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背后-我了解的军工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21:47
当军迷有几十年了,泡军坛也有十多年了,网上各色人等见多了,只能说-说事容易做事难,口水做梦,地图开疆的人再多点,中国早完蛋了。庆幸的是,中国的脊梁,是那些默默工作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评论家。

说说我这些年认识的军工人,大家也许能明白,中国走到今天,绝不是运气,而是无数人的努力付出。

第一位说说一个长辈,穷人的孩子(孤儿?),从小聪明,解放后TG出钱读的书(和朱总理情况极为相似),考上了哈军工(当时大部分精英,都被划拉到军工了),以后在某船舶研究所工作,同时作为派驻到某厂的技术代表(某厂就是我家乡,也就是长辈的家乡),这就是TG的产学研结合,军工系统从来不玩花活,研究和生产紧密程度超过西方。
老头子的老太太,是我老妈以前的上级(某市团委),后来在研究所负责档案管理,这个大家看过啥啥电视剧,就知道这个位置对人的要求有多高了,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记者,嘿嘿,高大漂亮。老头子好像还矮一点的。

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头子负责的潜艇某关键部分到了关键期,老头子大部分时间在研究所,正是我读大学的城市,所以周末常去他们家蹭饭,他们自己的儿子在那个厂里当工人。。。

老人家非常的聪明,严谨,自律,工作的事情,从来不会透半点风,我只是n年之后,才明白他干的是啥事情,当然我也是很聪明的能察觉蛛丝马迹,不过我也懂规矩,从来不乱问乱说。

记忆深刻的事情,是那时候我和他聊天,谈到民族问题的时候,老头子就说过,西藏不是大问题,新疆才是大问题,差不多20年前的话,现在验证了。
当军迷有几十年了,泡军坛也有十多年了,网上各色人等见多了,只能说-说事容易做事难,口水做梦,地图开疆的人再多点,中国早完蛋了。庆幸的是,中国的脊梁,是那些默默工作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的评论家。

说说我这些年认识的军工人,大家也许能明白,中国走到今天,绝不是运气,而是无数人的努力付出。

第一位说说一个长辈,穷人的孩子(孤儿?),从小聪明,解放后TG出钱读的书(和朱总理情况极为相似),考上了哈军工(当时大部分精英,都被划拉到军工了),以后在某船舶研究所工作,同时作为派驻到某厂的技术代表(某厂就是我家乡,也就是长辈的家乡),这就是TG的产学研结合,军工系统从来不玩花活,研究和生产紧密程度超过西方。
老头子的老太太,是我老妈以前的上级(某市团委),后来在研究所负责档案管理,这个大家看过啥啥电视剧,就知道这个位置对人的要求有多高了,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记者,嘿嘿,高大漂亮。老头子好像还矮一点的。

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头子负责的潜艇某关键部分到了关键期,老头子大部分时间在研究所,正是我读大学的城市,所以周末常去他们家蹭饭,他们自己的儿子在那个厂里当工人。。。

老人家非常的聪明,严谨,自律,工作的事情,从来不会透半点风,我只是n年之后,才明白他干的是啥事情,当然我也是很聪明的能察觉蛛丝马迹,不过我也懂规矩,从来不乱问乱说。

记忆深刻的事情,是那时候我和他聊天,谈到民族问题的时候,老头子就说过,西藏不是大问题,新疆才是大问题,差不多20年前的话,现在验证了。
赶上直播了?加油!


是直播啊,编辑掉

是直播啊,编辑掉
你说的应该是大连的葫芦岛那地方吧,军工和民用在今天确实是分的很分明了,两者现在就是两个极端的东西。
老一辈的精气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我外公不是军工口的,不过有幸也参与过葫芦岛的事——当时从全国各抽调人员,我外公是去做财会工作的。
继续!坐等!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再说点吧  这么含蓄。
是直播啊,
葫芦岛的渤船重工,造核潜艇。我是去葫芦岛基地做实验,顺便去那里瞧了瞧。基地与船厂共用一个港口,厂里在建50万吨船坞,有点让我惊讶。核潜艇车间门口有武警站岗,没能进去。核潜艇的泊位很隐蔽,乘船到防波堤出口处向回看,可以远远看见黑鱼停的码头。
完了?还等着呢
你说的应该是大连的葫芦岛那地方吧,军工和民用在今天确实是分的很分明了,两者现在就是两个极端的东西。
求解释 两个极端是啥意思
期待下文中…
喜欢老一辈人的那种精神,可敬
二十年多年前,大学里有新疆班,学生有纠纷的时候,一方有时就找他们调解,他们来十几个往教室里一坐,开口就是:你们中国人别自己打来打去。。。,我很惊讶问道:你不是中国人?“不是,我东突厥人"。至今这几个人名还记得:赛克江、埃德瓦尓、阿布尼米提。
某些人会把我们的民族脊梁抽掉的

颜丑文良 发表于 2014-6-13 21:54
二十年多年前,大学里有新疆班,学生有纠纷的时候,一方有时就找他们调解,他们来十几个往教室里一坐,开口 ...


当时不把这些现象当回事
现在尝到苦果了
颜丑文良 发表于 2014-6-13 21:54
二十年多年前,大学里有新疆班,学生有纠纷的时候,一方有时就找他们调解,他们来十几个往教室里一坐,开口 ...


当时不把这些现象当回事
现在尝到苦果了
第二个是我工作不久的领导,女性,应该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专生,是我家乡人,毕业后分配在贵州三线某个导弹厂,应该是做车间技术员之类的角色。90年代初期我工作的时候,她已经是副教授了。

这位领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我在系里面当老师,那时候计算机刚开始蓬勃发展,网络开始兴起,还是那种同轴电缆的。。。钱不多,计算机房很多设备都是我们自己安装调试,领导布线的机柜走线整齐,线缆一层层平整,拐角分明,之前我接触过一些德国大型设备,里面的走线就是这种风格,后来我见过很多IT行业大公司的机房,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人干活,大部分机房乱得像个狗窝。

当时和领导聊起这个事,领导说这是她以前在导弹装配厂练出来的,贵州三线厂里的上海师傅,做事细致漂亮,从来不会得过且过,因为人为失误导致的质量事故,在她们那时候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天大的事情。还有就是去领导家做客,他们家的热毛巾永远都是那种有点烫,又刚刚好的程度,知道今日我都很惭愧做事得过且过,没有精益求精的习惯。

另外就是领导很能喝酒,哈哈,说当时茅台散装好像3毛钱,师傅们喝酒也会把她捎上,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