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设计,求好心人帮忙,可以在设计图上署名,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17:21


     大家好,我是一个无名小卒,爱好山寨设计,搞了一个设计,怎奈水平有限,不能直观地用图表现出设计的效果,劳烦哪位好心人帮忙试一下,我先谢谢了。
     发不了图片,不好意思,我再想想办法。。wwhttpww://bbs.tiexue.net/post_7073534_1.html

大家好,我有一项专利想请大家帮忙宣传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厂家合作,前几天,我给北方公司发了一封邮件,但是没有回音,本来我就是在班门弄斧,没有回音是很正常的。 首先声明,我的发明不算什么,只是希望能在武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点浪花。其实我还有其他几个想法,只是苦于资金不足,我想先把这个解决了,再往下进行。以下是我的发明,希望大家帮帮忙。畅所欲言。

以往的武器自动装填方式,Autoloading 由于现有的工作原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弹药的威力,增加了武器成本及武器的维护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是以牺牲有效的火药气体为代价来换取武器的自动上膛。2,并且会产生积碳,如不及时清除,会影响武器的性能。3,没有充分利用武器本身重量,所以产生比较大的后坐力,以至于影响射击精度。发明内容: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够减少并充分利用武器的后坐力,减轻火药气体对枪的腐蚀,有效提高射击精度的整体后坐杠杆式弹药自动装填装置。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一种整体后坐杠杆式弹药自动装填装置,设有枪管、位于枪管后下方的弹夹以及位于枪管后端的枪机,其特征在于设有枪机和复位弹簧,枪机后方设有与枪体相连接的抵肩部,抵肩部包括前端以及与前端相连接的带阻尼机构的抵肩活动部,其中抵肩活动部经杠杆机构与枪机相靠并互相抵触,所述杠杆机构设有水平方向的连杆以及连接在连杆前端的用于推动枪机后移的杠杆主体,其中连杆的后端与抵肩活动部相连接,杠杆主体的上部与枪机前端相抵触。本发明中所述杠杆主体包括与连杆前端相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向上延伸的杠杆主体下段、与杠杆主体下段末端相连的用于与枪机前端相抵触的杠杆主体上段。本发明在使用时,当枪体被顶在肩上进行击发时,弹丸在火药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直至飞出枪管,枪机处于闭锁状态,由于弹头重量远远小于武器重量,所以当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候,弹头已经飞出枪口,因此在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刻,抵肩活动部相对于武器后坐,会产生一个相反的力,也就是向前的力,后坐力有多大,这个向前的力就有多大,此时通过杠杆机构推动枪机向后移动,完成退壳阶段。此时膛压已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值,退壳时不会有危险。枪机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下一发子弹进入枪管,从而完成武器的自动上膛。如果子弹属于大威力的,可以调大抵肩活动部阻尼机构的阻力,这样可以延迟枪机开锁,保障射手安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利用武器后坐能量完成武器的自动装填,并可以提高射击精度。附图说明:附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 2 是本发明中杠杆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枪管1、弹夹2、枪机3、抵肩部4、阻尼机构5、连杆6、杠杆主体下部7、杠杆主体上部8,抵肩活动部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 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整体后坐杠杆式弹药自动装填装置,设有枪管1、位于枪管1 后下方的弹夹2 以及位于枪管1 后端的枪机3,其特征在于和其他武器一样,拥有枪机3 和复位弹簧,枪机3 后方设有与枪体相连接的抵肩部,抵肩部包括前端4 以及与前端4 相连接的带阻尼机构5 的抵肩活动部9,其中抵肩活动部经杠杆机构与枪机3 相互抵触,所述杠杆机构设有水平方向的连杆6 以及连接在连杆6 前端的杠杆主体下部7,连杆6 的后端通过阻尼机构5 与抵肩活动部9 相连接,杠杆主体上部8 于枪机3 的前端部相靠并相互抵触如附图2 所示,本发明中所述杠杆机构可以为由连杆6 和杠杆主体,或者采用以下方式的3 三段结构:水平方向延伸的拉杆6、与连杆6 前端相连接的杠杆主体下段7,与枪机3 相靠并相互抵触的杠杆主体上段8。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枪体被顶在肩上进行击发时,弹丸在火药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直至飞出枪管1,枪机3 处于闭锁状态,由于弹头重量远远小于武器重量,所以当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候,弹头已经飞出枪口,因此在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刻,抵肩活动部相对于武器后坐,会产生一个相反的力,也就是向前的力,后坐力有多大,这个向前的力就有多大,此时通过杠杆机构推动枪机3 向后移动,完成退壳阶段。此时膛压已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值,退壳时不会有危险。枪机3 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下一发子弹进入枪管,从而完成武器的自动上膛。如果子弹属于大威力的,可以调大抵肩活动部阻尼机构的阻力,这样可以延迟枪机开锁,保障射手安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利用武器后坐能量,完成武器自动装填,减少火药气体腐蚀,提高射击精度。 如有特殊需要,设计也可稍微改动,不抵肩射击也可进行自动装填。
谢谢大家的关心,说好的,说不好的,都是在关心我,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本人水平有限,就像是拉磨的驴不可能完成千里马说做的事一样,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中国这么大不缺人才,我这也算是抛砖引玉,一个理论而已,变不成产品不要紧,主要是看能不能被承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现在很多东西不是因为真的有多好,而是因为新奇特。很多人有猎奇心理,他们买东西不一定是因为质量好,而是没玩过,就算用我的理论在国内造出来无托霰弹枪,成本才几个钱,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就当是买个玩具,玩完了就扔了,不心疼。现在自动武器原理很成熟,我的立足点在民用,半自动,步枪,有托,无托霰弹枪,针对人群主要是那些喜欢尝试新产品的中产阶级,属于低端产品。
有 哪位朋友如果能帮忙做个活动图吗?



补充内容 (2014-3-9 16:49):
图片点击可以显示

     大家好,我是一个无名小卒,爱好山寨设计,搞了一个设计,怎奈水平有限,不能直观地用图表现出设计的效果,劳烦哪位好心人帮忙试一下,我先谢谢了。
     发不了图片,不好意思,我再想想办法。。wwhttpww://bbs.tiexue.net/post_7073534_1.html

大家好,我有一项专利想请大家帮忙宣传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厂家合作,前几天,我给北方公司发了一封邮件,但是没有回音,本来我就是在班门弄斧,没有回音是很正常的。 首先声明,我的发明不算什么,只是希望能在武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点浪花。其实我还有其他几个想法,只是苦于资金不足,我想先把这个解决了,再往下进行。以下是我的发明,希望大家帮帮忙。畅所欲言。

以往的武器自动装填方式,Autoloading 由于现有的工作原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弹药的威力,增加了武器成本及武器的维护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是以牺牲有效的火药气体为代价来换取武器的自动上膛。2,并且会产生积碳,如不及时清除,会影响武器的性能。3,没有充分利用武器本身重量,所以产生比较大的后坐力,以至于影响射击精度。发明内容: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够减少并充分利用武器的后坐力,减轻火药气体对枪的腐蚀,有效提高射击精度的整体后坐杠杆式弹药自动装填装置。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一种整体后坐杠杆式弹药自动装填装置,设有枪管、位于枪管后下方的弹夹以及位于枪管后端的枪机,其特征在于设有枪机和复位弹簧,枪机后方设有与枪体相连接的抵肩部,抵肩部包括前端以及与前端相连接的带阻尼机构的抵肩活动部,其中抵肩活动部经杠杆机构与枪机相靠并互相抵触,所述杠杆机构设有水平方向的连杆以及连接在连杆前端的用于推动枪机后移的杠杆主体,其中连杆的后端与抵肩活动部相连接,杠杆主体的上部与枪机前端相抵触。本发明中所述杠杆主体包括与连杆前端相连接并沿水平方向向上延伸的杠杆主体下段、与杠杆主体下段末端相连的用于与枪机前端相抵触的杠杆主体上段。本发明在使用时,当枪体被顶在肩上进行击发时,弹丸在火药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直至飞出枪管,枪机处于闭锁状态,由于弹头重量远远小于武器重量,所以当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候,弹头已经飞出枪口,因此在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刻,抵肩活动部相对于武器后坐,会产生一个相反的力,也就是向前的力,后坐力有多大,这个向前的力就有多大,此时通过杠杆机构推动枪机向后移动,完成退壳阶段。此时膛压已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值,退壳时不会有危险。枪机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下一发子弹进入枪管,从而完成武器的自动上膛。如果子弹属于大威力的,可以调大抵肩活动部阻尼机构的阻力,这样可以延迟枪机开锁,保障射手安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利用武器后坐能量完成武器的自动装填,并可以提高射击精度。附图说明:附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 2 是本发明中杠杆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枪管1、弹夹2、枪机3、抵肩部4、阻尼机构5、连杆6、杠杆主体下部7、杠杆主体上部8,抵肩活动部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 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整体后坐杠杆式弹药自动装填装置,设有枪管1、位于枪管1 后下方的弹夹2 以及位于枪管1 后端的枪机3,其特征在于和其他武器一样,拥有枪机3 和复位弹簧,枪机3 后方设有与枪体相连接的抵肩部,抵肩部包括前端4 以及与前端4 相连接的带阻尼机构5 的抵肩活动部9,其中抵肩活动部经杠杆机构与枪机3 相互抵触,所述杠杆机构设有水平方向的连杆6 以及连接在连杆6 前端的杠杆主体下部7,连杆6 的后端通过阻尼机构5 与抵肩活动部9 相连接,杠杆主体上部8 于枪机3 的前端部相靠并相互抵触如附图2 所示,本发明中所述杠杆机构可以为由连杆6 和杠杆主体,或者采用以下方式的3 三段结构:水平方向延伸的拉杆6、与连杆6 前端相连接的杠杆主体下段7,与枪机3 相靠并相互抵触的杠杆主体上段8。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枪体被顶在肩上进行击发时,弹丸在火药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直至飞出枪管1,枪机3 处于闭锁状态,由于弹头重量远远小于武器重量,所以当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候,弹头已经飞出枪口,因此在武器开始后坐的时刻,抵肩活动部相对于武器后坐,会产生一个相反的力,也就是向前的力,后坐力有多大,这个向前的力就有多大,此时通过杠杆机构推动枪机3 向后移动,完成退壳阶段。此时膛压已经降到一个比较低的值,退壳时不会有危险。枪机3 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下一发子弹进入枪管,从而完成武器的自动上膛。如果子弹属于大威力的,可以调大抵肩活动部阻尼机构的阻力,这样可以延迟枪机开锁,保障射手安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利用武器后坐能量,完成武器自动装填,减少火药气体腐蚀,提高射击精度。 如有特殊需要,设计也可稍微改动,不抵肩射击也可进行自动装填。
谢谢大家的关心,说好的,说不好的,都是在关心我,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本人水平有限,就像是拉磨的驴不可能完成千里马说做的事一样,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中国这么大不缺人才,我这也算是抛砖引玉,一个理论而已,变不成产品不要紧,主要是看能不能被承认,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现在很多东西不是因为真的有多好,而是因为新奇特。很多人有猎奇心理,他们买东西不一定是因为质量好,而是没玩过,就算用我的理论在国内造出来无托霰弹枪,成本才几个钱,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就当是买个玩具,玩完了就扔了,不心疼。现在自动武器原理很成熟,我的立足点在民用,半自动,步枪,有托,无托霰弹枪,针对人群主要是那些喜欢尝试新产品的中产阶级,属于低端产品。
有 哪位朋友如果能帮忙做个活动图吗?



补充内容 (2014-3-9 16:49):
图片点击可以显示
图片点击可以显示,或者哪位指导一下,我怎么发不了图片?


没有看到你的图,但是看文字描述。我觉得你想多了。。。1、帮助枪机后座的火药燃气能量并没有浪费,或者说即便有也是极其有限的。因为一直到弹头出膛之前,虽然有一部分气体已经进入了活塞室或者导气管部,但是还没有立刻把燃气释放到开放空间里去,这部分气体释放的时候,因为弹头也差不多出膛了;而在弹头未出膛的一小段时间里,进入活塞室的那部分气体体积的改变,相对于几百兆帕的膛压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多大的损失;2、子弹火药释放的能量相对于弹头动能,永远是冗余的,如何控制好开闭锁的时间,使得能量充分得到利用,同时又能完成抽壳、复进,不至于出现断壳、抽壳失败、复进不到位的故障,都是经过仔细平衡的。就能量利用率来说,只要是设计上没有大的纰漏,对于气导这种已经极其成熟的结构来说,你说的因素对能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同样发射7.62x51mm NATO规格弹药的情况下,半自动活塞气导的M14(22英寸枪管)出膛速度是850m/s,全自动气吹式气导的AR-10(21英寸枪管)是820m/s,非自动没有导气管的M24(24英寸枪管),按照你的理解应该是能量利用率最高的了,却只有790m/s,考虑到测试时弹药的个体差异,基本算是在同一个水平上了,所以你说的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说根本不存在。。。3、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你描述的这种结构,回头有时间我手绘个草图推敲推敲免得误解了你的意思,不过就我所知,最早的自动武器马克沁机枪就是使用后座力直接后座,再利用一个杠杆系统再装填的。看你的描述,可能更接近后来的一些管退式机枪,这种系统相比于现在的气导系统,不但设计复杂,不利用单兵武器小型化,散热也是大问题必须要使用水冷或者增设散热片,而在气导系统中,主要的机构都围绕机头的闭锁和延时开锁设计,复进再装填只要一根弹簧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按照你的描述,简单画了画,粗略估计重量要增加不少。我不是有意冒犯你,不过我觉得你这套系统的思路不是解决目前气导系统的问题,而是技术的倒退啊,难怪北方公司不给你回信;4、再说北方是做贸易的,业务范围涵盖也不小,不直接管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你要写给下面研究所,研究所联系方式不好找的话,建议你咨询下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或者直接先和他们探讨探讨也可以。。。

没有看到你的图,但是看文字描述。我觉得你想多了。。。1、帮助枪机后座的火药燃气能量并没有浪费,或者说即便有也是极其有限的。因为一直到弹头出膛之前,虽然有一部分气体已经进入了活塞室或者导气管部,但是还没有立刻把燃气释放到开放空间里去,这部分气体释放的时候,因为弹头也差不多出膛了;而在弹头未出膛的一小段时间里,进入活塞室的那部分气体体积的改变,相对于几百兆帕的膛压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多大的损失;2、子弹火药释放的能量相对于弹头动能,永远是冗余的,如何控制好开闭锁的时间,使得能量充分得到利用,同时又能完成抽壳、复进,不至于出现断壳、抽壳失败、复进不到位的故障,都是经过仔细平衡的。就能量利用率来说,只要是设计上没有大的纰漏,对于气导这种已经极其成熟的结构来说,你说的因素对能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同样发射7.62x51mm NATO规格弹药的情况下,半自动活塞气导的M14(22英寸枪管)出膛速度是850m/s,全自动气吹式气导的AR-10(21英寸枪管)是820m/s,非自动没有导气管的M24(24英寸枪管),按照你的理解应该是能量利用率最高的了,却只有790m/s,考虑到测试时弹药的个体差异,基本算是在同一个水平上了,所以你说的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说根本不存在。。。3、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你描述的这种结构,回头有时间我手绘个草图推敲推敲免得误解了你的意思,不过就我所知,最早的自动武器马克沁机枪就是使用后座力直接后座,再利用一个杠杆系统再装填的。看你的描述,可能更接近后来的一些管退式机枪,这种系统相比于现在的气导系统,不但设计复杂,不利用单兵武器小型化,散热也是大问题必须要使用水冷或者增设散热片,而在气导系统中,主要的机构都围绕机头的闭锁和延时开锁设计,复进再装填只要一根弹簧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按照你的描述,简单画了画,粗略估计重量要增加不少。我不是有意冒犯你,不过我觉得你这套系统的思路不是解决目前气导系统的问题,而是技术的倒退啊,难怪北方公司不给你回信;4、再说北方是做贸易的,业务范围涵盖也不小,不直接管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你要写给下面研究所,研究所联系方式不好找的话,建议你咨询下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或者直接先和他们探讨探讨也可以。。。
roopoo 发表于 2014-3-9 17:03
图片点击可以显示,或者哪位指导一下,我怎么发不了图片?
补充一点,你说的火药积碳的问题,如果气吹式的话,可能有不少积碳直接进入机匣了;活塞式气导燃气则是不进机匣的,积碳主要是在活塞室;非自动本身枪膛体积很小,抽壳靠手动速度也慢,燃气扩撒更容易问题不大。但是你说的这种结构,剩余的燃气直接在退壳的时候进入机匣。。。然后因为要容纳较复杂的杠杆结构,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机匣又相对封闭。。。。。。就等于把来不及扩散的残渣都留在了机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