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控制好情绪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33:46
http://health.sohu.com/20141126/n406413259.shtml

搜狐健康 > 中医 > 脾胃病科

你能控制好情绪吗?

郝万山说健康 郝万山说健康发表于2014-11-26 16:14:33看TA的文章>>我来说两句 (15人参与)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人说,我每年都到医院体检,医生说我没病,那我就是健康人呗。也有人说,我没有病,但就是不舒服。健康的标准到底该如何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

第一,没有生理性和遗传性疾病;第二,有自我控制能力;第三,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第四,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在健康的四条标准中,只有一条是形体的,其他三条都是心理的。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

心理就是精神,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性格、能力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心理、情绪、情感到底与健康有什么关系?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你能控制好情绪吗?
  
80% 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有情绪反应是人的本能,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依靠情绪来驱动的。而情绪需要靠自己控制,所以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是人性中的贪嗔痴。健康需要自己管理,需要自己负责!

现代医学有一个名词叫“心身性疾病”,指的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高达临床常见疾病的80%~90%。广义的心身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哪些疾病属心身性疾病呢?
  
(1)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看起来这些是与饮食、行为方式有关的疾病,但是美国的医生通过近50 年的随访观察得出结论:容易患这类疾病的人,多是A 型性格的人,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脾气火爆、遇事急躁、不善克制,在事业上有闯劲、喜欢竞争、好出风头,走路说话风风火火,对人常存戒备之心。因为总把自己的同行当成竞争对手甚至敌人,时时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天天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这类人是高血压、高血指、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高发人群,比一般心胸开阔的人,发病率要高20 倍。而且医生们最先发现,在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候诊室里,椅子坏得最快,说明这些病人的性格都是焦躁不安的,连坐都坐不安稳。

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头疼,一放假,就好了。有些人总是感觉这疼那疼,可是当医生去触诊时,又找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属于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这都是心身性疾病。

(2)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厌食、习惯性便秘。

(3)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往往要查过敏源,但是过敏性疾病的加重、减轻与精神状态有关。

(4)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白癜风、黄褐斑。大家说这不都是皮肤病吗?可是这些疾病的发生、加重、复发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有句话叫“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说明皮肤病不好治,因为体疾易治,心病难医,这些病都和心理因素相关。

(5)类风湿关节炎,许多肿瘤,某些糖尿病等的发生、加重都与精神因素有关。许多肿瘤病人,并不是肿瘤夺去了他们的生命,而是得知患肿瘤以后的焦虑、恐惧,把自己推上了死亡的边缘,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是被吓死的。

(6)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某些不孕,痛经,难产,假孕,癔症。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除了器质性病变以外,百分之百与心理因素、精神压力或精神状态有关。女性的月经紊乱,很多都与心理压力有关。

(7)儿童厌食、遗尿、夜惊。孩子食欲不好,家长骂孩子,越骂越紧张,就越吃不下,于是就形成了厌食症。这些疾病都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如果我们把住心理这一关,让身体的自调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会不得病或少生病。

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共同提倡的养生三大法宝。静能生慧,用智慧去处理一切,则诸般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营养均衡不过剩,就能够不得少得代谢疾病。一般来说,谈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言之有物,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讲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听起来虚无飘渺,做起来无形无影,就难被大家理解、重视和接受。其实静心才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法宝,养心才是养生诸法中的第一法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郝万山新作《不生气就不生病》。(中医伤寒第一人开给焦虑时代的药方)

更多郝万山健康养生知识敬请关注“郝万山说健康”微信公众号:http://health.sohu.com/20141126/n406413259.shtml

搜狐健康 > 中医 > 脾胃病科

你能控制好情绪吗?

郝万山说健康 郝万山说健康发表于2014-11-26 16:14:33看TA的文章>>我来说两句 (15人参与)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人说,我每年都到医院体检,医生说我没病,那我就是健康人呗。也有人说,我没有病,但就是不舒服。健康的标准到底该如何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

第一,没有生理性和遗传性疾病;第二,有自我控制能力;第三,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第四,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在健康的四条标准中,只有一条是形体的,其他三条都是心理的。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

心理就是精神,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性格、能力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心理、情绪、情感到底与健康有什么关系?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你能控制好情绪吗?
  
80% 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有情绪反应是人的本能,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依靠情绪来驱动的。而情绪需要靠自己控制,所以健康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是人性中的贪嗔痴。健康需要自己管理,需要自己负责!

现代医学有一个名词叫“心身性疾病”,指的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高达临床常见疾病的80%~90%。广义的心身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哪些疾病属心身性疾病呢?
  
(1)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看起来这些是与饮食、行为方式有关的疾病,但是美国的医生通过近50 年的随访观察得出结论:容易患这类疾病的人,多是A 型性格的人,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脾气火爆、遇事急躁、不善克制,在事业上有闯劲、喜欢竞争、好出风头,走路说话风风火火,对人常存戒备之心。因为总把自己的同行当成竞争对手甚至敌人,时时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天天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这类人是高血压、高血指、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高发人群,比一般心胸开阔的人,发病率要高20 倍。而且医生们最先发现,在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候诊室里,椅子坏得最快,说明这些病人的性格都是焦躁不安的,连坐都坐不安稳。

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头疼,一放假,就好了。有些人总是感觉这疼那疼,可是当医生去触诊时,又找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属于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这都是心身性疾病。

(2)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厌食、习惯性便秘。

(3)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往往要查过敏源,但是过敏性疾病的加重、减轻与精神状态有关。

(4)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白癜风、黄褐斑。大家说这不都是皮肤病吗?可是这些疾病的发生、加重、复发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有句话叫“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说明皮肤病不好治,因为体疾易治,心病难医,这些病都和心理因素相关。

(5)类风湿关节炎,许多肿瘤,某些糖尿病等的发生、加重都与精神因素有关。许多肿瘤病人,并不是肿瘤夺去了他们的生命,而是得知患肿瘤以后的焦虑、恐惧,把自己推上了死亡的边缘,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是被吓死的。

(6)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某些不孕,痛经,难产,假孕,癔症。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除了器质性病变以外,百分之百与心理因素、精神压力或精神状态有关。女性的月经紊乱,很多都与心理压力有关。

(7)儿童厌食、遗尿、夜惊。孩子食欲不好,家长骂孩子,越骂越紧张,就越吃不下,于是就形成了厌食症。这些疾病都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身体健康的失调,如果我们把住心理这一关,让身体的自调机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会不得病或少生病。

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共同提倡的养生三大法宝。静能生慧,用智慧去处理一切,则诸般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营养均衡不过剩,就能够不得少得代谢疾病。一般来说,谈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言之有物,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讲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听起来虚无飘渺,做起来无形无影,就难被大家理解、重视和接受。其实静心才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法宝,养心才是养生诸法中的第一法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郝万山新作《不生气就不生病》。(中医伤寒第一人开给焦虑时代的药方)

更多郝万山健康养生知识敬请关注“郝万山说健康”微信公众号:
人吃五谷杂粮,就有喜怒哀乐。00000000..........................................................................jpg
控制情绪,人都能做到,但是说到控制好,恐怕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