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本田做了一个世界最牛X的碰撞测试?(22楼有更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07:37


为什么说本田做了一个世界最牛X的碰撞测试?
2014-11-04 YYP 颜宇鹏-车言论

广本举行的“车对车15度小重叠率高速碰撞试验”已于上周五成功结束。关于这个碰撞试验的过程和内容,我们拍了一个片子,不久就会和大家见面。因此,具体内容我就不再这里重复说。

如果大家现在想了解详情,可以看本田发布的新闻稿(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里头对本次试验也交待得比较清楚。只是光看官方稿肯定是不够“过瘾”的,因为新闻稿不能把竞品摆上台来比较,而安全性这个东西,只有比较才有可看性。

因此,我还是忍不住写一篇我想说的话。

本田车安全吗?日系车安全吗?这个问题已是“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难于回答。说人话:很多人认为日系车不安全。本田也是日系,也是被长久以来被传说不安全的品牌。你要买本田?可靠,省油,就是不安全……哪个本田车主没听过别人这么说呢。

然而一个事实是,本田在世界各国安全碰撞测试中总是拿高分。不仅在中国C-NCAP接连拿到最高分,就是在更严格的美、日碰撞测试中,本田也是高分常客。2012年北美IIHS推出的、被公认全球最难的25%偏置碰撞,本田的讴歌、雅阁、奥德赛、思域都取得了同级最佳成绩。

即便这样,依然有许多国人不相信本田的安全性是“真的好”。在安全的问题上,本田早已习惯了“哑巴吃黄连”;准确地说,是本田在全世界的安全性都得到承认,唯有在中国面对如此难题——他们最早提出的“吸能”被理解为车太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被理解为撞车时牺牲自己来保护别人;碰撞测试成绩好,被人说“应试教育”,不能代表真实情况;甚至在国外测试成绩备受好评,还有人会说国产本田质量和国外肯定不一样……

我看到过去多年来,广本是最积极推动汽车安全传播的,他们甚至赞助了我们策划的“高级主动安全驾驶教程”。但是就这些动作,竟然还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越解释越掩饰”,“缺什么弘扬什么”。

到底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本田可以给自己的安全性正名?我相信本田(尤其是他们的中方合作伙伴,又以更早进入中国的广汽本田为代表)一直都在找这样的方法。

这回的15度角25%偏置高速对撞试验,其实但凡是业内人士——尤其是汽车安全设计碰撞领域的专业人士,都知道是一道“世界性高难度考题”。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见、非常牛X的测试。基于本田要公开做这个测试,所以也可以说,本田要来一个非常高难度的“表演”。这样表演,很大程度上是要给自己的安全性正名。

然而这个“表演”的驱动者,其实并非本田一家。测试期间正值世界NCAP大会在天津举行,来自全球各NCAP组织的高层都来参会,包括世界NCAP主席Max Mosley莫斯利(熟悉F1的车迷应该知道他是谁——前国际汽联主席,卸任后履新这个职位)。中国技术研究中心为来宾们安排“上演”的这个碰撞试验,得到了全世界NCAP来宾的称道。世界NCAP主席说,他们见过无数NCAP试验,但今天这个试验在全世界都是难得一见的,具有很大意义。



为什么少见,为什么没人做?一是这个试验的操作难度很大,对实验室设备条件、试验人员的执行能力,要求都很高。就连北美IIHS,现在也做不到这个测试,因为它们的实验室设施还只能做没有夹角的直线碰撞试验。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够先进,人员水平也够专业,敢公开做这个试验,是对自己专业能力极好的展示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没车“敢”做。北美IIHS突袭的25%偏置碰撞,撞的是水泥墙,已经放倒一大片厂商,包括奔驰、奥迪、雷克萨斯、丰田、福特都“染指”到了“Poor”成绩。第一期碰撞,只有讴歌和沃尔沃拿到了好评。沃尔沃对安全研发的投入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也一直宣称自己会做很多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的碰撞试验(记忆中全世界第一个可以做车对车多角度碰撞测试的实验室就是沃尔沃搞的,待确认),所以沃尔沃拿好成绩没人会意外。本田则很少宣扬自己做了多少种碰撞试验,但实际上他们确实有做,因为来自日方的本田安全技术负责人对这个试验的流程、标准、数据等都驾轻就熟,他们在日本自己总部就有做过。

我猜测,全球厂商中,自己内部做过类似这种“15度角25%偏置对撞”测试的可能并不多,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家在IIHS测试中惨败。而国内厂商们,更很可能完全没有做过。

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一个无法证实的小道消息:中汽研这个公开测试,曾邀请BM品牌和VV品牌参与。BM品牌评估后回绝了,VV品牌则到中汽研实验室安排了一次非公开测试,当时的速度是40km/h,测试后经评估,决定不公开做。本田也来做了一次摸底测试,用的速度是56km/h,摸底结果是他们决定公开做这个试验。

整个试验唯一的“遗憾”,是本田还没用到北美IIHS的25%偏置碰撞所采用的64km/h速度,而用了低一级别的56km/h。否则这测试就是牛上加牛。当然从展示角度说,既然56km/h已经是全球最牛,再上64km/h对观众而言差别意义就不大了(研究价值更大,这留给厂商自己闭门做吧)。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这是本田展示自身强项的一个“演出”。一定程度上确实如此。问题是同样的“演出”,目前别家可能都做不到。测试那天我们就打趣说,本田应该把这事搞成“冰桶挑战”,自己做完点名对手来做——本田点名大众做,大众点名通用做,通用点名丰田做……这当然不可能成事,因为这些对手目前很可能都不敢做(谁家敢做的话,我保证再为他们写一系列文章)。

拿科学碰撞试验的成绩来说话,本田在车头小重叠率碰撞的保护技术上,已经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说人话就是:单以车头碰撞来说,本田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品牌(至少适用于在IIHS拿到“Good”的那几款车)。

抱歉夸得有点直接。但本田目前在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就是一个国际认可的优等生——不但“标准题”会做,连从来没出过的新题也做得好,说明这个学生的基本功就很全面。这样的优等生,没有理由吝啬称赞。

大家肯定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本田表现这么好呢?

其实本田在25%偏置碰撞中表现优异的关键,是一个称为“ACE”的兼容性车身构造。这个构造不仅和一般车那样有纵梁,还在前翼子板上方有一组附加梁,包围车头的两角位置。就是这个附梁,在小重叠率的碰撞中起到了抵御撞击、吸能、保护乘员舱的作用。其它大部分车这个位置就算有金属构造,也不是关键的车身防碰撞构造,设计和用材跟本田的不一样。

ACE架构不是在某个部位“加料”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整体结构理念,只有从零开始设计,才可以实现这样的架构。本田在2005年首次在新车上运用ACE结构,至今全系所有车上都已经采用。换言之,本田不但开发出技术,而且经多年“潜心”经营,已经完成了这项技术的全系普及和布局。

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本田这样的优势能保持多久?

IIHS的25%偏置碰撞始于2012年,至今才两年。这两年来,很多厂商面对难看的成绩束手无策。因为碰撞安全性主要由车身结构决定,车身结构一旦量产后很难做根本性改进。绝大多数厂商肯定是在2012年IIHS碰撞测试后,才意识到要针对25%偏置碰撞进行优化设计。按一个新车身结构最少3年的开发期来算起码也要等到在2015年,我们才会看到能在25%碰撞测试中表现优异的新车比较大批地出现。那还只是第一批,厂商还要逐步更新旗下各款产品,这至少又要经历一个产品周期:4-8年时间。这样算下来,到业界普遍能在25%偏置碰撞中取得好表现(或者换个角度说:IIHS的测试能比较比较普遍地提高业界安全性),需要等到2016-2018年。也就是说,本田目前已经领先业界2-4年,优势至少还能保持整整2年。



*两台对撞后的雅阁,虽然看上去损坏明显,但实际车内假人各项受伤害指标全是“绿色”,意味着“可以自己下车处理交通事故”。

平心而论,我希望全世界厂商能用最快速度改进产品弱点,提升所有产品的安全性;但又平心而论,我认为像本田这样有前瞻性理念、并且愿意“默默”去投入和应用的厂商,应该获得回报。就算还不能像在美国那样奠定“本田最安全”地位,至少能摘去一大片“本田不安全”的黑帽子,都已算得上是修成正果。


为什么说本田做了一个世界最牛X的碰撞测试?
2014-11-04 YYP 颜宇鹏-车言论

广本举行的“车对车15度小重叠率高速碰撞试验”已于上周五成功结束。关于这个碰撞试验的过程和内容,我们拍了一个片子,不久就会和大家见面。因此,具体内容我就不再这里重复说。

如果大家现在想了解详情,可以看本田发布的新闻稿(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里头对本次试验也交待得比较清楚。只是光看官方稿肯定是不够“过瘾”的,因为新闻稿不能把竞品摆上台来比较,而安全性这个东西,只有比较才有可看性。

因此,我还是忍不住写一篇我想说的话。

本田车安全吗?日系车安全吗?这个问题已是“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难于回答。说人话:很多人认为日系车不安全。本田也是日系,也是被长久以来被传说不安全的品牌。你要买本田?可靠,省油,就是不安全……哪个本田车主没听过别人这么说呢。

然而一个事实是,本田在世界各国安全碰撞测试中总是拿高分。不仅在中国C-NCAP接连拿到最高分,就是在更严格的美、日碰撞测试中,本田也是高分常客。2012年北美IIHS推出的、被公认全球最难的25%偏置碰撞,本田的讴歌、雅阁、奥德赛、思域都取得了同级最佳成绩。

即便这样,依然有许多国人不相信本田的安全性是“真的好”。在安全的问题上,本田早已习惯了“哑巴吃黄连”;准确地说,是本田在全世界的安全性都得到承认,唯有在中国面对如此难题——他们最早提出的“吸能”被理解为车太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被理解为撞车时牺牲自己来保护别人;碰撞测试成绩好,被人说“应试教育”,不能代表真实情况;甚至在国外测试成绩备受好评,还有人会说国产本田质量和国外肯定不一样……

我看到过去多年来,广本是最积极推动汽车安全传播的,他们甚至赞助了我们策划的“高级主动安全驾驶教程”。但是就这些动作,竟然还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越解释越掩饰”,“缺什么弘扬什么”。

到底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本田可以给自己的安全性正名?我相信本田(尤其是他们的中方合作伙伴,又以更早进入中国的广汽本田为代表)一直都在找这样的方法。

这回的15度角25%偏置高速对撞试验,其实但凡是业内人士——尤其是汽车安全设计碰撞领域的专业人士,都知道是一道“世界性高难度考题”。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见、非常牛X的测试。基于本田要公开做这个测试,所以也可以说,本田要来一个非常高难度的“表演”。这样表演,很大程度上是要给自己的安全性正名。

然而这个“表演”的驱动者,其实并非本田一家。测试期间正值世界NCAP大会在天津举行,来自全球各NCAP组织的高层都来参会,包括世界NCAP主席Max Mosley莫斯利(熟悉F1的车迷应该知道他是谁——前国际汽联主席,卸任后履新这个职位)。中国技术研究中心为来宾们安排“上演”的这个碰撞试验,得到了全世界NCAP来宾的称道。世界NCAP主席说,他们见过无数NCAP试验,但今天这个试验在全世界都是难得一见的,具有很大意义。



为什么少见,为什么没人做?一是这个试验的操作难度很大,对实验室设备条件、试验人员的执行能力,要求都很高。就连北美IIHS,现在也做不到这个测试,因为它们的实验室设施还只能做没有夹角的直线碰撞试验。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够先进,人员水平也够专业,敢公开做这个试验,是对自己专业能力极好的展示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没车“敢”做。北美IIHS突袭的25%偏置碰撞,撞的是水泥墙,已经放倒一大片厂商,包括奔驰、奥迪、雷克萨斯、丰田、福特都“染指”到了“Poor”成绩。第一期碰撞,只有讴歌和沃尔沃拿到了好评。沃尔沃对安全研发的投入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也一直宣称自己会做很多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的碰撞试验(记忆中全世界第一个可以做车对车多角度碰撞测试的实验室就是沃尔沃搞的,待确认),所以沃尔沃拿好成绩没人会意外。本田则很少宣扬自己做了多少种碰撞试验,但实际上他们确实有做,因为来自日方的本田安全技术负责人对这个试验的流程、标准、数据等都驾轻就熟,他们在日本自己总部就有做过。

我猜测,全球厂商中,自己内部做过类似这种“15度角25%偏置对撞”测试的可能并不多,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家在IIHS测试中惨败。而国内厂商们,更很可能完全没有做过。

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一个无法证实的小道消息:中汽研这个公开测试,曾邀请BM品牌和VV品牌参与。BM品牌评估后回绝了,VV品牌则到中汽研实验室安排了一次非公开测试,当时的速度是40km/h,测试后经评估,决定不公开做。本田也来做了一次摸底测试,用的速度是56km/h,摸底结果是他们决定公开做这个试验。

整个试验唯一的“遗憾”,是本田还没用到北美IIHS的25%偏置碰撞所采用的64km/h速度,而用了低一级别的56km/h。否则这测试就是牛上加牛。当然从展示角度说,既然56km/h已经是全球最牛,再上64km/h对观众而言差别意义就不大了(研究价值更大,这留给厂商自己闭门做吧)。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这是本田展示自身强项的一个“演出”。一定程度上确实如此。问题是同样的“演出”,目前别家可能都做不到。测试那天我们就打趣说,本田应该把这事搞成“冰桶挑战”,自己做完点名对手来做——本田点名大众做,大众点名通用做,通用点名丰田做……这当然不可能成事,因为这些对手目前很可能都不敢做(谁家敢做的话,我保证再为他们写一系列文章)。

拿科学碰撞试验的成绩来说话,本田在车头小重叠率碰撞的保护技术上,已经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说人话就是:单以车头碰撞来说,本田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品牌(至少适用于在IIHS拿到“Good”的那几款车)。

抱歉夸得有点直接。但本田目前在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就是一个国际认可的优等生——不但“标准题”会做,连从来没出过的新题也做得好,说明这个学生的基本功就很全面。这样的优等生,没有理由吝啬称赞。

大家肯定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本田表现这么好呢?

其实本田在25%偏置碰撞中表现优异的关键,是一个称为“ACE”的兼容性车身构造。这个构造不仅和一般车那样有纵梁,还在前翼子板上方有一组附加梁,包围车头的两角位置。就是这个附梁,在小重叠率的碰撞中起到了抵御撞击、吸能、保护乘员舱的作用。其它大部分车这个位置就算有金属构造,也不是关键的车身防碰撞构造,设计和用材跟本田的不一样。

ACE架构不是在某个部位“加料”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整体结构理念,只有从零开始设计,才可以实现这样的架构。本田在2005年首次在新车上运用ACE结构,至今全系所有车上都已经采用。换言之,本田不但开发出技术,而且经多年“潜心”经营,已经完成了这项技术的全系普及和布局。

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本田这样的优势能保持多久?

IIHS的25%偏置碰撞始于2012年,至今才两年。这两年来,很多厂商面对难看的成绩束手无策。因为碰撞安全性主要由车身结构决定,车身结构一旦量产后很难做根本性改进。绝大多数厂商肯定是在2012年IIHS碰撞测试后,才意识到要针对25%偏置碰撞进行优化设计。按一个新车身结构最少3年的开发期来算起码也要等到在2015年,我们才会看到能在25%碰撞测试中表现优异的新车比较大批地出现。那还只是第一批,厂商还要逐步更新旗下各款产品,这至少又要经历一个产品周期:4-8年时间。这样算下来,到业界普遍能在25%偏置碰撞中取得好表现(或者换个角度说:IIHS的测试能比较比较普遍地提高业界安全性),需要等到2016-2018年。也就是说,本田目前已经领先业界2-4年,优势至少还能保持整整2年。



*两台对撞后的雅阁,虽然看上去损坏明显,但实际车内假人各项受伤害指标全是“绿色”,意味着“可以自己下车处理交通事故”。

平心而论,我希望全世界厂商能用最快速度改进产品弱点,提升所有产品的安全性;但又平心而论,我认为像本田这样有前瞻性理念、并且愿意“默默”去投入和应用的厂商,应该获得回报。就算还不能像在美国那样奠定“本田最安全”地位,至少能摘去一大片“本田不安全”的黑帽子,都已算得上是修成正果。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k5NTM0MQ==&mid=204807738&idx=1&sn=6737a4894fbdbfff43fd816faabfc732#r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k5NTM0MQ==&mid=204807738&idx=1&sn=6737a4894fbdbfff43fd816faabf ...

补图........

补图失败....-_-#
没办法,信仰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的……
本田包括整个日系,当年在最风光的时候没有守住舆论的关口,不过这也不奇怪,只有在中国他们才面临到对手这样卑鄙无耻的攻击手段,。
只可惜本田是日本企业,企业为日本政府的行为买单了。
车车 发表于 2014-11-4 13:31
本田包括整个日系,当年在最风光的时候没有守住舆论的关口,不过这也不奇怪,只有在中国他们才面临到对手这 ...
我只可惜本田不产硬派越野,要是也产普拉多,陆巡,途乐这样的车,砸锅卖铁也要捧个场啊!
世界最牛X?骗鬼呢,明显是比IIHS的速度更低,角度更大。
世界最牛X?骗鬼呢,明显是比IIHS的速度更低,角度更大。
IIHS只有重叠度,没有角度。
ericcui1 发表于 2014-11-4 16:13
IIHS只有重叠度,没有角度。
就是有角度才是降低难度,有角度才能把一部分冲击力卸向侧面,而不是都往乘员舱的方向挤压。
kadesh 发表于 2014-11-4 16:20
就是有角度才是降低难度,有角度才能把一部分冲击力卸向侧面,而不是都往乘员舱的方向挤压。
有角度的降低难度,这是想当然的还是有什么依据支持?以前多做无角度的直接碰撞,只是近期才搞什么25度、15度之类的有角度碰撞,既然难度低为何不先搞,反而要先搞高难度的无角度碰撞?
teleyy 发表于 2014-11-4 16:49
有角度的降低难度,这是想当然的还是有什么依据支持?以前多做无角度的直接碰撞,只是近期才搞什么25度、 ...
没学过物理?力的分解不过是中学水平罢了。

甚么叫近期才搞?本田自己的多角度碰撞中心十几年前就有了。
kadesh 发表于 2014-11-4 17:01
没学过物理?力的分解不过是中学水平罢了。

甚么叫近期才搞?本田自己的多角度碰撞中心十几年前就有了 ...
哦,原来汽车碰撞变形机理用力的分解就可以解释,学习了。
teleyy 发表于 2014-11-4 17:12
哦,原来汽车碰撞变形机理用力的分解就可以解释,学习了。
车受到冲击会怎么变形要靠碰撞测试来验证,然而碰撞测试产生的冲击力大小,只要看方向重量和速度就能比较,对于这两者的分别,你就别装傻了。
teleyy 发表于 2014-11-4 17:12
哦,原来汽车碰撞变形机理用力的分解就可以解释,学习了。
顺便提醒你一句,IIHS的25%测试,其障碍物是不可移动不可溃缩的,相比之下两车相撞则是两辆车的溃缩区都在吸收能量,两辆车都会受到冲击打转,有角度的碰撞就转的更厉害。相比之下哪种测试更有挑战性,也是只需要中学物理水平就不难明白。
kadesh 发表于 2014-11-4 17:20
车受到冲击会怎么变形要靠碰撞测试来验证,然而碰撞测试产生的冲击力大小,只要看方向重量和速度就能比较 ...
可是汽车这种外形复杂、非刚性的东西它的各个方向耐撞的能力不一样啊!
本田果然比BYD强一点啊。
kadesh 发表于 2014-11-4 17:28
顺便提醒你一句,IIHS的25%测试,其障碍物是不可移动不可溃缩的,相比之下两车相撞则是两辆车的溃缩区都 ...

呵呵!你的这种设想只有一种情况能成立,那就是汽车在力学上是各向同性。
teleyy 发表于 2014-11-4 17:49
呵呵!你的这种设想只有一种情况能成立,那就是汽车在力学上是各向同性。
现在就开始呵呵了啊?我已经说了好几条理由了,而你除了说些空洞的废话,拿不出一条理由说明前方有角度撞击比迎头撞击更有挑战性(「难度低为何不先搞」这种话我是不好意思称之为理由)。更别提本来就有56kph和64kph的差距,就这样记者还敢吹世界最牛X。
多说一句,前面并不是要否定本田新一代平台在应付小重叠碰撞的时候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只是看不惯某些媒体毫无常识的吹捧,故此吐槽几句。
如果实在不懂物理不信物理,那么最简单的办法,比较一下IIHS碰撞和这个对撞的图片就知道了,IIHS的25%测试中撞击侧A柱的折弯程度和乘员舱压缩明显大于这个对撞,不知道有没有人打算解释成广本的车比美版本田更安全。

608_456_20141031170738917562.jpg

api-rating-image.ashx.jpg
有力反驳“铁皮党”,评广本15°小重叠车对车碰撞
时间:2014-11-02   作者:冯晞帆


去年美国IIHS突然加入25%偏置撞击测试,由于撞击点避开了车辆的前纵梁位置,因而在首测的11款豪华车中,只有两款能取得“good”评价,讴歌TL是其中一台。在随后的中级车测试中,也是仅有两款车型获得“good”评价,九代雅阁是其中一台……显然广本想乘胜追击,依然采用25%的重叠率,在天津C-NCAP碰撞中心公开用两台九代雅阁,进行了“前无古人”的15°角小重叠率车对车碰撞测试。



15°小重叠率车对车碰撞测试这一名称,或许看得让人头晕,但只要分解成15°、小重叠、车对车这三部分,就不难理解其含义。上图右侧车辆被称为“目标车”,目标车是呈直线行驶,而左侧车辆被称为“子弹车”,呈15°斜角撞向目标车。碰撞时,两者行驶速度均为56km/h,各用25%的车头宽度撞向对方。这次测试继承了25%偏置撞击的难点,即是撞击点绕开了纵梁位置。其次,车头结构保护最理想状态是呈垂直角度撞向物体,15°斜角无疑会打破这一理想条件。最后便是车对车,车头内结构不像之前试验室刚壁那样硬度均匀,撞击受力将难以估测。

为什么广汽本田要做如此刁钻的实验?应该是想更真实还原实际碰撞情景,毕竟在现实中,以车对车碰撞情况居多,极少会像传统碰撞测试那样撞击全刚性壁障(现实中可视为撞墙或撞大树)。在车对车撞击中,根据统计数据,25%重叠撞击的伤亡率非常高,且实际大部分情况是两车呈小角度斜角撞上,而非像IIHS测试那样呈垂直角度撞击。综上所述,广本最终确定15°和25%重叠率这两个试验参数。

【碰撞前一天,工作人员对撞击点进行调试】

说句实话,广汽本田敢公开进行这次测试,自己必然已在试验室里进行过模拟测试,但日方负责人依旧表示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还原上一次试验的状况。原来不同于其它呈直线撞击的车对车测试,在这次测试中,如果速度和角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出现错过撞击,或撞击位置错误等情况。而且在碰撞试验室中,两台车是依靠钢缆牵引,会在离撞击位置大概还有6米的地方松开钢缆,随后车辆只能依靠惯性行驶。在无牵引状态下,车辆速度和行驶角度必然会发生变化,因而松钢缆时机要计算得非常精准,只要一失足便会成业内笑柄。

广本15°小重叠车对车碰撞:碰撞后分析


【车对车测试撞击过程,左方驶入为子弹车,右方驶入为目标车。】

在最终测试中,目标车速度为56.2km/h,子弹车为56.9km/h,都在偏差允许范围内。事后连日方都表示惊讶的一点,则是两车车头撞击位置偏差度竟然为0!从上面的撞击过程图片可以看到,两台雅阁撞击后犹如在跳“华尔兹”,旋转超过90°才停下,下面我们再看看两车损伤程度。

【目标车损伤情况】

【子弹车损伤情况】

首先两车在撞击时,车门都没有脱落,保证车内乘员没有被甩出的危险。在撞击后,两车车门也能用人手打开,实际碰撞中无疑有利于逃生或营救,而且两辆车的安全气囊及气帘也如愿发挥作用。从车头损伤情况“目测”,子弹车要比目标车伤得严重很多。

【假人各部分伤害数值】

但从上表不难看到,目标车假人受伤程度基本要高于子弹车,数据显然和肉眼观察的第一印象相违背。平时“铁皮党”攻击某款车不安全时,总说我在某次实际事故中看到,某车被撞得稀巴烂,而某某车基本完好无损,所以某车远不如某某车安全。广本这次测试无疑是个很好的“流言终结者”。

【目标车下内饰板已变形】

【子弹车下内饰板没有课用肉眼看到的变形】

从上面对比可以发现,目标车乘员舱损伤其实要比子弹车严重。为什么会出现子弹车车头受损更严重情况?问题很大出在撞击角度上,子弹车撞击一边的前纵梁在碰撞中发挥作用,并通过下保险杠传给另一边纵梁共同承担冲击。在溃缩吸能下,子弹车整个车头结构最终变得面目全非,但撞击能量已被消耗得差不多,没有多少余量去冲击乘员舱。反观目标车,撞击位置几乎在前纵梁外侧,前纵梁不能很好去吸收撞击能量,车头结构无法实现整体溃缩,损伤部分基本仅局限在纵梁以外的副粱位置,而且由于惯性,碰撞后子弹车继续撞击乘员舱,于是看起来车头损伤小得多,背后实质是冲击乘员舱的能量更大。



不过庆幸的是,哪怕是受损相对严重的目标车,假人损伤数值也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图密密麻麻的假人数值或许让你看着头晕,但只需记住一点,数值全用绿色表示,代表若事故发生在现实中,连救护车也不用叫,要做的只是各自下来找保险公司过来定损。

【九代雅阁在IIHS 25%偏置撞击测试后的情况】

不过广本的试验还是留了个悬念,因为IIHS测试是在64km/h速度下进行,而在这次15°小重叠车对车测试中,两车最终速度只是56km/h。从九代雅阁在25%偏置撞击后的图片看到,哪怕是这次车对车测试中的目标车,A柱损伤情况也比IIHS测试要小得多。那么如果用64km/h进行车对车测试,结果将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试想如果广本像某位网友所言,心血来潮弄个“冰桶挑战”,点名让其它车厂来做仅为56km/h的车对车测试,以目前的IIHS的评价形势来看,估计还是没人敢应战。

【本田ACE车身原理图】

大家不敢应战的原因,在前文已提到,就是25%的撞击重叠率,会避开很多车的纵梁位置,最终只能依靠相对薄弱的副粱来吸能。在IIHS测试中可以看到,哪怕是宝马3系、奔驰C级等豪华车,假人某些位置出现了红色的“poor”评价。放到现实中,很可能意味事故将给乘员造成身体残疾。本田ACE车身有个巧妙之处,就是将副梁和纵梁“桥连”到一块,让纵梁也能帮助副粱吸收撞击能量,因而能在这类小重叠测试中无往而不利。换言之,虽然广本没做64km/h测试,但技术实力能确保他的产品在这类测试中的权威地位。

话说回来,在本次活动中,广本从头到尾强调的都是对“人”的关爱,强调安全技术的人性温度。相比钢板厚薄问题无谓的争论,对生命的关怀明显更重要。
http://m.xincheping.com/plan-65023.html
他们甚至赞助了我们策划的“高级主动安全驾驶教程”。

皇协军敢不说小日本的好?
kadesh 发表于 2014-11-4 18:10
现在就开始呵呵了啊?我已经说了好几条理由了,而你除了说些空洞的废话,拿不出一条理由说明前方有角度撞 ...
那是,中学物理太高深了,对本人来说实在是太空洞。
kadesh 发表于 2014-11-4 18:44
如果实在不懂物理不信物理,那么最简单的办法,比较一下IIHS碰撞和这个对撞的图片就知道了,IIHS的25%测试 ...
国内产的比国外好的那是神车 两个试验受力方向有差别的...所以车的损失不一样也正常,不管怎么样多做些不同情况下的碰撞试验能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车子的...
由这测试和这帖子延伸开来的:一个为了行驶安全所做了无数努力的车厂,造了一款各方面性能优良质量可靠性价比良好的产品,做了一个高标准的试验,却得到冷嘲热讽,让人感叹做事的人永远都有争议,不做事的人永远都不会有争议……
孤独勇士 发表于 2014-11-7 13:20
国内产的比国外好的那是神车 两个试验受力方向有差别的...所以车的损失不一样也正常,不管怎么样多 ...
本田參予这种测试毫无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把它吹捧成“世界最牛X”的记者,或者是无知,或者是收了钱,或者是高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