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报机构如何颠覆南斯拉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7:10:2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

<TR>
<TH><FONT color=#05006c>西方情报机构如何颠覆南斯拉夫</FONT></TH></TR>
<TR>
<TD></TD></TR>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20></TD></TR>
<TR>
<TD height=15></TD></TR>
<TR>
<TD class=l17><FONT>  三年前,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大选中失败,黯然下台,随即被送往海牙战犯法庭受审。米氏曾带领南联盟人民抗击北约的空中打击78天,号称“硬汉总统”和“巴尔干不死鸟”,是什么原因使他在2000年秋季的选举中不堪一击?最近,《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首席记者韩显阳推出新著《阴影里的逐杀》,试图揭开其中内幕。<BR><BR>  伦敦会议策划“倒米”<BR><BR>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位于多瑙河和萨瓦河交汇处的卡莱梅格丹城堡依然风采迷人,米洛什王公步行街依旧熙熙攘攘,有轨电车响着清脆的铃声,上班族步履匆匆……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宁静的生活。然而,这表面平静的背后正酝酿着新的风暴,因为美英政府决心已下,绝对不能让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那一幕重演:伊拉克战败了,但他们认定的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却安然无恙。<BR><BR>  1999年6月下旬,一个为期一周的重要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的目的是确定战后对米洛舍维奇的政策,参加会议的除了英国外交部、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们,还有两国情报机构的重要人物。会上,以美国国务院官员的态度尤为坚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特别警示,他们对米洛舍维奇绝不留情。她暗示了一个时间表,就是希望在克林顿行政当局结束任期前看到事情有一个结局。在7天的会议中,英、美两国代表达成了一致性意见:坚决搞垮米洛舍维奇。<BR><BR>  当时参加会议的一位官员后来回忆说:“在那次会议上,大家还找到了一个办法,而这后来逐渐上升为一种策略。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对其非常欣赏,后来我们也是照此行动的。会议上,大家认为米洛舍维奇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两个谎言:其一,他不断地让南斯拉夫的老百姓相信塞尔维亚人被世界所憎恨;其二,他让民众认为是他使南联盟和外部世界保持着联系。我们必须揭穿他的谎言,让塞尔维亚人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们得孤立他的政权,帮助南反对党。”<BR><BR>  也有人概括说,“那时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敌人就在那里,我们必须用‘政治战’搞垮他!”<BR><BR>  随着伦敦会议的结束,一场反米浪潮开始了。这一次,暗流从各个方向袭来,可是米洛舍维奇对此却似乎一无所知。<BR><BR>  确定“政治战”策略<BR><BR>  英国和美国特别聘请了专家,对多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秘密跟踪得到的大量录像资料和照片进行长达几百个小时的研究。经过研究,他们发现,米洛舍维奇热衷于政治,但对与权力相生相伴的附属物,如金钱及美色毫无兴趣,不追求享乐和排场,生活作风严谨。正因如此,CIA(中央情报局)和军情六处放弃从生活作风、金钱上找破绽的努力。<BR><BR>  起初,一部分CIA官员还提出了将米洛舍维奇秘密逮捕送往国外的计划,但未获批准。这种方案并不现实,而且米的行踪也不易掌握。到1999年6月下旬,情报人员工作方法有了改变。他们开始转移注意重心,努力在米身边的亲信圈子里寻找,有谁可能背叛或者抛弃他,以此来达到孤立米的目的,从而最终把他赶下台。<BR><BR>  来自南军方情报系统的消息对政权高层发出警告,“外部势力在南斯拉夫内部寻找策反人选时,用敲诈、提供金钱等方法,还有的是直接找那些对政府失望的人。整个行动其实是很明显的。在1999年下半年,美国人努力地在做这个工作,后来英国人也接手了这个工作,他们的情报人员相对来说更厉害。”<BR><BR>  当时一位一直在关注整个事态发展的英国驻巴尔干国家前任大使表示:“我们知道自己的情报人员正在进行策反行动。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的情况不一样,在南斯拉夫,我们的确有详细的计划。”<BR><BR>  情报部门使用的“政治战”策略总共有三种形式:一是支持媒体,二是支持南反对党,三是在米洛舍维奇政权内部寻找可以合作的人。<BR><BR>  操纵舆论<BR><BR>  “独立记者协会”是塞尔维亚的新闻工作者自己组建的团体。刚开始时,这个组织只有两间简陋的办公室,地点也很偏僻。后来,随着西方援助资金的逐渐到位,协会搬到了位于老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梅地亚中心”办公。<BR><BR>  在外国情报人员的“指导”下,协会的负责人如果要谈重要的事情,会到外面去找地方。而且,他们还被告知一定要把手机的电池取下,否则谈话内容会被南情报机构监听到。<BR><BR>  一个名为“自由社会”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金融界风云人物索罗斯创建的,利希特女士是该机构贝尔格莱德分部负责人。她的机构对塞尔维亚的独立媒体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提供全套的广播设备。<BR><BR>  米洛舍维奇执政当局对于外部的颠覆行动也不是毫不在意。2000年3月,当局对全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进行了7次搜查,收缴了一些“独立”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设备。5月17日凌晨,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接管反对党“塞尔维亚复兴运动”控制的“STUDIOB”电视台和两家电台,以及一家反对党所拥有的日报。<BR><BR>  然而,南联盟当时面对的对手不只是本国的反对势力,还有一个外部力量——美国、北约和其他西方国家,他们手中拥有的经济、军事资源,不知比南联盟国内的所有势力都超过多少倍。<BR><BR>  扶植反对党<BR><BR>  美国在塞尔维亚扶植反对党是一种“奇怪”的公开和秘密“结合体”。通过“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资助了塞尔维亚反对派大量资金,1999年全年有1000万美元,2000年增至3100万美元。<BR><BR>  许多参与反米活动的美国人透露,在这场阴谋中起领导作用的其实是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发展协会”(AID),而资金方面的调配则是由“政府对外资助机构”(GFAA)通过商业合同交给“全国民主主义促进财团”,再由“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等非赢利机构负责具体操作。<BR><BR>  “国家民主研究所”在塞尔维亚扶植的是塞反对党“要求变革联盟”以及塞尔维亚复兴运动等;而“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抵抗”(OTPOR)组织身上。在2000年南联盟大选期间,“抵抗”组织与反对党一起,成为实现南联盟政权更迭的“顶梁柱”。<BR><BR>  2000年3月,由“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出资,为OTPOR的24名领导人举行了一次“非暴力抵抗讲座”,地点在布达佩斯的“希尔顿饭店”。在讲座中,塞尔维亚学生接受了系统训练:学习如何组织罢工、罢课,如何通过手势进行交谈,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如何动摇一个“独裁政府”的统治等等。该讲座的主要授课人是美国退役上校海尔威,类似的培训和讲座,海尔威上校主持了很多次。每次会议之后,与会的抵抗运动组织成员就会把学到的“新知识”、设备和大包大包的钞票带回塞尔维亚。有了这些东西,他们迅速在塞尔维亚全境内织起一张网,而且很快在社会各个阶层渗透。<BR><BR>  “干掉他!”<BR><BR>  1999年11月中旬,南斯拉夫国家安全部门破获了一个名为“蜘蛛”的间谍小组,从小组成员身上搜出拟好的暗杀米洛舍维奇的计划和武器。这个5人小组的头是一名南联盟塞族人,名叫佩特鲁希奇,拥有南联盟与法国双重国籍,他以“多米尼克”的代号已经为法国情报部门服务了10年。据他本人交代,他的上司是法国情报局高级官员帕特里克·弗洛(化名)。<BR><BR>  “蜘蛛”小组曾提出4种谋杀米洛舍维奇的方案:一、派枪手埋伏或隐藏于人群中,伺机枪杀;二、使用榴弹攻击;三、用汽车炸弹袭击米氏的座车;四、派遣10人突击队攻入米氏的官邸。<BR><BR>  不久,因在互联网上公开英国100名情报人员名单而名声大噪的英前情报人员理查德·汤姆林森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又称,英国情报部门也曾经策划暗杀米洛舍维奇。汤姆林森称,他亲自看到过军情六处的这个暗杀计划。<BR><BR>  2000年7月底,南联盟安全机构再次宣布破获一个间谍恐怖小组,并逮捕了全部4名荷兰籍成员。这些人后来供述,自己的任务是劫持米洛舍维奇,以得到海牙法庭为通缉米氏而设立的奖金。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将寻找机会杀掉米洛舍维奇,把他的头寄给海牙法庭或美国。<BR><BR>  同年8月,南联盟边防部队在黑山和科索沃边界地区抓获4名来自西方国家的武装人员,包括两名英国人和两名加拿大人,南军总参谋部指出,这些人来南的真实意图是谋杀米洛舍维奇、颠覆南联盟政权。<BR><BR>  从堡垒内部攻破<BR><BR>  “科索沃战争”结束不久,塞尔维亚政府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人一直都在跟南斯拉夫军队高级将领接触,并说,(我们)将把被指控为战犯的名单人员增加到600人,因此你要么告诉我你什么时候背叛你的上司,要么就只能去海牙(战犯法庭)。”<BR><BR>  一位美国基层情报人员后来回忆说,他和同伴一起给当时南联盟政府内那些想给自己寻找出路的人“敲警钟”,“最重要的是把信息传给他们,而且得不断地重复告诉他们,‘你们得改变阵线’。”<BR><BR>  一位塞尔维亚商人表示自己一直在观察外国人的行动。“他们一旦找到目标,而且确信值得,就会告诉对方,‘瞧,跟着米洛舍维奇,你能赚到X,当然,这些钱已很多了。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话,你能赚到X、Y、Z’。很多人都得到了这样的口信。”<BR><BR>  一位塞尔维亚社会党前官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BR><BR>  通过各种手段,CIA抓住了塞尔维亚议会一名重要领导人的把柄——在生意上,他有很多瞒着米洛舍维奇的非法生意。以此为要挟,CIA高官要求他“劝说米洛舍维奇提前选举,而且要修改宪法,全民参加”。于是,这位连接受记者拍照都会提议“请到我办公室,和总统照片一起合影”的米氏亲信,开始游说米洛舍维奇,说现在经济形势不错,农业丰收在望,重建形势一片大好,反对党一盘散沙……结论是:“总统应当把选举提前到2000年冬天到来之前!”<BR><BR>  事实上,到2000年6月下旬,国家经济状况根本没有任何起色,而越来越多曾经支持米洛舍维奇的人又相继背弃。但米氏决定,在当年9月进行南联盟地方、国家和总统选举。也就是这个决定,让他留下了永远的痛。<BR><BR>  米洛舍维奇之女玛莉娅直言不讳:“我的父亲是被自己领导的塞尔维亚社会党出卖的。”<BR><BR>  选定取代米氏的人<BR><BR>  2000年7月,米洛舍维奇主导联盟议会两院修改宪法,亲手拉开“大选噩梦”的序幕。就在米氏还沉醉于“反对党缺乏准备时间并且还和以前一样是散沙一盘”时,他不知道,这一次,他的对手在强大的外部势力支持下,为了把他赶下台,不仅准备好了选票,甚至已准备好枪支。<BR><BR>  选举投票前,大量的卫星和移动电话、传真机、计算机和资金抵达了塞尔维亚。这次,某个北欧国家的使馆负责转运了这些东西中的一大部分。除了设备和物资,同时进入塞尔维亚的还有一大批手持外交护照的人。很多人把他们称为专家或技术人员。他们有的负责出主意,有的是具体的行动人员,其目的都是帮助建立起“倒米”网络。<BR><BR>  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排查,为塞尔维亚反对派找到了反米领袖——科什图尼察。他们认为,这个人不断公开批评美国轰炸南联盟,所以米洛舍维奇政权很难给他贴上“西方走狗”和“塞尔维亚叛徒”的标签。虽然科什图尼察“温和的民族主义”仍令在南联盟大选中又出钱又出力的美国人不完全放心,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难以找到一个完全中意的人选的情况下,搞掉米洛舍维奇,才是首要的目标。<BR><BR>  美国人以“国家民主研究所”的名义派“佩恩、肖恩和伯尔兰德民意调查公司”前往塞尔维亚进行调查。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肖恩告诉所有与会的反对党代表:要有一个值得选民信赖的人物出来号召大家,团结塞尔维亚所有反米势力,而这个人就是担任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的科什图尼察。<BR><BR>  对美国人提出的人选,一些参会代表并不愿意接受。毕竟,当时科什图尼察任主席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只是个影响力非常有限的小党,有人甚至说,出了贝尔格莱德恐怕就不会有人知道科什图尼察这个名字。但肖恩以及他身后的CIA可不这么看。反对党被告知,知名度高不高没关系,人的名气可以通过包装而被“制造出来”。<BR><BR>  8月,科什图尼察成了“塞尔维亚民主反对党联盟”推举的总统候选人。经过美国“顾问”们的包装,他很快就改头换面了。一位和他有着30年老交情的朋友几乎都认不出他,“我看他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他不是我从前所认识的科什图尼察,他扮演的是一个新角色:诚实、果断、清晰有力。”<BR><BR>  “不死鸟”飞向绝路<BR><BR>  2000年7月到10月的3个月间,美国资助写有“Gotovje”(塞尔维亚语“他完蛋了”的意思,这个标语后来成为整个“倒米”运动的口号)的不干胶贴250万张,重达80吨。这期间,这些不干胶贴被大张旗鼓张贴在全塞尔维亚的墙上、电梯里,甚至用它们覆盖了米洛舍维奇的竞选广告。同样,用美国资金印制的“OTPOR”(抵抗)运动组织标志——紧握的拳头也随处可见。从美国人自己得到的消息称,这些宣传品全部通过有CIA背景的“伦措咨询公司”负责散发。<BR><BR>  此外,美国人为OTPOR支付了5000罐油漆的费用,使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在塞尔维亚全境涂写反米标语和口号。<BR><BR>  2000年9月24日,南联盟总统大选终于在瑟瑟秋雨中开始了。选举那天,反对党在全国每一个投票站都安排至少两名经过培训的监督员,每名监督员领取西方提供的5美元——在塞尔维亚,人均月收入不到30美元。<BR><BR>  9月28日,南联盟选举委员会公布结果:科什图尼察获得48.96%的选票,米洛舍维奇获得38.62%,第二轮选举定于两周后举行。但是,得到国外统计技术支持的反对派提出证据称,这是米氏“政治舞弊”的结果,实际上,科什图尼察在首轮选举中得票率为52%以上。<BR><BR>  10月5日,反对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冲击议会行动。最后,隶属塞尔维亚内务部国家安全局的特种部队“红色贝雷帽”临阵倒戈,军队则表示“不干涉民主化进程”,曾被称为“巴尔干不死鸟”的米洛舍维奇在无奈中宣布辞职。在宣读辞职声明的时候,人们看到电视上的米洛舍维奇独自一人站在南联盟三色旗下,这位北约炸弹都没能炸倒的硬汉总统看上去一脸疲倦,神情黯淡,似乎已预料到后来被送上海牙法庭接受审判的命运。<BR><BR>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南联盟大选结束,美国、英国和德国一共向南联盟反对派提供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后来报道,美国国会用于干预南联盟国内政治进行的拨款可能高达7700万美元。而南联盟选举投票后的第二天,美国众议院再次通过一个法案,批准拨款1.05亿美元用来援助南斯拉夫的反米派别。<BR><BR>  西方国家为达到把米洛舍维奇赶下台的目的,既出钱又出人,同时以解除制裁、提供经援为“诱饵”,终于借塞尔维亚人之手拔除了自己的“眼中钉”。英国外交大臣库克称,当他听到米洛舍维奇下台的消息后,竟然“兴奋得彻夜难眠”。<BR><BR>  2002年底,《阴影里的逐杀》一书作者、《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韩显阳专访南联盟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时,问金吉奇“如何看待海牙法庭迫使塞尔维亚政府决定‘送走’米洛舍维奇”,这位后来被枪杀的总理回答:“南联盟是个小国,必须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很遗憾,他成了我们重回世界舞台的门票。”<BR></FONT></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

<TR>
<TH><FONT color=#05006c>西方情报机构如何颠覆南斯拉夫</FONT></TH></TR>
<TR>
<TD></TD></TR>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20></TD></TR>
<TR>
<TD height=15></TD></TR>
<TR>
<TD class=l17><FONT>  三年前,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大选中失败,黯然下台,随即被送往海牙战犯法庭受审。米氏曾带领南联盟人民抗击北约的空中打击78天,号称“硬汉总统”和“巴尔干不死鸟”,是什么原因使他在2000年秋季的选举中不堪一击?最近,《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首席记者韩显阳推出新著《阴影里的逐杀》,试图揭开其中内幕。<BR><BR>  伦敦会议策划“倒米”<BR><BR>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位于多瑙河和萨瓦河交汇处的卡莱梅格丹城堡依然风采迷人,米洛什王公步行街依旧熙熙攘攘,有轨电车响着清脆的铃声,上班族步履匆匆……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宁静的生活。然而,这表面平静的背后正酝酿着新的风暴,因为美英政府决心已下,绝对不能让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那一幕重演:伊拉克战败了,但他们认定的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却安然无恙。<BR><BR>  1999年6月下旬,一个为期一周的重要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的目的是确定战后对米洛舍维奇的政策,参加会议的除了英国外交部、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们,还有两国情报机构的重要人物。会上,以美国国务院官员的态度尤为坚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特别警示,他们对米洛舍维奇绝不留情。她暗示了一个时间表,就是希望在克林顿行政当局结束任期前看到事情有一个结局。在7天的会议中,英、美两国代表达成了一致性意见:坚决搞垮米洛舍维奇。<BR><BR>  当时参加会议的一位官员后来回忆说:“在那次会议上,大家还找到了一个办法,而这后来逐渐上升为一种策略。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对其非常欣赏,后来我们也是照此行动的。会议上,大家认为米洛舍维奇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两个谎言:其一,他不断地让南斯拉夫的老百姓相信塞尔维亚人被世界所憎恨;其二,他让民众认为是他使南联盟和外部世界保持着联系。我们必须揭穿他的谎言,让塞尔维亚人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们得孤立他的政权,帮助南反对党。”<BR><BR>  也有人概括说,“那时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敌人就在那里,我们必须用‘政治战’搞垮他!”<BR><BR>  随着伦敦会议的结束,一场反米浪潮开始了。这一次,暗流从各个方向袭来,可是米洛舍维奇对此却似乎一无所知。<BR><BR>  确定“政治战”策略<BR><BR>  英国和美国特别聘请了专家,对多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秘密跟踪得到的大量录像资料和照片进行长达几百个小时的研究。经过研究,他们发现,米洛舍维奇热衷于政治,但对与权力相生相伴的附属物,如金钱及美色毫无兴趣,不追求享乐和排场,生活作风严谨。正因如此,CIA(中央情报局)和军情六处放弃从生活作风、金钱上找破绽的努力。<BR><BR>  起初,一部分CIA官员还提出了将米洛舍维奇秘密逮捕送往国外的计划,但未获批准。这种方案并不现实,而且米的行踪也不易掌握。到1999年6月下旬,情报人员工作方法有了改变。他们开始转移注意重心,努力在米身边的亲信圈子里寻找,有谁可能背叛或者抛弃他,以此来达到孤立米的目的,从而最终把他赶下台。<BR><BR>  来自南军方情报系统的消息对政权高层发出警告,“外部势力在南斯拉夫内部寻找策反人选时,用敲诈、提供金钱等方法,还有的是直接找那些对政府失望的人。整个行动其实是很明显的。在1999年下半年,美国人努力地在做这个工作,后来英国人也接手了这个工作,他们的情报人员相对来说更厉害。”<BR><BR>  当时一位一直在关注整个事态发展的英国驻巴尔干国家前任大使表示:“我们知道自己的情报人员正在进行策反行动。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的情况不一样,在南斯拉夫,我们的确有详细的计划。”<BR><BR>  情报部门使用的“政治战”策略总共有三种形式:一是支持媒体,二是支持南反对党,三是在米洛舍维奇政权内部寻找可以合作的人。<BR><BR>  操纵舆论<BR><BR>  “独立记者协会”是塞尔维亚的新闻工作者自己组建的团体。刚开始时,这个组织只有两间简陋的办公室,地点也很偏僻。后来,随着西方援助资金的逐渐到位,协会搬到了位于老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梅地亚中心”办公。<BR><BR>  在外国情报人员的“指导”下,协会的负责人如果要谈重要的事情,会到外面去找地方。而且,他们还被告知一定要把手机的电池取下,否则谈话内容会被南情报机构监听到。<BR><BR>  一个名为“自由社会”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金融界风云人物索罗斯创建的,利希特女士是该机构贝尔格莱德分部负责人。她的机构对塞尔维亚的独立媒体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提供全套的广播设备。<BR><BR>  米洛舍维奇执政当局对于外部的颠覆行动也不是毫不在意。2000年3月,当局对全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进行了7次搜查,收缴了一些“独立”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设备。5月17日凌晨,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接管反对党“塞尔维亚复兴运动”控制的“STUDIOB”电视台和两家电台,以及一家反对党所拥有的日报。<BR><BR>  然而,南联盟当时面对的对手不只是本国的反对势力,还有一个外部力量——美国、北约和其他西方国家,他们手中拥有的经济、军事资源,不知比南联盟国内的所有势力都超过多少倍。<BR><BR>  扶植反对党<BR><BR>  美国在塞尔维亚扶植反对党是一种“奇怪”的公开和秘密“结合体”。通过“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资助了塞尔维亚反对派大量资金,1999年全年有1000万美元,2000年增至3100万美元。<BR><BR>  许多参与反米活动的美国人透露,在这场阴谋中起领导作用的其实是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发展协会”(AID),而资金方面的调配则是由“政府对外资助机构”(GFAA)通过商业合同交给“全国民主主义促进财团”,再由“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等非赢利机构负责具体操作。<BR><BR>  “国家民主研究所”在塞尔维亚扶植的是塞反对党“要求变革联盟”以及塞尔维亚复兴运动等;而“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抵抗”(OTPOR)组织身上。在2000年南联盟大选期间,“抵抗”组织与反对党一起,成为实现南联盟政权更迭的“顶梁柱”。<BR><BR>  2000年3月,由“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出资,为OTPOR的24名领导人举行了一次“非暴力抵抗讲座”,地点在布达佩斯的“希尔顿饭店”。在讲座中,塞尔维亚学生接受了系统训练:学习如何组织罢工、罢课,如何通过手势进行交谈,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如何动摇一个“独裁政府”的统治等等。该讲座的主要授课人是美国退役上校海尔威,类似的培训和讲座,海尔威上校主持了很多次。每次会议之后,与会的抵抗运动组织成员就会把学到的“新知识”、设备和大包大包的钞票带回塞尔维亚。有了这些东西,他们迅速在塞尔维亚全境内织起一张网,而且很快在社会各个阶层渗透。<BR><BR>  “干掉他!”<BR><BR>  1999年11月中旬,南斯拉夫国家安全部门破获了一个名为“蜘蛛”的间谍小组,从小组成员身上搜出拟好的暗杀米洛舍维奇的计划和武器。这个5人小组的头是一名南联盟塞族人,名叫佩特鲁希奇,拥有南联盟与法国双重国籍,他以“多米尼克”的代号已经为法国情报部门服务了10年。据他本人交代,他的上司是法国情报局高级官员帕特里克·弗洛(化名)。<BR><BR>  “蜘蛛”小组曾提出4种谋杀米洛舍维奇的方案:一、派枪手埋伏或隐藏于人群中,伺机枪杀;二、使用榴弹攻击;三、用汽车炸弹袭击米氏的座车;四、派遣10人突击队攻入米氏的官邸。<BR><BR>  不久,因在互联网上公开英国100名情报人员名单而名声大噪的英前情报人员理查德·汤姆林森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又称,英国情报部门也曾经策划暗杀米洛舍维奇。汤姆林森称,他亲自看到过军情六处的这个暗杀计划。<BR><BR>  2000年7月底,南联盟安全机构再次宣布破获一个间谍恐怖小组,并逮捕了全部4名荷兰籍成员。这些人后来供述,自己的任务是劫持米洛舍维奇,以得到海牙法庭为通缉米氏而设立的奖金。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将寻找机会杀掉米洛舍维奇,把他的头寄给海牙法庭或美国。<BR><BR>  同年8月,南联盟边防部队在黑山和科索沃边界地区抓获4名来自西方国家的武装人员,包括两名英国人和两名加拿大人,南军总参谋部指出,这些人来南的真实意图是谋杀米洛舍维奇、颠覆南联盟政权。<BR><BR>  从堡垒内部攻破<BR><BR>  “科索沃战争”结束不久,塞尔维亚政府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人一直都在跟南斯拉夫军队高级将领接触,并说,(我们)将把被指控为战犯的名单人员增加到600人,因此你要么告诉我你什么时候背叛你的上司,要么就只能去海牙(战犯法庭)。”<BR><BR>  一位美国基层情报人员后来回忆说,他和同伴一起给当时南联盟政府内那些想给自己寻找出路的人“敲警钟”,“最重要的是把信息传给他们,而且得不断地重复告诉他们,‘你们得改变阵线’。”<BR><BR>  一位塞尔维亚商人表示自己一直在观察外国人的行动。“他们一旦找到目标,而且确信值得,就会告诉对方,‘瞧,跟着米洛舍维奇,你能赚到X,当然,这些钱已很多了。但是如果没有他的话,你能赚到X、Y、Z’。很多人都得到了这样的口信。”<BR><BR>  一位塞尔维亚社会党前官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BR><BR>  通过各种手段,CIA抓住了塞尔维亚议会一名重要领导人的把柄——在生意上,他有很多瞒着米洛舍维奇的非法生意。以此为要挟,CIA高官要求他“劝说米洛舍维奇提前选举,而且要修改宪法,全民参加”。于是,这位连接受记者拍照都会提议“请到我办公室,和总统照片一起合影”的米氏亲信,开始游说米洛舍维奇,说现在经济形势不错,农业丰收在望,重建形势一片大好,反对党一盘散沙……结论是:“总统应当把选举提前到2000年冬天到来之前!”<BR><BR>  事实上,到2000年6月下旬,国家经济状况根本没有任何起色,而越来越多曾经支持米洛舍维奇的人又相继背弃。但米氏决定,在当年9月进行南联盟地方、国家和总统选举。也就是这个决定,让他留下了永远的痛。<BR><BR>  米洛舍维奇之女玛莉娅直言不讳:“我的父亲是被自己领导的塞尔维亚社会党出卖的。”<BR><BR>  选定取代米氏的人<BR><BR>  2000年7月,米洛舍维奇主导联盟议会两院修改宪法,亲手拉开“大选噩梦”的序幕。就在米氏还沉醉于“反对党缺乏准备时间并且还和以前一样是散沙一盘”时,他不知道,这一次,他的对手在强大的外部势力支持下,为了把他赶下台,不仅准备好了选票,甚至已准备好枪支。<BR><BR>  选举投票前,大量的卫星和移动电话、传真机、计算机和资金抵达了塞尔维亚。这次,某个北欧国家的使馆负责转运了这些东西中的一大部分。除了设备和物资,同时进入塞尔维亚的还有一大批手持外交护照的人。很多人把他们称为专家或技术人员。他们有的负责出主意,有的是具体的行动人员,其目的都是帮助建立起“倒米”网络。<BR><BR>  美国情报部门通过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排查,为塞尔维亚反对派找到了反米领袖——科什图尼察。他们认为,这个人不断公开批评美国轰炸南联盟,所以米洛舍维奇政权很难给他贴上“西方走狗”和“塞尔维亚叛徒”的标签。虽然科什图尼察“温和的民族主义”仍令在南联盟大选中又出钱又出力的美国人不完全放心,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难以找到一个完全中意的人选的情况下,搞掉米洛舍维奇,才是首要的目标。<BR><BR>  美国人以“国家民主研究所”的名义派“佩恩、肖恩和伯尔兰德民意调查公司”前往塞尔维亚进行调查。在随后召开的会议上,肖恩告诉所有与会的反对党代表:要有一个值得选民信赖的人物出来号召大家,团结塞尔维亚所有反米势力,而这个人就是担任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的科什图尼察。<BR><BR>  对美国人提出的人选,一些参会代表并不愿意接受。毕竟,当时科什图尼察任主席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只是个影响力非常有限的小党,有人甚至说,出了贝尔格莱德恐怕就不会有人知道科什图尼察这个名字。但肖恩以及他身后的CIA可不这么看。反对党被告知,知名度高不高没关系,人的名气可以通过包装而被“制造出来”。<BR><BR>  8月,科什图尼察成了“塞尔维亚民主反对党联盟”推举的总统候选人。经过美国“顾问”们的包装,他很快就改头换面了。一位和他有着30年老交情的朋友几乎都认不出他,“我看他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他不是我从前所认识的科什图尼察,他扮演的是一个新角色:诚实、果断、清晰有力。”<BR><BR>  “不死鸟”飞向绝路<BR><BR>  2000年7月到10月的3个月间,美国资助写有“Gotovje”(塞尔维亚语“他完蛋了”的意思,这个标语后来成为整个“倒米”运动的口号)的不干胶贴250万张,重达80吨。这期间,这些不干胶贴被大张旗鼓张贴在全塞尔维亚的墙上、电梯里,甚至用它们覆盖了米洛舍维奇的竞选广告。同样,用美国资金印制的“OTPOR”(抵抗)运动组织标志——紧握的拳头也随处可见。从美国人自己得到的消息称,这些宣传品全部通过有CIA背景的“伦措咨询公司”负责散发。<BR><BR>  此外,美国人为OTPOR支付了5000罐油漆的费用,使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在塞尔维亚全境涂写反米标语和口号。<BR><BR>  2000年9月24日,南联盟总统大选终于在瑟瑟秋雨中开始了。选举那天,反对党在全国每一个投票站都安排至少两名经过培训的监督员,每名监督员领取西方提供的5美元——在塞尔维亚,人均月收入不到30美元。<BR><BR>  9月28日,南联盟选举委员会公布结果:科什图尼察获得48.96%的选票,米洛舍维奇获得38.62%,第二轮选举定于两周后举行。但是,得到国外统计技术支持的反对派提出证据称,这是米氏“政治舞弊”的结果,实际上,科什图尼察在首轮选举中得票率为52%以上。<BR><BR>  10月5日,反对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冲击议会行动。最后,隶属塞尔维亚内务部国家安全局的特种部队“红色贝雷帽”临阵倒戈,军队则表示“不干涉民主化进程”,曾被称为“巴尔干不死鸟”的米洛舍维奇在无奈中宣布辞职。在宣读辞职声明的时候,人们看到电视上的米洛舍维奇独自一人站在南联盟三色旗下,这位北约炸弹都没能炸倒的硬汉总统看上去一脸疲倦,神情黯淡,似乎已预料到后来被送上海牙法庭接受审判的命运。<BR><BR>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南联盟大选结束,美国、英国和德国一共向南联盟反对派提供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后来报道,美国国会用于干预南联盟国内政治进行的拨款可能高达7700万美元。而南联盟选举投票后的第二天,美国众议院再次通过一个法案,批准拨款1.05亿美元用来援助南斯拉夫的反米派别。<BR><BR>  西方国家为达到把米洛舍维奇赶下台的目的,既出钱又出人,同时以解除制裁、提供经援为“诱饵”,终于借塞尔维亚人之手拔除了自己的“眼中钉”。英国外交大臣库克称,当他听到米洛舍维奇下台的消息后,竟然“兴奋得彻夜难眠”。<BR><BR>  2002年底,《阴影里的逐杀》一书作者、《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韩显阳专访南联盟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时,问金吉奇“如何看待海牙法庭迫使塞尔维亚政府决定‘送走’米洛舍维奇”,这位后来被枪杀的总理回答:“南联盟是个小国,必须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很遗憾,他成了我们重回世界舞台的门票。”<BR></FONT></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