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樊建平:“龙芯”实现规模产业化尚需十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06:57
访樊建平:“龙芯”实现规模产业化尚需十年







    科学时报2005年5月18日讯  有网友发帖说:“即使‘龙芯’CPU卖一万元一片,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买国产CPU。”可以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CPU,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樊建平研究员近日说,“龙芯2号”芯片目前在许多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龙芯3号”也即将推出,但“龙芯”要实现规模产业化,还要走10年左右的路。
    中国需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
    樊建平介绍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所在产业化方面走过了三个阶段。80年代,计算所成立了二三十家企业,是自主办企业时期。如京海、科海、信通、联想等都是由计算所人员创办的。随后,计算所产业化走向成果辐射阶段,开始积极寻求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公司,涌现出了曙光等一批优秀企业。
    “但在今后,计算所将积极推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业。”樊建平分析说,“过去,中国的许多高技术领域都是走引进、消化、吸收的模式,但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思路是走不通的。国外企业不会真正给你核心技术,产业的控制权仍在外国企业手中。”
    而我国企业研发能力普遍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龙芯”CPU的诞生。
    “但‘龙芯’的产业链比较长,其应用包括高端服务器、台式PC和嵌入式产品等。”樊建平说,“我预计‘龙芯’产业化会慢慢起来,但真正实现规模产业化,仍要走10年左右的路。”
    事实上,曙光服务器也走过这样的路。1992年,计算所开始研制曙光高级服务器,1994年完成研发阶段,1995年成立曙光公司。到如今,曙光服务器已经发展到“曙光4000H”,并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产业化刚好走过10年。
    政府投资应该向中小企业倾斜
    樊建平说,目前,计算所产业化主要通过成果辐射形式带动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但在今后,计算所将更多地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开展技术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说,今后的项目支持应该注重支持一个产业,而不仅是支持一个企业。”樊建平说,支持一个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几百万元的经费根本产生不出什么成果;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几百万元的科研经费无异于“天文数字”。
    事实上,对于联想、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来说,要进行研发,或者要走国际化,只要公司决策层下了决心,资金不成问题。目前,华为每年的研发经费就达二三十亿元。“企业更关注的是从什么角度切入研发。”樊建平说。
    樊建平介绍说,在日本,政府很注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优惠和市场环境,日本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支持本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它的中小企业成活率是中国企业成活率的3倍。
    “实际上,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樊建平说,“政府应该在企业的成长阶段加强支持,而对于已经成型的大企业,政府完全可以放开不管。”
    樊建平透露说,“龙芯3号”马上就要推出,龙芯公司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化运作。
    民族自信心不可或缺
    多年来,中国不注重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几乎全被国外企业垄断。而中国要培育自己的高科技企业,政府一方面要在市场环境方面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多优惠,另一方面更应树立公众的民族自信心。
    樊建平介绍说,日本在许多行业非常注重保护本国的市场。对于新兴产业,日本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本国民众购买本国产品。韩国这方面的做法更甚,国民的意识就是不买洋货。
    不少国内的高技术事实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例如“龙芯”CPU,已经在机顶盒、指纹识别机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市场上产品影响力不够,很大一个因素是公众的自信心不够,公众接受的教育大多是国货不如洋货。”樊建平说。
    “应该积极培养下一代人的民族自信心。”樊建平说,“我们的学校,应该在培养下一代人的创新能力方面加强教育,而不是让教育机构成为贩卖文凭的场所。在科研院所,也应该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让公众真正了解我国的科研水平到底如何。”访樊建平:“龙芯”实现规模产业化尚需十年







    科学时报2005年5月18日讯  有网友发帖说:“即使‘龙芯’CPU卖一万元一片,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买国产CPU。”可以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CPU,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樊建平研究员近日说,“龙芯2号”芯片目前在许多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龙芯3号”也即将推出,但“龙芯”要实现规模产业化,还要走10年左右的路。
    中国需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
    樊建平介绍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所在产业化方面走过了三个阶段。80年代,计算所成立了二三十家企业,是自主办企业时期。如京海、科海、信通、联想等都是由计算所人员创办的。随后,计算所产业化走向成果辐射阶段,开始积极寻求与社会力量共同办公司,涌现出了曙光等一批优秀企业。
    “但在今后,计算所将积极推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业。”樊建平分析说,“过去,中国的许多高技术领域都是走引进、消化、吸收的模式,但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思路是走不通的。国外企业不会真正给你核心技术,产业的控制权仍在外国企业手中。”
    而我国企业研发能力普遍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龙芯”CPU的诞生。
    “但‘龙芯’的产业链比较长,其应用包括高端服务器、台式PC和嵌入式产品等。”樊建平说,“我预计‘龙芯’产业化会慢慢起来,但真正实现规模产业化,仍要走10年左右的路。”
    事实上,曙光服务器也走过这样的路。1992年,计算所开始研制曙光高级服务器,1994年完成研发阶段,1995年成立曙光公司。到如今,曙光服务器已经发展到“曙光4000H”,并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产业化刚好走过10年。
    政府投资应该向中小企业倾斜
    樊建平说,目前,计算所产业化主要通过成果辐射形式带动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但在今后,计算所将更多地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开展技术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影响一个产业的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说,今后的项目支持应该注重支持一个产业,而不仅是支持一个企业。”樊建平说,支持一个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几百万元的经费根本产生不出什么成果;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几百万元的科研经费无异于“天文数字”。
    事实上,对于联想、华为这样的大企业来说,要进行研发,或者要走国际化,只要公司决策层下了决心,资金不成问题。目前,华为每年的研发经费就达二三十亿元。“企业更关注的是从什么角度切入研发。”樊建平说。
    樊建平介绍说,在日本,政府很注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优惠和市场环境,日本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支持本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它的中小企业成活率是中国企业成活率的3倍。
    “实际上,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樊建平说,“政府应该在企业的成长阶段加强支持,而对于已经成型的大企业,政府完全可以放开不管。”
    樊建平透露说,“龙芯3号”马上就要推出,龙芯公司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化运作。
    民族自信心不可或缺
    多年来,中国不注重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高新技术领域几乎全被国外企业垄断。而中国要培育自己的高科技企业,政府一方面要在市场环境方面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多优惠,另一方面更应树立公众的民族自信心。
    樊建平介绍说,日本在许多行业非常注重保护本国的市场。对于新兴产业,日本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本国民众购买本国产品。韩国这方面的做法更甚,国民的意识就是不买洋货。
    不少国内的高技术事实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例如“龙芯”CPU,已经在机顶盒、指纹识别机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市场上产品影响力不够,很大一个因素是公众的自信心不够,公众接受的教育大多是国货不如洋货。”樊建平说。
    “应该积极培养下一代人的民族自信心。”樊建平说,“我们的学校,应该在培养下一代人的创新能力方面加强教育,而不是让教育机构成为贩卖文凭的场所。在科研院所,也应该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让公众真正了解我国的科研水平到底如何。”
“但在今后,计算所将积极推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业。”樊建平分析说,“过去,中国的许多高技术领域都是走引进、消化、吸收的模式,但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思路是走不通的。国外企业不会真正给你核心技术,产业的控制权仍在外国企业手中。”

到今天才明白啊?原来看来净在做梦了.

[em06]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形容中国落后的单位就是十年, 越是专家越是如此。
我国落后二十年,尚需十年等等, 最普遍的八股文是: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极大进步,但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十年差距。   满足国人的自尊心吗?很有趣的现象
龙芯还是不错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现在民族主义高涨,是国产高科技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好时机
当头一盆凉水
从一二百年缩到几十年本来就是进步,只是好象太慢了点,
我不信[em05][em05]
我也不信
支持国货!
[em01][em02]
十年 ?
说不定到时候个人PC的处理能力都可以模拟核爆炸了 ~!
我们还在这眼巴巴的瞅着相当与奔3的龙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