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已实现工程立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7:09:54
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4/n206/n216/c760237/content.html
航天五院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为“太空握手”筑造坦荡天路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4/10/17 字体:【大】【中】【小】

在世界载人航天的舞台上,群雄逐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的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在这个舞台上,一次次迎难而上,担负起我国天地往返运输载人航天器的总体设计工作。自2009 年8月成立以来,该研究室先后完成了我国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载人飞船首次应用型飞行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作出了贡献。

国家队的亮剑精神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复杂、实施难度大,即使在美、俄这样的航天强国,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面对交会对接这个难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敢于亮剑,迎难而上,从方案设计、工具研发、故障预案和试验验证多个方面,全面攻克了交会对接这道难关,取得了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

该研究室根据交会对接任务需求,组织了张亚峰博士、陈伟跃博士、王鑫哲博士牵头的攻关小组,自主开发了交会对接轨道规划软件、再入返回弹道设计软件、返回气动设计软件等5套软件工具,有力地保障了交会对接轨道设计、返回再入、应急救生等关键技术的仿真验证,为交会对接方案设计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会对接对于飞控的精度要求极高,该研究室集智攻关,提出了轨道控制特征点变轨与组合修正相结合的轨道设计思想,关键事件与关键测控弧段模块化设计思想、逆向推演和时序累积相结合的飞行方案设计思路,实现了交会对接过程高精度导引与控制,为天宫、神舟的太空握手,筑造了一条坦荡天路。

针对航天活动的高风险特点,该研究室不断完善故障预案设计,提高突发情况下的处置能力。苟仲秋、杨海峰、赵新攀牵头的可靠性小组针对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设计了700余项飞控预案,实现了全周期任务故障情况的有效覆盖;深入开展故障模式演练,使广大参演参试人员面临突发情况能够处变不惊,沉稳应对,在之后的交会对接实战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会对接任务涉及大量新技术、新状态,需要开展大量的地面试验验证工作。杨胜、苏令、刘元负责的试验规划组提出了基于功能和飞行方案的试验覆盖性分析方法,设计了联合校飞、近距离综合、目标特性试验、多径干扰等数十项交会对接专项试验,确保关键技术在地面得到充分验证,技术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

当世界还在关注神舟十号的时候,该研究室又展开了新一代多用途飞船的论证工作。新一代飞船技术先进,起点高、难度大,是我国载人航天器提水平、上台阶的关键项目。

在方案论证的关键时刻,杨庆、吴文瑞、黄震等多位同志常常通宵达旦地做方案、改设计,终于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完成了多用途飞船返回舱的论证工作,实现了工程立项。
事实证明,载人航天器总体室在艰难困苦面前,是敢于亮剑,能打仗、打胜仗的。

国家队的极致作用

航天工程的实施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成功与失败就在一瞬间。每当大家回看美国航天飞机爆炸的场景时,依然充满震撼与悲痛。载人航天不允许有失误,对于质量的追求必须严苛。

“我们坚持质量制度长抓不懈,对员工的质量教育长抓不懈。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制度机制,警钟长鸣,让大家从心底认识到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质量规范,落实质量要求。”该研究室主任石泳这样谈起研究室的质量建设。有一次,室里一位员工的计划节点快要到期了,文件却还未经过室内评审;如果再走正常的程序,就完不成节点,影响室里的科研生产考核。这位员工找主任商量,要求不经室内评审,直接出文件。石泳没有答应他,而是要求他打计划调整单,推迟节点,还以此为契机召开了全室的质量分析会。

“我们允许员工个人犯错误,但不允许组织犯错误。我们这一级组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提早发现问题,对员工及时纠偏纠错。虽然这会影响我们的考核,但我认为,为了确保质量,这样做也是值得的。”石泳如是说。

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该研究室建立了基于全周期系统状态管控、系统关键点识别、全过程风险量化控制、质量控制点多维确认等具有载人航天特色的型号产品研制质量过程控制方法,确保优秀设计到优秀产品的实现不打折扣,有力地保障了型号任务的顺利实施。该研究室下属的系统总体组获得“2012年航天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2013年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两项国家级质量管理荣誉。

走进载人航天器总体室,左侧有一道荣誉墙,墙上贴满了奖牌,熠熠生辉;右侧,是荣誉柜,里面放满了各种奖状、证书。面对这满墙的荣誉,员工们心中都不免感慨万千。

五年来,该研究室在载人航天总体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与各兄弟研究室、兄弟单位一道披荆斩棘、共沥风雨、集智攻关,确保了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卓越铸就辉煌,该研究室及其班组先后荣获国家、集团公司、五院等多项荣誉;2014年作为载人航天研制团队代表获得了载人航天基金奖集体奖。

五年来,一大批年轻人在型号任务中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载人航天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到如今的少年老成,意气风发,令人感慨。这里的确是让人成长的摇篮。目前,该研究室已经培养出多位型号“两总”、中干、总体主任设计师。

回首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如今货运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型号任务正在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将肩负起新的使命,走向载人航天新的征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期待凭借自身努力创造载人航天的新辉煌。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4/n206/n216/c760237/content.html
航天五院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为“太空握手”筑造坦荡天路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4/10/17 字体:【大】【中】【小】

在世界载人航天的舞台上,群雄逐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的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在这个舞台上,一次次迎难而上,担负起我国天地往返运输载人航天器的总体设计工作。自2009 年8月成立以来,该研究室先后完成了我国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载人飞船首次应用型飞行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作出了贡献。

国家队的亮剑精神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复杂、实施难度大,即使在美、俄这样的航天强国,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面对交会对接这个难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敢于亮剑,迎难而上,从方案设计、工具研发、故障预案和试验验证多个方面,全面攻克了交会对接这道难关,取得了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

该研究室根据交会对接任务需求,组织了张亚峰博士、陈伟跃博士、王鑫哲博士牵头的攻关小组,自主开发了交会对接轨道规划软件、再入返回弹道设计软件、返回气动设计软件等5套软件工具,有力地保障了交会对接轨道设计、返回再入、应急救生等关键技术的仿真验证,为交会对接方案设计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会对接对于飞控的精度要求极高,该研究室集智攻关,提出了轨道控制特征点变轨与组合修正相结合的轨道设计思想,关键事件与关键测控弧段模块化设计思想、逆向推演和时序累积相结合的飞行方案设计思路,实现了交会对接过程高精度导引与控制,为天宫、神舟的太空握手,筑造了一条坦荡天路。

针对航天活动的高风险特点,该研究室不断完善故障预案设计,提高突发情况下的处置能力。苟仲秋、杨海峰、赵新攀牵头的可靠性小组针对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设计了700余项飞控预案,实现了全周期任务故障情况的有效覆盖;深入开展故障模式演练,使广大参演参试人员面临突发情况能够处变不惊,沉稳应对,在之后的交会对接实战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会对接任务涉及大量新技术、新状态,需要开展大量的地面试验验证工作。杨胜、苏令、刘元负责的试验规划组提出了基于功能和飞行方案的试验覆盖性分析方法,设计了联合校飞、近距离综合、目标特性试验、多径干扰等数十项交会对接专项试验,确保关键技术在地面得到充分验证,技术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

当世界还在关注神舟十号的时候,该研究室又展开了新一代多用途飞船的论证工作。新一代飞船技术先进,起点高、难度大,是我国载人航天器提水平、上台阶的关键项目。

在方案论证的关键时刻,杨庆、吴文瑞、黄震等多位同志常常通宵达旦地做方案、改设计,终于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完成了多用途飞船返回舱的论证工作,实现了工程立项。
事实证明,载人航天器总体室在艰难困苦面前,是敢于亮剑,能打仗、打胜仗的。

国家队的极致作用

航天工程的实施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成功与失败就在一瞬间。每当大家回看美国航天飞机爆炸的场景时,依然充满震撼与悲痛。载人航天不允许有失误,对于质量的追求必须严苛。

“我们坚持质量制度长抓不懈,对员工的质量教育长抓不懈。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制度机制,警钟长鸣,让大家从心底认识到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质量规范,落实质量要求。”该研究室主任石泳这样谈起研究室的质量建设。有一次,室里一位员工的计划节点快要到期了,文件却还未经过室内评审;如果再走正常的程序,就完不成节点,影响室里的科研生产考核。这位员工找主任商量,要求不经室内评审,直接出文件。石泳没有答应他,而是要求他打计划调整单,推迟节点,还以此为契机召开了全室的质量分析会。

“我们允许员工个人犯错误,但不允许组织犯错误。我们这一级组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提早发现问题,对员工及时纠偏纠错。虽然这会影响我们的考核,但我认为,为了确保质量,这样做也是值得的。”石泳如是说。

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该研究室建立了基于全周期系统状态管控、系统关键点识别、全过程风险量化控制、质量控制点多维确认等具有载人航天特色的型号产品研制质量过程控制方法,确保优秀设计到优秀产品的实现不打折扣,有力地保障了型号任务的顺利实施。该研究室下属的系统总体组获得“2012年航天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2013年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两项国家级质量管理荣誉。

走进载人航天器总体室,左侧有一道荣誉墙,墙上贴满了奖牌,熠熠生辉;右侧,是荣誉柜,里面放满了各种奖状、证书。面对这满墙的荣誉,员工们心中都不免感慨万千。

五年来,该研究室在载人航天总体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与各兄弟研究室、兄弟单位一道披荆斩棘、共沥风雨、集智攻关,确保了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卓越铸就辉煌,该研究室及其班组先后荣获国家、集团公司、五院等多项荣誉;2014年作为载人航天研制团队代表获得了载人航天基金奖集体奖。

五年来,一大批年轻人在型号任务中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载人航天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到如今的少年老成,意气风发,令人感慨。这里的确是让人成长的摇篮。目前,该研究室已经培养出多位型号“两总”、中干、总体主任设计师。

回首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如今货运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型号任务正在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将肩负起新的使命,走向载人航天新的征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期待凭借自身努力创造载人航天的新辉煌。
多次复用?反推精确着陆?有亮眼的新技术么
新概念飞船?
HCXXXHC 发表于 2014-10-17 14:55
新概念飞船?
据说是山寨猎户座。
是个什么样子的?
以前一直不能确定,现在看来定下来了。
只是有什么“亮点”,希望大亮点估计会失望的。
又是飞船?没意思。一天不研究反重力发动机,人类一天都冲不出地月系。
最好是可以部分重复利用的
美俄的都在搞。我们可以慢一些,观察一下优缺点。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话说啥时出实物模型?载几人?啥时首飞?放出一张效果图会死啊!这八股文看的我心中仿佛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话说啥时出实物模型?载几人?啥时首飞?放出一张效果图会死啊!这八股文看的我心中仿佛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 ...
据说是罗斯和天龙座的混合体,最多载6人,根据任务搭配不同的服务舱
和神舟比起来,先进在那啊?曰

ion 发表于 2014-10-17 22:25
据说是罗斯和天龙座的混合体,最多载6人,根据任务搭配不同的服务舱


这个只是推测,因为相关论文里推式逃逸的要求,又要求兼顾深空和低轨。
实际上推式逃逸只是可选,如果保守一点就是4.2米直径的双舱飞船,介于猎户座和罗斯之间。
如果要推式逃逸,那就是大号龙,近地轨道一舱半,深空那半个舱换成真正的服务舱。
ps:
现在又增加了发动机反推定点着陆的要求,如此一来,如果要推式逃逸那就是大号龙;如果还是传统逃逸方案,那就类似罗斯。
ion 发表于 2014-10-17 22:25
据说是罗斯和天龙座的混合体,最多载6人,根据任务搭配不同的服务舱


这个只是推测,因为相关论文里推式逃逸的要求,又要求兼顾深空和低轨。
实际上推式逃逸只是可选,如果保守一点就是4.2米直径的双舱飞船,介于猎户座和罗斯之间。
如果要推式逃逸,那就是大号龙,近地轨道一舱半,深空那半个舱换成真正的服务舱。
ps:
现在又增加了发动机反推定点着陆的要求,如此一来,如果要推式逃逸那就是大号龙;如果还是传统逃逸方案,那就类似罗斯。
zhyzq 发表于 2014-10-17 22:59
和神舟比起来,先进在那啊?曰
双舱结构,将分系统尽量集中在可复用的返回舱内,可以明显降低成本。
而且在轨驻留空间站时间更长,着陆精度更高过载更小,推式逃逸更安全,兼顾深空探测与近地轨道。还有就是载人量更大,6到7人。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7 23:04
这个只是推测,因为相关论文里推式逃逸的要求,又要求兼顾深空和低轨。
实际上推式逃逸只是可选,如果 ...
跟防热设计也有一定关系。如果是防热瓦,可能类似Dragon的侧置发动机设计。如果是烧蚀材料需要抛大底,采用罗斯的构型更适合。
跟防热设计也有一定关系。如果是防热瓦,可能类似Dragon的侧置发动机设计。如果是烧蚀材料需要抛大底,采 ...
如果要推式逃逸,加上已经确定的定点缓冲着陆,那么只剩山寨龙了……
如果还是传统逃逸方案,定点着陆基本可以确定就是罗斯的构型了。
只要尽快服役就好,5年能行吗?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8 11:22
如果要推式逃逸,加上已经确定的定点缓冲着陆,那么只剩山寨龙了……
如果还是传统逃逸方案,定点着陆基 ...
推式逃逸,发动机也可以考虑布置在底部,就是高度不好控制。既然已经立项,今后几年肯定有论文陆续爆料。
那篇论文总共就写了这两个构型,明显二选一。不过推式逃逸说了这么多,论文里建模又用的是Dragon,倾向不用说。不过,毕竟技术基础条件不一样,如果有特殊指标要求,也不排除在这个基础上搞搞局部创新什么的。
oaki911 发表于 2014-10-18 11:29
只要尽快服役就好,5年能行吗?
估计是瞄准2019年首飞(无人)献礼,服役肯定还得再等等。待技术状态稳定,彻底替代神舟,整个周期10年是免不了的。
估计是瞄准2019年首飞(无人)献礼,服役肯定还得再等等。待技术状态稳定,彻底替代神舟,整个周期10年是 ...
大煤油,大氢氧,大固推都在19年有大成果才好,论文上也是这么说的。
推式逃逸,发动机也可以考虑布置在底部,就是高度不好控制。既然已经立项,今后几年肯定有论文陆续爆料。 ...
推式逃逸发动机放在底部,逃逸直接引爆上面级-_-||
CST100的逃逸发动机虽然安装在服务舱底部,但是喷管也是倾斜安装的,实际上还是侧喷。
将逃逸发动机安装在返回舱底部,喷管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并且采用较小直径的服务舱,逃逸时才能保证安全性。不仅如此,防热大底还要在发动机位置开洞,进一步增大设计难度。
因此即使底部安装发动机,最佳方案也是将发动机喷管放在整流罩内延伸出返回舱侧壁,还是接近龙,仅仅是简化了加压舱的设计。
oaki911 发表于 2014-10-18 13:40
大煤油,大氢氧,大固推都在19年有大成果才好,论文上也是这么说的。
论文只能反映意图和技术路线,不反映实际进度和实际水平。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8 14:56
推式逃逸发动机放在底部,逃逸直接引爆上面级-_-||
CST100的逃逸发动机虽然安装在服务舱底部,但是喷管 ...
你是受联盟事故影响,思维定式了。
联盟那次事故,并不是引爆上面级,而是拉出返回舱的时候意外弄断了服务舱上的管路,导致推进剂外泄。逃逸系统尾焰点燃了泄露出来的推进剂,大火最终导致火箭整体爆炸。如果赶上这种情况,你就是侧置、倾斜布置也没用,一样爆。
好消息。神舟落后了,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7 23:04
这个只是推测,因为相关论文里推式逃逸的要求,又要求兼顾深空和低轨。
实际上推式逃逸只是可选,如果 ...
期待大号龙,咱们有现在的神舟做底子,要罗斯没有意思。还是慢慢整大号龙吧。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4-10-18 12:21
推式逃逸,发动机也可以考虑布置在底部,就是高度不好控制。既然已经立项,今后几年肯定有论文陆续爆料。 ...


呵呵,很高级的玩意了,,,,,,,,,就是在月球上降落都不翻滚,跑到地球上降落老翻滚,太不给面子了。

应该是接近地面切掉降落伞定点降落,或者是直接不要降落伞定点降落,降落伞只做备份???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4-10-18 12:21
推式逃逸,发动机也可以考虑布置在底部,就是高度不好控制。既然已经立项,今后几年肯定有论文陆续爆料。 ...


呵呵,很高级的玩意了,,,,,,,,,就是在月球上降落都不翻滚,跑到地球上降落老翻滚,太不给面子了。

应该是接近地面切掉降落伞定点降落,或者是直接不要降落伞定点降落,降落伞只做备份???
联指部含联勤部 发表于 2014-10-18 17:18
呵呵,很高级的玩意了,,,,,,,,,就是在月球上降落都不翻滚,跑到地球上降落老翻滚,太不给面子 ...
降落伞只做备份那就是不是飞船而是火箭了,伞肯定少不了,除了航天飞机,其它还没见过不用伞的返回装置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7 23:04
这个只是推测,因为相关论文里推式逃逸的要求,又要求兼顾深空和低轨。
实际上推式逃逸只是可选,如果 ...
深空?登月用的?
加盐35 发表于 2014-10-18 17:31
降落伞只做备份那就是不是飞船而是火箭了,伞肯定少不了,除了航天飞机,其它还没见过不用伞的返回装置
龙和罗斯(初期计划)都是全程动力反冲定点着陆,不依赖降落伞
chendelei1980 发表于 2014-10-18 17:55
深空?登月用的?
小行星、月球、火星都有计划啊
没有空天飞机不幸福!
联指部含联勤部 发表于 2014-10-18 17:18
呵呵,很高级的玩意了,,,,,,,,,就是在月球上降落都不翻滚,跑到地球上降落老翻滚,太不给面子 ...
按论文里的说法:正常模式下,只开一顶减速伞(比较小)辅助姿态稳定和减速,主要靠动力减速,落地后切伞。
双舱结构,将分系统尽量集中在可复用的返回舱内,可以明显降低成本。
而且在轨驻留空间站时间更长,着陆 ...
哦,谢谢!另外,请问在历史上真实的任务中有没有实际逃逸过呢?
zhyzq 发表于 2014-10-18 23:02
哦,谢谢!另外,请问在历史上真实的任务中有没有实际逃逸过呢?
联盟有一次
看到此消息甚慰,和空天飞机比现实多了。考虑到长七火箭的能力,显然重量只有控制在12吨以内。考虑到我国空间站规模较小,载人数量可以少一些,例如4人就够,这样其他技术可以保守一些以此提高安全性。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8 23:09
联盟有一次
两次吧?逃逸塔一次高空一次。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8 18:05
龙和罗斯(初期计划)都是全程动力反冲定点着陆,不依赖降落伞
全程反冲无问题啊,,,,,,,,,,,,
论坛游侠 发表于 2014-10-18 19:15
按论文里的说法:正常模式下,只开一顶减速伞(比较小)辅助姿态稳定和减速,主要靠动力减速,落地后切伞 ...
应该是落地前切伞吧,要是有风的话,又拉歪了,,,,,,,,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10-18 18:16
小行星、月球、火星都有计划啊
难道多用途飞船还可以降落到月球上????
联指部含联勤部 发表于 2014-10-19 15:49
应该是落地前切伞吧,要是有风的话,又拉歪了,,,,,,,,
不切伞。
这里的伞是减速伞,面积非常小,主要是稳定姿态,侧风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