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中透出的信息(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5:10:12
马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动力与电气领域著名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2次。
  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二,像往年一样,马伟明又一头扎进了办公室。有人对他去年以来的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发现,马伟明的工作真是马不停蹄。
  拼,是为了把手上攥着的重大关键技术早日变成实装。一天上午,他刚刚组织完某试验平台技术设计方案的评审,下午就飞赴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晚上听取项目组关于试验的情况汇报“强国强军的成果是拼出来的!”正是凭着这股拼劲,马伟明和他的团队收获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两大成果和一个预先研究项目的重大进展。
  
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 肯定不在武汉701所,马伟明的全电推进在701演示已经足够,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肯定不在武汉。
上海某所的弹射器搞了两个,第二个是电弹无疑,而“重大关键技术早日变成实装”
说明演示验证阶段已经完成,节点到了后期,就等实装了!马伟明专业就是电,都是围绕着电打转转,蒸弹与他基本无关。
而文章说是为了把 手上攥着 的重大关键技术早日变成实装,显然是“手拿把攥”的意思,手拿把攥在汉语里是指绝对成功的意思,你懂的。
八股难解,大致是这个意思。
这真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我早说了,快了!另外,弹射33吨还不够,歼十五满载38吨,国产电弹没有40吨弹射力不会满足。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其实还没有歼十五满载重,预警机满载28吨足够。但是将来还要弹射“灰狗”这样的运输勤务机,所以最大弹射力不能低于40吨。



      针对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了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的相关话题,在两会代表委员驻地,央广军事记者采访了军队委员李鸿。李鸿表示,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了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目的就是缩短从装备试制到装备试验,再到装备交付的过程,促进装备列装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让装备交付部队就能使用,加快我空军实战化建设的步伐。她强调,只有装备性能良好,并且按照要求进行了试验和考核,才能让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提前进入实战化。

作战试验部队,首先是性能的“试金石”,再是能力的“磨刀石”。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的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就是承担这样的一种职能。特别是飞机、导弹这些比较复杂的武器装备,它需要团队来试用,它需要复杂的保障体系,它同时需要较长的试验过程,从而适应不同环境、不同作战的条件。所以,复杂武器装备的试验、训练需要阶段性、逐步推进,不能一开始就挑战高难度科目。李鸿举例说,比如现在的四代机,它还处于基础测试阶段,需要它按时间、按规划走完基础测试之后再进行更复杂的科目,按程序一步步走完,打磨的过程走完,装备也就成熟了,可以交付部队。
原文加配图看了,新意不少。
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李鸿委员指出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了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强调组建的目的就是缩短从装备试制到装备试验,再到装备交付的过程。
说白了就是率先组织了一支集科研、技术试验验证、战术试验验证为一体的“蓝军”,也就是说空军作为使用单位直接介入了歼二十从原型机到验证机的研发和改进以及结合技战术性能的试验和验证。所谓“试金石”和“磨刀石”说的很清楚,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我们比美国人和俄罗斯聪明的地方。
美国在试验原型机和验证机时,就没有组织这样一支试金石和磨刀石部队,F22的毛病也是后来在使用中发现的,比如氧气中毒成了胎里带的缺陷,弹仓不能挂载现役的巡航导弹,超机动性不佳等大毛病。
中国空军早早的就将原型机和验证机与作战试验部队磨合,问题也就发现的早,改进的早,克服的早,有针对性的用“试金石”和“磨刀石”摔打原型机和验证机,不但促进了歼二十性能的提高,也积累了使用经验,同时也可以找到现役三代机和三代半机对付四代机的办法,可谓一举三得。
可以想想到,这支作战试验部队的组成,比如所有现役和正在发展的雷达部队的参与,现役预警机部队的参与,现役尖子部队的参与。可以想见,歼二十是如何不断改进从气动外形到航电的过程,歼二十是如何在与这支作战试验部队的“作战”中不断提高性能,不断改进性能,一直到逐一击败这支部队的过程。
从2001系列到2011系列到2013系列,明显的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后从2013-2015取消了机头空速管,达到验证机的全状态。
这三个阶段之间的间隔越短,说明空军的满意度越高,定型的时间缩的越短,空军的心里越有底。
另外,空军的这支作战试验部队肯定不在阎良,最大的可能就在大漠中的鼎新,那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ACMI数字化对抗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科研试验和技战术验证的需要。
最后也就是李鸿委员说的,按程序一步步走完,打磨的过程走完,装备也就成熟了,可以交付部队了。
李鸿委员这篇八股文,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秘密。
马伟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动力与电气领域著名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2次。
  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二,像往年一样,马伟明又一头扎进了办公室。有人对他去年以来的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发现,马伟明的工作真是马不停蹄。
  拼,是为了把手上攥着的重大关键技术早日变成实装。一天上午,他刚刚组织完某试验平台技术设计方案的评审,下午就飞赴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晚上听取项目组关于试验的情况汇报“强国强军的成果是拼出来的!”正是凭着这股拼劲,马伟明和他的团队收获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两大成果和一个预先研究项目的重大进展。
  
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 肯定不在武汉701所,马伟明的全电推进在701演示已经足够,某演示验证试验场地肯定不在武汉。
上海某所的弹射器搞了两个,第二个是电弹无疑,而“重大关键技术早日变成实装”
说明演示验证阶段已经完成,节点到了后期,就等实装了!马伟明专业就是电,都是围绕着电打转转,蒸弹与他基本无关。
而文章说是为了把 手上攥着 的重大关键技术早日变成实装,显然是“手拿把攥”的意思,手拿把攥在汉语里是指绝对成功的意思,你懂的。
八股难解,大致是这个意思。
这真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我早说了,快了!另外,弹射33吨还不够,歼十五满载38吨,国产电弹没有40吨弹射力不会满足。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其实还没有歼十五满载重,预警机满载28吨足够。但是将来还要弹射“灰狗”这样的运输勤务机,所以最大弹射力不能低于40吨。



      针对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了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的相关话题,在两会代表委员驻地,央广军事记者采访了军队委员李鸿。李鸿表示,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了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目的就是缩短从装备试制到装备试验,再到装备交付的过程,促进装备列装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让装备交付部队就能使用,加快我空军实战化建设的步伐。她强调,只有装备性能良好,并且按照要求进行了试验和考核,才能让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提前进入实战化。

作战试验部队,首先是性能的“试金石”,再是能力的“磨刀石”。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的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就是承担这样的一种职能。特别是飞机、导弹这些比较复杂的武器装备,它需要团队来试用,它需要复杂的保障体系,它同时需要较长的试验过程,从而适应不同环境、不同作战的条件。所以,复杂武器装备的试验、训练需要阶段性、逐步推进,不能一开始就挑战高难度科目。李鸿举例说,比如现在的四代机,它还处于基础测试阶段,需要它按时间、按规划走完基础测试之后再进行更复杂的科目,按程序一步步走完,打磨的过程走完,装备也就成熟了,可以交付部队。
原文加配图看了,新意不少。
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李鸿委员指出空军在全军率先组建了第一支作战试验部队,强调组建的目的就是缩短从装备试制到装备试验,再到装备交付的过程。
说白了就是率先组织了一支集科研、技术试验验证、战术试验验证为一体的“蓝军”,也就是说空军作为使用单位直接介入了歼二十从原型机到验证机的研发和改进以及结合技战术性能的试验和验证。所谓“试金石”和“磨刀石”说的很清楚,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我们比美国人和俄罗斯聪明的地方。
美国在试验原型机和验证机时,就没有组织这样一支试金石和磨刀石部队,F22的毛病也是后来在使用中发现的,比如氧气中毒成了胎里带的缺陷,弹仓不能挂载现役的巡航导弹,超机动性不佳等大毛病。
中国空军早早的就将原型机和验证机与作战试验部队磨合,问题也就发现的早,改进的早,克服的早,有针对性的用“试金石”和“磨刀石”摔打原型机和验证机,不但促进了歼二十性能的提高,也积累了使用经验,同时也可以找到现役三代机和三代半机对付四代机的办法,可谓一举三得。
可以想想到,这支作战试验部队的组成,比如所有现役和正在发展的雷达部队的参与,现役预警机部队的参与,现役尖子部队的参与。可以想见,歼二十是如何不断改进从气动外形到航电的过程,歼二十是如何在与这支作战试验部队的“作战”中不断提高性能,不断改进性能,一直到逐一击败这支部队的过程。
从2001系列到2011系列到2013系列,明显的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后从2013-2015取消了机头空速管,达到验证机的全状态。
这三个阶段之间的间隔越短,说明空军的满意度越高,定型的时间缩的越短,空军的心里越有底。
另外,空军的这支作战试验部队肯定不在阎良,最大的可能就在大漠中的鼎新,那里有世界上最先进的ACMI数字化对抗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科研试验和技战术验证的需要。
最后也就是李鸿委员说的,按程序一步步走完,打磨的过程走完,装备也就成熟了,可以交付部队了。
李鸿委员这篇八股文,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秘密。
解读和原文貌似没什么关系
好谍文,有些东西还是不挖的好,其实好多东西都是自己泄露出去的,外国人不了解兔子文化,好多东西都不懂,自己就不要泄了
弹射能力不能说多少吨吧?
把多少吨的飞机弹射到多大速度。
运输机预警机的起飞速度不能和战斗机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