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拒绝国际通行的泰勒规则看央行的市场迷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23:15
今天中国经济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曾经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现在似乎已经陷入了重重的困难当中,房地产泡沫,企业升级困难,资金链紧张,生产过剩等等一大堆问题都涌现了出来。
为什么中国从2007年的高速发展到了今天却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这里面有中国产业升级的老大难问题,问题在于这个老大难问题在过去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为什么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这么多呢?
归根结底就在于2007年以后,随着吴敬琏喊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所谓的学术观点以后,抑制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似乎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缺乏辩论的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进而导致央行开始连续用提高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的方式大举收缩流动性,结果是造成了中国严重的流动性不足,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房地产泡沫和生产过剩,诸如局部地区的企业资金链大面积的断裂,诸如高利贷的盛行等等。
吴敬琏的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观点主要理论依据是中国有着巨大的贸易顺差,进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拥有大量的人民币,进而产生流动性过剩。
吴敬琏的观点严重的忽略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当中隐藏的相当部分其实是西方长线投机基金的事实,如果考虑到中国贸易顺差里面的巨大的泡沫,那么中国出口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钱,这也正是2007年,央行一紧缩流动性,出口企业就陷入了严重的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而哀鸿遍野的原因。
涌入中国的西方长线投机基金到底有多少,根据张明和徐以升的判断,2003年到2008年就有12032亿昧元,具体可以参照附注【1】
西方投机基金进入中国的方式可以参见附注【2】
所以考虑到大量的西方投机基金进入中国,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的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实际上严重不足,或者可以说有效的流动性严重的不足。
在这个时候,央行紧缩流动性,就造成了中国的流动性悲剧,造成了大量的企业倒闭,造成大量的企业主的悲剧。
问题在于,如果中国央行真正的实施国际惯例,例如依照昧国的做法依照泰勒规则调节利率并且不对货币总量实施控制,那么中国经济界即使是存在着对中国的流动性的错误的判断,央行也不至于犯下大幅提升利率和连续25次提高准备金率的严重错误。
关于昧国的货币政策可以看dataking先生在我的主题贴后面的一个回复他说
泰勒规则是学术性的总结,美联储单一规则早在1960年代弊端已经出现。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最后结局只会在统计上有差别,不合理的间接融资会反映在融资的倒卖上,而且收益率也一样,在调控的操作上最好不要区分它们,债务凭证与银行放贷产生的货币是一样效应的。

或者更正确地说,几十年来美联储没有限制过美元的发行量,美联储发行美元是被动式的,谁需要美元,谁都可以通过贴现窗获得,只要付得起贴现率和要有国债抵押,这已是固有规则。而且2008危机后,美联储发现这个还不够,似乎已经把按揭债券也列为国债等级地位的货币。

至于中国,我已经说过了,央行没法知道需要多少货币,因为很多产业进行市场化,经济活动需要信贷,央行无法判断多少货币量合理,当然不管它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融资,央行也无法计算出合理值,因为市场是非常复杂和巨大的,最好的方法是山寨美联储的指标经验,它已经用了几十年,好多好的可以山寨。

http://lt.cjdby.net/thread-1967139-4-1.html    第134楼)
那么为什么央行拒绝泰勒规则呢,央行的人回答是因为中国没有实施利率市场化
为什么没有实施利率市场化就不能实施泰勒规则,而要依靠你们的对中国货币量的简单的判断来实施实际上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货币总量控制?
央行实施的货币总量控制难道不是与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的控制布票粮票一样?通过布票粮票就控制了布和粮食的消费总量?
因为没有利率市场化,所以要实施更加计划经济的货币总量控制?
这,是什么逻辑呢?
央行能够给出市场化的定义,和判定一个经济体是否是市场化的判断依据吗?
我可以肯定现在的央行肯定给不出。
我曾经要一位在微博上与我进行辩论的网友要求对方给出市场的定义,他说所谓市场,就是交易的场所。
显然他的定义过于具象化,而对于市场本身的规律的概括度严重的不足。
要能够准确定义一个概念,需要对该概念的相关的规律有着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抽象的概括出来。
问题在于,央行知道市场调节的规律是什么,市场依靠什么机制来进行调节的,而这个调节机制的有效范围在哪里,这个调节机制的有效性在外界干扰面前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央行的一大帮学家们可以回答吗?
回答这样的具体的问题远远比作文字游戏一样的说什么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云云更有意义。
央行只有搞懂了市场化的真正内涵,才能知道中国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市场化,并且对中国的市场化的程度和中国市场化的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不会昧国要中国怎么做中国怎么做,昧国认为中国没有市场化就认为中国也没有市场化
---换句话说,央行的一帮学家们搞懂了概念的内涵,才能有基本的思想的独立性,而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别人牵着鼻子做了中国经济的杀手也不知道。
市场调节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有优越性?
其实市场调节的机制就是市场上的信息流通而带来的市场交易双方根据市场上的信息而进行的调整。
当然市场机制还包含竞争机制
市场调节的有效性也因此与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和竞争的有效性相关
如果市场上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甚至是被人所误导的信息,那么市场调节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如果竞争走向了低级的竞争---诸如恶性价格战,诸如市场操纵,市场欺诈,那么市场机制也会收到严重的影响。
那么中国金融是否实现了市场化 ?

中国的金融主体,各个金融企业拥有独立的获取市场信息的权利,拥有独立的依据市场信息进行决策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中国金融已经是在相当程度上市场化了,或者说市场的信息发布---反馈机制已经在中国金融界发挥作用
中国金融界之间也存在着有效的竞争。
反过来说,我们来看昧国金融界,昧国金融市场多的是什么,是各种大机构之间的对赌,而真正的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已经处于一个次要的信息的位置,例如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原油的供求信息已经不构成左右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原油市场已经严重扭曲。
严重扭曲的,赌博盛行的市场可以算是真正的市场吗?
昧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昧国市场的扭曲化是高度相关的。
市场化意味着市场信息的释放的深化,和竞争的深化,中国当然还需要市场化,还需要不断的发掘市场的信息发现和提供竞争平台的功能,但是这能够作为中国现在不需要依照泰勒规则诸如根据物价上涨率而调节利率的理由吗?
中国制造业的萧条在相当程度上与央行调高利率相关,但是中国制造业的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35个月属于负值,这意味着如果根据泰勒规则,中国的与制造业相关的利率早就应该下调了?
为什么不调低呢?
央行认为中国金融还有哪些没有市场化以至于根据价格指数调节利率也不能了,只能由你们来决定货币总量?
【1】张明徐以升对2003年-2008年的流入中国的投机基金规模的估算
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
    用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贸易顺差与FDI,再加上贸易顺差与FDI中隐藏的热钱,就得到最终估算的热钱流入规模。
    由于国际收支口径(按离岸价格计算)统计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大于海关口径(按到岸价格计算)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口径的FDI大于商务部口径的FDI,为保守起见,我们以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减去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及FDI。由于2008年第一季度没有国际收支口径数据,我们沿用海关口径的贸易顺差和商务部口径的FDI。11 相关计算过程如表5所示。计算显示,2003年至2008年第1季度的热钱流入规模分别为956、1398、1915、1389、5410与964亿美元。这21个季度累计流入热钱12032亿美元,占2008年3月底外汇储备存量的72%。

http://news.hexun.com/2008-06-26/106983135_1.html
【2】张亦春归纳海外投机基金进入中国的四大通道
道一:混入贸易结汇

  据张义春介绍,一些在海外有业务的企业,经常以虚开海外业绩的形式,将海外热钱带入国内。比如,一家在海外投资工程建设的企业,去年海外利润本来仅 50%,结果在贸易结汇时申报的利润却提升到150%,然后把其中非贸易结汇资金兑换成人民币,进入国内楼市、股市进行投资。

  “国家要求对外贸结汇进行核查,但在目前银行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很多银行核查并不严格。”张亦春称,因为外贸结汇本就是一项对银行没有任何风险的、只赚不亏的买卖,是众家银行都积极争夺的“肥肉”。

  通道二:借道捐赠之名

  近年来,一些海外机构和个人对我国内地援助不少,尤其是对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经常进行无偿捐助,如盖学校、修公路、建桥梁等,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援建。但张亦春调查发现,这其中有不少海外资金借道进入内地。这种借道的具体做法是:先是承诺给某地无偿捐赠,但私下会提出一个条件———无偿捐赠3000万元,再帮助其从银行汇兑3000万元。“对一些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而言,能无偿获得3000万元的捐助已感激不尽了,帮忙兑换3000万元那还不赶紧答应!何况兑换又没什么损失。”

  据悉,这种情况在沿海一带尤为猖獗。地方政府即使知道,由于获得捐赠不易,不仅能改善地方基础设施,还能吸引“友好”外资,对政绩的提升也功不可没,就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通道三:对国内子公司投资

  台湾某集团公司在沿海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今年年初,随着内地股市楼市高涨,该集团公司一次性以投资子公司为名,转入40亿台币进入内地。据该公司财务总监透露,该笔资金其实进入了中国股市。

  据悉,这种渠道最安全,数量也没有限制。在投资这一“合法”外衣的掩护下,还能获得地方政府的鼓励。 张亦春评价说,“以这种方式进入的资金,名义上是进行实业投资,但进入后就变成了热钱,所以也无法统计,但数量肯定不小。”

  通道四:外币抵押贷款

  最后一种情况是某些热钱先将资金存入中资银行澳门分行,然后再以外币存款作抵押进行人民币贷款。这种渠道目前有不少国际热钱在使用,此方法既对银行没任何风险,银行愿意,对贷款方也划算,方式还很冠冕堂皇。

  张亦春把前两种渠道称为“明道”,后两种为“暗道”。当前热钱主要就是通过这一“明”一“暗”四大渠道涌入内地。(证券时报2007/11/16)

http://stock.huagu.com/stocks/2007-11-28/0000059393s.html今天中国经济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曾经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现在似乎已经陷入了重重的困难当中,房地产泡沫,企业升级困难,资金链紧张,生产过剩等等一大堆问题都涌现了出来。
为什么中国从2007年的高速发展到了今天却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这里面有中国产业升级的老大难问题,问题在于这个老大难问题在过去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为什么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这么多呢?
归根结底就在于2007年以后,随着吴敬琏喊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所谓的学术观点以后,抑制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似乎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缺乏辩论的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进而导致央行开始连续用提高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的方式大举收缩流动性,结果是造成了中国严重的流动性不足,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房地产泡沫和生产过剩,诸如局部地区的企业资金链大面积的断裂,诸如高利贷的盛行等等。
吴敬琏的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观点主要理论依据是中国有着巨大的贸易顺差,进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拥有大量的人民币,进而产生流动性过剩。
吴敬琏的观点严重的忽略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当中隐藏的相当部分其实是西方长线投机基金的事实,如果考虑到中国贸易顺差里面的巨大的泡沫,那么中国出口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钱,这也正是2007年,央行一紧缩流动性,出口企业就陷入了严重的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而哀鸿遍野的原因。
涌入中国的西方长线投机基金到底有多少,根据张明和徐以升的判断,2003年到2008年就有12032亿昧元,具体可以参照附注【1】
西方投机基金进入中国的方式可以参见附注【2】
所以考虑到大量的西方投机基金进入中国,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的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实际上严重不足,或者可以说有效的流动性严重的不足。
在这个时候,央行紧缩流动性,就造成了中国的流动性悲剧,造成了大量的企业倒闭,造成大量的企业主的悲剧。
问题在于,如果中国央行真正的实施国际惯例,例如依照昧国的做法依照泰勒规则调节利率并且不对货币总量实施控制,那么中国经济界即使是存在着对中国的流动性的错误的判断,央行也不至于犯下大幅提升利率和连续25次提高准备金率的严重错误。
关于昧国的货币政策可以看dataking先生在我的主题贴后面的一个回复他说
泰勒规则是学术性的总结,美联储单一规则早在1960年代弊端已经出现。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最后结局只会在统计上有差别,不合理的间接融资会反映在融资的倒卖上,而且收益率也一样,在调控的操作上最好不要区分它们,债务凭证与银行放贷产生的货币是一样效应的。

或者更正确地说,几十年来美联储没有限制过美元的发行量,美联储发行美元是被动式的,谁需要美元,谁都可以通过贴现窗获得,只要付得起贴现率和要有国债抵押,这已是固有规则。而且2008危机后,美联储发现这个还不够,似乎已经把按揭债券也列为国债等级地位的货币。

至于中国,我已经说过了,央行没法知道需要多少货币,因为很多产业进行市场化,经济活动需要信贷,央行无法判断多少货币量合理,当然不管它是直接还是间接的融资,央行也无法计算出合理值,因为市场是非常复杂和巨大的,最好的方法是山寨美联储的指标经验,它已经用了几十年,好多好的可以山寨。

http://lt.cjdby.net/thread-1967139-4-1.html    第134楼)
那么为什么央行拒绝泰勒规则呢,央行的人回答是因为中国没有实施利率市场化
为什么没有实施利率市场化就不能实施泰勒规则,而要依靠你们的对中国货币量的简单的判断来实施实际上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货币总量控制?
央行实施的货币总量控制难道不是与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的控制布票粮票一样?通过布票粮票就控制了布和粮食的消费总量?
因为没有利率市场化,所以要实施更加计划经济的货币总量控制?
这,是什么逻辑呢?
央行能够给出市场化的定义,和判定一个经济体是否是市场化的判断依据吗?
我可以肯定现在的央行肯定给不出。
我曾经要一位在微博上与我进行辩论的网友要求对方给出市场的定义,他说所谓市场,就是交易的场所。
显然他的定义过于具象化,而对于市场本身的规律的概括度严重的不足。
要能够准确定义一个概念,需要对该概念的相关的规律有着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抽象的概括出来。
问题在于,央行知道市场调节的规律是什么,市场依靠什么机制来进行调节的,而这个调节机制的有效范围在哪里,这个调节机制的有效性在外界干扰面前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央行的一大帮学家们可以回答吗?
回答这样的具体的问题远远比作文字游戏一样的说什么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云云更有意义。
央行只有搞懂了市场化的真正内涵,才能知道中国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市场化,并且对中国的市场化的程度和中国市场化的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不会昧国要中国怎么做中国怎么做,昧国认为中国没有市场化就认为中国也没有市场化
---换句话说,央行的一帮学家们搞懂了概念的内涵,才能有基本的思想的独立性,而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别人牵着鼻子做了中国经济的杀手也不知道。
市场调节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有优越性?
其实市场调节的机制就是市场上的信息流通而带来的市场交易双方根据市场上的信息而进行的调整。
当然市场机制还包含竞争机制
市场调节的有效性也因此与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和竞争的有效性相关
如果市场上传递的信息是错误的甚至是被人所误导的信息,那么市场调节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如果竞争走向了低级的竞争---诸如恶性价格战,诸如市场操纵,市场欺诈,那么市场机制也会收到严重的影响。
那么中国金融是否实现了市场化 ?

中国的金融主体,各个金融企业拥有独立的获取市场信息的权利,拥有独立的依据市场信息进行决策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中国金融已经是在相当程度上市场化了,或者说市场的信息发布---反馈机制已经在中国金融界发挥作用
中国金融界之间也存在着有效的竞争。
反过来说,我们来看昧国金融界,昧国金融市场多的是什么,是各种大机构之间的对赌,而真正的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已经处于一个次要的信息的位置,例如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原油的供求信息已经不构成左右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原油市场已经严重扭曲。
严重扭曲的,赌博盛行的市场可以算是真正的市场吗?
昧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昧国市场的扭曲化是高度相关的。
市场化意味着市场信息的释放的深化,和竞争的深化,中国当然还需要市场化,还需要不断的发掘市场的信息发现和提供竞争平台的功能,但是这能够作为中国现在不需要依照泰勒规则诸如根据物价上涨率而调节利率的理由吗?
中国制造业的萧条在相当程度上与央行调高利率相关,但是中国制造业的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35个月属于负值,这意味着如果根据泰勒规则,中国的与制造业相关的利率早就应该下调了?
为什么不调低呢?
央行认为中国金融还有哪些没有市场化以至于根据价格指数调节利率也不能了,只能由你们来决定货币总量?
【1】张明徐以升对2003年-2008年的流入中国的投机基金规模的估算
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
    用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贸易顺差与FDI,再加上贸易顺差与FDI中隐藏的热钱,就得到最终估算的热钱流入规模。
    由于国际收支口径(按离岸价格计算)统计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大于海关口径(按到岸价格计算)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口径的FDI大于商务部口径的FDI,为保守起见,我们以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减去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及FDI。由于2008年第一季度没有国际收支口径数据,我们沿用海关口径的贸易顺差和商务部口径的FDI。11 相关计算过程如表5所示。计算显示,2003年至2008年第1季度的热钱流入规模分别为956、1398、1915、1389、5410与964亿美元。这21个季度累计流入热钱12032亿美元,占2008年3月底外汇储备存量的72%。

http://news.hexun.com/2008-06-26/106983135_1.html
【2】张亦春归纳海外投机基金进入中国的四大通道
道一:混入贸易结汇

  据张义春介绍,一些在海外有业务的企业,经常以虚开海外业绩的形式,将海外热钱带入国内。比如,一家在海外投资工程建设的企业,去年海外利润本来仅 50%,结果在贸易结汇时申报的利润却提升到150%,然后把其中非贸易结汇资金兑换成人民币,进入国内楼市、股市进行投资。

  “国家要求对外贸结汇进行核查,但在目前银行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很多银行核查并不严格。”张亦春称,因为外贸结汇本就是一项对银行没有任何风险的、只赚不亏的买卖,是众家银行都积极争夺的“肥肉”。

  通道二:借道捐赠之名

  近年来,一些海外机构和个人对我国内地援助不少,尤其是对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经常进行无偿捐助,如盖学校、修公路、建桥梁等,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援建。但张亦春调查发现,这其中有不少海外资金借道进入内地。这种借道的具体做法是:先是承诺给某地无偿捐赠,但私下会提出一个条件———无偿捐赠3000万元,再帮助其从银行汇兑3000万元。“对一些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而言,能无偿获得3000万元的捐助已感激不尽了,帮忙兑换3000万元那还不赶紧答应!何况兑换又没什么损失。”

  据悉,这种情况在沿海一带尤为猖獗。地方政府即使知道,由于获得捐赠不易,不仅能改善地方基础设施,还能吸引“友好”外资,对政绩的提升也功不可没,就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通道三:对国内子公司投资

  台湾某集团公司在沿海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今年年初,随着内地股市楼市高涨,该集团公司一次性以投资子公司为名,转入40亿台币进入内地。据该公司财务总监透露,该笔资金其实进入了中国股市。

  据悉,这种渠道最安全,数量也没有限制。在投资这一“合法”外衣的掩护下,还能获得地方政府的鼓励。 张亦春评价说,“以这种方式进入的资金,名义上是进行实业投资,但进入后就变成了热钱,所以也无法统计,但数量肯定不小。”

  通道四:外币抵押贷款

  最后一种情况是某些热钱先将资金存入中资银行澳门分行,然后再以外币存款作抵押进行人民币贷款。这种渠道目前有不少国际热钱在使用,此方法既对银行没任何风险,银行愿意,对贷款方也划算,方式还很冠冕堂皇。

  张亦春把前两种渠道称为“明道”,后两种为“暗道”。当前热钱主要就是通过这一“明”一“暗”四大渠道涌入内地。(证券时报2007/11/16)

http://stock.huagu.com/stocks/2007-11-28/0000059393s.html
爱卿,财务大臣的位置是你的了
又不讲四万亿造成流动过剩通货膨胀了?照楼猪的说法当年四万亿还远远不够喽。
市场阶段性饱和,技术突破艰难,加之对低收入群体,落后地区的考量,这才是国情

光有钱只能压制缓解病情,治标不治本,近期需要提高钱的使用效率
此号绝对是温大爷御用洗地号,大凡此号到处,无一不谈温大爷无一不黑周小川。

我劝楼主写张劝进表与温大爷得了。
如果发钱能解决问题,那我们就别干活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此号绝对是温大爷御用洗地号,大凡此号到处,无一不谈温大爷无一不黑周小川。

我劝楼主写张劝进表与温大 ...

扣帽子了啊!改改!虽然你说的可能是对的!
两极分化必然产生经济危机,马克斯才是慧眼如炬。

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产生的经济危机,马哲经典称之为生产过剩,直指本质。现在时髦名词叫做产能过剩,以前猪总经理时称之为消费偏冷,都是绕弯子掩盖本质。

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本质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只有温相做了些实事,比如说初步建立全民社保,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消农业税等等。这是胡温黄金十年的由来。
前任猪总经理,是采用抢劫百姓的方法,南辕北辙,只能把经济越搞越糟。抢劫得手,瓜分了国有资产的那帮子家伙,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吹捧,是因为国有资产在胡温时期又膨胀了,值得再抢一次。
后任李总经理,基本上尸位素餐,束手无策。
认为滥发货币能解决经济危机,或者说货币紧缩能调整经济结构,都是扯淡。
经济问题只能从经济解决,货币政策没那么大作用
胖d老虎 发表于 2015-2-25 07:54
两极分化必然产生经济危机,马克斯才是慧眼如炬。

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产生的经济危机,马哲经典称之为生产 ...
有一定道理.
又不讲四万亿造成流动过剩通货膨胀了?照楼猪的说法当年四万亿还远远不够喽。
还流动性过剩,那么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甚至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你还以为中国流动性过剩啊
独立思考一下吧,不要吴敬琏鼓吹什么,南方系鼓吹什么你就信什么。
爱卿,财务大臣的位置是你的了
你以为每个人都是官迷吗?
市场阶段性饱和,技术突破艰难,加之对低收入群体,落后地区的考量,这才是国情

光有钱只能压制缓解病情 ...
如果经济危机本身就是因为钱少导致的呢,增发货币是指标还是治本呢
就好像一个人流了很多血,给他输血,是治标还是治本呢?
如果发钱能解决问题,那我们就别干活了
对于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你说发钱能够不能够解决问题呢?
企业有了流动资金,同时还需要努力生产,才能生存,发展壮大。
同样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
认为滥发货币能解决经济危机,或者说货币紧缩能调整经济结构,都是扯淡。
一个人会生很多种病,一个经济体也会生很多种病,并不是只有贫富悬殊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种病。
中国现在得的病的根源就是总货币不足,导致大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什么高利贷啊,什么企业产能过剩啊,甚至房地产泡沫都与这个病因有关。
分析一个国家的病因是很重要的,希望你进行更深入一点的分析。
经济问题只能从经济解决,货币政策没那么大作用
现在的经济问题的主要成因就是货币不足,那么货币政策还没有用处吗?
弗里德曼是骗子 发表于 2015-2-25 16:09
一个人会生很多种病,一个经济体也会生很多种病,并不是只有贫富悬殊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种病。
中国 ...
之前大量的钱都通过各种途径流到了利润高的房地产
这些钱推高了物价但是对产业升级,技术发展不利
现在要做的是让钱“回到正确的地方”
之前大量的钱都通过各种途径流到了利润高的房地产
这些钱推高了物价但是对产业升级,技术发展不利
现在 ...
制造业本来利润微薄,你还让人贷不到款,贷到款利息也高得吓死人,远远高于企业利润率,这样,投资制造业就是倒贴钱给银行或者民间的那些有钱人,你让人不投资房地产的话去投资什么呢?

弗里德曼是骗子 发表于 2015-2-25 16:18
制造业本来利润微薄,你还让人贷不到款,贷到款利息也高得吓死人,远远高于企业利润率,这样,投资制造业 ...


放任房地产高利润是政府的问题,将资金调控引导到有利的方向是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政府
房地产的畸形发展是以损害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的,本该用于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的钱都到了房地产
之前各种花样维持房地产,但是终于拖不下去要有人来制止
要是等房地产托不住自己爆了危害会更大
弗里德曼是骗子 发表于 2015-2-25 16:18
制造业本来利润微薄,你还让人贷不到款,贷到款利息也高得吓死人,远远高于企业利润率,这样,投资制造业 ...


放任房地产高利润是政府的问题,将资金调控引导到有利的方向是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政府
房地产的畸形发展是以损害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的,本该用于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的钱都到了房地产
之前各种花样维持房地产,但是终于拖不下去要有人来制止
要是等房地产托不住自己爆了危害会更大
制造业本来利润微薄,你还让人贷不到款,贷到款利息也高得吓死人,远远高于企业利润率,这样,投资制造业 ...
哪些缺钱的究竟是因为贷不到款,还是因为把钱丟进房地产没钱去做制造业呢?!

有病要看 发表于 2015-2-25 16:32
哪些缺钱的究竟是因为贷不到款,还是因为把钱丟进房地产没钱去做制造业呢?!


你可以去看我另外发的一个主贴,引用了中国很多地方的出口企业缺钱的情况,从温州到青岛到厦门到东莞,出口企业全部缺钱。甚至有部分企业缺钱不得不去借高利贷。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5744&mobile=1
有病要看 发表于 2015-2-25 16:32
哪些缺钱的究竟是因为贷不到款,还是因为把钱丟进房地产没钱去做制造业呢?!


你可以去看我另外发的一个主贴,引用了中国很多地方的出口企业缺钱的情况,从温州到青岛到厦门到东莞,出口企业全部缺钱。甚至有部分企业缺钱不得不去借高利贷。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5744&mobile=1
你可以去看我另外发的一个主贴,引用了中国很多地方的出口企业缺钱的情况,从温州到青岛到厦门到东莞, ...
我知道缺钱,我的意思是,缺钱不是由于货币政策过紧而是由于房地产吸血过多
我知道缺钱,我的意思是,缺钱不是由于货币政策过紧而是由于房地产吸血过多
从08年的困境来看,即使房地产业当年处于盘整状态,没有吸取多少货币,制造业的资金也是严重不足的。
当然后来央行给房地产规定7折利率优惠和后来的货币紧缩,对制造业的资金短缺更是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
弗里德曼是骗子 发表于 2015-2-25 16:09
一个人会生很多种病,一个经济体也会生很多种病,并不是只有贫富悬殊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种病。
中国 ...
两极分化(阶级分化)是本质,货币问题是表象。不敢触及本质,只在表象上打转转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总货币不足?上百万亿的银行存款、数十万亿的股票市值、债券市值,巨额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地下钱庄、民间借贷,资本供给很不少了。为什么这么巨大的融资市场,还振兴不了所谓的制造业、新兴产业?
胖d老虎 发表于 2015-2-25 19:55
两极分化(阶级分化)是本质,货币问题是表象。不敢触及本质,只在表象上打转转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总 ...
一个国家需要的货币是很难准确估算的,中国的GDP大约60万亿人民币,但是以出口产业而言,利润率最多10%,也就是说出口企业要创造出一份产出就需要大约10份的资金融入
如果普遍的算20%的收益来计算的话,那么融资额大约需要GDP的5倍,即300万亿元人民币。
你说的两级分化确实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但是两极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的总购买力的下降,或者说总需求的下降,而跟目前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困境没有关系。
这个文章不要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