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一号究竟是什么以及其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51:11
如何支持人类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科学家的共识是必须依靠一套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国内也称之为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
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可以被通俗地解释为,在月球或火星等太空环境中,将有限资源进行反复处理与再生,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食物、氧气和水,确保为航天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因为航天时从地面向空间补给物资十分昂贵,在美国每千克花费1万-10万美元,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长期空间飞行,几乎不可能再补给。
在科学家基于空间环境特点,人工设计建造的密闭微生态循环系统中,绿色植物,尤其是蔬菜,承担了主要节点的重任。
光合作用下,绿色植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又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变废为宝”,植物还是水净化的功臣,根系吸收和叶片蒸腾参与系统的水循环。微生物则担负着下游的收尾工作,降解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乘员排泄物和生活废水等,使他们再生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为动物提供部分食品,使食物再生循环。
早在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开启之前,俄、美等国就在考虑人类未来在外太空长期驻留的生命保障问题。建立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以及其他构成的物质流不断循环更新的闭路生态系统,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
但最初开展的封闭的BLSS设计和空间应用研究,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美国的实验中,绿色植物都是缺席者。
担此重任的是单细胞藻类,但俄罗斯科学家后来发现,尽管藻类放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但吃起来却口感差,营养单一。如何建立包含粮食蔬菜等高等植物的“太空农场”成了俄美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高辐射和微重力极难模拟
但如何让绿色植物在残酷的月球环境里生长,忍受从零下175摄氏度到零上120摄氏度巨大温差,忍受长达十几天的漫漫黑夜,以及微重力等环境?
这些即将承担大任的植物,需要满足一系列在狭小、密闭、微重力、超真空、强辐射的空间环境生存特点,还要能发挥食物生产、大气再生与净化、水分再生与净化和废物处理与再生等一种或几种作用。
植物是整个生保系统的核心部分,筛选的植物合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试验的成败。
那些体积小、培养技术简单、易于繁殖和移植,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可食部分比值高,抗病和抗逆性强的植物优先被挑选,科学家还注意到,主要作为食物的它们,要符合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并能满足食谱的多样化,还要具备一些本国特点。
微生物领域的金针菇、平菇、酵母菌,藻类中的螺旋藻、小球藻等,还有研究中我国首次引入的水生蕨类植物红萍成为科学家选中的第一批实验者。
研究初期,欧美各国均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希望为宇航员提供新鲜蔬菜,实验中生菜成为外国科学家的最爱。
我国也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1997年,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联合中科院的多家研究所进行了植物选育,从十几种叶菜类蔬菜中选出生菜、油菜、白菜和豌豆苗,实验证实,其中更符合我国人口味的油菜和白菜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太空食品”。而豌豆幼苗则勉强通过了密闭环境的考验。
联合研究团队在试验结论中不无担忧:“这些通过地面实验或短期空间搭载实验筛选出的物种,是否确实可行,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大量地面模拟和空间飞行试验进行验证”。
上月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称,美国航天局正在开发一个含有5天空气用量的密封种植罐,罐内的植物种子可以在浸泡过营养液的过滤纸上发芽。这个重1公斤的小“温室”将成为某次不载人的登月行动中的一个付费搭载项目,行动很可能计划于2015年底由月球捷运公司完成。
这次行动成为人们对真正的植物在月球上生长最切近的期盼,受限于航空器的空间和重量限制,我国实验室里的植物还没有登上月球的福利。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刘红介绍说,但十年前,俄罗斯就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了“空间温室菜园”,20余次植物培养试验培养了甜豆、番茄、小麦和生菜等多种植物。
“月宫一号”种蔬菜、粮食、水果
36平米的植物舱内,高亮度的红光照射在在翠绿的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苦菊4种可食用蔬菜上,30多岁的试乘员唐永康、米涛呼吸着蔬菜提供的氧气,每餐还亲手采摘30-50克新鲜蔬菜充饥,“这些蔬菜在进舱前已培养好,新鲜采摘后涂抹甜辣酱后美美地生吃,但两人根本吃不完36平米的蔬菜。”他们出仓后总结。
这一幕出现在去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持开展的2人30天BLSS集成技术试验成功后。经过近20年单项关键技术攻关,我国逐步拉近与国外的研究差距,建成了BLSS集成实验平台。
“试验突破了‘人-植物’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动态平衡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废水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901%和10 .4%,并证明种植面积为13.5平方米的共生蔬菜能够提供1人的呼吸用氧,并能清除其呼出的二氧化碳,试验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参与实验的中国航天员中心载人航天环控生保室主任郭双生撰文总结道。
郭双生在今年6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中介绍,中国航天员中心先后研制成三代空间站植物装置地面样机,并进行了充分的地面验证考核,正等待时机进行空间在轨验证。
上个世纪俄罗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用于研究BLSS的大型地基综合实验装置———BIOS系统,系统从藻类培养到增加植物生长舱,四年实验证明,氧气完全能自给自足。
其后连续十年的升级实验表明,63平方米的植物种植面积使系统在气体、水循环方面完全自给自足,并满足3名实验人员约70%的食物需求。【天朝记者无敌脑补63平方米的来源】
“BIOS-3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BLSS实验系统,它为后来其他国家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刘红教授撰文评价说,她曾带领团队进行了近10年的BLSS研究,上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人-莴苣——— 藻-蚕”地面小型实验系统。
11月初,刘红主持修建的“月宫一号”也得到了类似的评价,在多国专家参观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后,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之一,将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月宫一号”还披着神秘的面纱,“10月底刚刚全部安装完成,目前刚开始启动性实验,我们将利用‘月宫一号’开展有人密闭实验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B LSS技术。”刘红说,“月宫一号”计划2014年春节前后向公众公开。
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BLSS技术虽然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该技术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远未实现工程化应用。如何支持人类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科学家的共识是必须依靠一套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国内也称之为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
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可以被通俗地解释为,在月球或火星等太空环境中,将有限资源进行反复处理与再生,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食物、氧气和水,确保为航天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因为航天时从地面向空间补给物资十分昂贵,在美国每千克花费1万-10万美元,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长期空间飞行,几乎不可能再补给。
在科学家基于空间环境特点,人工设计建造的密闭微生态循环系统中,绿色植物,尤其是蔬菜,承担了主要节点的重任。
光合作用下,绿色植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又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变废为宝”,植物还是水净化的功臣,根系吸收和叶片蒸腾参与系统的水循环。微生物则担负着下游的收尾工作,降解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乘员排泄物和生活废水等,使他们再生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为动物提供部分食品,使食物再生循环。
早在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开启之前,俄、美等国就在考虑人类未来在外太空长期驻留的生命保障问题。建立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以及其他构成的物质流不断循环更新的闭路生态系统,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
但最初开展的封闭的BLSS设计和空间应用研究,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美国的实验中,绿色植物都是缺席者。
担此重任的是单细胞藻类,但俄罗斯科学家后来发现,尽管藻类放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强,但吃起来却口感差,营养单一。如何建立包含粮食蔬菜等高等植物的“太空农场”成了俄美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高辐射和微重力极难模拟
但如何让绿色植物在残酷的月球环境里生长,忍受从零下175摄氏度到零上120摄氏度巨大温差,忍受长达十几天的漫漫黑夜,以及微重力等环境?
这些即将承担大任的植物,需要满足一系列在狭小、密闭、微重力、超真空、强辐射的空间环境生存特点,还要能发挥食物生产、大气再生与净化、水分再生与净化和废物处理与再生等一种或几种作用。
植物是整个生保系统的核心部分,筛选的植物合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试验的成败。
那些体积小、培养技术简单、易于繁殖和移植,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可食部分比值高,抗病和抗逆性强的植物优先被挑选,科学家还注意到,主要作为食物的它们,要符合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并能满足食谱的多样化,还要具备一些本国特点。
微生物领域的金针菇、平菇、酵母菌,藻类中的螺旋藻、小球藻等,还有研究中我国首次引入的水生蕨类植物红萍成为科学家选中的第一批实验者。
研究初期,欧美各国均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希望为宇航员提供新鲜蔬菜,实验中生菜成为外国科学家的最爱。
我国也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1997年,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联合中科院的多家研究所进行了植物选育,从十几种叶菜类蔬菜中选出生菜、油菜、白菜和豌豆苗,实验证实,其中更符合我国人口味的油菜和白菜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太空食品”。而豌豆幼苗则勉强通过了密闭环境的考验。
联合研究团队在试验结论中不无担忧:“这些通过地面实验或短期空间搭载实验筛选出的物种,是否确实可行,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大量地面模拟和空间飞行试验进行验证”。
上月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称,美国航天局正在开发一个含有5天空气用量的密封种植罐,罐内的植物种子可以在浸泡过营养液的过滤纸上发芽。这个重1公斤的小“温室”将成为某次不载人的登月行动中的一个付费搭载项目,行动很可能计划于2015年底由月球捷运公司完成。
这次行动成为人们对真正的植物在月球上生长最切近的期盼,受限于航空器的空间和重量限制,我国实验室里的植物还没有登上月球的福利。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刘红介绍说,但十年前,俄罗斯就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了“空间温室菜园”,20余次植物培养试验培养了甜豆、番茄、小麦和生菜等多种植物。
“月宫一号”种蔬菜、粮食、水果
36平米的植物舱内,高亮度的红光照射在在翠绿的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苦菊4种可食用蔬菜上,30多岁的试乘员唐永康、米涛呼吸着蔬菜提供的氧气,每餐还亲手采摘30-50克新鲜蔬菜充饥,“这些蔬菜在进舱前已培养好,新鲜采摘后涂抹甜辣酱后美美地生吃,但两人根本吃不完36平米的蔬菜。”他们出仓后总结。
这一幕出现在去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持开展的2人30天BLSS集成技术试验成功后。经过近20年单项关键技术攻关,我国逐步拉近与国外的研究差距,建成了BLSS集成实验平台。
“试验突破了‘人-植物’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动态平衡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废水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901%和10 .4%,并证明种植面积为13.5平方米的共生蔬菜能够提供1人的呼吸用氧,并能清除其呼出的二氧化碳,试验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参与实验的中国航天员中心载人航天环控生保室主任郭双生撰文总结道。
郭双生在今年6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中介绍,中国航天员中心先后研制成三代空间站植物装置地面样机,并进行了充分的地面验证考核,正等待时机进行空间在轨验证。
上个世纪俄罗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用于研究BLSS的大型地基综合实验装置———BIOS系统,系统从藻类培养到增加植物生长舱,四年实验证明,氧气完全能自给自足。
其后连续十年的升级实验表明,63平方米的植物种植面积使系统在气体、水循环方面完全自给自足,并满足3名实验人员约70%的食物需求。【天朝记者无敌脑补63平方米的来源】
“BIOS-3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BLSS实验系统,它为后来其他国家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刘红教授撰文评价说,她曾带领团队进行了近10年的BLSS研究,上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人-莴苣——— 藻-蚕”地面小型实验系统。
11月初,刘红主持修建的“月宫一号”也得到了类似的评价,在多国专家参观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后,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之一,将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月宫一号”还披着神秘的面纱,“10月底刚刚全部安装完成,目前刚开始启动性实验,我们将利用‘月宫一号’开展有人密闭实验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B LSS技术。”刘红说,“月宫一号”计划2014年春节前后向公众公开。
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BLSS技术虽然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该技术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远未实现工程化应用。
说白了就是占地画圈,反正那地方一般人上不去,也就老美、毛子加上兔子。现在兔子做事就是扎实,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占地画圈,反正那地方一般人上不去,也就老美、毛子加上兔子。现在兔子做事就是扎实,不搞那些花 ...
呵呵,你认真看了吗?
北航只是起的名字有点特殊,被误解了而已。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之一,将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这才是月宫一号的意义
说白了就是占地画圈,反正那地方一般人上不去,也就老美、毛子加上兔子。现在兔子做事就是扎实,不搞那些花 ...
而且投入工程应用可以说还很遥远。未来可能上空间站进行测试,至于说月球站?洗洗睡吧……
话说这玩意儿确实是好东西,如果重量降到6吨以下,塞空间站里甚至不需要货运飞船了……载人飞船的上行载荷估计都可以满足需要了……
搞登火的话,生活舱是肯定要部分自给自足的。

月球表面的话不可能让长期的昼夜温差极大,长时间极夜,长时间极昼的。如果要建月球基地,会选择建在月球南北极。
搞登火的话,生活舱是肯定要部分自给自足的。

月球表面的话不可能让长期的昼夜温差极大,长时间极夜,长 ...

BLSS技术应用前景很广,如果能将全系统质量降到500天任务所需的一次性消耗物质之下,火星任务也用的上。
还有深空空间站,甚至近地空间站都可以应用……
月球上适合放天文台,其他的都是浮云。短期根本发挥不了效益。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4-29 17:16
而且投入工程应用可以说还很遥远。未来可能上空间站进行测试,至于说月球站?洗洗睡吧……
话说这玩意儿 ...
确实太遥远了!
月球上适合放天文台,其他的都是浮云。短期根本发挥不了效益。
你没明白吗,月宫一号不是什么月球基地,是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就建在北航校园里……
确实太遥远了!
难点主要是重量太大。而且相比目前采用的萨巴蒂埃反应实现局部再生生保的ECLSS性能优势的确有限,但是重量却不仅仅重了一倍……
确实太遥远了!
目前最现实也是天宫二号与20年的天宫空间站将应用还是半闭式系统
也就是在改进型开式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使水和氧形成闭合回路,使系统无需补给这些消耗性物质,仅供应含水食物和补给舱体泄漏损失所消耗的气体,在系统设计上主要解决舱内大气的再生和废水的回收处理技术。
大气的再生技术是将座舱内航天员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浓缩,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供给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进行加氢还原成水,水再供给电解系统进行电解产氧。
废水的回收处理技术是将座舱内大气中的冷凝水、航天员生活用水和生理废水进行回收处理,作为电解水,水电解产生的氧供给系统,作为航天员的消耗,产生的氢气可供给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进行还原反应。
采用半闭式系统将可大大降低消耗性物质的补给量,水、氧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基本上形成了闭环回路,不再需要地面给予支持,只需供给乘员食物。这就大大延长了补给周期,降低了消耗性物质的补给量,降低了成本,使乘员在轨工作时间更加延长。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4-29 18:07
你没明白吗,月宫一号不是什么月球基地,是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就建在北航校园里……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在地上摆pos还不是为了将来用上。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在地上摆pos还不是为了将来用上。
这是生保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月球基地有什么关系?
现在这个系统可以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简化版生物圈二号。
话说低重力或无重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种在墙上?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先做模拟仿真,也就是把人/多种植物/多种微生物/人工电化学反应/系统泄漏等的参数提取出来,计算机排列组合的算,然后有目的性的实验系统表现好的组合。
天天从月宫一号门前经过,实验舱不太大~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先做模拟仿真,也就是把人/多种植物/多种微生物/人工电化学反应/系统泄漏等的参数提取出来 ...
应该做了,毕竟相关研究都20多年了……
话说低重力或无重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种在墙上?
月宫一号里植物都是立体培植,别说墙上……和超市货架差不多……
一篇旧闻……看来还是没能离开俄罗斯的技术支持……
《日报》2012年10月26日(记者 王东亮)报道:
本市与北航签空天信领域合作协议


昨天下午,市科委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空天信领域科技合作协议,计划每年投资至少一亿元,开展协同创新。市委常委陈刚出席协议签署仪式。


双方将充分发挥北京政策优势和北航科技人才优势,围绕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双方每年将分别调动不低于5000万元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支持,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北航校长怀进鹏表示,学校将积极参与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把北航的重大科研成果优势转化为有效带动首都产业创新的现实生产力。


据介绍,由北航承建的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高度99米,预计2014年交付使用,届时将建成通用航空、导航位置服务等北京重点产业方向的研发总部基地。北航与俄罗斯合作开展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研究,将建立我国第一个、世界第四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实验系统“月宫一号”,开展有人系统实验研究、为空间站和月球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月球有黑天1个月  怎么破植物长期没有阳光照射?
去真的月球,还是很遥远啊。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4-29 17:13
呵呵,你认真看了吗?
北航只是起的名字有点特殊,被误解了而已。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 ...
和美帝当初的生物圈一号有什么不同?
Spica 发表于 2014-5-2 23:08
和美帝当初的生物圈一号有什么不同?
更小,需要维持的时间也没那么长,而且不需要完全完全的闭合。
舌尖上的月宫
jdltyz 发表于 2014-4-29 19:16
话说低重力或无重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种在墙上?
想感受失重何必花钱搞太空旅游。。。上墙就行了。
说那么多那么复杂,其实不过就是TB准备到月球上种菜养猪呗!这事TB在新疆、在北大荒、在喜马拉雅山都常做的,到月亮上,只不过海拔更高一点、氧气更稀薄一点、土壤更贫瘠一点罢了,没啥大不了的!!
月宫一号究竟是什么以及其意义?
woodface 发表于 2014-5-4 15:39
说那么多那么复杂,其实不过就是TB准备到月球上种菜养猪呗!这事TB在新疆、在北大荒、在喜马拉雅山都常做的 ...
月宫一号和月球基地没有任何关系……这是闭式生保系统的地面试验系统
植物生长需要的肥料从那里来?

是用植物留下的种子继续耕种,还是用库存的种子?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5-4 16:18
月宫一号和月球基地没有任何关系……这是闭式生保系统的地面试验系统
说到底不是还是要去种菜养猪生活嘛!
genkevin 发表于 2014-5-2 17:53
月球有黑天1个月  怎么破植物长期没有阳光照射?
LED灯就可以,这个南海早就实现了。

说白了就是占地画圈,反正那地方一般人上不去,也就老美、毛子加上兔子。现在兔子做事就是扎实,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zhuzhancheng 发表于 2014-5-8 21:33
说白了就是占地画圈,反正那地方一般人上不去,也就老美、毛子加上兔子。现在兔子做事就是扎实,不搞那些 ...
仔细看一楼
tonyget 发表于 2014-5-4 16:35
植物生长需要的肥料从那里来?

是用植物留下的种子继续耕种,还是用库存的种子?
用的是人类产生的有机肥吧。。。。。
期待!吃货帝国之《舌尖上的月球》
《月光之旅》

难道 天朝将率先建立月面基地?
momoranshi 发表于 2014-5-9 23:38
《月光之旅》

难道 天朝将率先建立月面基地?
我已经说过你很多遍了……仔细看……
夸克鸟kuakeniao 发表于 2014-5-9 23:31
期待!吃货帝国之《舌尖上的月球》
目前的蔬菜还只能生吃……
航空 时代 ,地球外 生存 是最基本的一步 , 总得有人或者 国家 跨出 第一步。希望TG 能率先 有突破的成就。
航空 时代 ,地球外 生存 是最基本的一步 , 总得有人或者 国家 跨出 第一步。希望TG 能率先 有突破的成就 ...
这方面还是美俄领先……
毛子在礼炮7号上就种过蔬菜,和平和ISS上的类似实验就没停过……
美国在ISS上也做过类似实验,而且明年打算搭谷歌X大奖的顺风车往月球上扔植物罐头(也可以说是温室),还有生物圈二号这个大家伙积累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