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五台山(陆续汇总更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45:26
[center] 简介[/center]
]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五台分别为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叶斗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清凉山志》中记:“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凌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护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尽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又因山中盛夏气候凉爽宜人,故别名“清凉山”。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从此五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长安2年(公元742年)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自称她“神游五顶”。因此,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主持。这是五台山佛教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和唐朝文化的传播,五台山的声望也随之显赫于世。
  显通寺建在台怀镇的灵鹫峰下,它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7座大殿。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一铜殿,面阔三间,高不足五米,小巧精致,铸于明万历年间,殿内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门前钟楼上有一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舍利塔是一座藏式白塔,故又名大白塔。我国共有珍藏释迦舍利子的铁塔19座,五台山的一座慈寿塔就藏在大白塔内。此塔居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一向被看作是五台山的标志。
  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传说文殊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叫真容院,又称大文殊寺,它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时,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而计到五台山传扬黄教,这是黄教传入五台山的开始。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这里就成为黄庙之首。
  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其中佛龛的背面塑三世像,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的倒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有五百罗汉。
  罗睺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修。罗睺寺还有一种奇观,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渡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和,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花开见佛”。
  五台山除五大禅处外,名寺还有金阁寺和碧山寺等。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十方禅寺是可以使各方名僧来作主持的禅院,又叫十方刹。
  五台山在隋唐时已经名声远播,宋以后,日本、印尼、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五台山都有往来。从五台山源远流长的兴始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在四大佛山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它不仅生动翔实的记录了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过程,同时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灿烂和进步。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五台山寺联
  
  峭石千重立; 藤萝百道开。
  跨五大州雄立宇宙; 越三界天出离世间。
  万圣今朝清真地; 五岳光中自在天。
  是君子非君子,到此便现; 有天良无天良,临阶可知。
 青天碧水镜中悬; 山色远海月空圆。
 光明天,清凉地,安阳心正; 万圣寺,性空门、极乐家乡。
 月象光华清风露; 白云飞升乐地天。
 世界善言佛说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悬佛日于中天,光含大地; 烂明珠于性海,影澈十方。
 山色远海月空圆,顿分明冈上池; 青天望水镜中悬,直法正性光灵。
  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 愿尔有缘来哲,五台圣境志秉诚。

地理位置


台怀镇地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0:48:29编辑过]
[center] 简介[/center]
]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五台分别为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叶斗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清凉山志》中记:“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凌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护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尽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又因山中盛夏气候凉爽宜人,故别名“清凉山”。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从此五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长安2年(公元742年)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自称她“神游五顶”。因此,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主持。这是五台山佛教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和唐朝文化的传播,五台山的声望也随之显赫于世。
  显通寺建在台怀镇的灵鹫峰下,它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7座大殿。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一铜殿,面阔三间,高不足五米,小巧精致,铸于明万历年间,殿内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门前钟楼上有一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舍利塔是一座藏式白塔,故又名大白塔。我国共有珍藏释迦舍利子的铁塔19座,五台山的一座慈寿塔就藏在大白塔内。此塔居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一向被看作是五台山的标志。
  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传说文殊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叫真容院,又称大文殊寺,它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时,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而计到五台山传扬黄教,这是黄教传入五台山的开始。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这里就成为黄庙之首。
  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其中佛龛的背面塑三世像,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的倒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有五百罗汉。
  罗睺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修。罗睺寺还有一种奇观,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渡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和,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花开见佛”。
  五台山除五大禅处外,名寺还有金阁寺和碧山寺等。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十方禅寺是可以使各方名僧来作主持的禅院,又叫十方刹。
  五台山在隋唐时已经名声远播,宋以后,日本、印尼、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五台山都有往来。从五台山源远流长的兴始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在四大佛山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它不仅生动翔实的记录了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过程,同时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灿烂和进步。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五台山寺联
  
  峭石千重立; 藤萝百道开。
  跨五大州雄立宇宙; 越三界天出离世间。
  万圣今朝清真地; 五岳光中自在天。
  是君子非君子,到此便现; 有天良无天良,临阶可知。
 青天碧水镜中悬; 山色远海月空圆。
 光明天,清凉地,安阳心正; 万圣寺,性空门、极乐家乡。
 月象光华清风露; 白云飞升乐地天。
 世界善言佛说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悬佛日于中天,光含大地; 烂明珠于性海,影澈十方。
 山色远海月空圆,顿分明冈上池; 青天望水镜中悬,直法正性光灵。
  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 愿尔有缘来哲,五台圣境志秉诚。

地理位置


台怀镇地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0:48:29编辑过]
回头考虑去看看
感觉还不错,我这个人和佛教有点缘分,虽然不怎么信,但是手上总是带着一串佛珠护身
呵呵
悄悄告诉楼主一件事情,偶进来前,把'圣地五台山'看成"X地五圣山"了
[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0:55:4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1:01:58编辑过]
[center]塔院寺[/center]
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这里就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直到今天。
  塔院寺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六百平方米。全寺有殿堂、房舍一百二十余间,大体上可以分为左、中、右三个院落。入口有两处,一处是万佛阁旁的南正门,一处是显通寺钟楼下面的东门。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白塔、藏经楼,以及禅堂院、文殊发塔院和山海楼、伽蓝殿、祖师殿等。天王殿内供着观音菩萨像,背后立着一座法令碑,再后才是护法神韦驮像。两旁是四大天王的塑像。大雄宝殿又叫大慈延寿宝殿,殿中供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十八罗汉像。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景标清汉”匾、乾隆皇帝写的“揽妙曼云”匾、嘉庆皇帝写的“尊胜法幢”匾,均挂在大雄宝殿内。
  藏经楼,又叫藏经阁或大藏经阁,在大白塔的后面。藏经楼为二层楼房,面阔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佛像九尊。正中上方,挂有一块木匾,上书:“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系清朝乾隆皇帝所写。两塔,指佛舍利塔和广殊发塔。有人推测,当时文殊发塔残损,故曰两塔今“惟一尚存”。匾上的字体,丰满而端庄,又不失之秀丽,是十分珍贵的书法艺术品。楼内还有远近闻名的转轮藏。转轮藏是一种木制的六角形经架,高十余米,三十三层,高约三十米,最上面一层周长十一米半,最下面一层周长六米半,构成上大下小的形状,每层分若干小格,放置经书。最下层底下有转盘,人力推动,能够来回运转。所以制成这种转轮藏,按佛家的说法是,转动育经,能为朝山拜佛者消灾除难。转轮藏象征着佛教的“法轮常转”。因为上面放有许多经书,僧人和信徒每转动一次,即象征着又念了一遍经。现在,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多册,其中属于宋以后至清乾隆年间版本的二千多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五台山各寺庙珍藏着历代大量经书,在已整理的经书中,有两部《续藏经》、两部《频伽藏经》、两部《碛砂藏经》、两部《续藏经》、两部藏文《藏经》和一部《大正藏经》以及若干单行本,共计十二部,三百三十种,三万九千八百二十册。另外,还有藏文、日文手抄和血写的各种经卷。这些经书,是研究我国佛教理论的珍贵资料。
  塔院寺中最值得介绍的是两塔,即大白塔和文殊发塔。
  大白塔,全名叫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叫大慈延寿宝塔。

据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一座二层八角塔,以后毁掉了。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又修建了藏式石塔。明代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建大白塔,并将元代石塔、释迦牟尼舍利塔藏在大白塔内。大白塔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塔基为正方形,砖缝全用米浆、石灰搅拌砌筑。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面为白色,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覆盘两米多,悬铜铃,252个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悦耳。白塔中层,建塔殿3间,内有三大士铜像。佛教传言,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八万四千个舍利子,鳊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塔,分布于茫茫大千世界,每座塔内藏一个舍利子。五台山的塔叫慈寿塔,是中国十九座中的一座。现存的这座大白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它的前身有元建石塔。据说原来阿育王铸的那座慈善塔,就藏在大白塔腹内。明永乐五年,皇帝朱棣令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开始建了寺院。明万历七年,皇太后李娘娘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神宗万历七年敕建大宝塔记曰:“塔在鹫峰之前,群山中央。基至黄泉,高二十一丈,围二十五丈,状如藻瓶,上十三级。宝瓶高一太六尺,镀金为饰。覆盘围七丈一尺,吊以垂带,县以金铃。更造金银宝玉等佛像,及诸杂宝,安置藏中。海内皇宗宰官,土庶沙门,景仰慈化,造像书经,如云而集,悉纳藏中。十年壬午秋,工成,并及寺宇佛殿经楼,藏轮禅室,罔不备焉。”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奉命撰写了碑文,记述其事。
  须弥座的南面有三个很浅的石洞。右边的石洞中立有佛的迹像碑,碑上有释迦牟尼的双足迹印图。这是佛的圣迹。刻在石上的佛足印长50多厘米,宽20厘米,足心有千辐轮相和宝瓶鱼剑图。碑身下端刻着一段文字说,释迦牟尼佛涅磐时对他的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经时把佛足印拓下带了回来。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奉在大白塔下。左边的石洞内有康熙年间的修塔记事碑。塔的垂檐和束腰上均挂风铃,全塔上下共有风铃二百五十二个。每当清风吹来,风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此外,塔的下层塔殿内,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菩萨像。塔殿外围的长廊中,有铁皮法轮一百一十五个。
  文殊发塔,又称小白塔,高7米,在大白塔的东面。据说,早在北魏时期,文殊菩萨为宣传佛道平等,曾化作贫妇到寺乞斋,随后留下了一把金色的头发。很早以前,塔院寺每年春三月,要设一个“无遮大会斋”,就是不分僧人和百姓,不分穷人和富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凡来者都分给一样的饮食。有一年设无遮大会斋,斋饭的钟声响过人们向塔院寺里涌来,有一个叫化子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拖着一个孩子,身后跟着一条狗,也随着人群涌入寺内。她挤上前,对分饭食的库头和尚说:“我有急事,请先分给我吃吧。”库头和尚给了她三份饭食,连两个孩子的也有了。这个贫女又说:“狗有生命,也该给一份。”和尚又勉强给了一份。谁料贫女又说:“我腹内有子,尚须分食。”库头和尚发怒道:“肚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要分包含,你真是贪得无厌!”贫女进而分辨道:“众生平等,肚里的孩子也是有生命的。”随后,从袖子里取出一把剪子来,剪下一把头发,放在案桌上;用偈语唱道:“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越三界,却被阿师嫌。”说罢,就跃身腾空,变成文殊菩萨,引着的狗变成了神狮,两个孩子变成了天童。库头和尚恨自己待人不平等,以为是叫化子就随意责骂,结果冒犯了菩萨,真是有眼不识圣灵,就去取刀剜自己的眼睛。后来,就在菩萨显圣处建了座塔,把菩萨留下的头发放在里头供养起来。《清凉山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大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间,圆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不一。”由此看来,好象真有那么加速似的其实是神话传说的。文殊发塔高二米多,虽不及大白塔雄伟,但因供奉着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头发,前来拜塔的僧人、香客仍然不少。
  塔院寺东面还有一座城楼式高大建筑,这座在石洞上面建造的三间楼房,在明代叫青峰阁,清朝改为青龙楼,其形状如古城楼,下部为砖结构的四棱合形,上部为木结构的楼阁,高与塔院寺西侧的山梁相近。塔院寺西有一道山梁围护,而东面却显得空旷,筑起青龙楼,起到了东西对称的作用,弥补了自然环境东侧有失重感的缺陷。这座高楼谷名叫“山海楼”,楼东长廊夹道的尽头又雕有“山云水月”四字,起到了化虚为实的效果,托起一个风光满目的形象意境。伫立楼头,凭栏环顾,杨林街一带的寺庙建筑群尽收眼底,景象十分逼近。塔院寺山海楼,是五台山一处居高览胜的观景之地。1948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东渡黄河,挺进河北的途中,路过五台山时曾在塔院寺住过。如今,塔院寺的方丈院已被辟为毛主席路居陈列馆。馆内有毛主席、周总理和任粥时同志等的卧室。室内陈列着当年的床铺、桌凳、笔墨等的复制品。
[center]菩萨顶[/center]
菩萨顶位於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菩萨顶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後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菩萨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此後,康熙皇帝又赐菩萨顶大咧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其进贡。这是清廷以黄教怀柔蒙古、西藏的重要政策。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也每每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窿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菩萨顶覆盖黄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此外,为保护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寺庙,康熙又敕命“於菩萨顶前後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10名,步兵30名,守护香火供器”。在清朝,五台山的喇嘛教事务,除镇海寺等6所黄庙归章嘉呼图克图管辖外,绝大多数喇嘛寺则归驻节菩萨顶的扎萨克大喇嘛统率。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全寺占地9100多平方米,有殿堂楼房110多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耸立於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碌铺设没有两样。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迥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弥陀、药师佛三佛。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在这里讲经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活佛於1980年参拜五台山时,也曾在菩萨顶寺大雄宝殿讲经说法。
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文殊殿重建於清朝,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署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法轮。殿内佛坛上供文殊菩萨骑狻猊彩色泥塑像,东西两侧佛坛上则供十八罗汉塑像。菩萨顶的文殊菩萨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叁诣礼拜之处。汉地佛教徒朝拜时,一般是供奉、焚香和跪拜。蒙藏少数民族佛教徒朝拜时,则行“五体投地礼”,即头和四肢同时爬俯於地,十分恭敬和虔诚。殿内有藏族佛教徒供奉的藏画12幅,画面用赤金和五彩石质天然颜料工笔画成,是藏画中的珍品。有人还称文殊殿为“滴水殿”。殿檐台下的石阶,有一处高起,状似蜂窝,这是由殿檐年久滴水而形成的矿物水垢。当天空睛朗时,该殿仍象古代计时的“滴漏”一样,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菩萨顶後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2.04米,深1.15米;薄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1.68米,深1.1米。在西廊房檐台边,也置有一大铜锅,口径5尺,深4尺。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用一次,做斋饭,蒸白面魔王,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跳神镇魔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次,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和会斋。
菩萨顶一连三进大殿,有前後套院二处。前院为僧舍禅堂,後院是喇嘛住的地方。两边堂屋上盖孔雀蓝琉璃瓦,钟鼓楼顶盖黄色琉璃瓦,形成强烈色彩对比,非常引人注目。周堂内和後院圆亭内,分别立有高大的汉白玉四梭碑。碑为方座螭首,高达6米,四面俱宽1米。二通碑均系乾隆御碑,碑身四面分别用汉、蒙、藏、满四种文字镌刻。碑文采用诗体形式,抒发了乾隆皇帝朝五台山文殊圣迹的情怀和感受。字体圆润流畅,结构丰满雄健,是很珍贵的艺术珍品。寺内还有明清时期碑记八块。另外,该寺还藏有珍贵版本《甘珠尔大藏经》一部。
从清朝开始,五台山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五都要做道场、办法会,菩萨顶当然是其中心,其它寺庙也大开山门,迎接各地香客游人。六月十四巳全山喇嘛头戴各种脸谱面具,身穿各种衣装服饰,口念护法经,身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魔”;十五日,又在罗候寺“跳神”,并出来绕街转道。前头驾着弥勒菩萨像,接着大喇嘛坐八抬大轿,二喇嘛骑高头大马,其馀僧众,鸣锣开道,击鼓吹号,演奏庙堂音乐,异常热闹。
菩萨顶现任住持为喇嘛,30岁,法名章样摩兰,山西人,兼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现任监院金光喇嘛,27岁,法名西拉加木措,山西本地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1:43:2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1:53:47编辑过]
很不错了,不过我一不太喜欢去人文景观占主要的地方去玩,自然风景显得更美,二不信任何宗教..
我只发了五大禅处,还有N多没发呢,五台山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但是被人文景观的强悍掩盖了。
不信任何宗教和游览五台山没有任何联系啊,你是去游览,不是去朝拜的。
[B]以下是引用[I]为伊憔悴[/I]在2005-7-6 1:50:00的发言:[/B][BR]很不错了,不过我一不太喜欢去人文景观占主要的地方去玩,自然风景显得更美,二不信任何宗教..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文殊菩萨的雕像,是全世界最大的木制雕像,我目测他真正的高度在15米上下。制作之精良超乎想像。
夏天来五台山的话,温度只有25度左右,非常凉爽,不过要带着雨具,因为山里雨水多。
我还是想去西藏。。。可惜短时间完成不了这个心愿了
说句实话,西藏旅游其实是炒做起来的,满足现代社会中大众的神秘主义想像。班禅等多位西藏活佛每年要去好几次五台山向那里的大师请教,真正的老和尚,学问太渊博了,不要以为他们只会念经,抗战时期,五台山和尚当八路的可不少。

PS,个人认为,大乘佛教不算宗教,更多的是哲学的东西。
这个帖子先不贴了,搜集资料太累了。
阿弥陀佛!谢谢你,如果没有你这帖,我还不知道五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说得对,大乘佛法你可以看作哲学。如果你能深入了解,你会发现佛法不只是哲学那么简单,因为大乘佛法包含一切法。呵呵......
能看到佛像、菩萨像、闻到佛法(相信不相信不要紧),已经是很深厚的善根。随喜!
进来看两个和尚论道[em01][em01][em01]
[B]以下是引用[I]nebraska[/I]在2005-7-6 10:27:00的发言:[/B][BR]进来看两个和尚论道[em01][em01][em01]

我也算是和尚吗?
阿弥陀佛~~~
[B]以下是引用[I]plumage[/I]在2005-7-6 2:25:00的发言:[/B][BR]说句实话,西藏旅游其实是炒做起来的,满足现代社会中大众的神秘主义想像。班禅等多位西藏活佛每年要去好几次五台山向那里的大师请教,真正的老和尚,学问太渊博了,不要以为他们只会念经,抗战时期,五台山和尚当八路的可不少。

PS,个人认为,大乘佛教不算宗教,更多的是哲学的东西。
这个帖子先不贴了,搜集资料太累了。

对西藏佛学到是没兴趣的,,只是觉得那里象我心目中的天堂.
真是好啊,搂主辛苦了,哈哈!
五台山的夜色更加迷人!由于海拔非常高,所以晚上的星空非常清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体会到“万里无云,唯有星云”的感觉。在大塔院寺,夜晚的凉风将大白塔上的塔铃吹得叮当响,配合月光下远方终年不化的雪山和头顶无垠的星空苍穹,此中感觉无法言语哦……零晨3点时分,出家人就起床上早课了,有虔诚的香客也会一起入塔院寺大殿拜佛进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乌烟瘴气,在这雪山环抱的圣地体会清净无尘垢的感觉,是人生一大乐事。延年益寿啊,哈哈!
五台山真不错,一定要喝山泉水,那水沏出来的茶,绝了.
那里的僧人也慈眉善目地,彬彬有礼~~好象也分青黄两种吧
[B]以下是引用[I]屎[/I]在2005-7-7 10:25:00的发言:[/B][BR]五台山真不错,一定要喝山泉水,那水沏出来的茶,绝了.
那里的僧人也慈眉善目地,彬彬有礼~~好象也分青黄两种吧

还有红教,菩萨顶就是红教。
阿弥陀佛!来顶下小猫儿滴广而告知铁!
偶好好爱小猫儿滴签名照MM................呕!
[em03]
[B]以下是引用[I]plumage[/I]在2005-7-6 21:52:00的发言:[/B][BR]]
我也算是和尚吗?

有我在,你还能是和尚?
[em07][em07]
[B]以下是引用[I]阿扁[/I]在2005-7-9 14:35:00的发言:[/B][BR]?
有我在,你还能是和尚?
[em07][em07]

你要嫁人,我不得当和尚去啊
[em01][em01]
阿赖耶什[em01][em01][em01]
是啊,我不怎么喜欢教
南京五台山?
可惜啊!现在的五台山已经再也担负不起圣地这个名声了,铜嗅味太浓了![em05][em05][em05]



照片好漂亮啊,我也想去玩了
我佛慈悲···
大圣竹林寺的舍利塔
精雕细刻的龙泉寺牌坊
漂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9 22:10:4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