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对未来陆战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7:33:34


工业革命使得大工业生产模式和蒸汽机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基本准则,除了人口外,大工业的生产基础是赢得战争的根本。而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电报线路的应用让总参谋部制度下详细规划作战战略,是赢取战争的前提。普法战争表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造的枪炮已经成为决定战场胜负的根本手,法国试图使用夏斯波步枪和排枪获得优势,但却败在了普鲁士的克虏伯大炮身上。普鲁士人根据铁路线规划战争的模式为世界各国模仿吸收,一种工业化的、严密组织的近代战争模式取代了古典的“战争艺术”。然而,蒸汽机的功重比使得它无法成为一种战术机动的动力来源,战术机动依旧要依靠士兵的双腿和马匹车辆,这在普法战争中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普鲁士人虽然依靠铁路集聚了大量的后勤物资和部队,但是如何把他们输送上战场却变得无比困难。即便普鲁士的工业力量超过了法国,但普鲁士士兵的走路速度却不可能有本质的飞跃。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内燃机、电力、重化工、无线电技术的进步为标志,陆军终于解决了自古以来便困扰不已的战术机动问题,通过汽车、装甲车的运输来让步兵获得了飞跃式的战术动力,意味着经典意义上的步兵消失了。但是这种摩托化的陆军必须依靠石油化工,内燃机工业和汽车工业,对现代能源和原料的消耗更大,当然战斗力也更大。同时无线电的大规模运用解决了部队通信问题,让高度机动化的陆军部队可以很好的协调动作,从而令现代战场在庞大的地理空间内真正的统一起来。但是如果仅仅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这些成果被引入战场,可能也只是会引发摩托化而非机械化,真正引发机械化变革的,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战争杀伤模式的改变。随着TNT炸药,新型发射药,毒气的使用,化学能和生化杀伤占据了战争的杀戮舞台的核心位置。南北战争时期,绝大多数士兵的杀伤是由于枪弹的动能引起的,而到了一战时期,无论是士兵的身体伤害还是精神伤害,大多由猛烈的炮击导致。冲击波、热浪取代了子弹,成为导致士兵伤亡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何钢盔这种防护用具会在20世纪重新登上舞台的原因。

那么,为陆军提供更好的装甲防护也就成为了必要。无论是在阵地战还是在机动战当中,陆军士兵除了需要一种机动工具外,更需要一种可以防御炮弹破片和冲击波的防御工具,所以装甲车辆在二战时期被大量应用起来,战后美、苏、中等国更是装备了数以万计的装甲输送车。与冲锋陷阵的坦克相比,装甲车才是军队机械化的主体,从指挥、战斗、火力支援、后勤运输、抢救修理、通信联络,再到工程防爆、防化洗消,一切都要依靠装甲车作为基础平台。这种化学能杀伤发展到极致,就是核武器的使用。美苏两国装备的数以千计的战术核武器迫使两国必须对全部陆军实施机械化,否则缺乏装甲防护的陆军部队将无法在核武横行的战场上生存。可见,20世纪的内燃机技术引发了机动模式的变革,而化工业/核工业则迫使陆军全面装甲化。

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只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在太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引导下,电磁空间和高性能机械平台成为了对抗的主体。燃气轮机这种内燃机在航空、车辆和船舶三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柴油机占据了中低端。电子技术的广泛引入促使电传动成为下一代战斗平台的基础技术之一。动力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共享一套能源系统,在海军已经实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福特级航母、45型驱逐舰),陆军车辆在积极探索电动化。储能装置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可能意味着又一次战场机动革命的开始。布置更加灵活的电力系统可能会让陆军的持续机动能力更强(目前的机械化部队受限于复杂的机械装置,可靠性,可维护性都限制了部队的实际机动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大型载重车辆为平台的电磁炮,可能会改变陆军火力支援、防空反导的作战模式,取代远程火箭炮和短程弹道导弹,实现动力、电子和火力的能源统一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脑神经科学和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这可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但目前尚不明朗)。无人平台已经在空中和海上得以应用,陆上的无人平台目前还只是小型机器人。像坦克、自行火炮、防空系统的无人化,可能在未来取得一定的进展。而步兵战斗车进化为前线指挥车,负责指挥无人坦克和无人火炮,步兵则身穿外骨骼装甲战斗服、负责指挥火力机器人(机枪、榴弹发射器、火箭筒)的行动。

工业革命使得大工业生产模式和蒸汽机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基本准则,除了人口外,大工业的生产基础是赢得战争的根本。而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电报线路的应用让总参谋部制度下详细规划作战战略,是赢取战争的前提。普法战争表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造的枪炮已经成为决定战场胜负的根本手,法国试图使用夏斯波步枪和排枪获得优势,但却败在了普鲁士的克虏伯大炮身上。普鲁士人根据铁路线规划战争的模式为世界各国模仿吸收,一种工业化的、严密组织的近代战争模式取代了古典的“战争艺术”。然而,蒸汽机的功重比使得它无法成为一种战术机动的动力来源,战术机动依旧要依靠士兵的双腿和马匹车辆,这在普法战争中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普鲁士人虽然依靠铁路集聚了大量的后勤物资和部队,但是如何把他们输送上战场却变得无比困难。即便普鲁士的工业力量超过了法国,但普鲁士士兵的走路速度却不可能有本质的飞跃。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内燃机、电力、重化工、无线电技术的进步为标志,陆军终于解决了自古以来便困扰不已的战术机动问题,通过汽车、装甲车的运输来让步兵获得了飞跃式的战术动力,意味着经典意义上的步兵消失了。但是这种摩托化的陆军必须依靠石油化工,内燃机工业和汽车工业,对现代能源和原料的消耗更大,当然战斗力也更大。同时无线电的大规模运用解决了部队通信问题,让高度机动化的陆军部队可以很好的协调动作,从而令现代战场在庞大的地理空间内真正的统一起来。但是如果仅仅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这些成果被引入战场,可能也只是会引发摩托化而非机械化,真正引发机械化变革的,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战争杀伤模式的改变。随着TNT炸药,新型发射药,毒气的使用,化学能和生化杀伤占据了战争的杀戮舞台的核心位置。南北战争时期,绝大多数士兵的杀伤是由于枪弹的动能引起的,而到了一战时期,无论是士兵的身体伤害还是精神伤害,大多由猛烈的炮击导致。冲击波、热浪取代了子弹,成为导致士兵伤亡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何钢盔这种防护用具会在20世纪重新登上舞台的原因。

那么,为陆军提供更好的装甲防护也就成为了必要。无论是在阵地战还是在机动战当中,陆军士兵除了需要一种机动工具外,更需要一种可以防御炮弹破片和冲击波的防御工具,所以装甲车辆在二战时期被大量应用起来,战后美、苏、中等国更是装备了数以万计的装甲输送车。与冲锋陷阵的坦克相比,装甲车才是军队机械化的主体,从指挥、战斗、火力支援、后勤运输、抢救修理、通信联络,再到工程防爆、防化洗消,一切都要依靠装甲车作为基础平台。这种化学能杀伤发展到极致,就是核武器的使用。美苏两国装备的数以千计的战术核武器迫使两国必须对全部陆军实施机械化,否则缺乏装甲防护的陆军部队将无法在核武横行的战场上生存。可见,20世纪的内燃机技术引发了机动模式的变革,而化工业/核工业则迫使陆军全面装甲化。

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只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在太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引导下,电磁空间和高性能机械平台成为了对抗的主体。燃气轮机这种内燃机在航空、车辆和船舶三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柴油机占据了中低端。电子技术的广泛引入促使电传动成为下一代战斗平台的基础技术之一。动力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共享一套能源系统,在海军已经实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福特级航母、45型驱逐舰),陆军车辆在积极探索电动化。储能装置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可能意味着又一次战场机动革命的开始。布置更加灵活的电力系统可能会让陆军的持续机动能力更强(目前的机械化部队受限于复杂的机械装置,可靠性,可维护性都限制了部队的实际机动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大型载重车辆为平台的电磁炮,可能会改变陆军火力支援、防空反导的作战模式,取代远程火箭炮和短程弹道导弹,实现动力、电子和火力的能源统一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脑神经科学和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这可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但目前尚不明朗)。无人平台已经在空中和海上得以应用,陆上的无人平台目前还只是小型机器人。像坦克、自行火炮、防空系统的无人化,可能在未来取得一定的进展。而步兵战斗车进化为前线指挥车,负责指挥无人坦克和无人火炮,步兵则身穿外骨骼装甲战斗服、负责指挥火力机器人(机枪、榴弹发射器、火箭筒)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