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署能源突围战 进入能源战略实施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03:57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3842526232576/20050605/562098.shtml

凤凰卫视6月5日消息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2日正式成立。能源办主任由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兼任,属副部级单位,直接向国务院及国家能源领导小组负责。能源办主要职责是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督办落实领导小组决定、跟踪了解能源安全状况,预测预警能源宏观重大问题,组织有关单位研究能源战略并规划能源重大政策。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此间学者分析,在这以前,中国一直缺乏权威的、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体制改革也一直停留在微观的、低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层面上,没有触及到宏观的、高层次的管理体制要害。从某种层面上讲,这些改革实际上更加弱化了中国能源宏观管理。

进入能源战略实施阶段

据能源办权威人士透露,国家能源办全部人马今月到位并开始正式运作。专家指出,随着这两个高层官方能源机构的成立,中国能源战略被提到一个历史性全新高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能源战略具体实施阶段。专家预计,能源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政策重要核心。

国家能源办成立恰逢「十五」计划接近尾声,「十一五」规划正在酝酿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在展望「十一五」及2020年能源供求格局时提出,未来十五年将遵循如下[B]四项基本方针[/B]:

[B]一、将节约资源作为新时期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生活方式;二、改革能源领域政府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三、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价格体系,实行资源市场化;四、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完善石油市场体系。 [/B]

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提出,力争[B]用三个15年时间,实现中国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B],并强调,中国能源布局将进[B]入四大转型期:一、能源供应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双重目标;二、政策重点由注重供应保障能力,转向提高供应能力与提高能源效率联动;三、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方向转变;四、能源发展从依据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B]

15年内将成最大油品进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对原油资源消费需求量与日俱增。最新调研显示,[B]目前,中国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已高达50%,早已跨越国际警戒线。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总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届时,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高达60%。[/B]

中国原油面临五大挑战

上海社科院前不久完成的一份能源报告指出,中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报告列出了中国原油所面临的[B]五大新挑战[/B]:


[B]一、原油需求持续膨胀[/B].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高达1,227亿吨,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石油研究报告保守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B]二、供求矛盾日益显著[/B]。与持续膨胀石油需求相比,中国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报告指出,如今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按目前年产油1.8亿吨到2020年达到2.0亿吨速度计算,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受到威胁。

[B]三、原油进口通道单一[/B]。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石油需从海上船运,其中90%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中国原油水路进口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战略通道之一,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等风险,中国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局面。

[B]四、原油供给受制于人[/B]。报告指出,中国有超过一半进口原油来自中东,而美国不惜动用武力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中亚国家拥有丰富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近邻,但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中亚源头;还与日本、韩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阻挠中俄能源合作顺利进行……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B]五、应对风险能力脆弱[/B]。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国际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外汇。专家指出,如果将来发生石油供应中断,中国进口不到足够石油,而国内又没有储备,那才是真正悲哀!

「走出去」买油不如采油

专家认为,要确保石油安全,除了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之外,还要坚定地走石油资源地多元化道路,想方设法广辟油源,以避免资源地单一可能带来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指出,中国不能总是「走出去」买油,要利用现有技术和资金到国外采油,充分利用他国资源,实现石油供应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资源地相对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份额油」应对国际高油价

据了解,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了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期货及现货贸易外,也包括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B]「份额油」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份额[/B]。

专家认为,这样做可以保证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影响。充足的海外石油产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石油高价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从实质上和长远上为中国未来石油短缺减压。

三公司加大「走出去」步伐

在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中,生力军当数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据了解,中石油正在执行的44个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分布于世界4大洲18个国家。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中石油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可达3,500万吨,获得权益原油产量1,3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19.2亿立方米,获得权益产量13.9亿立方米。而中石化集团目前也在伊朗、沙特、加蓬、哈萨克斯坦、也门及厄瓜多尔五个国家参与当地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并已签订了项目协议,同时还参与了世界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油田北部区块竞标。此外,中石化还正式登陆世界最大油气富集区——沙特阿拉伯。

中海油主要采取的是收购和并购措施。目前拥有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三个石油天然气田,其中以5.58亿美元购得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5个海上油田的部分石油资产,成为印尼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商。

建协调机构谋更大市场

中国能源问题专家、国务院宏观经济专家组成员秦宣仁认为,过去[B]较长一段时间,中国公司与国外能源合作,调研不够,动作慢,各自为政,缺少通盘运筹,谋略和手段不到位,错失了许多机遇。 [/B]

专家建议,[B]应该建立海外协调机制,协调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战略,避免无谓内耗和孤军作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力求用最短时间占领海外更大市场[/B]。

中国油储仅为21.6天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国际石油石化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透露,[B]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B]另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有关官员透露,作为中国「十五」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一期工程已全面展开。预计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将实现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远期目标。

石油储备应立足国情

关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制定石油储备以及石油储备量有着自己的判断和做法。从根本上看,中国国情既不同于日韩,更不同于欧美,在石油供应总体方面,[B]中国总资源量是丰富的,可以从国内获得三分之二的原油保障。[/B]因此,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将由国情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B]石油储备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两种[/B]。[B]国家储备[/B]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B]主要功能是防止和减少因石油供应中断、油价大幅度异常波动等事件造成的影响,保证稳定供给[/B]。[B]企业储备[/B]是企业在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正常周转库存的基础上,按有关法规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所必须具有的储存量。其[B]主要功能是稳定市场价格、平抑市场波动[/B]。

目前,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而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起至少维持各自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58天、161天和127天。

首批油储基地已确定

中国「十五」能源规划指出:为保证石油安全供应,提高政府调控国内石油市场能力,「十五」期间要争取建成一定规模的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同时也应鼓励企业扩大储备。根据上述精神,国家已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建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负责处理国家石油储备事务。
另据张国宝介绍,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浮出水面,包括:[B]浙江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B]。他表示,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B]争取在2010年完成相当于40天石油战略储备;在2015年完成相当于55天需求储备[/B],并建立油田储备和产能储备制度,实现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远期目标。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3842526232576/20050605/562098.shtml

凤凰卫视6月5日消息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2日正式成立。能源办主任由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兼任,属副部级单位,直接向国务院及国家能源领导小组负责。能源办主要职责是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督办落实领导小组决定、跟踪了解能源安全状况,预测预警能源宏观重大问题,组织有关单位研究能源战略并规划能源重大政策。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此间学者分析,在这以前,中国一直缺乏权威的、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体制改革也一直停留在微观的、低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层面上,没有触及到宏观的、高层次的管理体制要害。从某种层面上讲,这些改革实际上更加弱化了中国能源宏观管理。

进入能源战略实施阶段

据能源办权威人士透露,国家能源办全部人马今月到位并开始正式运作。专家指出,随着这两个高层官方能源机构的成立,中国能源战略被提到一个历史性全新高度,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能源战略具体实施阶段。专家预计,能源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政策重要核心。

国家能源办成立恰逢「十五」计划接近尾声,「十一五」规划正在酝酿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在展望「十一五」及2020年能源供求格局时提出,未来十五年将遵循如下[B]四项基本方针[/B]:

[B]一、将节约资源作为新时期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生活方式;二、改革能源领域政府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三、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价格体系,实行资源市场化;四、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完善石油市场体系。 [/B]

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提出,力争[B]用三个15年时间,实现中国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B],并强调,中国能源布局将进[B]入四大转型期:一、能源供应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双重目标;二、政策重点由注重供应保障能力,转向提高供应能力与提高能源效率联动;三、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方向转变;四、能源发展从依据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B]

15年内将成最大油品进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对原油资源消费需求量与日俱增。最新调研显示,[B]目前,中国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已高达50%,早已跨越国际警戒线。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石油总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届时,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高达60%。[/B]

中国原油面临五大挑战

上海社科院前不久完成的一份能源报告指出,中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报告列出了中国原油所面临的[B]五大新挑战[/B]:


[B]一、原油需求持续膨胀[/B].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高达1,227亿吨,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石油研究报告保守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B]二、供求矛盾日益显著[/B]。与持续膨胀石油需求相比,中国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报告指出,如今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按目前年产油1.8亿吨到2020年达到2.0亿吨速度计算,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油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受到威胁。

[B]三、原油进口通道单一[/B]。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石油需从海上船运,其中90%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中国原油水路进口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战略通道之一,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等风险,中国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局面。

[B]四、原油供给受制于人[/B]。报告指出,中国有超过一半进口原油来自中东,而美国不惜动用武力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中亚国家拥有丰富油气资源,而且是中国近邻,但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中亚源头;还与日本、韩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阻挠中俄能源合作顺利进行……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B]五、应对风险能力脆弱[/B]。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国际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外汇。专家指出,如果将来发生石油供应中断,中国进口不到足够石油,而国内又没有储备,那才是真正悲哀!

「走出去」买油不如采油

专家认为,要确保石油安全,除了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之外,还要坚定地走石油资源地多元化道路,想方设法广辟油源,以避免资源地单一可能带来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指出,中国不能总是「走出去」买油,要利用现有技术和资金到国外采油,充分利用他国资源,实现石油供应多元化,规避当前石油资源地相对集中带来的风险,避免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份额油」应对国际高油价

据了解,目前中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了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期货及现货贸易外,也包括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B]「份额油」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份额[/B]。

专家认为,这样做可以保证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影响。充足的海外石油产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石油高价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从实质上和长远上为中国未来石油短缺减压。

三公司加大「走出去」步伐

在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中,生力军当数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据了解,中石油正在执行的44个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分布于世界4大洲18个国家。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中石油海外原油作业产量可达3,500万吨,获得权益原油产量1,304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19.2亿立方米,获得权益产量13.9亿立方米。而中石化集团目前也在伊朗、沙特、加蓬、哈萨克斯坦、也门及厄瓜多尔五个国家参与当地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并已签订了项目协议,同时还参与了世界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油田北部区块竞标。此外,中石化还正式登陆世界最大油气富集区——沙特阿拉伯。

中海油主要采取的是收购和并购措施。目前拥有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三个石油天然气田,其中以5.58亿美元购得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5个海上油田的部分石油资产,成为印尼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商。

建协调机构谋更大市场

中国能源问题专家、国务院宏观经济专家组成员秦宣仁认为,过去[B]较长一段时间,中国公司与国外能源合作,调研不够,动作慢,各自为政,缺少通盘运筹,谋略和手段不到位,错失了许多机遇。 [/B]

专家建议,[B]应该建立海外协调机制,协调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战略,避免无谓内耗和孤军作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力求用最短时间占领海外更大市场[/B]。

中国油储仅为21.6天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国际石油石化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透露,[B]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B]另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有关官员透露,作为中国「十五」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一期工程已全面展开。预计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将实现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远期目标。

石油储备应立足国情

关于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制定石油储备以及石油储备量有着自己的判断和做法。从根本上看,中国国情既不同于日韩,更不同于欧美,在石油供应总体方面,[B]中国总资源量是丰富的,可以从国内获得三分之二的原油保障。[/B]因此,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将由国情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B]石油储备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两种[/B]。[B]国家储备[/B]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B]主要功能是防止和减少因石油供应中断、油价大幅度异常波动等事件造成的影响,保证稳定供给[/B]。[B]企业储备[/B]是企业在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正常周转库存的基础上,按有关法规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所必须具有的储存量。其[B]主要功能是稳定市场价格、平抑市场波动[/B]。

目前,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而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起至少维持各自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58天、161天和127天。

首批油储基地已确定

中国「十五」能源规划指出:为保证石油安全供应,提高政府调控国内石油市场能力,「十五」期间要争取建成一定规模的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同时也应鼓励企业扩大储备。根据上述精神,国家已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建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负责处理国家石油储备事务。
另据张国宝介绍,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浮出水面,包括:[B]浙江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B]。他表示,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B]争取在2010年完成相当于40天石油战略储备;在2015年完成相当于55天需求储备[/B],并建立油田储备和产能储备制度,实现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远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