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关报上的军事内容开个帖子(内容来源于人民、中青、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44:27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可以接触到很多官方的机关报,下午开始我将会为官报上的军事内容开个帖子,不管更新,内容有记者的八股文也有体制内人物有点深度的文章……下午开始贴给大家看不断更新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可以接触到很多官方的机关报,下午开始我将会为官报上的军事内容开个帖子,不管更新,内容有记者的八股文也有体制内人物有点深度的文章……下午开始贴给大家看不断更新

先来点儿陈谷子烂芝麻,抹黑红海军的潜艇
俄潜艇有多落后?

李庆义
    俄罗斯海军司令库罗耶多夫12月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事件为俄罗斯在“海军指挥工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映出俄在海军技术、干部政策及领导艺术上存在许多缺陷。

    在世界航海史上已发生多起俄罗斯潜艇与外国潜艇相撞的事件。在多数情况下,受损最为严重的正是俄罗斯的潜艇。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是纯属偶然,还是俄海军在技术上存在问题。俄军方认为,尽管历次海难都有其偶然性,但技术落后是俄潜艇经常成为海难牺牲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潜艇一旦失事,抢救海员性命便成为救援行动的主要任务。由于潜艇在海下航行,失事后单靠海面救助使海员生还的希望微乎其微,许多海员获得生还的情况是潜艇内人员借助潜艇上配备的救生设备从海底逃生。而装备在“库尔斯克”号潜艇上的救生舱操作复杂,要想使它脱离潜艇至少要进行10多次操作,一旦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操作便前功尽弃。俄海军司令认为,必须改进救生舱的技术,最多按动三四个按钮,救生舱就可以脱离船体,这样才能把海难中的人员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库尔斯克”潜艇事件发生后,俄至今不能确定其失事的确切原因,一些说法终因证据不足而只好认为仅仅是推测。政府事故调查委员会把下最终结论的时间推迟到明年库艇打捞后,但许多专家认为,库艇失事可能会成为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为解决这一问题,库罗耶多夫认为,应该在潜艇上设立个类似飞机上使用的黑匣子的装置,以便能把潜艇失事前后的情况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事件原因的调查。

    库艇事件还反映出俄罗斯干部政策存在严重问题。裁军是新形势下必须采取的措施,但裁军工作的一刀切使大批技术和指挥能力高超的军官离开了部队,部队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

    此外,库艇事件还反映了俄授功评奖制度存在的不足。偌大一个潜艇只有两三个人受过奖励、拥有勋章,而在潜艇部队服役几十年、4次参加战备行动的艇长里亚钦却连一个政府勋章也没有。虽然库艇失事后所有遇难人员都受到了表彰,但这些勋章对118名海员来说已经是太迟了。
《中国青年报》 2000年12月12日
链接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2/18/20001212/346130.html
NO 1  继续
转载还是解毒?
赶上直播,楼主继续加油
权力都去哪儿了
——看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如何用制度管好权力
本报记者 李雪红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30日   09 版)
    黄涛现任空军第一航空学院(以下简称“一航院”)学兵队副大队长,副团职干部。此前,他是该院学员队队长,正营职干部。去年,黄涛从正营职提拔为副团职时,“没找一个人,没送一分钱”。“咱们一个师级院校,调个副团是很难的。”该院院务部副部长樊建成给记者解释说。

    在一航院采访一圈下来,记者发现,黄涛为了升职要“找人、送钱”还真不好办。

    一航院是一所全机种全专业培养航空装备保障人才的院校。全院共有教职员工1000多人,现任院长张建华、政委刘国华都是2005年上任的。

    现在,不少在该院工作多年的人回忆说,一航院的变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首先是学院“一直都有”的常委小灶“没有了”,学院常委与教职员工在同一食堂排队打饭。“开始大家还不习惯,一扭头,院长政委排在自己后边儿呐,赶紧让。院长政委就摆手,说按顺序来。久了,大家就习惯了。”一位院机关干部告诉记者。

    “最大的变化还是在选人用人上。”一航院的“老人”说。

    新班子2005年上任后,就着手制度建设,《党委议事规则》、《加强师团领导干部管理教育措施》等措施陆续出台。制度有了,“但全院人都在看院领导怎么做”。

    从2007年起,一航院开始实行团职干部预提对象党委全体委员实名推荐制度。具体操作方法是:如今年预备提拔3名团职干部,那么全院30多名党委委员均需实名推荐3名候选人,再由院干部科统计票数,推荐票数没过三分之二的,不能纳入提升范围。

    记者问学院政委刘国华:这样推荐的人选与院领导心目中的人选不一致怎么办?刘政委说,学院就那么大,你平时干得怎么样,领导看得清楚,大家也看得清楚。制度实行这些年下来,上下认识基本一致。

    2009年,总政出台《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定》规范后备干部选拔工作后,一航院将这套实名推荐制度与之相衔接,在实施中,还探索出一些“堵漏洞”的方法。

    刚刚实行后备干部选拔制度时,一航院把后备干部的推荐时间定在每年的院全委会之后,而全委会的召开时间基本固定在春节前。一年下来,“摸到门路”的“聪明人”就在学院召开全委会前到有推荐权的干部家“串门儿”,“拎点儿烟啊酒啊的小礼品,先说拜年话,再说拜托话”。

    “这个苗头刚出现,院领导就发现了。我和院长一商量,就把后备干部的推荐时间由固定改为随机。这样让那些想‘做工作’的人没空子可钻。”刘政委告诉记者。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制度设计和严格执行之下,黄涛要靠“找人、送钱”来获得提升“基本不可能”。

    作为知识分子密集型单位,一航院教职员工中,专业技术干部占到70%多,各类专家的遴选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也是大家“极其关注的敏感话题”。对此,该院还是采取“以公开化敏感”的办法,组建由院领导、学院专家、系专家、教研室、学员组成的五方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专家组。评审对象如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由专家组给予说明解释。

    “去年,经专家组评审,确定我们系一个教员转业,该教员对此不服,称要上访。我说行,你把上访的理由谈谈,咱们一条一条对照检查一下。结果一对照检查之后,他自己说不上访了。”该院基础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教研室教授段德福说,有了精、准、细、严的教员考评标准,你教得好不好,“大家一目了然”。

    军队的干部部门与地方组织部门一样,被公认是“有实权”“也难干”的部门,但一航院的干部科长张发提说他这个干部科长干得“省心又舒心”,因为院长、政委这些主要领导在“人事”这个最敏感的问题上不“交待”事儿,“不打招呼”,不要他去“运作”。

    据介绍,自2006年以来,一航院调整使用团以上干部208名,教员提前晋级67名,教员职称评定150名,留校学员41名,选取士官160名,普遍得到群众公认,没有“杀出过一匹黑马”。“有了制度关键在遵守,遵守制度又关键在主要领导。主要领导带头遵守了,其他就好办了。”该院航空机械工程系政委赖仲鹏说。

    一个单位,无论大小,最大的权力莫过于“人权”和“财权”,而“财权”又主要分布在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上。一航院规定:通用物资两万元以上、专业物资5万元以上均需向院常委会申报研究,并进行招投标。

    陶应东现任学院航空仪电工程系学员十三队教导员,他去年还是学院纪检干事,他说当纪检干事“既很轻松又很不轻松”。

    “很轻松”是指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这些“涉钱”问题上,院领导班子内部有“约法三章”:常委个人不授意、家属子女不参与、亲戚朋友不介入,同时有《财务管理规定》、《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等10余个“可操作性很强”的规范性制度措施。近年来,学院实施工程建设和物资集中采购几百项,金额近两亿元,没有一名常委“插手”。因此,一航院从2005年至今,“纪委没办过一起案子”,在空军没有一封告状信,连续多年无信访积案。

    “很不轻松”是指纪委的日常监督任务很重,“去年一年院纪委参加监督的招投标就有138个”,涉及金额最高600万元、最低5万多元。陶应东介绍说,一航院的招投标除需求方、承办方外,监督主要由专家组、财务、纪检3个方面组成。三者中,专家组起决定作用。

    “如去年最低的那个5万多元的标是买电脑”,购买方提出需要什么功能的电脑后,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市场上什么品牌的电脑既符合要求又价格合理,买回来的电脑质量是否合格,都由专家组投票确定并验收。而专家组的产生是招投标前40分钟,在各方监督下,从院专家库里随机抽签确定的。被抽中的专家要换新手机号码,新手机号码只有院纪委掌握,“尽最大可能预防作弊”。如果发现有问题,就有可能废标,“近两三年来,我们就废了5个标。”陶应东说。

    5月中旬,记者正在该学院采访时得到消息,由空政干部部、纪检部、空后财务部、空军审计局联合组成的工作组对该院院长、政委进行为期一周的在职审计后,两人的结论均为“优秀”。“这次审计,把2008年以来的所有账目都翻了个底儿朝天。”刘政委对记者说。

    “你们这样严格,会不会得罪人呢?”记者问。

    “我认为不会。长期坚持这样做,群众反而会佩服你,认为你就是这样的人。”院长张建华回答。

    “你们制定这么多的条条框框,不是把自己的权力削弱了吗?不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吗?”记者问。

    “限制权力是对我们的保护。”对此问,张院长、刘政委的答案高度一致。

    “我们搞制度建设就是要把权力分散开来,分成多个节点,各管一段,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张院长说,在一航院,院领导不能直接批钱,“发票到我手上至少已经过了四五关”。

    对记者“你是否担心这一届班子卸任后有些问题会反弹”的提问,刘政委认为“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会反弹。而且,这些制度在一航院实施了9年,大家都习惯了,已经形成气候”。他说他“对学院的未来有信心”。
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4-05 ... b_20140530_1-09.htm
为什么回复得审核?我可都是官方报纸的内容,好吧,我尽量拣精彩的,管理员手下留情
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4-05 ... b_20140530_3-09.htm
融合,“海上联合-2014”中俄军演主题词
李大鹏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30日   09 版)
    5月20日至26日,中俄两国海军在中国上海长江口以东的东海北部海空域,举行了代号为“海上联合-2014”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中俄双方参演水面舰艇14艘,潜艇2艘,固定翼飞机9架,舰载直升机6架,特战分队2个,编成为3个水面舰艇编队、2个航空兵兵力群、2个潜艇兵力群和2个导弹快艇群,设立了7个海上演练区和2个空中演练区,演练内容包括:舰艇锚地防御、联合对海突击、联合反潜、联合查证识别和联合防空、联合护航、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联合搜救和海上实际使用武器等。

    此次中俄海上联演,是继“海上联合-2012”、“海上联合-2013”之后,中俄海军举行的第三次大规模海上联合军演。目前,中俄两国共同参加的“海上联合”系列和“和平使命”系列联合军演,已经常态化和机制化。

    5月20日上午,联合军演开始前,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普京举行了会晤,会后中俄双方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同日下午,习近平与普京一同出席了“海上联合-2014”中俄联合军演的开幕式。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两国或多国参加的联合军演越来越多,但演习中参演国的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一起出席联演开幕式却很少见,这充分体现了中俄两国元首对中俄军事合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海上联合-2014”中俄联合军演的导演和指挥员,均由中俄海军高层出任。中俄双方总导演,分别为中国海军副司令田中海军中将和俄罗斯海军副司令费多坚科夫海军中将;双方执行导演,分别为中国海军副参谋长段昭显海军少将和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副司令利亚布辛海军少将。

    “海上联合-2014”中俄军演规格和层次之高,不仅为“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之最,在世界军演史上,也属罕见。因此,在中俄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大背景下,作为中俄双边框架内唯一的大规模联合军演,“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也必将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发展趋势。

    首次实现真正的“联合指挥”

    现代条件下的海上联合作战是高端和复杂的作战样式,海上联合力量的指挥组织与组织指挥体系的融合程度,是达成既定作战目标的概率和完成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在“海上联合-2012” 和“海上联合-2013”中俄联演中,同样设立有3个水面舰艇编队,包括1个中方水面舰艇编队、1个俄方水面舰艇编队和1个双方水面舰艇混合编队。

    由中方和俄方水面舰艇编队充当演习的“红方”兵力,分别命名为第1和第2水面舰艇编队;第3水面舰艇编队为混合编队,由中俄双方舰艇共同编成,充当演习的“蓝方”兵力,在相关课目中与“红方”兵力对抗。

    各方水面舰艇编队指挥员由相应一方派出,另一方仅向编队指挥所派出人员,参与指挥和协调。第3水面舰艇编队指挥员由演习主办国一方派出,另一方仅向编队指挥所派出人员,参与指挥和协调。

    联合导演部和联合指挥部由双方总导演、执行导演和指挥员组成,对3个水面舰艇编队施行联合指挥。

    由于中方和俄方水面舰艇编队是独立编成,虽然同处在混编的联合导演部和联合指挥部指挥之下,但各方水面舰艇编队实际上是由各方编队指挥所独立指挥。可见,这种指挥体系略显松散,融合度不高,尚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指挥”。

    兵力混合编成,是实现“联合指挥”的基础。“海上联合-2014”首次实现了3个水面舰艇编队均为中俄双方舰艇混合编成,每个水面舰艇混合编队指挥所,由中俄双方分别派出一名指挥员或副指挥员,且所有课目演练,均有两个以上水面舰艇混合编队参加。

    这样,3个水面舰艇混合编队的中俄双方指挥员能够随时进行深入交流,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指挥方式和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战术素养,战场协同上也更容易达成默契。

    “海上联合-2014”首次实现了联合导演部、联合指挥部和水面舰艇混合编队指挥所这“三级”指挥体系的全部混合编成,从而实现了中俄海上联演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指挥”,并较好地实现了快速、准确和不间断指挥。

    相比“海上联合-2012”和“海上联合-2013”,“海上联合-2014”在兵力混编和联合指挥基础上,演练课目也随之发生很多变化。

    演习中,除“舰艇锚地防御”课目为各水面舰艇混合编队自行组织演练之外,其余所有课目,均需要两个以上水面舰艇混合编队和多艘中俄双方舰艇协同演练。因此,“海上联合-2014”演习演练课目名称的显著变化,就是增加了“联合”二字。

    无疑,未来的“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中俄双方舰艇“混合编队”和“联合指挥”这些做法将会被固定下来,并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回顾过去的“海上联合”系列中俄军演,俄海军参演兵力均出自太平洋舰队。“海上联合-2012”中,中方由海军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参演,以北海舰队为主;“海上联合-2013”中,中方由海军北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参演,以北海舰队为主;而“海上联合-2014”,首次实现海军三大舰队均派兵力参演,以东海舰队为主。

    舰队间协同和相互支援,在未来海战场上不可避免。近年来,俄军举行的有俄海军参加的几次大规模军演中,俄海军四大舰队跨舰队机动支援成为必不可少的演练课目,且俄空军、空降兵、航天兵、战略火箭兵甚至内务部、联邦安全局和紧急情况部等强力部门均有参加。

    “海上联合”系列军演,虽然是由海军单一军种参加,但现代战争是在陆、海、空、天、网、电磁等全维战场空间中展开,依靠海军单一军种,无法取得海战场上的统治权和赢得海上战争。

    未来的“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为了更加贴近实战,仍会以海军兵力为主,但吸引“其他军兵种兵力参演”,已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

    可以展望,未来“海上联合”系列军演的“混合编成”和“联合指挥”,将不仅包括中俄两国海军参演兵力,还有可能包括两国的其他军兵种部队,这也给“海上联合”系列军演的组织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演兵力构成更为科学合理

    相比“海上联合-2012”和“海上联合-2013”,“海上联合-2014”中俄海上联演的参演兵力构成和使用武器种类更为科学合理。

    “海上联合-2014”参演兵力包括: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大型反潜舰、导弹护卫舰、非核动力潜艇、大型登陆舰、综合补给舰、导弹快艇、猎潜艇、大型补给油船、搜救拖船、大型拖船、多用途战斗机、歼击轰炸机、固定翼空中预警机、舰载反潜直升机、特战分队等;使用武器包括:反舰导弹、对空导弹、舰炮、密集阵系统、吊放声呐、鱼雷、火箭深弹等。这个参演兵力构成和使用武器种类,能够履行海军所承担的几乎所有使命,可以执行非常广泛的作战任务。

    “海上联合-2014”参演兵力,在“海上联合-2012”和“海上联合-2013”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增加了大型登陆舰、大型补给油船等。俄方首次派出舷号055“蟾蜍”级大型登陆舰和舷号097大型补给油船,并在5月24日夜间进行了海上补给。此外,中方歼-10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基洛”级非核动力潜艇也属于首次参演。

    在中日钓鱼岛问题持续升级、南海岛屿纷争不断、我国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等背景下,“海上联合-2014”参演兵力构成中包含有大型登陆舰和大型补给油船,并新增设了“联合查证识别”课目,首次演练了以打击大中型水面目标为目的的互为条件的超视距攻防,引发了国外媒体的种种猜想和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参演舰艇编队5月14日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离开码头,5月18日航渡抵达上海,演习结束后,5月27日启程回国,全程近3周,期间无需在港口加油。这不但是近年来俄海军愈发重视远海远洋作战的一个反映,也在某种意义上表明,未来的“海上联合”系列军演,演习地点有可能会扩展至远海和大洋,且演练课目中,有可能会出现“海上登陆和抗登陆作战”等高端复杂课目。

    此次中方参演兵力,如苏-30多用途战斗机、Ka-28舰载直升机(为俄方参演Ka-27舰载直升机的出口型)、“现代”级956型导弹驱逐舰、“基洛”级877型非核动力潜艇等,均为引俄装备。

    演习中,两国海军各派出1艘“现代”级驱逐舰,实现了首次协同作战。第1和第2水面舰艇混合编队作为“红方”兵力,共同参加了所有课目的演练,协同对抗作为“蓝方”兵力的第3水面舰艇混合编队。此外,中俄双方舰载直升机实现了“海上互降”,并共同参加“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等课目的演练。

    中俄两国同型号武器同场演练,已成为“海上联合”系列军演的一大特点。两国同型号舰机在海上协同与对抗,互相学习与借鉴、研讨与创新,使得两国海军的技战术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

    未来联演将拓展到远海和大洋

    此次“海上联合-2014”军演中,中俄两国海军认真梳理了前两次海上联演的经验,基本固化了组织联演的程序和方法。双方参演人员无需过多地对接和协调,就能够组织和进行演练行动,工作和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从“海上联合-2012”、“海上联合-2013”再到“海上联合-2014”,可以看出,“海上联合”系列中俄军演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升级和深化,指挥体系更为顺畅,双方战场协同更加默契,增强了两国海军联合遂行海上行动的能力。中俄两国海军官兵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5月25日下午,中方总导演田中和俄方总导演费多坚科夫共同出席了“海上联合-2014”中俄海上联演记者会。田中在介绍联演情况时表示,“‘海上联合-2014’军演的战略性、全面性、融合性和实战性都大大增强。通过此次中俄海上联演,两国海军的合作将向更高水平迈进。”

    费多坚科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俄两国都是海洋大国,中俄两国不仅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负有责任,也对世界和平负有责任。中俄两国海军不仅是亚太地区和平的保证,也是世界和平的保证。”“未来的中俄海上联演,除太平洋舰队外,俄海军还有可能派出北方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参加。演习地点将不局限在亚太地区近海和远东,有可能拓展到远海和大洋,还有可能在太平洋以外的其他大洋海域举行。”

    “海上联合”系列军演,是中俄两国间最高层次的军事合作,直接关乎中俄两国的战略利益,彰显两国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心、信心和意志。同时,也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家战略利益扩展,策应了我海上维权斗争,展现了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中俄两国收获的是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多重”效益。费多坚科夫在记者招待会上借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句话,很好地阐释了中俄海上联演的意义:“强大的海军是和平的保证。”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水声换能器 发表于 2014-11-6 11:19
转载还是解毒?
转载为主,解读不敢
http://zqb.cyol.com/html/2014-05 ... b_20140530_1-10.htm
美军航母的使用战略正在发生变化
行歌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30日   10 版)

    2013年5月11日,韩国釜山,美国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抵达韩国釜山港,参加即将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

    CFP供图(资料图片)

    在当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航母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但它仍然不可替代,并在未来战争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航母作为“海上浮动机场”,相比陆上机场,优势在于作战使用的灵活性、机动性和自持力上:航母可快速部署;舰载航空兵相对于岸基航空兵,力量投送和撤收都非常迅速;航母部署远离陆战场或海战场,可不必征求其他国家领空的使用许可。这些是其他军兵种力量无法做到的。

    美国是拥有航母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最成熟以及航母作战使用经验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来,美军的航母使用战略正在发生变化。

    美国海军新战略——“由海向陆”

    “冷战”结束的前10年间,美国海军航母最主要任务是同苏联进行大规模常规战争。为此,美国海军航母的作战使命是获取世界大洋制海权,保证美国及其盟友海上交通线的畅通。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主要使用航母和其他海军舰艇达成战争目标。“沙漠风暴”行动中,海军表现出远超其他军兵种的多用途性、打击致命性和使用部署灵活性。

    此次行动中,美国海军无需争夺就获取了制海权和制空权,主要任务也自然就转变为使用高精度制导武器对陆上目标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但在此之前,“打击岸上目标”并不是美国海军的高优先权任务。

    军事学术界由此逐渐形成共识:“沙漠风暴”行动开创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

    “向陆上投送力量”和在沿海地区参加低强度局部武装冲突,成为了美国海军新战略——“由海到陆”的核心内容,航母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航母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受到质疑,因为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有限,如果超过900公里,作战效能将急剧下降。

    航母的新挑战——生存性与经济性

    过去20年,美国海军航母使用愈发高效,能满足长时间、高强度作战要求,但与此同时,航母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

    美国海军目前拥有的均为“超级”航母,具有强大的侦察、预警和打击能力,但对于弱小敌人,这些能力并不是必须的。

    在利比亚战争的“奥德赛黎明”行动中,美国海军主要使用了“齐尔沙治”号多用途登陆舰。新一代“美国”级多用途登陆舰上,将搭载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能满足对小规模低强度军事行动的需求,这在美国削减军费预算的大环境下非常重要。

    现代导弹驱逐舰等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能执行反潜、防空、反导、打击水面和岸上目标等多种任务。海基“战斧”巡航导弹完全可以胜任原本由歼击轰炸机担负的多种任务,且造价、使用和维护费用更低,部署更灵活,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航母。

    与此同时,航母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许多国家在发展美国所称的“区域拒止”能力,如非核动力潜艇、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反舰航空兵、水雷、防空系统等,尽管尚未对美国的全球大洋制海权构成挑战,但已具备在本国濒海海域同美国争夺制海权的能力。

    如果在与这些国家发生军事冲突时使用航母,航母部署须保持在敌方有效打击距离之外。这样,将使得航母舰载机有效作战半径大大减小,导致航母整体作战效能大幅降低。

    解决之道,无外乎继续增大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和机载武器射程,但必将受到航母和航母舰载机搭载能力的制约。如果为搭载更高性能和更重型的舰载机而增大航母排水量,会造成航母机动性下降以及部署难度的增加。

    航母固有防护能力低,且属于极为昂贵的战略性资产,在当前全球多国削减国防预算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航母排水量不会再继续增加,“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这样的10万吨级航母,可能是人类建造的最大航母了。

    还可以断言,海上战争仍将继续向远程精确打击方向发展。如果航母实施的打击可以由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略轰炸机等远程打击武器替代,航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航母的非军事用途——展现软实力

    传统上,美国海军航母发挥的是“大棒”作用,但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人道主义救援、自然灾害救助和紧急事态响应等非军事用途上。这些均属于航母的非传统用途。

    2004年12月~2005年1月,“林肯”号航母参加了对印度尼西亚的人道主义救援,该国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了严重地震灾害。此次行动大大增加了印尼民众对美国的好感。

    2011年3月,“里根”号和“华盛顿”号航母参加了对日本的人道主义救援,该国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了严重地震灾害。

    此类行动中,航母的高航速、每天1500吨的淡水生产量、持续若干周的昼夜不间断航空保障等能力,相对于多用途登陆舰等其他舰船,优势十分明显。

    由航母执行的这类非军事行动,为美国收获了巨大的政治和外交效益。

    下一代航母——“福特”级

    2015年,美国海军新一代航母“福特”级首舰“福特”号将服役。该舰造价123亿美元,研发费用33亿美元。相比“尼米兹”级,“福特”级航母作战效能有了全面提升。

    “福特”号的飞行甲板布局更为合理,排水量在相比“尼米兹”级没有增大的情况下,飞行甲板总面积有了较大增加。岛式舰桥尺寸减小且更接近右舷和艉部。舰上安装有3部升降机,两部位于舰桥前方,一部位于左舷艉部。

    这样的设计,可使“福特”号日出动飞机从“尼米兹”级的120架次增加到160架次。如果实施高强度飞行作业,一昼夜可间断出动270架次。

    “福特”号装备有双波段雷达、改进的着陆拦阻装置、电磁弹射器和新型核动力装置。新技术和新装备不但使得航母能够更好地完成使命任务,且舰员编制削减了600名,全寿命周期使用成本减少了40亿美元,舰载机起飞质量增加,着陆距离缩短。

    飞行甲板面积的增加,使得“福特”号能够轻易搭载和起降大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要比F/A-18E/F歼击轰炸机尺寸更大,但机动性要差一些。

    目前,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主要是F/A-18E/F歼击轰炸机和在其基础上研发的其他任务型号。

    按照计划,作为舰载隐身攻击机使用和F/A-18E/F歼击轰炸机的补充,2010年年底~2020年年初,美国海军的JSF方案——F-35C“闪电 II”将实现航母搭载。

    美国海军还实施了“舰载无人侦察-打击飞机(UCLASS)”计划。2020年前,UCLASS将装备部队并实现航母搭载。

    舰载无人战机作战半径超过有人舰载机,隐身性好,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可在防区外发起行动,可携带多种载荷,执行多种任务。毫无疑问,无人战机上舰,是航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它将引发海上战争样式的革命。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529/c1002-25078119.html
宣布撤军时间 转移战略重心
美军打算从阿富汗脱身(国际视点)
2014年05月29日04: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27日宣布了从阿富汗撤军计划。在10多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行动造成大量阿富汗平民伤亡。图为美国士兵在坎大哈机场附近巡逻。
  资料图片(人民视觉)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27日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宣布今年底前将驻扎阿富汗的美军作战人数由目前的3.2万人减少至9800人左右,明年继续减半,并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绝大部分撤军。

  有分析认为,奥巴马此时宣布撤军时间表,意在向两名阿富汗总统候选人强调美国的立场,以确保尽快签署美阿《双边安全协议》,同时也可以缓解美国国内对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劳民伤财的批评。目前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并没有好转,美国却急着脱身,多少有些“始乱终弃”的味道。

 

  美国不会放弃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

  奥巴马表示,阿富汗战争已持续超过12年,“是时候将这一篇章掀过去”,并为这场战争画上“一个负责任的句号”。他说,选择撤军是因为阿富汗军队已经展现出足够保卫国土安全的能力,况且让阿富汗变得更美好不是美国应承担的责任。“我们将不再为阿富汗的城镇、高山和峡谷提供巡逻。这项任务要由阿富汗人自己来承担。”

  奥巴马说,美军计划明年将只有4900人左右驻扎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到2016年底,美国在阿富汗全境只会保留不到1000名兵力,用于保护当地美国大使馆,培训阿富汗军队以及支援反恐行动。不过,这项驻军计划有一个先决条件,那便是取决于阿富汗是否最终同意与美方签订一份《双边安全协议》。

  由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一直拒绝签署《双边安全协议》,奥巴马政府一再威胁要撤出所有军队。卡尔扎伊则坚持要求美方首先满足一些新条件,包括美军停止进入阿富汗人家中执行反恐任务、释放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内的阿富汗籍囚犯等。据美国媒体透露,奥巴马日前突访阿富汗时,曾邀请卡尔扎伊进行会晤,却遭到卡尔扎伊的拒绝。白宫方面对此解释称,奥巴马此行的重点是美军部队,并无意与卡尔扎伊或其他阿富汗政府官员会面,以免影响即将于6月举行的第二轮阿富汗总统选举。不过,奥巴马在27日的讲话中透露,即将取代卡尔扎伊的两名总统候选人均表示,上任后将尽快签署美阿《双边安全协议》。

  巴基斯坦政策分析家苏尔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奥巴马此次突访阿富汗,主要有两重目的。一方面,奥巴马计划通过会见驻阿富汗美军司令邓福德等官员,了解阿富汗战争的最新情况,为后2014时代美国对阿战略部署寻找依据。另一方面,奥巴马也希望在撤军之际,通过亲临前线,起到稳定军心,提振士气的作用。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美阿关系研究员纳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公布了撤军时间表,但美国不会放弃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无论谁成为阿富汗新总统,都面临安全、经济和重建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急需得到美国的支持和援助。

  据法新社报道,阿富汗塔利班28日谴责美国将驻军持续到2016年底的方案,称这是对阿富汗主权、宗教和人权的公然违反,并威胁将针对“占领”持续发动袭击,直到最后一批外国军队撤离。

  从阿富汗抽身是为了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

  耗时10多年的阿富汗战争已经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弹。2013年皮尤公司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首先“管好自己的事,让别的国家用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管理自己”。

  美国国务院前高级官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瓦利·纳斯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还是会参与打击塔利班和在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的恐怖势力,但为了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奥巴马政府正试图从中东地区抽身,不管时机是否合适,不管是否赢得战争。“事实上,战斗还在继续,美国只是将战斗任务交付给了阿富汗安全部队。可以预见,除非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达成政治协议,阿富汗安全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纳斯尔说。

  新美国安全中心总裁理查德·方丹认为,奥巴马宣布撤军期限的根据是奥巴马政府执政的时间表,而不是阿富汗本地实际情况。很明显,阿富汗的安全部队并没有能力独自面对一系列的安全挑战。方丹承认,这一战争在美国越来越不得人心。美国在阿富汗驻军将近13年,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结果仍具很大不确定性。他担心塔利班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使阿富汗成为又一个伊拉克。

  美国务院前南亚分析室主任、美国中东问题研究所巴基斯坦中心主任马尔文·温鲍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他说,9800人的部队是否能为阿富汗安全部队在医疗、情报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还是未知数。另一方面,阿富汗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独自承担安全责任也让人怀疑。

  纳斯尔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外交层面来看,奥巴马认为美国在中东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而打击恐怖主义没必要通过干预并强制建立民主的方式进行,美国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亚太地区,确保美国在亚太经济繁荣中分得一杯羹。

  美国不会真正关心阿富汗的利益诉求

  本报记者今年4月在阿富汗采访时,许多专家和民众都对记者表示,希望阿美尽快签署《双边安全协议》,同时不希望美军撤出阿富汗。有受访者认为,美军10多年都没有消灭塔利班,在撤军后,阿富汗政府更加无能为力。也有受访者认为,美军其实有能力消灭塔利班,却没有这么做,因为塔利班一旦被消灭,美国便没有在阿富汗继续存在的理由,也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多重战略目的,而从目前美国在阿富汗保留的军事基地的规模看,美军是希望在阿富汗长久驻留的。

  喀布尔当地记者贾韦德对本报记者表示:“阿富汗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美国一旦撤军,阿富汗的不同群体之间就有可能互相残杀,塔利班等武装组织也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到时候政府可能抵御不住,安全形势会更加恶化。”巴基斯坦《每日邮报》主编马克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阿富汗安全部队构成复杂,大家因利而聚,利尽而散,如果没有美军提供的军费支持,这些人很可能自己会乱起来。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利德·拉赫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富汗战争是出于美国的安全考虑而发动的,美国的所作所为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不会真正关心阿富汗的利益诉求。

  (本报华盛顿、伊斯兰堡5月28日电 记者温宪、李博雅、廖政军、杨迅)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9日 21 版)

http://zqb.cyol.com/html/2014-05 ... b_20140531_6-04.htm
肯尼迪若未遭暗杀 冷战或提前结束
党超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31日   04 版)
    今年5月29日是美国已故总统肯尼迪的97岁冥寿,他于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近日,美国电视记者格林菲尔德在一本杂志上撰文称,假如肯尼迪避过暗杀,继续做美国总统的话,历史将会被改写。

    关于冷战这一话题,格林菲尔德称,肯尼迪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意识到不能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硬碰硬。“很多人知道肯尼迪竞选总统时,好战姿态极其浓厚,但这些人却没有意识到古巴导弹危机对肯尼迪影响有多大,这场危机几乎把全世界带到核灾难的边缘,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肯尼迪对世界的看法。……他开始与苏联寻求共识,如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还采取其他措施为冷战降温。”格林菲尔德推断,若肯尼迪没有遭暗杀的话,冷战可能会提前结束。

    谈到越南战争,格林菲尔德表示,肯尼迪自知在1963年秋出师越南属于错判形势,并令美国陷入越战泥淖。格林菲尔德认为,如果肯尼迪1964年连任,他会甘愿冒“对越南共产党软弱”的指责风险,也不会让美国对越战的介入升级。如果是那样,“我认为,最终我们不会全面卷入越战。”

    至于肯尼迪和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的绯闻,格林菲尔德认为,鉴于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果事情当时曝光,肯尼迪并不会像后来涉及桃色丑闻的前总统克林顿那般幸运,他很可能会因此事结束政治生涯。

    提及民权,格林菲尔德说,如果肯尼迪1964年依旧当总统的话,著名的《民权法案》不会过早实现。因为,“肯尼迪并不像他的继承人约翰逊那样热衷于民权事业”。
http://zqb.cyol.com/html/2014-05 ... b_20140531_5-04.htm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刚:
中日学者历史认知差距甚大
何谈民众间相互了解
本报记者 张蕾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31日   04 版)
    在5月21日上午中日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参加的“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中日民间交流”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刚指出,因为彼此对历史的认知差距很大,即便是在中日学者之间,相互理解也很困难。在梳理并正视历史之后,日本人应该体会到中国的宽容和仁慈。

    赵刚研究员说,人们通常把中日建交的1972年当作中日关系出发的原点,但中日关系的原点应该拉回到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时期。甲午战争前的东亚局势,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向中国清朝提出挑战,也就是挑战当时的国际秩序。1871年签订“日清修好条规”,战争的结果是清朝崩溃,从此东亚地区局势发生转变。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的胜利,继续走向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但事实上,许多日本人对这段历史都不甚了解。

    赵刚说,中日在120年前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上。1871年签订的“日清修好条规”,相对来说还是平等、互利、互惠的。但仅仅过了10多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值得人们深思。

    甲午战争后,清朝赔偿给日本3.6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两年的财政预算,也相当于日本4年的财政预算。1945年,蒋介石政府曾提出战争赔偿设想,金额折算为500亿美元。当时中国以德报怨,促成了日本280万军人和家属平安返回日本。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有了后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关于这一点,日本可以比较一下遗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人当时受到的待遇。1972年,中国政府综合多方面考虑,放弃了对日战争赔款要求。此前的1952年,蒋介石也在与日本签订的“日台条约”中放弃了赔偿请求。

    中日建交并签订友好条约后,从1979年至2009年间,日本对华援助(ODA)为5.4万亿日元,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帮助。日本人认为许多中国人都不了解这一情况,并对此“感到遗憾”。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中国人并非不了解这一点。不过,因为东方人普遍有一种默契,即尊重对方、给对方面子。

    如果与当年设想和折算的500亿美元战争赔偿款相对比的话,500亿美元到2009年大约相当于15.4万亿日元,这个数字几乎是5.4万亿日元的3倍。不过赵刚研究员说,当然不能仅仅从金额上进行比较。不管如何,中国都应该感谢日本的ODA援助。

    因此,中日双方都应当尊重历史,尤其是尊重那段中日友好的历史,并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赵刚说,在梳理了历史之后,他希望日本人能够体会到中国的宽容和仁慈。

    此外,赵刚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发现,中日两国不同年龄人群对历史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日本年轻学者写了许多关于中日关系的书,但有些观点他不能接受。赵刚感到,中日两国间即便是同年龄层的学者,交流起来也非常困难,因为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对历史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距。他说:“如果研究领域的人都不能相互理解的话,又如何去要求普通老百姓有正确的认识呢?”
请大神解毒解毒
来点儿人文的军事地理
穆陵关:齐国南大门,天下第一关
2013-10-28 13:38:00           来源:大众日报
周穆王姬满巡游来到大岘,见山势雄奇,灵气充盈,下令修建行宫,驻跸于此。历时日久,穆王爱妃盛姬患病而逝,葬于山上。

  穆陵关东侧齐长城遗址

  明代嘉靖年间增修穆陵碑
  
  ■探访齐鲁历史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王志浩 王建 本报通讯员 田宝宗
  “巍巍东镇穆陵西,岌岌峰峦望路迷。古庙重重春带雪,穹碑矗矗夜生翳。”这是明朝刘丙在《游东镇律诗》中对当时雄浑奇谲的穆陵关的描写。
  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座曾经的“天下第一关”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威严与英武,关体消失殆尽,只剩下几截断断续续的墙体,被黄土包裹着,虽不复本来面目,却仍然透出一股雄伟浑厚。登上城墙,极目眺望,远处连绵群山柔和的线条连为一体,近处原本分属齐鲁两国的庄稼在旷野之中相映成趣,凛冽的山风呼啸而过,冰凉的细雨时骤时缓,仿佛让人感觉到这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的悲烈与肃杀。
  穆陵关位于沂水县马站镇北部关顶村,盘踞齐长城中段,群山拱卫,地势险狭。由于其东连沧海,西携泰岱,北走燕赵,南控徐淮,地处要道卡口、军事重地,历朝历代多遣兵驻守,建置修葺。
  齐长城千里,第一关穆陵
  据《古骈邑·穆陵关》记载:穆陵,齐国南门也。壁垒森严,且附筑贰城,要隘大关。
  现在,穆陵关所在的齐长城马站段,墙体仍保留90%以上,其中,穆陵关的西侧两段,长约1000米,东侧一段长约500米,长城遗迹高约4米,宽5-8米,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依然能见齐长城高大宏伟的轮廓。
  家住关顶村的刘顺贤今年已经85岁。据刘大爷回忆,在他小的时候,墙体很高,一个成年人站在城墙下面举着锄头都够不到城墙顶。而由于穆陵关附近道路不便行走,行人多在墙顶通行,“我每天都从上边走过,还经常在上边玩,对它非常熟悉。”刘大爷说。如今城墙之上已裹满黄土,当初墙上玩耍的孩童也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只有岁月的车轮还在不停地滚动,碾压着世间万物当年的风华。
  关于穆陵关名字的由来,中国长城研究协会会员刘世松讲了一个动人的传说:西周第五代国君周穆王姬满,率文武百官巡游天下。一日来到大岘,见此地山势雄奇,灵气充盈,风景秀美,气候温和,心情格外欢畅,下令修建行宫,驻跸于此。历时日久,穆王爱妃盛姬患病而逝,葬于山上。今穆陵关东侧有“梳妆楼”遗址,传为穆王、盛姬所留。后人因穆王爱妃盛姬陵墓在此,遂将此山称之为穆陵。
  传说毕竟是传说,尽管周穆王与盛姬可能到过沂山,但《穆天子传》明载:“葬盛姬于乐池之南”,不在大岘。实际上,穆陵之名,可能是依据此山地理特征而得。“穆”字有温和、壮美之义,“陵”字是指高大的山岭。因此,穆陵本义应当是温和、壮美之山。
  据刘世松介绍,早在穆王之前,穆陵就已名满天下了。西周初年,姜子牙因辅佐文王、武王灭殷商的赫赫功勋,受封于齐,建都营邱。据《左传》载:“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管仲云‘齐地南至穆陵’。”又云:“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这是“穆陵”见于史册的最早记录。
  打开《中国历史地图集》,细察西周时期全图,可以发现:辽阔的西周版图上,惟一标注的关口,就是穆陵关。穆陵关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地图上的关隘,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关”。西周始建于公元前1044年,结束于公元前771年,就算穆陵关始建于西周晚期,也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而齐长城却是齐桓公时期开始修建,也是因此才有了“先有穆陵关,后有齐长城”的说法。
  兵家必争地,战火无止息
  穆陵关作为四方文化汇集之地,流传下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为当地人所熟知的就是“赵匡胤大战韩通”的传说。
  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改周为宋,登基称帝。韩通不服,据守穆陵关,安营扎寨,招兵买马,与赵匡胤对垒。传说韩通为沂山通臂猿转世,其臂可伸长丈二,有万夫不当之勇。尽管赵匡胤武艺高强,也斗不过有神通法术的韩通,苦战一天,败下阵来。赵匡胤夜宿山神庙,梦沂山神相告:明日再战,我当助你一臂之力。次日,赵匡胤再与韩通决战穆陵关,当韩通再次施展法术伸出丈二神臂时,却被关楼垛口死死卡住,怎么也抽不出来,被赵匡胤所擒。
  当地村民介绍说,马站这个地名的来历也和这段传说相关:赵匡胤抓住韩通之后,命士兵将韩通双脚拴住,绑在自己的马后,催马向南疾驰。经一处,赵匡胤立马休息,便命名此处为“马站”,又经一处,赵匡胤饮马漱口,便命名为“沭水”,又将自己战马倒伏韩通处,变“倒”为“道”,命名“道托”,将韩通死处命名为“韩家哭”(今韩家曲)。后来为感谢沂山神相助,赵匡胤下令重建沂山神庙,赐名“东镇庙”。
  如此神奇的传说自然是后人杜撰,但由于穆陵关处于地理要害、四方文明融汇之处,确实自古以来便是战事频发之地。三千多年间,穆陵关战事频繁,硝烟弥漫,关前各乡镇出土的大量剑、戈、箭簇、战马遗骸等,向世人诉说着一幕幕铁血风云。
  据刘世松介绍,穆陵关最著名的战事是不战而取穆陵。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南燕主慕容超兴兵抢掠东晋的淮北地区,东晋大将刘裕率兵反击,水陆并进,征伐南燕。慕容超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这年六月,晋军已进至穆陵关前的东莞县城,慕容超忙派遣人马进据临朐。刘裕认为南燕不可能扼守穆陵,于是大军沿葫芦岭北进,翻越龙山,直取穆陵。而南燕慕容超则认为即便让敌人越过穆陵关而进到平原地区,也能用精锐部队将其击溃。当刘裕大军挺进穆陵关时,发现穆陵关全无南燕军踪影,雄关变空关。晋军不费一兵一卒,轻取穆陵天险。刘裕大喜,指天而笑曰:“虏已入我掌中。”晋军最终攻克广固,慕容超被俘,南燕灭亡。
  穆陵关的最后一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日军板垣师团从青岛登陆,沿胶济铁路西进,拟两路南下,一路经诸城、莒县,一路经青州、沂水,目标是占领临沂,直取徐州。主要由爱国青年学生组成的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五大队六百多人,从青岛撤退到穆陵关,由大队长陈宝骥率领,由地方武装配合,在小关、大关、穆陵关一线,与日军浴血奋战五个昼夜。当年参加穆陵抗战的老战士刘宗钧,留下了《穆陵抗战》的诗篇:“穆陵关前挫敌锋,海军健儿展雄风。血沃齐鲁垂青史,愧煞南逃十万兵。六百英烈壮山河,功过自有后人评。试看关顶鏖战处,故垒依稀记峥嵘。”
  文明汇聚地,萧萧忆往昔
  穆陵关周围遍布历史遗迹,关北有常将军庙遗址,关东北侧是普照寺遗址,关东侧有韩通城遗址和梳妆楼遗址,关南10公里有杨家城子古汉城遗址和杨家珠江古汉城遗址。除此之外,据文献记载与群众所述,穆陵关附近还有纪念刘裕的彭城王庙、城隍庙、关爷庙等。
  相传穆陵关曾有汉碑,已毁无存。《东镇述遗记札》载:“晋、宋(刘)刻石,仅见残石片字。唐宋五碑,倾倒残断,字亦漶脱,难辨其意。立者五石,早为金天德四年《重修穆陵关记》,再为元至正十二年创建戍楼碑。其它皆明碑,一为礼部右侍郎薛宣诗刻,余二为修葺戍楼刻石。”由上可知,原有古碑碣十余幢。现存立者,惟明、清碑各一幢,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标志碑。关上曾有古槐古柏五棵,已有数千年之久。
  金戈铁马、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迸出的鲜血改变了穆陵关应有的沉寂,但是时光却让它在经历了一段段轰轰作响的峥嵘岁月之后沉淀出了一份宁静。如今的穆陵关原址只有满积的石土和草树,站在城墙上俯瞰南北,几千年前,就在这里齐鲁两国虎视眈眈,互怀戒心。如今,穆陵关消失了,唯有齐长城继续观看着万物的变迁。这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当时间洗净所有的猜疑与隔阂,当所有的争端与战争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只有历史本身才拥有恒久生存的土壤。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自然的剥蚀与人为的破坏已经使穆陵雄关及常将军庙、普照寺、韩通城、千年古树等文物古迹荡然无存,而那苍茫古长城,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面对着先人们留下的遗迹,后人剩下的只有万千感慨。凝视着如此雄关厚重的历史,感受着当年齐鲁边界肃杀,思虑的触角仿佛已经延伸到几千年前。
http://dzrb.dzwww.com/qlwh/wsfx/201310/t20131028_9077958.htm
军事看点
腐败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绊脚石
房永智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09 版)
    腐败被称为“全球性威胁”,作为防卫各自国家领土安全的武装力量,军队同样面临着腐败的威胁。

    腐败会导致国防建设迟缓、军事组织工作效率低下,更使军队人员作风涣散,直接威胁军队作战能力。如何净化军事肌体、剔除腐败毒瘤,是当前各国军队面临的共同课题。

    个别国家军队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

    虽然政治体制不同、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程度不一,但是各国军队都不同程度存在腐败问题,个别国家军队的腐败现象甚至触目惊心。

    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印度一直渴望建立强大的国防。由于本国国防工业技术储备不足和缺乏经验,无法为军队提供满足作战需求的武器装备,印度不得不采取外购的方式获取先进军事技术和装备。

    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军购中的腐败案层出不穷,甚至已经陷入 “无案不贪”的地步,在采购以色列“巴拉克”导弹、俄罗斯“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等系列军购项目中,都爆出腐败案件。

    2013年,又有消息曝光印度军方高层在采购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12架AW101直升机时,收受高达6800万美元的巨额回扣,引发国际舆论哗然。

    早在1999年爆发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度就看到自身炮兵装备陈旧、火力不足。2000年,印度陆军制定了“野战炮兵合理化计划”,决定斥资187亿美元升级和购买装备。然而,这个计划随后腐败案层出不穷,至今仍没有见到该采购项目全部落实。

    军队中的腐败,让印度高额的国防资金肥了某些人的腰包,却没有购买来渴求的强大军事实力。腐败已经严重影响了印度军队现代化,成为该国军队建设中的顽疾。

    2011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军火贸易腐败占全球所有贸易腐败四成。2013年透明国际公布的《政府国防反腐排名》报告认为,全球七成国家存在国防贪腐,每年涉及金额至少200亿美元。

    与金钱贪污对军队危害巨大一样,道德腐败同样是军中毒瘤。美国军队高层曾不断爆出性丑闻和利用公权力谋私现象,陆军准将杰弗里·辛克莱、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都曾卷入桃色丑闻。

    性侵犯更是美军遭遇的重大难题。美国国防部资料显示,2011年国防部记录在案的军队性侵害案件超过3000起,如果加上没有报案的,美国媒体估计实际性侵害案件可能超过19000起。

    管理不严、惩治不力是滋生腐败的直接原因

    腐败现象为何在很多国家军队屡禁不止,个别问题还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不严和惩治不力。

    印度各届政府为防止军购项目重蹈覆辙,采取了放慢采购新装备步伐的方法,故意将采购项目的完成周期大幅拉长并分解,以控制采购官员吃回扣的程度。但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仅无法杜绝腐败,更放缓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透明国际专家卡夫表示,国防贪腐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确实更突出,但发达国家也没有交上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美国在伊拉克投入1250亿美元重建资金,而巨额资金大量流进“超级硕鼠”的腰包。2003年至2005年,伊拉克重建资金管理处处长怀特福德利用手中握有的重建项目发包权和资金调拨权,收受巨额回扣。

    此案震惊美国司法界,但却最终只判处怀特福德有期徒刑5年,赔偿1.6万美元。随后相关调查被勒令就此打住,外界强烈质疑幕后大老虎仍然逍遥法外。

    美国防部副总监玛丽称:“我们认为,军方有14亿美元用于商业支付的资金缺乏最基本的有效说明,有63亿美元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韦克斯曼直言:“国防部总计近150亿美元的账目存在问题。”舆论怀疑,如此数额巨大的账目不明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大规模的腐败和浪费。

    如果失去有效的监管,腐败在军队将会像瘟疫一样蔓延。俄罗斯空军盗卖航空煤油情况非常严重,根据俄国防部2004年的数据,空军全年贪腐掉的航空煤油达9250吨。

    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北摩尔斯克驻地人员在2009年连续72次作案,共盗窃了1.5万吨重油,涉案金额高达3.5亿卢布。

    俄陆军也通过伪造各种消耗、报废记录向外倒卖报废金属制品,甚至有新闻称俄坦克部队将完好无损的坦克当作报废金属向外界出售。

    有分析指出,与俄罗斯社会已经实行多年的民主机制不同,俄军依然保留着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管理模式和审计制度。军队作为封闭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组织机构,被严格的保密制度像铁幕一样遮蔽起来,制衡力量的缺位更使得俄罗斯军队内部腐败问题不断。

    铲除腐败毒瘤已成各国军队共识

    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组织,一旦军队被腐败侵入,带给国家的只能是灾难。

    在俄罗斯历史上,由于军队腐败带来的灾难已经不止一次。沙俄时期严重的军队腐败导致了日俄战争的惨败,更使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分崩离析。

    俄罗斯政府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根除俄军贪腐“顽疾”不仅在于提高军官个人素质,更在于建立对军队合理管理和有效监督的机制。

    普京已经开始正视军队腐败问题,他在总统办公厅设立反腐局,同时撰文《强大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保障》,誓言坚决打击军事腐败,严厉处罚国防采购领域的违纪行为,强调违法必究。

    俄罗斯在目前制定和推行的军事改革方案中,还大力改革后勤部门,建立军队后勤商业化运作体系,期望采取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来管理军队。

    根据俄罗斯相关法案,自2013年起,俄军军官及其家庭成员在购买房产、土地、交通工具、有价证券和股票时,支出若超过家庭最近3年收入总和,必须申报并说明资金来源,倘若无法出具合法证据,将没收所购资产、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隐瞒申报或拒不申报的公职人员将被解职。

    目前,已有数千名军官因在财产方面无法自圆其说而被迫辞职。2013年8月,国防系统多名高级官员因收入申报数据不实被免职。

    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军队的贪腐问题确实要比发达国家严重一些。奥地利《标准报》曾评论:“发达国家把国防事业纳入司法体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健全有效的监督措施,因此更容易出现国防贪腐。”

    美国在过去30多年间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反腐制度,这些制度既适用于政府官员,也适用于军官。1978年,美国出台《政府道德法》,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定了法律规定。1993年,由政府道德办公室拟定的《行政分支雇员道德准则》对利益冲突、滥用职权等方面列出了行为标准细则。

    由于美国军队高级官员同时隶属于国防部,他们受到的法律监管、行政约束与政府官员基本一致。而且国防部还设有美国政府规模最大的检察长办公室,用以审计、调查和监督国防部各级官员行为以及各类项目运作情况,这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制止腐败行为。

    军队中的腐败与社会上其他领域的腐败一样,私欲为根本,权力是杠杆,监管不严是条件。但军队不是“法外之地”,从严治军,重树军魂,提升士气,已成各国共识,各国军队都在加强防范监督与管控惩戒,用不同的方式建起反腐败的“防火墙”与“高压线”。

    的确,腐烂的长矛难以刺穿敌人的铠甲,带着毒瘤的羸弱躯体无法与敌人厮杀。军队在打赢战争对手之前,必须先打赢反腐战争!

    (作者单位:工程兵学院)
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4-04 ... b_20140404_1-09.htm
观点
重视量子信息技术的武器化
袁艺 徐文华 辛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09 版)
    自军事通信使用密码技术以来,各国军队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寂静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密码战争”。

    二战中,美军打赢中途岛海战,以及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都与破译了日军密码有关。一些专家甚至认为,盟军在密码破译上的成功使二战至少缩短了8年。

    其实,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各国军队围绕密码破译与反破译的斗争从未停歇。但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量子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密码战的基本面貌。

    上世纪70年代,英国和美国最早开始研究量子计算理论。近年来,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取得重大进展,产生了多种新的量子算法,研制出多种量子计算机原型。

    最近有媒体报道,根据斯诺登曝光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正在研发一种用于破解密码的量子计算机,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实现重大突破。

    量子理论完全不遵从于人们熟悉的经典物理学定律,非常抽象艰涩和难以理解。但以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量子信息技术一旦走向成熟和应用,将对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密码学领域,量子信息技术衍生了量子密码和量子计算,前者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不可截获和破译的绝对安全的新型密码体制,后者极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轻易破解基于数学问题的经典密码体制。

    量子计算的原理与传统计算机采用的原理有很大不同。传统计算机采用单路串行操作,而量子计算机采用多路并行操作,运算N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一次操作就相当于传统计算机2的N次方操作。

    量子计算机采用专门的量子破译算法,可以轻易破译目前普遍采用的基于数学问题的非对称密钥系统生成的密码。

    面对量子计算未来可能随时“秒杀”传统密码的危险,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不基于数学问题,能有效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新型密码体制。

    解铃还需系铃人,同样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的量子密码应运而生,成为对抗量子计算的“神器”。

    量子密码利用量子态不可复制的特点,来解决密钥分配的安全问题。

    其原理是甲方利用量子通信把密钥发送给乙方。如果在甲乙双方传送密钥过程中,有窃听者丙方企图经由探测来窃取密钥,必定会破坏粒子的量子态,从而产生误码,甲乙双方通过抽样对比就可以确认该密钥是否被窃听过。

    当证实密钥未被窃听后,再用这个密钥来实施“一次一密”的办法进行加密。因此,量子密码具有绝对安全性,它在军事上拥有广泛用途。

    当前,战场网络已成为联接人与武器、武器与武器的技术纽带,构成了信息化军队的神经中枢。侦察预警、指挥协同、武器控制、后勤保障等作战活动均离不开网络的支持。而战场网络的安全又依赖于网络通信密码提供的“安全屏障”。

    一个国家的军队一旦率先实现量子密码和量子计算的武器化,并在战争中突然投入使用,将与对手形成巨大的“技术差”。

    它可以在保持自身网络通信绝对安全的同时,能够随时破译对方网络通信密码,洞悉对手的一举一动,从而占据“以明打暗”的绝对信息优势,甚至可以直接瘫痪和控制对方网络。

    目前,发达国家军队已把量子信息技术作为引领未来军事革命的颠覆性、战略性技术。

    比如,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专门制定了“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发量子芯片的“微型曼哈顿”计划等。

    美军还在加速推进量子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2003年10月,美军就开始运行实验性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目前,白宫和五角大楼已安装使用了量子通信系统。英、法、德等国军队也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发展量子信息技术的计划。

    我国在量子信息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某些技术领域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我们应加大量子密码和量子计算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快推进其实际军事应用。

    面对量子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未雨绸缪,尽早规划,提前部署,多手应对,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占据先机和主动,避免对手利用技术突然性陷我于被动。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http://zqb.cyol.com/html/2014-04 ... b_20140404_5-09.htm
普京的底气
李大鹏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09 版)
    此次乌克兰危机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内民众支持率稳步上升——从1月的65%上升到2月的69%,3月中旬更是达到72%,为普京执政以来的最高点。

    普京支持率的上升,除去成功举办索契冬奥会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因为普京漂亮地处置了克里米亚危机,极大地迎合了民意。在此期间,俄罗斯军政领导人表现得非常自信和果断;在面对和反击西方国家制裁时,也极为从容和泰然。

    普京的底气首先来源于俄罗斯军队。近年来,俄罗斯完成了旨在建设“新面貌”武装力量的军事改革,俄军武器装备的更新和现代化进展迅速,军人待遇大幅度提高,并通过频繁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和突击性战备检查,使得俄军的战备水平和作战能力迅速提高。

    可以说,现在的俄军与车臣战争、俄格战争时的俄军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其在克里米亚行动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作为一支大国军队,俄军已从建国后的长期低迷状态中走了出来,且愈发成熟。

    克里米亚危机期间,俄罗斯不断向俄乌边界地区增派部队,其陆军、空军、空降兵、防空兵部队迅速部署到位,黑海舰队采取了沉船封港行动,并接管了乌海军大部分舰艇。

    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果断坚决,在最短时间内,直接和彻底扼杀了西方国家军事干预的念想,始终牢牢掌控着克里米亚地区的局势,这也为俄罗斯争得了主动权和话语权。此次克里米亚危机又一次验证了:在解决地区性争端中,军事手段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在这次危机处理中,部署在克里米亚的俄军未佩戴军兵种标志和符号,避免了俄罗斯今后在同各国、各方依据国际法进行政治和外交斗争时授人以柄,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最值得一提的是,俄军实施如此大规模的进入行动并成功对克里米亚全境实施武力控制,却几乎未发生成规模的武装冲突和严重流血事件,保障了克里米亚公投的顺利进行,为最终克里米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打下了良好基础。此次行动称得上是“动用武装力量,采取军事行动,花费最小代价,最终依靠政治手段解决地区争端”的完美案例。普京给俄军打了“5分”满分,实不为过。

    民心所向更是普京运筹帷幄的底气所在。历史上,克里米亚虽然曾脱离过俄罗斯,但俄罗斯一直将克里米亚视为自己的领土,绝不会轻易放弃。俄罗斯民意调查显示,89%的俄罗斯人认为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我曾多次与俄罗斯人探讨过克里米亚问题,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

    局势发展至今,由于西方国家已丧失在克里米亚采取军事行动的主动权,他们可采取的手段,不外乎对俄罗斯进行声讨,以及采取政治和经济手段制裁俄罗斯。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决定暂停俄罗斯的八国集团(G8)成员国地位;北约中止与俄军事合作,重新考虑与俄关系;法国可能取消对俄出售“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军售合同;欧盟对一些俄罗斯人和克里米亚人采取冻结财产和禁止发放签证的制裁,美国也对一些俄政府官员采取类似制裁措施。

    但俄罗斯对西方的上述制裁不以为然。承受和应对西方制裁,苏联、俄罗斯早就习以为常,更何况西方国家尚未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命脉——石油、天然气和武器出口实施制裁。因此,上述制裁无异于“隔靴搔痒”,甚至当制裁宣布后,由于力度小于预期,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的股市都大涨。

    要知道,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产油国和天然气最大出口国,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存在严重依赖。另外,叙利亚局势、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等,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和合作,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

    因此,普京发出警告:考虑制裁俄罗斯的国家应当先想想制裁对自己的损害,对俄罗斯的所有制裁都会受到反制,对俄罗斯的所有威胁都会伤及自身。要想对俄罗斯产生实质效果,只有对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施行制裁,但实施的概率极小,因为这无异于向俄罗斯宣战。

    西方国家自然不会错把俄罗斯与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同等看待。现在的俄罗斯,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大国;即使其常规力量相对美国和北约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它仍然是两个“超级核大国”之一,强大的战略核力量一直被俄罗斯视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和支柱。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国家实力的急剧衰落、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的丧失、欧盟和北约咄咄逼人的政治和军事扩张。在此过程中,俄罗斯丧失了对西方的信心和信任,并强烈地感受到西方对自身国家安全的威胁和对自己国家利益的损害,这也是近些年来俄美关系急速倒退的根本原因所在。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兴和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俄罗斯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强。2012年,普京再次竞选总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此期间的表现和扮演的角色,已使俄罗斯产生了高度警惕。更重要的是,此次乌克兰动乱,可以看作西方国家近几年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国推行的所谓“中东模式”或“颜色革命”的翻版,俄罗斯绝不允许上个世纪90年代自己国家经历的苦难再次上演。

    因此,一方面有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作为基础,另一方面有国内民心所向,这使得俄罗斯军政领导人敢于在克里米亚实施果断、坚决的军事行动,并自信、从容地应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孙子兵法中的“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http://zqb.cyol.com/html/2014-04 ... b_20140404_2-09.htm
管理员能别太敏感么,都是官方机关报上的,军迷上超大飞扬还不就是图个乐子
我们身边的清风正气
司机班遭遇“集体下岗”
周献人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09 版)
    3月30日,第二炮兵某团中士刘浩换上便装,美美地出去逛了个街。虽然天气不算太好,下着小雨,但他却很享受这个难得的外出机会,买了满满两手提袋生活用品。

    周末外出,在其他人眼里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对刘浩来说却有点难得。为啥?他身份特殊,是团长的司机。

    一路上,大家看到刘浩都不免有些诧异。他大大方方地解释说:“目前,我处于‘下岗待业’状态。”

    实际上,第二炮兵某团“下岗待业”的远不止刘浩一名司机。去年以来,该团司机班6名团领导司机遭遇了“集体下岗”。像刘浩这种以前属于“拴在车轮子上的人”能享受周末休闲时光,得归功于该团领导“刀口向内”改作风的一系列务实举措。

    该团家属院到办公楼距离接近两公里。以前,为节省时间,常委们上班都习惯“以车代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团政委张银昌向大家发出“安步当车、走路上班”的号召。

    常委们走路上班,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边散步边探讨工作、交流感情,其乐融融,司机们也省事多了。团党委又以此为契机,决定取消首长“专用车”,将派车权收交到机关,由车队统一调配,谁用车谁申请。

    “公车私用的现象也不见了。”司机小苏回忆说。由于驻地距离市区较远,以前领导家属办个事偶尔也会用一下车。现在用车要申请,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纷纷选择安全环保的出行方式,乘坐公交车进城。

    “政治部主任范东阳刚和我一起乘坐公交车回来。”中士许蒙蒙在公交车上不仅碰到过主任,还和团长政委一起坐过公交车。“我给他们让座,没想到还被拒绝了。”

    眼下,正是春回大地、油菜花开的时节,江南处处都是好风光。这个团与多个景区距离都不远,往年就要开始忙着接待各个工作组了,今年这个时候却是冷冷清清的,团招待所也是“零接待”。

    司机班的中士史向辉以前是“景区通”,对景点、饭店了如指掌,今年他也“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史向辉说:“现在,上级来检查,不打招呼直接‘杀’到基层,在连队吃碰饭,工作完就直奔下一个点位,谁也没想去景区转转。”

    “改作风”刚开始,司机班的战士还抱着“观望”的心态,心想是不是“做做样子”。一段时间过后,大家悬着的心放下了。政委张银昌的司机张文涛半个月都没出过一次车,他打了个报告,回家陪3岁的女儿,当兵多年他终于休上了个“囫囵假”。

    领导减少用车,司机班遭遇“集体失业”,那省下来的时间干嘛去?“可干的事情多了!”刘浩掰着手指头数起来,团里把他们编成了战斗单元,学习电路、钻研专业、练习体能,时间都用在了和打仗直接相关的事情上,此外,他们还在积极筹备上级的专业技术大比武,准备一举拿个好名次。
http://zqb.cyol.com/html/2014-04 ... b_20140404_4-09.htm
这些文章读起没什么意思
http://zqb.cyol.com/html/2014-04 ... b_20140404_1-10.htm
专家视线
难言结束的伊拉克战争
王鹏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10 版)
    今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11周年,对大多数伊拉克人民来说,这11年无疑充斥着令人沮丧的动荡与不安。2月10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布了一张近12年来伊拉克国内死亡人数的动态地图。从图上显示的暴力事件发生范围、频率和死亡人数来看,早在2011年12月14日就被宣布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似乎并没有真正画上句号。

    谁胜?谁败?

    从2003年年初至2011年年底,历时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短暂的大规模作战阶段和中后期长时间的稳定行动阶段。

    在大规模作战阶段,主要是以常规军事行动为主。自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突然发起导弹突击始,至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主要作战行动结束为止,历时43天。

    期间,美英以绝对优势的海空力量和精干的地面部队先后实施了以猎杀萨达姆为主要目标的“斩首行动”、以伊拉克军事政治体系重心为打击对象的“震慑行动”,以及占领巴格达和巴士拉等重要城市的地面作战和搜捕伊拉克军政要员的收尾行动。

    在极短的时间内,美英联军以阵亡168人、伤554人、失踪3人的较小代价,彻底击败了伊拉克军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顺利达成了战前预定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主要作战行动结束后,美军随即转入以清剿残余伊拉克反美势力为主的稳定行动。这时的作战对象转变为包括萨达姆“复兴党”的残余势力、“基地”组织三号人物扎卡维领导的“统一圣战”组织,还有大量自境外渗透进来的各类反美武装分子。

    在作战行动上,除了2004年在费卢杰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作战之外,这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搜索与清剿、巡逻与护送、设卡检查,以及针对高价值目标的定点突袭行动,美军将这类行动统称为反叛乱作战。此外,美军还承担了包括为当地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协助培训政府管理人员、协助训练伊拉克国民军等大量恢复与重建任务。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表示,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目的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二是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三是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四是保护伊拉克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

    但事实证明,要完全达成这样的目标几乎没有可能。在前期的正规战场上,美军保持着任何对手都难以匹敌的军事优势。2003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文不无炫耀地表示,伊拉克战争所展现的是美国新的战争方式——即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伤亡极小的快速胜利。

    而在中后期以反叛乱作战为主的稳定行动中,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兰德公司分析了101空降师和“斯瑞克”旅级战斗队在伊拉克北部地区实施稳定行动的表现后得出结论,在这种典型的不对称作战中,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并不能确保美军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2010年8月,美军战斗部队撤离伊拉克。2011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当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至此,美军已经阵亡4400余人、伤5万余人,伊拉克人民则死亡10万人、伤20万人、200万人沦为难民。

    美军撤离了,丢给伊拉克一个集中了政治局势不稳、安全形势严峻、国家重建缓慢等众多矛盾的烂摊子。此时伊拉克复杂的局面已经使得这场战争很难用简单的“胜”与“败”来形容了。

    孰得?孰失?

    尽管美国历时9年才宣布结束伊拉克战争,但仍掩饰不住匆匆忙忙、草草收场之态。时至今日,如何看待这场战争依然是人们争论的话题。美国究竟从伊拉克战争中收获了什么?

    在政治上,伊拉克战争之始,美国就背负着“师出无名”的沉重包袱。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单方面擅自开战使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特别是美国始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了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这更让人质疑战争的正义性究竟在哪里?

    但是,伊拉克战争彻底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使一向反美的中东大国伊拉克嬗变为一个亲美国家。有学者认为,依靠伊拉克这个新立足点,美国正在寻求打造一个类似过去“巴格达条约组织”的中东新亲美联盟,以进一步加强其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在经济上,持续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消耗了高达8000亿美元的资金。这对于向来讲究战争效费比的美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然而,美国已经和正在多个领域从如此巨额的“投资”中取得回报,能源和防务领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2007年,伊拉克通过了《石油天然气法》。根据该法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油巨头将获得30年开采伊拉克石油的合同。尤其是在开始阶段,西方石油公司可分得伊拉克石油收入的60%~70%,直至收回成本。此后,还能够继续获得伊拉克20%的石油收入。这意味着,美国将长期控制中东一半以上的石油。

    今年1月27日,据美国《外交政策》报道,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向伊拉克出售战机的协议。伊拉克政府除了从美国购买24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外,还将租借6架直升机用于训练和后勤保障,订单总价值超过62亿美元。实际上,从2005年起,美国就已经陆续向伊拉克提供了价值14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俨然已经成为战后伊拉克政府的最大武器供应商。

    何去?何从?

    2011年12月15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巴格达举行的美军降旗仪式上,向美军官兵发表演说称:“你们将非常自豪地离开……你们的牺牲已经帮助伊拉克人民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但是,伊拉克人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一名接受美联社采访的伊拉克人直言不讳地说:“美国人留下的是一个遭到他们破坏的国家,美国人没有留下现代化的学校或大工厂。相反,他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孤儿寡母。”

    美国共和党人也公开批评,过快从伊拉克撤军将使美伊取得的所有进展处于更大风险之中。2014年1月3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与叙利亚反对派组织“救国阵线”联合占领了伊拉克首都附近的重镇费卢杰,并宣称成立“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尽管这是一场恐怖分子搅局的闹剧,却凸显了伊拉克乱局给美国带来的尴尬——美军走了,“基地”组织却在这里扎下了根!

    伊拉克还面临着政治局势不稳、安全形势严峻、国家重建缓慢等诸多问题。伊拉克的民族构成复杂,其3100多万人口以穆斯林为主,其中什叶派占六成,逊尼派和库尔德人数量相当。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掌握了国家的主要权力。伊拉克政府中,总理由什叶派人士担任,总统由库尔德人担任,议长由逊尼派人士担任。如此的权力分配埋下了各自为政和教派纷争的隐患。

    安全形势严峻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伊拉克人民。根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发表的公报,从2013年年初开始,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日益恶化。据统计,2013年全年伊拉克发生的恐怖活动和暴力袭击事件导致8868人死亡。其中,7818人是平民、1050人是伊拉克安全部队官兵,另有超过1.8万人受伤,伤亡人数是历年之最。尤其是与叙利亚接壤的安巴尔省的“基地”组织活动异常频繁,已导致近30万人流离失所。

    近年来,虽然伊拉克石油出口稳步增长,财政收入也大幅增加。但是,长期的政局不稳、安全环境恶劣、贪污腐败盛行等诸多因素使得伊拉克的重建速度极为缓慢。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电力短缺、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伊拉克民众,反过来又影响了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对伊拉克人民来说,战争结束前后的状态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今年1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评论称,虽然美军部队已经撤出了伊拉克,但武装分子的卷土重来,显示伊拉克战争并没有结束。紧接着在1月26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通话中表示,美国将会继续支持伊拉克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武装分子的战斗。但是,美军在时尚且束手无策,现在这种口头支持的外交意义着实大于实际意义。伊拉克目前的局势用奥巴马演讲时的一句话形容最为贴切,即“结束一场战争比开始一场战争更难”。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
学习成才·每周一星
导弹连来了个“高富帅”
李强 王钰 易晓春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10 版)


    中士潘孔彬被战友们称为“高富帅”。这个陆军第41集团军某防空团导弹一连情报站站长,身材高大挺拔,还拥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父亲家产过亿,你为什么还要来当兵?图个啥?”刚入伍时,不止一个战友这样问他。潘孔彬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谈起了几件事。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电视上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救灾的场景让放假回国的潘孔彬受到强烈震撼,他恨不得能立即加入这些同龄人的行列。

    “我要去当兵!”潘孔彬对家人说。父母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而是帮他分析:“现在咱们国家军队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你何不念完大学后再回国参军。”潘孔彬觉得有道理,默默捐出2000元后,漂洋过海继续学业。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时,潘孔彬在电视上看着那些整齐威武的阅兵方队,从军的梦想在他的胸中翻腾激荡。

    终于等到了2011年6月,他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学位,还没有参加毕业典礼,他就迫不及待地飞回国内准备入伍材料。潘孔彬顺利地成为广州军区某防空团“塔山英雄部队”的一员。

    “穿上这身军装,请收起你所有的光环,一切从零开始。”新兵班长严泾的这句话让潘孔彬永远难忘。

    他也看到,在军营里,硕士、“海归”、富二代,这些光环远远不如他拼搏争来的“全团炮兵侦察专业第一”、师“十大军事训练标兵”、集团军“十大塔山先锋人物”这些荣誉更让战友们羡慕与尊重。

    指挥班班长谭涛涛说起潘孔彬就赞不绝口:“高学历果然不一样。”新兵下连不久,潘孔彬感到连队在训练前的热身运动过于死板,于是归纳出一套针对不同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热身方式的简易操——“潘式瑜伽训练法”。后来,这一训练法在全团推广。

    当兵第二年,潘孔彬成了全团唯一一名义务兵班长。那年,他带领全班在集团军比武考核中夺得第一名,而他自己也被广州军区评为“理论之星”。

    2013年3月,团里给了潘孔彬三个选择:要么参加提干考核,要么参加军区比武,要么出国执行任务。不巧的是,这是一道“单选题”——三项任务全部集中在当年6月。

    提干,关系个人前途;比武,事关团队荣誉。这都是潘孔彬做梦都想争取的,然而,他最终选择了第三道题。理由是,出国执行任务关乎国家和军队荣誉!

    那年6月,在文莱进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机制成员国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和军事医学联合演练”中,潘孔彬是唯一一名士兵翻译。

    凭着良好的翻译和沟通能力,潘孔彬在我方与文方之间搭起了顺畅交流的桥梁,先后给数百位外国友人进行现场解说,确保了我军装备和课目展示的效果,得到中方指挥部领导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

    出国回来后,潘孔彬向团里主动申请担任导弹一连情报站站长,熟悉他的人知道:吸引他的,是刚配发团里不久的全军首批某新型防空导弹。

    “高技术的新装备才不管你有没有名气。”潘孔彬笑着说。那段时间,他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篮球运动,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学习新装备,很快就把该型导弹系统的原理、操作、维护弄得一清二楚。

    2013年8月,营里远赴甘肃酒泉某训练基地对该型导弹进行试射,潘孔彬指挥的实弹射击取得首发命中的好成绩。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在兄弟单位同场试射失败后,他自告奋勇查找原因,并与厂家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出5条改进建议。如今,相关军工厂家的很多技术人员都与他保持着电话联系。

    去年,义务兵服役期满,许多战友都以为潘孔彬会离开军营,去追寻“博士梦”、“土豪梦”,可潘孔彬选择了留队。

    也就是这一年,潘孔彬被广州军区评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年度新闻人物”。不久前,他又多了一个身份,这次全军新修订军事训练《大纲》,团里也担负一部分任务,潘孔彬是唯一的士兵编修员。

    3年的军旅生活淡化了潘孔彬“海归”的身份,让他成为一个标准的解放军士兵,与人说话时总是坐得笔直。谈到自己的选择,这个“富二代”认真地说,“博士梦”、“土豪梦”,都不如“从军梦”吸引我。
http://zqb.cyol.com/html/2014-04 ... b_20140404_3-10.htm
“博士夫妻”扎根边防
刘泉 杨丹谱 翟纪东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04日   10 版)

    塞外的春天来得要晚一些。3月16日,当笔者赶到位于内蒙古边防的北京军区空军导弹某团时,满眼黄沙、枯草,这里还是一片冬天的景象。“博士夫妻”孙宏伟、刘艳慧,穿着迷彩大衣,从土灰色的沙尘暴中走来了。

    团里执行任务在即,孙宏伟整个心思全在兵器上,连春节都没顾上休假。妻子刘艳慧专程跑来看他,于是也被拉去一起检修兵器。“我当初就是被他这样‘忽悠’来的。”瘦弱小巧的刘艳慧笑着说。

    2007年,两人博士毕业,同学们都忙着联系科研院所、大单位机关,孙宏伟却对刘艳慧说:“当兵不摸兵器不带兵,有啥意思?咱们去作战部队吧!”刘艳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被分到这个最基层的边防地空导弹团,一待就是7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到部队那阵儿,两人遇到不少苦恼事。整天被官兵们“博士、博士”尊敬地叫着,可他们在工作中却说不上话、插不上手,两人如坐针毡。他们放下身段,虚心向官兵请教,如饥似渴地学兵器、练操作,很快就将深厚的理论与兵器实践对接起来。

    “博士就是不一样,成长像裂变似的。”团政委耿锴告诉笔者。孙宏伟一年时间就被评为军区空军保留技术骨干,两年即成为空军保留技术骨干,如今是全师天线收发专业的“首席专家”,屡屡被空军机关点将以专家身份参加评审。这些年他排除兵器疑难故障数百起,就连导弹方面的顶级专家都不敢小觑他。

    刘艳慧也巾帼不让须眉,她主编的《兵器装备故障汇编》,成为团里业务通用教材,还为部队修复故障电路板30多块,前年和孙宏伟双双成为全师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这两口子,堪称‘绝配’,一对兵器痴。”营长金肖飞说,孙宏伟能熟记上千个开关的位置,却总忘记自己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学数学出身的刘艳慧,总也弄不清楚家里有多少存款。

    两人在一起,最多的话题还是兵器装备。孙宏伟遇到兵器故障,一见面就会一五一十讲给妻子,而刘艳慧不仅是忠实的听众,还不时给他提些独到的建议。

    有一次,孙宏伟在空军导弹学院参加培训,得知同学在附近某新型导弹部队当营长,就热情地打电话说去看他。结果见面没聊几句,就催促同学拿兵器技术资料,还让找个懂兵器的连长来。看着孙宏伟一边提问题,一边做笔记,同学哭笑不得:“你是来看我的,还是来学兵器的?”

    经过多年的摸索,夫妻俩发现,虽然每套兵器构造、原理、部件都相同,但都有各自的脾气和特点。哪套兵器什么时候爱闹毛病、哪个部件容易坏,他们心里都有谱儿。

    去年,该团赴西北戈壁参加实弹打靶,孙宏伟伴随保障。因为一个参数,孙宏伟和厂家工程师争得面红耳赤。打靶在即,孙宏伟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向指挥员拍胸脯保证出问题由他承担后果。

    最后,按照他提供的数据调试,结果兵器运行顺利,实弹射击十分成功。大家彻底服气了。

    团保障处处长葛伟对他们夫妻俩联手攻关的事印象深刻。奥运空中安保任务期间,空军赋予该团“地空导弹在射击空中目标时附带地面损伤”的研究课题,要求一周内出成果。

    任务落到孙宏伟和刘艳慧身上。两人分好工,刘艳慧负责建模、受力分析、解运动方程,孙宏伟负责查资料、撰写报告。只用3天,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就报上去,被上级收编并下发安保部队。

    这些年,夫妻俩一起攻克的新装备技术难题有十几项,有的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并且所有成果都直接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由于在新装备领域成绩突出,这对“博士夫妻”也吸引得科研院所、机关10多次抛来“橄榄枝”,不少单位都在大城市,条件优越,但每次他们都婉言谢绝了。

    唯有一次,他们确实心动了。刘艳慧不好意思地向笔者透露,他俩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恋家。平日里,他们不仅爱收集各种版本的家乡地图,还喜欢看老家的电视频道。

    可巧,前两年,老家驻地组建同型号的地空导弹部队,要从他们团选人。两人一开始很兴奋,但思忖再三,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

    刘艳慧给出的答案是:“有人说沙漠里只长荆棘草,很难开出花,我们不信这个邪。其实,边防部队有着宽广的舞台,这儿更需要我们。”

    采访结束时,风沙渐歇。漫步在营区里,笔者发现院内生长着一簇簇红柳,似盾如墙,顽强挺立着。这种植物耐风蚀,生命力异常顽强,好像那对坚定乐观的“博士夫妻”。
http://zqb.cyol.com/html/2014-04 ... b_20140404_4-10.htm
iamrabbit 发表于 2014-11-6 12:58
请大神解毒解毒
有八股也有可以解毒的当然也有体制内人物(比如军校教员)写的好看的
碧海云帆 发表于 2014-11-6 13:19
这些文章读起没什么意思
有写的好看的
半官方小报——齐鲁晚报,有人文历史气息的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 ... ArticelB02004FM.htm
我的渤海军工生涯——
用最原始的办法造炸药
2014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PDF版】   【走南闯北山东人】
□盖炳燧
  去年,我接到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信函,说我的名字已作为老渤海军区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一员刻在了纪念墙上。那一刻,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七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1944年入党,1945年春报名参军,当时只有十六岁。整训的时候因年龄小跟不上队,有一天早起集合时,部队首长让我与另外三个同志到渤海军区后勤部军工处报到,地点是垦利八大组的曹坨子。
  “八大组”从1942年起为八路军清河军区首长许世友、杨国富部驻地。在以八大组为中心的十二个村子里,分布着野战医院、学校、报社、被服厂、书店等后方机关。这里是黄河退海之地,荆条丛生、芦苇遍地、狐兔出没。因为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日本鬼子也难到这里来,倒真是抗日打游击的好后方。因为我识些字,被分到化工组,我们用茅草和泥搭房盖屋,学习化工基本知识,在八大组的曹坨子开始了我的军工生涯。
  1945年秋天,上级命我们去蒲台。我与战友一路晓行夜宿,几遇敌机轰炸袭击。扛着大枪疲劳不堪的我们在芦苇湾里把全身缩进水里隐蔽,头露在外面竟然睡着了,从此落下了关节毛病。 
  蒲台是沿河县城,护城河宽五米左右,城高丈余。南邻道旭渡口,北有北镇等村镇,地处黄河北岸,扼南北之要冲。我们驻扎在城隍庙附近,大庙就是生产车间。夜里住在城墙里的狐狸经常钻进营房吱呀乱叫影响休息,但老百姓尊其为神,不让惊扰它们。之后辗转多处,我们又来到沾化徒骇河沿岸的大牟家。徒骇河直通大海,这给我们的物料运输提供了方便。
  工作地点常换,但工作对象不变,那就是为前方生产枪炮炸药。经过几年的磨练,我已在厂里任制药处主任。只读过“四书五经”的我原本不懂化工,是老师傅言传身教和不断的实验成就了我。
  战时的兵工材料来源相当困难。做各类炸药涉及的材料很多,解决办法当然是去敌占区尽量采购和战斗缴获为好,但这极为困难,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自己土法制造。那时没有什么正经设备,也就是铁锅、陶瓷大缸等常见容器,也有一些简单机械。棉花是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先处理,再硝化,再用乙醚融合成面团状,再用经过改装的面条机切成方片之后加铅粉等等。乙醚也得自制。用砖砌一个炉,里面放进木头,炉内用一根管子接出,这样加热干馏出乙醚,我们管它叫“粗硫酸”。丙酮也是这样自制。用这些办法,制造出手榴弹、炮弹、子弹所需要的不同炸药。我们还用蓖麻油加木炭、硝石粉、硫磺粉等制造出硝化甘油炸药,这就是威震敌胆的“炸药包”。
  我们制的炸药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打德州时,有一个炮楼的敌人死不投降,他们仍然认定我们兵工厂只会做黑火药,一炸两半的炮弹没什么威力,对他们构不成威胁。结果,战士使用了我们制作的硝化甘油炸药手榴弹,一个手榴弹扔进去,炮楼里炸死了数人,其余二十余人全被炸伤。一看我们的炸弹这么厉害,余下的敌人马上就投降了。这个消息对我们鼓舞很大。
  全国解放前夕,我们兵工厂转到张店南的博山。从张店到博山仅八十里,我们坐闷罐火车竟走了十二个小时。1950年我受命去青岛舰艇部队,从此脱离了制炸药本行,开始了几十年的海军生涯。
  昔日的战场已被今天的太平盛世湮没。牺牲加上老去,当年的战友已大半不在。我和战友们用最原始的办法创造性地生产战场需要的火药,每一步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谨以此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人民日报近期两则关于蓝军的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1026/c1003-25909233.html
人民日报远望台:没有“对手”更可怕
杨成熙
2014年10月26日11: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非洲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有着奇怪的差异,东岸羚羊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羚羊快许多。动物学家研究发现,东岸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可怕的对手逼着它们更强大。

  在军事领域,“东岸羚羊”的哲理同样适用。就训练而言,正如一位军事专家所指出:“一支军队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对手,而是没有‘可怕的对手’。”这个“可怕的对手”,和平时期主要指有狼性的蓝军。

  如今,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建有自己的蓝军部队,虽然文化不同、军情各异,但大都习惯以狼作为标志,为何?恐怕与狼的习性不无关系。狼在出击前向来不动声色,盯上目标后则如影随形,哪怕忍饥挨冻,受苦受累,从不轻言放弃。独狼已很凶残,群狼更为可畏。有了这样的可怕对手,不愁红军吃不到苦头,长不了本领。正所谓“蓝军越有狼性,红军越有血性。”

  以强手为敌,是让自己成功的捷径。对手越可怕,对抗越逼真,越能练出真本领。有资料显示,牺牲于空战的飞行员,大多是飞机在头10次空中格斗中被击落。1966年,以色列空军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模拟蓝军部队——“外国空军模拟大队”,在模拟对抗中屡屡重创红军,帮助飞行员成功避过“头10次”。在此后与伊拉克的空战中,以色列空军以1∶20的击落比率重创对方,蓝军的威名从此震惊世界。

  从“红方必胜”到“红方常败”,当前“红蓝”对抗训练已经成为部队训练的一种基本模式,成为提升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如果蓝军不蓝,强敌不强,甚至红军一战即胜,蓝军一击就垮,对抗不激烈、走过场、无悬念,就会使这种重要的练兵手段流于形式。只有蓝军亮出獠牙和利爪,才能让红军练就捕猎本领;只有让蓝军不断破解红军的招数、击中红军的软肋,才能逼着红军更好地研析制胜机理、探寻打赢之道。

  今天训练敢于求败,明日战场方能取胜。国外某训练中心建立以来,90%以上前来训练的红军都铩羽而归。可是,屡战屡败的红军越磨砺越有锋芒,战斗力水平节节攀升。这充分说明,小败小得、大败大得、不败不得。把败战中暴露出的问题解决在打仗之前,上了战场就会多一分胜算。所以,我军也应打造强大的专业化蓝军,充分发挥其“磨刀石”作用,祛除人为“红军必胜”的旧习,让官兵在败仗中感受战争、触摸死亡、吸取教训、增强本领,增加未来战争的胜算。

  蓝军越“蓝”,红军才能越“红”。蓝军之“蓝”,不仅要在武器装备、力量编成等方面做到“形似”,更要在战术思想、指挥谋略甚至思维方式、日常习惯等方面做到“神似”。只有形与神兼备,才堪称“可怕的对手”,才是真正的砺剑之石。

  (作者为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6日 06 版)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4/1026/c1011-25907946.html
蓝军连:好一个假想敌真对手(国防视线)
冯春梅 王任飞 张旭航
2014年10月26日03: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摩步协同开进。
  杨再新摄

  蓝军,演兵场上的“假想敌”,更是砥砺红军战斗力的“真对手”。

  红蓝对抗,是和平时期军事训练走向实战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军深入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大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蓝军的“磨刀石”作用将更加凸显。

  上世纪末,沈阳军区组建了自己的“蓝星劲旅”,4连作为“蓝星劲旅”中的一把“蓝色尖刀”,红蓝对抗勇当先锋,深钻细研走向“深蓝”,逼败红军不讲情面,甘于奉献铸造丰碑,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演兵传奇,成为名副其实的“常胜连”“深蓝连”“无情连”……

  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个蓝军连队的风采!

  

  “挫败4连,我们定可大获全胜!”

  哪个4连?沈阳军区某机步旅装甲步兵4连,模拟蓝军部队的一把“蓝色尖刀”。

  抵近侦察、火力侦察、空中侦察,红军用尽浑身解数,连4连的影子都没摸着;隐真示假、扼控要点、果断出击,4连没损一兵一卒,还把对方的一名指挥员给活捉了……今年深秋,科尔沁草原的八百里瀚海,代号为“火力—2014·洮南”的实兵演练激烈进行,头一仗侦察对抗,4连就让红军吃尽苦头。

  逼真的外军装束、流利的外语口令、典型的外军战法、全新的战场思维……这个模拟蓝军连队的形象通过战场监视系统传至导调大厅,一下子就把总部、院校、友邻军区各位将校军官的目光吸引住了。

  好一把“蓝色尖刀”!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啧啧赞叹。

  从本军区王牌到外军区精锐,56次与全军17个作战师旅交手无败绩——

  “常胜连”被对手叫响

  这一战,胜负似乎毫无悬念,一代主战坦克对抗三代主战坦克。

  这一战,过程竟然出人意料,“弱者”上演逆转大戏。

  机动快、火力猛、射程远,以“坚如铁、硬似钢”闻名的某军区某师坦克梯队裹挟风雷,伴着一波波的电磁风暴,打出一记凶狠的“左勾拳”。通联不畅、反击受阻,眼看就要被“包饺子”,代理一排长、上士汪庆远果断指挥全车做出炮管向“敌”,车身后转脱离的战术动作。

  “头狼”一动,“群狼”紧随。全连边脱离边向追击的红军猛烈开火,始终控“敌”于射程之内,在运动中击毁“敌”8辆坦克。

  “战士能干排长的活,班长能顶连长用!”战后,蓝军指挥员道出4连反败为胜的诀窍,连队人人精通上两级指挥,遇有危险谁都能当“头狼”。听了这番话,现场观摩的一位副总长拍手夸赞:“很专业、很出色。”

  逼败红军场场都是硬仗,4连次次啃的都是硬骨头。

  “连武装到牙齿的真敌人都不怕,还怕他一个小小的蓝军连?”接到派一个营与4连对抗的任务,以作战勇猛、常胜不败著称的某机械化师怎么也想不到会以惨败收场。

  第一回合交战,红军明火执仗地在洮儿河南岸展开部署,不料4连如神兵天降,模拟外军远程打击和火力突击的作战样式,使红军损失兵力达20%,被迫渡河转移。

  “情况好像不太对劲儿!”回过神儿来的红军营长重整旗鼓,小心翼翼地乘着夜色抵近河岸。阵前袭扰、空中打击、机动防御……不知何时又被盯上的红军再次被咬一口。

  四次败退洮儿河,狼狈辗转百余里。虽然红军早已收回轻敌之心,但在随后几个回合较量中仍处处被动挨打。“你们才是真正的‘常胜连’!”战后,红军指挥员由衷感叹。

  取胜容易常胜难,“常胜连”的外号被对手叫响后,4连成了对手争相研究的对象。一次代号为“使命行动”的实兵对抗演习,外军区一个“拳头旅”有备而来,他们不仅提前侦察到4连的装备性能及战法特点,还在相似地形进行了针对性战前训练。

  “不好,咱们中了红军主力的埋伏。”对抗这么多年,4连官兵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形。战场上,他们刚刚发起冲击,就发现两倍于己的红军坦克合围而来。

  “交替掩护,脱离歼敌!”时任连长张乐魁冷静判断形势,指挥二排居中正面诱敌,一排、三排两侧脱离分散红军火力,瞬间扭转了战场局势。

  击毁比例12:0,又是一场大胜!凭着这一战果,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训例还被编写成指导教材印发全区。

  从不像蓝军到走向“深蓝”,打造形神兼备“假想敌”——

  “深蓝连”是专家赞誉

  16年前的那个秋天,模拟蓝军组建后首次亮相演兵场。刚刚由红军转变为蓝军的4连,在对抗中使用小群多路、分割包围的战术,一点点将“红军”蚕食。

  “根本不像蓝军,演习还是‘红对红’。”导演部的评价,让沉浸在首战告捷喜悦中的4连官兵被猛击一掌:蓝军的价值在于为红军树起真实的“假想敌”,让“猎手”认清“狼”模样,必须实现由红到蓝的“蜕变”。

  蓝军脱胎于红军,摆脱红军的影子谈何容易。4连官兵从突破外语关开始,一路闯关夺隘,武器装备、力量编成、战术思想甚至思维方式、日常习惯……一点点向专业化蓝军靠拢,向形神兼备目标前进。

  又逢沙场秋点兵,这一次,4连的通信信道被红军电子侦察力量锁定。红军本以为找到了制胜钥匙,没料到听来的全是外语口令, 等找来翻译,已输掉战斗。

  手中装备老旧,如何模拟外军先进装备的作战性能?一次山林地实兵对抗,让这个问题更真切地摆在面前。

  战况十万火急,连队却被一道陡坡挡住前行道路,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绕行。

  “不把现有装备练到极致,就当不好蓝军!”官兵们向一代坦克的爬坡极限发起挑战。

  一次次尝试,一点点修正。熄火、滑车、装备故障,甚至有驾驶员在训练中受伤……冲向新坡度的过程艰险异常,但再艰险也阻挡不了4连官兵钢铁般的意志。最终,他们把该型坦克的爬坡极限提高了20%以上。

  此后多次对抗演习,4连凭此“绝技”跨越“天堑”,出奇制胜,引得红军争相前来“取经”。

  形神兼备,关键是“神”。单凭连队自身力量,要想全面摸清外军的作战理念、战法谋略等,难如登天。为此,他们放开视野,借梯登高,不仅与上级信息情报部门建立了联系,还先后与6所军队院校建起了“蓝军知识共享专线”,吸引18名专家教授成为连队“荣誉士兵”。

  一次野外驻训,部队在休息日组织观看电影《战火下的勇气》。电影散场,别的连队组织休息,4连却就地开始了沙盘推演。原来,影片中外军坦克作战的几组镜头把官兵们迷住了。正是这种近乎痴迷的钻研,让连队最终走向“深蓝”。

  阵前出击、交替脱离、快速反击……迎外演习中,4连模拟外军战术动作,逼真展示了外军各个时节的战斗特点。35个国家的53名驻华武官现场观摩,不同肤色的军人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肯定和赞赏。

  见此情形,几位同为连队“荣誉士兵”的专家相视一笑:“连队已经走向‘深蓝’,这种演示只是小菜一碟!”

  从打赢对手到打实作风,持续向虚假训风开刀——

  “无情连”乃将军爱称

  “给我查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一次对抗演习,红军数辆坦克接连被“摧毁”,余下的几辆坦克却在蓝军优势火力打击下左冲右突,愈发“神勇”。

  现场观摩的几位军区领导看出了端倪,将军们皱紧眉头大声喊道。

  叫停演习的命令还没传达,就见蓝军坦克迅速冲了过去,迎着红军坦克的炮火展开战斗队形,很快将其团团围住。

  扮演蓝军的正是4连,他们连开数炮,却发现对方怎么打也不冒烟。“肯定是作弊!”一向对不实训风演风“零容忍”的4连决定,当场曝光这种弄虚作假行为。最终,被抓现行的红军承认,因怕输得太惨,在激光接收器上做了手脚。

  看到4连的优异表现,将军们皱紧的眉头又舒展了:“你们要当好对战斗力负责的‘无情连’,谁搞虚的、玩假的,就曝谁的光,丢谁的丑。”

  蓝军也食人间烟火,完全“无情”着实不易。去年9月,与某装甲旅的对抗演习中,4连作为特战破袭分队,在连长林楠的指挥下连夜向红军指挥所渗透。这一仗的对手是体制编制调整前的老部队,张旅长正是当年的“蓝军司令”。

  摸到指挥所前,东方已欲破晓,借着指挥所透出的微弱灯光,看到当年为连队建设倾注无数心血的老团长一夜未眠,还在看地图、研战法。官兵们犹豫了,围到连长身边小声说:“打还是不打?这可是咱们的老领导啊!”

  “打!”连长沉思良久,猛地握紧拳头,第一个冲了上去。这一战,重创红军指挥机构。

  “好个4连,对我也毫不留情!”张旅长得知偷袭自己的是4连后,不怒反笑,“无情方能无敌,这才是真蓝军!”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6日 06 版)


哑弹的事儿文科生吐槽了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1026/c1003-25909234.html
人民日报金台点兵:哑弹何以能振聋发聩
苏银成
2014年10月26日11: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日本长崎佐世保港,甲午战争时日本联合舰队的集结地,至今在这个祭奠日军亡魂的墓地道口,仍伫立着一对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开花弹,上面所题“为慰灵魂”四个大字,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仔细端详却依稀可辨。

  北洋水师的铁质开花弹不开花,成为“臭蛋”,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为慰灵魂”的道具,难道不振聋发聩吗?

  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人们也许会记得,战士“北京”在用“82无后坐力炮”攻击敌碉堡时,因臭弹贻误战机,没炸成碉堡,却瞬间被碉堡中的敌人用高射机枪打死,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更是发人深省。

  在战斗趋于关键时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发哑弹或者臭蛋、一颗哑炮或炸膛弹,毁掉的也许不仅是一两条鲜活的生命。放眼国外,历史上“一颗马掌钉毁掉一匹战马,一匹战马毁掉一名将军,一名将军毁掉一场战役,一场战役毁掉一个国家”的战例也比比皆是。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哑弹?概略地讲就是已经发射使用,但未爆炸的弹头,有可能会爆炸,也可能不会爆炸,在炮兵部队也称臭弹。哑弹的范围很广,包括子弹、手雷、炮弹、导弹等等,出了问题的都是哑弹。而今,哑弹已不仅是指枪弹、炮弹,甚至还包括导弹、鱼雷等,它已泛指军工产品的质量范畴。

  军品属于战争消耗品,其唯一的使用价值,是在战时构成消灭敌人、保卫自己的能力;在平时构成稳定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防实力。它是关系到战争胜负和国家、民族安危的大问题,其质量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当军工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时,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发展就要受到挫折。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面对国内、国际激烈的竞争环境,军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企业实力,拓宽生存发展空间;面对并不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军工企业只有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生产出高科技、高品质的军品,才能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愿历史上的哑弹、臭蛋成为军工战线上的警钟,常敲常鸣。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6日 06 版)

“仪仗就是我们的战场”(强军路上)
——走近我军首批女仪仗兵
赵萌萌
2014年10月26日03: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仪仗兵在苦练基本功。
  资料图片

  “‘精彩亮相,为国争光’是我们的口号”,女兵分队里兵龄最长的赵颖语气里带着骄傲:“作为女仪仗队的一员,再苦再累,都值!”

  5月12日,151名最强阵容的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中,13名飒爽英姿的女兵正式亮相,成为我军历史上的首批女仪仗兵。

  来到三军仪仗队女兵宿舍,已是傍晚。特制的“加长版”军床格外显眼,屋里女兵们正兴奋地试穿“私人定制”的礼服,完全量身打造的三军礼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意味着离正式“上场”更近了一步。

  每天8小时常规训练,晚上加训1小时,着5厘米高跟马靴,托7斤多重的钢枪,这就是这些平均年龄不过20多岁的女孩儿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此时的她们,青春、可爱,略带青涩。

  “其实我也特别羡慕以前上学时的同学,可以到处旅游、穿漂亮衣服,吃什么都行!”

  “一个同学听说我选入仪仗队了,打电话的时候一连说了七个哎呀妈呀!”

  “面试的时候,首长问我为什么报名仪仗队,我说这就是一‘光宗耀祖’的事情,真的,就这四个字才能形容!”……

  女兵们畅所欲言,讲述着自己的“小感慨”,很少有人提及训练的苦与累。

  “外人把我们当‘熊猫’,但我们绝不能把自己当‘熊猫’”,女兵队长程诚说。仪仗队日常训练虽然男女分开进行,但男队员怎么练,女队员也丝毫不差。“托枪一托就要好几个小时,正步、军姿一练就是半天,每次出任务前,要通过考核选拔才有机会上场,只有动作最标准、心理素质最好的女队员,才能进入编队、参加合练。”程诚不无感慨。

  对于女仪仗队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训练场上的辛苦,而是任务现场的应变。日常训练使用的分列式进行曲通常是112或116步的鼓点,而军乐团现场演奏的鼓点是未知的,每次鼓点不同,时快时慢,完全靠配合和临场应变。“最怕的是放礼炮,国歌一响就放了,虽然手套前面有防滑颗粒,但还是容易滑枪或者抖肩”,赵颖说。

  提起5月12日第一次亮相,赵颖说:“第一次上场,回到营区一下车大家全哭了,毕竟100天不好过。加班加点,晚上加练,周六不休息,周日学化妆盘发,洗了画、画了洗。好多人问我们累吗?我们真没觉得累,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头。”

  对于这些“90后”的女孩子们来说,能成为女仪仗队的一员,是她们军旅生涯最大的荣光。但有时也会有些许的无奈。“每次逛街,想给家人或朋友买点礼物,犹豫不决的时候,店员会说打电话问问啊。而此时,我们都好尴尬,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手机。”赵颖调皮地吐吐舌头,她透露,出于保密等原因,即使是周末,女兵们也不能使用手机。唯一的通讯就是“插卡座机”,上网也只是“军网”。虽然配有电视机,点歌机,运动健身器材等,但同样的年龄,别人出国游玩、逛街购物的时候,她们所经历着的,却是别样的人生。

  “我们的确特别苦,但都已经习惯了。因为职业特殊,所以会比别人多放弃一些,有得必有失嘛。军人的荣誉高于一切,仪仗就是我们的战场,重于生命、重于事业。所有的付出,我们都心甘情愿!”一声响亮的哨音传来,程诚还没来得及说完,便又加入到夜晚加训的队伍之中。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6日 06 版)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4/1026/c1011-25907949.html
中国青年报
长征兄弟和嫦娥姑娘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为什么是长征三号系列火箭承担探月任务
本报记者 邱晨辉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5日   03 版)

    10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听说了吗,长征火箭家族的兄弟又带着嫦娥氏“远走高飞”了。

    事发于今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个群山环绕、绿影掩映之地。一枚近20层楼高的高个子火箭挺立在这片空地上,尽管四周一片漆黑,但他身上“中国探月”四个大字依稀可见,加之他头上驮着嫦娥氏,可以确定,这就是长征火箭家族的兄弟。

    不过,当时这位兄弟还没立刻动身的意思。等待,他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的到来。

    去年岁末,长征三号家族里排行老二的“长征三号乙”,也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和嫦娥家的三姑娘“嫦娥三号”相约在这里。那天,他们一直从子夜等到丑时,最后长三乙以风驰电掣之速带着三姑娘奔向月宫。后来,这则消息迅速在江湖之间流传,长征兄弟和嫦娥氏之间的故事也走入千家万户,成为美谈。

    子夜已过丑时未满,时辰到了。高个子兄弟准备动身,他身上的摆杆一一打开。只要点火,他就可以走了。

    等一下,原来这位高个子就是长征三号丙改二。随着摆杆的移开,高个子身上“CZ-3C”的代号露了出来,了解长征三号家族的人都知道,按照族谱里“甲、乙、丙”的排名,老三理应取名“长征三号丙”,但因为他为此次行动专门“长高”了1.5米,并把两个助推器“翅膀”伸长了0.8米,故航天界人称“长征三号丙改二”,也可叫他“长三丙改二”。

    “轰!”随着一声巨响,大凉山原本的寂静被瞬间划破,一团橘红色火焰从长三丙改二底端喷涌而出,呼啸着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力直刺苍穹。

    一段从出生就注定要在一起的关系

    走了。长三丙改二带着嫦娥氏飞走了。要知道,这已经是第四回了,一年前长三乙带着嫦娥三姑娘奔月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如今,就连长征三号家族里最小的兄弟也加入了“私奔到月球”的队伍。

    这是一段剪不断的关系,从他们一出生就注定要在一起。

    早在2007年,“大哥”长三甲就开始带头和嫦娥氏接触。那一年也是在西昌这个被称作月亮城的地方,长三甲托着嫦娥家的大姑娘“嫦娥一号”奔月而去,践行着他们彼此对月亮许下的愿望。

    奔月之路并不容易,送完大姑娘,长三甲就安心地离开了世界。大姑娘心里很清楚,待完成他们共同的愿望后,在2009年3月1日,她撞向月球某地,身亡。那以后,大姑娘身上携带的包括《但愿人长久》在内的30首歌曲再不会在宇宙间响起,但属于他俩的约定已经实现——我们要看遍月球的每一寸土地。

    时隔三年,老三长三丙跟随大哥的步伐,约上嫦娥氏二姑娘再次奔月而去。这一次,他没有走大哥的老路,而是选择一条类似于“直梯”的路,直接将二姑娘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当然,长三丙的结局没能改变,但二姑娘并没有放弃,用诸如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等图片留下纪念,并带着他们的梦想飞入深空。

    再后来,就是二哥长三乙和嫦娥三姑娘那个为人所熟知的故事。有人说,他们是绝配,一个郎才,一个女貌。

    前者的力气是兄弟几个里最大的,能一下搬起5.5吨的卫星,这可是长征火箭家族里目前的“纪录”,而老大虽然出生早,只能“搬起”2.5吨的卫星,老三最多也只能“搬起”3.9吨的。当然,这和他们兄弟有几个助推器翅膀也有关系,老大没有,老三有两个,而长三乙却有四个。

    而三姑娘,则是嫦娥氏里最为幸运的一个,不仅拥有漂亮的外表,以及最美的落月瞬间,还有一只“萌萌哒”的小兔子“玉兔号月球车”相伴。

    对航天人而言,有关长征兄弟和嫦娥姐妹们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如数家珍,但出了航天界,却很少有人能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说清楚。

    他们用短暂的生命成全了那些夜空中最亮的人造“星”

    一个颇为俏皮的问题是,为何嫦娥家的姑娘们没和长征二号家族的兄弟们在一起?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内行的问题,长二兄弟,尤其是长二F出生的过程都堪称精致,要说他们的模样,可谓“帅气逼人”。在航天领域有一种说法,“长二F是工艺品,长三是产品”。

    好在,嫦娥家的姑娘们都不是外貌协会的,她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探月,为了这个梦想,她们心甘情愿地选择那些“志同道合”的人。而对探月来说,不管是“绕、落、回”的哪一步,都要奔向月球,需要奔向更高的轨道。

    目前来看,长征火箭这个大家族里,只有长征三号这帮兄弟们有这个能力。长征一号,尽管是最老的前辈,却只适宜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长二老大哥们则更多和神舟飞船们打成一片,玩转200千米到600千米的低轨道。

    作为中国单一构型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都是三级火箭,拥有足够的燃料和动力,目前来看,他们发射成功率达到98.3%,有“金牌火箭”之称。

    看着前辈们的成绩,长三丙改二有压力也有动力。他不完全同意这是一次“私奔”,他更愿意将其看做一次成全,成全嫦娥氏的梦。

    这一回,他带着的是为嫦娥五号探路的飞行试验器,也就是嫦娥五姑娘的妹妹,有人叫她小飞。小飞要做的,就是考察从距地约38万公里的月球附近返回地球——“回娘家的路”。据说,这条路能否走好关乎着2017年左右五姐“往返地月”梦想的成败。

    长三丙改二就是把小飞送到这条回家的路上。

    其实很快,从长三丙改二兄弟点燃自己的那一刻,到告别嫦娥氏,也就上千秒的时间,随后,他用自己的离去,换来嫦娥氏的继续前行——沿着地月转移轨道、进入月球近旁转向、再回到月地转移、返回地球附近、再返回地球等等。

    这条回家路长且阻,但她将带着她和长三丙改二兄弟的约定一直走下去。

    今天,长三丙改二这一走,是长征火箭大家族自1970年以来的第196次发射。

    请记住他们,是他们用短暂的生命成全了那些夜空中最亮的人造“星”。

    本报西昌10月24日电
http://zqb.cyol.com/html/2014-10 ... b_20141025_1-03.htm
管理员不要太敏感,我尽量给大家找写的好看的行不?
中国青年报强军先锋
守国门的好小伙儿
——记辽宁省军区某边防团三连指导员巴兴
李英彬 贾文暄 特约记者 杜善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4日   09 版)

    巴兴(右)带着战士擦拭界碑。


    巴兴(左三)和战士们谈心。

    10月初的一天,迎着薄雾缭绕的晨曦,辽宁省军区某边防团三连指导员巴兴像往常一样带领官兵上路巡逻。到了关键点位,巴兴都要仔细查看一番,巡逻到界碑时,官兵们还要把碑身认真地擦拭一遍。

    在这条熟悉的巡逻路上,巴兴走出了一连串踏实的脚印。他个人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全军优秀四会政治教员标兵”,荣立一等功。所带连队被评为“全军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3次集体二等功。

    “我是边防的兵,我要像指导员那样把根扎在边防线上”

    “军校毕业的王年雄又回来守国门了!”7月初,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团里各个边防哨所。

    王年雄是3年前入伍的大学生士兵,新兵时寡言少语,艰苦的部队生活让初来乍到的他牢骚满腹。新兵下连第一天,巴兴带领新战士参观连队荣誉室,看着连队为国捐躯的数十名英烈,王年雄发现有些先辈牺牲时比自己都年轻。指导员还带着他们去参观甲午战争最惨烈的陆战场——虎山长城,连队体能训练的地点在马市沙洲,那是抗美援朝时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通道。王年雄渐渐找到了军人的感觉。

    上“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应该怎么办”理论课,每次课后交流巴兴都点名让王年雄发言;连队组织理论故事会和辩论会,他让王年雄担任主持。理论学习让王年雄有了主心骨和精气神。一年间,他写下5万多字的理论学习笔记。

    此后在锅炉工、副班长、军械员、油料员、炊事员等多个岗位上,王年雄干得风声水起,被军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并在大学生士兵提干考核中以优异成绩被南昌陆军学院录取。前不久,面对进大城市留校的选择,他毅然决定重回边防。他说:“我是边防的兵,我要像指导员那样把根扎在边防线上。”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从军6年来,巴兴系统研读了120多本理论书籍,撰写近50万字的心得体会。他认真学习了100多个全军优质教案,反复揣摩那些优秀教员的授课录像,并总结出“精细读原文、扎实背要点、人人上讲台、定期搞讨论、灵活抓答疑、成果常展示、择优树标杆、适时查考评”等理论学习“八步法”,在连队形成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连队驻守情人岛班哨的人员感到地方太小难有作为。巴兴结合情人岛防区的情况,以《0.46连着强军梦》为题,从小岛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娓娓讲起,然后再谈官兵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11名战士在课后制定“军旅梦想规划”,其中6人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

    “情人岛上没有一户居民,只有飞鸟在这里约会,然而,我们驻守在这里,正是为了让更多的有情人幸福安宁……”2013年9月28日,在全军优秀政治教员比武的赛场上,巴兴的演讲赢得台下评委们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最后,亮分牌齐刷刷举起,他取得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没有指导员的点拨,我不可能实现‘军官梦’”

    三班长张春秋刚入伍时爱动不爱静,一说值勤训练就撒欢往前冲,一提学习就像霜打的茄子。巴兴“对症下药”,让班长把讨论发言、念报纸的活儿交给他。几个月下来,他戴着大红花的照片贴上了理论学习之星光荣榜。

    自从看到榜上有自己的照片,张春秋像换了个人似的,一直把理论学习小册子揣在衣兜里,坚持“巡逻途中翻一翻,训练间隙看一看,茶余饭后聊一聊”,人也变得成熟了,看问题不再偏激,与人相处也不再好为人师。连队改选士官测评时,他获得全连94%的“支持票”。

    张春秋转了士官之后,巴兴又安排干部帮他补习文化,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的张春秋现在已经拥有了两个专业文凭,精通连队半数以上的专业和所有武器装备。

    在全团官兵眼里,三连人才济济:近年来,10人直接提干,39人实现学历升级,47人参加上级各类比武竞赛获奖受表彰;拥有神枪手、技术能手等各类军事训练标兵97人,33人受省军区、军分区表彰。

    如果把三连比作一个大花园,巴兴就是那个辛勤的园丁。上等兵任宏宇性格内向,初到连队时干啥事都慢半拍,但巴兴发现任宏宇做事细致认真,就安排他担任情报观察员。在哨长的带领下,任宏宇熟练掌握了观察方法和技巧,成为连队收集情报最多的战士,有了“观察小能手”的美誉。去年年底,他被团里表彰为优秀观察员。

    “想唱哪首歌,就打哪个拍子;能拿多大把式,就搭多大台子。”在巴兴眼里,“没有成不了才的兵,只有带不出人才的干部”。他坚持每天到战士宿舍转一圈、每周到班排住一晚、每半月批阅一次战士笔记、每月与战士谈一次心,把关心落实到每一个战士身上。

    2012年年底,大学生士兵张明抱着体验生活的目的走进三连。可面对严格的管理和艰苦的执勤巡逻,他打起了退堂鼓。干部骨干关心他,他毫不领情,反而恶语相向。

    “这个兵油盐不进,真是姥姥死儿子——没救(舅)了!”有人失望地说。但巴兴没有灰心丧气,他先是和张明谈心,讲述自己从军后的心路历程,后来又安排张明担任理论学习小教员,发挥他的特长,张明收获了不少赞扬。

    新式边防指挥控制平台在连队列装后,他又与连长一起带着张明组织试训。看着在自己手里,新装备短短几个月就形成了作战保障能力,小伙子工作干劲儿十足,一有任务就争着抢着上,成为团队小有名气的“边情通”。

    今年8月,张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安政治学院,临行前,张明拉着巴兴的手,感激地说:“如果没有指导员的点拨,我不可能实现‘军官梦’。”

    “指导员比亲兄弟还亲”

    2012年年初,司务长杨雷鹏当选为士官支委,平时干工作能说会道、无可挑剔,可支委会上他要么沉默不语,要么随波逐流,很少发表个人见解。

    针对杨雷鹏“怕说错影响决策、说多影响团结”的心理,巴兴组织“一班人”学习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讲清班子成员的职责要求,杨雷鹏深受教育。此后每次开支委会,巴兴都点名要他发言,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逐渐消除了顾虑,发言也积极起来。

    一次,连队选配代理排长,杨雷鹏经过深思熟虑,大胆提出不同意见,并得到支委会的采纳。他推荐的士官袁磊虽然资历浅,但军事素质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当年年底就被团里评为士官标兵,荣立三等功,第二年就提了干。

    在巴兴的努力下,连队做到了支部成员相互监督,群众监督党员,全连监督支部书记、副书记,人人都在组织生活之中。翻阅连队近年来的民主测评记录,所有支委成员满意率都是100%。

    5月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了自查自纠阶段。巴兴在检查连队党员个人剖析材料时发现,上士张涣新的党性分析材料比较简单,特别是对自身问题挖得不深,便退给张涣新要求他重写。

    张涣新红着脸对巴兴说:“我这个人文化程度低、理论水平有限,能写成这样已经费了很大劲儿。当了10年兵,思想肯定没问题,党性分析也写不出来什么东西,但一定会踏实干好本职工作。”

    “党性分析材料写得深刻不深刻,不在于文字水平高低,它体现的是党性观念强不强。”巴兴一脸严肃。最终,张涣新写了七八遍才算过了关,并严格对照自身问题立查立改。

    “严得令人发抖,爱得使人流泪。”战士们这样评价巴兴指导员。今年年初,二班党员班长周杰的父亲上山干活儿时不小心摔折了腿,差两万多元没法做手术,急得周杰团团转。巴兴得知后,把存有1万多元的工资卡交给了他,同时还与团财务股协调,帮助他预支5个月工资,使其父亲第一时间进行了手术。周杰感动地说:“指导员比亲兄弟还亲。”

    情同手足的官兵关系也是战斗力,近3年来,连队先后上报有价值情报信息120多条,处置走私易物、违规越界等边情20多起,确保了边防的安全稳定,上级配发的6类新装备,连队都在全团第一个形成作战保障能力,32人次因为执勤训练成绩突出受到上级的表彰,驻地百姓说:“有这样的边防军人为我们站岗执勤,我们放心!”
http://zqb.cyol.com/html/2014-10 ... b_20141024_1-09.htm
军事看点
美国对越解禁军售 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释清仁 刘晓燕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4日   09 版)


    近年来,随着美国决定将战略中心转向亚太,美越两国眉来眼去,两军关系不断发展。

    1995年,美越建立外交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到2003年11月,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访美。同月下旬,美国军舰访问越南。此后几年,先后有数十艘美军军舰造访越南,其中包括美军航母。

    2012年6月,帕内塔访问越南,成为越战结束后首位访问金兰湾的美国国防部长。这被认为是美越军事合作全面升温的前奏。

    去年7月,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2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访问越南时宣布,将向越南海岸警卫队提供价值1800万美元的快速巡逻艇,用于加强越南的海岸巡逻。

    今年8月13日至1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访问越南,这是自1971年越南战争以来,美参联会主席首次访问越南。

    10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部分解除对越南出口杀伤性武器的禁令,以帮助越南加强海上安全。出口的武器类型将包括舰艇和军机,P-3“猎户座”侦察机将可能成为首款对越出口装备。

    美越一系列的军事互动显示,这两个40多年前的宿敌,如今似乎进入了“蜜月期”。

    美国的新南海战略

    早在1990年代,约瑟夫·奈等美国智库人员,就勾勒出了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粗线条:继续维持在国际安全事务方面的领导地位,继续运用国际结盟或伙伴关系以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安全战略利益。其政策解析就是“领导地位+结盟伙伴”。长期以来,美国在事实上实施着这一总体战略构想。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发展崛起,综合国力跃升为世界第二,这被视为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构成了重大挑战,并由此被锁定为美国的潜在战略对手。牵制与遏制中国的发展,成为美国的重要战略目标。鉴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2011年美国宣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主要动机之一就是针对中国而来。

    由于近年来美国自身实力的不足,加之伊拉克、乌克兰等事件的不断干扰,美国难以将战略重点完全转向亚太,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并不顺利。为进一步推进该战略,美国看中了南海争端的战略价值,选择将其作为重返亚太的突破口,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地区战略计划。

    综合近几年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其南海战略的轮廓日益清晰。该战略的直接目的是,建立共同对抗中国的阵营,保持它们同中国的争端,防止双方的和解。采取的战略手段是,以军事、外交交往为主,建立各类伙伴关系;武装伙伴国,增强其军事实力;签订军事协助条约,提供安全方面的保证。战略实施的重点是,在南海与中国有领海权益争端的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最终目标是,借南海争端给中国缠上一条粗大的“绞索”,达到牵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在该战略的具体实施上,美国首先选择菲律宾作为其地区战略支点。但由于菲律宾体小力弱,且存在国内政局不稳等问题,难以独自撑起对抗中国的大任。越南人口有9000多万,是该地区的大国之一,有着与中国接壤的地缘优势。不仅如此,作为南海权益的最大侵占者,越南对中国的强大日渐忧虑。这就具备了被美国选中,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的基本条件。

    为推行其南海战略,美国不惜牺牲原先的结盟原则。长期以来,美国把信奉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为缔结同盟的重要条件。为拉拢越南,美国不计当年双方兵戎相加的前嫌,放弃了价值观和“人权”的原则,尽现其实用主义的做法。

    美国加强与南海各国的军事关系,还有其经济考量。近年来,美国经济发展走低,面临着国内财政不足等问题。挑起南海诸国与中国的纷争,迫使这些国家强化军事建设,更多地向美国购买武器,有利于拉动美国国内经济的增长,解决国内的经济财政等问题。

    美国的新南海战略,反映了美国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对国际及地区事务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依赖于同盟战略。

    中越南海争端的历史及现实

    南海海域自古属于中国,中越在南海问题上本来没有争端。1970年代中期以来,越南出于海上扩张的需要,以及巨大油气资源的诱惑,不断扩大侵占南海海域岛礁。迄今为止越南在南海已侵驻29个岛礁,驻军约2000人,指挥部设在南威岛。

    越南将占据的南沙海域划定180多个区块,以此在国际范围内招标,并宣称对整个西沙拥有主权。在石油掠夺中,越南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西方大国石油公司联合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并借此增加大国势力的介入,使南海问题国际化,造成中国面临多方牵制的局面。

    依靠在海上盗采石油和天然气,越南一跃从贫油国变成石油出口国。截至2008年,越南已从南沙共开采了逾1亿吨石油、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多亿美元。南海石油工业已成为越南第一大经济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支撑着越南每年7%的GDP增长。

    近年来,围绕南海领海主权争议,中越之间冲突不断。2014年5月2日,中国企业所属“981”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毗连区内开展钻探活动,越南出动大批船只,非法强力干扰中方作业。越南政府还纵容国内大规模反华示威活动的发展,最终导致局势失控,发生打砸抢烧外资企业的严重事件。近期,越南政府还签发命令,从9月15日起,越南渔政监管部队管辖下的所有船只都将配备武器。

    为增加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越南强化与域外大国的战略关系,寻求外部势力的保护或介入。越南首先同美国接触,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平衡中国的影响力。正是在抗衡中国这一点上,美越双方找到了战略汇合点。

    越南处于美国同盟体系的最外层

    中越两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联系,两国交好是大势所趋,符合双方的利益。

    基于本国的国情状况,经济是越南外交的重点,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联系是近年来越南外交的主轴。1990年代以来,越南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实行“革新”开放政策,经济开始复苏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越两国建立起密切的经济依存关系。中国是越南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中国大陆游客是越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柱。2013年中国赴越游客接近200万人次,占越南外国游客总数的25%。

    越南如因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与中国长期对立,势必影响其经济发展。为避免领土利益被经济利益挟持,越南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摆脱中国”的口号,力求在经济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中越的经济分工并非人力可转变,而是多年来两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除了经济方面的依存关系,中越两国还存有特殊的政治关系。中越曾经是“同志加兄弟”,除了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外,还保持着党际外交,党政军间有着诸多畅通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

    10月17日、18日,越南国防部长访华,双方高层进行会晤,同意发展两军关系,妥善处理海上问题,并在两国国防部之间开设直通电话线,传递了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的信号。这说明,在两国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的驱动下,中越关系正在转入正常轨道。

    与此同时,美、越两国军事关系虽不断升温,但全面伙伴关系仍面临挑战。其中,政治方面的巨大差异和分歧是主要障碍。在美越交往之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始终存在,此外,美、越两国在对待越战历史及人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形成真正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美越同盟并不可靠。美国的同盟体系遍及全世界。依据对国家利益重要程度的不同,美国对其同盟国划分有不同层次,并提供不同程度的安全保证。由于双方的政治差异,越南无疑处于美国同盟体系的最外层,有事之际根本无法指望得到美国的强有力支持。乌克兰事件就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例证。

    美越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也不意味着越南就此投向美国的怀抱。越南走近美国,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的现实利益,在中美大国之间搞平衡外交,以获取更多的实际利益。

    中国发展的步伐挡不住

    美国对越南解禁武器出口,是其维护世界领导地位、遏制中国发展的全球战略的体现,反映了其一贯的战略制衡手法。对此,我们当见怪不怪。可以预料,未来美国还将不断拿此类事件做文章,给中国制造种种麻烦。然而,这类麻烦已经不能阻挡中国发展的步伐。

    我们应以高度的战略自信,对美国的行为见招拆招。眼下,美国在许多国际及地区事务上有赖于中国的支持,我们可借此敦促美国采取客观公允的态度,谨言慎行,不要发出错误信号。同时,还应将这一点纳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中。

    中国要坚持从和平发展大战略的角度,理性看待同周边国家的领海权益争端。多年来,中国以惊人的忍让态度,在南海作出了巨大牺牲,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宝贵环境和巨大成就。下一步,我们还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能因南海的局部问题影响了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大局。这是当今中国的最大利益所在。

    对于中越在南海的争端,要从维护两党两国关系大局出发,坚持管控海上局势。毕竟,海洋权益争端并非两国关系的全部。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尤其随着自身力量大幅增强及开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日益重视经略南海、有效开发南海资源,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论外界如何喧嚣和反对,未来中国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势必将常态化,这既是宣示中国对南海主权的最好办法,也有利于遏制他国多年来在南海盗采中国石油的行为。中国将始终坚持自己的战略底线,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既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决不允许任何挑衅行为。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谈判解决分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13年10月,中越宣布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在南海海域加强共同开发。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中越应发挥带头领先作用,在南海共同开发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当今世界解决领海权益争端开辟范例,为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作出特殊贡献。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http://zqb.cyol.com/html/2014-10 ... b_20141024_2-09.htm
专家视线
国际维和 作用不小 困难不少
吕正韬 曲君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4日   10 版)

    在国际维和行动中,中国军人以良好的政策水平、过硬的军事素养、专业的技术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与人为善的合作精神,普遍受到任务区当地人民和各国同行的赞许。图为中国首支维和安全部队官兵救治马里当地村民。杨华文摄

    中国最近决定派遣一个700人的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这是中国军队自1990年参加国际维和以来首次单独派遣步兵营出境遂行维和任务。这既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深度参与国际维和的一个体现,也表明中国军队的国际维和能力已上升到新的高度,能够应对更多挑战,发挥更大作用。

    国际维和作为联合国调解地区纷争、保障世界安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60多年里为促进地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和称赞。同时,由于历史因素和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维和行动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维护和平的有力杠杆

    国际维和行动是在《联合国宪章》基础上,处理国际争端和一些国家内部纷争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国际介入机制。经过数十年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联合国已经对国际维和的原则、任务和方法等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界定。

    作为一种介入性军事活动,维和行动的敏感性和危险性不言而喻,这要求国际维和必须建立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并以科学的原则为行动的基础。1956年,联合国推动组建了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提出了三项维和原则: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维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中立、同意、自卫的维和三原则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也成为国际维和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在长期的实践中,国际维和任务的边界也越来越清晰。在军事层面,主要是监督停火或撤军,由联合国维和特派团负责在冲突双方边境线或军事分界线设置哨卡并派驻观察员,对停火或撤军进行督促,对双方违规情况进行登记和报告;隔离冲突双方,由携带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人员将冲突双方的部队隔离开来并使之脱离接触,以防止双方违反停火协议而引发新的冲突;预防性部署,主要是应某冲突国政府或当事方要求,将维和部队部署在可能发生冲突的地区,以提前防止和阻遏冲突的发生。

    在政治和民事层面,主要是依托联合国的威望并代表联合国,协助当事国或地区政府进行政治重建,例如监督、组织选举或全民公决等,保证这些政治活动的有序性和公正性;对遭受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当地人民进行保护和救助,包括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参与遭受战乱的国家和地区的战后重建,包括修筑重要的工程项目,如道路、桥梁、学校等,进行生活物资的运输,排除地雷等战争遗留下来的危险物品,以及开设医院,对当地居民进行医疗援助和服务等。

    随着国际维和逐步走向成熟,国际维和在具体运行上凸显了联合国统一组织、合法授权、不实施强制武力、确保中立公正等方法和特点,而且维和行动中的这些任务实实在在地为维护地区稳定、保护当地人民安全、协助当地政治和民事重建发挥了作用,所以,国际维和是被认同较高的联合国机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有80多个国家认为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有效方式。

    创造多赢的重要平台

    有效的国际维和行动对于联合国、驻在国和派出国都具有积极意义,是在维护和平的同一目标下创造多赢的一种国际活动。

    对联合国来说,国际维和是在其框架内实现的,联合国是国际维和的组织者。在国际无政府主义的大环境下,联合国的权威和务实问题一直困扰世人,尽管联合国并没有常驻的军队,但维和力量在法理上是联合国统管的武装力量,代表联合国行使各项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联合国的功能发挥更加实在具体,无形中提高了联合国的权威。同时,维和部队在执行维和任务的过程中,及时向联合国反馈冲突地区的问题和实际情况,能够为联合国进一步政治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对驻在国来说,它们是国际维和最大的受益方,在政治上,维和行动能够对驻在国的纷争提供一些政治解决办法,对选举、公投等政治活动提供帮助、指导并进行监督,保证政治活动的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地区的持久和平。在军事上,维和行动扮演着“劝架者”的角色,事实上,陷入战争的纠纷双方,由于财力、人力的巨大消耗,通常并不愿进行无限期的战争,但往往又不会轻易向对方示弱,而维和部队作为中介方恰恰为营造和平或者谈判创造了机会,这也就是在维和实践中,维和行动不但受到当地平民的欢迎,也多半会受到纷争各方认可的原因。

    此外,维和行动对驻在国工程、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援助,对遭受人道主义灾难的人民实施救援,更是直接保护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对于派出国而言,尽管参与维和的部队和人员冒着巨大危险在战乱中执行任务,但事实上这些国家也是受益方。首先,维和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参与维和能够优化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威望,增加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其次,维和行动具有多国参与性,参与维和可以促进军事交流和国家间安全合作,能够在实战和复杂环境下摔打锤炼部队,积累实践经验。此外,维和还能够在驻在国辐射自身的影响力,并为维护本国在驻在国的人员、财产等安全提供及时有效的直接帮助,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

    难以回避的矛盾和困难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际维和行动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种机制的运行模式也日臻成熟。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一机制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困难和挑战,其中,有些问题是长期存在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有的则是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新出现的。

    首先,就维和任务而言,需求正在不断增多。近年来,金融危机、粮食危机与能源短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激增,使一些国家脆弱的和平局面雪上加霜,维和行动的需求增多、规模增大、复杂性增加,这对维和行动的资金、人员、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形成了维和需求和维和能力的严重不对称。从执行维和的环境来看,这些有维和需求的地区大多比较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各种疾病肆虐,当地武装人员对维和人员不信任甚至与之为敌的情况依然很多,维和人员面临的危险环境整体没有质的改善。

    其次,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协调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在政治层面,维和部队派出国与联合国秘书处之间、联合国安理会与秘书处之间、联合国秘书处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一直并不十分通畅,这影响了国际维和的全局规划、行动效率和资源利用。在军事层面,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维和区采取分权式指挥方式,派出国将部队配属给联合国维和特派团,联合国任命的特派团指挥官具有指挥部队的权力,但在具体执行层面,部队控制权仍然归派出分队所有。各国部(分)队指挥官通常会以本国政府有规定为由而拒不执行任务区指挥官的命令,联合国维和部队指挥官也没有处分所属部队及军人的实际权力,这就造成了各国维和部(分)队之间协调、配合的障碍。

    再次,维和行动的概念出现异化,一些大国刻意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国际维和机制中,使维和的性质出现偏离任务初衷的情况。例如,现在国际上有将维和区分为传统维和和非传统维和的说法,传统维和的核心精神就是中立、同意、自卫的三原则,但一些国家认为这三原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维和需要,进而提出“建设和平”、“强制和平”的概念,将“人权大于主权”、“人道主义干预”等思想融入维和之中。这使得一些维和行动打破了原有的三原则,或未在当事国同意的情况下强制军事介入,或明显偏向一方,甚至直接卷入冲突,干涉他国内政,或主动、过度使用武力,造成人员伤亡。这些行为都给维和行动的正当性、合法性蒙上了阴影,而这也往往使维和部队本身陷入更大的、不必要的危险之中,联合国在索马里失败的维和行动就是典型案例。

    此外,部分大国的维和行动主要考虑自身相关利益,也使维和的崇高和荣誉大打折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毫不含糊地说,当美国遇到联合国要求承诺特定的维和任务时,必须确定该行动是为了美国的利益才可决定支持。而日本则更在乎通过维和行动突破海外用兵的限制,实现恢复所谓“正常国家”的目的。

    中国蓝盔的世界担当

    中国参与国际维和的时间并不早,但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却是世界公认的。由于早期维和机制不成熟,以及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维和公正性的影响,中国对国际维和经历了一个由坚决抵制、冷静观察、支持认同,直到积极参与的发展过程。

    1989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观察员。1990年,中国第一次向中东派出5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1992年,中国派出47名军事观察员和第一支由400人组成的成建制维和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2001年,中国国防部正式成立维和事务办公室。2009年,中国国防部维和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成为我国首个维和专业培训机构。

    这一个个“第一次”以及众多富有开创性的举措,都是中国参与国际维和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符号。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承担的维和摊款比额在所有会员国中已位居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特别是中国军人良好的政策水平、过硬的军事素养、专业的技术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与人为善的合作精神,普遍受到任务区当地人民和各国同行的赞许。

    中国参与国际维和坚持奉行中立、同意、自卫的三原则,并特别强调遵守《联合国宪章》,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视与地区组织协作提高维和效果,持有联合国维和明确授权。而且中国参与国际维和主要倾向于工程、医疗、排爆等民事范畴,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参与维和时间并不长,对一些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情况还有待考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维和重在服务当地人民的思路。

    中国最近派出专门的步兵营维和部队引起国际上一些舆论猜测,事实上,中国以往派出的维和部队中也都含有专门负责安全和警卫的分队,只不过是派出力量的一部分而已。联合国框架下的安全部队也不等同于通常说的战斗部队,因为他们并不存在作战对象,他们只是从事监督停火、保证冲突双方脱离接触、收缴武器、遣返战俘,以及维护治安、防范恐怖袭击等工作。中国应联合国要求派出专门的步兵维和力量,只能说明中国对国际维和能力更加自信,担负国际维和的责任更重大,深度参与国际维和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不是其他原因。

    (作者单位:解放军某研究中心)
http://zqb.cyol.com/html/2014-10 ... b_20141024_1-10.htm
看法
救一次灾 能力上一个台阶
房永智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4日   10 版)
    10月7日22时许,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后5分钟,景谷县人武部战备值班人员走上街头核查灾情;20分钟后,驻滇部队紧急出动驰援灾区;1小时后,周边省市的武警部队根据需要开往震中,截至8日17时,军队集中兵力近4000人展开搜救,媒体形容此次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救援行动“井然有序、科学高效”。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受灾人口就有1.2亿人次,直接经济损失达1575.6亿元。在应对自然灾害中,作为中国最具纪律性、战斗力的集体,军队毫无疑问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军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抢险救灾中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等一系列任务。

    2013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指出,中国武装力量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中,都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事实上,在每一次抢险救灾中,军队承担的往往都是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救援任务。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军队近年来执行的最重大抢险任务,也是我军受国内外关注度最高的一次救灾行动。境内外媒体普遍赞誉解放军救援行动迅速,震后第13分钟,军队即启动应急机制。1小时内,成都军区位于震区附近的部队开始救援;3小时内,有关部队已经出动兵力1.2万人展开抗震抢险行动。

    但救灾兵力集中、数量庞大也给救灾行动的指挥和各项保障带来许多问题。救灾总共动员20多万兵力,来自多个军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涉及20多个专业,仅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内就投放了10多万兵力。整合、调度和控制救灾力量的难度不亚于指挥控制一场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

    受制于灾区地形条件,道路状况复杂且损毁严重,导致军队机动缓慢,极大地影响抢险救援,也暴露出统筹不够科学的弱点。此外,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单一、救援直升机数量不够、空中力量救灾行动针对性训练不足、相关专业救援力量缺乏等问题也一一得到审视。

    震后,国家及时依托解放军工程兵、防化兵等兵种和武警水电部队等专业力量陆续组建了抗洪抢险应急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核生化应急救援队等9类5万人的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编组。

    2010年玉树地震虽然发生地点海拔高、救援环境恶劣,但这时军队的部署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成立不久的地震救援队也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救援中,总参、总后、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以及空军、二炮、武警等单位均派出了救援力量,不同兵种、不同建制、不同隶属关系救援力量的指挥控制面临挑战。

    2013年芦山地震救援中,得益于预案体系和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这次救援行动有效实现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灾情研判手段相较于汶川地震时更加充分有效。在救援力量使用上也不再上至总部下到各军兵种大范围调动兵力,基本做到了按需调兵、适度用兵和使用精兵。

    目前,军队和武警部队与各级人民政府已经建立完善的应对自然灾害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在灾害发生频繁的重点地区还预储预置了抢险救灾急需物资器材。全国还划分了8个应急救援的协作区,依据灾害种类和强度分别采取当地应急响应、协作区内响应和跨区响应,基本实现用兵适度和指挥高效。

    此次景谷地震更加强调属地为主的抗震救灾模式,以云南省政府为主体,联合解放军、武警和市县地方政府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部,保证了救灾力量按需支援、合理调配。解放军和武警等专业救援队伍还将志愿者编入队伍共同开展救援行动,有效避免了芦山地震中众多志愿者自发行动造成的无序和混乱。

    经历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的洗礼,军队抢险救灾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抢险救灾,与反恐维稳、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任务一样,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赋予人民军队新的历史使命。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和平年代我国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军队在大力加强核心作战能力建设的同时,须积极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期待我军能够向“应急指挥体系顺畅高效,专业力量规模适度,装备器材适用管用,针对性训练扎实有效,综合保障基本配套,法规制度初步健全”的目标不断迈进,从而在下一次灾难来临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

    (作者单位:工程兵学院)
http://zqb.cyol.com/html/2014-10 ... b_20141024_3-10.htm
中青报?还以为是内部报刊,空欢喜一场
被封号的苦逼 发表于 2014-11-6 14:54
中青报?还以为是内部报刊,空欢喜一场
能看内参的至少也得副处级以上
北京时间24日凌晨,全新长三丙火箭将飞行试验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探月再入返回试验首战告捷(热点解读)
本报记者 吴月辉
2014年10月24日04: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核心阅读

  中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搭载飞行试验器的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首飞成功。这次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现役运载火箭测量技术的升级换代。

  

  北京时间10月24日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随后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试验首战告捷。

  此次任务是我国探月三期一次重要的验证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首次实现地月自由返回式轨道设计

  “这也是长征三号丙改进二型运载火箭的首次亮相出征。与长三丙基本型相比,改进二型有多项改进、创新。首次在长三丙火箭上使用双惯组加复合制导。从外形上看,它的个子比长三丙基本型长高了1米多。运载能力由原来的3.8吨提高到3.9吨。”探月三期运载火箭系统副总指挥金志强说。

  据介绍,长征三号丙改进二型运载火箭在继承“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加长了火箭一级和助推器的长度。同时,二级发动机采用了我国可靠性最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二级发动机,为此次飞行器试验任务提供更为强劲的运载能力和更高的飞行可靠性。

  此次火箭发射实现了我国地月自由返回式轨道设计,尚属首次。

  “地月自由返回轨道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41万公里。运载火箭首次将试验器送入这一轨道,使飞行试验器可以节省中途修正所需的推进剂,借助月球引力完成转弯并返回地球,同时,这一轨道设计实现了连续三天均有发射窗口,降低了此次任务的风险。”金志强说。

  据航天科技集团专家魏明远介绍,地月自由返回式轨道很难找到连续三天都有发射窗口的情况。“所以在工程之初,我们运载火箭系统和飞行器系统就一起开展了大量的窗口搜索工作。我们大概搜索了100多条轨道进行了计算和核算,可以说这个工作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试验器与火箭分离后,火箭的末级将与试验器一起进入地月自由返回轨道,并再入返回地球。火箭末级再入速度快、落点散布大,会给末级残骸的落点预报和安全防护带来极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程人员首次利用火箭剩余能量实现末级轨道修正。

  “我们利用火箭末级的剩余能量,对末级轨道进行优化设计,在确保试验器安全的基础上,将火箭末级由地月自由返回轨道机动到一条绕地飞行的大椭圆轨道上,解决了末级再入地球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达到了火箭末级钝化的目的。”金志强说。

  实现现役运载火箭测量技术的升级换代

  此外,据专家介绍,这次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现役运载火箭测量技术的升级换代。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采用了“天基测量”技术,即通过天基中继星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对飞行中的火箭进行全程实时测控。同时,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增加测量点、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增大数据传输量,与“天基测量”技术一起,保证地面技术人员即时掌握火箭的飞行动态,进一步降低测控盲区。

  “我们这发火箭是首次采用了5兆的传输技术。大家知道,火箭在飞的时候同时要往回发测量的数据,现场地面测控实时获取这些数据,以监控它的飞行状态。以前我们传输技术只有2兆,现在我们把它提升到了5兆,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很多高频的参数,比如说像震动、冲击等测量的参数,这样的话为我们观察火箭飞行的状态以及事后处理和判读数据提供了很多的依据。”航天科技集团专家魏明远说。

  “测量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了我国无线遥测传输技术的发展,将我国现役运载火箭测量技术带入了高码率时代,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数据获取与传输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金志强说。

  

  绕月返回试验三问(延伸阅读)

  一问:为什么要发射这样一颗飞行试验器?

  郝希凡(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再入返回试验基础是大量的地面研究和试验工作,这些在地面毕竟是一种模拟条件,不能模拟得那么充分。在地面模拟一个11公里左右的飞行速度非常难,要模拟高层大气的真空度和化学反应,也非常难。我们在地面只能做分别分项的试验,而且逼真度不够。但是我们从理论上来讲修正了这些工作。我们总希望能为这件事情创造一些机会,完整地验证一下我们的认识、研制工作是不是对,所以就把试验场从地面搬到了天上。

  二问:为什么要设计地月自由返回式轨道?

  戴居峰(航天科技集团主任设计师):月球不是固定不动的,我们发射出去的试验飞行器要瞄准一个活动的目标。飞行器飞行的时候,月球还没有过来,大概飞行了四五天之后月球才过来,所以说它们是一个交会过程。还有月球本身有引力场特性,它的引力场跟地球完全不一样,非常不规则,而我们设计的轨道一定得利用月球的不规则特性,把轨道扭转转弯,借助月球的这个特性飞回地球,还要把它准确的送入一个叫返回走廊的窗口,让它能够返回到地球。

  三问:为什么要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方式返回地球?

  戴居峰:我们这次是月球探测,为了不被地球引力拉回来,飞行试验器必须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飞出去,返回时的速度和飞出去的速度基本一样。这样一来,如果飞行器直接从月球外返回,通过大气层着陆之后那是必然要摔毁的。因为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大气层的气动阻力不足以抵消我们这个高速返回的飞行器。所以,我们设计的这种跳跃式返回方式就是为了延长我们飞行器在大气层飞行的轨迹,以降能减速,确保飞行器返回顺利。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4日 09 版)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1024/c1007-25897494.html
能看内参的至少也得副处级以上
哥,加把劲,争取上处啊!
继续继续,楼主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