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说话!慈禧不是人才,而是奇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03:57


慈禧,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从其1861年当政到1908年去世,当政时间长达47年,其间功过如何,根据历史事实来客观评价一番。

先上个表:

慈禧当政时期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及其签约人,损失、签约日期。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中日 北京条约 奕 31-10-1874;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当然,在这段时期清朝统治也有不少亮点,比如平定了同治回乱,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洋务运动建设工业等等。不过我们要记住的是,这些成就大多是在“同治”天下时期,也就是慈安、慈禧、恭亲王奕訢三人一起在中央执政的时候取得的,而地方上曾胡左李的贡献甚至还超过了这三个人.


  早在1854年,曾国藩已从广东购买洋炮。曾国藩本人认为,湘军在湖南湖北地区获胜的部分原因是洋炮的作用。在1860年,后来又在1862年初,上海英法联军的火力轻易地打退了太平军,这给曾国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860年12月,他虽然反对俄国提供海军援助以镇压太平军的建议,但仍提倡“师夷智”,并且试图制造西方枪炮和建造汽轮船。1861年8月当曾国藩支持向英国购买一支舰队时,他强调必须学会在中国生产新军事装备的必要的技术。因此,必须“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1861年收复安庆后,曾国藩派了几个具有一定科技知识的中国数学家到安庆的兵工厂,其中有华蘅芳、徐寿和李善兰。
  曾国藩的自强观点不只是单纯地采用西方技术。他经常反复强调他的观点说,要安置“贤且智者”到成为武力基础的管理岗位上去,并且他很重视自己倡导的关于组织和训练军队的主张。但他深感急需西方的技术。1862年6月,他的日记写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
  1862年初李鸿章在准备援救上海时,似乎就已决定“用夷变夏……图在复与之为无町畦,而求自强之术耳”。当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乘着从英国商行租来的轮船通过太平军控制区沿长江顺流而下时,他在船上呆了三天,因而有机会思考西方技术的价值。李鸿章从上海不断地写信给曾国藩,赞扬外国军队遵守纪律和外国枪炮的巨大破坏力。
   ——《剑桥中国晚清史》

而在慈安太后去世(死因成谜),恭亲王奕訢被慈禧贬斥,老佛爷一人独掌大权后,清朝的国势就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慈禧,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从其1861年当政到1908年去世,当政时间长达47年,其间功过如何,根据历史事实来客观评价一番。

先上个表:

慈禧当政时期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及其签约人,损失、签约日期。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中日 北京条约 奕 31-10-1874;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当然,在这段时期清朝统治也有不少亮点,比如平定了同治回乱,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洋务运动建设工业等等。不过我们要记住的是,这些成就大多是在“同治”天下时期,也就是慈安、慈禧、恭亲王奕訢三人一起在中央执政的时候取得的,而地方上曾胡左李的贡献甚至还超过了这三个人.


  早在1854年,曾国藩已从广东购买洋炮。曾国藩本人认为,湘军在湖南湖北地区获胜的部分原因是洋炮的作用。在1860年,后来又在1862年初,上海英法联军的火力轻易地打退了太平军,这给曾国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860年12月,他虽然反对俄国提供海军援助以镇压太平军的建议,但仍提倡“师夷智”,并且试图制造西方枪炮和建造汽轮船。1861年8月当曾国藩支持向英国购买一支舰队时,他强调必须学会在中国生产新军事装备的必要的技术。因此,必须“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1861年收复安庆后,曾国藩派了几个具有一定科技知识的中国数学家到安庆的兵工厂,其中有华蘅芳、徐寿和李善兰。
  曾国藩的自强观点不只是单纯地采用西方技术。他经常反复强调他的观点说,要安置“贤且智者”到成为武力基础的管理岗位上去,并且他很重视自己倡导的关于组织和训练军队的主张。但他深感急需西方的技术。1862年6月,他的日记写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
  1862年初李鸿章在准备援救上海时,似乎就已决定“用夷变夏……图在复与之为无町畦,而求自强之术耳”。当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乘着从英国商行租来的轮船通过太平军控制区沿长江顺流而下时,他在船上呆了三天,因而有机会思考西方技术的价值。李鸿章从上海不断地写信给曾国藩,赞扬外国军队遵守纪律和外国枪炮的巨大破坏力。
   ——《剑桥中国晚清史》

而在慈安太后去世(死因成谜),恭亲王奕訢被慈禧贬斥,老佛爷一人独掌大权后,清朝的国势就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让我们看看,慈禧独掌大权后都干过那些大事。


   
一、拼命的花钱,有钱就是任性,大清屁民的钱不花白不花

康熙皇帝曾说过,他宫廷一年的用度,还抵不上明朝皇宫一日之费也。他老人家所说的只是他自己啊!他如从棺材里爬出来,看看他那五世孙媳叶赫那拉氏的排场,他就不能夸口了,据李莲英的接班人,满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大监小德张的回忆:慈禧皇太后当年一天的生活费,大致是纹银四万两!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试把它折成实物就知道了,那就是宫廷半月之费,就可买吉野级巡洋舰一艘。两月之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一年之费,至少可以装备一支高踞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  
再反过来说,为维持这位老太婆的奢靡生活,一年之中我们每半个月要卖掉一条巡洋舰;一年要卖掉一支海军,才可马虎应付!  
或问:这个老太婆哪能用掉这许多钱呢?曰:她老人家场面大嘛!不信且从那九千间大宫殿再算一下。四万两一天也不算多嘛!再者,办事的官员还要贪污中饱呢!——溥仪不是说过,他五岁的时候,一个月要吃掉810斤猪肉,和240只鸡鸭吗(见溥仪着《我的前半生》)。他的鸡鸭可比我们吃的昂贵得多呢!  
清宫中一切的用费都是三七开。那就是报销十成之中,三成是实际用费;七成是层层经手人的分润,这是例规。至于那三成是否是真的用费,还要待考。例如西太后在颐和园赏王公大臣看戏。怕露天有阴雨,要搭个“凉棚”。这凉棚搭掉三十万两,三七开,则凉棚实际用费是九万两。一个凉棚要九万两银子?那就天晓得了。
 



让我们看看,慈禧独掌大权后都干过那些大事。


   
一、拼命的花钱,有钱就是任性,大清屁民的钱不花白不花

康熙皇帝曾说过,他宫廷一年的用度,还抵不上明朝皇宫一日之费也。他老人家所说的只是他自己啊!他如从棺材里爬出来,看看他那五世孙媳叶赫那拉氏的排场,他就不能夸口了,据李莲英的接班人,满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大监小德张的回忆:慈禧皇太后当年一天的生活费,大致是纹银四万两!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试把它折成实物就知道了,那就是宫廷半月之费,就可买吉野级巡洋舰一艘。两月之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一年之费,至少可以装备一支高踞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  
再反过来说,为维持这位老太婆的奢靡生活,一年之中我们每半个月要卖掉一条巡洋舰;一年要卖掉一支海军,才可马虎应付!  
或问:这个老太婆哪能用掉这许多钱呢?曰:她老人家场面大嘛!不信且从那九千间大宫殿再算一下。四万两一天也不算多嘛!再者,办事的官员还要贪污中饱呢!——溥仪不是说过,他五岁的时候,一个月要吃掉810斤猪肉,和240只鸡鸭吗(见溥仪着《我的前半生》)。他的鸡鸭可比我们吃的昂贵得多呢!  
清宫中一切的用费都是三七开。那就是报销十成之中,三成是实际用费;七成是层层经手人的分润,这是例规。至于那三成是否是真的用费,还要待考。例如西太后在颐和园赏王公大臣看戏。怕露天有阴雨,要搭个“凉棚”。这凉棚搭掉三十万两,三七开,则凉棚实际用费是九万两。一个凉棚要九万两银子?那就天晓得了。
 



二、甲午战争失败,中国第一次输给日本

唐朝没输过日本,元朝输给了台风,明朝在昏君万历的统治下也没输过日本。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年)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届时朝廷将举办盛大的庆典。晚年的慈禧,行事作派处处模仿乾隆,1887年她宣布不再垂帘听政,而由光绪帝亲政。第二年二月初一日朝廷颁布上谕:“溯自同治以来,前后二十余年,我圣母为天下忧劳,无微不至,而万岁余暇,不克稍资颐养,抚衷循省,实觉寝馈难安。念西苑密迩宫庭,圣祖仁皇帝曾经驻跸,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可以养性怡神。……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颐和园,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备慈舆临幸,恭逢大庆之年,朕恭率群臣同伸祝悃,稍尽区区尊养微忱……”  
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 受命主持颐和园的整修。想到慈禧太后搬入颐和园,就会远离紫禁城,光绪皇帝就可以独断朝纲了,奕 对颐和园工程格外尽心,因为工程用银不足,他不断从由他掌管的海军衙门的经费里挪款。  
当时的清政府在多年战乱之后已经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修葺颐和园之举引起一些臣僚的议论。御史吴兆泰大胆奏请节省颐和园工程。他说:“方今畿辅奇灾,嗷鸿遍野,鹑衣鹄面,流离相属,卖妻鬻子,苟以取活,菜色满郊,僵仆载途,目不忍睹,耳不忍闻。……海禁洞开,强邻逼视。我朝海岸辽阔,长数千里,亟宜添设强大之海军,请求精深之技艺,育才教战,坚甲砺兵,充实防力,申张国权。……兼之各处漫河决口,犹未填塞……”正是“朝廷撤乐减膳之时,非土木兴作之日也”。  
吴兆泰的奏折立即引起慈禧的震怒,很快光绪帝颁布谕旨,指斥吴兆泰“于朕孝养之忱,全未体会,实属钓名沽誉,阻止孝思,冒昧以极,交部严加议处”。吴兆泰被投进刑部死囚大牢。多亏张之洞联络十省总督上书力保,吴兆泰才免于死罪,革职遣归。  
为了掩人耳目,慈禧一再强调颐和园“均系旧有工程”,略加修葺;另一方面,打着操练海军的旗号,成立昆明湖水师学堂。1889年,慈禧还让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的学员共3000多人,在昆明湖举行联合军演。小火轮在湖面驶来驶去,水兵们向阅兵台上检阅的慈禧摇旗呐喊,欢呼致敬。  

从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起,慈禧常驻颐和园。但颐和园修复工程一直未停,海军衙门经费继续挪用于修造园林工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户部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规定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两年内停购外洋船炮。这几年间,世界海军造舰水平和舰载火炮技术都有了飞速发展。几年来,日本平均每年添置新舰两艘,日本天皇节省宫中费用,拨“内帑”用来买船。日本舰队的航速与火力迅速赶超北洋舰队。  
正当慈禧万寿庆典紧锣密鼓筹备之时,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甲午战争。





二、甲午战争失败,中国第一次输给日本

唐朝没输过日本,元朝输给了台风,明朝在昏君万历的统治下也没输过日本。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年)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届时朝廷将举办盛大的庆典。晚年的慈禧,行事作派处处模仿乾隆,1887年她宣布不再垂帘听政,而由光绪帝亲政。第二年二月初一日朝廷颁布上谕:“溯自同治以来,前后二十余年,我圣母为天下忧劳,无微不至,而万岁余暇,不克稍资颐养,抚衷循省,实觉寝馈难安。念西苑密迩宫庭,圣祖仁皇帝曾经驻跸,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可以养性怡神。……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颐和园,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备慈舆临幸,恭逢大庆之年,朕恭率群臣同伸祝悃,稍尽区区尊养微忱……”  
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 受命主持颐和园的整修。想到慈禧太后搬入颐和园,就会远离紫禁城,光绪皇帝就可以独断朝纲了,奕 对颐和园工程格外尽心,因为工程用银不足,他不断从由他掌管的海军衙门的经费里挪款。  
当时的清政府在多年战乱之后已经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修葺颐和园之举引起一些臣僚的议论。御史吴兆泰大胆奏请节省颐和园工程。他说:“方今畿辅奇灾,嗷鸿遍野,鹑衣鹄面,流离相属,卖妻鬻子,苟以取活,菜色满郊,僵仆载途,目不忍睹,耳不忍闻。……海禁洞开,强邻逼视。我朝海岸辽阔,长数千里,亟宜添设强大之海军,请求精深之技艺,育才教战,坚甲砺兵,充实防力,申张国权。……兼之各处漫河决口,犹未填塞……”正是“朝廷撤乐减膳之时,非土木兴作之日也”。  
吴兆泰的奏折立即引起慈禧的震怒,很快光绪帝颁布谕旨,指斥吴兆泰“于朕孝养之忱,全未体会,实属钓名沽誉,阻止孝思,冒昧以极,交部严加议处”。吴兆泰被投进刑部死囚大牢。多亏张之洞联络十省总督上书力保,吴兆泰才免于死罪,革职遣归。  
为了掩人耳目,慈禧一再强调颐和园“均系旧有工程”,略加修葺;另一方面,打着操练海军的旗号,成立昆明湖水师学堂。1889年,慈禧还让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的学员共3000多人,在昆明湖举行联合军演。小火轮在湖面驶来驶去,水兵们向阅兵台上检阅的慈禧摇旗呐喊,欢呼致敬。  

从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起,慈禧常驻颐和园。但颐和园修复工程一直未停,海军衙门经费继续挪用于修造园林工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户部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规定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两年内停购外洋船炮。这几年间,世界海军造舰水平和舰载火炮技术都有了飞速发展。几年来,日本平均每年添置新舰两艘,日本天皇节省宫中费用,拨“内帑”用来买船。日本舰队的航速与火力迅速赶超北洋舰队。  
正当慈禧万寿庆典紧锣密鼓筹备之时,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甲午战争。



三、英勇的向所有列强宣战
   
作为一个已统驭中国历史四十年的女人,慈禧当然不会改变她的一贯作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做出这个敢于和外国人叫板的举动的呢?据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里的说法,慈禧太后的突然法飙,是因为一封假情报所引起的。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封假情报呢?这事还得从她最信任的奴才荣禄说起。还是在5月20日,慈禧太后在御前会议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召回李鸿章和袁世凯,意在和洋人讲和,赔点银子,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就在这天的深夜,一个黑影急匆匆的敲开荣禄家的大门,荣禄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腹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亲之命星夜赶来告密。 罗公子带来一个令荣禄大为震惊的消息:各国公使已经联合决定,“勒令皇太后归政”,荣禄听后大惊失色,手足无措。他很清楚自己在戊戌政变里所发挥的作用,如果十一国勒令皇太后归政,光绪帝复出,自己就是十个脑袋,也得搬家了!这可真是个难熬的夜晚啊!荣禄彷徨终夜,天刚蒙蒙亮,就紧急入宫禀告慈禧太后。
这一下,轮到老太后魂飞魄散了!慈禧太后是知道洋人厉害的,当年他的丈夫咸丰皇帝可不就是给洋人逼死在热河的?现在她终于明白,洋人不肯朝贺王储的原因,原来是要逼她归政,拥光绪帝复出!如今一切都明白了,慈禧太后最担心的这个可能,想不到如今竟然要成为事实。 当时慈禧太后不禁老泪纵横,悲愤交集,洋人这是在要她的老命!如今的一条路,只能是和洋人拼了!要毁灭就大家一起去死吧!在自尽之前,慈禧太后此时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大清江山和万千黎民百姓?

在翌日清晨的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泣不成声,语无伦次。当她把这个消息公布后,全场惊愕。据说端王以下的亲贵二十余人,竟相拥哭成一片!激动之余,这些北京的当权派们发誓要效忠皇太后,不惜一切和洋人拼了。慈禧太后也说,“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 就这样,第二次御前会议,居然变成了“战前总动员”。于是京师九门大开,义和团大批进京,日夜不绝。 其实,慈禧太后此时已经在大清的政坛上呼风唤雨四十年,何至于这次如此冲动呢?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斯说,“太后一向做事是留有余地的,但只有这次她这个政治家却只剩下女人家了。”也许,迫其归政,是打中慈禧,也是一切独裁者的要害了。


事实说话,那是焦点访谈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比起毛爷爷他老人家,这娘们差远了
比起毛爷爷他老人家,这娘们差远了
你确定你比老佛爷强?
四、残酷镇压义和团“自干五”
  
义和团从“民族的栋梁”到“国家的罪人”,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在慈禧逃跑后发出的那份上谕里,所有的问题都被推到义和团身上,所有的罪责都要由义和团来承担。现在,义和团团民不但要面临八国联军的攻击,还要面对清军的剿杀——众所周知,清军有“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光荣传统,他们在剿杀义和团的时候格外卖命,手段也格外残忍。
在内外夹击的困境下,曾经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瞬间土崩瓦解。
  
义和团的悲剧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虽然他们旗帜鲜明地喊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但义和团团员们并不知道,自己所支持的“清”,和所欲灭掉的“洋”,从本质上是一回事,他们都是一家人。慈禧之所以要向11国宣战,也与什么“爱国主义”无关。简单地说,就是“洋人欺负得太狠了”,影响了自己的权力。
因此,虽然义和团曾经“奉旨灭洋”,但发出圣旨的慈禧太后,却绝不会“灭洋”的。她无非是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增加一点与列强谈判的政治筹码而已。等到列强明确表示,不会以光绪皇帝取代慈禧之后,慈禧立即就向义和团伸出了屠刀。她在要奕劻、李鸿章等与列强议和的上谕中将责任完全推给义和团并下令剿杀义和团:“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直隶地方,义和团蔓延尤甚,李鸿章未到任以前,廷雍责无旁贷,即著该护督饬地方文武,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傥仍有结党横行,目无官长,甚至抗拒官兵者,即责成带兵官实力剿办,以清乱源而安氓庶。”
   
清廷不久前还称义和团为“义民”,此时则成必须剿杀的“肇祸之由”。理由何在,并未解释,慈禧急于求和,政策只能急转弯,顾不得更多了。

“自干五”被朝廷抛弃,反贼自然大盛,据孙文自述:1895年的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甚至亲人都将他视为洪水猛兽;而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自干五躺枪了
长在深宫略通权术一女人而已
适宜的岗位是王熙凤的那一角
偏偏统治中华五十年
也属劫数
你确定你比老佛爷强?
你会错意了,
人家是指毛在那事上,比老佛爷强
她本来就是王族和满蒙贵族的代表,维护统治集团的地位和利益才是最优先考虑。现代化的改革必然带来汉人地位的提高是不利于统治。再说她的见识有限,知识水平偏低,不太可能做出有利长远的决策。
五、实现祖先的誓言。
   
1901年2月14日,她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著名国策。9月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国仅赔款就四亿五千万两。本息和加地方赔款超过了十亿两。如果一个朝廷把国家折腾到了这样的境地,还能够领导全国人民改良下去,并且可实现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所说的那样,“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那就是万能的上帝站清廷一边去了。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慈禧宣布局外中立。日俄战争期间,“自旅顺迤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盖州海城各属被扰者有300村,计遭难者8400家,约共男女5万多名。”辽阳战场“难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万余人”。“烽燧所至,村舍为墟,小民转徙流离哭号于路者,以数十万计。”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日俄战争结束两个月后,中国同盟会成立,原本分散的各路反清人马终于汇聚到一起。
6年后,武昌城一声炮响,十四个省份在数月之内相继起义,北洋军随后反正,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见势不妙乖乖交权,以求取汉人的宽大。
   
让我们把时光推回到三百一十八年前:  
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努尔哈赤,海西女真叶赫部联合哈达部、蒙古科尔沁部等九大部落,组成联军,攻击努尔哈赤,失败,被杀四千余人,史称“古勒山之战”。  
战后,努尔哈赤将叶赫部首领分尸,一半留存,一半交叶赫部。自此,叶赫部与爱新觉罗部不共戴天。
据说叶赫部首领于战败之时,曾放言如下:“我叶赫部若只剩一女子,亦将倾覆建州!”     
叶赫部居住于那拉河畔,故又称叶赫那拉。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3-13 18:08
五、实现祖先的誓言。
   
1901年2月14日,她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 ...
是有这个说法,说是慈喜就是为败大清江山而来的,终于成功了。
大清成了列强的提款机了
垂帘听政开治国之先河。
慈禧作为古代妇人,能力和整体作为还是比得上吕后、武则天、萧太后的。但她身处3000年未有之变局,那份能力远远不足以应对当时的局面。

但北洋、甲午之败,不是慈禧一人之过,在当时的体制下,北洋就只能建成李鸿章的私家军,私军就必受举国质疑,北洋不购新舰的根本原因,是慈禧、翁同和、张之洞等都怕北洋实力过大,不愿再扩充海军。

慈禧是挂靠海军之名筹钱建颐和园,本质上不是挪用海军经费。

恭亲王、同治、光绪任意一人长期执政,都不会招来庚子国难,清也就不会灭亡。


呔,慈禧太后好歹还留了座园子供后人赏玩,你那些无敌的大日本舰队现在在哪里?
旅顺军港耗资上亿白银,结果才半天就被日本人攻破了
幸亏老佛爷虎口夺食,抢救下那些银子来造颐和园,不然这钱也打水漂了。
北洋舰队是扶不起的阿斗,无论给多少银子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