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不动拿显示器说事 与 俄机载固态有源雷达的进展(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59:27
最近有些人在谈论战斗机航电系统时总是拿显示器说事。动不动就说显示器如何如之何,好象显示器代表航电系统的全部,显示器好航电系统就好,我认为这是认识误区。就火控系统而言,首要的是雷达等信息收集系统、在就是信息分析处理系统,最后才是显示系统。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才能显示出来,这样的信息才有效,如果不处理,直接显示,则没什么太大价值,早期的显示器就是这样(即使是液晶的)。然而某些人只盯着显示器好坏对别的闭口不谈,如某人云:强-五C都装上液晶显示器,而苏二七还用仪表,以此证明苏二七航电差,依我看强-五C装上液晶显示器又能怎样?它就是装上42寸等离子,它也是垃圾。某些人总是拿着别人二十多年前的东西来说别人差。苏二七是什么年代的产品?那时苏联八十年代的货,代表苏联八十年代初的航电水平,如今时光已过二十多年,俄罗斯的航电水平虽然比不上西方但也决不是苏联二十多年前的水平。这十多年来俄罗斯也引进不少西方技术,电子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例如俄罗斯在2004年三月开发出一款处理器MCST R500,是由Elbrus MSCT公司自主研发的,并已经开始量产。该款处理器属于MCST-R系列,采用0.13微米工艺。另外今年俄将研制出十五万亿次计算机。虽然与西方相比有差距,但是仍然在明显进步。如果说俄罗斯硬件还不如西方的话那么俄罗斯人编写软件的本事一点不比西方差,英特尔总裁说过:在编写复杂软件方面俄罗斯人是顶级高手。俄罗斯人善于精简指令简化算法,用不算很高的配置完成任务。总之不要总以为只有自己在发展别人不在发展。在航空电子技术方面,俄罗斯无源相控雷达以不断发展,多个型号以批量生产,有源相控雷达已进入试飞阶段,2008年左右也将批量生产。机载计算机处理速度已超过一百亿次每秒,第五代机的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将达到数百亿次每秒,据我所知F-35的计算机速度也不过400亿次每秒。在信息分析处理系统方面,俄已经实现了各种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而不是象以前只是把信息简单的显示出来,目前俄罗斯正在向智能化、辅助决策等高级方向发展。某些人对这些视而不见只知道拿显示器说事,动不动说俄罗斯显示器不如中国好,中国显示器如何可以与美国媲美。战斗机不是空中影院,我看某些人是大片看多了,游戏玩多了所以极其重视显示器性能,依我看显示器这个东西合理够用就行了,买别人的也未尝不可,我看某些人是在追求视觉效果,按照这些人的思维,干脆把战斗机装上80寸大背投改成空中影院算了。这里我还要多说两句,某些人认为苏俄不重视电子技术,我看这是错误观点。苏俄电子技术虽然不如西方但其决不是不重视,而是十分重视,并想尽各种办法提高综合性能。某些人认为苏联是因为电子技术不行才拼命提高苏二七的机动性,这是错误观点。苏二七追求机动性的原因是它要全面超过F-15,而F-15是高机动性战机,苏二七要超过它必然要提高机动性,苏二七追求机动性的始作俑者是F-15而不是电子技术。
某些人说歼十的航电如何先进,如何比俄罗斯的好,到底好在何处?歼十装备有源相控雷达了吗?歼十的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能实现了各种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吗?达到智能化、辅助决策了吗?某些人只会拿着老旧的苏二七跟歼十比,俄罗斯苏三七、S-37实验机的航电技术达到什么水平,你们根本就不只到。俄罗斯第五代航电系统研制到什么地步你们也不知道。你们只会干巴巴的说一句歼十的航电比俄罗斯先进,然后就拿显示器说事,什么显示器比俄罗斯好多少,别的则说不出什么。还动不动用保密搪塞,依我看你们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
俄机载固态有源雷达的进展
最近我到中科院图书馆看期刊,在《电子工程信息》(由南京第14所主办)2005年第一期中看到一篇由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江卫、李玲等人写的国外四代机雷达研制现状及发展的文章。该文章介绍了近几年俄罗斯在固态有源雷达的研制情况,现将部分信息发出来给大家。俄罗斯NIIP研究所为首的单位承担了有源相控雷达的研制项目,计划2008年完成主要研制工作。目前他们研制的单个T/R单元的发射功率为15瓦,效率不小于35\%,噪声系数⒉5dB。在固态器件的材料方面俄罗斯使用的是氮化镓材料而不是美国使用的砷化镓材料。俄罗斯专家认为他们研制的氮化镓器件非常适合制造有源相控天线的关键器件,并将取代砷化镓材料成为制造集成电路的新材料。无独有偶,最近美国国防预研计划局(DARPA)授予雷声公司2690万美元的氮化镓半导体研究合同,美方认为氮化镓提供的输出功率是同样尺寸砷化镓组件的10倍。这使得系统比用现有技术实现的方案更小型、更轻便、更有效、费效比更好,氮化镓是未来通信、雷达的关键材料。这样看来俄罗斯专家还是很有眼光的,他们跨越了砷化镓器件直接采用氮化镓器件来制造T/R组件。在有相控天线的结构上俄罗斯与美国也有不同。美国APG-77的T/R单元采用“砖块”结构,俄罗斯则采用了一种俄专家称之为“活聚合体”结构,这种结构与另一种 “瓦片”结构一样具有更小\\更薄的物理尺寸,有利于制造共形(保形)天线或智能蒙皮天线。《电子工程信息》上还刊登了俄罗斯用于有源相控雷达关键技术项目的氮化镓固体器件的加工设备的照片,也刊登了俄罗斯NIIP研究所研制的有源相控天线的样件的照片,及“活聚合体”结构的示意图。综上所述俄罗斯战斗机用固态有源雷达计划的启动时间虽然较晚(2001年才正式全面启动),但由前期相关预研,以及在无源相控雷达上的经验,所以进展比较快,俄专家认为从无源相控雷达过度到固态有源雷达,在技术上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固态有源雷达的天线和T/R的材料方面俄罗斯具有独创性和超前性。俄罗斯另一家单位法佐特朗公司也在从事固态有源雷达的研制,他们的雷达天线结构与欧洲的设计相似,2004年他们的固态有源雷达样机已经在苏-27上进行试飞,今年将在米格-29展开试飞工作。
个人认为在所有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中,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难度最大。因为战斗机头部空间有限,所以对雷达的体积、重量、散热、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度的要求都很高。相比之下预警机的体积、重量比战斗机大的多,其雷达的尺寸也比较大,所以对雷达的体积、重量、散热、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度的要求没有对战斗机那样高,例如《电子工程信息》报道说:美国APG-77雷达虽然1999年开始批量生产,但是雷达研制工作远未完成,程序软件已更换了多个版本,到2004年5月试飞仍然存在问题,目前程序软件只能保证APG-77雷达的空空工作方式,研制工作至少要延续到2005年以后。而美国以波音-737为载机研制的“楔尾”式预警机已经开始出口。瑞典的“爱立眼” 预警机也以研制成功,并出口,但是据《电子工程信息》报道瑞典为战斗机研制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至今只造了一台样机,研制工作要到2010年以后才能完成,另外爱立信公司在2001年与美国西屋公司达成引进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协议。以色列的“费尔康” 预警机虽然名头很响,并以出口,但在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方面,至今也未见以色列人有任何动作。欧洲台风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也是到2010年以后才能研制出来。上述各例表明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确比预警机使用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难度大。当然这也反映不同国家的发展思路不同,美俄已经有预警机,通过改进还可以服役多年,所以他们从难度很大的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入手,取的突破以带动其他固态有源雷达的发展。其他那些没有预警机,但由很需要预警机的国家,则从预警机的固态有源雷达开始,如瑞典、以色列等等。最近有些人在谈论战斗机航电系统时总是拿显示器说事。动不动就说显示器如何如之何,好象显示器代表航电系统的全部,显示器好航电系统就好,我认为这是认识误区。就火控系统而言,首要的是雷达等信息收集系统、在就是信息分析处理系统,最后才是显示系统。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才能显示出来,这样的信息才有效,如果不处理,直接显示,则没什么太大价值,早期的显示器就是这样(即使是液晶的)。然而某些人只盯着显示器好坏对别的闭口不谈,如某人云:强-五C都装上液晶显示器,而苏二七还用仪表,以此证明苏二七航电差,依我看强-五C装上液晶显示器又能怎样?它就是装上42寸等离子,它也是垃圾。某些人总是拿着别人二十多年前的东西来说别人差。苏二七是什么年代的产品?那时苏联八十年代的货,代表苏联八十年代初的航电水平,如今时光已过二十多年,俄罗斯的航电水平虽然比不上西方但也决不是苏联二十多年前的水平。这十多年来俄罗斯也引进不少西方技术,电子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例如俄罗斯在2004年三月开发出一款处理器MCST R500,是由Elbrus MSCT公司自主研发的,并已经开始量产。该款处理器属于MCST-R系列,采用0.13微米工艺。另外今年俄将研制出十五万亿次计算机。虽然与西方相比有差距,但是仍然在明显进步。如果说俄罗斯硬件还不如西方的话那么俄罗斯人编写软件的本事一点不比西方差,英特尔总裁说过:在编写复杂软件方面俄罗斯人是顶级高手。俄罗斯人善于精简指令简化算法,用不算很高的配置完成任务。总之不要总以为只有自己在发展别人不在发展。在航空电子技术方面,俄罗斯无源相控雷达以不断发展,多个型号以批量生产,有源相控雷达已进入试飞阶段,2008年左右也将批量生产。机载计算机处理速度已超过一百亿次每秒,第五代机的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将达到数百亿次每秒,据我所知F-35的计算机速度也不过400亿次每秒。在信息分析处理系统方面,俄已经实现了各种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而不是象以前只是把信息简单的显示出来,目前俄罗斯正在向智能化、辅助决策等高级方向发展。某些人对这些视而不见只知道拿显示器说事,动不动说俄罗斯显示器不如中国好,中国显示器如何可以与美国媲美。战斗机不是空中影院,我看某些人是大片看多了,游戏玩多了所以极其重视显示器性能,依我看显示器这个东西合理够用就行了,买别人的也未尝不可,我看某些人是在追求视觉效果,按照这些人的思维,干脆把战斗机装上80寸大背投改成空中影院算了。这里我还要多说两句,某些人认为苏俄不重视电子技术,我看这是错误观点。苏俄电子技术虽然不如西方但其决不是不重视,而是十分重视,并想尽各种办法提高综合性能。某些人认为苏联是因为电子技术不行才拼命提高苏二七的机动性,这是错误观点。苏二七追求机动性的原因是它要全面超过F-15,而F-15是高机动性战机,苏二七要超过它必然要提高机动性,苏二七追求机动性的始作俑者是F-15而不是电子技术。
某些人说歼十的航电如何先进,如何比俄罗斯的好,到底好在何处?歼十装备有源相控雷达了吗?歼十的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能实现了各种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吗?达到智能化、辅助决策了吗?某些人只会拿着老旧的苏二七跟歼十比,俄罗斯苏三七、S-37实验机的航电技术达到什么水平,你们根本就不只到。俄罗斯第五代航电系统研制到什么地步你们也不知道。你们只会干巴巴的说一句歼十的航电比俄罗斯先进,然后就拿显示器说事,什么显示器比俄罗斯好多少,别的则说不出什么。还动不动用保密搪塞,依我看你们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
俄机载固态有源雷达的进展
最近我到中科院图书馆看期刊,在《电子工程信息》(由南京第14所主办)2005年第一期中看到一篇由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江卫、李玲等人写的国外四代机雷达研制现状及发展的文章。该文章介绍了近几年俄罗斯在固态有源雷达的研制情况,现将部分信息发出来给大家。俄罗斯NIIP研究所为首的单位承担了有源相控雷达的研制项目,计划2008年完成主要研制工作。目前他们研制的单个T/R单元的发射功率为15瓦,效率不小于35\%,噪声系数⒉5dB。在固态器件的材料方面俄罗斯使用的是氮化镓材料而不是美国使用的砷化镓材料。俄罗斯专家认为他们研制的氮化镓器件非常适合制造有源相控天线的关键器件,并将取代砷化镓材料成为制造集成电路的新材料。无独有偶,最近美国国防预研计划局(DARPA)授予雷声公司2690万美元的氮化镓半导体研究合同,美方认为氮化镓提供的输出功率是同样尺寸砷化镓组件的10倍。这使得系统比用现有技术实现的方案更小型、更轻便、更有效、费效比更好,氮化镓是未来通信、雷达的关键材料。这样看来俄罗斯专家还是很有眼光的,他们跨越了砷化镓器件直接采用氮化镓器件来制造T/R组件。在有相控天线的结构上俄罗斯与美国也有不同。美国APG-77的T/R单元采用“砖块”结构,俄罗斯则采用了一种俄专家称之为“活聚合体”结构,这种结构与另一种 “瓦片”结构一样具有更小\\更薄的物理尺寸,有利于制造共形(保形)天线或智能蒙皮天线。《电子工程信息》上还刊登了俄罗斯用于有源相控雷达关键技术项目的氮化镓固体器件的加工设备的照片,也刊登了俄罗斯NIIP研究所研制的有源相控天线的样件的照片,及“活聚合体”结构的示意图。综上所述俄罗斯战斗机用固态有源雷达计划的启动时间虽然较晚(2001年才正式全面启动),但由前期相关预研,以及在无源相控雷达上的经验,所以进展比较快,俄专家认为从无源相控雷达过度到固态有源雷达,在技术上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固态有源雷达的天线和T/R的材料方面俄罗斯具有独创性和超前性。俄罗斯另一家单位法佐特朗公司也在从事固态有源雷达的研制,他们的雷达天线结构与欧洲的设计相似,2004年他们的固态有源雷达样机已经在苏-27上进行试飞,今年将在米格-29展开试飞工作。
个人认为在所有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中,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难度最大。因为战斗机头部空间有限,所以对雷达的体积、重量、散热、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度的要求都很高。相比之下预警机的体积、重量比战斗机大的多,其雷达的尺寸也比较大,所以对雷达的体积、重量、散热、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度的要求没有对战斗机那样高,例如《电子工程信息》报道说:美国APG-77雷达虽然1999年开始批量生产,但是雷达研制工作远未完成,程序软件已更换了多个版本,到2004年5月试飞仍然存在问题,目前程序软件只能保证APG-77雷达的空空工作方式,研制工作至少要延续到2005年以后。而美国以波音-737为载机研制的“楔尾”式预警机已经开始出口。瑞典的“爱立眼” 预警机也以研制成功,并出口,但是据《电子工程信息》报道瑞典为战斗机研制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至今只造了一台样机,研制工作要到2010年以后才能完成,另外爱立信公司在2001年与美国西屋公司达成引进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协议。以色列的“费尔康” 预警机虽然名头很响,并以出口,但在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方面,至今也未见以色列人有任何动作。欧洲台风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也是到2010年以后才能研制出来。上述各例表明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确比预警机使用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难度大。当然这也反映不同国家的发展思路不同,美俄已经有预警机,通过改进还可以服役多年,所以他们从难度很大的战斗机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入手,取的突破以带动其他固态有源雷达的发展。其他那些没有预警机,但由很需要预警机的国家,则从预警机的固态有源雷达开始,如瑞典、以色列等等。
恩~很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7 9:13:30编辑过]
“...歼十的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能实现了各种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分析处理吗?达到智能化、辅助决策了吗?...”
==一般而言,机载计算机及其软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称为实现了传感器信息综合分析处理?1553B军用数据总线是否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必要装备?要达到智能化、辅助决策是否需要装备普通计算机上决策分析之类的软件?是否这样就可以达到智能化和辅助决策呢?
==所我所知,我们的飞机不仅在软件上,就是在硬件上也有很大差距!除了众所周知的发动机长期不能过关外,还有很多部件也是难以找到合用的,例如机载电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设备,我们生产的机载电源不仅功率小,还不可靠,有的需要依赖进口!
《电子工程信息》(由南京第14所主办)
不知道大家看国《海军装备》吗?
里面很多好东西!
问题也不能这么看,雷达这玩意依赖于电子工业的基础和大量的钱的连续猛砸,所以毛子的前途是不乐观的,鄙视两下过个瘾也不是什么大错!
投入的多少是相对于自己的能力而言,单纯跟别人比投入的绝对值没有意义,如果谁的投入多就一定领先话,那么其他国家都别发展了,因为谁也没有美国投入多,其他国家干脆给美国人当狗算了.因为美国人最能烧钱,所以永远领先.我认为其他国家要想赶上美国,就必须用比美国少的多的钱,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否则跟美国人比烧钱是找死.
说的有一腚的道理!
毛子的东西最大问题还就是体积和重量,虽然性能也不错,但是重量太大。毛子企图向东亚某国推销“雪豹”雷达,某国就说了,先把重量降到240KG再说。毛子灰溜溜的走了
[B]以下是引用[I]xhj430501[/I]在2005-7-7 11:05:00的发言:[/B][BR]投入的多少是相对于自己的能力而言,单纯跟别人比投入的绝对值没有意义,如果谁的投入多就一定领先话,那么其他国家都别发展了,因为谁也没有美国投入多,其他国家干脆给美国人当狗算了.因为美国人最能烧钱,所以永远领先.我认为其他国家要想赶上美国,就必须用比美国少的多的钱,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否则跟美国人比烧钱是找死.

此话偏激了,在基础性的科研上面,确实需要长时间和大规模的投入才行。美国领先也不意味别人就不能发展了,也不意味着别人发展同样的项目,也要花同样的钱,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但是老后发就不是那回事了,更何况中国的军事科研组织和竞争机制远不如米国猪合理。
但是老想少花钱办大事,也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人评价长虹的DVD和家庭影院开发的话,“精神奖励在创业时是有效的,但是老是喊口号是没有的”。没有大量的钱,怎么吸引最好的人才,怎么购买最好的设备,武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艺术创造。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不能用一两项技术就断言俄罗斯不如中国
[B]以下是引用[I]北极光[/I]在2005-7-8 13:18:00的发言:[/B][BR]楼主说的很有道理,不能用一两项技术就断言俄罗斯不如中国

俄罗斯在航空工业的实力上还要比我们强很多呢,怎么能轻易地说我们比人家强呢……
[B]以下是引用[I]北极光[/I]在2005-7-8 13:18:00的发言:[/B][BR]楼主说的很有道理,不能用一两项技术就断言俄罗斯不如中国
简单的说下:
MFD的确良不能做为评价玻璃化座舱能力的依据,不过却可以做为评价战机的依据,如在F/A-18实现了全玻璃化的情况下SU-27仍旧以传统仪表为主,那么就可以说后者在计算机综合及自动化水平落后于前者。
前苏联/俄罗斯人虽然在无源相控阵起步较早,但亦付出了重量和体积的代价,实际上在平板缝阵PD运用也只是近年的事情。而NIIP和NIIR两型雷达在90年代的延缓也说明其在此领域的确存在某些不足。
SU-37和S-37应该只是验证机,前者的航电系统甚至要借助于法国。而俄罗斯第4+代航电系统也是在90年代末才研制成功。
俄罗斯比中国强,西欧比俄罗斯强,美国比西欧强
平板不平板有什么用,看你的心强大不强大,俄罗斯吃亏在他的微电子领域,中国也不怎么样,雷达上都用外国芯片。
我不认为此话很偏激,长时间和大规模的投入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顾自身国情国力而强行大规模投入,结果很危险,苏联就曾经不顾一切的大规模强行投入,风光一时,结果怎样?倒霉了吧.
这贴子是从舰船上转过来的?
嘿嘿,显示器有没有还是不一样的,当然大小关系并不太大。因为你的雷达再好,你的数据必须以直观的形式显示在飞行员面前,否则是对牛弹琴罢了。
不错这贴子是从舰船上转过来的,舰船上贴子就是我写的,我听说这里有高手,所以发过来请高手讨论一下.
猛禽战机机载的计算机系统由两具CIP构成﹔机上万事万务都由其执行整合处理,每具计算机的内存空间超过300MB,有扩展至650MB的潜力,此外机上还有空间容纳第三具CIP。每具CIP的讯号处理速度超过每秒两百亿,并且可视情况需要提升扩增至每秒五百亿﹔目前CIPS的指令处理速度为七亿笔每秒,相当于数具克雷超级计算机的能力之和,且还有升级至二十亿笔每秒的潜力。CIPS与光纤DATA BUS相连,数据传送速度为400Mb/sec﹔整体而言,目前猛禽战机上两具计算机的整体信息处理功能是F-15E上16具计算机能力总合的百倍有余,且未来各方面能力还有再扩充为原来三四倍的潜力。
下一代航电系统是开放式的,容许随电子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升级,俄罗斯第五代航电系统就是这种构架.
航电系统还需要再来个20年我们才能接近欧美的那时的水平。估计现在我们的
水平好的话相当于欧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路还是要慢慢来的,关键是我们现在已经摸到了先进战机的各方面的门道,制
约设计师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现在的航电系统就是开放式。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模块和升级。
第五代航电系统在于在更深入层次实现了数据的融合,比如F/A-22的航电系统的CIP已经能够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这种能力又促成了其智能化的特点就是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综合后进行区分。所以有F/A-22的飞行员并不仅仅是传感系统的管理员而是参与战术决策的指挥员的说法。
实现更广泛数据的融合也是俄罗斯追求的目标,从俄罗斯专家对下一代航电的讨论来看,他们非常重视这个方面,甚至认为比隐身和超音速巡航还重要,他们甚至把这个作为战斗机的分代标准,而不简单的以气动性能分代.
采用高速中央计算机集中处理和光线数据总线,正是为了实现更广泛数据信息的融合,俄罗斯专家当然很明白,并一直在努力.
楼主的观点有道理,我也认为不能单纯用玻璃面积大小、色彩妍丽程度来衡量战机的性能,当然,象su-27早期型那样的几乎完全传统仪表和f/a-18e/f那样的玻璃座舱,当然是有着代差的,但问题是不能就拿这个当唯一标准来说事儿。
至于俄罗斯航电设备未来的发展,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俄罗斯比中国强,西欧比俄罗斯强,美国比西欧强

你这就说错了,西欧整体强于美国.单论某过的话,那谁在美国面前都是白给。

楼主不用心灰,机载雷达以及机载电源的问题已经大大缓解了,我只能说是94年到02年的前后3次突破。

最近一直在搞的“数据链”,想必你也有所耳闻,主要的就是信息综合分析。当然也还包括有平台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8 23:03:45编辑过]
中国电子上那几下子也就和DVD一样,芯人家的,外面自己的。
[B]以下是引用[I]jimzhai[/I]在2005-7-8 23:01:00的发言:[/B][BR]//嘿嘿,显示器有没有还是不一样的,当然大小关系并不太大。因为你的雷达再好,你的数据必须以直观的形式显示在飞行员面前,否则是对牛弹琴罢了。

有这么几个信息对飞行员很重要,飞机的飞行参数、状态,目标的探测、发现、群、锁定(有无)。弹体的发射预备、释放。

这些东西并不复杂,仪表和指示灯可以搞定,只不过显示器是为了方便点。


错!
1、现在战机很关键的东西是战场综合态势的显示系统。战场态势并不等于直接显示本机雷达的探测数据,更在于预警机、地面指挥控制布们、友机探测的数据,而且还必须显示经过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控制部门进行过分析和决策的数据,或者说和陆军传统的战场态势标图类似的一个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某人说得不错,每一架战斗机即为作战单元也是指挥单元。
2、本机的飞参等等零碎,虽然用仪表也够显示的,但是琳琅满目的仪表,和经过综合处理、合理设计布局然后显示在显示器上(特别是平显上)的图案,哪一种方式易于使用?对战斗力的影响有多大?飞J-7与飞JL-9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说是为了方便而已

所谓仪表落后说,根本就是扯淡,只不过作为一种信息表达手段而言,有点落后。但不存在技术问题!
[B]以下是引用[I]jimzhai[/I]在2005-7-9 0:45:00的发言:[/B][BR]所以我说是为了方便而已

所谓仪表落后说,根本就是扯淡,只不过作为一种信息表达手段而言,有点落后。但不存在技术问题!

那帮总装的看来全是SB!一套显控和雷达差不多贵,还不全停了!恢复采用仪表!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哦!
[em07][em01][em35][em42][em41][em31][em33]
哈哈   显控有个优势  就是信息的集成

我这么说,主要的想法是表示:采用仪表显示不是性能差的佐证。
2.5db Noise Figure, just so so
GaAs is the industry standard.
[em01]
请楼上把 2.5db Noise Figure, just so so .GaAs is the industry standard这两句话说明白点,并详细评论一下.
2.5db Noise Figure, just so so .GaAs is the industry standard
-2。5DB是噪声系数,砷化家是工业标准。
玻璃化座舱的概念的基本在于观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MFD的作用在于在狭窄的座舱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仪表显示的背后是你的计算机综合能力水平不足只能采用简单的机电仪表。而这又就是微电子工业不足的反映。
第五代航电系统并不是只光纤总线和超高速计算机那么简单,实际上这个东东还要和前台的综合射频系统组合成完整的全频谱范围的探测,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
小飞猪,我看的懂英语,我的意思是问parkingsv说这两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小飞猪,我只是简单提了一下光纤总线和超高速计算机,做个例子而已,俄罗斯专家当然考虑的比我全面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