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口政策之争回归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33:20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2日称,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约有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了二孩生育申请,基本符合当初的预期。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陈友华对此称,卫计委混淆了申请人数与实际多出生人数。从目前申请和审批的数据来看,“单独二孩”政策后多出生的人数将大大低于此前官方的预期。

关于“单独二孩”政策将导致的新增人口数量,其实早在政策实施之初,至少在学界就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同的预测版本。相对而言,彼时国家卫计委的“初步测算”——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人口约为200万,算是持中之论。但就现实而言,这一估计或仍远远高于现实。

卫计委发言人称,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约有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了二孩生育申请,基本符合当初的预期,如果仍以当初预估的200万为参照系,两者相差一半,“基本符合预期”的判断显然欠缺说服力。即便考虑到后续的申请人数还将陆续增加,但显而易见的是,按照人口生育的时间跨度,要在短时间再多出一百万人的扎堆申请,几乎不可能。何况正如有关专家所言,申请人数与实际多出生人数又属于不同概念,从正常角度而言,后者的实际数据还将低于前者。综合而言,“单独二孩”政策导致的新增人口数量将低于政策预期,应该不存在太大的争议。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是对于当前人口发展形势的一种回应,说明了政策的现实关照性。从统计学上而言,其在一开始出现一定的判断偏差也并不奇怪,但真正值得重视的是,为何现实的反馈明显低于预期,却还将之归为“基本符合预期”?必须看到,人口政策是否科学,在根本上是看其是否最大限度上契合了社会现实即人口发展的现状,具体而言即是民众的生育意愿。如果面对低于预期的现状,仍不以为然,维护政策的“正确性”,其后果不容忽视。

较之其他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囿于人口变化有其自身特殊规律,相关的政策调整也势必切实遵循这一规律,体现一定的前瞻性,方能真正呼应现实。正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易富贤在其人口学著作《大国空巢》中发出的警示:降低生育率,减少新生人口,意味着社会持续老化,等人口以这种方式减少后,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比例已经很低,到那时人口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已经面临危机。这从日本等老龄化国家目前的状况已经可以看出。此番“单独二孩”政策的现实反馈与政策预期出现偏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发出提醒,社会生育意愿或被高估了。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何时全面放开二胎的疑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目前还未有时间表,“政策可以调整,国策不能动摇”。诚然,人口政策兹事体大,不可轻易更改,但直面现实却是确保政策科学的第一步。比如随着生育成本的提升,养儿防老观念的淡化,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民的生育观念已经非如往日。那么,再根据以往的生育观念去评估人口政策调整将带来的人口压力,就势必存在着误判。

作为执行数十年的国策,计生政策的调整,当然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调研与严肃的公共讨论基础之上,当不失慎重,不能走极端。但如果一直以先入为主式的态度,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待社会生育率,政策的制定难免与社会现实产生隔阂,则无疑是另一种“极端”。当前形势下,再度开展人口政策的讨论,抛开其他观念压力,使政策制定完全回归科学,遵照现实,已经刻不容缓。朱昌俊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1/5407601.html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2日称,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约有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了二孩生育申请,基本符合当初的预期。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陈友华对此称,卫计委混淆了申请人数与实际多出生人数。从目前申请和审批的数据来看,“单独二孩”政策后多出生的人数将大大低于此前官方的预期。

关于“单独二孩”政策将导致的新增人口数量,其实早在政策实施之初,至少在学界就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同的预测版本。相对而言,彼时国家卫计委的“初步测算”——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人口约为200万,算是持中之论。但就现实而言,这一估计或仍远远高于现实。

卫计委发言人称,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约有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了二孩生育申请,基本符合当初的预期,如果仍以当初预估的200万为参照系,两者相差一半,“基本符合预期”的判断显然欠缺说服力。即便考虑到后续的申请人数还将陆续增加,但显而易见的是,按照人口生育的时间跨度,要在短时间再多出一百万人的扎堆申请,几乎不可能。何况正如有关专家所言,申请人数与实际多出生人数又属于不同概念,从正常角度而言,后者的实际数据还将低于前者。综合而言,“单独二孩”政策导致的新增人口数量将低于政策预期,应该不存在太大的争议。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是对于当前人口发展形势的一种回应,说明了政策的现实关照性。从统计学上而言,其在一开始出现一定的判断偏差也并不奇怪,但真正值得重视的是,为何现实的反馈明显低于预期,却还将之归为“基本符合预期”?必须看到,人口政策是否科学,在根本上是看其是否最大限度上契合了社会现实即人口发展的现状,具体而言即是民众的生育意愿。如果面对低于预期的现状,仍不以为然,维护政策的“正确性”,其后果不容忽视。

较之其他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囿于人口变化有其自身特殊规律,相关的政策调整也势必切实遵循这一规律,体现一定的前瞻性,方能真正呼应现实。正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易富贤在其人口学著作《大国空巢》中发出的警示:降低生育率,减少新生人口,意味着社会持续老化,等人口以这种方式减少后,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比例已经很低,到那时人口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已经面临危机。这从日本等老龄化国家目前的状况已经可以看出。此番“单独二孩”政策的现实反馈与政策预期出现偏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发出提醒,社会生育意愿或被高估了。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何时全面放开二胎的疑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目前还未有时间表,“政策可以调整,国策不能动摇”。诚然,人口政策兹事体大,不可轻易更改,但直面现实却是确保政策科学的第一步。比如随着生育成本的提升,养儿防老观念的淡化,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民的生育观念已经非如往日。那么,再根据以往的生育观念去评估人口政策调整将带来的人口压力,就势必存在着误判。

作为执行数十年的国策,计生政策的调整,当然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调研与严肃的公共讨论基础之上,当不失慎重,不能走极端。但如果一直以先入为主式的态度,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待社会生育率,政策的制定难免与社会现实产生隔阂,则无疑是另一种“极端”。当前形势下,再度开展人口政策的讨论,抛开其他观念压力,使政策制定完全回归科学,遵照现实,已经刻不容缓。朱昌俊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1/5407601.html
政府睁眼说瞎话又不是头一次。反正又没有事后问责制度,官员的面子比国家命运更重要.
科学地制定政策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当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出生数应该1800万-2000万之间为宜. 而现在放开单独,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国策是计划生育,不是一胎制度好不。计生委的SB 为什么老是把两者等同
sarchiel 发表于 2015-1-22 20:31
当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出生数应该1800万-2000万之间为宜. 而现在放开单独,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废除计划生育后,生育率能达到2.0就要举国欢庆了。


老龄化是因为以前生得太多,而不是因为现在生得太少

建国十余年那批生育高峰,每家都是5,6个,有的甚至更多

独生子女政策不过是对过去错误的纠正

老龄化是因为以前生得太多,而不是因为现在生得太少

建国十余年那批生育高峰,每家都是5,6个,有的甚至更多

独生子女政策不过是对过去错误的纠正
sgxrb2 发表于 2015-1-22 20:47
老龄化是因为以前生得太多,而不是因为现在生得太少

建国十余年那批生育高峰,每家都是5,6个,有的甚至 ...
那么对非老龄化的可以一家生七八个,龙凤胎10个还要大家来募捐的老爷民族你怎么看?
老龄化是因为以前生得太多,而不是因为现在生得太少

建国十余年那批生育高峰,每家都是5,6个,有的甚至 ...
老龄化是个人口年龄比例的问题。知道什么是供养比吗?
反正100万申请人数还在200万的预测范围之内
最起码也要维持一个家庭两个孩子实现世代交替的水平。中国本来面临的国际形势就很恶劣,需要10亿级的人口规模来维持足够强大的国力对抗西方世界。

黄种人的地盘本来就小,如果丧失了人口优势未来只有被宰割的命运。
sgxrb2 发表于 2015-1-22 20:47
老龄化是因为以前生得太多,而不是因为现在生得太少

建国十余年那批生育高峰,每家都是5,6个,有的甚至 ...
那不是对错误的纠正,而是从一个错误陷入到另一个错误。
为什么计划生育会成为”国策“,为什么强迫一胎会成为”国策“。很奇怪。

难道国家的兴亡,不在于农业不在于工业,而在于人口?
eagerbeaver 发表于 2015-1-22 21:07
老龄化是个人口年龄比例的问题。知道什么是供养比吗?
是经济人口在养老,而不是自然人口在养老

http://lt.cjdby.net/thread-1956416-1-1.html
为什么计划生育会成为”国策“,为什么强迫一胎会成为”国策“。很奇怪。

难道国家的兴亡,不在于农业不 ...

你别说,决定国运的还真是人口。没有高素质的人口,就什么都没了.
当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出生数应该1800万-2000万之间为宜. 而现在放开单独,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何况去年是龙年。
当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出生数应该1800万-2000万之间为宜. 而现在放开单独,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个人认为1000-1200万
为什么计划生育会成为”国策“,为什么强迫一胎会成为”国策“。很奇怪。

难道国家的兴亡,不在于农业不 ...
当然,如果年年都像1970年那样出生2800万…
今年是羊年,数字会更加惨不忍睹。
科学也有时效。
最起码也要维持一个家庭两个孩子实现世代交替的水平。中国本来面临的国际形势就很恶劣,需要10亿级的人口规 ...
地盘小,人口还要多,那不是人为制造内耗。

你别说,决定国运的还真是人口。没有高素质的人口,就什么都没了.
按胡鞍钢的说法,每个封建王朝末期的混乱都与人口膨胀有关。

一旦人口到了一个极限,粮食供应不过来时,天下大乱就来了。
当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出生数应该1800万-2000万之间为宜. 而现在放开单独,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按预期寿命80岁,每年出生1900万,中国人口将是15.2亿。
FREEMM 发表于 2015-1-23 08:33
今年是羊年,数字会更加惨不忍睹。
冬天的羊严重鄙视你生肖炮

开玩笑的,别当真啊
你别说,决定国运的还真是人口。没有高素质的人口,就什么都没了.
人口素质好像应该靠教育。少生就能高素质?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内最现实的问题, 还不加急解决. 同时西部确实人力没有完全解放

方船子1S 发表于 2015-1-23 08:45
按胡鞍钢的说法,每个封建王朝末期的混乱都与人口膨胀有关。

一旦人口到了一个极限,粮食供应不过来时 ...


这个说法不错。人口出生率过高,平均生育率过3,大量青年人涌向社会,会造成社会动荡。二战之后美国欧洲的生育高峰导致了60,70年代的学潮。但是现在东亚国家包括中国面对的是出生率过低,长久会导致经济失去活力.
方船子1S 发表于 2015-1-23 08:45
按胡鞍钢的说法,每个封建王朝末期的混乱都与人口膨胀有关。

一旦人口到了一个极限,粮食供应不过来时 ...


这个说法不错。人口出生率过高,平均生育率过3,大量青年人涌向社会,会造成社会动荡。二战之后美国欧洲的生育高峰导致了60,70年代的学潮。但是现在东亚国家包括中国面对的是出生率过低,长久会导致经济失去活力.
人口素质好像应该靠教育。少生就能高素质?
既要有质也要有量。所以鼓励一家两个是比较好的.
难道国家的兴亡,不在于农业不在于工业,而在于人口?

亡,百姓苦;兴,百姓苦
宿命在人口,不在工农业
不单在总数,更在结构
按胡鞍钢的说法,每个封建王朝末期的混乱都与人口膨胀有关。

一旦人口到了一个极限,粮食供应不过来时 ...
精英鼓捣人与人渣的关系
群众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果就是这种轮回模式
sarchiel 发表于 2015-1-22 20:31
当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出生数应该1800万-2000万之间为宜. 而现在放开单独,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如果出生人口维持在2000万,未来人均寿命77岁,将来的人口就会维持在15.4亿。按中国现在的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算,最多能养活14.5亿人口。
中国出生人口维持在1600-1800万最为合适,既可以防止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又可以防止粮食供给不足,对外依存度过高。2014年出生人口1687万,在合理区间,计生委控制的还是很成功的。
是经济人口在养老,而不是自然人口在养老

http://lt.cjdby.net/thread-1956416-1-1.html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不可能是非线性的,而且,人口老龄化对提高生产力是不利因素,这是中国版老龄化与欧美日老龄化的最大不同点,通俗地说就是,人家欧美日是“先富后老”,我们是“未富先老”。
中国的麻烦不在于老龄化,而在于,在生产力水平还未发展到较高程度的时候就严重老龄化。
通篇没有民族这两个字,说明这两个字是高压线,谁敢为汉人明不平谁死!
当前情况下,个人认为中国出生数应该1800万-2000万之间为宜. 而现在放开单独,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在80年代婴儿潮那批女性大多数丧失生育意愿之后,中国年出生人口顶多是1200万,根据是20年来年出生女婴多在800余万,多年总和生育率低于1.5。
平流层2.1 发表于 2015-1-23 10:10
在80年代婴儿潮那批女性大多数丧失生育意愿之后,中国年出生人口顶多是1200万,根据是20年来年出生女婴多 ...
将来放开三胎还会1.5吗。
eagerbeaver 发表于 2015-1-22 21:07
老龄化是个人口年龄比例的问题。知道什么是供养比吗?
这个也是看生产率的高低的。
屠狗英雄 发表于 2015-1-23 08:57
人口素质好像应该靠教育。少生就能高素质?
多生就能吗?
将来放开三胎还会1.5吗。
首先,市民的生育意愿普遍不高,这从响应单独二胎政策者远未达到当局预期可以看出。
其次,农民大多数认为二胎刚好,虽然有一些人有生二胎+的意愿,但也有很多有较强意识追求个人生活质量的拒绝二胎,总体上说新生代农民(90后)的生育意愿顶多也就是2(个人认为不到2)。
这里说的市民、农民,是户籍上的,事实上80后90后“农民”大多不是农民了,他们的工作就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个人意愿是越来越向市民看齐。
在生育意愿上也不例外。
平流层2.1 发表于 2015-1-23 10:34
首先,市民的生育意愿普遍不高,这从响应单独二胎政策者远未达到当局预期可以看出。
其次,农民大多数认 ...
你又不是农民,你怎么知道农民是怎么想的,现在农民普遍生两个,是因为政策最多允许生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