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有关“炎黄子孙”一词的官方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5:56:49
作者:程映虹

“炎黄子孙”在中国公共话语中开始流行并指代“中华民族”是80年代初民族主义开始复兴的产物,虽然这个词本身早就存在了,例如在抗战时期泛指中华民族。毛泽东时代由于阶级话语的压倒优势,这个词一度从公共话语中消失,直到毛去世,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次恢复,用于对台湾的一封公开信。80年代这个词开始流行,同时开始成为时尚的还有“龙的传人”。

1984年,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一个名叫米暂沉的回族委员写了一个提案,不同意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他认为炎黄子孙只是汉族的祖先,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祖先,所以这个提法不利于民族团结。第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此事下发文件,说“今后对此词使用的意见是: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

1990年,对于这个用法在少数族中引起的不满,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特意说,鉴于部分少数民族对‘炎黄子孙’等提法提出不同意见,“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到了1993年,当时的政协主席李瑞环提出就用“中华儿女”或者“海内外中华儿女”。

进入90年代,一些少数族群代表继续对“炎黄子孙”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例如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贵州省台江县的代表张明达等提出《请中央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再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各民族”的提法,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这个建议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宪法的高度,因为宪法规定了“中国各民族”的提法。中宣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答复了这个议案。《贵州政协报》全文刊登了中宣部的复函,《贵州民族报》也作了相关报道。据报道,贵州各少数民族看到后受到很大鼓舞。

由于中宣部的文件对这个用法的广泛流行毫无约束力,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张明达等代表又一次郑重提出议案“请中央行文通知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单位和各广播电视部门,不要再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说,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

到了2002年,广电总局发出《要求切实把握好民族宗教宣传的正确导向的通知》,其中第二条说:“宣传中华文明史要多提‘中华民族’的概念,慎用‘炎黄子孙’的概念,注意表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以上材料主要来自《人民政协报》“‘海内外中华儿女’提法由来”一文)

2010年一月,《中国民族报》发表题为“拜年活动的民族象征意义”的文章,对教育部倡导全国学生在网络上开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的活动之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教育部的倡导中,第一拜是拜壮美河山,第二拜是拜炎黄始祖。文章认为“关于‘炎黄子孙’的叙事,是汉族的祖先想象。。。。对于汉族学生来说,祭拜炎黄或可说是天经地义,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内容就不适宜了,因为这可能与他们的祖先想象有冲突。”

在2009年一次有关族群和边疆问题的重要讨论中,北京大学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马戎教授提醒说:“我们在当代构建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历史演变的复杂性。近些年来,炎黄文化成为我国学术研究和媒体宣传的热点,‘炎黄子孙’在许多汉族人的观念里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划定中华民族民族认同范畴的问题,即‘炎黄子孙’的称呼是否适用于中华民族全体成员?今天我们使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的代名词是否合适?”更有少数族知识分子尖锐地提出,“把炎黄子孙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全体,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这种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国家安全。”(《中国民族报》2009年4月3日)

2012年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发表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被认为是新的民族政策的一个信号。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其中只有一处提到“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的说法“不科学”。就这一句话,却引来很多汉人的反对,网上可以见到很多。更重要的是,《环球时报》很快专门发表评论员单仁平的文章,题目是“民间提‘炎黄子孙’无妨”。

这是自80年代有关‘炎黄子孙’的争论产生以来,尤其是官方最高层对这个说法从慎用到否定的态度越来越明确的时候,由官方媒体发表的为“炎黄子孙”辩护的公开和系统的言论。

单仁平的文章说“有熟悉民族事务的官员近日撰文称,汉族人喜欢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等,但这些称谓不科学,含‘狭隘民族意识’。提出这个观点,显然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感受。”单仁平认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在“社会的笼统观念里,并非汉族的专属概念。它们甚至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文明概念。”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概念迄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凝聚力,远远大于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朱维群和单仁平的文章发表后,网上支持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可以说难以胜数。最极端的言论是“因为那几个不听话不安分的货色十亿汉人都要对其退让,是什么道理?”“民间无妨就是说官方有碍,汉人的诉求谁来保障?如果民族团结因为汉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被妨碍了,那所有汉人都是生来有罪的。”

“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是究竟仅仅属于汉人,还是也属于其他族群的有关他们的祖先和起源的概念?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用法赋予一个概念的内涵和不同的人对它的解读。一般来说,认为这个说法可以泛指中华民族的基本上是汉人,而且其使用场合都涉及“中国人”或者“中华民族”的认同,而反对它的人不是非汉族就是学术界人士或者政府主管族群事务的官员。这种分别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生活的常识是:我的身份不能由你说了算。当我自己不认可这个说法的时候,你怎么可以说它代表了我的身份呢?何况我并没有说不让用这个概念,而是说它可以代表汉族,但不能代表中华民族。

重要的是,单仁平的文章强调的是这个说法的“凝聚力”,就是说“炎黄子孙”这个说法有重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国家不能轻易放弃,尤其是不能因为少数族对这个说法(加上“龙的传人”)有意见,国家就做出妥协和退让。

令人深思的是,反对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把这个问题提到民族团结甚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而单仁平也把坚持这个提法提到“凝聚力”的高度—所谓凝聚力,当然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力量或者向心力。

一个很简单的提法,在一派眼里有损族群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另一派眼里却正是国家凝聚力的来源。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如何巩固这个多族群的国家,在一个简单的提法上就有如此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立场,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一些基本的共识还没有达成的情况下,中国族群关系的和谐之路还很漫长。作者:程映虹

“炎黄子孙”在中国公共话语中开始流行并指代“中华民族”是80年代初民族主义开始复兴的产物,虽然这个词本身早就存在了,例如在抗战时期泛指中华民族。毛泽东时代由于阶级话语的压倒优势,这个词一度从公共话语中消失,直到毛去世,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次恢复,用于对台湾的一封公开信。80年代这个词开始流行,同时开始成为时尚的还有“龙的传人”。

1984年,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一个名叫米暂沉的回族委员写了一个提案,不同意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他认为炎黄子孙只是汉族的祖先,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祖先,所以这个提法不利于民族团结。第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此事下发文件,说“今后对此词使用的意见是: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

1990年,对于这个用法在少数族中引起的不满,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特意说,鉴于部分少数民族对‘炎黄子孙’等提法提出不同意见,“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到了1993年,当时的政协主席李瑞环提出就用“中华儿女”或者“海内外中华儿女”。

进入90年代,一些少数族群代表继续对“炎黄子孙”问题提出不同意见。例如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贵州省台江县的代表张明达等提出《请中央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再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各民族”的提法,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这个建议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宪法的高度,因为宪法规定了“中国各民族”的提法。中宣部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答复了这个议案。《贵州政协报》全文刊登了中宣部的复函,《贵州民族报》也作了相关报道。据报道,贵州各少数民族看到后受到很大鼓舞。

由于中宣部的文件对这个用法的广泛流行毫无约束力,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张明达等代表又一次郑重提出议案“请中央行文通知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单位和各广播电视部门,不要再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说,以利民族团结的建议”。

到了2002年,广电总局发出《要求切实把握好民族宗教宣传的正确导向的通知》,其中第二条说:“宣传中华文明史要多提‘中华民族’的概念,慎用‘炎黄子孙’的概念,注意表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以上材料主要来自《人民政协报》“‘海内外中华儿女’提法由来”一文)

2010年一月,《中国民族报》发表题为“拜年活动的民族象征意义”的文章,对教育部倡导全国学生在网络上开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的活动之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教育部的倡导中,第一拜是拜壮美河山,第二拜是拜炎黄始祖。文章认为“关于‘炎黄子孙’的叙事,是汉族的祖先想象。。。。对于汉族学生来说,祭拜炎黄或可说是天经地义,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这样的活动内容就不适宜了,因为这可能与他们的祖先想象有冲突。”

在2009年一次有关族群和边疆问题的重要讨论中,北京大学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马戎教授提醒说:“我们在当代构建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历史演变的复杂性。近些年来,炎黄文化成为我国学术研究和媒体宣传的热点,‘炎黄子孙’在许多汉族人的观念里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划定中华民族民族认同范畴的问题,即‘炎黄子孙’的称呼是否适用于中华民族全体成员?今天我们使用‘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的代名词是否合适?”更有少数族知识分子尖锐地提出,“把炎黄子孙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全体,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这种倾向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国家安全。”(《中国民族报》2009年4月3日)

2012年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发表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被认为是新的民族政策的一个信号。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其中只有一处提到“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的说法“不科学”。就这一句话,却引来很多汉人的反对,网上可以见到很多。更重要的是,《环球时报》很快专门发表评论员单仁平的文章,题目是“民间提‘炎黄子孙’无妨”。

这是自80年代有关‘炎黄子孙’的争论产生以来,尤其是官方最高层对这个说法从慎用到否定的态度越来越明确的时候,由官方媒体发表的为“炎黄子孙”辩护的公开和系统的言论。

单仁平的文章说“有熟悉民族事务的官员近日撰文称,汉族人喜欢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等,但这些称谓不科学,含‘狭隘民族意识’。提出这个观点,显然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的感受。”单仁平认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在“社会的笼统观念里,并非汉族的专属概念。它们甚至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文明概念。”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概念迄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凝聚力,远远大于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朱维群和单仁平的文章发表后,网上支持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可以说难以胜数。最极端的言论是“因为那几个不听话不安分的货色十亿汉人都要对其退让,是什么道理?”“民间无妨就是说官方有碍,汉人的诉求谁来保障?如果民族团结因为汉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被妨碍了,那所有汉人都是生来有罪的。”

“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是究竟仅仅属于汉人,还是也属于其他族群的有关他们的祖先和起源的概念?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用法赋予一个概念的内涵和不同的人对它的解读。一般来说,认为这个说法可以泛指中华民族的基本上是汉人,而且其使用场合都涉及“中国人”或者“中华民族”的认同,而反对它的人不是非汉族就是学术界人士或者政府主管族群事务的官员。这种分别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生活的常识是:我的身份不能由你说了算。当我自己不认可这个说法的时候,你怎么可以说它代表了我的身份呢?何况我并没有说不让用这个概念,而是说它可以代表汉族,但不能代表中华民族。

重要的是,单仁平的文章强调的是这个说法的“凝聚力”,就是说“炎黄子孙”这个说法有重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国家不能轻易放弃,尤其是不能因为少数族对这个说法(加上“龙的传人”)有意见,国家就做出妥协和退让。

令人深思的是,反对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把这个问题提到民族团结甚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而单仁平也把坚持这个提法提到“凝聚力”的高度—所谓凝聚力,当然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力量或者向心力。

一个很简单的提法,在一派眼里有损族群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另一派眼里却正是国家凝聚力的来源。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如何巩固这个多族群的国家,在一个简单的提法上就有如此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立场,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一些基本的共识还没有达成的情况下,中国族群关系的和谐之路还很漫长。
四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汉族人口的严厉控制,列入基层考核重要指标,从县到乡镇的计划生育委员会采取严厉的高压措施,从强制打胎,高额罚款到禁报户口、没收家产、罚没房屋,无所不用其极,造成一些超生户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而另一方面,对其它民族,则网开一面,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对中国原有的人口比例产生的大比例的改变。
  
  让我们看看下面一组数字:
  
  少数民族增长明显快于汉族,从1953年占全国人口6.1%,到1990的8.04%,2000年的8.41%,2005年的9.44% 。   
  
  2005年全国抽样普查中,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增加2355万人,增长了2.03%;少数民族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11亿汉族人人口只增长了2355万,而两亿少数民族,人口就增长了1690万人)。少数民族增长速度为汉族7倍以上。
  
  以回族为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人口有982万,短短10年,目前人数已超过1100万。再看维吾尔族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维吾尔族总人口为839.94万人,到了2010年,人口总数已突破1000万。
  
  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汉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使中国这个向来以汉族人口作为主体并且保持国态平衡的国度开始出现隐患,首先公民政策不平等让汉族人心有不满,二是随着有些有分离心态的少数民族的人口实力增加,离心力也逐渐加大,国家不稳定因素也大为增加,而国家对他们的整体防控能力也大为削弱。而这不是靠单纯的经济怀柔政策就能改变的。三是汉族赖以立族的中华文明(儒道佛融合)也受到潜在威胁。
  
  所以,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其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已开始打破中华民族的人口组成及中华文化组成的平衡,使中国开始走向危险与动荡的未来。
民间用用自然无妨。但国家层次使用炎黄子孙来代指全体中国人时是不适当的。还是“中华民族”为全体公约数为好。
操!..........................................
什么叫做子孙?
打个比方,一中国汉子,娶了一美帝娘们,生了第一代混血,混血儿生活在中国,长大后,混血儿娶了一意大利MM,又生了一孩子,还是生活在中国,此后,繁衍数代,没有再跟鬼佬有过婚娶,也没有离开过中国,那他们的后代,难道是意大利人,或者美国人么?
炎黄子孙不就是这样的道理,难道叫错了?
你越直接,人家觉得你越坦荡,你越是小心,人家反而觉得你有鬼
操!..........................................
汉人应该觉醒了


“中华民族”就是赫然四个汉字,本意就是指汉族。如果汉人不能代表中华民族,难道“中国民族”是外来语的某族能代表?
“中华民族”缺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存在,但是唯独不能缺了汉族。因此,没有汉族优先地位,民族团结是做梦。

“中华民族”就是赫然四个汉字,本意就是指汉族。如果汉人不能代表中华民族,难道“中国民族”是外来语的某族能代表?
“中华民族”缺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存在,但是唯独不能缺了汉族。因此,没有汉族优先地位,民族团结是做梦。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汉人的未来。
如果美国用盎格鲁萨克逊人指代美国人,会引发什么样的渲染大波
那么汉语伤害了民族感情没?要不要废掉?五千年的中国这个说法要不要废止?汉族五千年,其他民族可没有,岂不是也伤害了民族感情?
如果美国用盎格鲁萨克逊人指代美国人,会引发什么样的渲染大波
美国是移民国家,你用心真好
“中华民族”就是赫然四个汉字,本意就是指汉族。如果汉人不能代表中华民族,难道“中国民族”是外来语的某 ...
事实,兄台说真话要小心点,会被封的,莫非你也是被少数民族贴吧转化成真正的汉人啦
前三排都是少民杂交吗,自然不是炎黄子孙
自此花飞尽 发表于 2014-12-6 23:03
那么汉语伤害了民族感情没?要不要废掉?五千年的中国这个说法要不要废止?汉族五千年,其他民族可没有,岂 ...
胡乱转进。哪个民族不能追溯五千年历史?五千年中国何来伤害民族感情之说?
我是炎黄子孙!
这反映了一个国体的矛盾。

对汉族来说,几千年来一直把 中国 当做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实际上是汉族为统治民族的帝国。

进入现代社会,帝国体制就不和谐了。毕竟宪法上不可能写,中国是汉族的,就算别的民族人再少也不能说中国只有汉族啊。

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就是希望打破汉族为统治民族这个尴尬现实。

中华民族这个提法,也是希望打破汉族为统治民族这个问题。

现实是高于理论的。中国不是移民国家,也不是单一民族国家,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炎黄子孙确实不适合不数民族。
中华民族,其实我觉得也不合适,毕竟根本不存在这个民族。

直接说中国人不就得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国人,中国精神。
炎黄子孙来源是《国语·周语下》


“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有夏虽衰,杞、鄫犹在;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中华民族”这个词在现在我们用的理所当然,但是这个词语也只有110年的历史而已。首次提出这一观点的便是创立“新史学观点”的梁启超。

而之前,梁启超在对于历史研究的观点中也痛斥旧史学的四弊:“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这四弊中的开篇第一条,便是梁启超对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最早的表述。而在之前,甚至中国连“民族”这个词语都没有用过,国人习惯所言:“炎黄子孙”“华夏”“汉人”“唐人”而西方多称中国为“大清”“震旦”“支那”却都没有严格意义上民族的称呼。而最让大家所熟知的“夷夏之防”“华夷之辨”也不过是跟着统治者的要求来回改换概念罢了。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热潮也使得很多思想开始萌动。“保国、保种”的说法在严复的【天演论】之后喧嚣一时。让大家明白了世界个民族之间是如此赤裸裸的竞争关系,但是【天演论】却没有进一步将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介绍进来。于是,“朝廷”“大清”依旧是大家所认准的标签。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起初,梁启超在具体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直到1903年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中,才清晰地赋予“中华民族”以较为科学的内涵,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这反映了一个国体的矛盾。

对汉族来说,几千年来一直把 中国 当做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实际上是汉族为 ...
所以中国人不能提祖宗黄帝,蒙古人可以天天歌颂祖先成吉思汗
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目前大家都统一说华语,认华字,下一步是全体中华民族统一都热爱以红烧肉为核心的中华美食!
朝廷那些人没有忽悠到少民,先把自己忽悠瘸了

penny126 发表于 2014-12-6 23:44
所以中国人不能提祖宗黄帝,蒙古人可以天天歌颂祖先成吉思汗


朝廷一方面大力强调民族特性,通过计划生育、财政补贴、两少一宽、创造文字等手段加强民族区分,一方面又希望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成为各族共有的民族认同。真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子孙如何评价这个奇葩思路。
penny126 发表于 2014-12-6 23:44
所以中国人不能提祖宗黄帝,蒙古人可以天天歌颂祖先成吉思汗


朝廷一方面大力强调民族特性,通过计划生育、财政补贴、两少一宽、创造文字等手段加强民族区分,一方面又希望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成为各族共有的民族认同。真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子孙如何评价这个奇葩思路。
penny126 发表于 2014-12-6 23:44
所以中国人不能提祖宗黄帝,蒙古人可以天天歌颂祖先成吉思汗
看场合。在国家场,说中国人。

在民族场合,说汉族,说炎黄子孙。
中国其实原本就是由汉族建立起来延续下来的国家,少数民族只是由于汉族建立的国家的扩张而逐步被包括进来的族群,而且汉族自古在中国就占据绝大多数,几乎可以视为近似于单一民族的国家,说中国是炎黄子孙的国家也不算错,而且自古以来都是这么称呼的,并不是本朝的发明,之所以出现楼主帖子的问题,就是因为随着计生政策的扩展延续,中国的各民族比例发生了变化,不少的少数民族的人口实力大幅度增加,由此产生了政治诉求导致,现在这些民族提出中国不是炎黄子孙的国家这类问题还只是开始,将来如果继续下去,等到20,30年后,中国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口比例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那就不是仅仅提出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这么简单了,随着这些所谓少数民族实力的增大,它们的政治诉求必定会越来越大,直至从中国彻底分裂出去,不只是西藏,新疆,甚至内地的宁夏的回族等等人口众多的民族都会对中国的统一产生极大的危险,未来的中国必定迎来一个充满危险和分裂的时代
胡乱转进。哪个民族不能追溯五千年历史?五千年中国何来伤害民族感情之说?
我乱转乱进?我看你连基本的五千年中国都不明白什么意思。五千年说的是文明,这东西你让他们从哪里去追溯?
中华民族是梁启超提出来的,特地指明就是汉族,现在的中华民族代表56个民族,完全扭曲原意且空洞化。随着外籍人士加入中国,既然政府能顾及少数民族感情,以后也顾及入籍的感情吧。
晨钟暮鼓01 发表于 2014-12-6 17:36
四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汉族人口的严厉控制,列入基层考核重要指标,从县到乡镇的计划生育委员会采 ...
这些都他妈 是找岔 应该直接打死
提这些屁话的人都他妈的是找茬 直接打死
  尼玛管民族事务的人不知道拿到话语权 一天到晚打哈哈  听这些少民唧唧歪歪
中国其实原本就是由汉族建立起来延续下来的国家,少数民族只是由于汉族建立的国家的扩张而逐步被包括进来的 ...
你又说了实话,这个社会容不下实话
自此花飞尽 发表于 2014-12-6 23:59
我乱转乱进?我看你连基本的五千年中国都不明白什么意思。五千年说的是文明,这东西你让他们从哪里去追溯 ...
我看你才什么都不明白。文明哪里不能追溯?文明是什么?石器时代就是人类的文明之光了,哪个民族不能追溯到石器时代?人类在狩猎和采集文明之后才开始有游牧和农耕两类文明的分野,这个时代都要追溯到几千年前。

野马三 发表于 2014-12-7 00:27
我看你才什么都不明白。文明哪里不能追溯?文明是什么?石器时代就是人类的文明之光了,哪个民族不能追溯 ...


文明是什么?文明有别于文化!
拥有文字,城市,青铜器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文明,所以中国才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青铜器,城市可以追溯到夏朝!
野马三 发表于 2014-12-7 00:27
我看你才什么都不明白。文明哪里不能追溯?文明是什么?石器时代就是人类的文明之光了,哪个民族不能追溯 ...


文明是什么?文明有别于文化!
拥有文字,城市,青铜器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文明,所以中国才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青铜器,城市可以追溯到夏朝!
汉文明就是中国文明,汉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主体,其它小民族融合参与入中国文明,归化无间,不分彼此,包容互助,民族复兴就是复兴中国文明而不是别的外来文明,你就算想忽略这一点,牺牲汉统而求团结,基本都事与愿违,反而严重削弱政权的文明向心力。
不能光想着在中原政权强盛时的政治正确,更要为几十年几百年后也许中原政权弱乱时的民族生存而筹谋,历史上教训很多!
现在各民族融合相处得很好,尤其满蒙汉这些大族大家想分也分不了。但也有因世界唯一无二永不现代化的外来严密封闭宗教信仰永远不会融入中国文明的,若任其坐大,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还产生新问题,影响全局,挫伤主体民族认同,逆历史进程而动,民族伟大复兴将无从谈起。
中华民族我很高兴的认了,炎黄子孙么。。。。我广东人应该是蚩尤那边的吧?
我看你才什么都不明白。文明哪里不能追溯?文明是什么?石器时代就是人类的文明之光了,哪个民族不能追溯 ...
兄弟,你太能搞笑了,哈哈……看看上面那位给你的解释吧。
我是炎黄子孙。我骄傲。他们学马娘娘讨好少数人,迟早出大乱
penny126 发表于 2014-12-6 23:44
所以中国人不能提祖宗黄帝,蒙古人可以天天歌颂祖先成吉思汗
也没谁拦着汉人歌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啊~成吉思汗是蒙古史上最伟大的英雄而已,谈不上所有蒙古人的祖宗。
beancurd 发表于 2014-12-7 07:02
中华民族我很高兴的认了,炎黄子孙么。。。。我广东人应该是蚩尤那边的吧?
两千多年前南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是百越诸民族的乐园~
汉民族快完蛋了,估计连汉18省都保不住了,以后仇杀起来极端老龄化的汉人不是绿教猪的对手!
对华夏文明伤害程度排名:1 赤匪  2 满清 3 蒙元。赤匪以只针对汉族的减丁政策以及文化灭绝种族灭绝政策冠绝群雄
汉奸小宝贝 发表于 2014-12-6 23:01
如果美国用盎格鲁萨克逊人指代美国人,会引发什么样的渲染大波
中国不是像美国那样的移民国家。而汉族人占中国人的九成以上。你想故意无视这个事实吗?
国强民富 发表于 2014-12-6 23:07
前三排都是少民杂交吗,自然不是炎黄子孙
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