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东西“引进”不了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8:55
有一种东西“引进”不了--从引进日本新干线的传闻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工业领域以及其它所有领域,“引进”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开始还注意把握引进的原则,即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急需的,又不能马上自己研发出来的成果和技术。后来,由于崇洋媚外思潮的泛起,加上引进过程中的种种利益引诱,如出国“考察”、行贿受贿等等,“引进”之风骤然升温,以至于发展到引进洋垃圾、洋破烂,比如一些化大价钱买来的二手设备,制造年限已经超过几十年。就是比较正规的引进,其关键技术,甚至核心部件、重要原料都要靠洋货,时刻受制于人。

在这种风气之下,国内有的人,一些精英出身的,特别是喝过几天洋墨水的决策人物,顾问人物,逐渐“买办化”起来,一有什么重大建设项目,科研项目,眼睛马上自觉不自觉地盯向国外,出国的机会又来了,受礼的机会又来了。我见过一位号称在德国某知名大公司做过7年的“博士后”,回来后满口的“报效祖国”,后尊为市长,却整天为那德国公司拉关系,做掮客。

这次,传闻要建京沪高速铁路了,又是买办声四起,什么德国方案、法国方案、日本新干线方案,惟独就是听不到中国的科学技术界、工业界理直气壮的声音,这是怎么啦,说磁悬浮技术,据我所知,我国的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试验线,早都已经运行多年了,其比较超前、不成熟,国外还不是一样。再说轮轨技术,新干线技术在日本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 多年里,中国的铁路运输技术也在进步,为什么非要造一个新干线的翻版,没有攻克的技术难关,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多化点时间去攻克,中国人民可以等,等自己的高速铁路,等出自豪感、等出自信心。为此,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令人激动的年代,更不应该丢掉那个令我们充满自信心的精神法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新中国诞生的最初年代,科学技术极端落后,很多现代学科和技术领域都是空白点。国家在百业待兴的情况下,积极组建科技机构和科技队伍,开展科学技术工作。大批胸怀报国之志的旅居海外的科学家纷纷归来,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时,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占了学部委员总数的80%以上。当时毛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主持,众多科技专家参与制订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把我国科学事业方面最短缺而又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争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随着这个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在70年代的提前完成,新中国奠定了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火箭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基础。

50、60年代是一个劳动和创业的年代,一个建设和奉献的年代,甚至在政治运动严重冲击科技事业和工业生产的70年代,科技工作者和亿万人民一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事业当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的历史记录:1956年,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1956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上天;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通车;1958年,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投入使用;1960年,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开始发电;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成功地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1966年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首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举不胜举,短短27年,成果无数。

其中,有的成果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比如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那个年代,人们只要听闻一项重大成果的成功,从内心感到自豪,从内心发出由衷的欢呼,因为那是咱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晶,来之不易,倍觉珍惜。

为什么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呢,不是中国想这样,是被逼迫的,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进行了几十年的经济封锁、科技封锁、战略物资封锁。新中国初创时期,还得到苏联在工业建设,科技研究方面的援助,中苏交恶,连这点援助都中断了,资料带走了,图纸带走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几乎是白手起家,毛主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靠什么,靠中国人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势力的骨气,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灵魂。

自力更生到什么程度,由于西方和苏联的封锁,没有资料,没有学术交流的机会,有的资料是托人碾转从国外买来的期刊杂志,有的国外成果只是简单的综述,有的实物资料只是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艰苦奋斗到什么程度,没有紧密仪器,没有实验装置,没有计算机,记得参加过第一次核实验的科学家回忆,为了核实实验数据,动员了上百人,用最原始的计算工具算盘,加班加点几天几夜,在西方“正规”的科学家们看来,简直匪夷所思,这其中,还有三年困难时期生活艰苦的考验。

今天,我们的科研生产部门的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普及、学术交流机会的无比便利,使我们获得最先进的科研生产情报提供了便利,国家不惜重金,每年都支持科研生产部门引进大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拿人员来说,每年公派出国进修、读书的人数以万计,本来,应该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腰杆越来越弯,骨头越来越软,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开口讲差距如何不可逾越,闭口引进如何不可避免,再加上一批西方经济学忠实的信徒的经济学精英的鼓噪,造不如买的买办思潮泛滥,许多进行了多年的重大高技术大型项目被迫下马,比如国产喷气式客机。还有在各经济主管部门掌权的那帮人,都已经成了公款出国专业户了,一有引进,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引进,他们的精神头可足了,反正花着劳苦大众一分一厘挣来的外汇,他们潇洒得很。

论当今科技精英的程度和水平,50年代从西方毅然回来参加祖国建设的老一辈科学家、技术专家们,哪个不是其领域的佼佼者,谁不知道国内的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根本不可以同西方相提并论,他们心目中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盛,他们赖以支持工作的灵魂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一代许多人与老一代的根本区别所在。

回到高速铁路的话题,日本的新干线再怎么先进,再怎么舒适,我认为都不足取,我们宁可现在,或许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去欣赏别人的东西,我们要等着跨上自己的,写着“中国制造”几个大字的高速路轨、高速机车、高速车厢。象轨道高速运输这样的东西,我们的科研、生产部门只要拿出当年上下动员,群个策群力,工人与科技人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来,它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障碍,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等待这种精神的重新发扬光大,因为它不止会给我们带来一条高速铁路,它还将为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有一种东西“引进”不了--从引进日本新干线的传闻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工业领域以及其它所有领域,“引进”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开始还注意把握引进的原则,即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急需的,又不能马上自己研发出来的成果和技术。后来,由于崇洋媚外思潮的泛起,加上引进过程中的种种利益引诱,如出国“考察”、行贿受贿等等,“引进”之风骤然升温,以至于发展到引进洋垃圾、洋破烂,比如一些化大价钱买来的二手设备,制造年限已经超过几十年。就是比较正规的引进,其关键技术,甚至核心部件、重要原料都要靠洋货,时刻受制于人。

在这种风气之下,国内有的人,一些精英出身的,特别是喝过几天洋墨水的决策人物,顾问人物,逐渐“买办化”起来,一有什么重大建设项目,科研项目,眼睛马上自觉不自觉地盯向国外,出国的机会又来了,受礼的机会又来了。我见过一位号称在德国某知名大公司做过7年的“博士后”,回来后满口的“报效祖国”,后尊为市长,却整天为那德国公司拉关系,做掮客。

这次,传闻要建京沪高速铁路了,又是买办声四起,什么德国方案、法国方案、日本新干线方案,惟独就是听不到中国的科学技术界、工业界理直气壮的声音,这是怎么啦,说磁悬浮技术,据我所知,我国的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试验线,早都已经运行多年了,其比较超前、不成熟,国外还不是一样。再说轮轨技术,新干线技术在日本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 多年里,中国的铁路运输技术也在进步,为什么非要造一个新干线的翻版,没有攻克的技术难关,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多化点时间去攻克,中国人民可以等,等自己的高速铁路,等出自豪感、等出自信心。为此,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令人激动的年代,更不应该丢掉那个令我们充满自信心的精神法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新中国诞生的最初年代,科学技术极端落后,很多现代学科和技术领域都是空白点。国家在百业待兴的情况下,积极组建科技机构和科技队伍,开展科学技术工作。大批胸怀报国之志的旅居海外的科学家纷纷归来,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时,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占了学部委员总数的80%以上。当时毛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主持,众多科技专家参与制订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把我国科学事业方面最短缺而又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争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随着这个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在70年代的提前完成,新中国奠定了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火箭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基础。

50、60年代是一个劳动和创业的年代,一个建设和奉献的年代,甚至在政治运动严重冲击科技事业和工业生产的70年代,科技工作者和亿万人民一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事业当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的历史记录:1956年,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1956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上天;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通车;1958年,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投入使用;1960年,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开始发电;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成功地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1966年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首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举不胜举,短短27年,成果无数。

其中,有的成果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比如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那个年代,人们只要听闻一项重大成果的成功,从内心感到自豪,从内心发出由衷的欢呼,因为那是咱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晶,来之不易,倍觉珍惜。

为什么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呢,不是中国想这样,是被逼迫的,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进行了几十年的经济封锁、科技封锁、战略物资封锁。新中国初创时期,还得到苏联在工业建设,科技研究方面的援助,中苏交恶,连这点援助都中断了,资料带走了,图纸带走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几乎是白手起家,毛主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靠什么,靠中国人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势力的骨气,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灵魂。

自力更生到什么程度,由于西方和苏联的封锁,没有资料,没有学术交流的机会,有的资料是托人碾转从国外买来的期刊杂志,有的国外成果只是简单的综述,有的实物资料只是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艰苦奋斗到什么程度,没有紧密仪器,没有实验装置,没有计算机,记得参加过第一次核实验的科学家回忆,为了核实实验数据,动员了上百人,用最原始的计算工具算盘,加班加点几天几夜,在西方“正规”的科学家们看来,简直匪夷所思,这其中,还有三年困难时期生活艰苦的考验。

今天,我们的科研生产部门的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普及、学术交流机会的无比便利,使我们获得最先进的科研生产情报提供了便利,国家不惜重金,每年都支持科研生产部门引进大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拿人员来说,每年公派出国进修、读书的人数以万计,本来,应该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腰杆越来越弯,骨头越来越软,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开口讲差距如何不可逾越,闭口引进如何不可避免,再加上一批西方经济学忠实的信徒的经济学精英的鼓噪,造不如买的买办思潮泛滥,许多进行了多年的重大高技术大型项目被迫下马,比如国产喷气式客机。还有在各经济主管部门掌权的那帮人,都已经成了公款出国专业户了,一有引进,特别是大型项目的引进,他们的精神头可足了,反正花着劳苦大众一分一厘挣来的外汇,他们潇洒得很。

论当今科技精英的程度和水平,50年代从西方毅然回来参加祖国建设的老一辈科学家、技术专家们,哪个不是其领域的佼佼者,谁不知道国内的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根本不可以同西方相提并论,他们心目中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盛,他们赖以支持工作的灵魂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一代许多人与老一代的根本区别所在。

回到高速铁路的话题,日本的新干线再怎么先进,再怎么舒适,我认为都不足取,我们宁可现在,或许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去欣赏别人的东西,我们要等着跨上自己的,写着“中国制造”几个大字的高速路轨、高速机车、高速车厢。象轨道高速运输这样的东西,我们的科研、生产部门只要拿出当年上下动员,群个策群力,工人与科技人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来,它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障碍,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等待这种精神的重新发扬光大,因为它不止会给我们带来一条高速铁路,它还将为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
顶一下,支持

什么都是引进,从汽车、到民机、再到铁路,引进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差。自主开发的能力退变成零
看看国府媒体的论调,每谈外夷必言我之落后,既然上有此言,下焉能不效?
顶,不错,好文.[em09][em09]
现代化是买不来的
以下是引用嘟嘟猪在2003-7-23 14:34:00的发言:
看看国府媒体的论调,每谈外夷必言我之落后,既然上有此言,下焉能不效?


花钱摆阔的时候不见说落后啊!
一部分人将落后作为无能的借口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至于花钱摆阔嘛,那也不是他们的“工作需要”吗?
坚决支持
究竟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啊?
想想八十年代我们的运十吧!郁闷!!!!!!!!!!!
早就形成的风气
要改难了
再说,不引进,不就相当于断了一部分人的财路吗!
好贴好贴~
就是为了经济利益!
是阿,现在的人都这样了,有什么办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3 21:01:09编辑过]
除了引进技术,我们更加引进了崇洋媚外的光荣传统~~
看看我们的年轻人吧~~
他们很多已经没有本位意识了~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不知道什么叫中国文化了。
政府的某些行为达到的短期经济效益,却带来了长久的文化损失~~
我们还有什么能让自己国民振奋的?让国民为自己国家骄傲的?
只有奥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