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乐豪的LEO野望:长五干到50吨、长九150吨!!!(13楼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8:06


12月8日《中国航天报》的文章!

http://124.205.131.137/article.a ... rightList=991898231



一、长征5的5米直径箭体研制果然是遇到过困难:

从研制难度来看,长征五号的难度最大。由于技术跨度大、对大直径运载火箭的研制规律认识不足,长征五号研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研制队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克服了很多困难。”  

果然如此啊!

........ “目前看来已初见曙光、胜利在望。大尺寸、大型箭体结构难关已经基本突破,大型试验进展也算顺利。我认为,成功值得期待。首次发射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LEO的野望:长五干到50吨、长九150吨!!!


“新一代”之后?“重型”可期

        运载火箭代表着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乘客”要想顺利抵达目的地,选择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非常重要。新一代运载火箭之后,“长征”家族还将有哪些新成员值得期待?火箭专家们已经开始进行构想。

        按照规划,直径为5米的“大个子”长征五号的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25吨,这将满足大型通信卫星“一箭多星”的发射需要,同时将承担空间站建设的任务。龙乐豪认为,长征五号仅仅承担这些任务还不足以充分挖掘其“大个子”的潜力。他有一个设想,希望能够在长征五号的基础上发展一个“长征五号拓展型火箭”,让这个“超大个”的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50吨级。龙乐豪认为,随着我国挖掘空间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重型运载火箭将是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他甚至认为,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50吨级拓展到150吨级,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的构想中,希望将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取名为长征九号。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九’为大而且寓意良好。”龙乐豪笑眯眯地说。在龙乐豪等火箭专家看来,这个“超级巨无霸”是他们目前对一次性运载火箭未来构想的终极目标。能否实施?如何实施?还有赖于国家的决心与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12月8日《中国航天报》的文章!

http://124.205.131.137/article.a ... rightList=991898231



一、长征5的5米直径箭体研制果然是遇到过困难:

从研制难度来看,长征五号的难度最大。由于技术跨度大、对大直径运载火箭的研制规律认识不足,长征五号研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研制队伍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克服了很多困难。”  

果然如此啊!

........ “目前看来已初见曙光、胜利在望。大尺寸、大型箭体结构难关已经基本突破,大型试验进展也算顺利。我认为,成功值得期待。首次发射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LEO的野望:长五干到50吨、长九150吨!!!


“新一代”之后?“重型”可期

        运载火箭代表着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乘客”要想顺利抵达目的地,选择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非常重要。新一代运载火箭之后,“长征”家族还将有哪些新成员值得期待?火箭专家们已经开始进行构想。

        按照规划,直径为5米的“大个子”长征五号的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25吨,这将满足大型通信卫星“一箭多星”的发射需要,同时将承担空间站建设的任务。龙乐豪认为,长征五号仅仅承担这些任务还不足以充分挖掘其“大个子”的潜力。他有一个设想,希望能够在长征五号的基础上发展一个“长征五号拓展型火箭”,让这个“超大个”的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50吨级。龙乐豪认为,随着我国挖掘空间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重型运载火箭将是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他甚至认为,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50吨级拓展到150吨级,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的构想中,希望将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取名为长征九号。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九’为大而且寓意良好。”龙乐豪笑眯眯地说。在龙乐豪等火箭专家看来,这个“超级巨无霸”是他们目前对一次性运载火箭未来构想的终极目标。能否实施?如何实施?还有赖于国家的决心与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那就借你的吉言
龙院士努努力,老爷子好好保养保养,争取有生之年看到50吨LEO的“长征五号拓展型火箭”  
ddeell72 发表于 2014-12-16 18:32
龙院士努努力,老爷子好好保养保养,争取有生之年看到50吨LEO的“长征五号拓展型火箭”
给长5拓展到50吨似乎不是太简单的事
给长5拓展到50吨似乎不是太简单的事
肯定要大改啊,助推换YF240,芯级用YF220地面版,再改改结构,用2级半打LEO估计可以
倒是150吨LEO长9用YF460和YF220如何凑出来很成问题啊
stcshy 发表于 2014-12-16 19:06
倒是150吨LEO长9用YF460和YF220如何凑出来很成问题啊
如果真是拓展到150吨,那3级将是极为变态的百吨级推力氢氧上面级,而且二级减重是必须的
如果真是拓展到150吨,那3级将是极为变态的百吨级推力氢氧上面级,而且二级减重是必须的
有50吨LTO应该足够单发登月了,终于能摆脱蛋疼的3发方案了
如果真是拓展到150吨,那3级将是极为变态的百吨级推力氢氧上面级,而且二级减重是必须的
看看全流量分级燃烧氢氧机能不能搞出来,二级减重必须的啊,总不能其他子系统搞死搞活什么都弄出来,搞结构的成天拿钱不干事吧
stcshy 发表于 2014-12-16 19:10
有50吨LTO应该足够单发登月了,终于能摆脱蛋疼的3发方案了
那正是登月需要。
stcshy 发表于 2014-12-16 19:14
看看全流量分级燃烧氢氧机能不能搞出来,二级减重必须的啊,总不能其他子系统搞死搞活什么都弄出来,搞结 ...
暂时别提全流量分级大推,这不是中国能短期搞定的,得20年,前提是上马

就YF-220搞好足够了,还有YF-77高空版这也是必须得
http://124.205.131.137/article.a ... rightList=991898231

另一篇报道,爆料十足,墙裂推荐认真阅读!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火箭箭体结构设计理念已经从“基于经验的传统设计”完成了向“基于虚拟试验的精细设计”的转变,目前正在转向“优化驱动的卓越设计”。
        在“传统设计”时期,由于缺乏仿真分析手段,试验是暴露设计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设计模式费时费力又费钱,设计水平提高很慢;“基于虚拟试验的精细设计”则建立在以有限元为代表的仿真分析手段之上,通过对设计方案全面的分析校核,很多潜在的问题能够在试验之前发现并解决,因此,地面试验的重点从“暴露问题”转向了“验证设计”,研制效率有了质的提升。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计人员又将“先设计后校核”转变成为“嵌入式的优化协同”设计模式,在方案论证初期就引入优化技术,并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以提高设计能力。目前,这一设计理念已经在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等型号的结构设计当中得到了全面应用。与以往型号相比,经过全面优化的设计方案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无论是性能、轻量化水平,还是研制效率,都有了大幅提升。

        长征五号火箭前捆绑接头及相邻部段的联合优化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长征五号火箭共有四个前捆绑接头,均匀分布于一级箱间段上端面附近、并位于一级液氧贮箱的下方,四个助推火箭就是通过它与芯级相连,并将推力传递到芯级的。每个助推器有超过300吨的巨大推力通过前捆绑接头传至芯级,关键是这么大的集中力还要在几百毫米的长度内扩散均匀,否则液氧贮箱的设计将极为困难。
        这个结构设计难度之大,以致于最初难以提出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构方案。在优化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开展了前捆绑接头及一级箱间段、一级氧箱的联合优化设计工作,包括拓扑优化、设计优化、装配优化等系列优化措施,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结构形式。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创新设计不仅强度非常高,而且减重效果明显,使结构研制得以顺利进行。
        在型号需求的牵引下,我国火箭结构优化技术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目前,我国的航天运载器结构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层级化渐进式优化设计方法,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将箭体结构的优化需求划分为“结构系统、结构部段、零部件”共三个层次,综合利用拓扑优化、参数优化等优化方法,开展全面、深入的优化设计工作,以达到“局部结构性能满足要求的同时,结构系统性能最优”的设计目标。
        结构多学科优化方法也是近几年经常采用的优化方法。针对仪器舱等上面级结构,通过多学科优化可以综合考虑强度、刚度、模态、冲击、热等多种载荷、环境要求,最终实现多约束条件下的结构总质量最小的目标。
        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为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制造对结构设计空间的约束大大放宽,设计者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结构。但这对结构优化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基于宽约束条件下的开放性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开始在翼、支座等复杂结构设计中得到应用,并设计出了多种承载效率更高的结构。可以想象,面向3D打印的结构优化将是未来优化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之,结构优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航天结构设计能力的提升打开了巨大的空间;通过将优化技术嵌入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创新激情被激发出来,由此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设计理念,推动了结构技术的革新。
        随着我国航天需求不断增加,相信结构优化技术的应用会更加深入和广泛,更多的创新会从航天结构研制当中不断涌现,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进步。
靠,3D打印也用上了,之前已经用在J20FC31J15C919上,现在终于轮到火箭了,连这东西都用上,干质比再不思进取真没借口了
stcshy 发表于 2014-12-16 21:16
靠,3D打印也用上了,之前已经用在J20FC31J15C919上,现在终于轮到火箭了,连这东西都用上,干质比再不思进 ...
中国火箭现在质量比的问题材料占的已经很少了,材料现在中国是国际主流水平,储箱制造也是全搅拌摩擦
有了长五的教训,长九就容易多了。长五不过是个过渡,长九才是王道。
中国火箭现在质量比的问题材料占的已经很少了,材料现在中国是国际主流水平,储箱制造也是全搅拌摩擦
3D打印能降低复杂构件质量,减重70%,而且可以整体成型,良率高的可怕,如此利器在手,干质比还搞那么可悲,怎么的都说不过去吧
stcshy 发表于 2014-12-16 21:29
3D打印能降低复杂构件质量,减重70%,而且可以整体成型,良率高的可怕,如此利器在手,干质比还搞那么可 ...
说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质量比你不能光看储箱,中国火箭制约质量比的不是储箱,而且3D打印也不能打印储箱

现在不能再认为中国材料不行制作工艺不行,所以所谓干质比低

中国火箭干质比低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base_back 发表于 2014-12-16 21:34
说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质量比你不能光看储箱,中国火箭制约质量比的不是储箱,而且3D打印也不能打印储箱
...
愿闻其详,说说看啊
说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质量比你不能光看储箱,中国火箭制约质量比的不是储箱,而且3D打印也不能打印储箱
...
没说储箱,我当然知道3D打印打印不了储箱这种薄皮东西,但是打印支撑结构件是很擅长的,像助推连接件之类的复杂结构件减重是很可观的,根据之前的消息,最大能减重80%,而且整个箭体结构部分能够整体成型,减少大量连接结构,又没有良率的问题,你倒是说说重量都用什么东西上去了?
乐观一点,龙老说的150T的LEO说不定就是结构减重+升级上面级的成果呢,真有这么大的LEO,LTO怎么样反而不重要了
chaodaibing 发表于 2014-12-16 22:13
愿闻其详,说说看啊
箱间段,箱底,尾舱,质量都在这呢
base_back 发表于 2014-12-16 22:39
箱间段,箱底,尾舱,质量都在这呢
长征5号芯级干质比是多少啊?
cdxc17 发表于 2014-12-16 23:35
长征5号芯级干质比是多少啊?
没有准确数据,都是瞎猜的,我也就没记,但是氢氧芯级不可能太高这是一定的
stcshy 发表于 2014-12-16 19:10
有50吨LTO应该足够单发登月了,终于能摆脱蛋疼的3发方案了
100吨LTO都没用,重型火箭不是按载人标准设计的.
sonicz 发表于 2014-12-16 23:44
100吨LTO都没用,重型火箭不是按载人标准设计的.
是啊,可是咋办呢?
2+1的方案,是不是有点、、、
兔子的3D技术如果能应用到航天,不管是打印什么都是很大的突破啊
紫罗兰3 发表于 2014-12-17 10:07
是啊,可是咋办呢?
2+1的方案,是不是有点、、、
那么,大火箭小火箭同一天发射,
大火箭把生活舱、登月舱、地球出发级、近月制动级一起打上去;
小火箭只打载人返回舱和月球出发级(加强版服务舱),不带轨道舱;
地球轨道集合,出发?
紫罗兰3 发表于 2014-12-17 10:07
是啊,可是咋办呢?
2+1的方案,是不是有点、、、
其实就是CZ-9的LTO运力不够,所以星座计划Ares V一发发射的,CZ-9需要两次发射而已
如果CZ-9有60~70吨的LTO,直接复制星座计划,一次发射把EDS和Lander送上去,然后CZ-5M发射下一代载人飞船,近地轨道对接完事
base_back 发表于 2014-12-16 21:18
中国火箭现在质量比的问题材料占的已经很少了,材料现在中国是国际主流水平,储箱制造也是全搅拌摩擦
3D打印不仅是材料问题,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很多特殊的结构用以前的方式做不了,现在用3D打印可以直接打出来。
lsquirrel 发表于 2014-12-17 14:43
其实就是CZ-9的LTO运力不够,所以星座计划Ares V一发发射的,CZ-9需要两次发射而已
如果CZ-9有60~70吨的 ...

如果适当降低点要求,一发长9把登月舱+地月转移推进器发到近地轨道等候,一发长5把深空飞船发上去对接,然后差不多有120吨的LEO组合体登月也很够了吧。推进器负责把组合体送入LTO,登月舱负责近月制动,飞船自身负责从LLO加速返回。
dsandy1 发表于 2014-12-17 15:59
如果适当降低点要求,一发长9把登月舱+地月转移推进器发到近地轨道等候,一发长5把深空飞船发上去对接 ...
你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么,这是星座计划标准流程啊
lsquirrel 发表于 2014-12-17 16:02
你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么,这是星座计划标准流程啊
你是2发长9啊,总共要200多吨的LEO吧。

我的意思是说一般规模的登月其实只要1发长9就够了,配合一个长5发射的载人深空飞船,凑够120吨的LEO很容易。
dsandy1 发表于 2014-12-17 16:06
你是2发长9啊,总共要200多吨的LEO吧。

我的意思是说一般规模的登月其实只要1发长9就够了,配合一个长 ...
我都说了:
如果CZ-9有60~70吨的LTO,直接复制星座计划,一次发射把EDS和Lander送上去,然后CZ-5M发射下一代载人飞船,近地轨道对接完事

至于一发CZ-9,反正现在的LTO 35吨的绝对运力不够

lsquirrel 发表于 2014-12-17 16:29
我都说了:
如果CZ-9有60~70吨的LTO,直接复制星座计划,一次发射把EDS和Lander送上去,然后CZ-5M发射下 ...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CZ9只有100吨LEO、35吨LTO,那1发长9+1发长5也够登月了。
二者合起来可以有约120吨LEO:25吨登月舱,75吨推进器,15~17吨飞船。加起来足够执行一般的登月任务了。登月舱+飞船总共40~42吨,差不多2.8:1。
你也可以认为是缩水版的星座计划。
lsquirrel 发表于 2014-12-17 16:29
我都说了:
如果CZ-9有60~70吨的LTO,直接复制星座计划,一次发射把EDS和Lander送上去,然后CZ-5M发射下 ...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CZ9只有100吨LEO、35吨LTO,那1发长9+1发长5也够登月了。
二者合起来可以有约120吨LEO:25吨登月舱,75吨推进器,15~17吨飞船。加起来足够执行一般的登月任务了。登月舱+飞船总共40~42吨,差不多2.8:1。
你也可以认为是缩水版的星座计划。
dsandy1 发表于 2014-12-17 16:34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CZ9只有100吨LEO、35吨LTO,那1发长9+1发长5也够登月了。
二者合起来可以有约120吨 ...
根本不够...,自己想想为啥
25吨登月舱,完成登月舱和飞船组合体的近月制动,在进行月球着陆和上升,可能么?

lsquirrel 发表于 2014-12-17 16:45
根本不够...,自己想想为啥
25吨登月舱,完成登月舱和飞船组合体的近月制动,在进行月球着陆和上升,可 ...


怎么不行?阿波罗登月组合体46.5吨,飞船30吨,登月舱16.5吨。飞船携带燃料18吨,在近月制动时消耗了10吨的燃料。

我这个40~42吨的组合体,消耗8.5~9吨燃料完成近月制动没什么不合理的吧?登月舱还剩下16~16.5吨的重量,完成登月很困难?
lsquirrel 发表于 2014-12-17 16:45
根本不够...,自己想想为啥
25吨登月舱,完成登月舱和飞船组合体的近月制动,在进行月球着陆和上升,可 ...


怎么不行?阿波罗登月组合体46.5吨,飞船30吨,登月舱16.5吨。飞船携带燃料18吨,在近月制动时消耗了10吨的燃料。

我这个40~42吨的组合体,消耗8.5~9吨燃料完成近月制动没什么不合理的吧?登月舱还剩下16~16.5吨的重量,完成登月很困难?
dsandy1 发表于 2014-12-17 16:34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CZ9只有100吨LEO、35吨LTO,那1发长9+1发长5也够登月了。
二者合起来可以有约120吨 ...
我觉得咱们国家不会搞“到此一游”的载人登月 ~


长五增加到50吨非常简单,甚至加大到一百吨也可能


把四个3.35助推火箭换成直径5米的助推火箭,相当于五个芯级一齐发力,连助推级分离都省了,一次性抛掉五个芯级一级火箭


实现了螺纹连接预紧力全面量化控制

这个细节见水平啊  终于和美国 欧空局一样 螺丝拧几扣 拧多紧都是科学计算后的结果 不是以前的经验死拧了。

航天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化是必然的  TG有一个很庞大的航天电子元器件闭合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