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术理解坦克和未来的陆军作战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1:28


1.  为坦克正名

古人云:“必也正名乎。”对何谓坦克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这就要从战争的本质对坦克提出的要求去理解,从坦克所实施的任务去理解,从历史发展的动态中去理解,从对抗的角度去理解。从历史上看,人类军队是为了突破防御阵地才研制了坦克并投入战场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突破防御阵地是坦克的“天职”。据此,我认为一种兵器同时具备较强的防护力、机动力和火力,因此形成较强的突击力以突破防御阵地并能实现占领,才能称之为坦克。因为只有这样,坦克才能真正做到主宰陆地战场,才能称得上“陆战之王”。当然,坦克防护力、机动力、火力以及突击力的“较强”,都是相对意义而言的。去夺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陆地,或者是保卫原本属于自己的陆地。这就涉及一个战争的概念——占领。毫无疑问,步兵能在各种地形实施占领。正是为了突破步兵实施占领的防御阵地,坦克才被制造出来。然而坦克不仅能够用来突破,在突破之后它也能较好地实施占领。坦克作为移动的碉堡,首先就使得炮兵对其实施打击较为困难,步兵要打坦克也因为其机动性而较难得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拥有能够克服各种地形的越野机动能力,对于坦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正是拥有了能较好克服各种地形的能力,坦克就能够通过机动使得生存概率提高,这也就相当于加强了坦克的防护力。

2. 为何二战后坦克能够发展三代?

冷战时期的欧洲战线堪称是迄今为止,人类技术兵器最密集,传感器最丰富,火力兵力最强大的一道攻防界限。北约、华约双方在中欧部署了百万大军和大量战术核武器,为欧洲文明的毁灭准备了柴薪——只不过这堆柴火最终没有点燃。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双方只能围绕突破与反突破反复制定战役战术计划,并由此推动了战后三代坦克的发展。随着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合流为主战坦克,以及计算机技术、复合装甲、大功率燃机技术、悬挂技术和大威力火炮的使用,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时,双方在坦克技术上的挖掘几乎到了尽头。无论是苏联的进攻还是北约的防御,双方在平原地带都必须加强坦克的正面攻防能力,以至于形成了火炮威力越来越大,装甲越来越厚,重量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猛的循环。

3. 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大规模的战争威胁渐渐远去了,但是局部战争依旧此起彼伏。美军追求全球到达,装备重量必须削减;欧洲国家普遍刀枪入库,缺乏发展的动力;我国则面临周边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而恶劣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取代了过去三北大平原与苏军装甲集群混战的战役构想。那么在发展下一代坦克或者陆军的作战系统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重大的战役战术背景变革。

4. 技术变革的影响

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当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两个方面改变了现代陆战:

(1)弹药技术与装甲目标毁伤机制的革命:从二维毁伤向三维毁伤

历史上看,定装弹药、高爆弹药的发展促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技战术变革和坦克的产生,今天各种智能化的大规模反装甲弹药的出现,给传统坦克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从一战、二战、到冷战期间,各种直射型反坦克火炮是消灭坦克的主要工具,因而坦克是打坦克的最好武器;反坦克导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坦克炮的意义,但是反坦克导弹的火力通道、射程和运载工具束缚了它的威力。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反装甲系统的举措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

例如,美军的六联装轮式M142型“高机动性炮兵火箭系统” (High-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 HIMARS) 号称 “70千米射程的狙击步枪”,一次齐射的投掷重量超过500千克,可释放2424颗M85反人员/反器材子弹药或12枚 “卓越反装甲技术” (Brilliant Anti-armor Technology, BAT) 末制导武器。现代的航空电子技术大发展,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普遍具备GMTI/SAR模式,至少具备GMTI模式,可以远距离的发现地面上的装甲集群,还可以搭配光电瞄准吊舱,可以远距离精确识别目标。CBU-97/105 “传感器融合武器” 和 “硫磺石” 反坦克导弹等为喷气式战术飞机研制的高效能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对坦克集群进行屠杀的能力。重420千克的CBU-97可释放40枚末端敏感子弹药,对集群目标的杀伤效率比典型的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要高得多,而分散部署的
装甲车辆则可由发射重量仅48.5千克的“硫磺石”导弹施以定点攻击。为打击地面机动目标研制的第二代小直径炸弹GBU-53/B的投掷重量是93千克,体型似乎略显臃肿,但相对于典型喷气式战术飞机动辙数千千克的有效载荷却无疑称得上轻盈小巧,且拥有“海尔法”,“硫磺石”之流所望尘莫及的防区外攻击能力。每架F-15E “打击鹰” 战斗轰炸机能轻松地携带28枚GBU-53/B,火力密度相当于两架重型武装直升机,火力覆盖面积则高达近3.9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以“海尔法”级别导弹为基本武器的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控制范围的200倍。混合挂载末敏弹散布器和小型制导武器的固定翼打击飞机的反装甲效率,已远在所有现代化武装直升机之上。如果说阿帕奇可以单方面屠杀装甲师,那么现代的反装甲智能弹药系统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雷声公司设计的携带多功能化学能战斗部、采用红外成像/半主动激光双模寻的头的中程弹药XM1111可以供坦克使用,也是原来为FCS计划中的MCS乘车战斗系统量身定做的一款新型智能弹药。这种弹药不但具有超过传统坦克炮弹的射程,更可以直接采取攻顶方式对敌人各类装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现代反装甲弹药体现了新时代装甲目标毁伤方式的四个特点:远程、精确、攻顶和大规模。如果机枪对步兵的屠杀那样,坦克再怎么加强正面防护,面对来自三维空间的攻顶、精确和大规模发射的远程弹药也是无能为力的。毕竟坦克具备的种种防护力优势,都是建立在敌方二维平面的反装甲火力系统这一基本假定之上。弹药技术的改变导致了毁伤机制的革命,这迫使坦克自身向下一个环节进化。

(2)整体系统作战与目标中心战

在今天的作战体系中,敌坦克和其他反坦克兵器将被实施掩护的空中火力和远程精确炮兵压制、摧毁。因此,实施进攻作战的车辆,其性能重点在于能够快速突破各种障碍物,利用火力和撞击、碾压等战术,在己方作战体系的各种掩护、支援下突破敌阵地。在这之后最多再以仓促防御打退敌反击、反冲击即完成了占领这一任务。做到了这点,实施突击行动的装甲车辆也就实现了敌前开辟通道的目的,为后续作战提供帮助。可见,在今天的体系化作战里,最有效的压制火力不再是坦克自身,而是连续提供支援的各种重型精确火力。装甲车辆上的火炮,主要是为了打击时间敏感目标,在来不及申请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进行一闪而过的突袭作战。目标中心战理论也强调信息火力打击的重要性,通过机械化体系的机动性和对信息的掌控,消灭敌人发现我军地面力量和进行反击的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我军地面部队。

现代陆战是在不断机动当中的机动战。为了发现和消灭敌人,就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感知能力,因此信息作战是机动战斗的必要前提。而重装合成营最大的问题就是步坦炮三种平台底盘的不统一,不利于减轻后勤负担,不利于进行非线式的作战。相比之下轮式、两栖和空降车族,都已经实现了统一化。在战术上,普遍担心如果缺乏坦克就无法对敌人实施突击作战,这实际是忽略了现代系统作战的基本特色,仍然把头脑局限在二战那种大规模坦克集群冲锋的时代。观察各国的陆军军事编制,普遍地都在削弱专业装甲战术兵团的比重。比如,美军使用重型旅,中型旅来界定机械化部队;我军取消了大部分装甲师,改为装甲旅;俄军几乎把所有坦克都编制在了摩歩旅之下。在军事学上,如果一个兵种不具备基本战术兵团的主导能力,那么这个兵种的技术平台就必须服从于整体的需要。所以,炮兵旅的存在让炮兵有条件主导其技术平台的发展,步兵旅的存在让步兵有条件主导技术平台的发展,而装甲师旅的逐步没落,实际意味着专业坦克大兵团作战的没落,相应地,履带式的重型突击车辆就会像现在的轮式装甲突击车或两栖突击车那样,从“坦克”退化为“履带式突击车”。这其实就是FCS的乘车战斗系统为何会与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共享机动平台的原因所在。实际上,所谓FCS可以看做是美军把过去赋予坦克身上过于繁重的战术任务解脱了出来,分散到其他兵种身上。毕竟,在陆海空天电多维联合作战的条件下,打坦克的不一定是坦克,每一种兵器能够完成的战术任务增多了,但其基本机械性能却简化了——增多是通过C4ISR系统和智能化远程弹药接入系统,简化是因为各个平台的机械性能不再要求全能。这一系统化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在海军领域里表现的极为明显:现代驱逐舰不比二战时的军舰跑的更快,装甲更厚,但是它们能够发挥的战术功能如同天上地下,军舰可以打飞机、打导弹、甚至打卫星,对陆地可以攻击数千公里纵深的目标,就连潜水艇都可以用巡航导弹攻击陆地目标。

5. 履带式突击车和重型车族化

下一代的乘车战斗系统应当是车族化的,在合成营范围内实现平台通用。利用智能化弹药,包括空爆弹、末敏弹打击敌人装甲目标。同时应当强调低RCS值、红外/光学隐身,以及对敌人雷达、激光、红外、光学等侦察手段的干扰能力,甚至装备激光反制系统,打击敌人精确弹药的引导头——毕竟智能弹药技术对装甲目标的屠杀能力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所以干扰其侦察、识别、制导链条就可以有效降低被杀伤的几率。对于使用脱穿弹药的敌人装甲车辆,则要从屏蔽、干扰其光学、红外甚至雷达探测系统,破坏其测距、锁定链条来达成防护目的。

综合来看,
(1)弹药技术和C4ISR技术的进步革新了对装甲目标的毁伤机制;
(2)毁伤机制改变了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术编成和作战方式;
(3)战术编成和作战方式的改变要求坦克与其他车辆通用底盘,将防御概念由强调正面装甲防御转为隐身、主被动光电、雷达、激光对抗,防御攻顶弹药等;
(4)车辆电子化甚至电磁化(电磁炮、电磁装甲、电磁悬挂),导致必须安装3兆瓦以上的发动机和综合电传动系统,这使得坦克动力舱、乘员舱、弹药舱的布局更加灵活,为弥合步坦炮三种车辆的结构创造了条件。

1.  为坦克正名

古人云:“必也正名乎。”对何谓坦克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这就要从战争的本质对坦克提出的要求去理解,从坦克所实施的任务去理解,从历史发展的动态中去理解,从对抗的角度去理解。从历史上看,人类军队是为了突破防御阵地才研制了坦克并投入战场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突破防御阵地是坦克的“天职”。据此,我认为一种兵器同时具备较强的防护力、机动力和火力,因此形成较强的突击力以突破防御阵地并能实现占领,才能称之为坦克。因为只有这样,坦克才能真正做到主宰陆地战场,才能称得上“陆战之王”。当然,坦克防护力、机动力、火力以及突击力的“较强”,都是相对意义而言的。去夺取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陆地,或者是保卫原本属于自己的陆地。这就涉及一个战争的概念——占领。毫无疑问,步兵能在各种地形实施占领。正是为了突破步兵实施占领的防御阵地,坦克才被制造出来。然而坦克不仅能够用来突破,在突破之后它也能较好地实施占领。坦克作为移动的碉堡,首先就使得炮兵对其实施打击较为困难,步兵要打坦克也因为其机动性而较难得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拥有能够克服各种地形的越野机动能力,对于坦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正是拥有了能较好克服各种地形的能力,坦克就能够通过机动使得生存概率提高,这也就相当于加强了坦克的防护力。

2. 为何二战后坦克能够发展三代?

冷战时期的欧洲战线堪称是迄今为止,人类技术兵器最密集,传感器最丰富,火力兵力最强大的一道攻防界限。北约、华约双方在中欧部署了百万大军和大量战术核武器,为欧洲文明的毁灭准备了柴薪——只不过这堆柴火最终没有点燃。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双方只能围绕突破与反突破反复制定战役战术计划,并由此推动了战后三代坦克的发展。随着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合流为主战坦克,以及计算机技术、复合装甲、大功率燃机技术、悬挂技术和大威力火炮的使用,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时,双方在坦克技术上的挖掘几乎到了尽头。无论是苏联的进攻还是北约的防御,双方在平原地带都必须加强坦克的正面攻防能力,以至于形成了火炮威力越来越大,装甲越来越厚,重量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猛的循环。

3. 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大规模的战争威胁渐渐远去了,但是局部战争依旧此起彼伏。美军追求全球到达,装备重量必须削减;欧洲国家普遍刀枪入库,缺乏发展的动力;我国则面临周边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而恶劣地形条件下的作战取代了过去三北大平原与苏军装甲集群混战的战役构想。那么在发展下一代坦克或者陆军的作战系统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重大的战役战术背景变革。

4. 技术变革的影响

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当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两个方面改变了现代陆战:

(1)弹药技术与装甲目标毁伤机制的革命:从二维毁伤向三维毁伤

历史上看,定装弹药、高爆弹药的发展促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技战术变革和坦克的产生,今天各种智能化的大规模反装甲弹药的出现,给传统坦克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从一战、二战、到冷战期间,各种直射型反坦克火炮是消灭坦克的主要工具,因而坦克是打坦克的最好武器;反坦克导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坦克炮的意义,但是反坦克导弹的火力通道、射程和运载工具束缚了它的威力。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反装甲系统的举措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

例如,美军的六联装轮式M142型“高机动性炮兵火箭系统” (High-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 HIMARS) 号称 “70千米射程的狙击步枪”,一次齐射的投掷重量超过500千克,可释放2424颗M85反人员/反器材子弹药或12枚 “卓越反装甲技术” (Brilliant Anti-armor Technology, BAT) 末制导武器。现代的航空电子技术大发展,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普遍具备GMTI/SAR模式,至少具备GMTI模式,可以远距离的发现地面上的装甲集群,还可以搭配光电瞄准吊舱,可以远距离精确识别目标。CBU-97/105 “传感器融合武器” 和 “硫磺石” 反坦克导弹等为喷气式战术飞机研制的高效能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对坦克集群进行屠杀的能力。重420千克的CBU-97可释放40枚末端敏感子弹药,对集群目标的杀伤效率比典型的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要高得多,而分散部署的
装甲车辆则可由发射重量仅48.5千克的“硫磺石”导弹施以定点攻击。为打击地面机动目标研制的第二代小直径炸弹GBU-53/B的投掷重量是93千克,体型似乎略显臃肿,但相对于典型喷气式战术飞机动辙数千千克的有效载荷却无疑称得上轻盈小巧,且拥有“海尔法”,“硫磺石”之流所望尘莫及的防区外攻击能力。每架F-15E “打击鹰” 战斗轰炸机能轻松地携带28枚GBU-53/B,火力密度相当于两架重型武装直升机,火力覆盖面积则高达近3.9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以“海尔法”级别导弹为基本武器的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控制范围的200倍。混合挂载末敏弹散布器和小型制导武器的固定翼打击飞机的反装甲效率,已远在所有现代化武装直升机之上。如果说阿帕奇可以单方面屠杀装甲师,那么现代的反装甲智能弹药系统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雷声公司设计的携带多功能化学能战斗部、采用红外成像/半主动激光双模寻的头的中程弹药XM1111可以供坦克使用,也是原来为FCS计划中的MCS乘车战斗系统量身定做的一款新型智能弹药。这种弹药不但具有超过传统坦克炮弹的射程,更可以直接采取攻顶方式对敌人各类装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现代反装甲弹药体现了新时代装甲目标毁伤方式的四个特点:远程、精确、攻顶和大规模。如果机枪对步兵的屠杀那样,坦克再怎么加强正面防护,面对来自三维空间的攻顶、精确和大规模发射的远程弹药也是无能为力的。毕竟坦克具备的种种防护力优势,都是建立在敌方二维平面的反装甲火力系统这一基本假定之上。弹药技术的改变导致了毁伤机制的革命,这迫使坦克自身向下一个环节进化。

(2)整体系统作战与目标中心战

在今天的作战体系中,敌坦克和其他反坦克兵器将被实施掩护的空中火力和远程精确炮兵压制、摧毁。因此,实施进攻作战的车辆,其性能重点在于能够快速突破各种障碍物,利用火力和撞击、碾压等战术,在己方作战体系的各种掩护、支援下突破敌阵地。在这之后最多再以仓促防御打退敌反击、反冲击即完成了占领这一任务。做到了这点,实施突击行动的装甲车辆也就实现了敌前开辟通道的目的,为后续作战提供帮助。可见,在今天的体系化作战里,最有效的压制火力不再是坦克自身,而是连续提供支援的各种重型精确火力。装甲车辆上的火炮,主要是为了打击时间敏感目标,在来不及申请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进行一闪而过的突袭作战。目标中心战理论也强调信息火力打击的重要性,通过机械化体系的机动性和对信息的掌控,消灭敌人发现我军地面力量和进行反击的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我军地面部队。

现代陆战是在不断机动当中的机动战。为了发现和消灭敌人,就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感知能力,因此信息作战是机动战斗的必要前提。而重装合成营最大的问题就是步坦炮三种平台底盘的不统一,不利于减轻后勤负担,不利于进行非线式的作战。相比之下轮式、两栖和空降车族,都已经实现了统一化。在战术上,普遍担心如果缺乏坦克就无法对敌人实施突击作战,这实际是忽略了现代系统作战的基本特色,仍然把头脑局限在二战那种大规模坦克集群冲锋的时代。观察各国的陆军军事编制,普遍地都在削弱专业装甲战术兵团的比重。比如,美军使用重型旅,中型旅来界定机械化部队;我军取消了大部分装甲师,改为装甲旅;俄军几乎把所有坦克都编制在了摩歩旅之下。在军事学上,如果一个兵种不具备基本战术兵团的主导能力,那么这个兵种的技术平台就必须服从于整体的需要。所以,炮兵旅的存在让炮兵有条件主导其技术平台的发展,步兵旅的存在让步兵有条件主导技术平台的发展,而装甲师旅的逐步没落,实际意味着专业坦克大兵团作战的没落,相应地,履带式的重型突击车辆就会像现在的轮式装甲突击车或两栖突击车那样,从“坦克”退化为“履带式突击车”。这其实就是FCS的乘车战斗系统为何会与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共享机动平台的原因所在。实际上,所谓FCS可以看做是美军把过去赋予坦克身上过于繁重的战术任务解脱了出来,分散到其他兵种身上。毕竟,在陆海空天电多维联合作战的条件下,打坦克的不一定是坦克,每一种兵器能够完成的战术任务增多了,但其基本机械性能却简化了——增多是通过C4ISR系统和智能化远程弹药接入系统,简化是因为各个平台的机械性能不再要求全能。这一系统化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在海军领域里表现的极为明显:现代驱逐舰不比二战时的军舰跑的更快,装甲更厚,但是它们能够发挥的战术功能如同天上地下,军舰可以打飞机、打导弹、甚至打卫星,对陆地可以攻击数千公里纵深的目标,就连潜水艇都可以用巡航导弹攻击陆地目标。

5. 履带式突击车和重型车族化

下一代的乘车战斗系统应当是车族化的,在合成营范围内实现平台通用。利用智能化弹药,包括空爆弹、末敏弹打击敌人装甲目标。同时应当强调低RCS值、红外/光学隐身,以及对敌人雷达、激光、红外、光学等侦察手段的干扰能力,甚至装备激光反制系统,打击敌人精确弹药的引导头——毕竟智能弹药技术对装甲目标的屠杀能力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所以干扰其侦察、识别、制导链条就可以有效降低被杀伤的几率。对于使用脱穿弹药的敌人装甲车辆,则要从屏蔽、干扰其光学、红外甚至雷达探测系统,破坏其测距、锁定链条来达成防护目的。

综合来看,
(1)弹药技术和C4ISR技术的进步革新了对装甲目标的毁伤机制;
(2)毁伤机制改变了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术编成和作战方式;
(3)战术编成和作战方式的改变要求坦克与其他车辆通用底盘,将防御概念由强调正面装甲防御转为隐身、主被动光电、雷达、激光对抗,防御攻顶弹药等;
(4)车辆电子化甚至电磁化(电磁炮、电磁装甲、电磁悬挂),导致必须安装3兆瓦以上的发动机和综合电传动系统,这使得坦克动力舱、乘员舱、弹药舱的布局更加灵活,为弥合步坦炮三种车辆的结构创造了条件。


好文章。

楼主原创的?思路清晰,论点明确。不错。期待更新。

大规模的军事变革一直在发生,如还死抱着大规模装甲兵团突击的想法,则容易陷入二战开始时被对手以全新战法突击,打得晕头转向的情况。

好文章。

楼主原创的?思路清晰,论点明确。不错。期待更新。

大规模的军事变革一直在发生,如还死抱着大规模装甲兵团突击的想法,则容易陷入二战开始时被对手以全新战法突击,打得晕头转向的情况。
实际来看,美国人现在走的战术改革的路子是对头的。

大规模的增加最小作战单位的情报收集、分发和侦查能力,强化支援火力的响应速度,形成RSTA(察打一体化)的体系,有效的提高了火力分配效率。

前苏联则是把火力、装甲、数量堆积到一起,冗余过大,却无法做到精确而有效的分配。
......
战斗侦察还有比坦克更好的东西吗?
双方都数字化坦克在渗透对抗很好用
我得琢磨琢磨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4-4-24 10:39
......
战斗侦察还有比坦克更好的东西吗?
双方都数字化坦克在渗透对抗很好用
无人坦克,机器人之类的吧啊


补充一些内容:
1. 直升机和A10C的具体分工是什么呢?精确制导武器使得F15/F16/F35也可以轻松打坦克,在阿富汗战争尤其明显,另外还有UAV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攻击直升机则又贵又麻烦。武装直升机所能携带最重火力是反坦克导弹,A-10C可以发射JDAM,宝石路等多种制导炸弹,火力要大得多。战机打坦克不用导弹,而是用制导集术炸弹,覆盖面积大。一个F-16中队携带CBU-105,足以歼灭一个集结的装甲师,武直做不到。武装UAV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作战平台,它是集ISR与攻击一体,并具有优良的持续性和隐秘性,是真正的猎-歼平台,非传统载人直升机所能相比的。

2.在大规模体系化作战的时代,基本战术兵团级别的装甲集结时代过去了,只能以合成营为单位并辅以较强的机动防空部队(现在是自行高炮和红旗17,长远的是激光近防炮和红旗10之类的拦截弹)。而美军在B-1型战略轰炸机上装备了狙击手吊舱,为地面部队提供ISR,甚至可以大量携带反装甲弹药,为地面部队提供CAS支援。当然,长远来说,这类任务还是要由隐身战轰来完成比较好,或者隐身飞翼无人机也可以。

补充一些内容:
1. 直升机和A10C的具体分工是什么呢?精确制导武器使得F15/F16/F35也可以轻松打坦克,在阿富汗战争尤其明显,另外还有UAV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攻击直升机则又贵又麻烦。武装直升机所能携带最重火力是反坦克导弹,A-10C可以发射JDAM,宝石路等多种制导炸弹,火力要大得多。战机打坦克不用导弹,而是用制导集术炸弹,覆盖面积大。一个F-16中队携带CBU-105,足以歼灭一个集结的装甲师,武直做不到。武装UAV则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作战平台,它是集ISR与攻击一体,并具有优良的持续性和隐秘性,是真正的猎-歼平台,非传统载人直升机所能相比的。

2.在大规模体系化作战的时代,基本战术兵团级别的装甲集结时代过去了,只能以合成营为单位并辅以较强的机动防空部队(现在是自行高炮和红旗17,长远的是激光近防炮和红旗10之类的拦截弹)。而美军在B-1型战略轰炸机上装备了狙击手吊舱,为地面部队提供ISR,甚至可以大量携带反装甲弹药,为地面部队提供CAS支援。当然,长远来说,这类任务还是要由隐身战轰来完成比较好,或者隐身飞翼无人机也可以。
3. 陆军防空:指望对敌人空袭平台的打击是很难的,必须组建专业防空旅,设置防空陷阱,甚至还要考虑反导。美国陆军已经开始装备反导系统“中程增程防空系统”(MEADS)同步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和飞行器。考虑到我国周边战术弹道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的扩散,有必要装备此类反导系统以保卫集团军和军区级别的重要指挥中枢,通信中心,后勤集结地等。野战部队的防空概念相反,不是以拦截飞机为主,而是以拦截弹药为主。因此,像红旗10和激光近防系统则是构成旅属防空营的主力。美国海军的驱逐舰防空已经向这个方向发展了,包括标准3反导导弹,标准6远程防空导弹,ESSM水平线拦截导弹和密集阵/激光近防系统。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4-24 14:25
补充一些内容:
1. 直升机和A10C的具体分工是什么呢?精确制导武器使得F15/F16/F35也可以轻松打坦克,在阿 ...
陆航的优点是能控制战场,
缺点是生存率
一般是和坦克,步战比较,
而不是飞机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4-4-24 18:31
陆航的优点是能控制战场,
缺点是生存率
一般是和坦克,步战比较,
理论上下一个时代大规模集中兵力是成立的
前提是充分压制机场,
攻击平台的同时拦截弹药
那么集中起来盾更好部署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4-4-24 18:34
理论上下一个时代大规模集中兵力是成立的
前提是充分压制机场,
攻击平台的同时拦截弹药
需要指出的是,
考虑核武器单位密度已经相当低了
而精确制导武器的效能一定程度与单位密度无关
那么流行小编队更多是因为探测对抗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4-24 14:39
3. 陆军防空:指望对敌人空袭平台的打击是很难的,必须组建专业防空旅,设置防空陷阱,甚至还要考虑反导。 ...
无论防空怎么编制都需要预警机,
那么战机+防空导弹是合理的
......
合成营与步坦协同的营战斗群坦克数量有多大的区别?-_-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4-4-24 18:41
......
合成营与步坦协同的营战斗群坦克数量有多大的区别?-_-
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4-4-24 18:41
......
合成营与步坦协同的营战斗群坦克数量有多大的区别?-_-
FCS就是为了合成营而搞的,但是已经中止了。通过统一底盘,加装信息系统,整个营的作战将会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基本的作战单元。这和临时加强的步坦协同不一样。
机动,防护,火力三个怎么分先后?
陆战理论好贴,学习了
建议混陆版的都下载,自己阅读学习,并分发转载其他陆版论坛。我们陆军现在确实面临跨越式发展机遇,以信息化为主导,可以省略很多机械化的阶梯。
传统标准的机械化,坦克装甲的厚度,坦克火炮的口径,这些都退居次要,非对称战场条件下,基本不会再现坦克对决,在任何战争都先需挨过空袭三板斧的前提下,保有7000多辆主战坦克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