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驻华大使罗高寿结束13年任期今日惜别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38:38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赵嘉麟)俄罗斯资深外交官罗高寿21日结束了长达13年的任期,离京返国。73岁的他行前面色凝重地说:“我的朋友遍中国。我是怀着伤感离去的。”
罗高寿在机场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两国是战略伙伴,希望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够继续下去,愿中国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稳定”。
时断时续的细雨中,罗高寿乘坐黑色奔驰车挂着俄罗斯国旗,于上午10点40分驶离使馆,并在半小时后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与前来送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话别时,罗高寿提到了俄国家杜马于昨日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俄中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2004年签署的这份文件标志着两国4300公里边界线的走向全部确定。
罗高寿说:“我对此非常高兴,因为我在担任苏联副外长时,曾以苏方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直接参与了两国边境问题谈判”。
罗高寿在中国总共生活、工作了20多年,见证了中苏、中俄关系的不同发展时期,包括中苏友好、两党关系破裂、双方关系解冻,以及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历史片断。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曾说,中俄两国关系从经历波折到成为战略协作伙伴,罗高寿“功不可没”。
罗高寿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他会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酷爱京剧,还喜欢用钢琴弹奏中国民歌。
事实上,罗高寿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早在出生一个月后就已结下。当时,父亲将襁褓中的他带到了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
在汉学家父亲的影响下,罗高寿选择学习中文和研究中国问题,并继承了父亲的中文名字——罗高寿。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比他本名伊戈尔·罗加乔夫更知名。
“我跟大使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就连很小的城市里都有人主动请他合影、签名。他甚至比电影明星和歌星还出名。”与罗高寿在使馆共事4年的参赞梅捷列夫说。
11点30分,罗高寿起身登机。俄罗斯航空公司波音-777客机将在约7小时后,将这位俄罗斯人送回故土。
罗高寿回国后将在联邦会议上院任职。现任俄副外长的拉佐夫将成为他的继任者,于今年夏天来华上任。
对于罗高寿的离去,李肇星说:“我们在中国少了一位朋友,但在俄罗斯多了一位朋友。”(完)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赵嘉麟)俄罗斯资深外交官罗高寿21日结束了长达13年的任期,离京返国。73岁的他行前面色凝重地说:“我的朋友遍中国。我是怀着伤感离去的。”
罗高寿在机场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两国是战略伙伴,希望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够继续下去,愿中国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稳定”。
时断时续的细雨中,罗高寿乘坐黑色奔驰车挂着俄罗斯国旗,于上午10点40分驶离使馆,并在半小时后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与前来送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话别时,罗高寿提到了俄国家杜马于昨日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俄中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2004年签署的这份文件标志着两国4300公里边界线的走向全部确定。
罗高寿说:“我对此非常高兴,因为我在担任苏联副外长时,曾以苏方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直接参与了两国边境问题谈判”。
罗高寿在中国总共生活、工作了20多年,见证了中苏、中俄关系的不同发展时期,包括中苏友好、两党关系破裂、双方关系解冻,以及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历史片断。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曾说,中俄两国关系从经历波折到成为战略协作伙伴,罗高寿“功不可没”。
罗高寿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他会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酷爱京剧,还喜欢用钢琴弹奏中国民歌。
事实上,罗高寿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早在出生一个月后就已结下。当时,父亲将襁褓中的他带到了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
在汉学家父亲的影响下,罗高寿选择学习中文和研究中国问题,并继承了父亲的中文名字——罗高寿。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比他本名伊戈尔·罗加乔夫更知名。
“我跟大使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就连很小的城市里都有人主动请他合影、签名。他甚至比电影明星和歌星还出名。”与罗高寿在使馆共事4年的参赞梅捷列夫说。
11点30分,罗高寿起身登机。俄罗斯航空公司波音-777客机将在约7小时后,将这位俄罗斯人送回故土。
罗高寿回国后将在联邦会议上院任职。现任俄副外长的拉佐夫将成为他的继任者,于今年夏天来华上任。
对于罗高寿的离去,李肇星说:“我们在中国少了一位朋友,但在俄罗斯多了一位朋友。”(完)
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要用一生了解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我的朋友遍中国。”说这话时,罗高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5月21日,俄罗斯驻中国大使罗高寿将离任回国。在人们的记忆中,像罗高寿这样连续出任驻华大使达13年之久的外交官,实在难举其二。离京前的日程虽然早已排满,但他还是于16日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畅谈他50多年的中国缘。
见证俄中关系史,提起亲身经历的俄中关系史,罗高寿谈兴甚浓。这位精通中文,会讲英语、法语和乌兹别克语的传奇人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来中国工作过5年。罗高寿曾多次给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担任翻译;曾陪苏联医学专家赴中国中南部血吸虫病肆虐的村庄了解疫情;曾在为来华苏联专家服务的俄文版报纸《友好报》作翻译和撰稿人……
罗高寿说,1992年担任驻华大使以来,他印象最深的事情当算是亲身参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起草。“我同中国同行多次讨论过这个条约的构想。在得到两国领导人的批准之后,我们在谈判桌上谈了很长时间,认真起草每一个条款。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他清晰地道出条约的签署日:2001年7月16日。
罗高寿也为自己见证并参与了俄中(苏中)关系发展中的另外两大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备感自豪。作为苏联副外长,他于1989年亲历苏中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历史性事件,并为之同中国朋友准备了几年。作为驻华大使,他见证了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还有一件令我难忘的历史性事件。”罗高寿提到,去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俄中双方签署了俄中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我早在1960年就参加了两国的边界谈判,当时以政府代表团成员的身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被任命为政府代表团团长,同中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而去年10月,普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共同为这个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罗高寿说:“我们两国政府、两国元首和两国人民告诉世界,应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我的朋友遍中国”
罗高寿与中国几代高层领导人和外交官相识,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累计达20多年。他回忆道:“最早交中国朋友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上学时。有一大批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学习,我与中国同学感情很深。上五年级时,我还经常帮助中国同学写毕业论文。1956年4月我来中国后又与他们重逢,我们继续做好朋友。第二次来中国工作的3年多虽然正值‘文革’期间,但我与中国外交部的同行也建立了很好的工作关系。”
“中国人的特点是勤劳、勇敢。这是毛主席说的,我也要这样说。”他用独特的方式评价中国人。爱弹钢琴的罗高寿颇为乐道于俄罗斯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一个共同点———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他说,很多苏联和俄罗斯歌曲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并不偶然。他清晰地记得,刘诗昆在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上载誉归来后做客苏联驻华使馆时的精彩表演;清晰地记得,1955年夏季中国京剧团在苏联的演出盛况。“我当时给梅兰芳作过翻译。他们的演出非常受欢迎,票在几天之内就销售一空。每次演出前,剧院门口都还有很多人等票。”他说:“而今,我每次看俄罗斯歌舞团的访华演出时都非常激动,因为经常有中国观众在听到苏联歌曲后就站起来与演员合唱。”他更高兴的是,最近中国人拍的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又深深吸引了当代中国的观众……
罗高寿强调,现在两国的政治关系虽然很好,但一定要加强人文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必须重视两国青年组织、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他认为,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把2004年宣布为“中俄青年友谊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今后双方需要继续努力,让两国人民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四代人的中国缘
“只要时间许可,我就会努力去感受中国的变化。……我充分地感受着中国的深厚与伟大。中国是需要用一生来了解的国家。”这是罗高寿在一份自述中的独白。这份中国情结不仅贯穿于他的人生旅途,而且牵系了罗高寿(罗加乔夫)家族的四代人。
罗高寿说:“我父亲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罗高寿是位翻译家,翻译过很多中国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西游记》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在苏联和俄罗斯已经出版过好多次,但是每次再版后都卖得非常快。”老罗高寿潜心汉学研究60余载,为巩固和发展俄中友谊付出了许多心血,他还把自己对中国、中国人民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传承给子孙后代。
如今,罗高寿的女儿加林娜作为国际文传电讯社的记者,已在北京工作了好几年。“我的孙子阿列克谢也立志要当汉学家。”说到这里,罗高寿眼中泛着光:“他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四年级学生,所选第一外语就是汉语。他在北京和我一起住过两年左右。进入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后,已经16次来中国。去年他还随百名俄罗斯青年代表团来过中国。”
光阴荏苒,世事变迁。50多年的岁月把一位身材颀长的俄罗斯金发小伙子,变成了外交界广受尊重的耆宿。他荣获的一枚枚友谊勋章,就是他倾心致力于俄中睦邻友好事业的明证。谈起未来,今年73岁的罗高寿说:我还会继续关注中国。这正好印证了他在一篇文章中的话:“我的一生、我的外交职业和中国问题专业都与这个伟大的国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来源:人民日报)
罗高寿一个名字两代深情
    在驻华的外交使团中,对中国了解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先生了。早就听说他曾为许多新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与中国社会各界名流有着广泛的交往,加上他父亲在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因而我一直想亲眼目睹这位外交名家的风采,听他讲述那令人追慕的往事。
终于在今年的2月1日,经新闻文化参赞扎哈罗夫先生的热情安排,我有幸拜访了罗加乔夫大使。
    大使先生身材略高但很匀称,谈吐风趣,和蔼可亲,举止、神态间有一种中国式的儒雅风范。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但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名字:“罗高寿”。这是他父亲年轻时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罗高寿大使来华工作时,便继承了这个吉祥的名字。父子情深父亲年轻时几乎走遍中国
    提起父亲,罗高寿大使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情色彩。他告诉我说:“今年的2月11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父亲在青年时就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20年代,他的父亲作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来中国实习,曾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苏联顾问的翻译,随同革命军转战大江南北,参加过北伐。毕业后,他于1928-1934年作为外交官被派驻在乌鲁木齐的苏联总领事馆任职。在此期间,罗高寿于1932年出生在莫斯科,刚过满月,就随同母亲来到新疆与父亲团聚。1936-1939年,父亲又被派到驻哈尔滨的苏联总领馆工作,罗高寿和母亲及妹妹也一同来到哈尔滨,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当时哈尔滨和整个东北已被日本军国主义侵占。
    1939年,罗高寿的父亲带着夫人和儿女回到莫斯科。从此,开始了后半生的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他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汉学家,并先后翻译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如古典名著《水浒传》和《西游记》以及现代作家鲁迅的《祝福》、老舍的《无名高地有了名》、马烽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等作品,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父亲于1981年去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子承父业为诸多中国领导人当过翻译的年轻人罗高寿大使继承了父亲的中文名字和丰富的汉学知识,还有他那对中国的深厚情谊。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这时正是中、苏两国交往最为频繁的年代。罗高寿那时也是莫斯科东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汉语讲得好,常常被调去当翻译。在那段时间里,他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1954年起,他参与接待过访苏的中国国家男、女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和足球队等,和许多老一辈中国运动员如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跳高运动员郑凤荣等都是好朋友。1955年,在莫斯科接待来访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率领的中国京剧团的经历更令他终生难忘。当时,罗高寿已是东方大学五年级的学生,作为京剧团的翻译,有幸观看了大师演出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剧,为之倾倒,从此京剧成了他的终生爱好。
    1955年,罗高寿从东方大学毕业后便参加了苏联科学院黑龙江勘察队,担任翻译。这段经历为他参加以后的中、俄边境谈判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1956年,他听从父亲的建议来到中国的卫生部工作,为苏联顾问做翻译并协助他们考察华中地区流行性疾病状况,他们到过长江下游的许多城镇乡村进行实地调查,为帮助中国人民战胜蔓延的血吸虫病做了大量的工作。1957年,他被调到中国俄文版的《友好报》编辑部,不久,便接受任命到苏联驻华使馆工作,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1958年,由于工作出色,他获得了“中苏友谊奖章”。
    罗高寿大使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仿佛时光在倒转。在驻华使馆工作期间,他曾为许多中国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等当过翻译。1989年,他陪同戈尔巴乔夫总书记访华,受到邓小平的接见。接见时,邓小平指着罗高寿说:“我认识你,你就是50年代末那个给我做过翻译的年轻人。”站在一旁的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抢拍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而这时的罗高寿已经是苏联外交部的副部长,兼任苏、中边界谈判苏联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两代深情中俄友谊的使者
    从1992年至今,罗高寿一直担任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多年来的对华工作,使他对中国的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精辟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是稳步地分阶段性的发展,进步得很快,走得也很远,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还说:“目前,在俄罗斯,没有一个大的政党和社会团体不赞成同中国发展友好和睦的关系。因此我们将全力推动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密切我们的友谊,使其世世代代持续发展下去。”1996年8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授予罗高寿“友谊”勋章,以表彰他在外交工作中的成就。
    如果说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的话,那么近两年的中、俄文化往来可谓高潮迭起。据扎哈罗夫参赞在一旁介绍,199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俄建交50周年、中俄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和普希金诞辰200周年,两国文化交流格外活跃。来访的俄罗斯文艺团体多达76个,中国的中央芭蕾舞团和杂技团等访俄也获得成功;近10个俄罗斯艺术展在中国举办,大约300多篇关于俄罗斯文化、经济、政治的文章在中国的报刊上发表;中国还购买了40多部俄罗斯影片;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和俄罗斯文化部部长叶戈罗夫互访,并签署了有关文化合作计划和文件。今年,双方文化交流的热情依然不减,随着年初莫依谢耶夫民族歌舞团访华后,基洛夫歌剧团、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团、俄罗斯城市芭蕾舞团、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红旗歌舞团和红军歌舞团也将相继来访,带来好戏连台。此外,双方在出版、广播影视、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文化合作也全面展开。这一切都使人回想起50年代末中、苏之间密切的文化交往,那时候,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乌兰诺娃在《天鹅湖》中的艺术形象铭刻在无数文艺爱好者的脑海中……罗高寿大使说,他在中国每每听到中国人朗诵普希金的诗,听到中国人唱俄罗斯歌曲,心情就异常激动,因为他感受到了俄罗斯文化在中国的存在。
    在采访结束前,由于我们知道大使非常喜欢音乐,所以要求他在钢琴前照一张相,谁知他竟为我们弹奏了一首中国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喜出望外。激动之余,我们请大使为读者写一句祝福的话,稍加思索后,他挥笔用中文写下“龙年大吉”。罗高寿大使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汉学素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传统上,中国人非常重视起个音好、意好的好名字,并相信好名字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在中国人看来,“罗高寿”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好名字,不仅如此,它还凝聚着罗高寿父子两代人对中国人民的浓浓深情。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2000年第2期
祝好人一生平安!
13年!
想来收了不少礼吧.
李肇星说得好:“在俄罗斯多了一个好朋友。”———尤其还是在俄国议会里!
祝他能够人如其名 长命百岁哈
驻中国大使的级别挺高的麻 副部级
一路平安!
希望老毛子们多多向罗高寿学习!
[B]以下是引用[I]秋之狼[/I]在2005-5-22 14:57:00的发言:[/B][BR]13年!
想来收了不少礼吧.

就是送座金山给他也应该,在俄罗斯杜马和总参谋部里某些人称其为“叛国者”,联邦反间谍局也曾经拿他的亲属开过刀……
老罗为促进中俄友谊做出重大贡献,在提升中俄军事合作方面居功甚伟。无论是“河马”还是“侧卫”,都有老罗的工作成绩。
人脉啊
我觉得他很不错啊
[B]以下是引用[I]無悔[/I]在2005-5-22 23:23:00的发言:[/B][BR]祝他能够人如其名 长命百岁哈
[B]以下是引用[I]無悔[/I]在2005-5-22 23:23:00的发言:[/B][BR]祝他能够人如其名 长命百岁哈
这样看还是个老朋友了!
祝福!!
走好
还是老毛时代建立起来的感情
不管人情还是存在的吗?
提高部队生活质量,进一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