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保障新型战机首上青藏高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3:22:03
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保障新型战机首上青藏高原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解放军报   


  荣誉档案
  空军雷达兵第42团1连,组建于1965年10月。一代代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和传承了“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1993年7月26日,雷达站被空军党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连”荣誉称号;1994年6月28日,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19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钢铁“党员哨”
  海拔5374米的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又到了一年中最寒冷、最缺氧、最艰苦的季节。

  上士刘通一大早就登上阵地雷达方舱,查看兵器运行状况。1小时后,飞行保障任务即将展开。在这块苍鹰都极少光顾的极地之巅,人的生理极限也倍受考验。前一晚,因头痛、胸闷一夜没睡好,他脸色乌紫,眼珠上布满血丝,可军装左胸口整整齐齐戴着的那枚红色党旗徽章,却如一轮高原小太阳,格外夺目……
  胸口戴着红色党旗徽章的,还有油机班四级军士长史青青。此时,他正在油机房边值班,边侧耳倾听油机轰鸣。在阵地坚守了13年,丝毫异样都逃还过他敏锐的耳朵。也就在接班前几天,阵地油机故障,他带队顶着暴风雪上阵地抢修。雪厚风大,道路难行,在躺着也相当于负重40公斤行走的极地,士兵们来回艰难跋涉了7个多小时……
  “在甘巴拉每一天都在战斗,每一刻都在冲锋。”作为常年担负军民航空引导和空中警戒任务的雪域“千里眼”,这使命和担当,伴着甘巴拉“山龄”的增加,早已深深楔入了他们的生命。
  “这一班,上阵地值战备班的官兵都是党员和连队骨干。”正在指挥室指挥保障的阵地总值班、副站长庞忠伟,胸前同样戴着亮闪闪的红色党旗徽章,“这是甘巴拉一代代延续下来的传统,每年一到最缺氧的季节,党员骨干都争着上阵地;每逢急难险重任务,都是党员突击队冲在最前面。”
  官兵们清楚地记得第一代甘巴拉战士、第二任连长夏仲昌重回阵地时的讲述:1971年隆冬,连队干部少,他索性搬进雷达工作室值班。时间一长,患了胃出血,还开始便血,但他始终坚守岗位。
  官兵们都听说或亲历过这样的情景。那年,站长肖运虎在阵地担任总值班时,山巅突然席卷12级飓风,铁皮屋顶瞬间被掀飞撕开。为保护天线,他带领几名党员,用背包绳一个个牵捆在一起,冲上阵地检查雷达天线……
  “党员哨”在最艰苦、最缺氧的季节,在雪山之巅一伫立就是半个世纪,成为官兵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力量。顽强旋转的“千里眼”警惕巡视,掌握上报空情47万余批,情报优质率始终保持在100%,让国际公认最危险的川藏航线,成为最安全的“空中走廊”。
  “时代变了,条件好了,但‘甘巴拉精神’没有丢,使命责任没有忘,还被我们赋予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内涵。”谈及红色基因的传承,现任站党支部书记、教导员李再华难掩激动。
  倏地,战备铃炸响,官兵们飞速奔向各自哨位。雷达方舱里,1989年出生的操纵班长、中士杨龙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雷达屏幕,快速准确上报着一批批目标信息……近年来,甘巴拉圆满完成新型战机首次高原试航、全军首次高海拔高寒地区陆空联合演习等10余项重大情报保障任务,27名官兵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获得名次。
  在5374米的海拔高度,一张张年轻脸庞紫黑皴裂,一枚枚红色党旗徽章却熠熠生辉,使甘巴拉这双“千里眼”更加明亮犀利,日夜警戒护卫着茫茫雪域的神圣领空……
  点睛
  冷的冰峰热的血。如何让“甘巴拉精神”这面旗帜,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跨越时空仍高高飘扬?代代相传的“党员哨”,在“每一天都在战斗”的甘巴拉,昭示了优秀军人在生命绝境中的坚守、奉献和追求,也使“甘巴拉精神”在默默奉献、顽强拼搏的内核上,延展出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责任。
  -特约记者 胡晓宇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5/02-02/7024584.shtml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保障新型战机首上青藏高原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解放军报   


  荣誉档案
  空军雷达兵第42团1连,组建于1965年10月。一代代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和传承了“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的“甘巴拉精神”。1993年7月26日,雷达站被空军党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连”荣誉称号;1994年6月28日,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19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钢铁“党员哨”
  海拔5374米的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又到了一年中最寒冷、最缺氧、最艰苦的季节。

  上士刘通一大早就登上阵地雷达方舱,查看兵器运行状况。1小时后,飞行保障任务即将展开。在这块苍鹰都极少光顾的极地之巅,人的生理极限也倍受考验。前一晚,因头痛、胸闷一夜没睡好,他脸色乌紫,眼珠上布满血丝,可军装左胸口整整齐齐戴着的那枚红色党旗徽章,却如一轮高原小太阳,格外夺目……
  胸口戴着红色党旗徽章的,还有油机班四级军士长史青青。此时,他正在油机房边值班,边侧耳倾听油机轰鸣。在阵地坚守了13年,丝毫异样都逃还过他敏锐的耳朵。也就在接班前几天,阵地油机故障,他带队顶着暴风雪上阵地抢修。雪厚风大,道路难行,在躺着也相当于负重40公斤行走的极地,士兵们来回艰难跋涉了7个多小时……
  “在甘巴拉每一天都在战斗,每一刻都在冲锋。”作为常年担负军民航空引导和空中警戒任务的雪域“千里眼”,这使命和担当,伴着甘巴拉“山龄”的增加,早已深深楔入了他们的生命。
  “这一班,上阵地值战备班的官兵都是党员和连队骨干。”正在指挥室指挥保障的阵地总值班、副站长庞忠伟,胸前同样戴着亮闪闪的红色党旗徽章,“这是甘巴拉一代代延续下来的传统,每年一到最缺氧的季节,党员骨干都争着上阵地;每逢急难险重任务,都是党员突击队冲在最前面。”
  官兵们清楚地记得第一代甘巴拉战士、第二任连长夏仲昌重回阵地时的讲述:1971年隆冬,连队干部少,他索性搬进雷达工作室值班。时间一长,患了胃出血,还开始便血,但他始终坚守岗位。
  官兵们都听说或亲历过这样的情景。那年,站长肖运虎在阵地担任总值班时,山巅突然席卷12级飓风,铁皮屋顶瞬间被掀飞撕开。为保护天线,他带领几名党员,用背包绳一个个牵捆在一起,冲上阵地检查雷达天线……
  “党员哨”在最艰苦、最缺氧的季节,在雪山之巅一伫立就是半个世纪,成为官兵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力量。顽强旋转的“千里眼”警惕巡视,掌握上报空情47万余批,情报优质率始终保持在100%,让国际公认最危险的川藏航线,成为最安全的“空中走廊”。
  “时代变了,条件好了,但‘甘巴拉精神’没有丢,使命责任没有忘,还被我们赋予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内涵。”谈及红色基因的传承,现任站党支部书记、教导员李再华难掩激动。
  倏地,战备铃炸响,官兵们飞速奔向各自哨位。雷达方舱里,1989年出生的操纵班长、中士杨龙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雷达屏幕,快速准确上报着一批批目标信息……近年来,甘巴拉圆满完成新型战机首次高原试航、全军首次高海拔高寒地区陆空联合演习等10余项重大情报保障任务,27名官兵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获得名次。
  在5374米的海拔高度,一张张年轻脸庞紫黑皴裂,一枚枚红色党旗徽章却熠熠生辉,使甘巴拉这双“千里眼”更加明亮犀利,日夜警戒护卫着茫茫雪域的神圣领空……
  点睛
  冷的冰峰热的血。如何让“甘巴拉精神”这面旗帜,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跨越时空仍高高飘扬?代代相传的“党员哨”,在“每一天都在战斗”的甘巴拉,昭示了优秀军人在生命绝境中的坚守、奉献和追求,也使“甘巴拉精神”在默默奉献、顽强拼搏的内核上,延展出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责任。
  -特约记者 胡晓宇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5/02-02/7024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