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固态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4:54
<p>中国的全固态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内部资料) <br/>名  称: 328/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 <br/>体  制: 全固态有源阵、单脉冲、脉冲压缩 <br/>波  段: X <br/>研制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长风机器厂、航天部二院二十五所、上海电子物理研究所、中国雷华电子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 <br/>研制时间: 1993年开始,199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328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 <br/>研制目的: 研究全固态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br/>现  状: 2002年9月已发展到第二阶段:可装备试用阶段: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 <br/>技术特点: </p><p><br/>  328甲是我国多家科研部门为空军研制的第一部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它的主要技术成果是:射频功率放大器、中放、混频器、倍频器、移相器以及开关等器件的集成化和批生产能力。 <br/>  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系统具有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地面测绘和空地测距等功能。该系统除天线阵列和共用电源外,还有六个密封部件。天线阵列结构含数百个插入式射频微型组件,射频和直流综合装置以及冷却装置。各微型组件安装在间隔为0.517λ的方形格栅上。射频微型组件是一发射机/接收机复合单元,每一组件均能发射和接收9600兆赫能量。发射机激励和本振功率从信号发生器通过公用馈电系统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组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S波段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9600兆赫,2235兆赫本振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9100兆赫,并与9600兆赫信号差频到510兆赫中频。 <br/>  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系统采用脉冲压缩技术以得到足够的灵敏度的良好的分辨力。发射机激励信号可以工作于脉冲压缩方式,也可将脉冲压缩发射与非脉冲压缩发射组合应用。这就使得在地形回避、地形测绘和空地测距时,不论是近距离或远距离都有良好的分辨力。  微型组件的510兆赫中频输出按指定的加权分布在接收综合装置中组合起来,以获得良好的旁瓣特性。微型组件共有六个单独的电路基片,中频放大器和调制器是分开制作的,分别结合在混频器/收发转换开关和脉冲功率放大器基片上。各电路的互连采用金丝网焊接在微带线上来实现。 <br/>  微型组件共有两个同轴线连接。一个是S波段输入,发射时(发射机激励)在2360兆赫上给出2.05毫瓦;接收时(本机振荡激励)在2235兆赫上给出2.05毫瓦。另一同轴线接向综合装置组合网络,以传输510兆赫中频信号。 <br/>  发射机与本机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之间的转换在射频分配系统之前完成,因而仅需一个S波段共用馈线。对于脉冲压缩工作,在发射时,S波段的输入在1.95微秒周期内由2360.75到2359.25兆赫进行线性调频。对于非脉冲压缩工作,发射时输入的是中心频率为2360兆赫的短脉冲(0.24微秒)。在接收周期内,无论那一种工作状态,S波段的输入都是2235兆赫的连续波信号。 <br/>  S波段前置放大器是两级宽带晶体管放大器,对于两种工作状态的S波段输入,都能给出约11.7分贝的增益。S波段收发转换开关根据转换信号将该放大器输出,或接到发射移相器,或接到接收移相器。 <br/>  移相器包括四个数字移相元件,它们由四级连续计数器的输出控制。最大数位表示S波段时的45°相移。因此,移相器可在0~90°间按5.04°的增量提供任何角度的相移。由于以后的四倍频,在X波段的输出中可得到总共360°的相移。连续计数器在每个脉冲重复频率都由行和列的输入进行变换,并且恰好在接收新的相位输入之前被“复位”脉冲清洗。接收移相器由逻辑电路的互补输出驱动,而逻辑电路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移相器都能馈送信号。 <br/>  脉冲功率放大器由多个晶体管放大级组成,在2360兆赫时最小增益23分贝。此放大器的输出为输入变容二极管谐波的四倍频。 <br/>  微型组件的辐射单元,是一由隙缝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馈电的半波长偶极子,此变换器保证单端微带线与平衡式双导体天线馈线之间所必需的变换。对偶极子的阻抗匹配进行选择,使得在所有平面上±45°范围内失配最小。 </p><p><br/>性能数据 </p><p><br/>工作频率 9600MHz <br/>本振频率 9100MHz <br/>接 收 机 <br/>类  型 二次变频 <br/>脉 压 比 105∶1 <br/>天线尺寸 53cm直径,六角形 <br/>天 线 阵 <br/>元  数 XXX(此项暂不公开) <br/>阵元排列 六角形 <br/>发射器件 晶体管五倍频 <br/>发射功率 (此项暂不公开) <br/>移 相 器 (此项暂不公开) <br/>类  型 X位二极管(此项暂不公开) <br/>馈电方式 S波段共同馈电 <br/>显  示 13.3cm直观存贮管,地形跟随显示和地形回避和地面测绘显示 <br/>天线阵元 <br/>     峰值输出功率 0.76W <br/>     发射机增益  15.2dB <br/>     噪声系数   16.8dB <br/>     发射插入相位 10.0° <br/>     接收插入相位 10.5° <br/>     体积     (此项暂不公开) <br/>     重量     45g </p><p>幻真儿摘自军队内部刊物《军事学术》――军事工程版2003年12月</p><p>中国的全固态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内部资料) <br/>名  称: 328/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 <br/>体  制: 全固态有源阵、单脉冲、脉冲压缩 <br/>波  段: X <br/>研制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长风机器厂、航天部二院二十五所、上海电子物理研究所、中国雷华电子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 <br/>研制时间: 1993年开始,199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328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 <br/>研制目的: 研究全固态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br/>现  状: 2002年9月已发展到第二阶段:可装备试用阶段: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 <br/>技术特点: </p><p><br/>  328甲是我国多家科研部门为空军研制的第一部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它的主要技术成果是:射频功率放大器、中放、混频器、倍频器、移相器以及开关等器件的集成化和批生产能力。 <br/>  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系统具有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地面测绘和空地测距等功能。该系统除天线阵列和共用电源外,还有六个密封部件。天线阵列结构含数百个插入式射频微型组件,射频和直流综合装置以及冷却装置。各微型组件安装在间隔为0.517λ的方形格栅上。射频微型组件是一发射机/接收机复合单元,每一组件均能发射和接收9600兆赫能量。发射机激励和本振功率从信号发生器通过公用馈电系统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组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S波段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9600兆赫,2235兆赫本振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9100兆赫,并与9600兆赫信号差频到510兆赫中频。 <br/>  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系统采用脉冲压缩技术以得到足够的灵敏度的良好的分辨力。发射机激励信号可以工作于脉冲压缩方式,也可将脉冲压缩发射与非脉冲压缩发射组合应用。这就使得在地形回避、地形测绘和空地测距时,不论是近距离或远距离都有良好的分辨力。  微型组件的510兆赫中频输出按指定的加权分布在接收综合装置中组合起来,以获得良好的旁瓣特性。微型组件共有六个单独的电路基片,中频放大器和调制器是分开制作的,分别结合在混频器/收发转换开关和脉冲功率放大器基片上。各电路的互连采用金丝网焊接在微带线上来实现。 <br/>  微型组件共有两个同轴线连接。一个是S波段输入,发射时(发射机激励)在2360兆赫上给出2.05毫瓦;接收时(本机振荡激励)在2235兆赫上给出2.05毫瓦。另一同轴线接向综合装置组合网络,以传输510兆赫中频信号。 <br/>  发射机与本机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之间的转换在射频分配系统之前完成,因而仅需一个S波段共用馈线。对于脉冲压缩工作,在发射时,S波段的输入在1.95微秒周期内由2360.75到2359.25兆赫进行线性调频。对于非脉冲压缩工作,发射时输入的是中心频率为2360兆赫的短脉冲(0.24微秒)。在接收周期内,无论那一种工作状态,S波段的输入都是2235兆赫的连续波信号。 <br/>  S波段前置放大器是两级宽带晶体管放大器,对于两种工作状态的S波段输入,都能给出约11.7分贝的增益。S波段收发转换开关根据转换信号将该放大器输出,或接到发射移相器,或接到接收移相器。 <br/>  移相器包括四个数字移相元件,它们由四级连续计数器的输出控制。最大数位表示S波段时的45°相移。因此,移相器可在0~90°间按5.04°的增量提供任何角度的相移。由于以后的四倍频,在X波段的输出中可得到总共360°的相移。连续计数器在每个脉冲重复频率都由行和列的输入进行变换,并且恰好在接收新的相位输入之前被“复位”脉冲清洗。接收移相器由逻辑电路的互补输出驱动,而逻辑电路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移相器都能馈送信号。 <br/>  脉冲功率放大器由多个晶体管放大级组成,在2360兆赫时最小增益23分贝。此放大器的输出为输入变容二极管谐波的四倍频。 <br/>  微型组件的辐射单元,是一由隙缝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馈电的半波长偶极子,此变换器保证单端微带线与平衡式双导体天线馈线之间所必需的变换。对偶极子的阻抗匹配进行选择,使得在所有平面上±45°范围内失配最小。 </p><p><br/>性能数据 </p><p><br/>工作频率 9600MHz <br/>本振频率 9100MHz <br/>接 收 机 <br/>类  型 二次变频 <br/>脉 压 比 105∶1 <br/>天线尺寸 53cm直径,六角形 <br/>天 线 阵 <br/>元  数 XXX(此项暂不公开) <br/>阵元排列 六角形 <br/>发射器件 晶体管五倍频 <br/>发射功率 (此项暂不公开) <br/>移 相 器 (此项暂不公开) <br/>类  型 X位二极管(此项暂不公开) <br/>馈电方式 S波段共同馈电 <br/>显  示 13.3cm直观存贮管,地形跟随显示和地形回避和地面测绘显示 <br/>天线阵元 <br/>     峰值输出功率 0.76W <br/>     发射机增益  15.2dB <br/>     噪声系数   16.8dB <br/>     发射插入相位 10.0° <br/>     接收插入相位 10.5° <br/>     体积     (此项暂不公开) <br/>     重量     45g </p><p>幻真儿摘自军队内部刊物《军事学术》――军事工程版2003年12月</p>
</p><p>只问多少钱……<br/></p>[em03][em03]
N多个论坛上全登出来过了!这种仿造美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搞出来的东西搞的玩意就不要再拿出来丢人了![em06]
<p>楼上的,你觉得美国五十六年代有机载固态相控阵吗?</p>
<p>
天线阵元 <br/>     峰值输出功率 0.76W <br/>     发射机增益  15.2dB <br/>     噪声系数   16.8dB <br/>     发射插入相位 10.0° <br/>     接收插入相位 10.5° <br/>     体积     (此项暂不公开) <br/>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66;">重量     45g </font>
</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45g ?</font></p>
<p>一个模块45g~~~~~</p>
<p>啊,进步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加盐蓝山</i>在2006-7-16 9:32:00的发言:</b><br/><p>楼上的,你觉得美国五十六年代有机载固态相控阵吗?</p></div><p>不知道不是你的错,是科普不够呀!</p><p>TI的MERA的资料&lt;世界机载雷达&gt;里面有介绍!</p><p>我就来帮着科普下吧:</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title2" align="center" height="22">MERA</td></tr><tr><td height="4"></td></tr></tbody></table><font color="#800000">名  称</font> 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br/><font color="#800000">体  制</font> 全固态有源阵、单脉冲、脉冲压缩<br/><font color="#800000">波  段</font> X<br/><font color="#800000">研制单位</font> Texas Instruments<br/><font color="#800000">研制时间</font> 1946年开始,196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br/><font color="#800000">工作状态</font> 探索全固态有源相控阵的可靠性<br/><font color="#800000">现  状</font> 已发展到第二阶段,见RASSR<br/></p><p align="center"><span class="redTitle">技术特点</span><br/></p><p>  MERA是Texas为空军研制的第一部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它的主要技术成果是:射频功率放大器、中放、混频器、倍频器、移相器以及开关等器件的集成化和批生产能力。<br/>  MERA系统具有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地面测绘和空地测距等功能。该系统除天线阵列和共用电源外,还有六个密封部件。天线阵列结构含604个插入式射频微型组件,射频和直流综合装置以及冷却装置。各微型组件安装在间隔为0.534λ的方形格栅上。射频微型组件是一发射机/接收机复合单元,每一组件均能发射和接收9000兆赫能量。发射机激励和本振功率从信号发生器通过公用馈电系统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组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S波段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9000兆赫,2125兆赫本振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8500兆赫,并与9000兆赫信号差频到500兆赫中频。<br/>  MERA系统采用脉冲压缩技术以得到足够的灵敏度的良好的分辨力。发射机激励信号可以工作于脉冲压缩方式,也可将脉冲压缩发射与非脉冲压缩发射组合应用。这就使得在地形回避、地形测绘和空地测距时,不论是近距离或远距离都有良好的分辨力。  微型组件的500兆赫中频输出按指定的加权分布在接收综合装置中组合起来,以获得良好的旁瓣特性。微型组件共有六个单独的电路基片,中频放大器和调制器是分开制作的,分别结合在混频器/收发转换开关和脉冲功率放大器基片上。各电路的互连采用金丝网焊接在微带线上来实现。<br/>  微型组件共有两个同轴线连接。一个是S波段输入,发射时(发射机激励)在2250兆赫上给出2毫瓦;接收时(本机振荡激励)在2125兆赫上给出2毫瓦。另一同轴线接向综合装置组合网络,以传输500兆赫中频信号。<br/>  发射机与本机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之间的转换在射频分配系统之前完成,因而仅需一个S波段共用馈线。对于脉冲压缩工作,在发射时,S波段的输入在1.95微秒周期内由2250.75到2249.25兆赫进行线性调频。对于非脉冲压缩工作,发射时输入的是中心频率为2250兆赫的短脉冲(0.24微秒)。在接收周期内,无论那一种工作状态,S波段的输入都是2125兆赫的连续波信号。<br/>  S波段前置放大器是两级宽带晶体管放大器,对于两种工作状态的S波段输入,都能给出约11分贝的增益。S波段收发转换开关根据转换信号将该放大器输出,或接到发射移相器,或接到接收移相器。<br/>  移相器包括四个数字移相元件,它们由四级连续计数器的输出控制。最大数位表示S波段时的45°相移。因此,移相器可在0~90°间按5.62°的增量提供任何角度的相移。由于以后的四倍频,在X波段的输出中可得到总共360°的相移。连续计数器在每个脉冲重复频率都由行和列的输入进行变换,并且恰好在接收新的相位输入之前被“复位”脉冲清洗。接收移相器由逻辑电路的互补输出驱动,而逻辑电路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移相器都能馈送信号。<br/>  脉冲功率放大器由五个晶体管放大级组成,在2250兆赫时最小增益23分贝。此放大器的输出为输入变容二极管谐波的四倍频。<br/>  微型组件的辐射单元,是一由隙缝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馈电的半波长偶极子,此变换器保证单端微带线与平衡式双导体天线馈线之间所必需的变换。对偶极子的阻抗匹配进行选择,使得在所有平面上±45°范围内失配最小。<br/></p><p align="center"><span class="redTitle">性能数据</span><br/></p><p>工作频率 9000MHz<br/>本振频率 8500MHz<br/>接 收 机<br/>类  型 二次变频<br/>脉 压 比 100∶1<br/>天线尺寸 51cm直径,八角形<br/>天 线 阵<br/>元  数 604<br/>阵元排列 方形<br/>发射器件 晶体管四倍频<br/>发射功率 36km<br/>移 相 器<br/>类  型 4位二极管<br/>馈电方式 S波段共同馈电<br/>显  示 12.7cm直观存贮管,E2显示(地形跟随)和PPI显示(地形回避和地面测绘)<br/>天线阵元<br/>     峰值输出功率 0.6W<br/>     发射机增益  14.2dB<br/>     噪声系数   11.9dB<br/>     发射插入相位 10.0°<br/>     接收插入相位 10.5°<br/>     体积     7.62×2.29×0.76cm<sup>3</sup><br/>     重量     36g</p>
谁在诬蔑TG到2002年只能造0.76w的器件
<p>我们只要搞系统整合吧</p><p>元件不是用水货吗</p>
嗯,很多地方都发表过[em06]
只是个试验品而已。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bao</i>在2006-7-15 23:24:00的发言:</b><br/>N多个论坛上全登出来过了!这种仿造美国50年代末,60年代初搞出来的东西搞的玩意就不要再拿出来丢人了![em06]</div><p>有进步总比没有好,“丢人”的机会都没有。有进步就该高兴。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p>
其实很明显顶楼所谓内部资料不过是拿MERA的资料改了改忽悠人的
<p>发射机增益  15.2dB <br/>     噪声系数   16.8dB <br/>这两个东西一个低了点,一个高了点。</p><p>我估计真要出来,最远探测距离也就20——30千米的样子。</p>
雷达的增益也太低了,这种是什么时候的雷达,估计和配在F2上的差不多
在哪儿?有图么?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bao</i>在2006-7-16 16:22:00的发言:</b><br/><p>不知道不是你的错,是科普不够呀!</p><p>TI的MERA的资料&lt;世界机载雷达&gt;里面有介绍!</p><p>我就来帮着科普下吧:</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0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title2" align="center" height="22">MERA</td></tr><tr><td height="4"></td></tr></tbody></table><font color="#800000">名  称</font> 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br/><font color="#800000">体  制</font> 全固态有源阵、单脉冲、脉冲压缩<br/><font color="#800000">波  段</font> X<br/><font color="#800000">研制单位</font> Texas Instruments<br/><font color="#800000">研制时间</font> 1946年开始,196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br/><font color="#800000">工作状态</font> 探索全固态有源相控阵的可靠性<br/><font color="#800000">现  状</font> 已发展到第二阶段,见RASSR<br/></p><p align="center"><span class="redTitle">技术特点</span><br/></p><p>  MERA是Texas为空军研制的第一部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它的主要技术成果是:射频功率放大器、中放、混频器、倍频器、移相器以及开关等器件的集成化和批生产能力。<br/>  MERA系统具有地形跟随、地形回避、地面测绘和空地测距等功能。该系统除天线阵列和共用电源外,还有六个密封部件。天线阵列结构含604个插入式射频微型组件,射频和直流综合装置以及冷却装置。各微型组件安装在间隔为0.534λ的方形格栅上。射频微型组件是一发射机/接收机复合单元,每一组件均能发射和接收9000兆赫能量。发射机激励和本振功率从信号发生器通过公用馈电系统均匀地分配到每个组件。信号发生器输出的S波段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9000兆赫,2125兆赫本振信号在组件中倍频到8500兆赫,并与9000兆赫信号差频到500兆赫中频。<br/>  MERA系统采用脉冲压缩技术以得到足够的灵敏度的良好的分辨力。发射机激励信号可以工作于脉冲压缩方式,也可将脉冲压缩发射与非脉冲压缩发射组合应用。这就使得在地形回避、地形测绘和空地测距时,不论是近距离或远距离都有良好的分辨力。  微型组件的500兆赫中频输出按指定的加权分布在接收综合装置中组合起来,以获得良好的旁瓣特性。微型组件共有六个单独的电路基片,中频放大器和调制器是分开制作的,分别结合在混频器/收发转换开关和脉冲功率放大器基片上。各电路的互连采用金丝网焊接在微带线上来实现。<br/>  微型组件共有两个同轴线连接。一个是S波段输入,发射时(发射机激励)在2250兆赫上给出2毫瓦;接收时(本机振荡激励)在2125兆赫上给出2毫瓦。另一同轴线接向综合装置组合网络,以传输500兆赫中频信号。<br/>  发射机与本机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之间的转换在射频分配系统之前完成,因而仅需一个S波段共用馈线。对于脉冲压缩工作,在发射时,S波段的输入在1.95微秒周期内由2250.75到2249.25兆赫进行线性调频。对于非脉冲压缩工作,发射时输入的是中心频率为2250兆赫的短脉冲(0.24微秒)。在接收周期内,无论那一种工作状态,S波段的输入都是2125兆赫的连续波信号。<br/>  S波段前置放大器是两级宽带晶体管放大器,对于两种工作状态的S波段输入,都能给出约11分贝的增益。S波段收发转换开关根据转换信号将该放大器输出,或接到发射移相器,或接到接收移相器。<br/>  移相器包括四个数字移相元件,它们由四级连续计数器的输出控制。最大数位表示S波段时的45°相移。因此,移相器可在0~90°间按5.62°的增量提供任何角度的相移。由于以后的四倍频,在X波段的输出中可得到总共360°的相移。连续计数器在每个脉冲重复频率都由行和列的输入进行变换,并且恰好在接收新的相位输入之前被“复位”脉冲清洗。接收移相器由逻辑电路的互补输出驱动,而逻辑电路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移相器都能馈送信号。<br/>  脉冲功率放大器由五个晶体管放大级组成,在2250兆赫时最小增益23分贝。此放大器的输出为输入变容二极管谐波的四倍频。<br/>  微型组件的辐射单元,是一由隙缝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馈电的半波长偶极子,此变换器保证单端微带线与平衡式双导体天线馈线之间所必需的变换。对偶极子的阻抗匹配进行选择,使得在所有平面上±45°范围内失配最小。<br/></p><p align="center"><span class="redTitle">性能数据</span><br/></p><p>工作频率 9000MHz<br/>本振频率 8500MHz<br/>接 收 机<br/>类  型 二次变频<br/>脉 压 比 100∶1<br/>天线尺寸 51cm直径,八角形<br/>天 线 阵<br/>元  数 604<br/>阵元排列 方形<br/>发射器件 晶体管四倍频<br/>发射功率 36km<br/>移 相 器<br/>类  型 4位二极管<br/>馈电方式 S波段共同馈电<br/>显  示 12.7cm直观存贮管,E2显示(地形跟随)和PPI显示(地形回避和地面测绘)<br/>天线阵元<br/>     峰值输出功率 0.6W<br/>     发射机增益  14.2dB<br/>     噪声系数   11.9dB<br/>     发射插入相位 10.0°<br/>     接收插入相位 10.5°<br/>     体积     7.62×2.29×0.76cm<sup>3</sup><br/>     重量     36g</p></div><p></p><p>你可真是一泡屎啊</p><p>你为什么不说人家希特勒1944年就造出飞碟了哪</p><p>你还是赶紧回田里呆着吧</p>
<p>研制时间: 1993年开始,199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p><p><font>研制时间</font> 1946年开始,196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p><p>====90年代末,我们的雷达、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本来就比美国差30年左右。</p><p>现在我们170上的雷达就很先进了。差距很大是事实,缩小很快也是事实。<br/></p>
好家伙,值得庆祝一下。
<p>怎么现在CD有这么多军盲呀?!我把他用来改编这个所谓的中国的固体相控阵雷达的原文都给发出来了,还有人相信?!水平差不是错,水平这么差还出来丢人现眼就不好了!</p><p>我们90年代还需要靠倍频获得X波段的输出?!有脑子没有呀?!</p><p>要高举BKC也不能这么举呀?!告诉你们,我们80年代搞的原理样机全比这个狗屎好得多!</p><p>现在还真有些人拿无知当有趣!无聊![em06][em03][em14]</p><p>楼上几位,建议你们补下雷达相关基础知识再出来针对雷达的问题发言!总丢人现眼不仅仅是你们个人的事情,也在给我们CD的军迷,乃至我们中国的军迷丢人![em03]</p>
好家伙,值得庆祝一下。
又来一个![em06]
回复 8# hbao


    研制时间 1946年开始,196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




1946年就开始研究了?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