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美国引力波实验室(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4:51:33
探秘美国引力波实验室(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09:3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5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早在1912年爱因斯坦就曾预言,诸如黑洞之类的大质量天体会发出引力波,一旦发现引力波可能会加深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改变我们对物理学的研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今年4月批准了激光干预引力波天文台升级的计划。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最大规模项目之一,处于发现引力波研究的最前沿。该探测器备有对质子极度敏感的超长激光器,其敏感度足以记录下相对微弱的引力波。以下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四个LIGO实验室内部一瞥。
  1.测试台上的红外光反射镜

测试台上的红外光反射镜
  测试台上一面堪称完美无暇的镜子。虽然对可见光是透明的,但这面镜子可以反射近100%来自干涉计内激光的红外光。干涉计可以利用红外激光束极为精确地测量距离。激光束越长,干涉计就越敏感。在超强引力波穿过干涉计时,由于其引起的时空“涟漪”,它只会略微改变干涉计的长度。
  2.俯瞰干涉计顶部

俯瞰干涉计顶部
  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干涉计顶部俯瞰,这一仪器的形状呈现“L”形,每个“手臂”含有可延伸40米的激光束。为了给激光束创造必要的真空环境,这些不锈钢真空舱将被抽真空至十亿分之一个大气压的水平。在华盛顿和路易斯安那也有两具干涉计,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干涉计是其原型,相对较小。拥有这些设施,科学家可以证实观测到的不规则现象确是引力波,而非经过实验室的汽车、坠落至遥远海岸的波,或是激光器本身的精妙变化。
  3.真空舱内部一瞥

真空舱内部一瞥
  这张照片展示了真空舱的内部,可以看到位于干涉计两只手臂交叉处(“L”形的关节处)的光束分离器。光束分离器是由镜子、滤光器和其他光学仪器构成。从这里,红外激光束会被传递至系统的每个手臂。经过校准,每个激光束的共振要保持一致,且极度精确。如果一股光束遭遇干扰,通过对比其他光束就能在此将其测算出来。
  4.干涉计手臂

干涉计手臂
  探测引力波所遭遇的问题是,遥远天体产生的引力波到达地面之时已经及其微弱,能够给地球造成的变化极小。出于这个原因,用于探测引力波的仪器一定要极为精确。在左侧,干涉计手臂的一端包含了一面主镜(中右,共四面)以及一系列较小镜子。所有这些镜子都被用于校准和排列激光。主镜将激光束发射回“L”关节进行测量。

5.激光源

激光源
  激光(分离前)源于右侧的白色管子。这条管子中含有精密仪器,用于校准尽可能多的信号噪音。
  6.光学实验台

光学实验台
  这是干涉计手臂一端的光学实验台,可以用于监控激光束的强度、位置和角度。
  7.将来可能发现引力波的平台

将来可能发现引力波的平台
  这个光学实验台用于探测干涉计手臂交叉点各个位置上的光,在这里,引力波也许终有一天会被观测到。

8.四象限探测器

四象限探测器
  这张照片中央的三个箱子是四象限探测器(QPD),用于探测激光束的精确位置。
  9.真空装置

真空装置
  LIGO原型干涉计需要极高的真空状态——空气约为十亿分之一,相当于低地轨道上发现的真空水平。为获得这一极端水平的真空状况,需要采用一种没有振动、磁力漂浮的涡轮泵。这张照片中的装置是帮助驱动真空状态的真空岐管和遥控阀。
  10.螺纹状的膨胀节

螺纹状的膨胀节
  这些螺纹状的膨胀节(expansion bellow)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干涉计手臂的长度进行调解,弥补不锈钢因温度引发的膨胀。
  11.LIGO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

LIGO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
  以上图为LIGO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左起:艾伦·韦因斯坦(Alan Weinstein)、史蒂夫·瓦斯(Steve Vass)和罗布·沃德(Rob Ward),韦因斯坦是物理学教授,将其对高能物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对暗能量性质的研究和对引力波的探测。瓦斯过去20年一直在管理LIGO原型实验室。(孝文)探秘美国引力波实验室(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09:3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5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早在1912年爱因斯坦就曾预言,诸如黑洞之类的大质量天体会发出引力波,一旦发现引力波可能会加深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改变我们对物理学的研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今年4月批准了激光干预引力波天文台升级的计划。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最大规模项目之一,处于发现引力波研究的最前沿。该探测器备有对质子极度敏感的超长激光器,其敏感度足以记录下相对微弱的引力波。以下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四个LIGO实验室内部一瞥。
  1.测试台上的红外光反射镜

测试台上的红外光反射镜  测试台上一面堪称完美无暇的镜子。虽然对可见光是透明的,但这面镜子可以反射近100%来自干涉计内激光的红外光。干涉计可以利用红外激光束极为精确地测量距离。激光束越长,干涉计就越敏感。在超强引力波穿过干涉计时,由于其引起的时空“涟漪”,它只会略微改变干涉计的长度。
  2.俯瞰干涉计顶部

俯瞰干涉计顶部  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干涉计顶部俯瞰,这一仪器的形状呈现“L”形,每个“手臂”含有可延伸40米的激光束。为了给激光束创造必要的真空环境,这些不锈钢真空舱将被抽真空至十亿分之一个大气压的水平。在华盛顿和路易斯安那也有两具干涉计,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干涉计是其原型,相对较小。拥有这些设施,科学家可以证实观测到的不规则现象确是引力波,而非经过实验室的汽车、坠落至遥远海岸的波,或是激光器本身的精妙变化。
  3.真空舱内部一瞥

真空舱内部一瞥  这张照片展示了真空舱的内部,可以看到位于干涉计两只手臂交叉处(“L”形的关节处)的光束分离器。光束分离器是由镜子、滤光器和其他光学仪器构成。从这里,红外激光束会被传递至系统的每个手臂。经过校准,每个激光束的共振要保持一致,且极度精确。如果一股光束遭遇干扰,通过对比其他光束就能在此将其测算出来。
  4.干涉计手臂

干涉计手臂  探测引力波所遭遇的问题是,遥远天体产生的引力波到达地面之时已经及其微弱,能够给地球造成的变化极小。出于这个原因,用于探测引力波的仪器一定要极为精确。在左侧,干涉计手臂的一端包含了一面主镜(中右,共四面)以及一系列较小镜子。所有这些镜子都被用于校准和排列激光。主镜将激光束发射回“L”关节进行测量。

5.激光源

激光源  激光(分离前)源于右侧的白色管子。这条管子中含有精密仪器,用于校准尽可能多的信号噪音。
  6.光学实验台

光学实验台  这是干涉计手臂一端的光学实验台,可以用于监控激光束的强度、位置和角度。
  7.将来可能发现引力波的平台

将来可能发现引力波的平台  这个光学实验台用于探测干涉计手臂交叉点各个位置上的光,在这里,引力波也许终有一天会被观测到。

8.四象限探测器

四象限探测器  这张照片中央的三个箱子是四象限探测器(QPD),用于探测激光束的精确位置。
  9.真空装置

真空装置  LIGO原型干涉计需要极高的真空状态——空气约为十亿分之一,相当于低地轨道上发现的真空水平。为获得这一极端水平的真空状况,需要采用一种没有振动、磁力漂浮的涡轮泵。这张照片中的装置是帮助驱动真空状态的真空岐管和遥控阀。
  10.螺纹状的膨胀节

螺纹状的膨胀节  这些螺纹状的膨胀节(expansion bellow)使得科学家可以对干涉计手臂的长度进行调解,弥补不锈钢因温度引发的膨胀。
  11.LIGO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

LIGO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  以上图为LIGO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左起:艾伦·韦因斯坦(Alan Weinstein)、史蒂夫·瓦斯(Steve Vass)和罗布·沃德(Rob Ward),韦因斯坦是物理学教授,将其对高能物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对暗能量性质的研究和对引力波的探测。瓦斯过去20年一直在管理LIGO原型实验室。(孝文)
LIGO探测器正在建设中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日前批准了总计2.05亿美元的激光干预引力波天文台升级计划。升级完成后,这台引力波探测器能对成千上万个星系展开监控,找到神秘的引力波成为可能。
  原设备探测能力有限
  负责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科学家相信,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测的那样,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计划将首次从中子星和黑洞中探测到引力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副主任艾伯特·拉泽里尼表示:“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保证一定会探测到引力波。”
  他接着说,“现在有了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帮助,从相对论视角考虑,如果我们还是一无所获的话,那确实会令人颇感吃惊。”引力波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而时空曲率则是星际碰撞、爆炸,或是诸如中子星等体积大、密度大的天体极端活动引起的。这些波纹接着穿过地球占据的时空,引起轻微扰动,而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任务就是去捕捉这些扰动。
  升级工作在年内展开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通过使用高精度激光去测量光在经过两面镜子之间所用的时间,达到探测引力波的目的。两面镜子被摆放成90度角,在相交点形成字母“L”形。一束激光束从相交点的“L”形分裂器(splitter)穿过,随后分裂器将这束激光分成两束激光,分别直射到每面镜子上。激光干涉仪测量出这束激光在折回“L”形相交点的光探测器前,在“L”形直角边的两面镜子之间回来反弹的长度。
  从理论上讲,激光会同时返回光探测器,因为两面镜子的距离是相同的,除非“恰好”经过的引力波干扰时空曲率,改变了它们同镜子之间的距离。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早在2002年便投入使用,但迄今尚未发现神秘的、至今只存在于理论的引力波。科学家预测,随着激光技术和镜子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与最早提出建造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时相比,它的敏感度一定会大有提高,所以,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就自然而然成了它的升级版。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日前批准了在今后7年逐步升级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提议。升级工作将从2008年开始,前期将投入3275万美元。拉泽里尼表示:“升级后的新设备数小时的观测量几乎相当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当前设备一年的观测量。我们使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能探测到像太空中数百个星系以及室女座星系团(距地球5900万光年远)这样的天体,如果把这一观测能力增强千倍,你能观测到包括数万个星系的更广阔的宇宙。”
  拟使敏感度增强十倍
  科学家只要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敏感度提高10倍,覆盖范围增长千倍的目标就能轻松实现。据介绍,用先进材料制作的大型镜面能减少室温(约20摄氏度)状态下原子任意活动产生的背景“噪音”,激光功率也能从10瓦猛增至180瓦。另外,来自地面的波动对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影响还更小,因为一套最新的主动随动控制系统取代了过时、被动的弹力系统。
  拉泽里尼指出:“我们通过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初始敏感度取得了多个里程碑目标。”安放在美国华盛顿州汉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通的两台主要设备已经完成了历时两年的新设计敏感度测试工作。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要求至少两个相隔很远、能同时投入工作的探测器,去排除错误信号,确定引力波何时穿越地球。
  各国加强引力波探测力度
  鉴于国际社会强有力的合作,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范围更广的全球性引力波探测器网络的一部分。德国和英国方面将分别为升级后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提供激光系统和镜子悬架系统。实际上,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已在逐渐加强同位于意大利比萨市的欧洲室女座星系团探测器的合作力度。
  日本也启动了建设一个引力波探测器的工作。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物理学家吉姆·哈夫说:“从事引力波研究的各界给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升级工作大力支持。这种升级工作其实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项目一出台就已经定好了,始终是探测器性能既定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秋凌)
  组装LHCb(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这台探测器的任务是测量b-强子(含有一个底夸克的重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日消息,据英国《卫报》报道,在准备了20年之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于2008年夏季正式启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将通过轰击粒子重建大爆炸之后的宇宙初期形态。用斯蒂芬·霍金的话说,这项试验宣布“上演重大物理学发现的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到来”。(孝文)
有意思!
科学家保证欧对撞机不会产生黑洞 吞噬地球


空中俯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  中评社香港6月26日电/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一份关于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的安全报告,在欧洲强子对撞机实验中地球不存在被黑洞吞没的危险。

  来自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实验室的科学家,计划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高度活跃的质子以超快速度撞击到一起,从而上演一部微缩版的“宇宙大爆炸”。这一碰撞所产生的温度将是太阳核心温度的10万倍以上。这部对撞机位于日内瓦附近一条长27公里的地下隧道,研究人员将追踪幷分析碰撞产生的粒子变化。

  物理学家希望这次实验能帮助回答一系列问题,如“质量从何处起源?”或是“宇宙中96%的空间由什么物质组成?”不过,也有一些批评人士担心,碰撞会形成膨胀的微型黑洞,最终会吞掉整个地球。

  不过,来自欧洲核研究组织安全评估后认为,这种担心不会变成现实。虽然研究人员承认,碰撞所能达到的能量级别是从前任何人造科技所无法达到的,但他们表示,自然界的宇宙射线碰撞已经产生更大的能量,但幷没有产生不良反应。研究人员表示,“在地球上,大自然已经导演了多次碰撞,相当于大约100万次LHC实验,不过地球依然存在。”评估小组补充说,天文学上的黑洞比对撞机所产生的任何东西都要重很多。即使地心引力不再发挥作用,产生一些小黑洞,这些粒子也会立刻分裂,没时间将外部的物质吸进去。

  报告还强调,自2000年起,就有人关注这一机器是否会生成一种名为“陌生物”的粒子。这些奇怪的粒子会将存在于普通原子中的核子变成奇怪的物质--让地球在世界末日中全部毁掉。

  2003年,剑桥大学的阿德里亚安.肯特博士认为科学家尚未足够认识到这种陌生物的风险。不过由理论物理学家约翰.艾丽丝率领的研究小组表示,科学家通过计算,幷没有发现有这种陌生物产生的危险,碰撞机产生的热量也使前者不可能形成。他们的结论是,“没有任何根据表明LHC可能会生成新粒子或新形式的物质。”

  最新报告是对2003年一份分析报告的更新,由一组独立科学家完成。LHC原计划将于2007年11月进行,但却数度延期。第一次推迟是在2007年3月的一次事故之后,当时在测试期间,9300块磁铁中的一块发生爆炸,设备报废。后来一次延期则是由于原告从美国特区法院向夏威夷法院申请,鉴于安全因素,请求禁止LHC试验。
值得期待呀!
国产的那几个对撞机不知道怎样了
欧美确实猛,肚子吃饱了有闲心和理想来搞这个……国内的暂时不用指望,北京那个电子对撞机不知毁了多少人的青春。再者国内搞基础科研的人大多基本尚在努力解决生存问题,没有精力搞这些几十年没产出的东西。
引力波,

只有巨大天体才会产生吗?

普通大小的物体,不会产生引力波吗?
原帖由 恐怖鸟 于 2008-7-17 10:18 发表
引力波,

只有巨大天体才会产生吗?

普通大小的物体,不会产生引力波吗?


理论上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

问题是。。。有大有小么

一颗篮球好找还是一粒米好找?一样的道理
这类设备极其烧钱,但真正要带来收益不知要等多少年,政府宁愿把钱砸在高速公路等快速“增产”的项目上。

也许未来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这会是新一代“雷达”的原理呢。
引力波这个太缥缈了
]]

名为“Alice”的探测器是大型强子对撞机圆形隧道周围4个巨型探测器中的一个。

重1.25公吨的Alice

Atlas是一台巨型数字照相机,能够拍摄质子间6亿次碰撞的照片——大型强子对撞机有能力让质子在一秒钟内完成6亿次碰撞。
安装Atlas最后部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4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法国和瑞士边界下面的隧道修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在制造一个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它将进入把温度降低到1.9绝对温标(零下271摄氏度,或零下456华氏度),目前已经进入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阶段。
  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拥有数千个磁体,它能利用液态氮维持这种寒冷的低温环境。这些磁体排列成环形,沿着巨大的隧道延伸27公里。一旦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始运行,两条粒子束流(通常由高能量加速的质子组成)将向下发射到那些穿过磁体的管子里。然后这些光束将以光速围绕主环向相反方向运行。
  在隧道上的限定点,这些光束将相互交叉,通过激变的能量彼此相互撞击。科学家希望在这些碰撞产生的碎片中发现新粒子,以便进一步了解宇宙的自然状态和它是如何产生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是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强大的物理实验仪器,它将重新产生宇宙大爆炸后的自然环境。到目前为止,大型强子对撞机的8个部分中已经有6个的温度达到4.5到1.9绝对温标之间的温度,不过在最后几个月的某个阶段,这个对撞机的所有部分的温度都将降低到1.9绝对温标以下。与之相比,遥远外空的温度大约是2.7绝对温标(零下270摄氏度或零下454华氏度)。
  洛博托·萨伯恩领导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电子元件试运行工作,他表示,为了在没有太大能量的情况下获得高磁场,这些磁体必须具有“超导性”。一些材料在温度非常低的环境下表现出的这种特性,能确保在零电阻和功率损耗非常低的情况下输送电流。氦在2.2绝对温标表现出惊人特性,因此成为“超流体”。这种特性让它能迅速传导热量,成为极其有效的制冷剂。萨伯恩解释说,至今还没有规模如此庞大的物理设备能在如此低的温度下运行。但是这个电子仪器是一种预示。
  他说:“对于这个机器的试运转,我们拥有非常系统的方法,这些方法是通过从模型中获得经验,经过非常小心的设计产生的。我们的座右铭是:科学没有捷径。改变现在非常寒冷的一个成分,就像把它从月球上带回地球。它需要大约3到4周时间进行加热。然后用1或2周进行转变。然后又需要3到6周时间再次降温。因此可想而知,我们犯下一个错误,就会白白浪费3个月时间。”目前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两个部分没有达到要求的低温,因此实验无法继续进行。这些部分内控制低温系统的电子将被转移到一个区域,该区域能更好地屏蔽粒子,防止它们在碰撞期间从这台机器中射出。
  这个环中的一个部分将像大型强子对撞机运行和输送光束一样运转。通过这种方法,科研组成员能对软件和硬件进行调试,并获得周期运行操作的经验。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磁体还必须经历电试验。该机器的每个部分大约包含200个电路。每个电路可能由154个磁体或1个磁体构成。研究人员将对它们进行测试,以确定它们处理非常高的电流(高达1.2万安培)的能力。萨伯恩说:“我们给每个电路供能,确保它能在计划的电流范围内正常运行。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检查它周围的保护系统(用来发现可能会出现的熄灭现象)是否能按照预计结果运行。”一些部分的磁体开始加热时会发生熄灭现象,以便阻止电流通过。工程师已经制成了一个恢复系统,它能在这些现象对磁场产生影响,改变环状物周围的粒子方向,并切断循环光束前发现这些熄灭现象。
  这台机器的制冷器将再用2周时间才能完成,目前没发现严重问题。对这台机器进行电流测试另外需要两周时间。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第一次“接通”前,质子光束将通过一个被称作喷射器的粒子加速器达到高能状态。一旦这台机器的温度降低,操作员将把光束发射到主环内,迫使它们通过每一个独立部分,直到断开电路。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定时系统(或称同步系统),确保每个部分都能像一个独立机器一样运行。大型强子对撞机接通后,它能在5万亿电子伏特的高能下运行。冬季它将被关闭,以便这些磁体能被“训练的”可以在7万亿电子伏特的高能下处理光束。(孝文)
安装最后的偶极子磁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伊拉克战火不断,索马里混乱局势依旧,经历过次贷危机打击的美国人消费信心遭到重创,而在世界其它一些地区,很多人食不果腹,过着饥肠辘辘的生活。然而,如果向美国夏威夷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的两个人最终获得法院支持,那么上述困难及所有烦恼之事都会显得微不足道。他们认为,一个巨型粒子加速器可能产生黑洞或其它导致地球甚至是全宇宙毁灭的可怕事物。
  降低产生黑洞的可能性
  二人所称的巨型粒子加速器就是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建设的、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于今年夏天开始在日内瓦郊外撞击质子。科学家表示,导致这些灾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他们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调查以保证万无一失。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粒子研究工具,项目耗资80亿美元,历时14年之久,汇集了世界各地最著名的物理学家。
  科学家们将在实验中撞击质子,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一万亿分之一秒内的能量和条件,接着细致分析撞击产生的残骸,用以探求物质本质的线索和自然中新的力量和平衡。但是,沃尔特·瓦格纳和刘易斯·桑科两个人坚持认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各种灾难性后果中刻意贬低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黑洞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实验产生的黑洞可以吞噬地球。或者,强子对撞机将产生一类名为“奇异微子”(Strangelet)的粒子,将地球变成一团沉寂、收缩的“奇异物质”。
  他们的讼状还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未能按照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规定,提供有关对环境影响的说明书。尽管这一诉讼听起来有些荒诞,但却揭示了一个近年来困扰学者和科学家的严肃问题,即如何评估这次极富创造力的实验的风险性,以及由哪一方去决定是否继续这项实验。
  政府机关受牵连成被告
  瓦格纳和桑科是于3月21日在檀香山联邦地方法院提出这一诉讼的,寻求法院发出临时限制令,禁止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提交安全和环境评估报告之前,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除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外,美国联邦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全部成了被告。据美国司法部发言人称,预计将于6月16日召开听证会对此案进行讨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一个由欧洲国家设立的组织,总部设在瑞士。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代表届时是否会出现在夏威夷法庭现场还是一个疑问。瓦格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清楚他们是否前来檀香山出庭。”他认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应接受夏威夷联邦地院对此案有管辖权,他和桑科本可以在法国或瑞士提出诉讼,只是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才决定在美国起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瓦格纳宣称,美国能源部和费米实验室助纣为虐,帮助提供和维持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超导磁体,而对这两个机构的限制令可能最终令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