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情报机构全景扫描(附上情报机构网络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6:28
        最近,台湾军情局查获“双面间谍”的事件,使一直低调的岛内情报机构又一次成为新闻话题。其实就是对于大陆民众而言,台湾情报机构也谈不上多么陌生其中大多数,都与《潜伏》这样热播谍战剧当中涉及的“军统”和“中统”有着深厚的渊源。 “军统”、“中统”今何在 通过相关的文史资料和影视作品,很多大陆民众对“军统”和“中统”当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耀武扬威的作派都很熟悉。
        不过,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这两大情报机构也都进行了重太改组。在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的“军统”,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民党当局对情报机构的调整中,又改名为“国防部情报局”。到了60年代,“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勤室” 合并,成为“军事情报局”,隶属于“国防部”的“参谋本部”,由“参谋总长”直接指挥。抗战之后,“中统”也更名为“中央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1949年,党通局划归内政部领导,称为“内政部调查局”。到了台湾之后,又历经多次变革,最终定名为“法务部调查局”,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台湾岛内的社会调查,以办理经济案件和监控民情动态为主。
“国安局”统一协调国民党当局的情报系统在大陆时期就过于庞杂,彼此间还勾心斗角,败退台湾之后状况依旧。从事情报工作的单位,除军情局和法务部调查局之外,还有“内政部警政署”、“总政治作战部”、 “参谋总长情报次长室”、“海岸巡防司令部”、“宪兵司令部”等等。
        “海岸巡防司令部”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当年“警总”也是国民党当局在“戒严”时期岛内权力最大的情报机构。1992年,当局宣布裁撤“警总”,原“警总”成员的一部分改编为“海岸巡防司令部”,直属“参谋本部”,主要负责在台湾地区进行保安工作, 并继承了原“警总”的“防范叛乱和共谍渗透”任务。
        “参谋总长情报次长室”原为大陆时期的国防部第二厅,主要职能是搜集军事情报。而“宪兵司令部”是当局主管军队纪律、协助社会治安的特工组织。上世纪50年代,为整合情报系统,当局先是设立了“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又将委员会纳入蒋经国领导的“总统府资料室”。后来,当局成立了“国家安全局”,统一督导协调台湾情报工作。
        “国安局”下设5个处,分别负责大陆、海外、岛内、战略情报和电信。在台湾各大重要城镇与港口、要塞,“国安局”都设有工作站,在美国和日本等海外地区也设有督导组。此外,“国安局”资助“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活动,同时还间接控制政治大学的“东亚研究所”、 文化大学的“大陆研究所”、淡江大学的“战略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军情局“与时俱进”在这些情报机构当中,主力还是源于“军统”的军情局。在两岸对峙的年代,军情局的工作以配合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为主。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军情局通过空投和潜入等方式,不断向大陆地区派遣特工,进行情报搜集、心理战宣传、支援叛乱、爆破暗杀、破坏基础设施等活动。不过,这些行动多以失败告终,而派到大陆的特工也大多有去无回。随着大陆地区的改革开放,以及国民党当局的战略调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军情局也改变了对大陆的情报工作策略。其利用海峡两岸交往的日渐开放,选派特工以旅游、探亲、投资等名义为掩护,赴大陆搜集情报、同时发展间谍网络。
        关于新时期对大陆的情报工作,军情局曾有专门的“指导文件”,将工作重点规定为:发展潜伏组织、援助反对力量等等。包括军情局在内的台湾各情报机构还提出了对大陆情报搜集的具体要求,中央文件、内部资料、体制改革、政治动向、军事部署、装备更新全在其任务之列。
1984年,在高层的授意之下,军情局收编台湾黑道“竹联帮”成员陈启礼等人,派其到美国刺杀了《蒋经国传》的作者、美籍华裔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此案后来被美国方面侦破, 一时之间陷台湾当局于尴尬地位,同时在岛内也曝出情报机构权力过大、为所欲为的弊端。为应付国际与岛内压力,当局将军情局局长汪希苓及其部下胡仪敏、陈虎门送上法庭。时任领导人蒋 经国也对军情局进行了改组,将其正式置于“国安局”的督导之下。
        陈水扁为推动“台独”搞情报改革 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陈水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且出于推动“台独”战略的需要,对台湾情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建立起了美国式的体制。在这个新体制之下,“国安局” 相当于中央情报局,仍然负责情报工作的统一协调,同时主要担负对外情报活动;调查局相当于联邦调查局,还是以岛内工作为主;军情局相当于美国的国防情报局,在原有对大陆的任务之外, 还要负责领导各军兵种的情报工作。 此外,陈水扁还对原来职权过于宽泛的“政战”系统进行了调整,将总政治作战部一分为二: 在“国防部”成立“总政治作战局”,处理“政战”日常事务;在“参谋本部”设立“政战参谋 次长室”,负责“政战”具体任务。
        除了机构调整,民进党当局还强化情报系统的高科技含量,为此不惜大肆破费,向美国购买情报作战的最新装备。例如2000年,美国向台湾出售了一批价值达两亿美元的雷达设备,另外 还出售了美军仍处于列装初期的“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 其实在2000年之前,台湾情报机构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对付“台独”,然而陈水扁上任后,通过拉拢和任用亲信等手段,将情报系统转变为“台独”和自己家族贪腐的帮凶。例如2006年,调查局局长叶盛茂在收到境外转来的关于吴淑珍涉嫌洗钱的资料之后,竟然违规跳过“国安”系统,将这些资料直接交给了陈水扁,造成了严重的司法损失。
马英九上台后,致力于促进情报系统运作的规范化与法治化。但这仍然无法阻止各大情报机 构争权内斗、情报人员贪污“线民”报酬等丑闻的屡屡发生。另外,在两岸关系日趋转暖的今天, 不少情报人员的职业信念出现了动摇,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了疑惑,此外,长期以来当局很多 不近人情的做法也令他们寒心。说到底,台湾情报机构永远只是政治的马前卒,自然也就难以掌 握自身的命运。                            (中国国防报/2010年/11月/9日/第010版 台湾观察 作者:梅锋)
        最近,台湾军情局查获“双面间谍”的事件,使一直低调的岛内情报机构又一次成为新闻话题。其实就是对于大陆民众而言,台湾情报机构也谈不上多么陌生其中大多数,都与《潜伏》这样热播谍战剧当中涉及的“军统”和“中统”有着深厚的渊源。 “军统”、“中统”今何在 通过相关的文史资料和影视作品,很多大陆民众对“军统”和“中统”当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耀武扬威的作派都很熟悉。
        不过,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这两大情报机构也都进行了重太改组。在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的“军统”,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民党当局对情报机构的调整中,又改名为“国防部情报局”。到了60年代,“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勤室” 合并,成为“军事情报局”,隶属于“国防部”的“参谋本部”,由“参谋总长”直接指挥。抗战之后,“中统”也更名为“中央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1949年,党通局划归内政部领导,称为“内政部调查局”。到了台湾之后,又历经多次变革,最终定名为“法务部调查局”,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台湾岛内的社会调查,以办理经济案件和监控民情动态为主。
“国安局”统一协调国民党当局的情报系统在大陆时期就过于庞杂,彼此间还勾心斗角,败退台湾之后状况依旧。从事情报工作的单位,除军情局和法务部调查局之外,还有“内政部警政署”、“总政治作战部”、 “参谋总长情报次长室”、“海岸巡防司令部”、“宪兵司令部”等等。
        “海岸巡防司令部”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当年“警总”也是国民党当局在“戒严”时期岛内权力最大的情报机构。1992年,当局宣布裁撤“警总”,原“警总”成员的一部分改编为“海岸巡防司令部”,直属“参谋本部”,主要负责在台湾地区进行保安工作, 并继承了原“警总”的“防范叛乱和共谍渗透”任务。
        “参谋总长情报次长室”原为大陆时期的国防部第二厅,主要职能是搜集军事情报。而“宪兵司令部”是当局主管军队纪律、协助社会治安的特工组织。上世纪50年代,为整合情报系统,当局先是设立了“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又将委员会纳入蒋经国领导的“总统府资料室”。后来,当局成立了“国家安全局”,统一督导协调台湾情报工作。
        “国安局”下设5个处,分别负责大陆、海外、岛内、战略情报和电信。在台湾各大重要城镇与港口、要塞,“国安局”都设有工作站,在美国和日本等海外地区也设有督导组。此外,“国安局”资助“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活动,同时还间接控制政治大学的“东亚研究所”、 文化大学的“大陆研究所”、淡江大学的“战略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军情局“与时俱进”在这些情报机构当中,主力还是源于“军统”的军情局。在两岸对峙的年代,军情局的工作以配合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为主。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军情局通过空投和潜入等方式,不断向大陆地区派遣特工,进行情报搜集、心理战宣传、支援叛乱、爆破暗杀、破坏基础设施等活动。不过,这些行动多以失败告终,而派到大陆的特工也大多有去无回。随着大陆地区的改革开放,以及国民党当局的战略调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军情局也改变了对大陆的情报工作策略。其利用海峡两岸交往的日渐开放,选派特工以旅游、探亲、投资等名义为掩护,赴大陆搜集情报、同时发展间谍网络。
        关于新时期对大陆的情报工作,军情局曾有专门的“指导文件”,将工作重点规定为:发展潜伏组织、援助反对力量等等。包括军情局在内的台湾各情报机构还提出了对大陆情报搜集的具体要求,中央文件、内部资料、体制改革、政治动向、军事部署、装备更新全在其任务之列。
1984年,在高层的授意之下,军情局收编台湾黑道“竹联帮”成员陈启礼等人,派其到美国刺杀了《蒋经国传》的作者、美籍华裔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此案后来被美国方面侦破, 一时之间陷台湾当局于尴尬地位,同时在岛内也曝出情报机构权力过大、为所欲为的弊端。为应付国际与岛内压力,当局将军情局局长汪希苓及其部下胡仪敏、陈虎门送上法庭。时任领导人蒋 经国也对军情局进行了改组,将其正式置于“国安局”的督导之下。
        陈水扁为推动“台独”搞情报改革 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陈水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且出于推动“台独”战略的需要,对台湾情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建立起了美国式的体制。在这个新体制之下,“国安局” 相当于中央情报局,仍然负责情报工作的统一协调,同时主要担负对外情报活动;调查局相当于联邦调查局,还是以岛内工作为主;军情局相当于美国的国防情报局,在原有对大陆的任务之外, 还要负责领导各军兵种的情报工作。 此外,陈水扁还对原来职权过于宽泛的“政战”系统进行了调整,将总政治作战部一分为二: 在“国防部”成立“总政治作战局”,处理“政战”日常事务;在“参谋本部”设立“政战参谋 次长室”,负责“政战”具体任务。
        除了机构调整,民进党当局还强化情报系统的高科技含量,为此不惜大肆破费,向美国购买情报作战的最新装备。例如2000年,美国向台湾出售了一批价值达两亿美元的雷达设备,另外 还出售了美军仍处于列装初期的“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 其实在2000年之前,台湾情报机构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对付“台独”,然而陈水扁上任后,通过拉拢和任用亲信等手段,将情报系统转变为“台独”和自己家族贪腐的帮凶。例如2006年,调查局局长叶盛茂在收到境外转来的关于吴淑珍涉嫌洗钱的资料之后,竟然违规跳过“国安”系统,将这些资料直接交给了陈水扁,造成了严重的司法损失。
马英九上台后,致力于促进情报系统运作的规范化与法治化。但这仍然无法阻止各大情报机 构争权内斗、情报人员贪污“线民”报酬等丑闻的屡屡发生。另外,在两岸关系日趋转暖的今天, 不少情报人员的职业信念出现了动摇,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了疑惑,此外,长期以来当局很多 不近人情的做法也令他们寒心。说到底,台湾情报机构永远只是政治的马前卒,自然也就难以掌 握自身的命运。                            (中国国防报/2010年/11月/9日/第010版 台湾观察 作者:梅锋)
国军上岸了吗?
很有价值的资料贴,收藏。
组织结构形同虚设。看了一年小金的各种越权操作,现在看立法行政院管食安,真tm扯,这些部门都可以撤销了
ToughGear 发表于 2014-10-29 14:32
组织结构形同虚设。看了一年小金的各种越权操作,现在看立法行政院管食安,真tm扯,这些部门都可以撤销了
我觉得食安问题难解决主要是台湾各县市的地方权力太大,各县市就好像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完全不受国府掌控,你想想看,地方食卫查出了问题,居然不先向上级食卫单位上报,反而是先提供给自己一边的立委,利用资讯上的先发优势给行政院长下套。
东厂,西厂,都只不过是当局的打手和耳目罢了,收集情报,分析研究的。各国都如此。

体制方面,美国是CIA对外,FBI管内部。而前苏联的KGB则内外通吃,权力大到没边
lzm2855 发表于 2014-10-29 15:20
东厂,西厂,都只不过是当局的打手和耳目罢了,收集情报,分析研究的。各国都如此。

体制方面,美国是CI ...
美国国安局到底是什么机构呢
wj96202 发表于 2014-10-29 20:36
美国国安局到底是什么机构呢
主管电子情报、监听、密码破译,好像不负责人员渗透
呵呵,目测楼主的硬笔字写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