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波斯湾战争与世界格局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15:41
● 王义桅

  作为石油进口国,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如果伊拉克战争后,全球油价降至每桶13美元的价位,无疑对中国有利。作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还得依靠美国军事力量保护其对波斯湾石油的利用,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地缘战略选择自由,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的选择自由。


  表面上杂乱无章的美国对外战略逻辑,其实是一步步展开的。九一一及随后的反恐战争不过为布什政府的对外战略实施平添了新的花头。如果说阿富汗战争还只是美国对恐怖袭击的报复(这是反恐战争的第一阶段),世人对美国的同情余温尚存;后来布什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就令世人匪夷所思了;及至美国本土遭袭,美国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极端势力的结合视为安全的主要威胁,就已预示了这一顶帽子首先是为萨达姆度身定做的了。

  “倒萨”于是一下子成为国际社会的矛盾焦点。美国的反恐战争也进入第二阶段,即扩张阶段。因此,美国乃危机与战争的始作俑者。世界局势不过是围绕美国的战略目标转。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影响如何?这就成为分析第二次波斯湾战争对世界格局影响的基轴和思考中国应对之对策的依托。


为石油而战?


  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世人异口同声地说“为了石油!”这种回答未免过于简单,只说对了一半。例如,为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不能回答为什么美国选择这个时候下手,为什么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时美国有能力推翻萨达姆政权而没有这样做等问题。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如何打石油这张牌。

  局势发展到今天,是美国的战略思维与国内政策变化的结果。去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达了美国为求绝对安全不惜先发制人的想法。布什宣称的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中解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减少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正是向选民表达了“还你一个安全的美国”这一承诺——为其如此,布什方能谋求连任——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共和党控制国会之前,参众两院就给布什对伊动武开了绿灯。

  正如布什政府2001年5月宣布重新调整其能源政策,减少依赖石油进口压力所昭示的,“倒萨”只是布什政府这一既定战略的第一步。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詹姆斯·伍尔西今年1月中旬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认为,美国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

  “倒萨”还是美国当权的带有浓重鹰派和意识形态色彩的新保守主义战略的第一步。伍尔西接着说“当几乎整个欧洲都已实现民主化时,中东仍是民主化传播进程中的一块绊脚石。我们现在从伊拉克开始,因为萨达姆是最阴险狡诈的。我们不能再让他继续掌权,相反,我们应该从边缘地带对中东地区实施民主化。问题必须从它的核心着手解决。”


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美国对伊动武的真实动机有三个,而这又与美国石油利益和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等战略目标有关。第一,美国绝不允许一个敌对国家处于能够威胁美国进入波斯湾权利的地位,因而要拔掉萨达姆这颗钉子;第二,“我为帝狂”,美国真要效法罗马帝国,控制波斯湾,牵制日本、欧洲、中国,进而控制整个世界——这正是奠定共和党政府保守派思维的“美国新世纪计划”所设计的。从中也不难明白欧洲为什么甘冒开罪美国的风险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第三,美国石油需求量中有55%依赖进口石油。推翻萨达姆政权,并使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取代沙地阿拉伯成为美国中东石油的最大供应国,以便腾出手来收拾沙地阿拉伯——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的策划者中有15人与沙地阿拉伯有关,同时摆平阿以冲突。

  明白了美国的战略动机和战略目标,接下来就要看看美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方式、进程与影响。

  冷战后历次大规模战争几乎都有美国的影子,结局往往美国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美国霸权地位的上升,即便非对称性战争——九一一事件也不例外。那么,第二次波斯湾战争结局怎样?是否会续写美国的辉煌,将对美国、中东地区和国际秩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取得石油控制权,至少扶持一个在石油政策上为美国马首是瞻的亲美新政府,当然是布什政策的主轴。美国需要能提供廉价而稳定石油的伊拉克来取代沙地阿拉伯的地位。通过“倒萨”,美将取得世界石油市场的巨大发言权,由于各石油出口国打起极具破坏性的价格战,目前已经存在着生产过剩问题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可能面临着解散的危险,俄罗斯、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靠石油出口赚外汇的国家将备受冲击。

  因而,“倒萨”不过是以点中东的死穴而制约欧亚,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愿望。

  战争结局怎样?基本是美国如愿以遂,问题是对代价的不同评估。对反对对伊动武的国家,不管是其盟友还是仇敌,美国要通过炫耀武力来让它们闭嘴;对乘机兴风作浪的朝鲜等国,武力“倒萨”更是杀鸡给猴看。


真正的对手只能是中国


  不论是以“反恐”名义还是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名义,从经济与政治角度,美国似乎注定要发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将反恐战争扩大化并进行到底。反恐战争就要进入第三阶段——帝国阶段,美国又要出何种招?

  伊拉克后,下一个目标是谁?朝鲜、巴基斯坦这些对美构成直接核威胁的国家还是伊朗、沙地阿拉伯、叙利亚等寻求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中东国家?不管是谁,都不能构成美国控制世界这一战略目标的真正绊脚石。对从此踏上帝国不归路的美国,最后一个敌人和真正的对手只能是中国。

  非常耐人寻味地是,在“倒萨”的火热准备阶段。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日前提出警告说,目前看似平静的台湾海峡情势可能迅速变乱,引起台北和北京之间的新危机;台湾国防部长也附和“警防中共借战争之机,武力攻台”。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其中,从中东进口原油56%左右。作为石油进口国,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如果战争后,全球油价降至每桶13美元的价位,无疑对中国有利,而不利于外汇来源过分倚重石油出口的俄罗斯。但是,这种13美元价位,不再是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主的完全市场价,而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操纵世界石油市场的一张牌。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还得依靠美国军事力量保护其对波斯湾石油的利用,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地缘战略选择自由,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的选择自由。

  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中国外交,面临着新的考验。多极化外交遭遇单极霸权需要有新的内涵和表现,恐怕需要从政治层面拓展至经济层面,尤其是能源安全层面。


·作者任教于中国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em02]● 王义桅

  作为石油进口国,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如果伊拉克战争后,全球油价降至每桶13美元的价位,无疑对中国有利。作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还得依靠美国军事力量保护其对波斯湾石油的利用,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地缘战略选择自由,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的选择自由。


  表面上杂乱无章的美国对外战略逻辑,其实是一步步展开的。九一一及随后的反恐战争不过为布什政府的对外战略实施平添了新的花头。如果说阿富汗战争还只是美国对恐怖袭击的报复(这是反恐战争的第一阶段),世人对美国的同情余温尚存;后来布什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就令世人匪夷所思了;及至美国本土遭袭,美国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极端势力的结合视为安全的主要威胁,就已预示了这一顶帽子首先是为萨达姆度身定做的了。

  “倒萨”于是一下子成为国际社会的矛盾焦点。美国的反恐战争也进入第二阶段,即扩张阶段。因此,美国乃危机与战争的始作俑者。世界局势不过是围绕美国的战略目标转。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影响如何?这就成为分析第二次波斯湾战争对世界格局影响的基轴和思考中国应对之对策的依托。


为石油而战?


  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世人异口同声地说“为了石油!”这种回答未免过于简单,只说对了一半。例如,为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不能回答为什么美国选择这个时候下手,为什么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时美国有能力推翻萨达姆政权而没有这样做等问题。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如何打石油这张牌。

  局势发展到今天,是美国的战略思维与国内政策变化的结果。去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达了美国为求绝对安全不惜先发制人的想法。布什宣称的对伊拉克开战的理由中解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减少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正是向选民表达了“还你一个安全的美国”这一承诺——为其如此,布什方能谋求连任——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共和党控制国会之前,参众两院就给布什对伊动武开了绿灯。

  正如布什政府2001年5月宣布重新调整其能源政策,减少依赖石油进口压力所昭示的,“倒萨”只是布什政府这一既定战略的第一步。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詹姆斯·伍尔西今年1月中旬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认为,美国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

  “倒萨”还是美国当权的带有浓重鹰派和意识形态色彩的新保守主义战略的第一步。伍尔西接着说“当几乎整个欧洲都已实现民主化时,中东仍是民主化传播进程中的一块绊脚石。我们现在从伊拉克开始,因为萨达姆是最阴险狡诈的。我们不能再让他继续掌权,相反,我们应该从边缘地带对中东地区实施民主化。问题必须从它的核心着手解决。”


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美国对伊动武的真实动机有三个,而这又与美国石油利益和维护其“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等战略目标有关。第一,美国绝不允许一个敌对国家处于能够威胁美国进入波斯湾权利的地位,因而要拔掉萨达姆这颗钉子;第二,“我为帝狂”,美国真要效法罗马帝国,控制波斯湾,牵制日本、欧洲、中国,进而控制整个世界——这正是奠定共和党政府保守派思维的“美国新世纪计划”所设计的。从中也不难明白欧洲为什么甘冒开罪美国的风险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第三,美国石油需求量中有55%依赖进口石油。推翻萨达姆政权,并使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取代沙地阿拉伯成为美国中东石油的最大供应国,以便腾出手来收拾沙地阿拉伯——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的策划者中有15人与沙地阿拉伯有关,同时摆平阿以冲突。

  明白了美国的战略动机和战略目标,接下来就要看看美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方式、进程与影响。

  冷战后历次大规模战争几乎都有美国的影子,结局往往美国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美国霸权地位的上升,即便非对称性战争——九一一事件也不例外。那么,第二次波斯湾战争结局怎样?是否会续写美国的辉煌,将对美国、中东地区和国际秩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取得石油控制权,至少扶持一个在石油政策上为美国马首是瞻的亲美新政府,当然是布什政策的主轴。美国需要能提供廉价而稳定石油的伊拉克来取代沙地阿拉伯的地位。通过“倒萨”,美将取得世界石油市场的巨大发言权,由于各石油出口国打起极具破坏性的价格战,目前已经存在着生产过剩问题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可能面临着解散的危险,俄罗斯、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靠石油出口赚外汇的国家将备受冲击。

  因而,“倒萨”不过是以点中东的死穴而制约欧亚,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愿望。

  战争结局怎样?基本是美国如愿以遂,问题是对代价的不同评估。对反对对伊动武的国家,不管是其盟友还是仇敌,美国要通过炫耀武力来让它们闭嘴;对乘机兴风作浪的朝鲜等国,武力“倒萨”更是杀鸡给猴看。


真正的对手只能是中国


  不论是以“反恐”名义还是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名义,从经济与政治角度,美国似乎注定要发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将反恐战争扩大化并进行到底。反恐战争就要进入第三阶段——帝国阶段,美国又要出何种招?

  伊拉克后,下一个目标是谁?朝鲜、巴基斯坦这些对美构成直接核威胁的国家还是伊朗、沙地阿拉伯、叙利亚等寻求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中东国家?不管是谁,都不能构成美国控制世界这一战略目标的真正绊脚石。对从此踏上帝国不归路的美国,最后一个敌人和真正的对手只能是中国。

  非常耐人寻味地是,在“倒萨”的火热准备阶段。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日前提出警告说,目前看似平静的台湾海峡情势可能迅速变乱,引起台北和北京之间的新危机;台湾国防部长也附和“警防中共借战争之机,武力攻台”。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其中,从中东进口原油56%左右。作为石油进口国,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如果战争后,全球油价降至每桶13美元的价位,无疑对中国有利,而不利于外汇来源过分倚重石油出口的俄罗斯。但是,这种13美元价位,不再是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主的完全市场价,而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操纵世界石油市场的一张牌。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还得依靠美国军事力量保护其对波斯湾石油的利用,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地缘战略选择自由,尤其是台湾问题上的选择自由。

  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中国外交,面临着新的考验。多极化外交遭遇单极霸权需要有新的内涵和表现,恐怕需要从政治层面拓展至经济层面,尤其是能源安全层面。


·作者任教于中国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em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