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业绩连跌不止 或再祭“裁员大屠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36:18


8月11日,据外媒报道,思科即将于周三发布第四财季财报,新一轮大规模裁员将在本周或者10月份宣布。最终会有多少员工会被裁掉,思科未做相关评论。

上个月,思科CEO钱伯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一个良好经营的组织需要对10%的员工进行重组,包括资深高管在内。我不想这样做,但是需要让3%到5%的员工‘自愿离职’。” 如果在3%至5%之间,这意味着思科或将裁员2250至3750人。

何谓“思科又裁员了”?最近数年,思科一直处于裁员的阴影之下。何谓“思科也裁员了”?除了思科外,微软、IBM、惠普、戴尔等公司近年来都公布了数量不等的裁员计划。曾经风光无比的IT巨子们如今处境尴尬。

2001年3月28日,思科股票总价值达到5554.4亿美元,超过微软当时的股票总价值5416.3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那也是另外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互联网泡沫的浪潮之巅。两周之后,纳斯达克股指从50000点掉头向下,思科股票随大势下跌。

截至昨日,即今年8月10日,思科股价报收于24.86美元,市值约为1280.5亿美元,不及峰值的1/4。距离巅峰时刻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多次跌宕起伏,思科再也没有回到那个历史性的高点。

对于思科总裁钱伯斯来说,过去十三年是不断犯错失误的十三年,也是不断纠偏勘误的十三年。当然,这也与全球经济大势,IT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华为等竞争对手崛起有关。

思科或再大裁员

过去三年,思科裁员的消息没有停过。

2013年8月,思科宣布裁减4000名员工(约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5%);同年10月,约有900名员工收到被思科解雇的通知;2012年7月,思科裁减了约占公司总数2%的员工;2011年7月,思科宣布裁员约6500人;同月,思科宣布将机顶盒制造工厂出售给富士康,该工厂有5000名工人。

思科目前的员工约为7.5万人,而从2011年至2013年,思科通过裁员、出售业务等方式共计减员约2万人,占现有员工数量接近30%。计入此次裁员,思科四年不到,最高裁员接近2.4万人。

这样快速裁员对于思科这样一家曾处全球IT巅峰的公司来说,显然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

思科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发生在2001年3月,钱伯斯宣布裁员8500人,当时思科员工约为4.7万人,1800人占当时思科全部员工的18%。背景是互联网泡沫崩盘,思科的股价从80美元跌至10美元。

这一决定没有让思科重回巅峰,但至少让思科稳往了阵脚:思科走出电信业废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技术企业复苏的象征。力挽狂澜,那次裁员是钱伯斯“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思科缘何裁员?重要的原因是业绩下滑。市场分析师预计,思科2014全财年营收将达到469.9亿美元,将比2013财年的486.1亿美元下降3.4%,思科可能会通过裁员削减成本。

全球业绩下滑的情况下,思科中国更是重灾区。8月11日,一位业内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面对华为等本土竞争对手,预计思科中国2014年营收至少下滑40%,甚至更多。

对此,目前思科方面尚未就传闻做出置评。据思科公司一位前资深高管透露,“自己所在的部门就宣布了重组,导致担任的职位也被裁掉。”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裁员对中国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思科在中国业务占全球很少,大部分业务在美国,美国本土会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灾区。IT分析人士冀勇庆说:“严格地说,思科是家美国公司,不算跨国公司。”

除了思科外,微软、IBM、惠普等IT巨头在过去三年都不断宣布裁员。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经济不景气,企业的IT投入受到了影响;第二是传统IT巨头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需求。集中IT资源布署,重资产模式受到挑战,分布式、共享的模式受到欢迎。

阿里巴巴现在就已经选择放弃思科、甲骨文等公司的产品,也就是“去IOE”,选择自建IT系统。原因很简单,昔日巨头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昂贵、笨重、反应慢、扩展能力差,完全不能满足需求。

转型犯下的错

哪些业务会被裁撤? 思科一位离职员工认为,沿袭2011年的做法,消费类业务会成为重灾区。

那一次,思科同时关闭了收购来的数码相机公司Pure Digital Technology、视频社交平台Eos、消费级无线路由器Linksys以及网络视频会议产品WebEx等一系列产品线。四年来,思科一直希望达到一个目标:从消费级产品和服务中退出,再度聚焦于企业级业务。

消费级产品和服务曾是钱伯斯在2001年之后拯救思科的战略选择。这在当时看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随着技术的普及与发展,IT消费成本越来越低,有从企业消费向个人消费转移的趋势。


在钱伯斯的战略指引下,思科走上了一条并购之路:2001年思科收购硬件和软件数字视频服务开发商PixStream;2003年思科收购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设备厂商Linksys Group;2006年推出视频会议系统“网真”;2007年底又收购另一家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商WebEx,将其整合进入思科的统一通信部门;2009年收购了低价Flip相机厂商Pure Digital Technologies;同一年底,思科再度收购一家视频会议设备公司腾博。

尽管上述拓展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信心,但2011年的重组中,上述业务成为重灾区。从某种意义上,钱伯斯已经承认了上述战略的失败。

历时十年,钱伯斯认识到,消费级市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渠道等生态资源与企业级产品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价格,企业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而普通消费者则锱铢必较。

传统企业级业务已经达到增长边界,而消费类业务又不是思科最擅长的,至少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钱伯斯需要为思科找到新的业务方向。但截止到目前,这一方向并不明确。

在评价思科过去十年的得失时,有人这样评价:“技术当然重要,但市场需求更根本。”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812/12903160_0.shtml

8月11日,据外媒报道,思科即将于周三发布第四财季财报,新一轮大规模裁员将在本周或者10月份宣布。最终会有多少员工会被裁掉,思科未做相关评论。

上个月,思科CEO钱伯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一个良好经营的组织需要对10%的员工进行重组,包括资深高管在内。我不想这样做,但是需要让3%到5%的员工‘自愿离职’。” 如果在3%至5%之间,这意味着思科或将裁员2250至3750人。

何谓“思科又裁员了”?最近数年,思科一直处于裁员的阴影之下。何谓“思科也裁员了”?除了思科外,微软、IBM、惠普、戴尔等公司近年来都公布了数量不等的裁员计划。曾经风光无比的IT巨子们如今处境尴尬。

2001年3月28日,思科股票总价值达到5554.4亿美元,超过微软当时的股票总价值5416.3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那也是另外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互联网泡沫的浪潮之巅。两周之后,纳斯达克股指从50000点掉头向下,思科股票随大势下跌。

截至昨日,即今年8月10日,思科股价报收于24.86美元,市值约为1280.5亿美元,不及峰值的1/4。距离巅峰时刻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多次跌宕起伏,思科再也没有回到那个历史性的高点。

对于思科总裁钱伯斯来说,过去十三年是不断犯错失误的十三年,也是不断纠偏勘误的十三年。当然,这也与全球经济大势,IT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华为等竞争对手崛起有关。

思科或再大裁员

过去三年,思科裁员的消息没有停过。

2013年8月,思科宣布裁减4000名员工(约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5%);同年10月,约有900名员工收到被思科解雇的通知;2012年7月,思科裁减了约占公司总数2%的员工;2011年7月,思科宣布裁员约6500人;同月,思科宣布将机顶盒制造工厂出售给富士康,该工厂有5000名工人。

思科目前的员工约为7.5万人,而从2011年至2013年,思科通过裁员、出售业务等方式共计减员约2万人,占现有员工数量接近30%。计入此次裁员,思科四年不到,最高裁员接近2.4万人。

这样快速裁员对于思科这样一家曾处全球IT巅峰的公司来说,显然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

思科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发生在2001年3月,钱伯斯宣布裁员8500人,当时思科员工约为4.7万人,1800人占当时思科全部员工的18%。背景是互联网泡沫崩盘,思科的股价从80美元跌至10美元。

这一决定没有让思科重回巅峰,但至少让思科稳往了阵脚:思科走出电信业废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技术企业复苏的象征。力挽狂澜,那次裁员是钱伯斯“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思科缘何裁员?重要的原因是业绩下滑。市场分析师预计,思科2014全财年营收将达到469.9亿美元,将比2013财年的486.1亿美元下降3.4%,思科可能会通过裁员削减成本。

全球业绩下滑的情况下,思科中国更是重灾区。8月11日,一位业内人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面对华为等本土竞争对手,预计思科中国2014年营收至少下滑40%,甚至更多。

对此,目前思科方面尚未就传闻做出置评。据思科公司一位前资深高管透露,“自己所在的部门就宣布了重组,导致担任的职位也被裁掉。”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裁员对中国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思科在中国业务占全球很少,大部分业务在美国,美国本土会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灾区。IT分析人士冀勇庆说:“严格地说,思科是家美国公司,不算跨国公司。”

除了思科外,微软、IBM、惠普等IT巨头在过去三年都不断宣布裁员。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经济不景气,企业的IT投入受到了影响;第二是传统IT巨头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需求。集中IT资源布署,重资产模式受到挑战,分布式、共享的模式受到欢迎。

阿里巴巴现在就已经选择放弃思科、甲骨文等公司的产品,也就是“去IOE”,选择自建IT系统。原因很简单,昔日巨头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昂贵、笨重、反应慢、扩展能力差,完全不能满足需求。

转型犯下的错

哪些业务会被裁撤? 思科一位离职员工认为,沿袭2011年的做法,消费类业务会成为重灾区。

那一次,思科同时关闭了收购来的数码相机公司Pure Digital Technology、视频社交平台Eos、消费级无线路由器Linksys以及网络视频会议产品WebEx等一系列产品线。四年来,思科一直希望达到一个目标:从消费级产品和服务中退出,再度聚焦于企业级业务。

消费级产品和服务曾是钱伯斯在2001年之后拯救思科的战略选择。这在当时看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随着技术的普及与发展,IT消费成本越来越低,有从企业消费向个人消费转移的趋势。


在钱伯斯的战略指引下,思科走上了一条并购之路:2001年思科收购硬件和软件数字视频服务开发商PixStream;2003年思科收购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设备厂商Linksys Group;2006年推出视频会议系统“网真”;2007年底又收购另一家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商WebEx,将其整合进入思科的统一通信部门;2009年收购了低价Flip相机厂商Pure Digital Technologies;同一年底,思科再度收购一家视频会议设备公司腾博。

尽管上述拓展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信心,但2011年的重组中,上述业务成为重灾区。从某种意义上,钱伯斯已经承认了上述战略的失败。

历时十年,钱伯斯认识到,消费级市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而渠道等生态资源与企业级产品完全不是一回事。比如价格,企业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而普通消费者则锱铢必较。

传统企业级业务已经达到增长边界,而消费类业务又不是思科最擅长的,至少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钱伯斯需要为思科找到新的业务方向。但截止到目前,这一方向并不明确。

在评价思科过去十年的得失时,有人这样评价:“技术当然重要,但市场需求更根本。”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812/12903160_0.shtml
要不是MD力阻华为,思科没准都撑不到现在。
斯诺登添了一把柴。。。
bjkk 发表于 2014-8-12 11:44
要不是MD力阻华为,思科没准都撑不到现在。
华为中兴价格战太狠了,思科绝对扛不住的。
xds3 发表于 2014-8-12 16:30
华为中兴价格战太狠了,思科绝对扛不住的。
这也说明思科的价格水份很大。
这些混账倒闭了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的心太黑了来自: iPhone客户端
思科一倒,通信行业谁能挡的住华为,手机还在激战中,手机能站稳市场,华为整体综合实力绝对超三星。
思科宣布将机顶盒制造工厂出售给富士康,该工厂有5000名工人。
————
机顶盒又不像手机换那么频繁,需要这么多人?
思科宣布将机顶盒制造工厂出售给富士康,该工厂有5000名工人。
————
机顶盒又不像手机换那么频繁,需 ...
所以才转啊…干不下去了…
思科本来想在北美市场狙击华为,结果本朝在本土稍微动动手脚,Y的就趴下了。真弱。
当发达国家科技优势不在,也就离死不远了。。
基础研究领域很多年没有重大突破了,现在美国大学充斥着诸如 崔屹 那样的骗子!来自: iPhone客户端
最新的报道称:思科4-6月的这个季度中国的销售下降23%,印度上升18%,其余亚洲地区下降34%,未来12个月裁员6000多人。来自: iPhone客户端
   以下是从网站截获的图片!我估计思科在日本的销售受到日本经济的影响而大幅下滑!

    我去年就在25美元左右抛弃了他们的股票! 今天多家美国主流媒体报道说思科的主要客户(Verizon通讯,可口可乐和高盛)告诉他们赶快拥抱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要么丢掉不少生意!

   Bloomberg的报道:

Cisco Systems Inc. (CSCO)’s customers are asking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John Chambers to step up the company’s push into software-driven networking, instead of just trying to sell more hardwar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 and Coca-Cola Enterprises Inc. are telling the world’s largest networking-gear maker that they won’t keep paying for expensive equipment, when software can squeeze out more performance and make the machines more versatile.

“What we spent on your gear last year is not what we’re going to spend on your gear this year, unless you do something really different,” Martin Chavez,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at Goldman Sachs, recalled telling Chambers earlier this year.

What Chambers is hearing from clients illustrates the pressure Cisco is facing as the company prepares to report fiscal-fourth quarter earnings today, with revenue projected to shrink 3 percent this fiscal year, the first decline since 2009. As Chambers nears retirement after almost two decades as CEO, at stake is whether Cisco can keep dominating the $54.1 billion industry for switches, routers and other equipment that shuttle data and Internet traffic around the 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