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淞沪战役,中日两军海军实际参战舰艇火力对比分析(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29:00
前几天在陆版看了个帖子里面也有提到日本海军的炮火优势,对某些网友提出的在开战前10天内日本海军“除了出云号以外,其他军舰的部署位置无法参加对陆炮击,基本用来护航加贺、龙襄,而且由于开战初期正赶上飓风,日军航母也没有发挥作用,在陆上也没有机场,在这十天以内,国军相对日军是享有制空权和火炮优势的”这样的观点。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这两天翻了些资料,比如在陈应明、廖新华所著的《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第410页里有这样的描述“8月13日日军舰艇主动开始向闸北国军阵地进行炮击,下午3时,日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由租界再次向闸北地区宝山路、八字桥和天通庵路发起进攻。”再如在李守孔著,《中国现代史》,第112页里也有这样的描述“8月14日14时50分,日机精锐之联队鹿屋及木更津海军航空队18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由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后分两路侵袭,9架轰炸我杭州笕桥空军基地,9架轰炸广德机场。15日、16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机再袭杭州、南京、嘉兴、南昌等地。”这至少可以说明日军在海空军方面即使是开战初期也绝对不是被动挨打,国军的空军在开战初期虽有一定的实力但也绝对谈不上拥有绝对制空权这样的优势,甚至实际很有可能是在开战初期国军空军尚能一战而已。
但对在开战初期日军究竟有多少军舰在上海,是否一开始火力较弱则一时没有充分的数据可以说明。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上海的日本海军在得到增援后的炮火优势是基本一边倒的,但这个火力究竟强大到怎么个程度,国军海军又是怎么个弱势情况,在以前自己看过的各类描述淞沪战役的书籍,也都只是个大概的描述。这几天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收集了一线资料,供大家参考,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一部分资料来自对岸的网站所以是繁体字,还有一些来自日本,所有也有日本的注释。)
前几天在陆版看了个帖子里面也有提到日本海军的炮火优势,对某些网友提出的在开战前10天内日本海军“除了出云号以外,其他军舰的部署位置无法参加对陆炮击,基本用来护航加贺、龙襄,而且由于开战初期正赶上飓风,日军航母也没有发挥作用,在陆上也没有机场,在这十天以内,国军相对日军是享有制空权和火炮优势的”这样的观点。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这两天翻了些资料,比如在陈应明、廖新华所著的《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第410页里有这样的描述“8月13日日军舰艇主动开始向闸北国军阵地进行炮击,下午3时,日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由租界再次向闸北地区宝山路、八字桥和天通庵路发起进攻。”再如在李守孔著,《中国现代史》,第112页里也有这样的描述“8月14日14时50分,日机精锐之联队鹿屋及木更津海军航空队18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由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后分两路侵袭,9架轰炸我杭州笕桥空军基地,9架轰炸广德机场。15日、16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机再袭杭州、南京、嘉兴、南昌等地。”这至少可以说明日军在海空军方面即使是开战初期也绝对不是被动挨打,国军的空军在开战初期虽有一定的实力但也绝对谈不上拥有绝对制空权这样的优势,甚至实际很有可能是在开战初期国军空军尚能一战而已。
但对在开战初期日军究竟有多少军舰在上海,是否一开始火力较弱则一时没有充分的数据可以说明。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上海的日本海军在得到增援后的炮火优势是基本一边倒的,但这个火力究竟强大到怎么个程度,国军海军又是怎么个弱势情况,在以前自己看过的各类描述淞沪战役的书籍,也都只是个大概的描述。这几天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收集了一线资料,供大家参考,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一部分资料来自对岸的网站所以是繁体字,还有一些来自日本,所有也有日本的注释。)


先说民国的海军吧,民国海军主要是靠雷电学校的鱼雷快艇出击。关于这一点在对岸的中华民国中国军舰博物馆内的民国厅内是这样描述的,“1937年八月十四日,電雷學校快艇大隊附安其邦中校率"史102"艇(艇長胡敬端),"文171"艇(艇長劉功隸,兩人皆電雷一期)偽裝成民船由江陰經內河潛赴上海. 十六日晚八點正,"史102"艇從上海新龍華出動,經過三道沉船阻塞線與避過各英法意艦艇的監視,衝向正停泊在日本郵輪碼頭的"出雲"號旗艦.在距離三百公尺處以50度射角發射了兩枚魚雷. 一枚擊中防雷網炸燬了敷網的駁船,一枚則擊中岸壁. "史102"號在轉向脫離時被"出雲"號射中油櫃而損壞,半浮沉於九江路稅關棧橋附近;艇員將艇上機槍拋入水中後游泳逃逸,艇員有一人負傷. 艇長胡敬端因此役成為海軍的抗日英雄人物,戰後胡出任"長治"艦上校艦長,1949年九月廿日被艦上叛變官兵殺害,"長治"艦投共.
那么这款鱼雷快艇又是怎样的一款快艇呢?对岸是这样描述的,它是由英国Thorncroft公司建造的海岸魚雷快艇(CMB),此種超輕型魚雷快艇與從前那種類似舊式驅逐艦的大型魚雷艇不同;為木質艇殼,排水量只有14噸,艇長55呎,寬11呎,吃水3.5呎,可以用火車裝運. 兩部汽油主機馬力950匹,極速高達40.3節, 續航力300浬. 裝備兩枚18吋魚雷,兩挺0.303雙聯裝機槍,四枚水雷. 乘員五人.
從1933年到1938年,中國向Thorncroft公司總共訂造了十八艘魚雷快艇,首先是廣東方面在1934 年一月接收 "快艇1號"與"2號"兩艘;然後在1936年電雷學校接收了"史"字號四艘(史可法中隊),"文"字號四艘(文天祥中隊)共八艘. 艇長編階為上尉,各艇艇長皆為電雷一期畢業生:"史34"姜翔翱,"史102"胡敬端,"史181"楊維智,"史223"陳溥星, "文42"黃震白,"文88"謝宴池,"文93"吳士榮,"文171"劉功棣.

这个雷电学校除了上面的两个中队8艘英制木质鱼雷快艇外还有3艘德制钢制鱼雷快艇,分别是岳22, 岳253, 岳371,番号是岳飞中队。基本情况如下:由位於德國Lurssen的Vegesack廠建造的大型魚雷快艇(LM),此型魚雷快艇比英國或意大利製的魚雷艇都要大得多;鋼質艇殼,排水量54噸;艇長92呎,寬14呎,吃水5呎. 三部汽油主機馬力3,000匹,極速高達34.5節. 艇艏裝備兩枚21吋魚雷發射管,一挺20 公釐機槍;乘員十四人;由電雷學校快艇大隊岳飛分隊裝備使用. 本級艇艇長編階為上尉,三艇艇長俱為電雷一期畢業生,抗戰後在國府新海軍中皆官至高位:"岳22"為齊鴻章,"岳253"為崔之道,"岳371"為黎玉璽。

除了这三个鱼雷快艇中队,当时还停留在上海的,很有可能还有巡逻炮舰"海靜"号,艦長136呎,寬17.3呎,排水量1,000噸;艦艏尾原各裝有一門3吋砲,乘員約80人;1922年由上海的求新造船廠承製. 海靜"號当时被歐陽格以私人關係借用(歐陽曾任浙江海警局長)而成為電雷學校的練習艦之一,並將艦尾的3吋砲拆除改裝吊桿兼做佈雷艦用. 1937年上海事變爆發時被日本海軍航空隊的轟炸機擊毀擱淺於江邊,艦尾半沒水中船頭搭於岸上;"海靜"號應曾被日軍撈起整修並可能交予汪偽海軍使用.  
除了上列各艦外,電雷學校尚有400噸級的 "鈞和","策電","伯先"等前清遺留的舊式砲艦,500噸級的 "俞大猷"號佈纜拖艇(艦長鄭國權)與90噸級的"鎮海"號駁艇與"01"汽艇等;其中"俞大猷"艦於1938年十一月與其它四船自沉於湘江營田灘阻絕航道以保護長沙. (但实际有参加战斗的很可能只有部分木质鱼雷艇)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就变成重复了

先说民国的海军吧,民国海军主要是靠雷电学校的鱼雷快艇出击。关于这一点在对岸的中华民国中国军舰博物馆内的民国厅内是这样描述的,“1937年八月十四日,電雷學校快艇大隊附安其邦中校率"史102"艇(艇長胡敬端),"文171"艇(艇長劉功隸,兩人皆電雷一期)偽裝成民船由江陰經內河潛赴上海. 十六日晚八點正,"史102"艇從上海新龍華出動,經過三道沉船阻塞線與避過各英法意艦艇的監視,衝向正停泊在日本郵輪碼頭的"出雲"號旗艦.在距離三百公尺處以50度射角發射了兩枚魚雷. 一枚擊中防雷網炸燬了敷網的駁船,一枚則擊中岸壁. "史102"號在轉向脫離時被"出雲"號射中油櫃而損壞,半浮沉於九江路稅關棧橋附近;艇員將艇上機槍拋入水中後游泳逃逸,艇員有一人負傷. 艇長胡敬端因此役成為海軍的抗日英雄人物,戰後胡出任"長治"艦上校艦長,1949年九月廿日被艦上叛變官兵殺害,"長治"艦投共.
那么这款鱼雷快艇又是怎样的一款快艇呢?对岸是这样描述的,它是由英国Thorncroft公司建造的海岸魚雷快艇(CMB),此種超輕型魚雷快艇與從前那種類似舊式驅逐艦的大型魚雷艇不同;為木質艇殼,排水量只有14噸,艇長55呎,寬11呎,吃水3.5呎,可以用火車裝運. 兩部汽油主機馬力950匹,極速高達40.3節, 續航力300浬. 裝備兩枚18吋魚雷,兩挺0.303雙聯裝機槍,四枚水雷. 乘員五人.
從1933年到1938年,中國向Thorncroft公司總共訂造了十八艘魚雷快艇,首先是廣東方面在1934 年一月接收 "快艇1號"與"2號"兩艘;然後在1936年電雷學校接收了"史"字號四艘(史可法中隊),"文"字號四艘(文天祥中隊)共八艘. 艇長編階為上尉,各艇艇長皆為電雷一期畢業生:"史34"姜翔翱,"史102"胡敬端,"史181"楊維智,"史223"陳溥星, "文42"黃震白,"文88"謝宴池,"文93"吳士榮,"文171"劉功棣.

这个雷电学校除了上面的两个中队8艘英制木质鱼雷快艇外还有3艘德制钢制鱼雷快艇,分别是岳22, 岳253, 岳371,番号是岳飞中队。基本情况如下:由位於德國Lurssen的Vegesack廠建造的大型魚雷快艇(LM),此型魚雷快艇比英國或意大利製的魚雷艇都要大得多;鋼質艇殼,排水量54噸;艇長92呎,寬14呎,吃水5呎. 三部汽油主機馬力3,000匹,極速高達34.5節. 艇艏裝備兩枚21吋魚雷發射管,一挺20 公釐機槍;乘員十四人;由電雷學校快艇大隊岳飛分隊裝備使用. 本級艇艇長編階為上尉,三艇艇長俱為電雷一期畢業生,抗戰後在國府新海軍中皆官至高位:"岳22"為齊鴻章,"岳253"為崔之道,"岳371"為黎玉璽。

除了这三个鱼雷快艇中队,当时还停留在上海的,很有可能还有巡逻炮舰"海靜"号,艦長136呎,寬17.3呎,排水量1,000噸;艦艏尾原各裝有一門3吋砲,乘員約80人;1922年由上海的求新造船廠承製. 海靜"號当时被歐陽格以私人關係借用(歐陽曾任浙江海警局長)而成為電雷學校的練習艦之一,並將艦尾的3吋砲拆除改裝吊桿兼做佈雷艦用. 1937年上海事變爆發時被日本海軍航空隊的轟炸機擊毀擱淺於江邊,艦尾半沒水中船頭搭於岸上;"海靜"號應曾被日軍撈起整修並可能交予汪偽海軍使用.  
除了上列各艦外,電雷學校尚有400噸級的 "鈞和","策電","伯先"等前清遺留的舊式砲艦,500噸級的 "俞大猷"號佈纜拖艇(艦長鄭國權)與90噸級的"鎮海"號駁艇與"01"汽艇等;其中"俞大猷"艦於1938年十一月與其它四船自沉於湘江營田灘阻絕航道以保護長沙. (但实际有参加战斗的很可能只有部分木质鱼雷艇)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就变成重复了
因文章太长,我发了几次帖子都不成功,所以打算一点点自己回复跟帖,把我写的这些发完,但我下面的跟帖回复提示需要审核,所以需要些时间等待了。
先说民国的海军吧,民国海军主要是靠雷电学校的鱼雷快艇出击。关于这一点在对岸的中华民国中国军舰博物馆内的民国厅内是这样描述的,“1937年八月十四日,電雷學校快艇大隊附安其邦中校率"史102"艇(艇長胡敬端),"文171"艇(艇長劉功隸,兩人皆電雷一期)偽裝成民船由江陰經內河潛赴上海. 十六日晚八點正,"史102"艇從上海新龍華出動,經過三道沉船阻塞線與避過各英法意艦艇的監視,衝向正停泊在日本郵輪碼頭的"出雲"號旗艦.在距離三百公尺處以50度射角發射了兩枚魚雷. 一枚擊中防雷網炸燬了敷網的駁船,一枚則擊中岸壁. "史102"號在轉向脫離時被"出雲"號射中油櫃而損壞,半浮沉於九江路稅關棧橋附近;艇員將艇上機槍拋入水中後游泳逃逸,艇員有一人負傷. 艇長胡敬端因此役成為海軍的抗日英雄人物,戰後胡出任"長治"艦上校艦長,1949年九月廿日被艦上叛變官兵殺害,"長治"艦投共.
那么这款鱼雷快艇又是怎样的一款快艇呢?对岸是这样描述的,它是由英国Thorncroft公司建造的海岸魚雷快艇(CMB),此種超輕型魚雷快艇與從前那種類似舊式驅逐艦的大型魚雷艇不同;為木質艇殼,排水量只有14噸,艇長55呎,寬11呎,吃水3.5呎,可以用火車裝運. 兩部汽油主機馬力950匹,極速高達40.3節, 續航力300浬. 裝備兩枚18吋魚雷,兩挺0.303雙聯裝機槍,四枚水雷. 乘員五人.
從1933年到1938年,中國向Thorncroft公司總共訂造了十八艘魚雷快艇,首先是廣東方面在1934 年一月接收 "快艇1號"與"2號"兩艘;然後在1936年電雷學校接收了"史"字號四艘(史可法中隊),"文"字號四艘(文天祥中隊)共八艘. 艇長編階為上尉,各艇艇長皆為電雷一期畢業生:"史34"姜翔翱,"史102"胡敬端,"史181"楊維智,"史223"陳溥星, "文42"黃震白,"文88"謝宴池,"文93"吳士榮,"文171"劉功棣.


那么这款鱼雷快艇又是怎样的一款快艇呢?对岸是这样描述的,它是由英国Thorncroft公司建造的海岸魚雷快艇(CMB),此種超輕型魚雷快艇與從前那種類似舊式驅逐艦的大型魚雷艇不同;為木質艇殼,排水量只有14噸,艇長55呎,寬11呎,吃水3.5呎,可以用火車裝運. 兩部汽油主機馬力950匹,極速高達40.3節, 續航力300浬. 裝備兩枚18吋魚雷,兩挺0.303雙聯裝機槍,四枚水雷. 乘員五人.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就变成重复了


那么这款鱼雷快艇又是怎样的一款快艇呢?对岸是这样描述的,它是由英国Thorncroft公司建造的海岸魚雷快艇(CMB),此種超輕型魚雷快艇與從前那種類似舊式驅逐艦的大型魚雷艇不同;為木質艇殼,排水量只有14噸,艇長55呎,寬11呎,吃水3.5呎,可以用火車裝運. 兩部汽油主機馬力950匹,極速高達40.3節, 續航力300浬. 裝備兩枚18吋魚雷,兩挺0.303雙聯裝機槍,四枚水雷. 乘員五人.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就变成重复了
從1933年到1938年,中國向Thorncroft公司總共訂造了十八艘魚雷快艇,首先是廣東方面在1934 年一月接收 "快艇1號"與"2號"兩艘;然後在1936年電雷學校接收了"史"字號四艘(史可法中隊),"文"字號四艘(文天祥中隊)共八艘. 艇長編階為上尉,各艇艇長皆為電雷一期畢業生:"史34"姜翔翱,"史102"胡敬端,"史181"楊維智,"史223"陳溥星, "文42"黃震白,"文88"謝宴池,"文93"吳士榮,"文171"劉功棣.

这个雷电学校除了上面的两个中队8艘英制木质鱼雷快艇外还有3艘德制钢制鱼雷快艇,分别是岳22, 岳253, 岳371,番号是岳飞中队。基本情况如下:由位於德國Lurssen的Vegesack廠建造的大型魚雷快艇(LM),此型魚雷快艇比英國或意大利製的魚雷艇都要大得多;鋼質艇殼,排水量54噸;艇長92呎,寬14呎,吃水5呎. 三部汽油主機馬力3,000匹,極速高達34.5節. 艇艏裝備兩枚21吋魚雷發射管,一挺20 公釐機槍;乘員十四人;由電雷學校快艇大隊岳飛分隊裝備使用. 本級艇艇長編階為上尉,三艇艇長俱為電雷一期畢業生,抗戰後在國府新海軍中皆官至高位:"岳22"為齊鴻章,"岳253"為崔之道,"岳371"為黎玉璽。
鱼雷艇攻击没有成功。。。。。。。。。
sks. 发表于 2014-8-23 15:45
鱼雷艇攻击没有成功。。。。。。。。。
是没有成功啊,我只是把当时两国实际有参战的军舰的吨位、火力、防空、舰载机等综合情况做个对比分析,但我一次发不了,些这个帖子我准备了几天的资料内容较多。现在还在等审核,也不知道要等多少时间。


算了我一点点来吧,
从1933年到1938年,民国政府向Thorncroft公司总共订制了18艘鱼雷快艇,首先是广东方面在1934年1月接收快艇1号与2号,然后就是这个在雷电学校在1936年接收了8艘艇,分编为两个中队,每个中队各有4艘。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算了我一点点来吧,
从1933年到1938年,民国政府向Thorncroft公司总共订制了18艘鱼雷快艇,首先是广东方面在1934年1月接收快艇1号与2号,然后就是这个在雷电学校在1936年接收了8艘艇,分编为两个中队,每个中队各有4艘。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海军那时就几条2000来吨的大船。有还是问日本订购的。再大要不就是前清的老货基本是拆炮封江。雷电系就是海军黄埔和福建马尾系不和
这个雷电学校除了上面的两个中队8艘英制木质鱼雷快艇外还有3艘德制钢制鱼雷快艇。
由位于德国Lurssen的Vegesack厂建造的大型鱼雷艇,比英国进口的吨位要大,也更先进。钢制艇壳,排水量54吨,长92尺,宽14尺、吃水5尺. 三部汽油主机马力3,000匹,极速高达34.5节. 艇首装备两枚21寸鱼雷发射管,一挺20mm重机枪;乘员14人;
除了这三个鱼雷快艇中队,当时还停留在上海的,很有可能还有巡逻炮舰"海靜"号,艦長136呎,寬17.3呎,排水量1,000噸;艦艏尾原各裝有一門3吋砲,乘員約80人;1922年由上海的求新造船廠承製. 海靜"號当时被歐陽格以私人關係借用(歐陽曾任浙江海警局長)而成為電雷學校的練習艦之一,並將艦尾的3吋砲拆除改裝吊桿兼做佈雷艦用. 1937年上海事變爆發時被日本海軍航空隊的轟炸機擊毀擱淺於江邊,艦尾半沒水中船頭搭於岸上;"海靜"號應曾被日軍撈起整修並可能交予汪偽海軍使用.
除了上列各舰艇外,雷电學校还有400吨級的 "鈞和","策電","伯先"等前清遗留的旧式炮舰,500噸級的 "俞大猷"號佈纜拖艇(艦長鄭國權)與90噸級的"鎮海"號駁艇與"01"汽艇等;其中"俞大猷"艦於1938年十一月與其它四船自沉於湘江營田灘阻絕航道以保護長沙. (但实际有参加战斗的很可能只有部分木质鱼雷艇)
说完国民党海军的,之后我们来看一下,日本海军的参战水面舰艇兵力,日本在淞沪战役中究竟投入了多少军舰?有说总计130多艘的,也有其他说法的,总之现在可能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答案,还是只能大致估算。
在维基百科上关于日本海军水面舰艇在淞沪战役投入的兵力是这样描述
1937年虹桥事件以前,日本在上海军舰本有12艘,8月11日又有佐世保第2舰队军舰16艘开到,陆战队2,000名登陆。日本为支援上海作战,日本海军以加贺、赤城、龙骧、凤翔等航母于长江口外之佘山岛一带,策应日本本国机群作战。
但这个说法我认为不可信,比如“赤城”号航空母舰1935年10月到1938年8月间“赤城”号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进行了与加贺号航空母舰类似的现代化改装。这个在时间上就有冲突,基本不可能。

实际参加了淞沪战役的日本航空母舰,有据可查的是“加贺”号、“龙骧”号和“凤翔”号航母。
首先是关于“加贺”号航母参战的记录。
在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时“加贺”号再度到上海外海支援日军作战,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1937年8月15日,“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日机第一天进行作战便遭到严重损失:8架八九舰攻与2架九四舰轰遭到击落,其它轻重损伤不计,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为此日本海军赶紧在8月22日调度新级机参战才挽回严重的交换比,在上海战线逐渐稳定后,9月15日“加贺”号的舰载机部队:6架九六舰战、6架九十舰战、18架九四舰轰、18架八九舰攻更换驻地至上海公大机场,“加贺”号则结束一个月的出征于9月26日返回佐世保。
http://baike.baidu.com/view/418494.htm 上述文字也说明“加贺”号航母在上海参战的时间,最多只有一个月零一点。
关于“龙骧”号航母参加淞沪战役的资料有如下几条:
1937年8月13日,第一航空战队受命开往中国参加中日战争,当时龙骧号配置为12架九五舰战及4架补充机与15架九六舰爆;在上海周边进行长期空中掩护与对地支援。
这段资料来自日本:‘AP通信の帝国海军の活跃报’p.1
8月22日,由战斗机小队长兼子正中尉率领的4架九五舰战在宝山上空号称遭遇18架霍克三与P-26战斗机编队,并在30分钟内击落9架[,并被日本朝日新闻捧为“空中英雄”。
军事回眸:中国空军重创日本“龙骧”号航母。
这段资料也来自日本并且有两处分别是‘日本海军戦闘机队 戦历と航空队史话’(秦郁彦・伊沢保穂著、大日本絵画、2010年7月10日) P22、P44~P48、P128、P141,以及零戦搭乘员会编 海军戦闘机队史 第一章二节6(但上面的空战结果和实际史实有出入,国民党空军也不承认)
国内的有这个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678598.html 这个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如果两段文字都属实,则说明这艘航母在上海的参战实际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
关于凤翔号航母来上海参战也有这方面的记录,。
1937年8月松沪会战时凤翔号与加贺号再度一同在华中地区作战,舰上配备的九O式舰上战斗机声称在1937年7月25日击坠B-10轰炸机的纪录,然而当时淞沪战场尚未开战,集坠纪录很可能为误植。凤翔号在9月1日离开上海加油,随即转往华南一带与龙骧号一同对广东地区的国民革命军实施打击任务,直到10月3日返回上海,10月17日在转移所有舰载机给龙骧号后返回日本。凤翔号在1937年12月编入预备舰队,实施飞机升降机扩大改装,工程直到1939年初才完工。
上段文字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鳳翔號航空母艦 ,并且在空战方面有日本历史学者秦郁彦,原日本大学法学部教授的注释,可信度还是有的。但也十分明确的指出了凤翔号在上海参加淞沪战役的时间实际只有大约一个月左右,其他时间并不在上海附近。


关于“龙骧”号航母参加淞沪战役的资料有如下几条:
1937年8月13日,第一航空战队受命开往中国参加中日战争,当时龙骧号配置为12架九五舰战及4架补充机与15架九六舰爆;在上海周边进行长期空中掩护与对地支援。(实际8月22日起有空中记录)
这段资料来自日本:原日本大学法学部教授历史学者秦郁彦在其著作的关于日本海军战斗机队战斗史的又关著作中也有记录。(我把日文复制上来就显示要审核,太麻烦了)

国内的有这个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678598.html 这个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如果两段文字都属实,则说明这艘航母在上海的参战实际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就变成重复了

关于“龙骧”号航母参加淞沪战役的资料有如下几条:
1937年8月13日,第一航空战队受命开往中国参加中日战争,当时龙骧号配置为12架九五舰战及4架补充机与15架九六舰爆;在上海周边进行长期空中掩护与对地支援。(实际8月22日起有空中记录)
这段资料来自日本:原日本大学法学部教授历史学者秦郁彦在其著作的关于日本海军战斗机队战斗史的又关著作中也有记录。(我把日文复制上来就显示要审核,太麻烦了)

国内的有这个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678598.html 这个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如果两段文字都属实,则说明这艘航母在上海的参战实际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就变成重复了
关于“龙骧”号航母参加淞沪战役的资料有如下几条:
1937年8月13日,第一航空战队受命开往中国参加中日战争,当时龙骧号配置为12架九五舰战及4架补充机与15架九六舰爆;在上海周边进行长期空中掩护与对地支援。
这段资料来自日本:‘AP通信の帝国海军の活跃报’p.1
8月22日,由战斗机小队长兼子正中尉率领的4架九五舰战在宝山上空号称遭遇18架霍克三与P-26战斗机编队,并在30分钟内击落9架[,并被日本朝日新闻捧为“空中英雄”。
军事回眸:中国空军重创日本“龙骧”号航母。
这段资料也来自日本并且有两处分别是‘日本海军戦闘机队 戦历と航空队史话’(秦郁彦・伊沢保穂著、大日本絵画、2010年7月10日) P22、P44~P48、P128、P141,以及零戦搭乘员会编 海军戦闘机队史 第一章二节6(但上面的空战结果和实际史实有出入,国民党空军也不承认)
国内的有这个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678598.html 这个来自中国某党新闻网。如果两段文字都属实,则说明这艘航母在上海的参战实际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


关于“龙骧”号航母参加淞沪战役的资料有如下几条:
1937年8月13日,第一航空战队受命开往中国参加中日战争,当时龙骧号配置为12架九五舰战及4架补充机与15架九六舰爆;在上海周边进行长期空中掩护与对地支援。
这段资料来自日本‘AP通信の帝国海军の活跃报’p.1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关于“龙骧”号航母参加淞沪战役的资料有如下几条:
1937年8月13日,第一航空战队受命开往中国参加中日战争,当时龙骧号配置为12架九五舰战及4架补充机与15架九六舰爆;在上海周边进行长期空中掩护与对地支援。
这段资料来自日本‘AP通信の帝国海军の活跃报’p.1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8月22日,由战斗机小队长兼子正中尉率领的4架九五舰战在宝山上空号称遭遇18架霍克三与P-26战斗机编队,并在30分钟内击落9架,并被日本朝日新闻捧为“空中英雄”。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8月22日,由战斗机小队长兼子正中尉率领的4架九五舰战在宝山上空号称遭遇18架霍克三与P-26战斗机编队,并在30分钟内击落9架,并被日本朝日新闻捧为“空中英雄”。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但上面的空战结果和实际史实有出入,国民党空军也不承认
国内的有这个   军事回眸:中国空军重创日本“龙骧”号航母。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678598.html 这个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如果两段文字都属实,则说明这艘航母在上海的参战实际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但上面的空战结果和实际史实有出入,国民党空军也不承认
国内的有这个   军事回眸:中国空军重创日本“龙骧”号航母。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678598.html 这个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如果两段文字都属实,则说明这艘航母在上海的参战实际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


因为下午等审核时间太长了,所以我修改并删除了一些内容后,然后就成功了。现在审核通过这段就变成重复了
但上面的空战结果和实际史实有出入,国民党空军也不承认
国内的有这个军事回眸:中国空军重创日本“龙骧”号航母。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9/12678598.html 这个来自中国某党新闻网。如果两段文字都属实,则说明这艘航母在上海的参战实际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
下面这个呢相对来说,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日本第1舰队、第3舰队除了5艘于吴淞口外,川内、由良、名取、鬼怒之二等巡洋舰,与时雨、白露、夕暮、有明、初霜、子日、若叶、初春等新式一等驱逐舰,早在8月10日前停泊于淞沪附近。
http://zh.wikipedia.org/wiki/淞沪会战
这个其实是指开战前就已集结在上海的日本海军舰艇。其中日军佐世保第二舰队军舰16艘是护送陆战队2,000名士兵登陆增兵上海的护航舰队(可参中国外交办事处:“日军急运军械,水兵2000已登陆”)。后面那17艘军舰是之前就停泊在上海的,但其中有5艘于吴淞口外。这样在开战时日本海军的水面舰艇在上海的应该是33艘。但对开战后又增援了多少军舰却并没有提供说明。
在百度百科里关于日本兵力里涉及海军在淞沪战役的是这样描述的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7155/6112864.htm
但这话说的更笼统,我根本就不相信。
在百度百科里关于日本兵力里涉及海军在淞沪战役的是这样描述的
海军部队参战的有第三舰队和第四舰队,舰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7155/6112864.htm
但这话说的更笼统,我根本就不相信。

通过搜索软件,网上还有这样的说法,这个应该指得就是整个战役中投入的所有军舰。
中国方面舰队的编成 为适应侵华战争的需要,1937年10月20日,日军海军抽出第3舰队、新编第4舰队,组成中国方面舰队。中国方面舰队以第3舰队司令长官川谷清中将为司令长官,下辖第3、4舰队。
第3舰队司令长官川谷清中将中将.旗舰为山云号,下辖:
第8战队司令官南云忠一少将,辖鬼怒号、名取号、由良号;
第11战队司令官谷本马太郎少将,辖八重山号、安宅号、鸟羽号、势多号、坚田号、比良号、保津号、热诲号、二见号、栗号、坶号、莲号;
第1水雷战队司令官吉田庸光少将:川内号、第2、9、21驱逐队;
第3水雷战队司令官近藤英次郎少将:北上号、第23驱逐队、第1、21水雷队;
第1潜水战队司令长官小松辉久少将:潜艇五十铃号、第7、8潜水队;
第1、11扫雷队;
特设航空队(1937年7月11日编成),下辖第1联合航空队队长户冢道太郎大佐、第2联合航空队队长三立贞三大佐、第21航空队队长长谷川喜大佐、第22航空队队长宗雪新之助中佐、第12战队队长宫田义一少将、第1航空战队队长高须四郎少将、第2航空战队队长掘江六郎少将、第23航空队(8月13日编成,队长冈田四作大佐)。

第4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中将,旗舰足柄号。该舰队1937年10月20日编成,并编入中国方面舰队。下辖:
第9战队司令官小林宗之助少将,辖妙高号、多摩号;
第14战队司令官下村正助少将,辅足柄号、天龙号、龙田号;
第4水雷战队司令官细萱茂子郎少将,辖木曾号、第6、10、11驱逐队;
第5水雷战队司令官大熊政吉少将,辖文张号、第13、16驱逐队。
http://wenda.so.com/q/1366306922062322
这个看上去还比较靠谱,但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和参考文献。
那么究竟哪个是标准答案?我猜测很有可能开战时在上海的主要是第三舰队,但得到了第一和第二舰队的增援补充。第4舰队虽然也同和第3舰队编入在中国方面舰队内但有可能只有部分军舰投入了再上海的对陆火力打击,还有一部分是为日本增援上海的各类运兵舰、运输舰护航的。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也有一些相对来说可信度比较高的,可供参考。
9月8日,上海《申报》载:原泊于公和祥码头的敌“出云号”已修复,重新投入作战,曾驶往吴淞口外指挥集结那里的92艘舰艇作战。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8/08/c_125137881_2.htm
这个来源于新华网上的说法。
还有一些当时国军上下级之间的电报也可供参考。
9月6日,国军第98师师长夏楚中奉令死守宝山。宝山守军第583团第3营姚子青电报:“敌兵舰30余艘排列城东门江面,飞机10余架轰击各城门……职决遵命死守。”师长覆电:“战至一兵一卒亦须固守,准备充分巷战,万一城垣被陷,亦当与敌偕亡于城中。”姚子青阵亡于东门,除一人翻墙逃出外,守军全数阵亡。陈诚:“激战至6日十时,卒以伤亡殆尽,无法支持,全营官兵自营长以下偕城作壮烈之犠牲。”
以上段落来自《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册》,吴相湘,综合月刊出版,1973年5月版
通过以上两段相对来说比较可靠的史料,至少可以分析出,当时日本投入在上海的水面舰艇大致在100艘左右,并且可以集中至少30艘军舰在某一点,猛烈炮击我方的一处营级阵地。航空母舰累计至少有3艘参战。
除此之外,日军还有陆军航空兵、炮兵、装甲兵和海军航空兵的支援。可参考如下:
9月21日,中国军队调整部署。国府军事委员会调整第三战区部署: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司令、前敌总指挥,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司令。冯玉祥调任华北第六战区司令官。此时,日军到上海参战有第11、第3两个整师及第13、第16、第101、第9师各一部,计10万余人,炮300余门,坦克200余辆,飞机200余架,与中国第九、第五、第十九集团军对峙于北站、杨行、施相公庙、浏河一线,展开激烈攻守战。日第3、第13师主力又进攻浏河公路,被中国军队遏阻。
以上段落来自,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年8月,第67页。
不过关于其他兵力的火力强度,在这个帖子里我不做过多说明,只是大致的一个描述。还是回到日本海军的水面舰艇兵力。现在大致知道了,日本的军舰数量和可以一次火力打击的力量。那就在看一下当时日军的主力舰艇的技术数据,就基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火力强度了。
首先就是那艘名声最响的出云号装甲巡洋舰了,该舰属于出云级装甲巡洋舰中的首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舰龄较长,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日俄战争,是当时日军第三舰队旗舰,并担任过天皇的座舰。该舰数据如下:
标准排水量
9750吨
满载排水量        9906吨
全长        132.28米
全宽        20.94米
吃水        7.37米
动力        2台直立式四气筒三段鼓胀式蒸汽机,24座燃煤锅炉
功率        14500匹
最高速度        20.75节
续航距离        7,500浬(10节)
乘员        648人
装备        2座双连装阿姆斯特朗式203毫米45倍径炮
14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40倍径炮
12座阿姆斯特朗式76毫米40倍径速射炮
8座单装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
四座水下457毫米鱼雷
装甲
舷侧175毫米
甲板67毫米
主炮防盾152毫米
舰桥381毫米
下面这个是吨位最大的,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在佐世保海军造船厂进行改造。在上海参战时,已经是改造完成后的数据了。

舰级        加贺级航空母舰
制造厂        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
横须贺海军工厂
单艘造价        530万日币(1920年币值)[1]
动工        1920年7月19日
下水        1921年11月17日
服役        1928年3月31日
结局        1942年6月6日被击沉
除籍        1942年8月10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28,000吨/38,200吨(改装后)
满载排水量        43,600吨(改装后)
全长        230米/240米(改装后)
全宽        29.6米/32.5米(改装后)
吃水        8米/9.5米(改装后)
锅炉
12具ロ号舰政本部式锅炉(近代化后8具)
动力        4部蒸气涡轮引擎,4轴推进
功率        127,400匹
最高速度        28节
续航距离        10000浬(16节)
乘员        1,708人
舰载机
标准72、备用18
舰戦18、舰爆27、舰攻27(1941年12月)
装备        10门200毫米主炮
8座双连装八九式127公厘高射炮
22座25毫米机炮
装甲
水线装甲带:152公厘
水平装甲带:38公厘
另一艘投入作战的航母龙骧号
制造厂        横须贺工厂
动工        1929年11月26日
下水        1931年4月2日
服役        1933年5月9日
结局        1942年8月24日被击沉
除籍        1942年11月10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10,600 吨
满载排水量        12,732 吨
全长        179.9 米(水线)
全宽        20.32 米
吃水        5.56 米
锅炉
6具RO号舰本式重油锅炉
动力        2部舰本式全减速齿轮型蒸气涡轮引擎,双轴推进
功率        65,000 匹
最高速度        28 节
续航距离        10,000浬(14节)
乘员        士官、兵员600名
舰载机
常用机36架,预备机12架
装备        4座双联装八九式127公厘高射炮,共8门
25mm连装机炮6基12门
这是凤翔号航母的数据。
舰种
航空母舰
制造厂        浅野造船鹤见造船所
动工        1919年12月16日
下水        1921年11月13日
服役        1922年12月22日
退役        1946年6月
结局        1946年8月开始解体
1947年5月解体结束
除籍        1945年10月5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7,470吨
满载排水量        10,600吨
全长        168.25米
(1944年改装飞行甲板180.8米)
全宽        18米
(1944年改装飞行甲板22.7米)
吃水        6.17米
燃料
重油2700吨
煤炭940吨
锅炉
口号舰政本部式重油锅炉四具、油煤混烧式锅炉四具
动力        帕森式蒸汽涡轮发动机两具,双轴推进
功率        30,000匹马力
最高速度        25节
续航距离        10,000浬(14节)
8,000浬(15节)
乘员        550人
舰载机
(作战、预备)15+6架
装备        4座50倍径三年式14厘米单装炮(1936年撤除)
2座40倍径三年式76高射炮(1939年前撤除)
6门13公厘九三式机枪(1936年加装)
4座双联装九六式机枪(1937年后加装)
10座三联装九六式机枪(1944年加装)

令人头疼的各种审核啊,真是太麻烦了
这个是重巡洋舰“妙高”号1937年7月28日,加入第三舰队第九战队。应该有参加淞沪战役。另外日海军妙高级重巡洋舰的二号舰那智号很有可能也投入了淞沪战役。
舰级        妙高级(一号舰)
动工        1924年10月25日
下水        1927年4月16日
服役        1929年7月31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11,300吨→13,000吨
满载排水量        12,374吨→14,743吨
全长        192.39米→203.76米
全宽        19米→20.73米
吃水        5.9米→6.37米
锅炉:舰本式油烧锅炉12座
动力        蒸气涡轮引擎(4轴)
功率        130,000匹马力→132,830匹马力
最高速度        35.5节→33节
续航距离        7,000海里(14节)→7,463海里(14节)
乘员        773人→891
舰载机
2架→3架
装备        •        203mm 50倍口径双联装炮5座 10门
•        127mm 高射炮4座 8门
•        7.7mm 机枪2挺
•        13mm 高射机枪8挺
•        610mm 鱼雷发射管8座 16门
这个是重巡洋舰“妙高”号1937年7月28日,作为旗舰加入第三舰队第九战队。应该有参加淞沪战役。另外日海军妙高级重巡洋舰的二号舰那智号很有可能也投入了淞沪战役,
舰级        妙高级(一号舰)
制造厂        横须贺海军工厂
动工        1924年10月25日
下水        1927年4月16日
服役        1929年7月31日
结局        1946年7月8日被处分击沉
除籍        1946年8月10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11,300吨→13,000吨
满载排水量        12,374吨→14,743吨
全长        192.39米→203.76米
全宽        19米→20.73米
吃水        5.9米→6.37米
锅炉
舰本式油烧锅炉12座
动力        蒸气涡轮引擎(4轴)
功率        130,000匹马力→132,830匹马力
最高速度        35.5节→33节
续航距离        7,000海里(14节)→7,463海里(14节)
乘员        773人→891
舰载机
2架→3架
装备                203mm 50倍口径双联装炮5座 10门
        127mm 高射炮4座 8门
        7.7mm 机枪2挺
        13mm 高射机枪8挺
        610mm 鱼雷发射管8座 16门
属于轻巡洋舰级别的当时主要是这个型号
舰级        川内型轻巡洋舰
制造厂        三菱造船长崎造船所
动工        1922年2月16日
下水        1923年10月30日
服役        1924年4月29日
结局        1943年11月2日遭击沉
除籍        1944年1月5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5,195吨
满载排水量        5,595吨
全长        162.15米
全宽        14.2米
吃水        4.8米
功率        90000匹
最高速度        35.3节
乘员        440人
舰载机
1架
装备        7门50倍径14cm单装炮
61cm连装鱼雷发射管4基8门
2门40倍口径 8cm单装高角炮
九三式机雷56枚
装甲
水线64mm
甲板2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