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与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19:13
转载于求是理论网(求是理论网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研究平台。)

http://www.qstheory.cn/wz/shp/201404/t20140416_340672.htm

  
今年,全球经济已进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七个年头。经过五六年的调整,作为本轮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已初步摆脱金融危机的直接困扰,显露出复苏的前景。研究美国经济复苏较快的原因,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启示良多。
  
步伐温和稳健:美国经济复苏进行时
  
虽然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出路尚未明了,但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金融机构与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等都有了明显改善,有些指标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美国经济正在稳固的物质基础上复苏。
  
去杠杆近尾声——消费复苏。金融危机前,美国人信奉的消费理念是“用别人的钱买自己的梦想”,这其实是消费者消费的一种杠杆化。有关数据显示,到 2007年底,美国家庭负债占美国 GDP的 95%以上。金融危机的爆发,粉碎了美国人的消费美梦,许多美国人开始削减开支,这就使得美国零售消费下降 8%,汽车零售下降 40%。消费者去杠杆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居民开始降低消费,增加储蓄,用以缓冲家庭净资产的萎缩。经过几年的调整, 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消费增长 3.2%,第三季度,美国家庭部门的债务自金融危机以来首度走高,这意味着美国人停止了净偿还债务,家庭部门去杠杆化接近尾声,美国家庭正重返危机前的消费模式。
  
去泡沫见显效——房地产复苏。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美国巨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导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下调了 50%,在泡沫严重的地区,房价下跌了 60%-70%。 2012年以后楼市开始复苏,房屋价格企稳回升。 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房价环比上涨 2%,为连续第九个季度上涨,美国主要城市房价目前已经接近甚至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去风险加速度——金融复苏。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体系一度近乎坍塌,几百家金融机构倒闭,私人消费下降,储蓄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出台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救助银行体系,使其很快恢复运作。到 2013年,美国银行业从多个维度跑赢国际银行业的基准水平,盈利状况大幅改善,风险蕴藏大幅降低,业务扩张开始加速。
  
制造业回归——企业复苏。美国 1900年实现工业化, 20世纪 80年代完成现代化进程。但从 20世纪 80年代初起,由于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宏观监管,虚拟经济恶性膨胀,实体经济不断萎缩,直至重要制造业日趋“空心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惊醒了美国政府和有识之士,美国政府开始重振制造业。受制造业促进法案、税收优惠政策等多项措施的刺激, 2010年美国制造业产出近 1.8万亿美元,领先于中国,比日本制造业产出高 2/3,是德国制造业产出的 3倍; 2011年美国制造业产量创历史纪录,比 1990年高 6倍; 2012年美国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0.71个百分点,高于新世纪以来的 0.25。借势制造业回归,食品巨头佳顿、工程机械卡特彼勒、福特汽车等企业在美国本土再度投资建厂,美国国内投资稳步增长。
  
内生动力增强: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
  
对于经济体而言,经济要获得持续增长必须源于内生动力。美国经济本轮复苏较快,主要原因是依靠内生的技术进步获得了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本轮危机美国经济能够较快复苏,主要源于强大的科技实力及科技实力背后隐藏的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美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科研资金为保障,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这种体系不仅激发了私营企业和科研机构探索新科技的热情,也促进了科研活动的连续性,保障了新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盈利,同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也得到增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政府更加意识到科技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科研投入逐年加大。强大的投入激发了创新活力, 2011年和 2012年,美国 PCT专利申请量分别实现了 9.05%和 4.91%的增长,由此形成的技术创新带来产业升级,从而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工业化是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曾大力宣称去工业化,近年又力主再工业化,仅仅是要制造业的加工部分回流,增加一些就业岗位吗 ?显然不是。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重复和回归,而是通过寻找新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加快突破先进制造技术来驱动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正是这样的初衷让制造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复兴,美国经济也获得了复苏。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美国制造业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政府投资 10亿美元在全美范围内建设 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将企业、研究机构、社区大学和政府结合到一起,共同投资于能够转化为产能的制造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美国重新取得了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在研发、专利、技术、工艺、品牌、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美国企业占据大多数产业的制高点。可以想象,小到苹果产品,大到航天飞机,有多少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不是真正的“美国制造”呢?只不过,这种“美国制造”已经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的“美国创造”或“美国设计”, 后者的利润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是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推手。本轮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信息掌握不全面,即对国民还贷能力的统计信息了解不准确。危机爆发后,为了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美国政府把占有、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美国信息行业在近年获得了高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2011年美国每百人宽带用户为 28.75人,较世纪初上升了 26.25人;每百人互联网用户为 78.24人,较世纪初上升了 35.11人;每百人移动电话使用量为 105.91个,较世纪初上升了 67.16个。信息行业快速增长不仅提升了本行业生产率,还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动力。
  
优化发展思路:美国经济复苏的启示
  
美国经济经历金融危机后能够较快复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美国经济借助危机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型,更重要的是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因得到了快速修复,获得了发展的可持续。美国在应对危机时始终秉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必须特别重视培育创新能力。强大的创新能力是美国实现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美国的消费复苏、房地产复苏、金融复苏、企业复苏及其背后的内生动力增强,都是依赖于强大的创新能力。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一直注重靠创新来摆脱危机,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进行了创新模式的变革,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重点培养年轻人的创新冲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科嫁接和知识再造,提升使用知识、组合知识、开发新知识的能力,建立研发链、产业链、市场链贯通的完整的创新链,创造支持创新活动的制度环境,等等。作为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应该积极借鉴美国的做法,真正走上全面创新之路,才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树立信心,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来。
  
应该把消费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基石。要想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刺激等措施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扩大消费。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和美国都采用了天文数字的财政刺激,但是,中国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其刺激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而美国的财政投入有 2/3用于临时性扩大消费、 1/3用于减免税收,形成了经济复苏的长期利好。可见,消费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基石,刺激经济应重点刺激消费。
  
经济发展不可沉湎于金融业的表面繁荣。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沉湎于金融业的表面繁荣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美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制造业振兴则发挥了突出作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过度放大金融业价值的不良趋向,美国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制造业振兴的做法,给了我们及时的提醒。转载于求是理论网(求是理论网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研究平台。)

http://www.qstheory.cn/wz/shp/201404/t20140416_340672.htm

  
今年,全球经济已进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七个年头。经过五六年的调整,作为本轮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已初步摆脱金融危机的直接困扰,显露出复苏的前景。研究美国经济复苏较快的原因,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启示良多。
  
步伐温和稳健:美国经济复苏进行时
  
虽然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出路尚未明了,但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金融机构与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等都有了明显改善,有些指标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美国经济正在稳固的物质基础上复苏。
  
去杠杆近尾声——消费复苏。金融危机前,美国人信奉的消费理念是“用别人的钱买自己的梦想”,这其实是消费者消费的一种杠杆化。有关数据显示,到 2007年底,美国家庭负债占美国 GDP的 95%以上。金融危机的爆发,粉碎了美国人的消费美梦,许多美国人开始削减开支,这就使得美国零售消费下降 8%,汽车零售下降 40%。消费者去杠杆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居民开始降低消费,增加储蓄,用以缓冲家庭净资产的萎缩。经过几年的调整, 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消费增长 3.2%,第三季度,美国家庭部门的债务自金融危机以来首度走高,这意味着美国人停止了净偿还债务,家庭部门去杠杆化接近尾声,美国家庭正重返危机前的消费模式。
  
去泡沫见显效——房地产复苏。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因为美国巨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导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下调了 50%,在泡沫严重的地区,房价下跌了 60%-70%。 2012年以后楼市开始复苏,房屋价格企稳回升。 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房价环比上涨 2%,为连续第九个季度上涨,美国主要城市房价目前已经接近甚至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去风险加速度——金融复苏。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体系一度近乎坍塌,几百家金融机构倒闭,私人消费下降,储蓄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出台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救助银行体系,使其很快恢复运作。到 2013年,美国银行业从多个维度跑赢国际银行业的基准水平,盈利状况大幅改善,风险蕴藏大幅降低,业务扩张开始加速。
  
制造业回归——企业复苏。美国 1900年实现工业化, 20世纪 80年代完成现代化进程。但从 20世纪 80年代初起,由于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宏观监管,虚拟经济恶性膨胀,实体经济不断萎缩,直至重要制造业日趋“空心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惊醒了美国政府和有识之士,美国政府开始重振制造业。受制造业促进法案、税收优惠政策等多项措施的刺激, 2010年美国制造业产出近 1.8万亿美元,领先于中国,比日本制造业产出高 2/3,是德国制造业产出的 3倍; 2011年美国制造业产量创历史纪录,比 1990年高 6倍; 2012年美国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0.71个百分点,高于新世纪以来的 0.25。借势制造业回归,食品巨头佳顿、工程机械卡特彼勒、福特汽车等企业在美国本土再度投资建厂,美国国内投资稳步增长。
  
内生动力增强:美国经济复苏的原因
  
对于经济体而言,经济要获得持续增长必须源于内生动力。美国经济本轮复苏较快,主要原因是依靠内生的技术进步获得了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本轮危机美国经济能够较快复苏,主要源于强大的科技实力及科技实力背后隐藏的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美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科研资金为保障,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这种体系不仅激发了私营企业和科研机构探索新科技的热情,也促进了科研活动的连续性,保障了新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盈利,同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也得到增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政府更加意识到科技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科研投入逐年加大。强大的投入激发了创新活力, 2011年和 2012年,美国 PCT专利申请量分别实现了 9.05%和 4.91%的增长,由此形成的技术创新带来产业升级,从而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工业化是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曾大力宣称去工业化,近年又力主再工业化,仅仅是要制造业的加工部分回流,增加一些就业岗位吗 ?显然不是。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不是传统工业化道路的重复和回归,而是通过寻找新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加快突破先进制造技术来驱动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正是这样的初衷让制造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复兴,美国经济也获得了复苏。再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美国制造业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政府投资 10亿美元在全美范围内建设 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将企业、研究机构、社区大学和政府结合到一起,共同投资于能够转化为产能的制造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美国重新取得了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在研发、专利、技术、工艺、品牌、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美国企业占据大多数产业的制高点。可以想象,小到苹果产品,大到航天飞机,有多少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不是真正的“美国制造”呢?只不过,这种“美国制造”已经上升到了更高层次的“美国创造”或“美国设计”, 后者的利润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是美国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推手。本轮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信息掌握不全面,即对国民还贷能力的统计信息了解不准确。危机爆发后,为了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美国政府把占有、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美国信息行业在近年获得了高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2011年美国每百人宽带用户为 28.75人,较世纪初上升了 26.25人;每百人互联网用户为 78.24人,较世纪初上升了 35.11人;每百人移动电话使用量为 105.91个,较世纪初上升了 67.16个。信息行业快速增长不仅提升了本行业生产率,还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动力。
  
优化发展思路:美国经济复苏的启示
  
美国经济经历金融危机后能够较快复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美国经济借助危机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型,更重要的是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因得到了快速修复,获得了发展的可持续。美国在应对危机时始终秉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必须特别重视培育创新能力。强大的创新能力是美国实现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美国的消费复苏、房地产复苏、金融复苏、企业复苏及其背后的内生动力增强,都是依赖于强大的创新能力。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一直注重靠创新来摆脱危机,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进行了创新模式的变革,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重点培养年轻人的创新冲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科嫁接和知识再造,提升使用知识、组合知识、开发新知识的能力,建立研发链、产业链、市场链贯通的完整的创新链,创造支持创新活动的制度环境,等等。作为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应该积极借鉴美国的做法,真正走上全面创新之路,才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树立信心,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来。
  
应该把消费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可靠的基石。要想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中的财政刺激等措施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扩大消费。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和美国都采用了天文数字的财政刺激,但是,中国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其刺激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而美国的财政投入有 2/3用于临时性扩大消费、 1/3用于减免税收,形成了经济复苏的长期利好。可见,消费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基石,刺激经济应重点刺激消费。
  
经济发展不可沉湎于金融业的表面繁荣。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沉湎于金融业的表面繁荣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美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制造业振兴则发挥了突出作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过度放大金融业价值的不良趋向,美国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制造业振兴的做法,给了我们及时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