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这里何以“天旱地不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1:55:54
  盛夏7月,记者奔赴地处松嫩平原的吉林省白城、松原两市采访。放眼望去,骄阳灼射下的黑土地满眼葱茏,各种农作物在微风的吹拂下绿波荡漾。这里“十年九旱”、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蒸发量1600毫米的气象资料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农民们说,如今推广节水农业,大旱也能夺丰收。

  “小白龙”发挥大作用

  “别瞧这‘小白龙’不起眼,节水抗旱的作用可大了,咱这儿的农业丰收还全得靠它呢。”42岁的丑四良开门见山。他是白城市洮北区三河乡夏家村一社农民,全家3口人,种着75亩地。去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他根据作物的耐旱情况,种了10亩玉米、30亩花生、35亩豆类,播种时一律用“坐水点种”,保住了全苗。生长期,用“小白龙”浇灌,自家3眼小井的水就可以保证庄稼不受旱灾。“瞧这些苗长得多精神。”他指着自家田里油绿的秧苗,不无得意地估算着:每垧地花生可产1万公斤,玉米可产9000公斤,豆类可产1500公斤。照眼下的价格算,今年的收入怎么也不会少于4万元。“如果不用‘小白龙’搞节水,碰巧了能收几千元,闹不好就得绝收。”

  他口中的“小白龙”,指的是一种输水用的白色塑料软管。在与白城市相距200公里的松原市宁江区农林村,见到58岁的农民毕加禄时,他也正在用“小白龙”为大葱和黄瓜浇水。老人心直口快,指着直接把水送到垄沟里的“小白龙”说:“这宝贝能让我的一眼井当三眼使,要是没它,糟蹋水不说,想要好收成没戏。”他老两口的7亩地种了葱、黄瓜、土豆,节水灌溉成了保证好收成最可靠的措施,今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小白龙”的成本按3年均摊,每亩不超过30元,节水至少50%,而且还可节省3%以上的灌渠土地。

  白城、松原两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水资源短缺,年降雨量少,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威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面对严峻的现实,他们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两市共有耕地2600多万亩,95%以上的耕地都采取了坐水点种、“小白龙”灌溉等节水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同时,大量施用农家肥,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在遭受特大旱灾情况下,两市粮食产量仍然分别达到17亿公斤和26亿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103元和3450元。今年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也基本成定局。盛夏7月,记者奔赴地处松嫩平原的吉林省白城、松原两市采访。放眼望去,骄阳灼射下的黑土地满眼葱茏,各种农作物在微风的吹拂下绿波荡漾。这里“十年九旱”、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蒸发量1600毫米的气象资料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农民们说,如今推广节水农业,大旱也能夺丰收。

  “小白龙”发挥大作用

  “别瞧这‘小白龙’不起眼,节水抗旱的作用可大了,咱这儿的农业丰收还全得靠它呢。”42岁的丑四良开门见山。他是白城市洮北区三河乡夏家村一社农民,全家3口人,种着75亩地。去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他根据作物的耐旱情况,种了10亩玉米、30亩花生、35亩豆类,播种时一律用“坐水点种”,保住了全苗。生长期,用“小白龙”浇灌,自家3眼小井的水就可以保证庄稼不受旱灾。“瞧这些苗长得多精神。”他指着自家田里油绿的秧苗,不无得意地估算着:每垧地花生可产1万公斤,玉米可产9000公斤,豆类可产1500公斤。照眼下的价格算,今年的收入怎么也不会少于4万元。“如果不用‘小白龙’搞节水,碰巧了能收几千元,闹不好就得绝收。”

  他口中的“小白龙”,指的是一种输水用的白色塑料软管。在与白城市相距200公里的松原市宁江区农林村,见到58岁的农民毕加禄时,他也正在用“小白龙”为大葱和黄瓜浇水。老人心直口快,指着直接把水送到垄沟里的“小白龙”说:“这宝贝能让我的一眼井当三眼使,要是没它,糟蹋水不说,想要好收成没戏。”他老两口的7亩地种了葱、黄瓜、土豆,节水灌溉成了保证好收成最可靠的措施,今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小白龙”的成本按3年均摊,每亩不超过30元,节水至少50%,而且还可节省3%以上的灌渠土地。

  白城、松原两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水资源短缺,年降雨量少,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威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面对严峻的现实,他们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两市共有耕地2600多万亩,95%以上的耕地都采取了坐水点种、“小白龙”灌溉等节水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同时,大量施用农家肥,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在遭受特大旱灾情况下,两市粮食产量仍然分别达到17亿公斤和26亿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103元和3450元。今年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也基本成定局。
  新技术带来高效益

  骄阳下,玉米拔节,香瓜斗蔓,土豆扬花,辣椒摇翠。这是记者在白城市通榆县双岗镇滴灌节水示范园区看到的情景。市委副书记张启凤指着田里的滴灌设施说,新的节水技术正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今年,全市滴灌面积已发展到180多万亩,更大面积的滴灌将会快速推开。

  “滴灌太好了,想灌哪儿就灌哪儿,阀门一开水就送到了庄稼的根上。漫灌一亩地得80多吨水,现在还用不到20吨,还省劳力,一个人就齐活。”示范园区农民李向阳说。他一家3口人,共承包园区土地80亩,一眼大井就满足了滴灌用水,去年纯收入近4万元,今年各种设施已配套,收入再翻一番不成问题。“我的土豆已有拳头大小了,再过半月就能上市。这可是滴灌的功劳。”

  在松原市宁江区民乐村近千亩葱翠的农田里,除了一座小小的水井泵房,再看不到任何灌溉设施。“我们用的是管灌,输水管全埋在地下,出水嘴儿就隐藏在垄沟里,庄稼需要浇水,打开阀门就行,又便当,又省水。”52岁的农民王希财说,因为上了管灌,只用过去1/3的水就能保证庄稼生长。村支部书记张志峰介绍,全村1万多亩耕地全部实施了节水灌溉措施,其中管灌、喷灌面积已达近千亩。节水做出了大文章,节水投入和效益比达到了1∶10,最高可达1∶100。

  松原市委书记杨绍明说,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松原市不断加大节水农业的建设推广力度。目前,全市管灌、滴灌面积已发展到350多万亩,为发展高科技节水农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致富路洒满节水歌

  几年来,白城、松原两市各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发展节水农业,不断加大发展建设节水农业的投资力度,使干旱少雨的松嫩平原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梦想变为现实。

  松原市制定“资金补贴、优先购买、地随井走”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筹资打井、修复旧井、死井,并采取群众自筹、财政匹配、专项贷款等办法,大力支持农民购置节水设备。近两年就累计投入节水灌溉建设资金20多亿元,其中仅群众自筹资金就达到近4亿元。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水库23座,新打井2万多眼,购置最新喷灌设备4350套。仅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两年多就投资近300万元,为农民发展喷灌、管灌面积近650亩。“虽然一次性投入大点,但节水效果更好,有利于发展优质特色农业。用不了两年,本钱就全回来了。”村支部书记张志峰把这笔细账算得精熟。

  白城市为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制定了“引用江河过境水、人工增雨雪、科学取用地下水、蓄积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战略。近几年,仅打井和节水灌溉设备资金就投入3.3亿多元,新打井3万多眼,购置节水灌溉设备1万多套。节水抗旱能力的提高,每年为农民挽回的经济损失达5亿元左右。

  如今,节水农业已使白城、松原两市初步摆脱了旱灾的困扰,出现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增收的喜人局面。去年,两市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地区生产总值仍分别达到137亿元和28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18.2%;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的村镇不断涌现。

  节水农业是方向(点评)

  地处松嫩平原的白城市和松原市有肥沃的黑土地,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两市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一心,多方投入,大力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从天上到地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较少的水资源消耗,换取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振兴东北,须夯实农业基础。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既节约了资源,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14日 第一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旱作农业的滴灌技术必须大力推广。
是呀,现在农村水资源浪费太严重了
现在又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了
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