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里一些人的话说,美帝这是急红了眼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1:26:22
按照某逻辑,谁家的屁股都有不干净的时候,这个时候扯这些,显然是对中国论文大幅攀升的羡慕嫉妒恨嘛。

http://news.sina.com.cn/c/2014-12-22/064031312134.shtml
《科学美国人》曝中国论文工厂: 出钱可挂名
2014年12月22日06:40 钱江晚报 3

  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发布了一篇调查文章“代售: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挂上你的名字”,指出目前权威科学期刊上的学术抄袭问题严重,其中涉嫌论文造假多数来自中国。

  该杂志甚至点名道姓地指出,中国存在“论文工厂”,批量生产论文,只要花钱,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挂到该机构生产的论文上。

  记者假扮成科研人员


  找到论文工厂


  并谈定价格

  《科学美国人》文章特别举出了一家涉嫌批量生产医学论文的机构MedChina。

  《科学美国人》分析了100篇以上学术论文的语言用词,发现了令人担忧的证据:一些论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出来、用以糊弄同行评审。 那么这些存在雷同内容的论文来自哪里?文章指出,来自中国,其中有相当部分出自同一个地方。

  今年11月,《科学美国人》通过一名会说中文的记者联系一家名叫“MedChina医学服务中心”的中国公司,这名记者假扮成购买科学论文的科研人员,MedChina向其提供了几十条科学“代售话题”和科学杂志“论文转让”协议,负责人还解释称,这些论文或多或少已经被同行评审期刊认可。

  显然,需要做的只是小小的编辑和改动,而价格取决于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以及论文是否是实验性的或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得出。

  面对记者的要求,MedChina负责人提供了“一种蛋白质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关系的荟萃分析”,并且保证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为3.353,论文署上记者的名字,价格是9.3万人民币。

  数十篇论文得到资助津贴


  中方已安装“检查软件”


  用来打假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论文‘冠名作者’的市场。”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负责科研诚信的副主任帕特尔说,“现在我们会调查并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美国人》联系帕特尔两周后,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他们发现了大约50篇被虚假同行评审者评估过的手稿。事实上,这些论文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论文工厂。可以看到几篇论文的标题和作者,在风格和主题上非常相似,而且这些论文都是出自中国作者之手。


  《科学美国人》列出的造假论文清单中,有4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科学美国人》最先识别的100篇论文中,24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的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其他中国政府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向《科学美国人》证实,这24篇论文随后被移交给他们的纪检监察审计局,该局每年会调查指控几百件学术抄袭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每年会采取数十场行动来打击学术抄袭行为,尽管代笔现象并不常见。” 杨卫强调,基金会一直采取措施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包括最近安装了“相似度检查”软件来应对科研申请书中可能出现的剽窃行为。

  杨卫表示,自从今年安装该软件后,在15万科研申请书中,自动检测出了几百例“大量相似”的文字。

  记者发现,MedChina官网简介称这是一家“创建于2008年、专注于为国内各医学机构提供医学论文翻译、润色、修改、选题、投稿及申请基金课题的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及沈阳皆设有办事处。”

  据澎湃新闻按照某逻辑,谁家的屁股都有不干净的时候,这个时候扯这些,显然是对中国论文大幅攀升的羡慕嫉妒恨嘛。

http://news.sina.com.cn/c/2014-12-22/064031312134.shtml
《科学美国人》曝中国论文工厂: 出钱可挂名
2014年12月22日06:40 钱江晚报 3

  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发布了一篇调查文章“代售: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挂上你的名字”,指出目前权威科学期刊上的学术抄袭问题严重,其中涉嫌论文造假多数来自中国。

  该杂志甚至点名道姓地指出,中国存在“论文工厂”,批量生产论文,只要花钱,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挂到该机构生产的论文上。

  记者假扮成科研人员


  找到论文工厂


  并谈定价格

  《科学美国人》文章特别举出了一家涉嫌批量生产医学论文的机构MedChina。

  《科学美国人》分析了100篇以上学术论文的语言用词,发现了令人担忧的证据:一些论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出来、用以糊弄同行评审。 那么这些存在雷同内容的论文来自哪里?文章指出,来自中国,其中有相当部分出自同一个地方。

  今年11月,《科学美国人》通过一名会说中文的记者联系一家名叫“MedChina医学服务中心”的中国公司,这名记者假扮成购买科学论文的科研人员,MedChina向其提供了几十条科学“代售话题”和科学杂志“论文转让”协议,负责人还解释称,这些论文或多或少已经被同行评审期刊认可。

  显然,需要做的只是小小的编辑和改动,而价格取决于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以及论文是否是实验性的或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得出。

  面对记者的要求,MedChina负责人提供了“一种蛋白质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关系的荟萃分析”,并且保证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为3.353,论文署上记者的名字,价格是9.3万人民币。

  数十篇论文得到资助津贴


  中方已安装“检查软件”


  用来打假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论文‘冠名作者’的市场。”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负责科研诚信的副主任帕特尔说,“现在我们会调查并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美国人》联系帕特尔两周后,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他们发现了大约50篇被虚假同行评审者评估过的手稿。事实上,这些论文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论文工厂。可以看到几篇论文的标题和作者,在风格和主题上非常相似,而且这些论文都是出自中国作者之手。


  《科学美国人》列出的造假论文清单中,有4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科学美国人》最先识别的100篇论文中,24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的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其他中国政府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向《科学美国人》证实,这24篇论文随后被移交给他们的纪检监察审计局,该局每年会调查指控几百件学术抄袭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每年会采取数十场行动来打击学术抄袭行为,尽管代笔现象并不常见。” 杨卫强调,基金会一直采取措施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包括最近安装了“相似度检查”软件来应对科研申请书中可能出现的剽窃行为。

  杨卫表示,自从今年安装该软件后,在15万科研申请书中,自动检测出了几百例“大量相似”的文字。

  记者发现,MedChina官网简介称这是一家“创建于2008年、专注于为国内各医学机构提供医学论文翻译、润色、修改、选题、投稿及申请基金课题的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及沈阳皆设有办事处。”

  据澎湃新闻
充分证明我们是彻底的市场经济。MD必须给与完全的市场待遇。
4 楼 楼主:资水东流 时间:2014-02-08 23:08:38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验里,“进步”是时代的主轴,周边的事务似乎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而科学技术就是这一切变化的幕后主宰。一方面,科学技术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无数过去只能为精英所享有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普及到大众, 如 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等。另一方面,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向旧时代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团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组织,或者崩溃,比如, 信息化宣告了前苏联基于 20 世纪 20 年代对大工业生产的认识而提出的“现代化=电气化”政策的破产; 或者被迫做出重大调整,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 IBM 公司从大型机转向 PC,再从 PC 转向信息服务一样。


  在大部分人看来,技术似乎会永远不停的发展下去,因而,怎么可能出现“技术革命的停滞”这种现象呢?
  其实,技术的增长已经慢了下来,普通民众,尤其是中国的普通民众之所以感觉到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中国过去 30 年是消化吸收了西方 300 年的科技成果,30 多年前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依旧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当中国融入世界,对世界技术成果的吸收是采用鲸吞方式,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给普通民众的感觉是技术太神奇,变化太快。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阿波罗登月后半个世纪,除了 IT 技术外,其它技术领域都没有革命性改变,即使是 IT 方面,西方也是采用了近 70 年的时间来发展应用,远没有中国那样跨越式发展。

  2 IT 技术在上个世纪 70 年后的异军突起掩盖了其它技术部门的停滞不前。但现在 IT 技术在深度上也遭遇了瓶颈。

  3 很多人分不清技术革命和技术改进,深度上挖不下去,但广度上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 IT 技术应用到医疗上。
  事实上,医学和生物学这些年来的进步,要谢谢 IT 技术的进步和扩散,诸如 CAT 这样的设备,对于医疗技术的改进,要甚于医疗技术本身的进步。对于医疗技术本身,已经开始有学者提出,技术进步开始变慢
  http://www.thedailybeast.com/articles/2013/05/08/has-medical-innovation-
  slowed-down.html

  4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误导作用。此类创作的特点就是对技术关键点采用“模糊处理”,简单几句似乎有理的论述就把技术解决了。导致很多人认为技术很容易实现。 最近遇到一个刘慈欣的粉丝,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如果正反物质相互湮灭,释放出来的能量会多得惊人,比核聚变多上几百倍。
  我当时反问道:哪里弄来反物质?通过粒子加速器能造出反物质,但造时所花费的能量比获得的能量多得多,这样的能源解决方案有意义吗?

  5 长期“技术爆炸”舆论的洗脑。
  在国观那个帖子中,很多从事技术工作的朋友回帖中都反映了自身领域的瓶颈和天花板,而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朋友(估计是学文科的为主)都对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乐观态度,认为是如今是一个技术爆炸的年代,
  任何利益团体都喜欢用大话讹人,比如计生委喜欢讨论人口爆炸,石油集团爱宣扬石油即将枯竭,那么科学界喜欢用什么来宣扬自己的重要性?
  科学界最喜欢宣扬的就是科学知识爆炸。比如说,如下一段话是过去几十年在各种报刊上常见的:
  ----------------------------------------------------------------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知识的“爆炸”的时代。1995 年,知识的量每 5 年翻一番,到 2020 年,世界的知识量每 73 天增长一倍。今天已知的科学的信息量相当庞大,科学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任何人要跟上它都是不可能的。霍金在 1998 年白宫千年晚会上发表演讲时曾说,如果科学知识仍然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增长的话,到 2600 年,如果你将新书依次摆放的话,你要以每小时 90 英里(144 公里 / 小时)的速度行走才能跟上新书出版的速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博学、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无法记住所有的科学知识,
  ------------------------------------------------
  注意:以上报导由科学界的人提出的,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对此保持沉默。


  我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报导是在读初中的时候,当时觉得前景太恐怖了,难道自己越学,知识相对越少?感觉像庄子说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读博后,开始发现这类报导的奥秘。这类报导你要说错,也没错,但要严格意义上追究起来,却又大错特错。
举报 | 回复
5 楼 楼主:资水东流 时间:2014-02-09 14:00:09 取关
  通常宣扬技术爆炸的人,最喜欢说的就是知识隔几年就翻番,国际上所申请的专利一年抵得上过去 10 年。但在数量的背后,质量惨不忍睹。

  首先,知识量如何定义?很难严谨的下定义。勉强拿发表的论文数来比拟,数量的确是在爆炸性增长。

  但仔细观察,发现论文是越来越水,无论国内外,一篇论文,里面有 10% 的知识属于原创,都已经很不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论文,原创比例大幅下降。有时我看国外的一本行业顶尖期刊,看完后,感觉里面的 30 多篇论文,大部分有为了论文而论文的嫌疑。

  即使很多论文,具备了表面上的原创性,但如果仔细想想,这种知识没有任何用途。
  打个浅显的比方吧,如果某位科学家在行业顶尖期刊上第一个发表论文,探讨在木头桌子上用工具刀雕刻玫瑰花,会让桌子看上去比较好看。之前没人考虑过在桌面上雕花,所以第一篇的原创性最高,是对人类知识的一种有益积累。但沿着这条思路下去,有人探讨雕花需要花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工具相关公式,这也算很强的原创性,但之后,由于谋生和晋升的需要,相关论文会越来越让人目瞪口呆,理论上,可以发表成千上万篇论文来讨论雕花,因为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花,每种花都可以写一篇论文,每一篇论文都是原创的。

  接下去,会有人来探讨用斧头雕,用菜刀雕,用锥子雕,每一个还振振有词,你用工具刀,不可能在所有的场合都适应,我的工具在某些特俗场合可以用。
  更要命的是,还会有人来探讨在床上雕花,在地板上雕花,在椅子上雕花,在皮肤上雕,你能说有朝一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后,还会有人来探讨开直升飞机到岩壁上雕,开宇宙飞船到月球上雕。
  无穷无尽的组合。

  当然,后面的论文不一定能在顶尖期刊上发表,可以发表在在其它档次的期刊上。于是,一篇论文带动了一个产业链。一个例子就是国内某位大学做晶体研究的,一年能发表个几百篇 SCI 论文,奥秘何在?就在于此。

  知识要爆炸了,科技人员的地位自然要提升,经费自然要多多益善,这就是宣扬知识爆炸的最大好处。

  专利的奥妙也一样,大家可以去看看苹果公司近几年申请的专利,绝大部分会笑掉人的大牙。


人力無法改變科學停滯的局面,科技從業者又要吃飯,結果無非是好看難看一點的區別
充分证明我们是彻底的市场经济。MD必须给与完全的市场待遇。
吐得一手好槽!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