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雪萍:我所看见的美国经济"复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2:29
钟雪萍:我所看见的美国经济“复苏"


五年前,2008年9月3日,查理——我的同事、良师、益友——去世,享年83岁。大约10天之后,“金融危机”宣告发生。美国社会陷入极大恐慌,股市从2007的14000多点迅速下跌,到2009年跌至6600点左右。自己当时曾想,还好查理去世了,否则他一生要经历两次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于此同时,我又感到很可惜,因为我很想知道查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查理在20世纪20和30年代长大。尽管他并不经常告诉我他个人的故事,但有一点很清楚,查理对小时候经历的大萧条刻骨铭心,常说那个时代出来的人往往怀疑和反对消费主义。作为学者,他反对里根、撒切尔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反对这一理念支撑下的全球资本主义,反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和行径。不过,好心的查理也以为,“后现代理论”对现代化予以批评,“后殖民理论”对殖民历史和新殖民现实有批判作用,因而这些理论也许会帮助转变年轻人——也就是他和我面对的学生——的消费资本主义的观念。逐渐地,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和自己的同仁们也许太乐观了。如果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查理仍然在世的话,估计他会对自己作比较深刻的反省。
197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上升,1990年代在学界得以普及的后现代(批判)理论,丝毫没有触动新自由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原因之一是前者在文化研究上的“去政治经济”化,去阶级分析化,以为“性别”“族裔”“去中心”“去国家”足以代替那些“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理论”范畴。批判的眼光转移到碎片化的“多元文化”问题上,小骂大帮忙;冷战结束后,更是在本质上接受“历史的终结”,也就是资本主义结构下的“多元文化”,演化成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文化层面上的沦陷,之深,之广,之彻底,足以解释在后现代理论失去“领先”地位以后,缘何没有再出现“先锋”理论。
五年之后的今天,“美国经济复苏”的提法开始不绝于耳。不禁再次让我想到,查理如果还活着,会作怎样的反应。
国内有人说,你看,美国经济就是厉害,最终复苏了。估计持类似看法者不在少数。记得小时候学习政治时,说资本主义不可避免会带来经济危机,是不好的。如今很多人说,这就是资本主义,若干年来一次,没什么奇怪。
不奇怪,是的,但真的没什么吗?
至少根据如“公众电台”、《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美国国内的一些批评者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尽管单看股市,从2009年的6600点低谷,上升至2013年的15300点,很多公司财团,产值上升,盈利上升,但是,股市和大公司财团的盈利,并没有给广大民众带来财富。
首先,美国有48%的人口,跟股市基本无缘。而那些因为退休金而跟股市有缘的人们,明白股市呈现的“财富”只要没有兑现,基本什么都不是;而只要没到退休的年龄(即:到65或66岁半时,可因“贡献”不同而金额不同,但可全额领到联邦政府发放的“社会福利金”),大多数人是无力退休的(联邦政府还要对“社会福利金”征税!)。因此,大多数人对股市的上上下下,也只能采取“鸵鸟政策”,尽量眼不见心不烦。
其次,绝大多数有工作的“幸运者”,去除通胀因素,这些年来工资基本未涨。根据很多学者的研究,美国自1970年代末以来,去除通胀的因素,工资要么涨幅很低,要么基本没涨,要么甚至走低。就在最近这几天,当媒体铺天盖地关注着美国如何对待叙利亚问题时,又有一份关于美国收入不平等的报告出现(见《纽约时报》“The Rich Get Richer Through the Recovery”/复苏中富人更富裕)。其中提到,2012年美国10%的人口占有国民收入的50%以上,1%的人口占有20%,收入不平等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研究者还悲观地认为,若没有结构层面上的变化,这一不平等将难以逆转。
再其次,目前的失业率是7.4%,比五年前的10%有所降低。但是,如果股市上升表示经济复苏,那么这个失业率数据表示的,则是所谓“没有增加工作岗位的复苏”(jobless recovery)。很多“新”岗位,其实是工资不高也不稳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这个7.4%的比例并不准确,因为许多长期找不到工作的人,放弃了寻找。一旦放弃,他们作为失业者,也就无从在可以登记的数据中显示出来,因此也无法反映在失业率上。因此,实际的失业率一定高于7.4%。
最后,也是最说明问题的,是随处可见的贫困问题。
前几天,波士顿地区的公众电台,采访了“大波士顿地区食物银行”(Greater Boston Food Bank)的主要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这个“食物银行”建于32年前,旨在帮助贫困人群。但是,最近这些年所需帮助的家庭和人群,前所未有地增加,总量超过相当于5亿美金的物资:九个人中一人,四个孩子中一个孩子,需要他们帮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帮助;50%被援助家庭,属于一家四口年收入低于23,400美金的家庭,另外50%是年收入40,000-50,000的家庭。只要了解美国社会,就会知道,后面类型家庭的收入基本也属于贫困,美国英语里叫做“near poor”。本质上跟贫困并无太大区别,不同的只是这些家庭不属于政府机构的援助对象,因为,荒唐的是,他们还不够穷。
如何理解“经济复苏”和与之大不协调的数据?
不知国内那些强调“私有化”、赞美“市场化”的所谓经济学家,会对此作何解读。只要有人说这是“合理”的,那么一定不配提“良知”二字。如果宣扬单靠办慈善来缓解贫困的,本质上是固化产权和利益分配的不平等:让有钱人出小钱,进而得到更大的便宜。
颇具“国际玩笑”级别的是,根据近来某些媒体上不绝于耳的深入改革就是进一步“私有化”和“市场化”宣传,可以断定,在中国,在这个至少在宪法名义上是社会主义的国家,那些属于1%的全球资本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却得到最大的容忍,一直被奉为“指点江山”的座上宾。
而与此同时,面对私有化和市场化唯上带来的恶果,就连美国的一些自由主义者都说,如果“自由主义”要有任何前途的话,关键在于找到如何解决“经济不平等”这个问题。“进一步私有化”?“市场有道德”?阿弥陀佛!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zhongxueping/2013_09_16_172823.shtml
   钟雪萍:我所看见的美国经济“复苏"


五年前,2008年9月3日,查理——我的同事、良师、益友——去世,享年83岁。大约10天之后,“金融危机”宣告发生。美国社会陷入极大恐慌,股市从2007的14000多点迅速下跌,到2009年跌至6600点左右。自己当时曾想,还好查理去世了,否则他一生要经历两次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于此同时,我又感到很可惜,因为我很想知道查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查理在20世纪20和30年代长大。尽管他并不经常告诉我他个人的故事,但有一点很清楚,查理对小时候经历的大萧条刻骨铭心,常说那个时代出来的人往往怀疑和反对消费主义。作为学者,他反对里根、撒切尔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反对这一理念支撑下的全球资本主义,反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和行径。不过,好心的查理也以为,“后现代理论”对现代化予以批评,“后殖民理论”对殖民历史和新殖民现实有批判作用,因而这些理论也许会帮助转变年轻人——也就是他和我面对的学生——的消费资本主义的观念。逐渐地,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和自己的同仁们也许太乐观了。如果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查理仍然在世的话,估计他会对自己作比较深刻的反省。
197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上升,1990年代在学界得以普及的后现代(批判)理论,丝毫没有触动新自由主义的理念和实践。原因之一是前者在文化研究上的“去政治经济”化,去阶级分析化,以为“性别”“族裔”“去中心”“去国家”足以代替那些“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理论”范畴。批判的眼光转移到碎片化的“多元文化”问题上,小骂大帮忙;冷战结束后,更是在本质上接受“历史的终结”,也就是资本主义结构下的“多元文化”,演化成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文化层面上的沦陷,之深,之广,之彻底,足以解释在后现代理论失去“领先”地位以后,缘何没有再出现“先锋”理论。
五年之后的今天,“美国经济复苏”的提法开始不绝于耳。不禁再次让我想到,查理如果还活着,会作怎样的反应。
国内有人说,你看,美国经济就是厉害,最终复苏了。估计持类似看法者不在少数。记得小时候学习政治时,说资本主义不可避免会带来经济危机,是不好的。如今很多人说,这就是资本主义,若干年来一次,没什么奇怪。
不奇怪,是的,但真的没什么吗?
至少根据如“公众电台”、《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美国国内的一些批评者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尽管单看股市,从2009年的6600点低谷,上升至2013年的15300点,很多公司财团,产值上升,盈利上升,但是,股市和大公司财团的盈利,并没有给广大民众带来财富。
首先,美国有48%的人口,跟股市基本无缘。而那些因为退休金而跟股市有缘的人们,明白股市呈现的“财富”只要没有兑现,基本什么都不是;而只要没到退休的年龄(即:到65或66岁半时,可因“贡献”不同而金额不同,但可全额领到联邦政府发放的“社会福利金”),大多数人是无力退休的(联邦政府还要对“社会福利金”征税!)。因此,大多数人对股市的上上下下,也只能采取“鸵鸟政策”,尽量眼不见心不烦。
其次,绝大多数有工作的“幸运者”,去除通胀因素,这些年来工资基本未涨。根据很多学者的研究,美国自1970年代末以来,去除通胀的因素,工资要么涨幅很低,要么基本没涨,要么甚至走低。就在最近这几天,当媒体铺天盖地关注着美国如何对待叙利亚问题时,又有一份关于美国收入不平等的报告出现(见《纽约时报》“The Rich Get Richer Through the Recovery”/复苏中富人更富裕)。其中提到,2012年美国10%的人口占有国民收入的50%以上,1%的人口占有20%,收入不平等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研究者还悲观地认为,若没有结构层面上的变化,这一不平等将难以逆转。
再其次,目前的失业率是7.4%,比五年前的10%有所降低。但是,如果股市上升表示经济复苏,那么这个失业率数据表示的,则是所谓“没有增加工作岗位的复苏”(jobless recovery)。很多“新”岗位,其实是工资不高也不稳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这个7.4%的比例并不准确,因为许多长期找不到工作的人,放弃了寻找。一旦放弃,他们作为失业者,也就无从在可以登记的数据中显示出来,因此也无法反映在失业率上。因此,实际的失业率一定高于7.4%。
最后,也是最说明问题的,是随处可见的贫困问题。
前几天,波士顿地区的公众电台,采访了“大波士顿地区食物银行”(Greater Boston Food Bank)的主要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这个“食物银行”建于32年前,旨在帮助贫困人群。但是,最近这些年所需帮助的家庭和人群,前所未有地增加,总量超过相当于5亿美金的物资:九个人中一人,四个孩子中一个孩子,需要他们帮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帮助;50%被援助家庭,属于一家四口年收入低于23,400美金的家庭,另外50%是年收入40,000-50,000的家庭。只要了解美国社会,就会知道,后面类型家庭的收入基本也属于贫困,美国英语里叫做“near poor”。本质上跟贫困并无太大区别,不同的只是这些家庭不属于政府机构的援助对象,因为,荒唐的是,他们还不够穷。
如何理解“经济复苏”和与之大不协调的数据?
不知国内那些强调“私有化”、赞美“市场化”的所谓经济学家,会对此作何解读。只要有人说这是“合理”的,那么一定不配提“良知”二字。如果宣扬单靠办慈善来缓解贫困的,本质上是固化产权和利益分配的不平等:让有钱人出小钱,进而得到更大的便宜。
颇具“国际玩笑”级别的是,根据近来某些媒体上不绝于耳的深入改革就是进一步“私有化”和“市场化”宣传,可以断定,在中国,在这个至少在宪法名义上是社会主义的国家,那些属于1%的全球资本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却得到最大的容忍,一直被奉为“指点江山”的座上宾。
而与此同时,面对私有化和市场化唯上带来的恶果,就连美国的一些自由主义者都说,如果“自由主义”要有任何前途的话,关键在于找到如何解决“经济不平等”这个问题。“进一步私有化”?“市场有道德”?阿弥陀佛!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zhongxueping/2013_09_16_172823.shtml
   
美国短期之内恐怕难以复苏
这个作者还是多花些时间在中国国内好好研究不平等问题吧
隔夜茶 发表于 2013-9-21 14:17
这个作者还是多花些时间在中国国内好好研究不平等问题吧
我同意,全世界学者都有义务研究中国如何崩溃,中国学者只有资格研究美国的优点。
隔夜茶 发表于 2013-9-21 14:17
这个作者还是多花些时间在中国国内好好研究不平等问题吧
所以美国的不平等就是合理的,美国的霸权能千秋万代?
隔夜茶 发表于 2013-9-21 14:17
这个作者还是多花些时间在中国国内好好研究不平等问题吧
他如果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倒是应该福克斯在美国问题研究上,不过如果拿着中国的工资研究美国的问题
的目的,还是为了中国好。要是研究失败,误导中国的决策和民心,也是中国的损失。
造汽 发表于 2013-9-21 14:45
他如果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倒是应该福克斯在美国问题研究上,不过如果拿着中国的工资研究美国的问题
的 ...
恩,实际上世界上骂美国,揭露美国问题最卖劲最刻骨最刻薄的,就是美国人自己,而且是那种添油加醋众口铄金级别的骂,如果仅仅是想挑美国的刺,外人根本用不着做什么“研究”,直接把美国各种大学,团体,公司,学者的文章书籍报告拿过来就绰绰有余了。   
问题是美国人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更好,  你外人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政治目的,恐怕就不一定了
隔夜茶 发表于 2013-9-21 14:58
恩,实际上世界上骂美国,揭露美国问题最卖劲最刻骨最刻薄的,就是美国人自己,而且是那种添油加醋众口铄 ...
但中国人有时候很奇怪,照理说,自己骂得,别人骂不得是正常的,
自己的王八蛋也是自己的,就要自己来骂。但是有时候自己人就是骂不得
自己,别人骂了还觉得爽。自己骂动辄被BS为汉奸。觉得别人骂是正常的,
你是自己人,骂自己国家就是汉奸。于是原谅别人的骂,原谅不得自己人
的骂,更不要说从骂里面提升自己了。
1、此人不是搞经济的

2、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得益于美英推动的全球化

3、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是困难的,但起码从曲线上看已经触底反弹了

4、作者反对市场化、私有化,作为学者来说,目前给出的论述太单薄毫无价值
隔夜茶 发表于 2013-9-21 14:17
这个作者还是多花些时间在中国国内好好研究不平等问题吧
全世界新闻杂志的实时性文章和评论不都是针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所见所闻进行某个角度的分析嘛。倒是我每当经过小区小卖部的英文杂志栏中经济学人杂志几乎每隔一两期就要损一下中国,我都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和这杂志结上仇的。
美国经济要想真的复苏是需要经济增长点的,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保罗·克鲁格曼:极端不平等正在毒害美国


几天前,《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谈论了一个遭到极端不平等侵蚀的社会。这个社会宣称要让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得到回报,不论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但实际情况却是,令富家子弟受益的机会和关系,总是与来自中产及工人阶层的孩子无缘。从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个社会里,横亘在任人唯贤的理想与日趋寡头垄断的现实之间的鸿沟,正让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为什么极端不平等是极具破坏力的?为什么“只要机会均等,结果是否公平并不重要”之类的说辞听起来如此空洞?这篇报道对此做了简要的说明。假如富人在富裕程度上超出其他人太多,以致于生活在了另外一种社会和物质体系之中,那么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让任何机会均等的概念变得一文不值。
对了,我们到底在说哪个社会?答案是: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它是一家精英机构,但其内部目前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普通学员和来自富有家庭的准精英学员之间泾渭分明。
当然,核心问题在于,像这家商学院一样,美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而且其程度只会更为严重——最新发布的纳税人收入数据表明了这一点。
我们所谈及的数据,是由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和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 Saez)在过去数十年间收集整理的,他们利用美国国税局的数据来估算收入集中在美国社会顶层的程度。据其估算,“大萧条”(Great Recession)期间,由于资本利得、华尔街奖金之类大幅缩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受到了冲击。但自从2009年经济复苏之后,有钱人卷土重来,收入集中程度更上层楼,95%的收入流向了占总人口1%的最富有的人。事实上,超过60%的收入都流向了在总人口中占比0.1%、年入190万美元以上的人。
基本上,当大多数美国人仍然生活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之中时,富豪们不但捞回了所有损失,而且还冲劲十足地继续向前。
补充一点,这些数字应该可以(但未必能)彻底绞杀如下观点:收入不平等之所以日益加剧,完全是因为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干得更出色。只有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可以打入那无往不利的1%。与此同时,很多——甚至是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过得都很艰难。他们拥有高学历——通常是以负债累累为代价得来的,但还是有许多人处于失业或者未充分就业状态,而更多找到工作的人则发现,他们所受的昂贵教育在工作中全无用武之地。那个在星巴克给顾客端拿铁的大学毕业生已经谈论太多了,但他的事迹的确反映了一种非常现实的情况。
是什么力量让庞大的收入所得流向了社会顶层?围绕这一点有着很激烈的争论,一些经济学家至今仍声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收入体现出了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贡献。我想我应该指出,超高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金融产业,你或许还记得,就是这个产业当初濒临崩溃,差一点拖垮整个经济,它是靠了纳税人的帮助才度过难关的。
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收入日益向社会顶层集中,这种效应都会伤害一切作为美国立国之本的价值观。这些年来,我们与自己的理想渐行渐远。世代承袭的特权把机会均等挤到了一边;金钱的威力把有效的民主挤到了一边。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此时此刻,罗斯福新政(New Deal)下产生的那种社会转型——不仅依靠政府实施的种种规划,还要通过大幅度提高工人议价能力,创造出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在政治上是遥不可及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连小一点的进步都不去争取,至少做些什么来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以比尔•德布拉西奥(Bill de Blasio)的提案为例。德布拉西奥在周二的民主党内初选中获得的票数最多,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纽约市长,他提议普及早教,并对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人征收少量附加税,用以支付所需费用。那帮人当然还是跑出来惊声尖叫了,念叨着他们那被伤害的情感;过去几年里他们经常这样,哪怕另一头已经赚了个盆丰钵满。但毫无疑问,这正是我们该干的事情:至少向愈发富有的富人再多征收一点税款,好给不那么富有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一些权威人士已经暗示,德布拉西奥的意外上位,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民粹主义正在崭露头角,而这种经济民粹主义将会撼动整个政治体系。这话似乎说得太早了;但我希望他们没有说错。因为极端不平等仍在日益加剧——而这种不平等正在毒害我们的社会。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PaulKrugman/2013_09_16_172734.shtml
  
保罗·克鲁格曼:极端不平等正在毒害美国



几天前,《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谈论了一个遭到极端不平等侵蚀的社会。这个社会宣称要让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得到回报,不论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但实际情况却是,令富家子弟受益的机会和关系,总是与来自中产及工人阶层的孩子无缘。从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个社会里,横亘在任人唯贤的理想与日趋寡头垄断的现实之间的鸿沟,正让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为什么极端不平等是极具破坏力的?为什么“只要机会均等,结果是否公平并不重要”之类的说辞听起来如此空洞?这篇报道对此做了简要的说明。假如富人在富裕程度上超出其他人太多,以致于生活在了另外一种社会和物质体系之中,那么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让任何机会均等的概念变得一文不值。
对了,我们到底在说哪个社会?答案是: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它是一家精英机构,但其内部目前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普通学员和来自富有家庭的准精英学员之间泾渭分明。
当然,核心问题在于,像这家商学院一样,美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而且其程度只会更为严重——最新发布的纳税人收入数据表明了这一点。
我们所谈及的数据,是由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和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 Saez)在过去数十年间收集整理的,他们利用美国国税局的数据来估算收入集中在美国社会顶层的程度。据其估算,“大萧条”(Great Recession)期间,由于资本利得、华尔街奖金之类大幅缩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份额受到了冲击。但自从2009年经济复苏之后,有钱人卷土重来,收入集中程度更上层楼,95%的收入流向了占总人口1%的最富有的人。事实上,超过60%的收入都流向了在总人口中占比0.1%、年入190万美元以上的人。
基本上,当大多数美国人仍然生活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之中时,富豪们不但捞回了所有损失,而且还冲劲十足地继续向前。
补充一点,这些数字应该可以(但未必能)彻底绞杀如下观点:收入不平等之所以日益加剧,完全是因为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干得更出色。只有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可以打入那无往不利的1%。与此同时,很多——甚至是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过得都很艰难。他们拥有高学历——通常是以负债累累为代价得来的,但还是有许多人处于失业或者未充分就业状态,而更多找到工作的人则发现,他们所受的昂贵教育在工作中全无用武之地。那个在星巴克给顾客端拿铁的大学毕业生已经谈论太多了,但他的事迹的确反映了一种非常现实的情况。
是什么力量让庞大的收入所得流向了社会顶层?围绕这一点有着很激烈的争论,一些经济学家至今仍声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收入体现出了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贡献。我想我应该指出,超高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金融产业,你或许还记得,就是这个产业当初濒临崩溃,差一点拖垮整个经济,它是靠了纳税人的帮助才度过难关的。
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收入日益向社会顶层集中,这种效应都会伤害一切作为美国立国之本的价值观。这些年来,我们与自己的理想渐行渐远。世代承袭的特权把机会均等挤到了一边;金钱的威力把有效的民主挤到了一边。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此时此刻,罗斯福新政(New Deal)下产生的那种社会转型——不仅依靠政府实施的种种规划,还要通过大幅度提高工人议价能力,创造出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在政治上是遥不可及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连小一点的进步都不去争取,至少做些什么来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以比尔•德布拉西奥(Bill de Blasio)的提案为例。德布拉西奥在周二的民主党内初选中获得的票数最多,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纽约市长,他提议普及早教,并对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人征收少量附加税,用以支付所需费用。那帮人当然还是跑出来惊声尖叫了,念叨着他们那被伤害的情感;过去几年里他们经常这样,哪怕另一头已经赚了个盆丰钵满。但毫无疑问,这正是我们该干的事情:至少向愈发富有的富人再多征收一点税款,好给不那么富有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一些权威人士已经暗示,德布拉西奥的意外上位,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民粹主义正在崭露头角,而这种经济民粹主义将会撼动整个政治体系。这话似乎说得太早了;但我希望他们没有说错。因为极端不平等仍在日益加剧——而这种不平等正在毒害我们的社会。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PaulKrugman/2013_09_16_172734.shtml
  
蔑视权威 发表于 2013-9-21 15:03
1、此人不是搞经济的

2、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得益于美英推动的全球化
起码马克思那一套都没有运用纯熟。
有的人也真是有趣,看到别人说美国坏话比看到别人说中国坏话要难受一百倍还不止,那怕别人的文章中其实也同时批评了中国的某些社会现象。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21 16:30
有的人也真是有趣,看到别人说美国坏话比看到别人说中国坏话要难受一百倍还不止,那怕别人的文章中其实也同 ...
精神X国人而已
蔑视权威 发表于 2013-9-21 15:03
1、此人不是搞经济的

2、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得益于美英推动的全球化
欧美那些年推动全球化全部的出发点是有利于自己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它们没有料到的是通过主动融入它们主导下的这一国际分工体系壮大了自己,同时却没有发生它们所期待中的演变或动乱。
造汽 发表于 2013-9-21 15:02
但中国人有时候很奇怪,照理说,自己骂得,别人骂不得是正常的,
自己的王八蛋也是自己的,就要自己来骂 ...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网络里批判还是占主流。从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再到这里CD的你和楼上,不正是饰演这类批判社会的角色么? 我个人不相信你们是所谓的汉奸?何况你们也没那个资格和能力,但不要因为一部分人思维理解的不同就觉得整个环境都这样,那上网也就没意义了。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21 16:26
保罗·克鲁格曼:极端不平等正在毒害美国
保罗 克鲁格曼是典型的精神分裂型人物。

一方面质疑社会分化严重,一方面大肆鼓吹金融刺激,儿这类金融刺激唯一的功能恐怕就是加剧社会分化了,穷的更穷,富的更富。
造汽 发表于 2013-9-21 15:02
但中国人有时候很奇怪,照理说,自己骂得,别人骂不得是正常的,
自己的王八蛋也是自己的,就要自己来骂 ...
心态问题。中美心态不同,群众对这种事情的反映就不同。
生bruce 发表于 2013-9-21 14:25
我同意,全世界学者都有义务研究中国如何崩溃,中国学者只有资格研究美国的优点。
握个手握个手,最近我发现我们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呵呵
心态问题。中美心态不同,群众对这种事情的反映就不同。
南京人和上海人的心态吧,一个屠刀统治,一个糖衣炮弹,只是地理位置的不同,目标都一样,当然会对后人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也许是这样,权当一笑。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21 16:30
有的人也真是有趣,看到别人说美国坏话比看到别人说中国坏话要难受一百倍还不止,那怕别人的文章中其实也同 ...
有些人就是希望美国干爹能千秋万代呐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21 17:11
握个手握个手,最近我发现我们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呵呵
呵呵,握个抓
Pinochet 发表于 2013-9-21 17:16
有些人就是希望美国干爹能千秋万代呐
咱们也握个手吧,我们其实也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呵呵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21 17:42
咱们也握个手吧,我们其实也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呵呵
嗯,握个手
比贫富差距更关键的问题是社会阶层流动性(social mobility)。
美国社会的右倾化越来越严重,新闻舆论自由受到的各方面遏制也比之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比贫富差距更关键的问题是社会阶层流动性(social mobility)。
是这样的。所以阶层固化是比贫富分化更严峻的问题,所以近年来越演越烈的“拼爹”现象是必须得到遏制的。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21 19:06
是这样的。所以阶层固化是比贫富分化更严峻的问题,所以近年来越演越烈的“拼爹”现象是必须得到遏制的。
两者相辅相成,富人必然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把其地位利益固定化从而使流动性变差
浆糊瓶 发表于 2013-9-21 18:44
美国社会的右倾化越来越严重,新闻舆论自由受到的各方面遏制也比之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这也是我不看好美国的原因,因为这次危机以来美国没有像样的政治改革社会改革
Pinochet 发表于 2013-9-21 19:11
所以这也是我不看好美国的原因,因为这次危机以来美国没有像样的政治改革社会改革
看吧,美国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会不会再次出现
反tg和支持tg的都在拉美国这个虎皮,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呵呵
你这个拉虎皮是什么意思呢?
美国社会的右倾化越来越严重,新闻舆论自由受到的各方面遏制也比之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7402&mobile=yes
超级小本营o 发表于 2013-9-21 16:54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网络里批判还是占主流。从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再到这里CD的你和楼上,不正是饰演这类批判 ...
不然,整个环境比我们见到的这些“一部分人的不同的思维理解”好好得多,这部分
人是少数,所以我上网是批判他们这些少数人,不是批判社会。
天策府属 发表于 2013-9-21 18:01
比贫富差距更关键的问题是社会阶层流动性(social mobility)。
能从一个阶级上升到更高阶级只有少数人,也就个位数百分比的人。美国已经发展200多年,阶级板结无法免,当然美国比老欧洲国家还是强一些。记得上一次是互联网革命,产生一批IT新贵。想要社会阶层流动快只能产生新的技术增长点或者社会革命。
wcgnl 发表于 2013-9-21 23:30
能从一个阶级上升到更高阶级只有少数人,也就个位数百分比的人。美国已经发展200多年,阶级板结无法免, ...
比尔盖茨这些家庭背景大家都知道了,靠技术变革来改变社会结构是不现实的
Pinochet 发表于 2013-9-21 23:34
比尔盖茨这些家庭背景大家都知道了,靠技术变革来改变社会结构是不现实的
毕竟几率大一些嘛,不是还有谢尔盖·布林这样苏联移民,我朝还有马云,屎玉柱这些人。当然社会关系这东西在哪都重要,不论中国还是美国等西方自由世界,什么哈佛校友会,鸡尾酒交际会等等能是干什么的,呵呵。真要大范围改变社会结构只有我后面说的社会革命(俗称造反),我朝有些人不就有这种想法,呵呵。
wcgnl 发表于 2013-9-21 23:30
能从一个阶级上升到更高阶级只有少数人,也就个位数百分比的人。美国已经发展200多年,阶级板结无法免, ...
一般来说,底层往上走很难,或者说成功者的“百分比”很低。因此,具备教育基础和掌握相当程度社会经济信息的中层(中产阶层)的规模决定社会阶层流动性。一个社会中层的规模越大,通往上层的道路就越宽阔,潜在的流动性就越大。至于技术或政治革命虽然具有直接影响力,但不属于决策者的可控范畴。

解决社会阶层流动性问题一方面是要着眼于扩大中层规模(这与福利政策与消除贫富差距相关),二是要健全行政、法制、教育、基建等保障性因素。美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第一个方面,这是过去几十年来国际产业分工的变迁所引起的;而我国在第一个方面成效显著,在第二个方面还有不少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