一群大力士浩浩汤汤的到周天子家里去做客,周天子这时已是个破落户了,实际谁都管不了,当然对秦武王有求必应。秦武王和几个大力士比赛举周天子家里的鼎。
结果,秦武王倒是举起了好几百公斤的鼎,结果又没控制好,被鼎砸死了。
这下大力士们完蛋了,好几个被处死。更重要是的,芈八子的机会来了,她和她哥哥联手将在燕国做人质的儿子从燕国迎回来,立为秦昭襄王,用三年时间,她将秦惠文王的其他二十个儿子全部处死!
从此,这个女人实际掌握秦国权力近四十年。
这四十年里,秦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这女人对老家楚国最不客气,疲楚,不断的攻打楚国是这个女人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骗楚怀王入秦,让怀王客死楚国,用白起破楚都,烧楚宗庙。楚国从此不再有威胁。坑四十万赵军的长平之战后,从此赵国实际已无攻击力。
色诱西边的义渠国王,给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最后在甘泉宫诱杀义渠王,一举发兵灭了义渠国,秦国二十多代国君五百多年都无法解决的秦国边患,在芈八子手里最终解决了。
发兵攻蜀,灭了蜀国,任命李兵赴蜀治水,从此秦国有了一个稳定粮食供给的大后方。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实底子都是芈八子打下了。这时秦国四贵,也就是芈八子两个哥哥和两个儿子,引发了秦昭襄王的不满,在芈八子晚年,秦昭襄王夺回了权力,将四贵发配到边地。
秦昭襄王只有一子一女,他儿子的老婆仍是芈八子从楚国宗室里挑出来的,也就是著名的华阳夫人。女儿则嫁给了楚王,但所生的儿子全在秦国当人质,这些人质们因为有芈八子秦宣太后,华阳夫人,秦国唯一的公主母亲等等这样的实力派人物当后盾,这些楚国公子们在秦国生活得相当滋润,有权有势,完全没有一点人质的受欺压感。昌平君,昌文君就是代表人物。
秦始皇的父亲赢异人能当上皇帝,走的还是华阳夫人的后门,秦孝文王有很多儿子,但实权王后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这下问题来了,吕不韦发现了机会,投资在赵国当人质的赢异人,送礼给华阳夫人,让华阳夫人认赢异人当儿子,回报是赢异人以后事奉华阳夫人当太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华阳夫人一听,言之有理,赶紧劝说秦孝文王立赢异人当太子。最终的结果就是华阳夫人和赢异人双赢了,一个当上了皇帝,一个当了上太后。楚国质子昌平君还当上的秦国的实权相国。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秦楚齐晋燕赵这些王族代代联姻,实际都是关系很深的亲戚,说是秦晋之好,但实际秦楚王族宗室十八代联姻,宗室之间关系之亲密,比和国家的普通百姓之间要亲得多。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为了走上华阳夫人这条路,把名字都改了,秦庄襄王本来名字是叫赢异人,在吕不韦的建议下,为了讨华阳夫人的欢心,改名成了赢楚。又名赢子楚。
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统一天下,实际已是水到渠成。最具实力楚和赵已被芈八子重创元气大伤,不具有相抗衡的实力了。西边北边的边疆也被芈八子征服,还成了秦国实力的重要一部分。
秦始皇掌权后,昌文君死了,昌平君被秦始皇发配到秦楚一线的陈地。昌平君最终还是选择了奔楚,在楚国宗室一支悍将项燕的拥立下,当了一年最后的楚王,最终被箭射死,项燕自杀,楚国正式宣告灭亡。但项燕的孙子项羽最终灭了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
给我们留下很多故事的楚灵王,实际上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有本事,有胆略,敢作敢为,敢爱敢恨,不记仇,任人唯贤,身先士卒,这样的头头,中国历史上不多。
这样的人在现在会很受欢迎。楚庄王实际灭了郑国蔡国陈国,但还是让郑蔡陈复国,只要他们听命于楚国就行。所以楚庄王在中原各国史书里评价很高,但是楚灵王不同了,他灭了蔡国陈国之后,就在当地置县,完全将蔡陈并入楚国。所以鲁晋等写史书的史官很不待见楚灵王。
故事多多,但名声不好的楚灵王其实还是很厉害的,攻郑让郑无还手之力,灭陈,蔡,徐,赖等国,他的父亲楚共王被新崛起的吴国搞得疲于奔命,但他打败了吴国,夺下朱方,将逃到此地的齐国庆封一族灭族,晏子使楚的目的达到了。
晋国送两个公主给楚灵王的儿子当老婆,要不是伍举劝阻,他差点将护送公主的晋国大夫杀了,其中一个就是后来三家分晋的韩国的先人。要真杀了,就没后来的韩国了。
一些关于楚灵王的成语故事
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说法来自于楚灵王,春秋时期的史书上明确的写明,楚王好的是士的细腰,而不是女子,是后世传成了女子。楚灵王建的章华台,里面美女恐怕不多。因为左传里就有写,申无宇有一个奴隶长得不错,但偷了东西,就逃到章华台去了。申无宇居然敢带兵跑到章华台去要回他的这个奴隶。
《左转,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纳亡人以实之。”这些“亡人”是什么人呢?是一些体格健壮的逃亡奴隶。灵王这种“纳亡人以实之”的做法引起许多贵族的不满。这些男性奴隶,大都是以自己的“美貌”取悦于灵王的,一旦逃入章华宫就得到楚灵王的保护。关于这些“美貌”的要求,从文献记载看,大约有两点:一是“长鬣”,即长胡子;二是“细腰”。灵王之时,大凡奴隶揣摩自己的“美貌”可以邀王之宠者,即逃入章华宫,所以申无宇指责灵王“为天下捕逃主、萃渊薮”。
尽管申无宇带兵冲进章华宫要回了他的奴隶,得罪了楚灵王,但楚灵王并没有怪罪他。最后楚灵王走投无路的时候,只有申无宇家收留了楚灵王,楚灵王自杀后,申无宇的儿子还让两个女儿陪葬楚灵王。

南桔北枳,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这几个成语都是晏子使楚时,晏子和楚灵王言语交锋时的经典语录。楚灵王是一个双性恋,不但好女色,还好男色,本能的对晏子这样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男性反感,所以一再的为难污辱晏子,但晏子都巧妙的回击了楚灵王,保持了人格和国格的尊严,而且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楚灵王派兵攻吴,在吴国朱方大获全胜,活捉并处死了被吴王封在此地的齐国叛臣庆封。

楚国一直是心向北方,梦想逐鹿中原的吧。
卖国求荣的来历是,楚灵王准备讨划蔡国,而这时灵王接到来自陈国的报告,说是陈国国君病死,陈国公子留即位。原来是陈国的公子胜与太子偃师的儿子公孙吴前二人向楚灵王报告,说是公子过与司徒招合谋杀害太子偃师,要立公子留当陈国国君。楚灵王立即派兵去讨伐陈国公子过,司徒招于是杀了公子过,卖国求荣向楚灵王献出陈国。可最后司徒招还是被楚灵王发配到东海。

包藏祸心,不宁唯是的出处
郑国公子段把女儿嫁给楚公子围(也就是后来的楚灵王),公子围驾起战车,率领军队,从楚国浩浩荡荡直奔郑国而来。郑国的子产识破了楚国这种迎亲的险恶用心,便派子羽出城婉言辞谢,公子围的代表却说:“婚礼是件大事,怎能在野外举行!你们不让我们进城,岂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话我们楚国的地位低于你们郑国吗?不宁唯是,还会使我们的公子围犯下欺骗祖先之罪。公子围在离开楚国时,还到祖庙恭敬地祭告祖先呢!”
子羽见已经把话说到这分上了,只好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国家小,不算错;但是,如果因为国家小,希望仰赖大国,而自己不加防备,那才是大错呢。郑国同你们楚国联姻,本想依靠你们大国来保护我们小国,可是你们包藏祸心想借机吞并我国,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公子围见阴谋败露,料想郑国定有防备,只得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但又矢口否认自己有吞食郑国的意图,坚持要进城,但表示楚兵一律不带武器,全部空手。子产和子羽见公子围已经承诺不带武器,就同意了公子围进城迎亲的要求。公子围在城中举行婚礼后,不久便带着新娘子回到了楚国。
成语尾大不掉出处
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意指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指挥不灵。楚灵王在蔡地筑城,加强边防,并打算派弟弟公子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申无宇说: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意思是隐喻灵王不要让弟弟弃疾掌握实地兵权。楚灵王不听,还是让熊弃疾实管了蔡地的兵权。最终公子弃疾夺了楚国的王位,灵王被逼自杀。

上下其手出处
楚国出兵征讨郑国。郑将皇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公子围抢功,说俘获皇颉是他的功劳,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后来,他们便请伯州犁判定是谁的功劳。伯州犁主张问被俘的皇颉。于是命人带了郑皇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其实伯州犁这么一说,意思就很明显了,就是让郑皇颉指认是公子围。
郑皇颉已是囚徒,当然要拍官大的马屁,于是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穿封戌气急,举刀追杀着公子围。
公子围当上楚王后,也就是楚灵王,仍然重用穿封戌守在陈地重镇,把拍马屁的伯州犁找个借口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