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于写李天院士的书中看到的601所四代机研制历史(198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1:17:19


(注:下面所有图片可以点击放大来查看。)

《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一书中是对人的描述,所以对于601进行的四代机研制叙述比较分散,个人把相关信息抽取汇总一下。另外下面内容只关注气动设计方面,对于隐形方面论述就没有截图。

为了叙述比较方便,还是从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比较方便。

一、关于601四代机研制历史(从九五起包括611的四代机研制部分情况)

1、七五期间(1986-1990)
四代机最早研制可以追述到七五,当时的研究重点在超音速巡航、高机动和短距起降方案的研究。具体内容见下:


2、八五期间(1991-1995)
八五期间开始考虑隐形方面的要求,1991年有一个方案,基本没有考虑隐形,所以放弃。1992年进行了隐性化,从文中描述来看,似乎是与YF-22类似的设计,但俯仰力矩特性、阻力特性未满足课题组要求。1993年提出了新方案,满足了课题组要求,方案中边条的的顶点与机身接触,进气道在边条底下,这个布局和当前的鹘鹰以及YF-22都是不同的。
具体内容见下:


3、九五期间(1995-2000)(总装部确立重大项目)

九五期间是真正总装备部确立重大背景项目预研,在此之前“七五”“八五”前面的折腾都是航空部内部的折腾。
九五期间研制主承包单位是601,611是副组长单位,找了很多研究所和院校的专家来作为专家组成员。当时提出两个方案,就是三翼面和鸭式布局,而三翼面本身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三翼面,而是在以前的方案(估计是1993年的方案)中测试发现了40-45°存在横向静不稳定问题,然后在其基础上改成三翼面,涡强度得到加强,俯仰操纵也得到加强,但横向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所以在鸭翼前加边条,满足了大迎角横向稳定性的要求。

九五期间的研究可以说基本奠定了601和611的基础方案。对于601的方案,一些网友说是收到俄罗斯的影响,因为正好这个期间中国和俄罗斯在未来下一代战斗机研制上进行了大约10年的交流。关于与俄罗斯交流的内容在后面专门论述。这里要说的是,从书中内容来看,601提出后来的布局,主要是为了满足60°都安全可控的要求,这和俄罗斯搞三翼面未必是相同的,因为俄罗斯最早的三翼面是T-10K,主要是解决上舰要求。SU-37的三翼面是配合矢量推力来的,是不是和601要解决的问题相同,本身是有一定疑问的。这个九五期间的三翼面布局,应该就是后来的“98”方案。


4、十五到竞争(2001-2007)(空军主导)

2000年后,整个关于四代机研制领导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九五期间是总装备部和中航总管理,到十五期间空军来进行管理,空军成立了预研办,是主要管理者,总装备部和中航协助。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601在三翼面方案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几个改进方案,也提出了基于DSI进气道的三翼面方案(这个方案究竟是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在与空军交流方面,与一些人说的不同的是,601其实也参与了四代机预研的论证报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总体思路,回答为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竞争前的准备和竞争结果,可以看出最终的评估体系是2005年年底发布,至于评估指标发布后是否还经过什么样的调整,书中没有提,不得而知。相关具体内容如下:

二、关于和俄罗斯交流

  在与俄罗斯交流方面,就目前来看在1991年拿出一个概念方案让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采用评审米高扬和苏霍依的方案进行评审,在后面就是拿到了俄罗斯的设计软件。对于92年、93年和98年的方案,没有看到让俄罗斯进行评估的相关内容。另外像这样的相互交流其实大家都会有保留的,九五期间的国内预研项目是总装的重大项目,也不会就这些重大项目随意的向国外透露。而真正进入最后竞争的98方案的优化设计是2000年后的事情,基本与俄罗斯大规模交流已经结束。所以不能说601四代机研究没有受到俄罗斯的影响,但是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是有疑问的。
与俄罗斯交流的具体内容如下:


三、个人看法

601对于四代机的气动布局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而真正提出的具有隐形和超巡特征的四代机方案是1992年,1993年提出了常规布局的四代机方案,到1996年常规布局方案发现迎角到40-45°出现横向不稳定问题,所以才提出三翼面方案,而关于三翼面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七五期间(也就是1980-1985年),而三翼面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并不见得和俄罗斯拿出三翼面原因相同。而在研制过程中实际上更多是向俄罗斯学习具体方法,而不是具体方案。

四代机601并非没有与空军探讨作战需求和论证,2000年后空军主导项目,2002年空军编写论证报告,2005年拿出评估指标,可以看出在2000年前601一直比较看重大迎角性能,因为书上写到认为大迎角时可以发射格斗弹,而到空军主导项目时关于评价指标并未透露,而大迎角的相关要求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根据通常思路,书上强调大迎角这个特点,可以认为是当时大迎角算是个亮点。书上关于2007年评估只是说了最后结果,对于双方真正评价并未透露,至于2005年的评价标准出来后对各所来说调整方案的时间是否足够,我作为外行无法进行判断。

对于这段历史情况就是上面截图内容。个人认为一些网友不要认为601输了就是601在技术上能力不足只会抄和山寨,也不要认为601没有考虑到作战论证。601输有其输的原因,具体原因我们未知,目前也不大可能透露,包括YF-23为何输现在透露消息也不多,因为这涉及到各国对四代机作战判断的机密。

本帖子也就是尽量把我看到的书上的内容告诉大家,大家自己判断过去的实际情况,不要情绪化的发言,尤其是不要对南北两所发起不理性的攻击。

(注:下面所有图片可以点击放大来查看。)

《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一书中是对人的描述,所以对于601进行的四代机研制叙述比较分散,个人把相关信息抽取汇总一下。另外下面内容只关注气动设计方面,对于隐形方面论述就没有截图。

为了叙述比较方便,还是从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比较方便。

一、关于601四代机研制历史(从九五起包括611的四代机研制部分情况)

1、七五期间(1986-1990)
四代机最早研制可以追述到七五,当时的研究重点在超音速巡航、高机动和短距起降方案的研究。具体内容见下:

七五.jpg (346.52 KB, 下载次数: 3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 23:15 上传



2、八五期间(1991-1995)
八五期间开始考虑隐形方面的要求,1991年有一个方案,基本没有考虑隐形,所以放弃。1992年进行了隐性化,从文中描述来看,似乎是与YF-22类似的设计,但俯仰力矩特性、阻力特性未满足课题组要求。1993年提出了新方案,满足了课题组要求,方案中边条的的顶点与机身接触,进气道在边条底下,这个布局和当前的鹘鹰以及YF-22都是不同的。
具体内容见下:

八五.jpg (356.72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 23:14 上传


3、九五期间(1995-2000)(总装部确立重大项目)

九五期间是真正总装备部确立重大背景项目预研,在此之前“七五”“八五”前面的折腾都是航空部内部的折腾。
九五期间研制主承包单位是601,611是副组长单位,找了很多研究所和院校的专家来作为专家组成员。当时提出两个方案,就是三翼面和鸭式布局,而三翼面本身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三翼面,而是在以前的方案(估计是1993年的方案)中测试发现了40-45°存在横向静不稳定问题,然后在其基础上改成三翼面,涡强度得到加强,俯仰操纵也得到加强,但横向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所以在鸭翼前加边条,满足了大迎角横向稳定性的要求。

九五.jpg (517.04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 23:14 上传


九五期间的研究可以说基本奠定了601和611的基础方案。对于601的方案,一些网友说是收到俄罗斯的影响,因为正好这个期间中国和俄罗斯在未来下一代战斗机研制上进行了大约10年的交流。关于与俄罗斯交流的内容在后面专门论述。这里要说的是,从书中内容来看,601提出后来的布局,主要是为了满足60°都安全可控的要求,这和俄罗斯搞三翼面未必是相同的,因为俄罗斯最早的三翼面是T-10K,主要是解决上舰要求。SU-37的三翼面是配合矢量推力来的,是不是和601要解决的问题相同,本身是有一定疑问的。这个九五期间的三翼面布局,应该就是后来的“98”方案。


4、十五到竞争(2001-2007)(空军主导)

2000年后,整个关于四代机研制领导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九五期间是总装备部和中航总管理,到十五期间空军来进行管理,空军成立了预研办,是主要管理者,总装备部和中航协助。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601在三翼面方案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几个改进方案,也提出了基于DSI进气道的三翼面方案(这个方案究竟是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在与空军交流方面,与一些人说的不同的是,601其实也参与了四代机预研的论证报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总体思路,回答为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十五.jpg (808.93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 23:15 上传


接下来就是竞争前的准备和竞争结果,可以看出最终的评估体系是2005年年底发布,至于评估指标发布后是否还经过什么样的调整,书中没有提,不得而知。相关具体内容如下:

评估.jpg (1.03 MB, 下载次数: 3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 23:14 上传


二、关于和俄罗斯交流

  在与俄罗斯交流方面,就目前来看在1991年拿出一个概念方案让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采用评审米高扬和苏霍依的方案进行评审,在后面就是拿到了俄罗斯的设计软件。对于92年、93年和98年的方案,没有看到让俄罗斯进行评估的相关内容。另外像这样的相互交流其实大家都会有保留的,九五期间的国内预研项目是总装的重大项目,也不会就这些重大项目随意的向国外透露。而真正进入最后竞争的98方案的优化设计是2000年后的事情,基本与俄罗斯大规模交流已经结束。所以不能说601四代机研究没有受到俄罗斯的影响,但是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是有疑问的。
与俄罗斯交流的具体内容如下:

与俄罗斯合作.jpg (686.76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 23:15 上传



三、个人看法

601对于四代机的气动布局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而真正提出的具有隐形和超巡特征的四代机方案是1992年,1993年提出了常规布局的四代机方案,到1996年常规布局方案发现迎角到40-45°出现横向不稳定问题,所以才提出三翼面方案,而关于三翼面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七五期间(也就是1980-1985年),而三翼面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并不见得和俄罗斯拿出三翼面原因相同。而在研制过程中实际上更多是向俄罗斯学习具体方法,而不是具体方案。

四代机601并非没有与空军探讨作战需求和论证,2000年后空军主导项目,2002年空军编写论证报告,2005年拿出评估指标,可以看出在2000年前601一直比较看重大迎角性能,因为书上写到认为大迎角时可以发射格斗弹,而到空军主导项目时关于评价指标并未透露,而大迎角的相关要求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根据通常思路,书上强调大迎角这个特点,可以认为是当时大迎角算是个亮点。书上关于2007年评估只是说了最后结果,对于双方真正评价并未透露,至于2005年的评价标准出来后对各所来说调整方案的时间是否足够,我作为外行无法进行判断。

对于这段历史情况就是上面截图内容。个人认为一些网友不要认为601输了就是601在技术上能力不足只会抄和山寨,也不要认为601没有考虑到作战论证。601输有其输的原因,具体原因我们未知,目前也不大可能透露,包括YF-23为何输现在透露消息也不多,因为这涉及到各国对四代机作战判断的机密。

本帖子也就是尽量把我看到的书上的内容告诉大家,大家自己判断过去的实际情况,不要情绪化的发言,尤其是不要对南北两所发起不理性的攻击。
楼主你有点一厢情愿,这帖子还是会变成口水帖的,四代招标这事在新的证据出来之前还是别过度猜测了。
另外比如这段:个人认为一些网友不要认为601输了就是601在技术上能力不足只会抄和山寨,也不要认为601没有考虑到作战论证。601输有其输的原因,具体原因我们未知,目前也不大可能透露,包括YF-23为何输现在透露消息也不多,因为这涉及到各国对四代机作战判断的机密。
如果没有最后两句,不少人会认为你在暗指军方对601不公的。

RPD 发表于 2015-1-2 23:29
楼主你有点一厢情愿,这帖子还是会变成口水帖的,四代招标这事在新的证据出来之前还是别过度猜测了。
另外 ...


601能从1986年就开始四代机的预研并取得不少科研成果,加上鹘鹰的快速出现都说明601的具有研制四代机的能力。一些军迷看到601输就认为其能力不足,这个说法并不对,因为方案输和能力不足并不能划等号,YF23输了并不表明诺斯罗普和麦道能力就不行,不是这个道理。
这个贴子主要是让大家真正了解相关历史,而不是不去了解历史就去下一些错误的结论。我也知道有可能会引起口水,但至少有书上这个历史基础会让一点都不了解历史就口水要强一些。
至于空军的决策,空军作为用户当然具有决策权,至于具体决策内容是啥,决策是不是符合未来作战趋势,这个目前是机密,不会透露,军迷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谈一些看法,但也不要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对的。
RPD 发表于 2015-1-2 23:29
楼主你有点一厢情愿,这帖子还是会变成口水帖的,四代招标这事在新的证据出来之前还是别过度猜测了。
另外 ...


601能从1986年就开始四代机的预研并取得不少科研成果,加上鹘鹰的快速出现都说明601的具有研制四代机的能力。一些军迷看到601输就认为其能力不足,这个说法并不对,因为方案输和能力不足并不能划等号,YF23输了并不表明诺斯罗普和麦道能力就不行,不是这个道理。
这个贴子主要是让大家真正了解相关历史,而不是不去了解历史就去下一些错误的结论。我也知道有可能会引起口水,但至少有书上这个历史基础会让一点都不了解历史就口水要强一些。
至于空军的决策,空军作为用户当然具有决策权,至于具体决策内容是啥,决策是不是符合未来作战趋势,这个目前是机密,不会透露,军迷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谈一些看法,但也不要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对的。


既然信息不能公开,那么,大家就只能根据一星半点的信息,自己推理分析了。。。想让大家闭嘴不语,似乎不大合适吧。。。至于大家分析得对不对,因为没有靠谱的公开信息,也不容易说人家说错了,这大概就是一个悖论吧。。。

记得以前有人贴过院士的书,好象是孙院士写的吧,对于输了,书中好象只写了一句:专家一致通过了611的方案,而且没有铺垫,没有说出任何原因,甚至没有暗示一下,前面大段的讲601的努力工作与成绩,后面突然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我记得,当时有网友称为“神转折”。。。我想,既然是“一致通过”,甚至根本没有提过,是不是有专家有不同意见,是不是有专家认为601的方案更好。。。各位专家们的意见一致了,我们大家也就没什么可争的了。。。

PS,再到后来,J20出来了,当时,已经完全超过了绝大多数军迷的期望了,让大家强烈的震惊、震撼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专家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估计,专家们当时也被611的方案深深的震撼了,那可是2007年评审的啊。。。

PS,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看反思文章,或者一大段正面文章的最后出现的,“但是”这个词之后的一小段文章,我认为,那才是真正的精华,可惜的是,中国人,通常喜欢写成绩、写艰辛的努力,不大喜欢写反思文章,“但是”后面的文章,常常很短,语焉不详,不痛不疼,需要我自己再结合其他的文章、信息,分析推理,自己总结出精华,也很累的。。。

既然信息不能公开,那么,大家就只能根据一星半点的信息,自己推理分析了。。。想让大家闭嘴不语,似乎不大合适吧。。。至于大家分析得对不对,因为没有靠谱的公开信息,也不容易说人家说错了,这大概就是一个悖论吧。。。

记得以前有人贴过院士的书,好象是孙院士写的吧,对于输了,书中好象只写了一句:专家一致通过了611的方案,而且没有铺垫,没有说出任何原因,甚至没有暗示一下,前面大段的讲601的努力工作与成绩,后面突然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我记得,当时有网友称为“神转折”。。。我想,既然是“一致通过”,甚至根本没有提过,是不是有专家有不同意见,是不是有专家认为601的方案更好。。。各位专家们的意见一致了,我们大家也就没什么可争的了。。。

PS,再到后来,J20出来了,当时,已经完全超过了绝大多数军迷的期望了,让大家强烈的震惊、震撼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专家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估计,专家们当时也被611的方案深深的震撼了,那可是2007年评审的啊。。。

PS,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看反思文章,或者一大段正面文章的最后出现的,“但是”这个词之后的一小段文章,我认为,那才是真正的精华,可惜的是,中国人,通常喜欢写成绩、写艰辛的努力,不大喜欢写反思文章,“但是”后面的文章,常常很短,语焉不详,不痛不疼,需要我自己再结合其他的文章、信息,分析推理,自己总结出精华,也很累的。。。
专家一致通过了611的方案
料不少呢,原来92年就开始搞隐身设计了,那时候YF22飞了还没两年呢

然后,611当年提出的竟然是无尾布局,这也太新潮了吧。。。
teenage3dream 发表于 2015-1-2 23:45
既然信息不能公开,那么,大家就只能根据一星半点的信息,自己推理分析了。。。想让大家闭嘴不语,似乎不大 ...
这没啥反思的,yf23竞争失败就是说明yf23技术落后?实际上对于军队来说方案的竞争并不是说让两家设计单位争个高低,而是让两家出两种不同技术方案,看看是否更适合军队需求。至于专家一致通过了611的方案,那是结论,而不是过程。
   如果沈飞的方案出来,一样会达到歼20的带来的震撼效果,不可能,也不会出现专家们当时也被611的方案深深的震撼了这种事出来,因为从这个文章看,这两家方案都是继承以前的预研方案,在其基础上细化,所以就算震撼,也不会是在评审方案时。
成都所的资料也可以贴一下,两方映证效果最好
这样看来,601的研发实力也是很强的,鹘鹰值得我等军迷期待!不过从文中也不难看出,60度仰角可控并不是四代机评定的指标,而是601一直研究所追求的而已,也是601方案的一大亮点!
这样看来,601的研发实力也是很强的,鹘鹰值得我等军迷期待!不过从文中也不难看出,60度仰角可控并不是四 ...
支持你考研进沈飞
有能力做和能拿出好的作品是两码事,落马不也是成也能力败也能力,饱受批评是其本应能做更好,601曾经是国内业界老大,甚至611也是从他身上抽根肋骨进化而成,但集更多优秀资源却连续两代方案竞争失败,不能不说是有严重问题的,特别是顶层管理层难辞其咎,思想保守僵化占很大成分..
601的成名代表作是8爷,现在也是,特别是82爷,风光无限,集众多美好词汇冠名,最后高层定案 “空中美男子” 这个很娘的名字,军迷甚至把对其美好的期望都排到z,诞生出枪挑猛禽的光辉愿景..,但8爷成功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其间经历了中航工业最困难的时期,包括大跃进浮躁过后的停滞和无奈,82爷以其低风险的替补身份取代611壮志未酬身先死的9爷,以保守战胜激进,两个设计所不同的风格也在这时形成,但成也保守败也保守,有意徊避风险,不敢突破也成了继续发展的阻力,连续两代方案竞争失利即是因循旧制的外在表现,激进和保守的度很难把握..
hakase 发表于 2015-1-3 01:33
料不少呢,原来92年就开始搞隐身设计了,那时候YF22飞了还没两年呢

然后,611当年提出的竟然是无 ...
那时候F-117已经飞了不少年了,对隐身的认识钱学森早说过:“隐身技术的出现,与当年的原子弹具有类似的意义”

另外611提出的“无尾布局”是无平尾,可不是无垂尾
611有长期获得国家大力投资,自主研制歼-9、歼-10技术基础和人才团队,对其提高研制四代帮助巨大。比如601一开始以考虑过无尾布局,但最后改成了3翼面布局,说明他在无尾布局方面技术储备不足,拿不下来,611那边却解决了无尾布局的隐身、超机动等问题。在动力,整体技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有这个布局才能满足赶超F-22的需要。

三翼面布局四代的尺寸、空重肯定比F-22更大,那么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赶上F-22呢?现在我们看这个方案,也能看出他在结构、材料、飞控等方面技术难度更大,人才队伍又弱于611,那么研制进度肯定更慢长。
支持你考研进沈飞
马上都奔四的人了,还考哪门子的研啊!
611有长期获得国家大力投资,自主研制歼-9、歼-10技术基础和人才团队,对其提高研制四代帮助巨大。比如601 ...
要说611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在歼十和黑丝上杀条血路出来还可以,但说人才队伍,呼呼。另外,611正在享受坚决走市场化的成果或后果,但愿2015还有余钱。
LantianYY 发表于 2015-1-3 06:09
那时候F-117已经飞了不少年了,对隐身的认识钱学森早说过:“隐身技术的出现,与当年的原子弹具有类似的 ...

F-117虽然飞了很久,但也是到89年才曝光到外界的吧,就比YF-22早一年而已。
成都所的资料也可以贴一下,两方映证效果最好
我没有611方面的资料,如果哪位网友有可以贴出来大家参考参考。
F-117虽然飞了很久,但也是到89年才曝光到外界的吧,就比YF-22早一年而已。
86年左右隐身机就已当红,只是不知具体样子,我头像就是87年的F19(117)玩具模型..
成都所的资料也可以贴一下,两方映证效果最好
成都所没资料的
601的成名代表作是8爷,现在也是,特别是82爷,风光无限,集众多美好词汇冠名,最后高层定案 “空中美男子 ...
目前看601在四代机研制上没有看到歼八影响的痕迹,就气动上来说三翼面并不保守,甚至说有些激进,601三翼面解决大迎角的稳定性是在原来常规布局的基础上增加鸭翼和前伸边条,这在气动上要费更多功夫。而J20目前看则是利用腹鳍来改善大迎角稳定性,就这方面相比的话三翼面难度更大,气动上更为复杂。
601输自然有其原因,作战理念或许就是其中一个原因,只是关于最后评审指标要很多年后才能透露,真正原因可能要不短的时间才能真正清楚。
现在重四选择已经是过去时了,这里贴书上内容只是让军迷了解一些历史,而不是不了解历史情况下就自认为601如何如何。未来601的前途在鹘鹰是否获得军队认可,个人认为鹘鹰前途钱途都不错,今后大家还是把目光往后来的发展上去看,过去的事了解就好,不要在其上做无谓的口水式的讨论。
喜欢勾践,不喜欢祥林嫂。
本来我支持保证重四的前提下由沈飞发展中四,现在看来,还是实机PK吧!
要说611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在歼十和黑丝上杀条血路出来还可以,但说人才队伍,呼呼。另外,611正在享受坚决 ...
还叫你说。人才对比没法看,看院士数量就知道了。问题是疗效。


李天回忆录里,就没有一个字提到是无推力矢量下60度可控,怎么在论坛吧里面,各位就开始大谈神奇的三翼面是无推力矢量60度可控了?他写的明明是40到45度不可控了,根本没提有没有考虑推力矢量的问题,一群有料大能是从哪儿发挥出来的?


李天回忆录里,就没有一个字提到是无推力矢量下60度可控,怎么在论坛吧里面,各位就开始大谈神奇的三翼面是无推力矢量60度可控了?他写的明明是40到45度不可控了,根本没提有没有考虑推力矢量的问题,一群有料大能是从哪儿发挥出来的?
我没有611方面的资料,如果哪位网友有可以贴出来大家参考参考。
歼-20不是最好的资料吗?
要说611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在歼十和黑丝上杀条血路出来还可以,但说人才队伍,呼呼。另外,611正在享受坚决 ...
人才队伍水平是由项目培养出来的
至于2005年底评估体系就下发,2007年7月份才投标这种事情,在各位眼里就变成几个月时间了,这数学真够好的,隔了一年才几个月……果然是场外,内部啊
四代竞标601输的比当年三代新歼更惨,当时还有人担心611的10号方案太激进,但这次完全是一边倒,无论是什么原因,601技术实力是有的,也不缺人才,但最后却交出一个谁看了都摇头的三面翼方案出来,我是很难理解601在想什么,如果是那个所谓的60度可控,那又有哪个正常的设计师会为达到一个非关键指标而牺牲其它几乎所有关键指标?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5-1-3 08:49
四代竞标601输的比当年三代新歼更惨,当时还有人担心611的10号方案太激进,但这次完全是一边倒,无论是什么 ...
实际上关键问题在于,确实有这个无推力矢量60度可控的事情吗?李天自己都没提过,该不会是原创自超大吧
坚决拥护坛中央 发表于 2015-1-3 08:51
实际上关键问题在于,确实有这个无推力矢量60度可控的事情吗?李天自己都没提过,该不会是原创自超大吧
没有明确说,结合上文“通过多种前伸边条和前翼的组合试验。。。”,里面没有提到矢量,那么就适当脑补,认为是利用边条和前翼的组合,达到了这个指标

但这个指标究竟怎么来的,又在整个竞标项目过程中占多大权重,就不知道了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5-1-3 08:57
没有明确说,结合上文“通过多种前伸边条和前翼的组合试验。。。”,里面没有提到矢量,那么就适当脑补, ...
那意思不就是纯脑补么……
结果一堆人拿着这个脑补高潮了好几年
坚决拥护坛中央 发表于 2015-1-3 09:02
那意思不就是纯脑补么……
结果一堆人拿着这个脑补高潮了好几年
恩,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当然不排除有某些大神当年亲身参加过竞标全过程
明明连当初竞标的指标是多少都不知道,各个都信誓旦旦的这个能“达标”那个不能“达标”甚至还有“竞标时临时改了指标”,因为是在网络上,所以什么都能瞎扯?
不受毛子影响当年还请人家一堆专家来干啥?人家来了就是师傅,就是教学生的。然后你说学生把老师教的都扔掉,自己独立搞出来什么东西。国内军工科研体系上世纪最后20年大规模聘请前苏联技术专家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国内某些人刻意淡化人家的影响甚至是贡献,好像都是无师自通,靠自己琢磨出来的。当然国内专家讲研发思路没必要把外国专家挂在嘴上,可外行们可不要产生错觉,以为国内那些还在做学生的多有本事,可以不把老师当回事了。
601三翼面竞标失败后四代机的思路全面转向美系风格,当年关于隐身的研究就是拿F-22/F-35的模型在搞,特别是这些年F-35有关机体结构气动布局等方面资料相当全乎,研究的也相当透彻,鹄鹰那个样子你别告我没有模仿复制的成分。
方案pk方案和实机pk实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了解国际军机招标和国内军机招标的程序和评委的组成才是关键,我挺喜欢楼主的帖子。
本文信息量最大的就是:
601其实也参与了四代机预研的论证报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总体思路,回答为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证明不管许、马二人看法如何,最起码在表面上做到了一碗水端平,让竞争机构都参与四代机预研的论证报告。

专家一致通过了611的方案
中航工业各个研究机构的院士数量,大家都知道(只说院士数量,不展开,不排除还有网友知道他们的名字),如果真的是“专家一致通过了611的方案”,只能说明611的方案得到了中航工业各个研究机构的院士一致通过(包括竞争对手的院士)
不受毛子影响当年还请人家一堆专家来干啥?人家来了就是师傅,就是教学生的。然后你说学生把老师教的都扔掉 ...
每次交流就十来天,十来天就变成师傅了,这师傅也太好当了。

smzjh 发表于 2015-1-3 10:20
本文信息量最大的就是:
601其实也参与了四代机预研的论证报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总体思路,回答为什么 ...


写李天书中没有“专家一致通过611方案”的说法。
如果谁有关于这个说法的原文,最好把书名和截图发上来。
smzjh 发表于 2015-1-3 10:20
本文信息量最大的就是:
601其实也参与了四代机预研的论证报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总体思路,回答为什么 ...


写李天书中没有“专家一致通过611方案”的说法。
如果谁有关于这个说法的原文,最好把书名和截图发上来。
TSQ 发表于 2015-1-3 10:29
写李天书中没有“专家一致通过611方案”的说法。
如果谁有关于这个说法的原文,最好把书名和截图发上 ...
建议老兄你提供一个下载这本书的链接,以免有心人士选择性,甚至杜撰。
smzjh 发表于 2015-1-3 10:20
本文信息量最大的就是:
601其实也参与了四代机预研的论证报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总体思路,回答为什么 ...
最重要的信息是601也研究过无尾翼布局的四代方案,说明601也知道鸭翼好,可最后还是做成3翼面,说明他做不出,可611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