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美国SLS巨型火箭的现实生存困局与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1:16
原文地址: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6/18/16/4_1.html
美国SLS巨型火箭的现实生存困局与反思
    根据美国NASA目前所公布的SLS巨型火箭发射任务规划,未来每隔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枚SLS火箭,如此之低的发射频率,就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了SLS巨型火箭未来艰难的生存困局。SLS火箭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现在我就进行一番分析研究,不足之处就权当抛砖引玉。
    第一,SLS火箭运力覆盖区间远离NRO重型军用载荷发射范围。
   
    美国一直就存在两个平行的火箭研制管理机构,即NASA与美国空军。现在在规划SLS巨型火箭时,NASA也没有与美国空军进行良好沟通,也是各行其是;结果目前最小的SLS火箭构形其LEO运力都高达70吨,GTO运力也达20多吨,已经远远超出了NRO重型电子侦察卫星的发射运力需求。
    如果SLS火箭规划时能够与美国空军进行良好沟通协调,即将SLS火箭的初始起步运力设定于LEO40吨左右,GTO运力16吨左右,能够与德尔塔4H火箭运力实现无缝驳接覆盖,那么未来SLS火箭每年至少都能够维持两枚以上的发射频率。这无论如何都要比现在每隔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次要好太多了。
    当然,将SLS火箭的最小LEO运力降低到40吨区间,用于发射星座载人飞船的地球版本也是可以的。这样做尽管与NASA目前主推的“商业载人计划”存在冲突,但由于SLS火箭的主承包商是波音,让波音的“商业载人飞船”退出商业载人竞争,仅仅保留太空探索公司的“龙式商业载人飞船”(即仅仅保留一款“商业载人飞船”),然后让星座载人飞船也“国有民营”,一同参加进行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飞行运载任务。这对于波音,洛马,太空探索公司与NASA都是能够接受的,毕竟“有饭大家食”,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都能够“摆得平”。也能够“互为备份”。
    同样,NRO那些每枚价值20亿美元以上的昂贵重型电子侦察监听卫星,使用载人级的SLS火箭来发射,也要比基于蓝色起源BE4甲烷发动机研制的ULA新重型火箭来发射要安全得多。毕竟能够达到载人级安全系数的SLS火箭在可靠性上完全是其它新火箭在短时间内都远远无法企及的。
    目前SLS火箭要捆绑2枚航天飞机级固体燃料助推器才能达到LEO70吨的运力区间,如果改为捆绑目前德尔塔4火箭所使用的小型SRB助推器,SLS火箭的LEO运力是完全能够下降到四十吨区间的。而且这样做也花不了几个钱,但由于NASA与美国空军互相争权夺利,这一“低运力版本”的SLS火箭始终没有部门出面来牵头研制,结果造成SLS巨型火箭未来发射需求的严重不足;而美国空军为了发射更重的电子侦察监听卫星,又要研制新的重型火箭,ULA新一代火箭的GTO运力要求已经提高到16吨以上。
如此NASA与美国空军各自为政,三四年才生产一枚SLS巨型火箭,生产线与发射台等等之类设施三四年来造成的所有折旧费用全部都要摊派在这仅有的一枚火箭身上,SLS火箭的未来运营价格如何下降得下来?!
第二,研制新巨型固体燃料助推器其实并不是ATK公司当前最应该做的事。
当前SLS巨型火箭所面临的最大生存困局就是需求量极度不足,三四年才发射一枚无论如何都是无法长久维持SLS火箭生产线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如果SLS火箭“光棍”版就能够起飞(最不济捆绑上德尔塔4火箭的小助推器也能够起飞),LEO运力那怕降低到40吨都是无所谓的,活命最要紧,只要能够大量投入实际发射使用就要谢天谢地。因此ATK公司目前着急于研制1600吨级推力的巨型SRB根本就没有必要,与之相反,ATK更应该立即上马研制一款400吨级的中型SRB,再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来让SLS火箭实现对LEO运力40吨,50吨,60吨,90吨,120吨到140吨所有区间的无缝覆盖,以求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所有重型空间发射需求才是当务之急。
    坦率而言,载人登陆小行星,月球与火星之类任务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原因就是美国国家财政与白宫政治走势很难捉摸,现在又不是冷战时代,没人能够逼迫白宫必须上马载人登陆小行星或者月球工程来“养活”SLS巨型火箭生产线。一旦美国政府不立即大规模上马载人登月之类庞大空间探索工程,目前版本的SLS火箭就迅速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局了。
    但ATK与洛克达因之类公司没上马载人登月之类大工程,也是一样要生存的,由其是航天飞机时代遗留的那一大班配套产业工人,三四年才生产一枚SLS火箭,又要养活那么多工人的生存饭碗,成本压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马死落地行,ATK与洛克达因的火箭工业部门是必须放下面子的时候了。好死不如赖活,坐等破产不如象日本三菱重工运营H2A,H2B火箭那样也来个“国有民营”,与波音公司一起联手将SLS巨型火箭也“私有化运营”,再全面推向市场。而SLS主芯级不变,改为捆绑400吨级中型SRB,甚至德尔塔4火箭的小型SRB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如果波音能够推出LEO运力40吨,GTO运力16吨的“SLS中间运力型火箭”,再将价格限制于3亿美元每枚,用于抢夺NRO未来的重型电子侦察卫星,甚至商业重型通讯卫星的发射市场都是可行的。否则再任由太空探索公司继续“坐大”,未来ATK,洛克达因与波音的火箭工业部门迟早也要面临破产的悲剧命运。
第三,按商业化思维来运营SLS火箭是未来ATK与洛克达因公司活命的唯一出路。
面对太空探索公司咄咄逼人的进攻,SLS火箭目前只有NASA这一个确定的政府使用客户,更为致命的是太空探索公司目前也在全力进攻政府发射市场,其旗下的猎鹰9H火箭的LEO运载能力也达50多吨。与波音洛马只是一个火箭“集成商”的处境不同,ATK与洛克达因公司的大型SRB与巨型液体氢氧发动机产品只要德尔塔4火箭与SLS火箭不使用,就没法找得到其它制造商使用了。因此维持德尔塔4火箭或者SLS火箭不停产就是ATK与洛克达因未来不破产倒闭的唯一希望。现在致命的问题是ULA已经计划逐渐放弃德尔塔4火箭,也就是说SLS火箭将是ATK与洛克达因未来唯一的生存希望。
而要让SLS火箭在未来能够良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每年的发射量必须要保持在三枚左右,否则RS25发动机的零配件生产商首先就支持不下去。因为目前RS25的零配件生产商还有德尔塔4火箭的RS68巨型氢氧发动机的生产来支持。一旦德尔塔4火箭停产,RS25生产线将是美国未来唯一幸存的巨型氢氢发动机生产线。每年只使维持3枚SLS火箭的产量,RS25发动机的年需求总量也才12台而已。如果美国未来迟迟不上马载人登月工程,仅仅依赖政府发射项目,SLS火箭根本就无法长期维持每年3枚的产量,只使成功抢到NRO(德尔塔4H停产后)转移来的重型电子侦察监听卫星的发射市场,也就是每年最多1枚的发射任务而已。至于木星冰月探测器之类NASA旗舰项目,要等10年才能够进行一次,指望用其来长久养活SLS火箭生产线也是相当不切实际。
SLS火箭未来必须要杀入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与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进行贴身肉搏,每年抢夺到至少2次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才能够维持其生产线的长久生存运转。目前初始版的SLS火箭LEO运力就高达70多吨,GTO运力就高达20多吨,要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长期捞饭”也很为难,甚至要承接德尔塔4H火箭退役后的NRO发射任务也不行。因此SLS火箭要想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生存下来,将LEO运载能力降低到40吨,GTO运力降低到16吨是必须的基本条件。一旦每枚“低配基本版”SLS火箭的价格成功降低到3亿美元,就能够上抢NRO重型电子侦察卫星的发射量,下抢重型商业通讯卫星的发射量,这样每年最起码也能够维持三次的发射量了。
由其是通过“一箭双星”方式发射2枚7吨级的重型通讯卫星。这个市场由于宽带通讯卫星的崛起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的,目前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H重型火箭每枚市场报价高达1点3亿美元,也仅仅只能每次发射1枚7吨级的重型通讯卫星。如果SLS“低配版”火箭能够将价格降低到3亿美元一枚,再配上7米直径巨型整流罩,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模式来与猎鹰9H火箭竞争,以SLS火箭“载人级”安全系数优势,加上大直径巨型整流罩优势,在保险市场上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是能够与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H火箭一决雌雄的。
当然商业版的SLS火箭必须与猎鹰9H火箭进行“错位竞争”。在4吨,5吨的“中小型通讯卫星”发射市场SLS无论如何都是竞争不过猎鹰9火箭的,但SLS火箭固有的“大直径整流罩”优势猎鹰9H火箭却无论如何也没法竞争得了。因此商业版的SLS火箭就必须高调宣传其高达七八米的整流罩直径优势,以鼓励全球商业通讯卫星公司大量生产体积更为巨大的通讯卫星。
同样,如果ATK公司研制成功400吨级固体燃料助推器,SLS火箭将形成下面运力梯队,能够为全球各式客户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也能够促进全球商业通讯卫星乃至“商业空间站”市场的大发展。
1,SLS“4芯版”火箭,新RS25氢氧发动机推力按200吨计算:
200*4+82(德尔塔4火箭小型SRB)*4=1128吨(LEO运力35吨,GTO运力16吨)。
如果光棍版实在起飞不了,捆绑德尔塔4火箭目前所用的小型SRB4枚,只要能够成功起飞就行。再起飞不了就捆绑6枚了事。
2,捆绑ATK400吨新中型SRB(不换上面级):
200*4+400*2=1600吨,(LEO运力40吨,GTO运力17吨)
200*4+400*4=2400吨(LEO运力50吨,GTO运力24吨)
200*4+400*6=3200吨(LEO运力63吨,GTO运力30吨)
捆绑ATK航天飞机级1400吨SRB(不换上面级):
200*4+1400*2=3600吨(LEO运力70吨,GTO运力35吨)
200*4+1400*4=6400吨(LEO运力120吨,GTO运力60吨)
200*4+1400*6=9200吨(LEO运力170吨,GTO运力90吨)
当然,以上SLS火箭运力数据都是粗略估计的,但SLS火箭改为捆绑德尔塔4火箭的小型SRB与捆绑新研制的400吨级中型SRB后,LEO与GTO运力能够实现大幅度的降低是显然的,这将能够有助于SLS火箭到NRO电子侦察卫星与重型商业通讯卫星发射市场上“捞饭”。一旦SLS火箭未来能够进行这种方式的改进,当前SLS火箭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次的悲剧命运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的改观。这将非常有利于保持SLS火箭生产线长期的可持续生存发展,对ATK,洛克达因与波音公司也更为有利;因为SLS火箭固有的“大直径整流罩”优势猎鹰9H火箭根本就无法与之竞争。
总结,SLS巨型火箭生存困局对中国研制长征九号巨型火箭的启示价值。
参考今天SLS巨型火箭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枚的现实困局,未来中国长征九号火箭的研制必须要将初始起步版本的LEO运载能力压低下探到40吨,GTO运载能力压低下探到16吨的范围区间。就是要想方设法实现“好养活”的核心目标。
因为实施载人登月与载人登小行星之类空间探测任务存在政治与财政上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现在美国的SLS火箭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三四年也等不到一次发射机会。但SLS巨型火箭在规划设计时如果能够将初始LEO运力就定位于40吨,GTO运力就定位于16吨的区间,在地球轨道的军事与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也是完全能够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的。

这一点就必须为中国未来规划设计长征九号巨型火箭的设计人员与决策政治领导人们所高度重视。毕竟现在美国的SLS火箭生存困局就明确无误地摆在那里了。阿波罗时代土星五火箭的生存困局今天的SLS火箭也一样面临了;尽管SLS火箭“初始”LEO运力已经降低到70吨,但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不计成本代价研制出巨型火箭却又“养不起”,这样的例子美国从土星五火箭到现在的SLS火箭又再一次倒在同一条水沟中。因此我可不希望未来的中国再在同一条路上再摔倒一次,这一点“方方面面”都务必牢记心头。必须先考虑好如何长久“养活”得了长征九号巨型火箭,再来详细规划设计长九火箭的具体芯级直径与动力规模;必须实现长征九号火箭的“光棍”版本就能够“大用”,这将是未来研制长征九号火箭的最重要核心步骤,没有之一。原文地址: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6/18/16/4_1.html
美国SLS巨型火箭的现实生存困局与反思
    根据美国NASA目前所公布的SLS巨型火箭发射任务规划,未来每隔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枚SLS火箭,如此之低的发射频率,就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了SLS巨型火箭未来艰难的生存困局。SLS火箭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现在我就进行一番分析研究,不足之处就权当抛砖引玉。
    第一,SLS火箭运力覆盖区间远离NRO重型军用载荷发射范围。
   
    美国一直就存在两个平行的火箭研制管理机构,即NASA与美国空军。现在在规划SLS巨型火箭时,NASA也没有与美国空军进行良好沟通,也是各行其是;结果目前最小的SLS火箭构形其LEO运力都高达70吨,GTO运力也达20多吨,已经远远超出了NRO重型电子侦察卫星的发射运力需求。
    如果SLS火箭规划时能够与美国空军进行良好沟通协调,即将SLS火箭的初始起步运力设定于LEO40吨左右,GTO运力16吨左右,能够与德尔塔4H火箭运力实现无缝驳接覆盖,那么未来SLS火箭每年至少都能够维持两枚以上的发射频率。这无论如何都要比现在每隔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次要好太多了。
    当然,将SLS火箭的最小LEO运力降低到40吨区间,用于发射星座载人飞船的地球版本也是可以的。这样做尽管与NASA目前主推的“商业载人计划”存在冲突,但由于SLS火箭的主承包商是波音,让波音的“商业载人飞船”退出商业载人竞争,仅仅保留太空探索公司的“龙式商业载人飞船”(即仅仅保留一款“商业载人飞船”),然后让星座载人飞船也“国有民营”,一同参加进行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飞行运载任务。这对于波音,洛马,太空探索公司与NASA都是能够接受的,毕竟“有饭大家食”,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都能够“摆得平”。也能够“互为备份”。
    同样,NRO那些每枚价值20亿美元以上的昂贵重型电子侦察监听卫星,使用载人级的SLS火箭来发射,也要比基于蓝色起源BE4甲烷发动机研制的ULA新重型火箭来发射要安全得多。毕竟能够达到载人级安全系数的SLS火箭在可靠性上完全是其它新火箭在短时间内都远远无法企及的。
    目前SLS火箭要捆绑2枚航天飞机级固体燃料助推器才能达到LEO70吨的运力区间,如果改为捆绑目前德尔塔4火箭所使用的小型SRB助推器,SLS火箭的LEO运力是完全能够下降到四十吨区间的。而且这样做也花不了几个钱,但由于NASA与美国空军互相争权夺利,这一“低运力版本”的SLS火箭始终没有部门出面来牵头研制,结果造成SLS巨型火箭未来发射需求的严重不足;而美国空军为了发射更重的电子侦察监听卫星,又要研制新的重型火箭,ULA新一代火箭的GTO运力要求已经提高到16吨以上。
如此NASA与美国空军各自为政,三四年才生产一枚SLS巨型火箭,生产线与发射台等等之类设施三四年来造成的所有折旧费用全部都要摊派在这仅有的一枚火箭身上,SLS火箭的未来运营价格如何下降得下来?!
第二,研制新巨型固体燃料助推器其实并不是ATK公司当前最应该做的事。
当前SLS巨型火箭所面临的最大生存困局就是需求量极度不足,三四年才发射一枚无论如何都是无法长久维持SLS火箭生产线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如果SLS火箭“光棍”版就能够起飞(最不济捆绑上德尔塔4火箭的小助推器也能够起飞),LEO运力那怕降低到40吨都是无所谓的,活命最要紧,只要能够大量投入实际发射使用就要谢天谢地。因此ATK公司目前着急于研制1600吨级推力的巨型SRB根本就没有必要,与之相反,ATK更应该立即上马研制一款400吨级的中型SRB,再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来让SLS火箭实现对LEO运力40吨,50吨,60吨,90吨,120吨到140吨所有区间的无缝覆盖,以求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所有重型空间发射需求才是当务之急。
    坦率而言,载人登陆小行星,月球与火星之类任务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原因就是美国国家财政与白宫政治走势很难捉摸,现在又不是冷战时代,没人能够逼迫白宫必须上马载人登陆小行星或者月球工程来“养活”SLS巨型火箭生产线。一旦美国政府不立即大规模上马载人登月之类庞大空间探索工程,目前版本的SLS火箭就迅速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局了。
    但ATK与洛克达因之类公司没上马载人登月之类大工程,也是一样要生存的,由其是航天飞机时代遗留的那一大班配套产业工人,三四年才生产一枚SLS火箭,又要养活那么多工人的生存饭碗,成本压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马死落地行,ATK与洛克达因的火箭工业部门是必须放下面子的时候了。好死不如赖活,坐等破产不如象日本三菱重工运营H2A,H2B火箭那样也来个“国有民营”,与波音公司一起联手将SLS巨型火箭也“私有化运营”,再全面推向市场。而SLS主芯级不变,改为捆绑400吨级中型SRB,甚至德尔塔4火箭的小型SRB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如果波音能够推出LEO运力40吨,GTO运力16吨的“SLS中间运力型火箭”,再将价格限制于3亿美元每枚,用于抢夺NRO未来的重型电子侦察卫星,甚至商业重型通讯卫星的发射市场都是可行的。否则再任由太空探索公司继续“坐大”,未来ATK,洛克达因与波音的火箭工业部门迟早也要面临破产的悲剧命运。
第三,按商业化思维来运营SLS火箭是未来ATK与洛克达因公司活命的唯一出路。
面对太空探索公司咄咄逼人的进攻,SLS火箭目前只有NASA这一个确定的政府使用客户,更为致命的是太空探索公司目前也在全力进攻政府发射市场,其旗下的猎鹰9H火箭的LEO运载能力也达50多吨。与波音洛马只是一个火箭“集成商”的处境不同,ATK与洛克达因公司的大型SRB与巨型液体氢氧发动机产品只要德尔塔4火箭与SLS火箭不使用,就没法找得到其它制造商使用了。因此维持德尔塔4火箭或者SLS火箭不停产就是ATK与洛克达因未来不破产倒闭的唯一希望。现在致命的问题是ULA已经计划逐渐放弃德尔塔4火箭,也就是说SLS火箭将是ATK与洛克达因未来唯一的生存希望。
而要让SLS火箭在未来能够良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每年的发射量必须要保持在三枚左右,否则RS25发动机的零配件生产商首先就支持不下去。因为目前RS25的零配件生产商还有德尔塔4火箭的RS68巨型氢氧发动机的生产来支持。一旦德尔塔4火箭停产,RS25生产线将是美国未来唯一幸存的巨型氢氢发动机生产线。每年只使维持3枚SLS火箭的产量,RS25发动机的年需求总量也才12台而已。如果美国未来迟迟不上马载人登月工程,仅仅依赖政府发射项目,SLS火箭根本就无法长期维持每年3枚的产量,只使成功抢到NRO(德尔塔4H停产后)转移来的重型电子侦察监听卫星的发射市场,也就是每年最多1枚的发射任务而已。至于木星冰月探测器之类NASA旗舰项目,要等10年才能够进行一次,指望用其来长久养活SLS火箭生产线也是相当不切实际。
SLS火箭未来必须要杀入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与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进行贴身肉搏,每年抢夺到至少2次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才能够维持其生产线的长久生存运转。目前初始版的SLS火箭LEO运力就高达70多吨,GTO运力就高达20多吨,要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长期捞饭”也很为难,甚至要承接德尔塔4H火箭退役后的NRO发射任务也不行。因此SLS火箭要想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生存下来,将LEO运载能力降低到40吨,GTO运力降低到16吨是必须的基本条件。一旦每枚“低配基本版”SLS火箭的价格成功降低到3亿美元,就能够上抢NRO重型电子侦察卫星的发射量,下抢重型商业通讯卫星的发射量,这样每年最起码也能够维持三次的发射量了。
由其是通过“一箭双星”方式发射2枚7吨级的重型通讯卫星。这个市场由于宽带通讯卫星的崛起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的,目前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H重型火箭每枚市场报价高达1点3亿美元,也仅仅只能每次发射1枚7吨级的重型通讯卫星。如果SLS“低配版”火箭能够将价格降低到3亿美元一枚,再配上7米直径巨型整流罩,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模式来与猎鹰9H火箭竞争,以SLS火箭“载人级”安全系数优势,加上大直径巨型整流罩优势,在保险市场上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是能够与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H火箭一决雌雄的。
当然商业版的SLS火箭必须与猎鹰9H火箭进行“错位竞争”。在4吨,5吨的“中小型通讯卫星”发射市场SLS无论如何都是竞争不过猎鹰9火箭的,但SLS火箭固有的“大直径整流罩”优势猎鹰9H火箭却无论如何也没法竞争得了。因此商业版的SLS火箭就必须高调宣传其高达七八米的整流罩直径优势,以鼓励全球商业通讯卫星公司大量生产体积更为巨大的通讯卫星。
同样,如果ATK公司研制成功400吨级固体燃料助推器,SLS火箭将形成下面运力梯队,能够为全球各式客户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也能够促进全球商业通讯卫星乃至“商业空间站”市场的大发展。
1,SLS“4芯版”火箭,新RS25氢氧发动机推力按200吨计算:
200*4+82(德尔塔4火箭小型SRB)*4=1128吨(LEO运力35吨,GTO运力16吨)。
如果光棍版实在起飞不了,捆绑德尔塔4火箭目前所用的小型SRB4枚,只要能够成功起飞就行。再起飞不了就捆绑6枚了事。
2,捆绑ATK400吨新中型SRB(不换上面级):
200*4+400*2=1600吨,(LEO运力40吨,GTO运力17吨)
200*4+400*4=2400吨(LEO运力50吨,GTO运力24吨)
200*4+400*6=3200吨(LEO运力63吨,GTO运力30吨)
捆绑ATK航天飞机级1400吨SRB(不换上面级):
200*4+1400*2=3600吨(LEO运力70吨,GTO运力35吨)
200*4+1400*4=6400吨(LEO运力120吨,GTO运力60吨)
200*4+1400*6=9200吨(LEO运力170吨,GTO运力90吨)
当然,以上SLS火箭运力数据都是粗略估计的,但SLS火箭改为捆绑德尔塔4火箭的小型SRB与捆绑新研制的400吨级中型SRB后,LEO与GTO运力能够实现大幅度的降低是显然的,这将能够有助于SLS火箭到NRO电子侦察卫星与重型商业通讯卫星发射市场上“捞饭”。一旦SLS火箭未来能够进行这种方式的改进,当前SLS火箭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次的悲剧命运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的改观。这将非常有利于保持SLS火箭生产线长期的可持续生存发展,对ATK,洛克达因与波音公司也更为有利;因为SLS火箭固有的“大直径整流罩”优势猎鹰9H火箭根本就无法与之竞争。
总结,SLS巨型火箭生存困局对中国研制长征九号巨型火箭的启示价值。
参考今天SLS巨型火箭三四年才能够发射一枚的现实困局,未来中国长征九号火箭的研制必须要将初始起步版本的LEO运载能力压低下探到40吨,GTO运载能力压低下探到16吨的范围区间。就是要想方设法实现“好养活”的核心目标。
因为实施载人登月与载人登小行星之类空间探测任务存在政治与财政上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现在美国的SLS火箭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三四年也等不到一次发射机会。但SLS巨型火箭在规划设计时如果能够将初始LEO运力就定位于40吨,GTO运力就定位于16吨的区间,在地球轨道的军事与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也是完全能够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的。

这一点就必须为中国未来规划设计长征九号巨型火箭的设计人员与决策政治领导人们所高度重视。毕竟现在美国的SLS火箭生存困局就明确无误地摆在那里了。阿波罗时代土星五火箭的生存困局今天的SLS火箭也一样面临了;尽管SLS火箭“初始”LEO运力已经降低到70吨,但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不计成本代价研制出巨型火箭却又“养不起”,这样的例子美国从土星五火箭到现在的SLS火箭又再一次倒在同一条水沟中。因此我可不希望未来的中国再在同一条路上再摔倒一次,这一点“方方面面”都务必牢记心头。必须先考虑好如何长久“养活”得了长征九号巨型火箭,再来详细规划设计长九火箭的具体芯级直径与动力规模;必须实现长征九号火箭的“光棍”版本就能够“大用”,这将是未来研制长征九号火箭的最重要核心步骤,没有之一。
太难,SLS缺乏任务,任何巨型火箭都会有这个问题
运力数据的推算一看就是瞎编的
一看就是那个高凉陈君写的。
美国政府就是支持SPACEX。

确实像是高凉陈君的文章
SLS本来就是为了深空载人探测研发的, 再去回过头兼顾什么近地轨道的卫星发射?  美国人还不会傻到那个地步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5-1-29 09:37
SLS本来就是为了深空载人探测研发的, 再去回过头兼顾什么近地轨道的卫星发射?  美国人还不会傻到那个地步
近地轨道有FH 还要用这种贵出翔的玩意?
就算是上量降低成本 上SLS的量 也要考虑下这玩意有多贵
他的意思是不是20吨LEO也用SLS覆盖阿 这样更好
【这一点就必须为中国未来规划设计长征九号巨型火箭的设计人员与决策政治领导人们所高度重视。毕竟现在美国的SLS火箭生存困局就明确无误地摆在那里了。阿波罗时代土星五火箭的生存困局今天的SLS火箭也一样面临了;尽管SLS火箭“初始”LEO运力已经降低到70吨,但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不计成本代价研制出巨型火箭却又“养不起”,这样的例子美国从土星五火箭到现在的SLS火箭又再一次倒在同一条水沟中。因此我可不希望未来的中国再在同一条路上再摔倒一次,这一点“方方面面”都务必牢记心头。必须先考虑好如何长久“养活”得了长征九号巨型火箭,再来详细规划设计长九火箭的具体芯级直径与动力规模;必须实现长征九号火箭的“光棍”版本就能够“大用”,这将是未来研制长征九号火箭的最重要核心步骤,没有之一。】————我怀疑你是汉奸,想破坏我们中国的好事!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少不了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存在,我希望你不要在这里唱倒彩!!


标准的高粱体。不过有些观点我还是赞成的,巨型火箭的构型应兼顾中间运力,防止过于特化而造成频率过低,综合成本上升。在sls(战神5)发展之初,我就觉得它有运力谱系过于脱节(战1和战5之间空间太大,而战1又固定得太死),显得过于专用。不过有人说美国佬有的是钱,坐飞机就要坐专机,玩的就是个性,无所谓。{:soso_e120:}

就我个人观点,巨型火箭下端应该与常用火箭衔接,这样的话一些大型载荷也可以选用,这样既增加相关技术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加可靠性经验,也能摊低成本。

如果巨型火箭和常用火箭存在技术通用那就更好了。当年曾有人提出的330吨推力室(可组660吨发动机)我就觉得挺好,单室匹配3.35箭体,取代现在2、3、4的光杆1级(甚至绑2)的、2枚组合长5芯打通讯卫星和载人飞船、4发5(6)米匹配不同的2级发射重型通讯卫星和空间站、CBC构型打重型太空站和登月飞船,总共12台起飞发动机,还不算太麻抓。将来进一步成熟了以后,仿阿加拉A5的构型(或者专门的氢氧芯,反正火星项目上了钱肯定哗哗的),打火星飞船也够了。这样一台发动机全系列用,生产流水化,成本摊低,每笔改进资金全系列收益,对登月登火等项目也是有好处的。

标准的高粱体。不过有些观点我还是赞成的,巨型火箭的构型应兼顾中间运力,防止过于特化而造成频率过低,综合成本上升。在sls(战神5)发展之初,我就觉得它有运力谱系过于脱节(战1和战5之间空间太大,而战1又固定得太死),显得过于专用。不过有人说美国佬有的是钱,坐飞机就要坐专机,玩的就是个性,无所谓。{:soso_e120:}

就我个人观点,巨型火箭下端应该与常用火箭衔接,这样的话一些大型载荷也可以选用,这样既增加相关技术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加可靠性经验,也能摊低成本。

如果巨型火箭和常用火箭存在技术通用那就更好了。当年曾有人提出的330吨推力室(可组660吨发动机)我就觉得挺好,单室匹配3.35箭体,取代现在2、3、4的光杆1级(甚至绑2)的、2枚组合长5芯打通讯卫星和载人飞船、4发5(6)米匹配不同的2级发射重型通讯卫星和空间站、CBC构型打重型太空站和登月飞船,总共12台起飞发动机,还不算太麻抓。将来进一步成熟了以后,仿阿加拉A5的构型(或者专门的氢氧芯,反正火星项目上了钱肯定哗哗的),打火星飞船也够了。这样一台发动机全系列用,生产流水化,成本摊低,每笔改进资金全系列收益,对登月登火等项目也是有好处的。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5-1-29 21:32
标准的高粱体。不过有些观点我还是赞成的,巨型火箭的构型应兼顾中间运力,防止过于特化而造成频率过低,综 ...

如果巨型火箭和常用火箭存在技术通用那就更好了。当年曾有人提出的330吨推力室(可组660吨发动机)我就觉得挺好,单室匹配3.35箭体,取代现在2、3、4的光杆1级(甚至绑2)的、2枚组合长5芯打通讯卫星和载人飞船、4发5(6)米匹配不同的2级发射重型通讯卫星和空间站、CBC构型打重型太空站和登月飞船,总共12台起飞发动机,还不算太麻抓。将来进一步成熟了以后,仿阿加拉A5的构型(或者专门的氢氧芯,反正火星项目上了钱肯定哗哗的),打火星飞船也够了。这样一台发动机全系列用,生产流水化,成本摊低,每笔改进资金全系列收益,对登月登火等项目也是有好处的。


如此甚好!

base_back 发表于 2015-1-28 17:09
太难,SLS缺乏任务,任何巨型火箭都会有这个问题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长九可以参考如下模型(单根发射LEO40吨左右,四助推发射LEO100吨左右,单根可以发射还有利于以后CBC搞定一个万吨级起飞重量的登火火箭),是完全可以兼顾40吨LEO的:

base_back 发表于 2015-1-28 17:09
太难,SLS缺乏任务,任何巨型火箭都会有这个问题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长九可以参考如下模型(单根发射LEO40吨左右,四助推发射LEO100吨左右,单根可以发射还有利于以后CBC搞定一个万吨级起飞重量的登火火箭),是完全可以兼顾40吨LEO的:

长九可以参考的设计原型.jpg (29.65 KB, 下载次数: 10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30 15:31 上传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长九可以参考如下模型(单根发射LEO40吨左右,四助推发射LEO100吨左右,单根 ...
长征9光杆芯一级加三子级倒是飞的起来……LEO大概能有40来吨吧……成本估计比长征5都低……


内容重复、不完整,删除。

内容重复、不完整,删除。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1-30 18:08
长征9光杆芯一级加三子级倒是飞的起来……LEO大概能有40来吨吧……成本估计比长征5都低……


谢谢理解!

我国重型火箭规划还是很牛的,刚才又找了一篇论文   《国外重型运载火箭发展趋势述评》  ,在“结束语”部分的第2条中说“运载能力上要与现有火箭衔接”:


还有另一篇论文  《重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分析》,4.3节给出了型谱化发展a.b.c.d四个型号: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1-30 18:08
长征9光杆芯一级加三子级倒是飞的起来……LEO大概能有40来吨吧……成本估计比长征5都低……


谢谢理解!

我国重型火箭规划还是很牛的,刚才又找了一篇论文   《国外重型运载火箭发展趋势述评》  ,在“结束语”部分的第2条中说“运载能力上要与现有火箭衔接”:

image002.jpg (11.5 KB, 下载次数: 10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31 10:53 上传



还有另一篇论文  《重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分析》,4.3节给出了型谱化发展a.b.c.d四个型号:

image004.jpg (7.12 KB, 下载次数: 10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31 10:53 上传



与前贴重复,删除。

与前贴重复,删除。


内容重复,删除                                   

内容重复,删除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1-30 18:08
长征9光杆芯一级加三子级倒是飞的起来……LEO大概能有40来吨吧……成本估计比长征5都低……
请问:“成本比长五低”是怎么算的?
oaki911 发表于 2015-1-30 15:27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长九可以参考如下模型(单根发射LEO40吨左右,四助推发射LEO100吨左右,单根 ...
即使降低到40吨任务也是寥寥无几的,目前最重的航天器,基本就是超级侦察卫星和空间站舱段了,这在未来很长时间都是
base_back 发表于 2015-1-30 18:53
即使降低到40吨任务也是寥寥无几的,目前最重的航天器,基本就是超级侦察卫星和空间站舱段了,这在未来很 ...
一箭10-20星,以低于SpaceX报价,赔一点儿也是赚。
一箭10-20星,以低于SpaceX报价,赔一点儿也是赚。
关键是哪有这么多星让你发,何况这风险......
oaki911 发表于 2015-1-30 18:38
请问:“成本比长五低”是怎么算的?
相同循环原理的煤油发动机,推力与价格并不正关联。典型例子就是RD180和RD190……
4台YF480价格最不济也就相当于8台YF100,同样两台YF77,还少了两台价格高昂的氢氧上面级发动机……
oaki911 发表于 2015-1-30 19:01
一箭10-20星,以低于SpaceX报价,赔一点儿也是赚。
你向那里找这么多任务?
关键是哪有这么多星让你发,何况这风险......
适度压缩长七等发射数量,腾出长九单根版本的活,满足每年发射一次的钢需。
你向那里找这么多任务?
适度压缩其它火箭发射数量,保长九;也可开拓新市场如七百个星座的卫星互联网接入等。
oaki911 发表于 2015-1-31 00:18
适度压缩其它火箭发射数量,保长九;也可开拓新市场如七百个星座的卫星互联网接入等。
这就是削足适履了
更何况一年的卫星都塞在一个火箭里,这还有保险公司敢接单么?
这就是削足适履了
更何况一年的卫星都塞在一个火箭里,这还有保险公司敢接单么?
开发卫星互联网时需要发射六七百颗卫星,长七30年都发射不完,一年内发射完得多少长九?
开发巨型通讯通讯卫星,让朝鲜人民随便拿一部手机大小的接收机在户外就能收听收看我CCTV,让非洲人民可在撒哈拉深处在线学习我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