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统基金会: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0:01
美国传统基金会: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
2008年09月26日 08:40中国网

【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8月21日文章】题:人口变化、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国不确定的未来(作者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德里克博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决定启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改革30周年纪念。30年前的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无足轻重。现在,每周人们都会对强大的中国有一番新预期。过去30年的发展带来了中华巨龙的腾飞,虽然其中稍有起伏,但中国还是沿着向上的曲线发展,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但是,这种发展趋势还能再持续30年吗?

答案最终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前景,从最近来看,惰况并不乐观。

不过,进一步改革的选择并不会凭空产生。各种重要因素会影响这一选择。最主要的一项是:人口结构因素。过去30年来,中国人口是支持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支持很快就会变弱,中国将开始步入增长放缓的转型期。

许多人预期中国将主导全球经济,如果政策出现错误这个新纪元在尚未开启前可能就会落幕。

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在改革开放谅初的20年里,中国资金匮乏,劳动力成为重要助推力。即便现在,许多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主要还是被中国劳动力所吸引。

这一推动中国成功的因素建立在那场众所周知的生育浪潮上。1970年前后,“文化大革命”最狂热的时期逐渐结束,人口净出生率激增,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动力。1979年,为应对人口增长压力,中国共产党推行了仍存有争议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政策给城镇家庭带来了巨大冲击,人口结构变化最终给整个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近20年来,由于新劳动力大军拥入劳动力市场;为了容纳他们,中国必须使经济增长维持高位。城镇劳动力往往每年以1000万入的速度增长。但是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让人震惊的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过剩的趋势从明年开始发生转变。

人口结构变化最初是有益的: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就业而必须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压力也会减小。

但其中还另有溪跷。未来十年随着人口增幅下降;提高劳动力利用率的压力会增加。市场化改革是必然选顶;否则,中国会发现要维持经济快速增长会变得更困难。

目前情况下如果不能真正推行改革,可能造成严重财政问题。2006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逾1.5亿;与之相比,美国仅为5000多万。的确,老龄化人口比例在中国并不高,但其巨大的绝对数量给养老金支付带来难题。

截至2006年底,在整整8亿农村人口中,仅有5500万人纳入了国家养老保险体系,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缩水。

农村人均现金收入本来就很低,而超过500万人拿到的平均养老金数还不到人均收入的40%。然而,1991年到2006年间,中央政府没有给农村养老体系投入过一毛钱。

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正迅速致富。但农村地区仍旧贫困,而且劳动力供需很快就会出现平衡。如果不能付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努力,让资金从城镇回流农村地区,人口结构上的变化就意味着中国的大多数人口无法致富。农材家庭的收入还是会停滞不前,因为尽管农民工收入提升,但由于边部分人数不多,而且他们还要被迫赡养大量老龄化人口。中国的奇迹可能会局限于城镇,无法惠及农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人口结构改变还仅仅是开始。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年龄在30到35岁之间的人超过1.35亿。随着这些人步人老年,中国的劳动力储备将出现缺口。这一问题还会反映在其他方面,如出口竞争优势减弱,而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依赖出口,中共的政策创新能力将因此受到考验。

除非修改退休年龄,否则2020年后,这1.35亿人将逐渐告别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平衡的短暂时期将开始终结——中国实际上会陷入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将看到,2030年后,曾带动经济增长的净劳动人口将转而起到负面效果。

到那时,中国的城镇地区很可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甚至可能趋向富裕。对中国而言,以日本为参照对象可以明确看出劳动力赤字给富裕国家带来的冲击。

在40年时间里;日本拥有大量年轻人口,出口带来了经济飞速增长,许多人由此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仕提出挑战。可是,如今日本已经有近20年时间经济极其低迷,出生率比早先时候创造“经济奇迹”之初要低得多。从韩国到俄罗斯联邦以及欧盟创始国,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人口是经济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很快就会告别由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的模式,进入一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在此期间必须做出艰难的政策抉择。在一些更宽泛的经济指标上,中国仍可能超越美国,如国内生产怠值,但中国的2009-2039年不一定就能延续1979-2009年的发展趋势。美国传统基金会: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
2008年09月26日 08:40中国网

【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8月21日文章】题:人口变化、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国不确定的未来(作者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德里克博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决定启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改革30周年纪念。30年前的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无足轻重。现在,每周人们都会对强大的中国有一番新预期。过去30年的发展带来了中华巨龙的腾飞,虽然其中稍有起伏,但中国还是沿着向上的曲线发展,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但是,这种发展趋势还能再持续30年吗?

答案最终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前景,从最近来看,惰况并不乐观。

不过,进一步改革的选择并不会凭空产生。各种重要因素会影响这一选择。最主要的一项是:人口结构因素。过去30年来,中国人口是支持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支持很快就会变弱,中国将开始步入增长放缓的转型期。

许多人预期中国将主导全球经济,如果政策出现错误这个新纪元在尚未开启前可能就会落幕。

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在改革开放谅初的20年里,中国资金匮乏,劳动力成为重要助推力。即便现在,许多外国投资者到中国投资主要还是被中国劳动力所吸引。

这一推动中国成功的因素建立在那场众所周知的生育浪潮上。1970年前后,“文化大革命”最狂热的时期逐渐结束,人口净出生率激增,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动力。1979年,为应对人口增长压力,中国共产党推行了仍存有争议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政策给城镇家庭带来了巨大冲击,人口结构变化最终给整个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近20年来,由于新劳动力大军拥入劳动力市场;为了容纳他们,中国必须使经济增长维持高位。城镇劳动力往往每年以1000万入的速度增长。但是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让人震惊的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过剩的趋势从明年开始发生转变。

人口结构变化最初是有益的: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就业而必须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压力也会减小。

但其中还另有溪跷。未来十年随着人口增幅下降;提高劳动力利用率的压力会增加。市场化改革是必然选顶;否则,中国会发现要维持经济快速增长会变得更困难。

目前情况下如果不能真正推行改革,可能造成严重财政问题。2006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逾1.5亿;与之相比,美国仅为5000多万。的确,老龄化人口比例在中国并不高,但其巨大的绝对数量给养老金支付带来难题。

截至2006年底,在整整8亿农村人口中,仅有5500万人纳入了国家养老保险体系,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缩水。

农村人均现金收入本来就很低,而超过500万人拿到的平均养老金数还不到人均收入的40%。然而,1991年到2006年间,中央政府没有给农村养老体系投入过一毛钱。

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正迅速致富。但农村地区仍旧贫困,而且劳动力供需很快就会出现平衡。如果不能付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努力,让资金从城镇回流农村地区,人口结构上的变化就意味着中国的大多数人口无法致富。农材家庭的收入还是会停滞不前,因为尽管农民工收入提升,但由于边部分人数不多,而且他们还要被迫赡养大量老龄化人口。中国的奇迹可能会局限于城镇,无法惠及农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人口结构改变还仅仅是开始。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年龄在30到35岁之间的人超过1.35亿。随着这些人步人老年,中国的劳动力储备将出现缺口。这一问题还会反映在其他方面,如出口竞争优势减弱,而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依赖出口,中共的政策创新能力将因此受到考验。

除非修改退休年龄,否则2020年后,这1.35亿人将逐渐告别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平衡的短暂时期将开始终结——中国实际上会陷入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将看到,2030年后,曾带动经济增长的净劳动人口将转而起到负面效果。

到那时,中国的城镇地区很可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甚至可能趋向富裕。对中国而言,以日本为参照对象可以明确看出劳动力赤字给富裕国家带来的冲击。

在40年时间里;日本拥有大量年轻人口,出口带来了经济飞速增长,许多人由此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仕提出挑战。可是,如今日本已经有近20年时间经济极其低迷,出生率比早先时候创造“经济奇迹”之初要低得多。从韩国到俄罗斯联邦以及欧盟创始国,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人口是经济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很快就会告别由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的模式,进入一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在此期间必须做出艰难的政策抉择。在一些更宽泛的经济指标上,中国仍可能超越美国,如国内生产怠值,但中国的2009-2039年不一定就能延续1979-2009年的发展趋势。
60年代出生的人也已经进入中年了。这部分人口数量相当大。
这个报告的前提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