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叙利亚选举和乌克兰选举态度为何截然相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31:50
美国对叙利亚选举和乌克兰选举态度为何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美国利益至上,谁上台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就支持谁。叙利亚选举上台的毫无悬念的是医生,医生是亲俄,美国就反对。反观波罗申科是亲欧和亲美的,美国就支持。这就是国际政治残酷的现实,不是什么民主这类的美丽动听的美好愿望。美国对叙利亚选举和乌克兰选举态度为何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美国利益至上,谁上台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就支持谁。叙利亚选举上台的毫无悬念的是医生,医生是亲俄,美国就反对。反观波罗申科是亲欧和亲美的,美国就支持。这就是国际政治残酷的现实,不是什么民主这类的美丽动听的美好愿望。
乌克兰危机http://baike.sogou.com/lemma/def ... =l66126417&syn=乌克兰局势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其总统职务,并宣布提前于同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4月7日,乌克兰顿涅茨克亲俄者宣布“独立拟公投入俄”。4月30日,图尔奇诺夫宣布,乌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决定征兵。12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1]25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27日,乌政府称夺回顿涅茨克机场。[2]


1危机背景
2原因分析
3事件进展
2013年11月
2013年12月
2014年1月
2014年2月
2014年3月
2014年4月
2014年5月
4各方反应
乌克兰
欧盟
联合国
俄罗斯
中国
英法德
加拿大
美国
G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欧安组织
5经济影响
债券
CDS
股市
货币
1 危机背景
2013年底,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乌克兰政治危机,反对派发起大规模示威,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办大选。

2013年11月22日,大约3000人当天冒雨聚集在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挥舞欧盟旗帜和一些标语,抗议政府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

这份协定历经多年协商,准许乌克兰加入以欧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盟为主体、包含挪威等非欧元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在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双方草签协定,原定29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欧盟峰会之际正式签署。

欧盟先前把乌克兰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作为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条件之一。不过,乌克兰议会21日再次投票否决准许季莫申科赴德国就医的提案。

这名曾发动“橙色革命”上台、又因滥用职权罪入狱服刑的亲西方政客22日通过律师发表声明,呼吁民众上街,抗议政府在入盟问题上突然改变立场。

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22日为政府放弃联系国协定辩护:这是“一个艰难决定,但从眼下国内经济状况看,这是唯一可行的做法”。政府眼下财政吃紧,要向俄罗斯支付170多亿美元天然气费用,还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方面偿还37亿美元债务。

俄总统普京3月9日会见乌总统亚努科维奇时明确表示,如果乌签署联系国协定,将“立即失去很多,俄将限制乌商品进口”;相反,如果乌加入俄主导的关税同盟,将“立即获得利益,包括天然气价格优惠”。

乌克兰“协和资本”投资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9个月,乌克兰对欧盟出口额为146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额为211亿美元。2013年年初以来,乌俄贸易额大幅减少,乌克兰经济因此遭受重创。阿扎罗夫说,乌克兰无法承受失去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的损失。

2 原因分析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2013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说,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3 事件进展
2013年11月

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内阁意外宣布,暂停与欧盟联合协议的准备工作,将转而与俄罗斯加强经贸联系。乌克兰议会同时投票否决一项法案,该法案通过,允许在服刑的前总理季莫申科离境。当晚几百名乌克兰民众开始聚集抗议。11月24日,抗议扩大化,约有10万人聚集在基辅进行抗议示威。11月30日,乌克兰警方开始行动,逮捕了约35名抗议者。

2013年12月


进入克里米亚的俄军12月1日,抗议者占领基辅市政府和独立广场,并开始在广场上扎营。

12月3日-6日,亚努科维奇访问中国和俄罗斯,争取经济支持。

12月8日,约有80万人参加了抗议示威。

12月14日,支持政府的群众也在基辅独立广场发起抗议。

12月17日,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150亿美元贷款,并将出口乌克兰天然气价格下调三分之一。此后抗议活动并未停止。

2014年1月

2014年1月,亚

乌克兰地图努科维奇向反对派做出让步,接受了内阁的全体辞职,总理阿扎罗夫辞职下台。但反对派仍然坚持乌克兰必须与欧盟而不是与俄国加强关系的主张,并一再敦促亚努科维奇总统也辞职。

1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法案,对抗议活动加以限制。
1月22日,两名抗议者在与警方的冲突中丧生。

1月24日,抗议者开始冲击乌克兰西部的地区政府办公楼。

1月28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Mykola Azarov)辞职,议会取消限制抗议的法律。

1月29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一项大赦法令,承诺只要抗议者离开政府大楼,将不起诉任何在抗议期间被捕的抗议者。抗议者对大赦条件表示怀疑。

2014年2月


反政府示威者2月18日,乌克兰反政府示威骤然升级。几千名示威者前往议会大楼附近举行抗议,意图迫使议会通过决议,恢复2004年宪法。示威者与警方随即爆发激烈冲突。冲突已经造成26人死亡。乌内政部方面同日透露,冲突已造成近800人受伤,包括392名执法人员,其中83名受伤警官“遭受严重枪击”。乌克兰的暴乱已经从首都基辅扩展到了其他城市。

2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与3名反对派领导人签署了和解协议,旨在结束持续多日的街头流血冲突。[3]

2月19日,政府和抗议者之间同意“休战”。

2月22日,乌克兰国会表决通过现任总统革职,并订定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的日期为5月25日,之前亚努科维奇已离开首都基辅,辗转多地后到达俄罗斯,但拒绝辞职,并称自己之所以离开乌克兰是因为“自己和亲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2月22日,抗议民众仍要求亚努科维奇下

欧盟就乌克兰危机召开特别外长会议台。亚努科维奇逃离总统府,前往东北部城市哈尔科夫(Kharkiv)。他此后发表电视讲话,将基辅事态描述为“政变”,坚持自己是合法选举的总统。此后议会投票决定弹劾亚努科维奇,因为他“无法履行自己的宪法职责”。已入狱三年的前总理季莫申科被释放出狱。季莫申科的副手图奇诺夫(Oleksander Turchinov)被选为议长。

乌克兰发生政权更迭。乌克兰议会罢黜了总统亚努科维奇,修改了宪法,将总统大选定于5月25日。

2月23日,议会批准图奇诺夫作为临时代总统。

2月24日,亚努科维奇被乌克兰警方通缉。

2月27日,数十名亲俄武装人员占据克里米亚自治议会和政府大楼,俄外交部则称将“坚决捍卫克里米亚同胞的权利”。乌克兰代总统图尔奇诺夫严词警告驻克里米亚俄黑海舰队好好待在基地里,“任何军事调动都将被视为入侵”。

2014年3月

3月1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普京总统提出的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使用俄罗斯军队的要求,这令两个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


乌克兰独立广场暴力冲突3日,克里米亚一乌克兰空军基地宣布效忠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政府,正式脱离乌克兰的领导。位于克里米亚首府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乌克兰空军第240战术航空旅基地3日宣布效忠克里米亚当局。该基地有超过800人部队以及大约50架飞机。

3月4日,俄罗斯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通过支持普京对乌克兰动武的决议之后,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部分军队出现倒戈现象。

3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宣布,乌克兰尚拖欠逾15亿美元天然气费,自2014年4月起,该公司将停止向乌克兰供应优惠天然气。对此,美国宣布援助乌克兰10亿美元,帮助乌克兰应对“俄罗斯出于政治动机而采取的贸易行动”。美国准备提供援助和资金,帮助乌克兰减轻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美国还准备为乌克兰政府提供技术建议,明确对俄贸易乌克兰应享有的世贸组织权利。

3月4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副议长布什明表示,克里米亚政府请求俄罗斯提供60亿美元经济援助,俄财政部已制定相关方案,将马上提交政府审议。

3月6日,在这盘乱局中,克里米亚俄罗斯统一党领导人谢尔盖·瓦列里耶维奇·阿克肖诺夫凭借一贯的亲俄立场脱颖而出,在俄罗斯力挺下当选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

3月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局势紧张,美国海军驱逐舰“特鲁斯顿号”已开入黑海,准备与盟国演习;同时美军也派战机至立陶宛和波兰。

3月8日,乌克兰一架军机在克里米亚边境处遭到炮火袭击,同一天有近百辆俄罗斯军车进入这一地区。[4]


俄罗斯再增兵,200辆军车开入克里米亚3月9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副总理捷米尔加利耶夫称,基辅临时政府封锁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财政部的电子系统,并冻结了其资产。

2014年3月11日,错综复杂的克里米亚局势有了新的进展,当天克里米亚议会以81票中78票赞同的结果,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

2014年3月11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经表决通过一份呼吁书,请求美国和英国等国保障乌领土完整。[5]

3月17日,对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表明,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反对加入俄罗斯的仅占2.51% 。俄罗斯同意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乌克兰外交部17日宣布,鉴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有关局势,乌克兰将召回驻俄罗斯联邦大使弗拉基米尔·伊利琴科。

3月20日,乌克兰卫生部称,上个月导致该国政权更迭骚乱造成的死亡人数,上升到了103人。

3月24日,乌克兰临时总统图尔奇诺夫说,他已经下令该国武装部队撤出克里米亚。

3月27日,前不久刚获释的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表示决定参加5月举行的乌克兰总统竞选。

2014年4月


乌克兰冲突核心4月2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厅代理主任帕申斯基表示,乌克兰已向俄罗斯起草了要求返还的财产明细,其中包括70艘船舰。这些舰船主要部署在已加入俄罗斯的克里米亚。[6]

4月3日,乌克兰代理内政部长亚瓦科夫(Arsen Avakov )指责被罢黜的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在2月基辅骚乱时发布了向示威者开枪的“罪恶命令”。亚瓦科夫说,亚努科维奇于2月18日到20日,发布了“罪恶的命令”,下令对示威者开枪。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对这一说法予以否认。

4月7日,乌克兰东南部顿涅茨克州爆发民众集会,部分议员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委员会”并宣布组建“顿涅茨克独立共和国”,要求从俄罗斯引入维和部队并拟于5月11日前就加入俄联邦举行公投。[7]

4月13日,克里米亚独立在乌克兰造成的连锁反应已经让基辅当局坐立不安,亲俄武装势力在乌克兰东部城市斯拉维扬斯克再度行动,促使乌克兰政府开始调动全国安全力量启动“反恐怖主义行动”。[8]

4月15日,乌克兰政府军出动坦克、装甲运兵车和直升机,在东部顿涅茨克州发起军事行动,清剿亲俄武装人员。

4月25日,顿涅茨克州的克拉马托尔斯克民用机场一架乌克兰米—8直升机遭到当地民兵榴弹射击后发生爆炸,并引爆了相邻的一架安—2飞机。

4月27日,北约军事总部危机管理中心主任迪肯公布消息说,俄罗斯的40000名士兵集结在乌克兰边境,超过100个地方部署了坦克,直升机,炮兵,特种部队,作战飞机和后勤部队。他们已经在那里待命数周,有些部队距离乌克兰边境仅40公里。

4月28日,奥巴马总统谋求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加更大压力,美国白宫宣布,由于俄罗斯继续“干预”乌克兰局势,美国对7名俄罗斯官员及17家公司实施制裁。[9]

4月30日,代行乌克兰总统职责的乌议长图尔奇诺夫宣布,乌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他承认,基辅当局已经无法掌控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两地局势。乌克兰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在会见欧洲委员会部长委员会主席、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和欧洲委员会秘书长亚格兰时表示,当前乌克兰局势非常复杂,乌方已采取一切政治手段以调解当前危机。

2014年5月

5月2日,乌克兰政府军对斯拉维扬斯克的全面战斗已经打响。驻乌克兰边境俄军也已开始行动。2架乌军直升机系被导弹击落,一名飞行员被俘,一人死亡。乌克兰政府军在斯拉维扬斯克的军事行动进展迅速:夺取了一个路障,控制了电视台广播电台,市区内冒起滚滚浓烟,亲俄武装面临着被全面剿灭的境地,已经没有逃脱的可能。至此,斯拉维扬斯克亲俄武装手里扣着7名欧安观察员,包括一名德军上校和30余名乌克兰政治家和记者,他们成为人盾。同日,乌克兰南部黑海沿岸城市敖德萨发生亲政府与反政府两派民众冲突,导致43人死亡,伤214人,其中25人伤势非常严重。

5月5日,乌克兰东部俄语区的城市斯拉维扬斯克再次爆发武装冲突,已致4名政府军士兵死亡,另有大约30人受伤。该市的平民也有死伤。

5月6日,导致数十名亲俄示威者死亡的敖德萨冲突过后,有48人失踪。乌克兰敖德萨州苏维埃议员瓦季姆·萨文科表示,在敖德萨事件中死亡的人数为116人。[10]

5月11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独立。投票于当地时间8时开始,将持续到当天22时。此次公投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是否支持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州公投的问题相同,即是否支持成立“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11]

5月12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全民公投结果出炉,支持独立的选票分别高达89%和96%。随后,两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

5月13日,乌克兰军队的一支装甲车队在东部顿涅茨克州克拉马托尔斯克市附近遭到伏击,战斗中乌军有7人死亡、7人受伤。这是自乌克兰4月中旬在东部地区开展“反恐行动”以来,乌军方在一次战斗中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12]

乌克兰定于5月25日举行总统选举。这被认为是乌克兰独立23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届选举,可能成为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关键一步。而此次大选最关键、也是最有胜算的候选人是有“巧克力大王”之称的彼得·波罗申科。乌克兰代理总统职务的议长亚历山大·图尔奇诺夫呼吁选民25日前去投票,避免乌克兰分裂。本届总统选举共有21名候选人,约有3500万人具有投票资格。多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糖果业大亨彼得罗·波罗申科以较大优势领先。新一项调查显示,波罗申科的支持率接近45%,而他的最强劲对手、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支持率约为7.5%。[13]

5月27日,乌克兰政府宣布,已经恢复在东部地区的“特别行动”,完全控制前一天被亲俄罗斯民兵武装占据的顿涅茨克国际机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市长亚历山大·卢基扬琴科27日称,在顿涅茨克机场的激战造成40人死亡、另有31人受伤,死者中有2名平民,而伤者包括4名平民。[14]

4 各方反应
乌克兰


乌克兰议会上演全武行(3)
2014年4月7日,代行总统职责的乌克兰议长图尔奇诺夫就东部各州局势发表声明称,不允许克里米亚的事件在乌克兰东部重演,要求捍卫东部国境及领土完整。

乌议会任命的临时总统亚历山大图尔奇诺夫表示,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8日将审议加大分裂主义承担的刑事责任的法案,还将提出取缔一系列政党和社会组织活动的问题。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连日来在乌克兰中部和东部地区穿梭。25日,她在卢甘斯克与亲俄分子举行会谈,表示希望能够促成亲俄武装与乌克兰当局进行对话。

4月25日,乌克兰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指责俄罗斯试图引发全球冲突:“世界还没有忘记二次大战,而俄罗斯试图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谴责俄罗斯的表现“就像是武装到牙齿的强盗”,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抗击俄罗斯的侵略”。

5月1日,代行总统职权的乌克兰议长图尔奇诺夫签署“关于提高国防能力措施”的命令,决定征兵。新签署的命令规定,按照乌克兰《军人义务和兵役法》,无权免除或推迟服兵役的18岁至25岁健康男子都应该在2014年应征加入乌克兰武装力量或其他军事组织。

欧盟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2014年2月19日说,欧盟成员国驻欧盟代表当天在布鲁塞尔紧急开会,研究应对乌克兰危机的“一切可能选项”,包括制裁乌克兰的措施。欧盟成员国外长20日专门为此在布鲁塞尔紧急会晤。

欧盟外交事务及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2014年3月1日晚间表示,俄罗斯决定对乌克兰使用武装力量“令人遗憾”,呼吁俄罗斯不要派遣部队,应以和平方式表达意见。她表示。乌克兰主权及领土必须受到尊重,欧盟无法接受违反原则,3月3日开会讨论。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2014年3月5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至少110亿欧元(约合15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

巴罗佐称,这包括16亿欧元贷款,14亿欧元赠款,以及欧洲投资银行30亿欧元贷款。[15]

默克尔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后说:“欧盟正在准备一揽子措施。我们将对俄罗斯实施第三阶段制裁。我想强调的是,这不一定同我们的意愿相符。”

2014年5月12日,欧盟外长新闻秘书玛雅·科斯亚奇克表示,欧盟认为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公投不合法,不承认其结果。据英国媒体报道,欧盟各国外长同意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将2家克里米亚公司、13位个人加入对俄制裁名单。此前,总计有48位俄罗斯及乌克兰人因俄吞并克里米亚而遭到欧盟的资产冻结和禁发签证的制裁。

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4年2月19日通过其发言人呼吁乌克兰冲突的有关各方能够尽快结束冲突,并强调使用暴力的行为“无法接受”。他还呼吁切实有效的对话能够尽快展开。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人权高专)皮莱19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暴力冲突导致的严重人员伤亡,同时敦促乌克兰当局与示威者尽快缓和局势,并找到和平解决危机的途径。

联合国安理会3月1日罕见连续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因外访行程未能出席当天的紧急会议。他通过发言人发表了简短声明,要求尊重乌克兰的领土主权。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5月2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局势不断恶化表示严重关切,呼吁所有各派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并呼吁那些受冤屈的人和平表达自己的声音,以避免更多流血。

俄罗斯


冲突中受伤民众2014年2月19日严厉谴责基辅的暴力冲突。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俄领导人认为,极端分子对冲突负有完全彻底的责任,俄在乌极端分子的行动中看到了“政变企图”。他同时驳斥了俄方试图干涉乌内政的说法。俄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呼吁乌克兰反对派立刻恢复与合法政权对话,并称俄方将利用其全部影响,使乌克兰恢复和平与安宁。

2014年3月24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称乌克兰欠俄罗斯160亿美元,并表示俄罗斯不能损失这笔钱,因为预算存在困难。[16]

2014年3月中旬以来,俄罗斯一直在俄乌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参演部队达4.5万人。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4月公布的文件显示,俄方从西部军区、中部军区和南部军区调集了多个摩托化步兵旅、机械化师、装甲师等,驻扎在俄乌边境全线。

2014年4月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否认参与了2月基辅骚乱对示威者的枪击。

2014年4月2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斥责基辅当局在东南部采取的行动是“血腥犯罪行为”。俄外交部发表声明,敦促美国让乌克兰当局立即停止在东部实施“反恐”。声明对拉夫罗夫与美国务卿克里原定23-24日举行的电话联络未进行表示遗憾。

2014年4月28日,里亚布科夫表示,俄罗斯方面将会就美国实施的新一轮制裁做出回应,并称这一回应将对美国产生“痛苦影响”。[17]

2014年5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俄方对乌克兰当局在东部城市斯拉维扬斯克展开的“讨伐行动”表示愤慨,要求乌方立即停止这种军事行动。

2014年5月7日,普京表示,俄军不在俄乌边境地区,已经撤到其定期举行演习的靶场。但乌克兰媒体和美国方面表示,俄军并未从边境地区撤离。

2014年5月12日,俄罗斯总统新闻局发表声明说,俄罗斯注意到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地方公投的高投票率,尊重两州人民在公投中表达的意志。公投结果需要通过基辅与东部两州代表之间的对话来实现,避免再次发生暴力。为了实现对话,俄方欢迎所有调解努力,其中也包括通过欧安组织进行的努力。俄方谴责武力,包括对平民使用重型武器并导致人员死亡的武力行为。

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14年2月19日表示,希望乌克兰有关各方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通过协商对话消弭分歧,早日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国际社会应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2日在安理会乌克兰问题紧急会议上发言指出,乌克兰东南部部分地区局势紧张升级,并造成人员伤亡,中方对此深表关注。中方希望相关各方从维护乌克兰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考虑,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采取冷静、克制态度,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2014年5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应全面权衡和充分考虑各方正当合理关切和权益,在法制和秩序的框架内妥善处理有关分歧。

英法德

英、法、德等国高官以及欧盟领导人2014年2月19日纷纷发表声明,谴责乌克兰流血冲突事件,并称乌政府应为此负责。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波兰总理图斯克敦促欧盟尽快对有关责任人采取“针对性”制裁。

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3月1日谴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决议,并称他已经召见俄大使表达了对此事的担忧。

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计划13日前往乌克兰,并称愿为基辅当局与乌克兰东部武装开展对话做出努力。

加拿大

加拿大总理哈珀2014年3月1日表示,加国召回驻莫斯科大使商讨乌克兰危机,并暂停参与G8索契峰会的准备工作。

美国


暴力冲突现场应美方要求,普京与奥巴马3月1日就乌克兰局势进行90分钟的电话交谈。双方各执一词:普京强调,如果暴力不断蔓延,俄罗斯有权维护自身的利益以及保护居住俄语语系居民;但奥巴马称,俄“入侵”乌克兰已经违反国际法,警告美国及盟友可能祭出报复行动。

美国白宫还表示,奥巴马呼吁普京把俄罗斯部队撤回至设在克里米亚的基地内。奥巴马还警告,莫斯科当局继续违反国际法,势必会导致“进一步政治和经济孤立”。

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说,美国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军事干预”。白宫表示,美国将中止参与在索契(Sochi)召开的八大工业国集团(G8)高峰会预备会议。

2014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不会对乌克兰局势进行军事干预,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与俄罗斯的僵局。[18]

2014年4月7日,美国政府表示了关注,并敦促俄罗斯总统普京停止破坏乌克兰的行为。如果乌克兰局势进一步恶化,美国准备对俄罗斯进行进一步制裁,而此次制裁将针对俄罗斯经济。[19]

2014年4月2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指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兴风作浪”,他说:“如果俄罗斯坚持现在的方向,这将是一个严重错误,也将会是昂贵的错误。”他同时表示,华盛顿早已为莫斯科“准备了新的经济制裁”。

4月25日,奥巴马与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举行电话会议,要求俄方“停止威胁”。

4月28日,美国白宫宣布,由于俄罗斯继续“干预”乌克兰局势,美国对7名俄罗斯官员及17家公司实施制裁。

5月9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将在波罗的海举行三场军演以应对紧张局势。

5月11日,美国表示,该国将不会承认11日在乌克兰东部举行的独立公投结果,称这是制造分裂与混乱的“非法”行为。美国国务院公布消息称,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理查德·斯坦格尔将出访乌克兰,进一步强调美国对乌克兰临时政府的支持。

G7


暴力冲突现场2014年3月24日,G7发表声明,表示若莫斯科未有纾缓动摇与国际间关系的乌克兰危机,G7已准备加强制裁俄罗斯。

G7在海牙就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举行危机会议后发表声明,指若俄罗斯继续让形势升级,G7仍然准备加强行动,包括协调制裁,加强打击俄罗斯经济。

声明指令局势降温的外交途径保持开放,鼓励俄罗斯政府采纳,呼吁莫斯科利用国际提供的调解,与乌克兰展开谈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基金组织执董会已于2014年4月30日批准总额约170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援助贷款计划,以帮助该国推动经济改革并走出困境。

基金组织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这一贷款计划为期两年,将用于支持乌克兰恢复经济稳定和加强经济治理以及提升政策透明度,在实现稳固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好弱势群体。[20]

欧安组织

2014年5月7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轮值主席、瑞士联邦主席兼外长伯克哈尔特在莫斯科说,召开新一轮乌克兰问题日内瓦会议暂时不在计划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欧安组织将提出具体行动计划,即工作“路线图”。

5 经济影响
债券

2月18日,乌克兰将于2014年6月到期的10亿美元的美元债券收益率暴涨1200多个基点,飙至35%。乌克兰美元债券价格跌至历史新低。

CDS

18日冲突当天,乌克兰5年期主权CDS利差暴涨105个基点至1303基点,创近五年高点。

股市

自2013年四季度以来,乌克兰股市就一直下跌。18日冲突升级当天,乌克兰股市大跌4.2%。

货币

自2013年11月国内动荡后,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Hryvnia)已贬值10%,对美元汇率大幅跳水,跌至历史低点。1格里夫纳约合0.123美元。
奥巴马吁普京与波罗申科会面 承认乌大选合法性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4-06/5011010.html
我有话说
字号:TT
2014-06-03 19:3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晓威
  中新网6月3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3日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会面。

  在华沙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奥巴马说,他将在本周于法国举行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上看到普京时,告诉他这个信息。奥巴马并呼吁普京承认乌克兰选举是“合法的”。

  此外,奥巴马呼吁欧洲盟国承担义务,增加国防开支,以换取美国的保护。

  他说,美国看到欧洲盟国的国防开支在逐步下降,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目前在欧洲经济紧缩的情况下,各国纷纷削减国防开支。

  奥巴马还为引起美国国内争议的与塔利班换俘辩护,称他肩负着解救被俘美国军人的“神圣的”义务。

  他说,政府抓住了换俘的机会,没有足够时间,与国会就此事进行充分磋商。

  奥巴马3日抵达波兰,开始对欧洲展开访问。他还将访问比利时,参加七国集团峰会,在法国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并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99623.htm?fr=aladdin
叙利亚危机是指从2011年年初开始的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的冲突。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2011年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2011年3月,15名少年在学校墙壁上画反政府的涂鸦,由此被抓,此举引发了学生家长的示威游行,他们要求除了释放学生外,还要求政府扩大民主、惩治腐败。当地政府对此事件非常敏感,逮捕了一些反政府人士。截至2011年4月29日已经造成约450名平民丧生。
目录
1背景
2事件历程
3各方反应
4美方打击
5造成影响
6局势猜想
1背景
编辑

2011年,叙利亚的反政府抗议由3月中旬该国南部城市德拉15名年幼的学生在公共场所涂写反政府标语遭到逮捕而引发。作为回应,阿萨德总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且在2011年4月21日取消

混乱中的叙利亚(9张)
了自1963年开始实施的紧急状态。2011年4月22日出现了最大规模的抗议。政府的镇压行动也从当天开始升级,截至2011年4月29日已经造成约450名平民丧生。
2011年4月29日,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谴责叙利亚当局对和平抗议者使用致命的暴力,并敦促叙利亚政府立即停止一切侵犯人权的行为。决议还要求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紧急向叙利亚派遣一个小组,对所有被指称的侵犯国际人权法的行为进行调查。
叙利亚境内外多个反对党和部分反对派独立人士2011年6月30日宣布组成”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以统一叙利亚反对派的立场。与此同时,叙国内出现新的反对派组织,与境外反对派一起以推翻现政权为宗旨,拒绝民族对话。
2011年7月15日,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了游行抗议活动。他们烧毁警察哨所、政府机构、法院和公共财产,破坏铁路。据叙利亚官方统计,500多名安全人员和军人在与武装分子的冲突中死亡。
叙利亚政府为了能够缓和国内局势,于2011年7月12日召集了各政治派别代表及反对派独立人士举行民族对话磋商,主要反对派虽然受邀,但拒绝参加。他们对政府通过对话解决危机的诚意持

叙利亚态势图(10张)
怀疑态度。
2011年7月25日,叙利亚内阁通过了有40项条款的政党法草案。叙利亚军队和安全部队2011年7月31日晚对动乱城市哈马市和代尔祖尔市采取军事行动时与武装分子交火,造成至少140人死亡。2011年8月1日是叙利亚穆斯林斋月的第一天。叙军在斋月前一天对哈马市和代尔祖尔市展开军事行动,试图在斋月前遏制抗议浪潮。
联合国安理会2011年8月2日就趋于紧张的叙利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由于各方存在分歧,未能就最终文件达成一致。安理会决定2011年8月3日继续就此进行磋商。
2012年1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举行公开会,摩洛哥2012年1月27日代表阿盟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法国、英国、德国及有关阿拉伯国家共同起草的涉叙决议草案。即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向副总统移交权力,政府与反对派最晚两周内着手“认真对话”,两个月内组建国民团结政府。
对上述草案,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表示,俄罗斯不会支持任何含有制裁内容的决议。俄罗斯已邀请叙利亚政府和所有反对派代表前往莫斯科开展不设前提条件的对话。中方支持俄罗斯提出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也注意到摩洛哥在安理会散发的新案文。[1]
2事件历程
编辑

2011年3月20日
德拉市居民焚毁了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委员会、司法以及警察机构所属建筑。叙利亚总统堂兄、巨商拉米马柳夫开办的电讯公司的两处办公楼也被洗劫。
2011年3月29日
以奥特里总理为首的叙利亚内阁29日向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递交辞呈。这是叙利亚当局在南部城市德拉3月爆发民众抗议活动后采取的重组政府措施。
2011年4月8日
叙利亚南部德拉市、大马士革农村省、北部拉塔基亚市和霍姆斯市等省市8日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示威活动,造成至少20死亡。
2011年4月22日
叙利亚多个省市22日举行了名为“伟大星期五”的游行示威抗议活动。叙武装部队发言人当天发表声明说,武装分子与安全人员发生交火,造成10死亡,39人受伤。
2011年5月23日
欧盟发表声明,首次宣布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进行制裁,禁止其入境并冻结其海外资产。
2011年10月4日
联合国安理会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中国反对,印度、南非、巴西、黎巴嫩弃权,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美国等赞成,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2011年11月26日
三艘俄罗斯军舰进入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水域。同时,俄罗斯唯一一艘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将在其他军舰的护卫下,于12月初赴地中海东部进行远洋巡航。
2011年11月28日
刚结束利比亚作战任务的美国“乔治·布什”号航母现已驶入叙利亚邻近海域。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上将”号正在奔赴叙利亚的途中。周边的以色列、约旦和土耳其3国军队都已宣布进入战备状态。
2011年12月22日
阿拉伯国家联盟一个先遣代表团抵达叙利亚,为后期派往叙利亚的观察团做后勤准备。先遣团由阿盟官员萨米尔·赛义夫·亚扎尔带队,成员大约10人,包括安全、行政和法律专家。
2012年1月23日
欧盟外长作出决议,再次扩大对叙利亚的制裁。根据欧盟外长会后公布的决议,本次共有22名“侵犯人权”的叙利亚人和8家“给叙利亚当局财政支持”的企业被欧盟列入制裁清单。欧盟将禁止成员国向这22人发放签

2013-9-22叙利亚战争态势图
证,8家企业在欧资产将被冻结。
2012年1月23日
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了阿拉伯国家联盟与西方国家提出的一项新决议草案。新决议草案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转交权力给副总统,保证其在过渡阶段履行职责,在两个月内组建民族联合政府。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拒绝了新决议草案中的部分内容,但表示仍愿意继续参与磋商,并致力于就解决叙利亚危机达成一致。
2012年2月4日
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结果为13票赞成、2票反对、0票弃权,俄罗斯、中国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
2012年2月27日
叙利亚新宪法草案公投结果公布。叙内政部称有近6成选民参加了投票,草案获得近9成支持率。该草案由巴沙尔指派的29人委员会起草。根据草案内容,国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为原则,改一党制为多党制;通过投票实施政权民主,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7年,只能连任一届。按此规定,巴沙尔的任期将到2014年结束。[2]
2012年5月

叙利亚中部[3]霍姆斯省胡拉镇居民区日前遭大屠杀,死亡人数已升至108人,包括49名儿童。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5月27日谴责此次血腥屠杀。不过,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均否认是自己所为,并指责对方制造屠杀事件。有人权组织声称,在叙利亚哈马镇,有33人再遭屠杀,包括7名儿童。[4]
2012年7月
位于首都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国家安全总部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叙国防部长拉杰哈遇袭身亡。据叙利亚电视台报道,叙利亚政府2012年7月18日任命法赫德·贾西姆·弗拉杰将军为新任国防部长。[5]
2012年8月6日
叙利亚总理希贾卜叛逃加入反对派组织,成为叙利亚政府变节的最高级别官员。其发言人称希贾卜叛逃是为了抵抗巴沙尔政权对叙利亚人民发动的“种族屠杀”罪行。[6]
2013年3月
俄外交部谴责叙利亚武装分子在戈兰高地附近绑架联合国维和人员,并呼吁遵守1974年关于该地区停战协议的条款。俄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中指出,“俄罗斯强烈谴责绑架维和人员,要求尽快无条件释放人质。各方应充分遵守‘1974年5月31日协议'条款,不允许违反停战协议以及戈兰高地军事隔离区制度”。此外,俄外交部消息中还指出,俄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戈兰高地维和部队安全。[7]
2013年3月19日

战机
有关使用化学武器的报道称,“恐怖分子”(指叙反对派武装)在阿勒颇省阿萨尔镇发射了携带毒气弹头的火箭弹,造成25人死亡,86人受伤。报道中还配上受害者的照片。叙利亚外交部给联合国的信中说,反对派“纳斯拉阵线”和其他与“基地”有关的团伙控制了阿勒颇的部分工厂,这些工厂中存有有毒氯气,此前“基地”组织也威胁要使用化学武器。
叙反对派指挥官卡西姆随即回击,指责巴沙尔才是攻击凶手。反对派在阿勒颇的军事指挥官阿卜杜尔·贾巴尔自称看到了整个袭击过程。卡西姆表示,是政府战机从

战火中的叙利亚
空中发动的袭击,爆炸产生了令人窒息的气体,一些受害者在反对派的医院里救治。[8]
2013年4月29日
叙利亚总理哈勒吉的车队在大马士革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8人死亡,多人受伤,叙官方媒体称哈勒吉本人躲过暗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晚些时候发表声明,对这一袭击事件表示谴责。[9]
2013年8月27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将与盟国一起公布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新证据。叙利亚外长2013年8月27日强硬回击美国军事打击的传言,他说,一旦遭到打击,叙政府军会给西方一个“惊讶”。[10]
2013年9月5日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四号下午就授权奥巴马政府向叙利亚动武的提案作表决,以十票对七票通过,预料参议院会在下星期的全体会议上就提案表决。
提案容许总统奥巴马下令向叙利亚发起有限度行动,维期不超过90天,也不能派出地面部队。表决一度因为麦凯恩提出修订而延迟,投票时只有一名参议员投废票。这是自2002年十月、时任总统的小布什,得到授权攻打伊拉克以来,美国国会首次就军事行动表决授权。
提案得到通过,令奥巴马的动武构想向实现迈进了重要一步,目前最大的难关是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因此国务卿克里跟防长哈格尔还有参联会主席登普西到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攻坚,游说议员支持授权。[11]
2013年9月6日
白宫6日发表一份联合声明,显示在刚刚闭幕的G20峰会上,9个成员国及代表欧盟与会的西班牙支持美国对叙利亚动武,使得奥巴马极力构建的“国际联盟”增至15国。
联合声明称,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间隙,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英国、西班牙等10国与美国就叙利亚问题签署联合声明。
另一方面,作为本届G20峰会的东道主,俄罗斯已明确表态反对美国对叙利亚动武,俄罗斯总统普京6日更公开表示,如果叙利亚遭到军事打击,俄罗斯将施以援手,包括提供武器和开展经济合作。[3]
2013年9月10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说,叙利亚危机

叙同意透露化武存放地点
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俄罗斯表示愿意推动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交出化学武器,叙政府也表示愿意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奥巴马称,虽然当前进行判断还为时过早,但考虑到俄罗斯是巴沙尔政权最坚强的同盟之一,俄方的建议可能实现在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消除叙利亚化武危机。据此,奥巴马请求国会推迟进行对叙动武草案的投票,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推动解决叙利亚问题。[12]
2013年9月12日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表示,他愿意将叙政府拥有的化学武器交由国际监督。
巴沙尔说,叙利亚将把化学武器交由国际监督的决定是因为俄罗斯,而“美国的威胁没有影响这一决定”。他表示,叙将向联合国提交必要文件以制订有关化学武器的协议。巴沙尔表示,叙利亚是否能够顺利执行这一计划,取决于美国是否能放弃军事打击叙利亚的威胁。叙利亚驻俄罗斯大使哈达德当天在莫斯科表示,只要国际社会同意,叙利亚将立即将俄罗斯的有关建议付诸实施。哈达德还说,按照俄罗斯的愿望,大马士革“愿意立即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3]
2013年9月16日
联合国公布了对2013年8月21日叙利亚大马士革郊区使用化学武事件的调查报告,称叙利亚境内确实有化学武器被大规模使用,无论谁人使用了化学武器,都违反了国际法,这样的行为犯下了战争罪,并表示化学火箭发射来源离总统府很近。联合国还公布了对叙人权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叙利亚政府还是反叛武装,都犯有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对叙化武问题报告中,对叙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包括儿童在内大量平民伤亡,深表震惊和感到遗憾。[14]
2013年9月26日
据外电报道,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就美国和俄罗斯提出的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解决方案,联合国安理会将在2013年9月27日举行投票。[15]
2013年9月30日
叙利亚当地时间2013年9月30日上午11时左右,叙利亚反对派使用多枚迫击炮弹袭击了首都大马士革总统府附近地区,其中一枚落入中国驻叙利亚使馆院内,造成使馆内一名当地雇员受伤。[16]
2013年10月6日
联合国计划派遣约100名国际专家参与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进程。潘基文表示,他就叙利亚化武问题拟定的两大优先目标分别是:完全清除叙利亚境内化武、保障来自联合国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人员的安全。[17]
由14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和19名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成员组成的先遣队2013年10月1日抵达大马士革后,立即展开相关工作。按照安理会决议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要求,叙利亚应于2014年年中完成化学武器的销毁。[17]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6日表示,叙利亚化学武器项目的销毁进程已经启动。在联合国和禁止化武组织的联合推动下,叙利亚化学武器及相关装置正在展开销毁,其中包括导弹弹头、炸弹和混合罐装设备等。[17]
2013年10月7日
美参议员与国务卿意见分歧,怀疑叙秘密转移化武。以呼吁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著称的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和格雷厄姆要求核实叙利亚当局似乎在秘密转移现有化学武器的消息。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不同意美国国务卿克里的意见。克里欢迎叙利亚开始销毁化学武器的事实。根据可能了解化学武器情况的叙利亚前官员的证据,麦凯恩和格雷厄姆认为,叙利亚当局试图隐藏部分储备,包括将它们转移到黎巴嫩和伊拉克。[18-19]
2013年10月28日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称,联合国调查员已经对叙利亚23处之中的21处场地检查完毕,他们仍在试图安全进入剩下的两处场地。[20]
2013年10月28日
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在贝鲁特呼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叙利亚危机,强调军事行动不会改变叙利亚现状。[21]
2013年10月28日
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别代表拉赫达尔·卜拉希米2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就29日日内瓦会议的筹备工作展开斡旋。卜拉希米此次斡旋将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就是谁将代表反对派出席会议:第二就是会议的召开不应该设置前提条件。[22]
2013年10月30日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发表讲话说,越来越多的叙利亚人涌入土耳其境内,希望国际社会在资金上帮助解决叙利亚难民危机。滞留在土境内的叙利亚难民已超过60万人,其中约20万人登记后留在难民营内,其他40多万人涌入土耳其南部后投亲靠友,自谋生路。土耳其境内已建立21处难民营,提供包括住宿、食品和医疗在内的基本人道主义援助。[23]
2013年11月
叙利亚方面2013年11月14日援引在巴黎的外交人士消息,被推迟的新一轮日内瓦谈判将于12月12日举行。
叙反对派“叙利亚全国联盟”11月11日发表声明称,同意参加在日内瓦召开的叙利亚问题国际和平会议。[24]
3各方反应
编辑

阿拉伯联盟、欧盟、伊斯兰会议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以及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都谴责叙政府的暴力行径并敦促叙当局进行符合民意的改革。
欧盟于2011年5月份开始对叙采取经济制裁。2011年8月18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西方多国领导人发表声明一致要求巴沙尔下台。阿盟自2011年11月16日开始中止了叙利亚的代表资格;11月27日,阿盟开始经济制裁叙利亚政府。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调查委员会根据所收集的证据得出的报告称:叙安全部队在全国各地持续严重有系统地镇压和平示威者的行为已构成危害人类罪。2011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以133个国家投票赞成,中国、俄罗斯、朝鲜和古巴等11个国家投票反对,43个国家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谴责叙利亚政府持续使用武力镇压示威民众的决议。2012年7月23日,阿盟宣布断绝与叙利亚当局的一切外交联系,并呼吁叙境内外反对派、自由军及各有影响力政治派别立即组建过渡政府。
2012年2月12日,基地组织(已故最为知名的领导人为奥萨玛·宾·拉登)首领艾曼·扎瓦希里(基地组织信仰基于沙特王室崇奉的逊尼派瓦哈比教派推行的原教旨主义)发布录象视频表示:他谴责阿萨德政府迫害人民,他声援叙反对派,支持他们推翻阿萨德政权,并且所有的穆斯林都应该支持叙反对派,他呼吁叙利亚人要靠自己而不是借助西方或阿拉伯国家政府的力量来实现他们的目标。约旦的穆斯林兄弟会呼吁所有穆斯林支持反抗阿萨德政权的圣战。2012年2月24日,哈马斯领导人表示他们不再继续支持叙利亚政府,他们支持武装反抗叙当局。
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在多次举行的“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上被部分欧美国家与部分阿拉伯国家承认为叙利亚人民的合法代表。叙当局得到了伊朗、俄罗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援助。而反对派则获得了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卡塔尔、科威特等大多数穆斯林国家,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支持。
2013年8月29日,英国国会下议院投票否决了政府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动议。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国会反对向叙利亚动武,政府将“采取相应的行动”。[25]
巴沙尔·阿萨德政权:阿萨德家族利用阿拉维派这一占全国少数人口比例的派别,统治着占国民大多数的逊尼派民众达40多年。但在政治氛围中,阿萨德的少数派强权便显得煞是单薄。除了逊尼派以外,阿萨德还同时面临着来自本国土耳其—库尔德民族以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压力。阿萨德面临的第二个窘境便是反对派活动的逐步武装化。叙利亚军队的中下层也已显露变节端倪。阿萨德总统还面临着国际上的空前压力。
反对派:叙利亚反对派主要有“全国委员会”以及自由派、穆斯林兄弟会、协调委员会、库尔德人团体和亚述人团体等政治派别。但叙利亚没有成形的反对派,且分散于国内外,叙利亚不能集聚起一个有号召力的领袖集团而组织一支追随队伍,难以被外国势力承认为叙利亚人民的合法代表。
叙国内各反对派政见不一,其中“温和派”看重改革的力度,而“激进派”则坚持要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此外,叙利亚政府在重压之下接受阿盟倡议是“积极之举”还是“权宜之策”?反对派方面是“善意理解”还 是“坚持己见”?犹未可知。
倒戈军队:主要是由“叙利亚自由军”(Free Syrian Army)、“自由军官运动”以及一些亲人受到巴沙尔政权迫害的军人组成。曾任政府军少校的里亚德·阿萨阿德在土耳其宣布组建“叙利亚自由军”,随后合并了另外的叛军组织“自由军官运动”,其总部由土耳其重兵把守。在这个所谓的“军官营”里,有六七十名从叙利亚军队中叛变来的战士。虽然土耳其默许其跨境打击叙利亚军队,但“叙利亚自由军”始终缺少武器,难以造成更大的威胁。[26]
中国:中国坚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叙利亚问题,坚决反对强行推动“政权更迭”等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作法。2012年2月4日,中国在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中投反对票。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就把叙利亚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在以色列问题上,叙利亚向来高举反以大旗,支持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和黎巴嫩真主党,直接干扰了美国在中东实现改造的战略。美国一直用武力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对叙利亚步步紧逼。
俄罗斯: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保留在叙利亚塔尔图斯的海军基地。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重要一环。俄罗斯要抑制北约东扩对其战略空间的挤压,必须维护在中东的利益。
阿拉伯联盟:作为阿拉伯国家间最重要的组织,阿盟试图在这场大变局中增强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吸取在利比亚事务上的前车之鉴。实际上,阿盟作出支持在利比亚 设立"禁飞区"的决定,但事后局势的发展却大大超出阿盟的本意。此次,在叙利亚问题上,阿盟挺身而出,正是为了坚持在阿拉伯框架内解决问题。
欧盟:在欧盟国家里法国和叙利亚渊源最深。1920年4月,叙利亚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二战结束后,法国一直不愿意放弃对叙利亚的控制,由于美国的强大压力,才不得不在1946年撤走叙利亚境内的英军和法军,同意叙利亚彻底独立。2008年,萨科齐派特使见巴沙尔,要求释放几名政治犯,做个姿态,以便邀请他参加法国国庆庆典,但被巴沙尔"粗暴地一口回绝"。法国系第一个提出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西方大国。[27]
4美方打击
编辑

2011年8月,美英法德发布声明,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多国表示,阿萨德政权有残暴的侵犯人权行为,要求其立即交权。
2011年11月,美国航母已驶入叙利亚邻近海域。俄罗斯航母正在奔赴叙利亚的途中。叙利亚周边的以色列、约旦和土耳其军队已进入战备状态。
2011年12月4日美军一艘核潜艇已经从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目的地是叙利亚附近海域。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此举是为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做准备。
2011年12月21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有报告显示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继续杀害民众和反对派。白宫表示阿萨德政府不可信任,不配再拥有统治的权利。美国务院也要求阿萨德下台。
2012年1月,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的一份草案进行了专家级别讨论,草案要求阿萨德下台。安理会在2012年1月31日就叙问题举行高级别会议,美英法等国将推动草案通过。
2012年5月29日,美国、法国、英国等八国驱逐叙外交官。之后,荷兰、日本等五国也要求叙外交官在规定期限内离境。
2012年8月22日,美国、法国和英国领导人举行多边会谈,讨论如何向叙利亚反对

动乱中的尸体
派武装提供更多支持。
2012年8月23日,包括法国和美国士兵在内的西方特种部队已在叙利亚边境待命,准备在巴沙尔政权倒台时确保叙利亚化学武器库的安全,并将其摧毁。
2012年9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大讲台上呼吁叙利亚领导人巴沙尔下台。“叙利亚的未来不应该属于屠杀本国人民的独裁者。”
2012年10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敦促叙利亚反对派改组领导层,称美方正着手就新领导层应该包含的人员和团体提出“建议”。
2012年12月,“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加入的美国航母战斗群抵达地中海叙利亚海岸,外界担忧美国有可能对叙利亚开战。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2月11日表示,美国承认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是叙利亚人民合法代表。这一表态是美国在对待叙利亚问题上的关键节点。
2013年2月,美国军方透露,已经制定军事干预计划。叙利亚政府军针对反对派向阿勒颇发动导弹袭击,遇难人数达58人。美国、与土耳其先后打破沉默,严厉谴责巴沙尔政权。美国国务卿克里2013年2月28日宣布,美国将首次直接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6000万美元,并择机提供军队给养和药品等非武器援助。
2013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向约旦派遣200人装甲部队,超过在约旦的美军人数。清楚表明,美国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的可能在增加。
2013年5月, 美国国务卿克里称,已有重大证据证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领导的政府军曾经对反对派武装使用过化学武器。

动乱中死亡的人们
2013年6月, 美国政府宣布放松对叙利亚反对派制裁,以便向反对派控制区域提供更多救助和重建援助。白宫2013年6月13日正式宣布叙利亚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已经越过总统奥巴马设定的“红线”,但并未明言对叙利亚动武。
2013年8月,美国国防部官员称,美国已向地中海派遣了第四艘携带巡航导弹的战舰。美国海军第六舰队在地中海部署了三艘驱逐舰。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美国和盟国将公布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新证据。一名美国高级官员2013年8月27日表示,针对叙利亚小范围的、为期三天的导弹打击最早于2013年8月29日展开。[28]目的是向叙政府施加国际压力。[29]
2013年9月1日,美国国防部官员说,海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战斗群正驶向红海,准备好在必要时为美国有限打击叙利亚目标提供支持。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接受美媒专访,称叙利亚愿销毁化武,但至少用时一年,开销10亿美元。他同时再次否认政府军动用化武。俄罗斯也力挺叙政府,称掌握了反对派使用化武的证据。然而,面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坚持阿萨德应下台以平息内战的态度,阿萨德此番表态能否使叙利亚真正实现“化武换和平”,还是一个未知数。[30]
2013年9月14日,美俄就叙利亚化武问题达成框架协议,规定叙利亚必须在下周内提供全部化学武器的库存清单,并将制定计划在2014年中之前销毁全部化武。[30]
5造成影响
编辑


叙利亚动乱中死亡的人们
2013年6月13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公布报告说,从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底,已有至少9.3万人在叙利亚冲突中丧生。报告显示,在叙利亚冲突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马士革郊区、霍姆斯和阿勒颇等地。叙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上述地区曾爆发大规模冲突。[31]
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关键国家,动乱震荡着整个中东地区,威力与埃及革命等同,威胁到了那些与之长期维持盟友关系的国家,同时也刺激各邻国争夺政治空白。叙利亚的动乱大到影响到了伊朗与美国极其盟军的关系,小到关乎地区间的用水权。[32]
叙利亚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
叙利亚危机导致原油和黄金的风险溢价波动性升高。短期内,紧张局势一出现升级就可能引起金价和油价上涨,反之,局势缓解可能带来金价和油价下跌。受叙利亚内战和中东及伊朗的局势紧张影响,短期内黄金和石油的投机性交易仍将活跃。而从长期来看,一定程度上受量化宽松规模缩减和美元升值影响,油价和金价都将回落。[33]
6局势猜想
编辑

第一种猜想:叙利亚问题和平解决。并非不存在和平解决的条件。与偏处北非,远离中东核心区的利比亚不同,叙利亚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周边国家(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黎巴嫩)形势脆弱而复杂,叙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西方以及阿盟而言,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选择。
第二种猜想:叙利亚问题长陷僵局。在此种情形下,叙内部继续抗议不断,外部遭到最严厉制裁,将成为当前"阿拉伯之春"面临重压的多国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的孤岛。不过,这一僵局虽有可能形成,但恐最终难以持久。随着反对派的不断壮大,外部介入力度加大,这一僵局可能被逐步打破。
第三种猜想:叙利亚陷入内战之中。当前爆发内战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事实上,反对派已积极筹建武装,并频繁对叙军警机构发动袭击(巴沙尔总统称武装冲突和暴力袭击已导致叙军警死亡800余人),和平抗议日益向武装对抗发展,"和平起义"日益转向"武装起义",叙已出现内战的苗头。
第四种猜想:复制利比亚模式。当前叙利亚尚不具备复制利比亚战争的条件,但形势正向那一方向发展,有关国家和组织也在积极向该方向推动。部分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正酝酿国际干预叙利亚问题。这与利比亚战前国际干涉步骤几乎完全一致,提交安理会实际上就是为下一步国际干预提供合法性。
这个难道还有人不知道吗。。。。。。。。。。
叙利亚大选:美国蓄意搅局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28/c_126575395.htm
2014年05月28日 13:34:25 来源: 人民网-国际频道
分享到: 0
  2014年6月3日,叙利亚将举行总统大选,这一消息已经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和西方国家均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是在叙利亚危机仍在继续的情况下举行大选,不能保证选举正常进行,不能保障所有叙利亚公民的选举权,也无法保证选举过程公开透明,因此非常不合时宜。
  叙利亚危机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美欧大国的强力干涉,早已被国际化,目前主导叙利亚危机解决的途径有两套系统,一是美国、俄罗斯和联合国联合推动的日内瓦和谈,另一套系统则是巴沙尔在国内推动的政治解决方案,即包括全国和解计划以及推动政治改革措施等,举行总统大选是其中之一。
  美国在干涉叙利亚事务方面从来我行我素,一向无视国际社会的规则,无视联合国的权威以及叙利亚的主权,它决意否定巴沙尔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解决方案。
  美国对叙利亚大选有自己的评估和预测,即巴沙尔在大选中能够胜出,眼看着叙利亚局势发展趋势,美国对叙“战略”焦虑感加剧,内心越来越不淡定,于是,急不可待地跳出来蓄意搅局,说其蓄意搅局的理由是,据美国《时代》周刊4月22日报道,近期叙利亚战势向有利于巴沙尔政权一方发展,美国正在考虑向叙反对派提供肩扛式防空导弹,此举是美国一直想做但又一直不敢做的事情,是否明智已遭到美国国内各方强烈质疑。纵观美国干涉叙利亚危机的轨迹分析,国际社会看到,只要叙利亚政府军一占上风,美国就会跳出来支持叙反对派,这次也不例外,而且奥巴马一改以往的“慎重”立场,明知叙反对派靠不住,却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地表示加大对叙反对派的军事援助,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的意图正中叙反对派下怀,他们求之不得,5月4日叙利亚全国联盟领导人艾哈迈德·杰尔巴抵达华盛顿,参加与奥巴马总统、国务卿约翰·克里和其他国务院官员的高层对话,期间,他公开向美索要武器援助,并保证会控制和使用好武器。5月6日,美国将叙反对派在华盛顿及纽约的代表处升级为“外交使团”,美国此举不仅暴露了其干涉叙利亚内政的企图,而且还直接针对叙利亚大选蓄意搅局,此举或许只是具有象征意义,并不具有实际效果,极有可能是枉费心机。
  美国更迭叙利亚政权的目标十分坚定,但在行动上缺乏果断,奥巴马不愿意动用军事力量,希望通过推进日内瓦和谈解决问题,但又坚持巴沙尔必须下台,结果是使矛盾重重的美国对叙政策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美国热衷于与俄罗斯和联合国推动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的动机存在问题,它显然不是为了使叙利亚稳定下来,而是迫使巴沙尔自动下台,但又不具备足够强的实力达到此目的,于是美国对叙政策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就目前叙利亚战场形势分析,叙利亚军目前已经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倘若巴沙尔一旦继续当选总统,政治上则更加巩固,从而增加了美国更迭巴沙尔政权的难度,毫无疑问,只要奥巴马坚持不放弃更迭叙利亚政权的政策,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叙利亚和解进程,叙利亚危机就走不出美国制造的“死胡同”。
态度截然相反的人很多。态度一致的应该不多
谁是既支持波罗申科又支持巴沙尔的?
谁是既反对波罗申科又反对巴沙尔的?
一个是美国主导的,一个不是美国主导的。回答完毕。
orthon 发表于 2014-6-4 10:44
一个是美国主导的,一个不是美国主导的。回答完毕。
此楼可以终结!!原因太简单了!
利益,都是利益。。。。
orthon 发表于 2014-6-4 10:44
一个是美国主导的,一个不是美国主导的。回答完毕。
白头鹰:凡是不上我的床或者没被我X过的,全都是荡妇!!
别说这个了。伊朗总统可是直选的,从民主的理论看可是要比美国的选举人票制度更为民主。结果还不是被美国骂为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