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战役实际并没有那样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43:41
诺曼底战役实际并没有那样重要


    诺曼底战役的确是值得纪念的。


  不过,诺曼底战役却是姗姗来迟的一次作战,被人为地拖延了两三年之久。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7月,苏联方面为减轻自己的压力,就向英美提出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当时,75%的德军及其附庸国军队被拖在苏德战场上,直接配置在法国、比利时、荷兰沿海的部队只有19个师,这为开辟第二战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苏方的建议却被英国首相丘吉尔尖刻地指责为“奇谈怪论”和“愚蠢行为”。他说:“实施重兵登陆,势必意味着流血与失败。”



  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斯大林于两个月后的9月3日又一次急切地要求英军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再一次回信拒绝。



  10天后,苏方以苏联政府的名义致函英国政府,强烈要求英国军队立即开辟第二战场,信中话说得很重:“不开辟第二战场,将会助长我们共同敌人的气焰。”丘吉尔非但没有因此同意苏方的要求,反而恼羞成怒地说,提出这一要求是“可悲的和可耻的”,提出这种要求的人是“笨蛋和骗子”。


  当时,美国军队有210多万人,年产作战飞机2.3万架、坦克1.2万辆;英国军队则达450多万人,年产作战飞机2万多架、坦克1.5万辆。英美不急于开辟第二战场,并非条件不够,而是另有意图。对此,戴高乐说:“他们的秘密计划中并不想趁敌人的力量在俄国战场上日益削弱的时候去冒险。”苏联人说得更加直白:“丘吉尔在削弱敌人——纳粹分子的同时,还想削弱自己的盟国——苏联。”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比较积极地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但英国仍然比较消极。此后,美英军队分别在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和西西里进行了一些战役,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一直被搁置着。


  1942年,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一举歼灭德国及其附庸国军队150多万人,使战争形势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紧接着,苏军又于1943年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由于害怕“俄国人不停地向西推进”,担心俄国人首先进入柏林,英美政治家不得不认真考虑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并制定了一项代号为"霸王"的战略计划。当时,还有一个突然出现的因素迫使英国尽快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10月,德国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V-1、V-2导弹,随后开始装备部队。这些导弹的发射场都配置在法国北海岸。如果英国在1944年夏季不向欧洲北部进攻,那么伦敦势必要遭到V-1、V-2导弹的大规模袭击。



  诺曼底登陆战役就是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于1944年6月6日凌晨终于发起。由于拖延过久,战局已经发生转折,诺曼底战役的实际作用并没有西方国家宣传得那样重要。

  这些历史事实提醒我们,在讴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时候,不要忘记往往还有其另一面。以诺曼底战役为例,在其辉煌的战绩背后,还隐藏着政治家自私的计算。


  令全世界瞩目的空前隆重的纪念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强者垄断着话语权。美英法三大强国共同参与纪念,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使之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意义远在诺曼底战役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反而有点黯然失色了。想当年,苏联在位居两霸之一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似乎东西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都让苏联包圆了。现如今,俄罗斯变成了二流国家,其历史也跟着贬值。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弱者当然也想发出声音,可惜因为实力弱、力量小、手段少,发出的声音就小,即使大声吼叫,也没几个人愿意搭理。国家也一样。就冲这一点,我们也要使自己强大起来。诺曼底战役实际并没有那样重要


    诺曼底战役的确是值得纪念的。


  不过,诺曼底战役却是姗姗来迟的一次作战,被人为地拖延了两三年之久。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7月,苏联方面为减轻自己的压力,就向英美提出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当时,75%的德军及其附庸国军队被拖在苏德战场上,直接配置在法国、比利时、荷兰沿海的部队只有19个师,这为开辟第二战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苏方的建议却被英国首相丘吉尔尖刻地指责为“奇谈怪论”和“愚蠢行为”。他说:“实施重兵登陆,势必意味着流血与失败。”



  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斯大林于两个月后的9月3日又一次急切地要求英军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再一次回信拒绝。



  10天后,苏方以苏联政府的名义致函英国政府,强烈要求英国军队立即开辟第二战场,信中话说得很重:“不开辟第二战场,将会助长我们共同敌人的气焰。”丘吉尔非但没有因此同意苏方的要求,反而恼羞成怒地说,提出这一要求是“可悲的和可耻的”,提出这种要求的人是“笨蛋和骗子”。


  当时,美国军队有210多万人,年产作战飞机2.3万架、坦克1.2万辆;英国军队则达450多万人,年产作战飞机2万多架、坦克1.5万辆。英美不急于开辟第二战场,并非条件不够,而是另有意图。对此,戴高乐说:“他们的秘密计划中并不想趁敌人的力量在俄国战场上日益削弱的时候去冒险。”苏联人说得更加直白:“丘吉尔在削弱敌人——纳粹分子的同时,还想削弱自己的盟国——苏联。”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比较积极地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但英国仍然比较消极。此后,美英军队分别在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和西西里进行了一些战役,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一直被搁置着。


  1942年,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一举歼灭德国及其附庸国军队150多万人,使战争形势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紧接着,苏军又于1943年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由于害怕“俄国人不停地向西推进”,担心俄国人首先进入柏林,英美政治家不得不认真考虑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并制定了一项代号为"霸王"的战略计划。当时,还有一个突然出现的因素迫使英国尽快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10月,德国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V-1、V-2导弹,随后开始装备部队。这些导弹的发射场都配置在法国北海岸。如果英国在1944年夏季不向欧洲北部进攻,那么伦敦势必要遭到V-1、V-2导弹的大规模袭击。



  诺曼底登陆战役就是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于1944年6月6日凌晨终于发起。由于拖延过久,战局已经发生转折,诺曼底战役的实际作用并没有西方国家宣传得那样重要。

  这些历史事实提醒我们,在讴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时候,不要忘记往往还有其另一面。以诺曼底战役为例,在其辉煌的战绩背后,还隐藏着政治家自私的计算。


  令全世界瞩目的空前隆重的纪念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强者垄断着话语权。美英法三大强国共同参与纪念,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使之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意义远在诺曼底战役之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反而有点黯然失色了。想当年,苏联在位居两霸之一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大,似乎东西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都让苏联包圆了。现如今,俄罗斯变成了二流国家,其历史也跟着贬值。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弱者当然也想发出声音,可惜因为实力弱、力量小、手段少,发出的声音就小,即使大声吼叫,也没几个人愿意搭理。国家也一样。就冲这一点,我们也要使自己强大起来。
呵呵,原子弹也是一样啊。
好问,顶!
<P>    诺曼底之战是44年6月,人为推迟两三年,我不敢苟同。推迟1年倒是有可能。41年12月底,老美才加入战争,而且主要任务是收拾太平洋和亚太地区,麦克阿瑟都撤到澳洲了,而且美国刚刚开始扩军,形成规模还得段时间。42年时英国人还在和德军在北非鏖战,美国的海军在太平洋对付日军,还要抽出精力对付大西洋的海狼,陆军嘛还在扩充中。到了43年初,境况稍好,德军在苏联遭到重创,北非也不保,日本在中途岛被反制。到了43年秋季大概登陆计划才开始酝酿,考虑到登陆地点、天气、装备、情报、后勤、欺敌、部队调集等诸多问题,如果仓促上马,后果是可以预料的。所以推迟是一定的,但不是2、3年。</P>
<p>哈哈</p><p>可笑</p>
诺曼底战役不过是老酶与英国担心老毛子独自摘桃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