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能量输送方式与航天器的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58:19
从20世纪开始出现的城市电车,到现在奔驰在中国大地上的高速电力机车,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自身不携带能源,而是靠外界持续不断地提供能源来保持运行的,这种方式彻底解决了交通工具自己携带燃料形成的笨重、停车添加燃料、机构复杂、失控后无法停车等一系列工程难题,甚至于在航天领域都出现了用激光提供能量来驱动离子发动机来保证卫星维持轨道的技术,这一切说明,外界持续输入能量来驱动交通工具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现在各国为了未来的航天发展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新一代大型和重型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是大的重达3000吨以上,使用自身携带的燃料和氧化剂,燃料和可发射载荷之比达到了惊人的30:1,即每发射一吨的重量的载荷就需要有近30吨的燃料消耗为代价,同时还存在着制造技术能力的上限,人类不可能无限制地造出更大的火箭,这时候考虑考虑用外界能量输入的方式给火箭发射减重或许是一个新的工程技术路线。
方法如下:
1.用定向微波能束或大型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加热某个飞行平台外部的能量接收装置,再转换成电能来驱动飞行平台上的多个超导电机带动螺旋桨叶阵列带着火箭由地面缓缓加速上升;
2.当平台携带火箭达到大气层顶端,桨叶的效率急剧下降时,平台通过旋转一定角度,释放火箭箭体,让火箭自由飞行。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火箭的重量,以后只要加大平台的桨叶组数量就可以解决更重载荷的发射了。
该方式比飞机发射火箭先进,因为飞机发射受限于飞机的最大载荷,无法发射更大载荷的火箭,而飞行发射平台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增加桨叶组数量就可以持续提高运载能力,彻底解决了大型飞行器因携带燃料而造成的笨重问题。
从20世纪开始出现的城市电车,到现在奔驰在中国大地上的高速电力机车,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自身不携带能源,而是靠外界持续不断地提供能源来保持运行的,这种方式彻底解决了交通工具自己携带燃料形成的笨重、停车添加燃料、机构复杂、失控后无法停车等一系列工程难题,甚至于在航天领域都出现了用激光提供能量来驱动离子发动机来保证卫星维持轨道的技术,这一切说明,外界持续输入能量来驱动交通工具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现在各国为了未来的航天发展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新一代大型和重型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是大的重达3000吨以上,使用自身携带的燃料和氧化剂,燃料和可发射载荷之比达到了惊人的30:1,即每发射一吨的重量的载荷就需要有近30吨的燃料消耗为代价,同时还存在着制造技术能力的上限,人类不可能无限制地造出更大的火箭,这时候考虑考虑用外界能量输入的方式给火箭发射减重或许是一个新的工程技术路线。
方法如下:
1.用定向微波能束或大型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加热某个飞行平台外部的能量接收装置,再转换成电能来驱动飞行平台上的多个超导电机带动螺旋桨叶阵列带着火箭由地面缓缓加速上升;
2.当平台携带火箭达到大气层顶端,桨叶的效率急剧下降时,平台通过旋转一定角度,释放火箭箭体,让火箭自由飞行。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火箭的重量,以后只要加大平台的桨叶组数量就可以解决更重载荷的发射了。
该方式比飞机发射火箭先进,因为飞机发射受限于飞机的最大载荷,无法发射更大载荷的火箭,而飞行发射平台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增加桨叶组数量就可以持续提高运载能力,彻底解决了大型飞行器因携带燃料而造成的笨重问题。
其实,我国就没有全力发展重型火箭。
现在有一种激光推进的思路,就是用地面的激光器打在太空的卫星上,卫星聚焦激光加热工质推进飞行
造个十万米高的巴比伦塔,从塔底电磁加速发射飞船,一切就都解决了
想想直升机的升限,再看看卫星轨道的高度,就知道不靠谱了。螺旋桨能得到的高度,对入轨根本是九牛一毛。还不如把发射场建在青藏高原。
这个设想还没有那个在珠穆朗玛峰上建一个几公里场的电磁加速器靠谱。。。
其实节省不了多少能量。

毕竟在低层大气的损耗是小头
还不如建在高原靠谱- -
大头是速度,不是高度。
我以前幻想过,在珠穆朗玛峰建造一条真空隧道,飞船前面抽真空,后面放压缩热空气顶飞船加速上天
现在有一种激光推进的思路,就是用地面的激光器打在太空的卫星上,卫星聚焦激光加热工质推进飞行
这个思路我在80年代读初中的时候在一本旧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看过。想不到30多年后居然还是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