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马本斋-夏伯阳式的民族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46:11
  他少小离家,为寻父飘零千里,在塞外以牧马为生。

  他剽悍刚强,精通骑术。战士们说他只要用手在马背上一撑,就可以骑上没有马鞍的骏马,绝尘而去。

  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可惜壮志未酬,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病逝疆场。他就是回民支队的灵魂人物马本斋。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与盘踞在华北的日伪军激战870次,消灭日伪军共计36700人,其中日军1.3万人,攻克据点堡垒50处。由于战功显赫,回民支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也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康庄战斗 回民支队无伤亡“只要秃子来了,准赢。”回民支队老战士刘世昌说到兴奋处,不由自主地一摸脑袋。“秃子”,是战士们给马本斋起的绰号。战士们只要在战场上看到马司令,就知道胜利离自己不远了。

  1940年麦收前,日军强迫老百姓在衡水到康庄的公路两边修建壕沟。马本斋得知后,悄悄动员老百姓把沟多挖深了三五尺。看著老百姓干得十分卖力,日本人很高兴,当场表扬了康庄的村长。可日本人没有想到,自己就栽在了这多挖的三五尺上。

  5月30日拂晓,安家村据点敌人被枪声惊醒。据点外,硝烟弥漫,枪声震天。安家村敌人以为回民支队主力杀到,一时慌了神,急忙打电话向衡水求援。敌人的求援电话一打通,回民支队战士立即把电话线割断,使安家村敌人再也报不出情况。衡水据点立即派一个日军小队和一个伪军中队向安家村火速增援。在接近康庄时,日伪军打了一阵炮后见无动静,就放心地把部队变成六路纵队跑步前进。日伪军不知道,回民支队的主力就埋伏在道旁的麦地里,他们已经一头扎进了马本斋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的口袋阵里。

  伏击的枪声一响,日伪军急忙跳到壕沟里躲避子弹。日伪军跳进沟里才发现站在沟里,就是踮起脚也无法看到沟外。日伪军只能盲目地举著枪向外乱射击,完全无法组织火力还击。有的回民支队战士猛地一拽,就能从沟里拖出一支枪来。

  只用了40分钟,回民支队就歼灭日伪军80余人。刘世昌回忆说,“战斗结束后,马本斋走上土丘,用马鞭指著地上的尸体,命令我组织人手把这些死家伙的衣服和鞋子弄下来,带回去。”

  刘世昌觉得难以理解。马本斋诡秘一笑说:“兵不厌诈。”

  6月7日拂晓,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小分队,突然潜入榆科东南约4公里的一个村子隐蔽起来。这就是回民支队准备奇袭榆科据点的特别分队,马本斋看骑兵连指导员任振宇精明强干又长得有点像日本人,就任命他担任“皇军”队长。

  下午,这40多名“皇军”和20多名“伪军”组成的“扫荡队”出现在通往榆科据点的公路上。一路上,老百姓四处逃散,以为鬼子真来了。榆科据点的伪军也摸不清“皇军”从何而来,不敢怠慢。伪军队长列队完毕,还没看清“皇军”长啥模样,脸上就重重地挨了一个耳光。就在这时,伪军发现,这些“皇军”虽然穿著翻毛皮鞋,但都是光著脚没穿袜子。

  “有诈!”喊声刚起,任振宇一把抓住伪军队长,喝令他命令大家投降。有些伪军要动手,当即被击毙,其余的人就举手缴枪投降了。看守据点的伪军听见枪声,有的抵抗被击毙,有的逃跑,有的投降。整个战斗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奇袭队速战速决,乘著敌人的慌乱撤了出来。当敌人大部队赶到时,奇袭队员已经走远了。

  康庄战斗、奇袭榆科这两仗,提高了回民支队的声誉,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抗战热情。刘世昌回忆说,在冀中深县南部近1年的时间里,参加回民支队的青年达1000多人。马老太 绝食七天英勇殉国1941年日军对华北敌后实施治安强化,重点进攻,冀中平原斗争形势日趋激烈、复杂、艰苦。马本斋没有想到,这时叛徒哈少符正在河间县城向日军头目山本献计:马本斋是有名的孝子,只要抓住了马老太太,就抓住了马本斋的软肋。

  哈少符是马本斋的表弟,他对马本斋家里的事情了如指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为了获得荣华富贵,哈少符竟然忍心对自己的姑姑下毒手。

  山本对哈少符的这个计谋十分欣赏,立即派重兵突袭东辛庄,包围了村子,把村子里所有的群众集合在场院里。马老太太在当地威望极高,群众们紧紧地把她围在人群里,谁也不愿意出卖她。恐吓、鞭打,乡亲们没有一个吭声。气急败坏的敌人抓住一名老汉,举起战刀就砍,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老太太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说:“住手,我就是马本斋的妈妈。放开他们,有什么事情我一人承担!”
河间城里,马老太太面对山本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绝食七天七夜,英勇殉国。死前,马老太太通过亲戚传出话来说:“不要管我,你们打日本人,我死也高兴。你们要是投降,我也不会活。”

  母亲牺牲后,只要一想起母亲,马本斋就会唱起那首“月儿明”:山头月儿明,沙河水流涌,谁愿意忍受这奴隶的命!谁愿意看强盗横行?我们在这儿生长,在这儿健壮,几百代了……

  马本斋曾不止一次的对刘世昌说,“日本人真卑鄙无耻,想整老太太。他们整错了,老太太抗日决心很大,怎么会吃他们那一套?”

  剽悍坚强 死了头也要向南

  1942年,“扫荡”冀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敌人逐步转向回民支队活动的阜东、建国、交河一带。

  冀中军区电令回民支队:目前敌情严重,为保存力量,支队需立即撤离该地区。当时,马本斋对附近的敌情尚未弄清,想观察一下敌情变化再转移,耽误了两天。就在这两天里,大批敌军蜂拥而至,回民支队已处于敌人重兵的包围圈内。面对这种情况,马本斋指挥部队靠近敌据点隐蔽起来。

  6月1日,回民支队捉迷藏式地转了几圈后,终于摆脱了数万日伪军的追击,悄然进入高纪庄。高纪庄位于日军阜城和漫河据点的结合部,马本斋称之为“裤裆叉”,是敌人扫荡的盲区。马本斋准备等敌主力过去后,再率部队向阜城公路突围。

  正如马本斋所料,敌人主力没有进入高纪庄,而是从村北约3公里远的地方过去了。正当大家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敌后卫部队约三四百人向高纪庄逼进而来。敌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是要进村搜索。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如果撤出高纪庄,向敌主力前进的方向退却,势将陷入敌主力部队与后卫部队的前后合击中。马本斋当机立断,下令部队迎著敌后卫部队向西猛扑。

  战斗进行异常激烈,刘世昌记得敌人的机枪压得自己抬不起头,只要一动,就是“嘟嘟嘟”一梭子子弹打过来。

  6月2日下午,当敌主力部队闻讯回击时,回民支队已经突破了敌后卫阵地,通过了景阜公路。高纪庄西面的沙土地上,到处是阵亡者的遗体;高纪庄家家户户几乎都躺著回民支队的伤员。当刘世昌将回民支队伤亡名单报告马本斋时,刚强的马本斋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他痛心地说,伤亡真多哪,真难啊!我们回回,剽悍坚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遭遇多大挫折,都不能伤感消沉。党要我们向南,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奔去,就是死了,头也要向南,这才是我们回支的性格。

  马本斋逝世前,仍望著高纪庄的方向说:回冀中,可别忘了高纪庄!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回』,大口加小口,意思是做人要心口合一,我们是回族,更要心口合一,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

  马本斋躺在病床上,教儿子马国超识字。他指著“中国”两个字对儿子说:“要像孝敬父母一样热爱中国。”他少小离家,为寻父飘零千里,在塞外以牧马为生。

  他剽悍刚强,精通骑术。战士们说他只要用手在马背上一撑,就可以骑上没有马鞍的骏马,绝尘而去。

  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可惜壮志未酬,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病逝疆场。他就是回民支队的灵魂人物马本斋。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与盘踞在华北的日伪军激战870次,消灭日伪军共计36700人,其中日军1.3万人,攻克据点堡垒50处。由于战功显赫,回民支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也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康庄战斗 回民支队无伤亡“只要秃子来了,准赢。”回民支队老战士刘世昌说到兴奋处,不由自主地一摸脑袋。“秃子”,是战士们给马本斋起的绰号。战士们只要在战场上看到马司令,就知道胜利离自己不远了。

  1940年麦收前,日军强迫老百姓在衡水到康庄的公路两边修建壕沟。马本斋得知后,悄悄动员老百姓把沟多挖深了三五尺。看著老百姓干得十分卖力,日本人很高兴,当场表扬了康庄的村长。可日本人没有想到,自己就栽在了这多挖的三五尺上。

  5月30日拂晓,安家村据点敌人被枪声惊醒。据点外,硝烟弥漫,枪声震天。安家村敌人以为回民支队主力杀到,一时慌了神,急忙打电话向衡水求援。敌人的求援电话一打通,回民支队战士立即把电话线割断,使安家村敌人再也报不出情况。衡水据点立即派一个日军小队和一个伪军中队向安家村火速增援。在接近康庄时,日伪军打了一阵炮后见无动静,就放心地把部队变成六路纵队跑步前进。日伪军不知道,回民支队的主力就埋伏在道旁的麦地里,他们已经一头扎进了马本斋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的口袋阵里。

  伏击的枪声一响,日伪军急忙跳到壕沟里躲避子弹。日伪军跳进沟里才发现站在沟里,就是踮起脚也无法看到沟外。日伪军只能盲目地举著枪向外乱射击,完全无法组织火力还击。有的回民支队战士猛地一拽,就能从沟里拖出一支枪来。

  只用了40分钟,回民支队就歼灭日伪军80余人。刘世昌回忆说,“战斗结束后,马本斋走上土丘,用马鞭指著地上的尸体,命令我组织人手把这些死家伙的衣服和鞋子弄下来,带回去。”

  刘世昌觉得难以理解。马本斋诡秘一笑说:“兵不厌诈。”

  6月7日拂晓,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小分队,突然潜入榆科东南约4公里的一个村子隐蔽起来。这就是回民支队准备奇袭榆科据点的特别分队,马本斋看骑兵连指导员任振宇精明强干又长得有点像日本人,就任命他担任“皇军”队长。

  下午,这40多名“皇军”和20多名“伪军”组成的“扫荡队”出现在通往榆科据点的公路上。一路上,老百姓四处逃散,以为鬼子真来了。榆科据点的伪军也摸不清“皇军”从何而来,不敢怠慢。伪军队长列队完毕,还没看清“皇军”长啥模样,脸上就重重地挨了一个耳光。就在这时,伪军发现,这些“皇军”虽然穿著翻毛皮鞋,但都是光著脚没穿袜子。

  “有诈!”喊声刚起,任振宇一把抓住伪军队长,喝令他命令大家投降。有些伪军要动手,当即被击毙,其余的人就举手缴枪投降了。看守据点的伪军听见枪声,有的抵抗被击毙,有的逃跑,有的投降。整个战斗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奇袭队速战速决,乘著敌人的慌乱撤了出来。当敌人大部队赶到时,奇袭队员已经走远了。

  康庄战斗、奇袭榆科这两仗,提高了回民支队的声誉,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抗战热情。刘世昌回忆说,在冀中深县南部近1年的时间里,参加回民支队的青年达1000多人。马老太 绝食七天英勇殉国1941年日军对华北敌后实施治安强化,重点进攻,冀中平原斗争形势日趋激烈、复杂、艰苦。马本斋没有想到,这时叛徒哈少符正在河间县城向日军头目山本献计:马本斋是有名的孝子,只要抓住了马老太太,就抓住了马本斋的软肋。

  哈少符是马本斋的表弟,他对马本斋家里的事情了如指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为了获得荣华富贵,哈少符竟然忍心对自己的姑姑下毒手。

  山本对哈少符的这个计谋十分欣赏,立即派重兵突袭东辛庄,包围了村子,把村子里所有的群众集合在场院里。马老太太在当地威望极高,群众们紧紧地把她围在人群里,谁也不愿意出卖她。恐吓、鞭打,乡亲们没有一个吭声。气急败坏的敌人抓住一名老汉,举起战刀就砍,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老太太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说:“住手,我就是马本斋的妈妈。放开他们,有什么事情我一人承担!”
河间城里,马老太太面对山本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绝食七天七夜,英勇殉国。死前,马老太太通过亲戚传出话来说:“不要管我,你们打日本人,我死也高兴。你们要是投降,我也不会活。”

  母亲牺牲后,只要一想起母亲,马本斋就会唱起那首“月儿明”:山头月儿明,沙河水流涌,谁愿意忍受这奴隶的命!谁愿意看强盗横行?我们在这儿生长,在这儿健壮,几百代了……

  马本斋曾不止一次的对刘世昌说,“日本人真卑鄙无耻,想整老太太。他们整错了,老太太抗日决心很大,怎么会吃他们那一套?”

  剽悍坚强 死了头也要向南

  1942年,“扫荡”冀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敌人逐步转向回民支队活动的阜东、建国、交河一带。

  冀中军区电令回民支队:目前敌情严重,为保存力量,支队需立即撤离该地区。当时,马本斋对附近的敌情尚未弄清,想观察一下敌情变化再转移,耽误了两天。就在这两天里,大批敌军蜂拥而至,回民支队已处于敌人重兵的包围圈内。面对这种情况,马本斋指挥部队靠近敌据点隐蔽起来。

  6月1日,回民支队捉迷藏式地转了几圈后,终于摆脱了数万日伪军的追击,悄然进入高纪庄。高纪庄位于日军阜城和漫河据点的结合部,马本斋称之为“裤裆叉”,是敌人扫荡的盲区。马本斋准备等敌主力过去后,再率部队向阜城公路突围。

  正如马本斋所料,敌人主力没有进入高纪庄,而是从村北约3公里远的地方过去了。正当大家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敌后卫部队约三四百人向高纪庄逼进而来。敌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是要进村搜索。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如果撤出高纪庄,向敌主力前进的方向退却,势将陷入敌主力部队与后卫部队的前后合击中。马本斋当机立断,下令部队迎著敌后卫部队向西猛扑。

  战斗进行异常激烈,刘世昌记得敌人的机枪压得自己抬不起头,只要一动,就是“嘟嘟嘟”一梭子子弹打过来。

  6月2日下午,当敌主力部队闻讯回击时,回民支队已经突破了敌后卫阵地,通过了景阜公路。高纪庄西面的沙土地上,到处是阵亡者的遗体;高纪庄家家户户几乎都躺著回民支队的伤员。当刘世昌将回民支队伤亡名单报告马本斋时,刚强的马本斋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他痛心地说,伤亡真多哪,真难啊!我们回回,剽悍坚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遭遇多大挫折,都不能伤感消沉。党要我们向南,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奔去,就是死了,头也要向南,这才是我们回支的性格。

  马本斋逝世前,仍望著高纪庄的方向说:回冀中,可别忘了高纪庄!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回』,大口加小口,意思是做人要心口合一,我们是回族,更要心口合一,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

  马本斋躺在病床上,教儿子马国超识字。他指著“中国”两个字对儿子说:“要像孝敬父母一样热爱中国。”
没想到小日本还真栽在坑太深这个问题上了。。。。
我有幸曾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瞻仰过马将军的陵寝.借楼主宝地再给马将军敬一个礼.
[B]以下是引用[I]哈萨克雄鹰[/I]在2005-7-25 10:53:00的发言:[/B][BR]没想到小日本还真栽在坑太深这个问题上了。。。。

估计是太矮。。。。。。。。。。。
哈哈!!!有意思......象三毛从军记一样
鬼子现在在伊拉克那里,还是照样修炮楼...这习惯啊...都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是没改...看来中国人给他们的教训很深哦!!
给老英雄磕个头,给英雄的母亲磕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