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原创】 手把手让你理解CEC-一些常见疑问和误导(兼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9:51


其实这篇一部分是补述我上一偏错误啦,但都进来了给我看完啊!这是我花几天觉完成的,我承认我故意加了"隐身"好让各位有兴趣,另外请"务必"参看我第一个回复的第五条

1.SM-6/E-2D/盾舰(Aegis)/CEC=A射B导?
2.CEC本质是什么?
3.CEC的功用
4.CEC的效果and"隐型战机"(重点啊)
5.重要脑补and出处



Q:为了解决舰载雷达接战的视界问题(地平线下),USN开发出了SM-6與E-2D的CEC组合,可以在舰载雷达完全没有目标资讯下使用E-2D资讯来中继导引SM-6,最后(终端)在由引导到目标附近的SM-6本身的主动探寻器锁定目标接战,因此CEC可以简单来说就是一种A射B导嘛?


A:不是,虽然很像,但严格来说CEC的作战方式不是严格的A射B导

A射B导指的是A发射,接著可以完全不管,由B来接替导引,A可以完全退出战区
而CEC的接戰模式是A(盾舰)射A导,但导引用的资讯是B(E-2D)

这两者间的差别在A得一直控制导弹(A得保持在导弹的连线视界内,line of sight=LOS) 而A射B导不用

我们直接从图来解释,这是USN的NIFC-CA ppt,图中我们可以看到E-2D的资讯回传给盾舰,盾舰在用这些资讯来引导SM-6,只要SM-6一到水平面下这个接战就失效了,因为盾舰已经不在SM-6的LOS,因此要实行接战地平线下目标时SM-6得飞的够高,以保持足够距离在盾舰的LOS


(SM-6是由盾舰的S-band uplink连著,盾舰雷达本身看不到target,航道的规划是由E-2D回传给盾舰的资讯)





Q:我看提到CEC时大部分是在讲类似这种可以在本身雷达没有得到目标资讯下,利用他机传来的资讯打击目标,所以CEC主要的功用就是在解决这种问题嘛?


A:不对,你讲的这种功用不是CEC主要在做的,或者说你提的这种”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只是CEC的”附带”功用

CEC的本质和开发目的是USN在冷战后,发现在近代发生冲突的场景从大洋中转移到近海岸,近海岸不但有很严重的自然杂波和复杂海岸地形影响/阻碍传感器性能的发挥,更严重的是复杂的敌我威胁确认- 近岸通常夹杂著大量民间死老百姓的船只,友方/敌方/无辜船只的判断更日益困难,因此USN提出了”协同作战能力”系统(CEC),透过集合分散在空间上不同位置的个节点,从不同方向/性质的传感器得到的观测数据一起做融合,可以对目标有更精确判断,而要做到上述的的能力,就必须要有 1.可靠而且数据吞吐量大(大带宽)的数据链 2.能有效整合个节点资讯做融合处理的运算器,这分别对应的就是CEC系统里主要的两个设备-DDS数据链和CEP处理器

”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其实根本不用CEC这么复杂的系统就可以做到了
,例如大家应该都听过舰载直升机会负责去引导反舰导弹去长程打击目标,這就是一種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例子;而更有挑战性的空对空移动目标,张明德先生的著作-“认识真实的空空导弹_空空导弹的实际效能与使用限制”一文中提到,美军早就透过相对来说算是窄带的LINK-16和GPS建立的绝对转换座标完成空战中的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可以这样说只要你的数据鏈有一定帶寬和拥有精确的机与机间空间位置转换,即可实现这种第三方打击

上述提过,CEC出于传输庞大数据的需求需要极高带宽的数据链(Link16数据链是~200多kbps,而DDS则是~5Mbps),另外CEP要融合分散在个位置得来资讯也要有极强的运算(不只牵涉到”多机”间的位置转换,还要统一滤波/数据精度加权),这些条件就顺带支持了第三方打击的需求





Q:瞧你否认东否认西的,那可不可以乾脆点解释一下CEC有哪些功用?


A:抱歉要回答你问题我还是得从头大致讲一下...

每个CEC系统里的节点都会有DDS和CEP设备,DDS数据链把个节点间”未滤波”的传感器资讯”实时”传给个节点的CEP处理器,而个节点上的CEP使用相同的运算去(1)转换得来资讯座标使其重合(2)做数据精度加权和滤波

1.经过上述的处理后就会得出一个很精确、理论上高于任何单一节点能得到的目标观测数据,这也是CEC主要,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功能-“复合追踪”(Composite Tracking

(这是CEC系统对一个目标的观测,不同颜色小点即是未滤波前不同感测器(雷达,IFF…等)得出的数据,透过CEP处理得出一条融合后的航迹,左边由上而下分別是海拔/方位/距离资讯)


2.而在复合追踪沿伸出来的则是”精确提示”(Precision Cueing)
如果今天A节点本身的传感器无法获得目标的资讯(目标可能太远还没到雷达探距内),但CEC系统里有别的节点已经可以探测得到目标资讯,A节点可由复合追踪功能先行得知目标在空间哪个方位,做集合功率小角度且长驻留(dwell)时间去取得更远探距而增加探测得到目标机会,同时如果利用这个方法能得到更精确该目标资讯,又会顺带反馈给复合追踪,使其他节点得到刷新该目标的精度

(一般雷达为了保证有大范围搜索和更新率,有一定时间要求扫完整个空域,因此波束宽度不会用非常小以及停留在某一点时间不会太久(volume search,体搜寻);简单的来讲”精确提示”的描述可以想成”凝视”,可以看的更远但视场会减小,这对空战其实很危险,因为无法掌握到其他空间资讯,另外假如没有先行提示你哪一点有目标你也不知去凝视何处,因此得由CEC去补足,去先提示你方位以及在你凝视时靠著其他节点提供你战场感知)

(可以看到cued search比起volume search能掌握空间较小,但相对来说探距会增强)


3.最后一项不是CEC的本质,但却是CEC被大家广为人知的滥觞-协同作战(Coordinated, Cooperative Engagements),也就是上面一开始讲的利用第三方资讯导引接战(在CEC里被称为engage-on-remote),在本地传感器没接触目标下实施类似盲打





Q:(哈欠)…我想洗洗睡了,听完你讲解后我觉得CEC本质根本没那么有用,说是战争的革新实在太夸张了,还不如他的附带协同作战有用,性价比堪忧啊


A:CEC本质没用?你才洗洗睡吧…

基本上CEC是用来缩短OODA的时间(观察-定位-决策-行动),让信息在整个系统内流通更快

在超视距空战中(BVR),你不是只要雷达能探测到对方就可以对他发起攻击,你还必须要去敌我辨识/确认等等,同时在经过指挥官的决策判断对方意向才能开火(甚至还有要确认有无多机的报告都是单一对像重复开火问题);在傳統还没进入网络中心战的单机模式里,这几项流程走完几乎都会极大压缩你原本的先发现-先射距离优势,这也是美帝在两伊/波湾战争里BVR作战中碰到问题,而有了CEC,CEC把不同方位而且不同性质的传感器一起用"同样运算”融合互补(例如光电系统有良好方位指向性却没雷达的探距,或者隐形战绩无法被雷达看到但光电行),因此得出更精确观察/定位(OO),而同样运算得来个机拥有对目标单一航线(少掉重复问题)使决策者可以更快下定接战分配和战术执行(DA)

总结来说CEC发挥了网路每一个节点最大价值,其顺带支持的第三方致导避免了以往可能可以看到目标却刚刚好没有弹药但队友有弹药却看不到窘境,更精确的观察也使你拥有更多先视先射优势和更灵活战术分配,使接战和战场感知更为有效



另外对于未来隐形战机的威胁,CEC可说是一个解决办法

隐形战机并不是每一处RCS都很小,正确的来说隐形战机是把雷达回波透過外型偏射到他處(在他处形成一定角度区间内强RCS峰值)或用涂料/结构(RAM/RAS)降低回波,一般来说对隐形战机正面水平正负30度内是空战中最大威胁处,要尽量降低此处RCS,侧面相对来说不重要,后方更是如此(隐身在隐形”战机”历史中除了大神F23有考虑过后向隐身,F22一定程度考虑外,F35/J20/T50可以说是放弃状态);不过即使在正面经过一系列处理,因为战机有气动需求无法达到最理想外型,还是会在正面某些角度内形成一定强峰值区,但问题是正面这些强峰值角度區間区小,对单一视角雷达而言会像是一闪而过或断断续续无法有效追踪,更糟的是甚至被当成杂波被过滤掉

(这是南航用多层多极子法算出来的裸机身(不计算涂料,只算外型的隐形效果,单站雷达/俯仰角0度/1 GHz波段下)RCS分布,可以看到在侧面区域的RCS明显比正面平均高,另峰值区也较多)

但假如今天是类似CEC的连网呢?

下图是CEC概念的PPT,幾張圖就强而有力把CEC特点描绘出来

(一)

透过CEC把不同视角点连在一起:

对于一个单一视角雷达,如果隐形战机一个角度转向导致A机方位在隐形战机强峰值窄角度区间而看得到隐形战机,B机探测不到,但下个瞬间因为移动彼此之间角度又改变,导致变成B机在强峰值区间而A机掉出这个范围,这对于两机来说都是断断续续看到,无法形成连续航迹,但假如像CEC融合航迹以后就可以把各自得出的接合在一起

(这在电战干扰也是同一个道理,也许A机被干扰看不到而B机看到,过一段时间后换B机被干扰,把两个视角整合在一起解决追踪问题,其实你可以说电战就是隐形效果,因为两者本质都在降低雷达信噪比)

(二)

另外我想大家也知道,目前除开一般那种平滑曲面在公尺级的大型无尾飞翼构型(例如B-2)对长波还有抗性,基本上隐形”战机”所注重的隐形波段在X~C-band,一般到了L-band(波长~20cm)以上因为此时波长在开始跟机体某些部位尺寸相当产生一些特殊效应(例如表面行波),外型隐形效果会慢慢减弱,在趋近或接近米波时(UHF/VHF)基本上隐形效果已经失效,而RAM以目前公开资讯也大都作用于S~X-band

但长波也有先天旁瓣大易受干扰/波束大精度不高问题,即使经由现代兴起的相扫(AESA)或一些处理机制(数字处理or特殊处理,如STAP等等)改善了长波的先天病,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很难达到短波的精确度

但CEC妙就妙在这里

透过CEC,可以把不同性质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在一起做处理,简单的举例:
1.探测一个隐形战机因为其对X波段隐形效果好导致X-Band雷达只能得到断断续续航迹,即使是多个X-band雷达去做复盖还是有可能得不出正确航迹,但假如加上长波,虽然长波能探测隐形战机但其航迹无法像X波段精细,但经过融合处理如果发现这些有些中断航迹与长波段粗略航迹很大程度相叠,经过加权处理也可定出一个完整精细航迹

(上文的图在拿来借用一下,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工作波段雷达,各自有其工作波段特质,例如有的出来的数据点上下跳动大有的间距大,但融合做精度加权各自补足后就可得出一条精细航迹)


2.雷达特性可以透过一些特殊处理叠加融合加强,下面看到多个雷达对目标一起做处理的效果,两个长波经过下面概念后得到更好的精度




3.类似第一个,但引进了”不同性质”传感器去融合,例如利用光电的窄视场拥有很好方位指向性去为雷达加成改善长波精度(其他还有ESM等等)

(可以看到图中E-2上的光电系统(IR)一起加入融合,给予高的方向指向(high-angle resolusion))





Q:我擦,一说到隱形戰機精神就起來;额…可以更精细一点说说CEC融合的原理,例如滤波用什么原理和如何处理等等



A:当然可以,一般CEC是采用卡尔曼滤波法,而融合機制又分為集中式/分布式/混和式融合架构,另外更精细一点还有…..还有….

…………

还有你妹啦!我本身是学材料的,早说这不是科谱,上面这些都是我去翻看原文和看一些不是我本业论文,然后经过一堆大神打脸求教才得出来的,我要是还懂什么融合原理真当我是神啊!@#$%^&*(……



                                                                          End



作者脑补(结语)

反隐身部分

“(一)”的方法有其局限性,说过好的设计隐形战机其正面RCS峰值处少且小,要用短波覆盖抓出来得在空间中部属非常多节点,另外也得一直开启雷达,这会给予隐形战机的被动系统有良好机会去得出描绘一条路线突破/绕过此网路



“(二)”则是要尽量多部属不同波段(最好有连续)/性质雷达,例如能一起部属连续的波段UHF/L/S/X-band一起做连网,更甚加入光电/被动探测系统更完美,但这对数据链的性能要求会更大(更海量数据),融合处理也会更困难(不同类型传感器更难整合)


像CEC类似的连网是目前看来对付隐形战机比较有用的方法(之前USN一位高官就曾发表过在电战+防空联网下隐形战机优势被大幅削减),战争进入连网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但隐形战机的优势只是被削弱,并没有被免疫,即使是CEC也要靠著很多节点/强大的运算才稍微接近抵抗隐形战机威胁,而且加入对隐形战机来说算相辅相成的电战因素后会进一步下降联网的抵抗性,隐形进攻方给防守仍然带来极大压力,投入资源还是不成正比,J20的出现还是给TG与美帝原本的实力相对关系带来了极大转换

(题外话,隐形其实类似一种反LPI,LPI雷达通常是采用跳/扩频和减小发射能量/减少驻留目标时间来达成射频隐形,但这通常会损失一部分探距性能;隐身就是迫使你得用更多能量/更长驻留时间在目标,这会使被动探测系统有更多数据去采集分析,尤其被动探测连网也早已实现)




出处:1995/APL的CEC报告
JOHNS HOPKINS APL TECHNICAL DIGEST, VOLUME 16, NUMBER 4 (1995)

mountain top
Mountain Top: Beyond-the-Horizon Cruise Missile
Defense

NIFC-CA project
IAMD Requirements, Plans, and Programs

张明德
航空档案认识真实的空空导弹_空空导弹的实际效能与使用限制

孙义明 杨丽萍主编
信息化战争中的战术数据链

F35战斗机三维重建及气动、隐身特性分析_硕士学位论文
http://www.docin.com/p-230122692.html

(澳洲kopp博士采用物理光学法(PO)计算RCS,但问题是PO只能用在短波计算,PO无法模拟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行波,而行波在尺寸越偏里理想隐形波长会更严重,因此kopp的长波部分计算不准确,事实上即使在短波的计算也是有许多极端假设(不能分析极化因素、边缘、尖劈角、狭角等,直接用在机翼RCS估算前向RCS是不准的),可視为超理想极限,现今大都采用多层多极子法,因此我采用南航的FEKO算法结果图
事实上南航准不准确也没人知,RCS的算法只能逼近,最准的还是各国的实测,有许多镜射RCS很难用算法跑出来,得实际去测量,我使用这个图是来展示RCS在方向上的波动性而不是说F35的RCS是多少

另外,南航模拟的是无RAM/RAS的RCS,采用的图的条件是单站雷达/俯仰角0度/1 GHz波段下)




其实这篇一部分是补述我上一偏错误啦,但都进来了给我看完啊!这是我花几天觉完成的,我承认我故意加了"隐身"好让各位有兴趣,另外请"务必"参看我第一个回复的第五条

1.SM-6/E-2D/盾舰(Aegis)/CEC=A射B导?
2.CEC本质是什么?
3.CEC的功用
4.CEC的效果and"隐型战机"(重点啊)
5.重要脑补and出处



Q:为了解决舰载雷达接战的视界问题(地平线下),USN开发出了SM-6與E-2D的CEC组合,可以在舰载雷达完全没有目标资讯下使用E-2D资讯来中继导引SM-6,最后(终端)在由引导到目标附近的SM-6本身的主动探寻器锁定目标接战,因此CEC可以简单来说就是一种A射B导嘛?


A:不是,虽然很像,但严格来说CEC的作战方式不是严格的A射B导

A射B导指的是A发射,接著可以完全不管,由B来接替导引,A可以完全退出战区
而CEC的接戰模式是A(盾舰)射A导,但导引用的资讯是B(E-2D)

这两者间的差别在A得一直控制导弹(A得保持在导弹的连线视界内,line of sight=LOS) 而A射B导不用

我们直接从图来解释,这是USN的NIFC-CA ppt,图中我们可以看到E-2D的资讯回传给盾舰,盾舰在用这些资讯来引导SM-6,只要SM-6一到水平面下这个接战就失效了,因为盾舰已经不在SM-6的LOS,因此要实行接战地平线下目标时SM-6得飞的够高,以保持足够距离在盾舰的LOS

NIFC-CA3.jpg (77.74 KB, 下载次数: 9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6 10:11 上传


(SM-6是由盾舰的S-band uplink连著,盾舰雷达本身看不到target,航道的规划是由E-2D回传给盾舰的资讯)





Q:我看提到CEC时大部分是在讲类似这种可以在本身雷达没有得到目标资讯下,利用他机传来的资讯打击目标,所以CEC主要的功用就是在解决这种问题嘛?


A:不对,你讲的这种功用不是CEC主要在做的,或者说你提的这种”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只是CEC的”附带”功用

CEC的本质和开发目的是USN在冷战后,发现在近代发生冲突的场景从大洋中转移到近海岸,近海岸不但有很严重的自然杂波和复杂海岸地形影响/阻碍传感器性能的发挥,更严重的是复杂的敌我威胁确认- 近岸通常夹杂著大量民间死老百姓的船只,友方/敌方/无辜船只的判断更日益困难,因此USN提出了”协同作战能力”系统(CEC),透过集合分散在空间上不同位置的个节点,从不同方向/性质的传感器得到的观测数据一起做融合,可以对目标有更精确判断,而要做到上述的的能力,就必须要有 1.可靠而且数据吞吐量大(大带宽)的数据链 2.能有效整合个节点资讯做融合处理的运算器,这分别对应的就是CEC系统里主要的两个设备-DDS数据链和CEP处理器

”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其实根本不用CEC这么复杂的系统就可以做到了
,例如大家应该都听过舰载直升机会负责去引导反舰导弹去长程打击目标,這就是一種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例子;而更有挑战性的空对空移动目标,张明德先生的著作-“认识真实的空空导弹_空空导弹的实际效能与使用限制”一文中提到,美军早就透过相对来说算是窄带的LINK-16和GPS建立的绝对转换座标完成空战中的利用第三方资讯打击,可以这样说只要你的数据鏈有一定帶寬和拥有精确的机与机间空间位置转换,即可实现这种第三方打击

上述提过,CEC出于传输庞大数据的需求需要极高带宽的数据链(Link16数据链是~200多kbps,而DDS则是~5Mbps),另外CEP要融合分散在个位置得来资讯也要有极强的运算(不只牵涉到”多机”间的位置转换,还要统一滤波/数据精度加权),这些条件就顺带支持了第三方打击的需求





Q:瞧你否认东否认西的,那可不可以乾脆点解释一下CEC有哪些功用?


A:抱歉要回答你问题我还是得从头大致讲一下...

每个CEC系统里的节点都会有DDS和CEP设备,DDS数据链把个节点间”未滤波”的传感器资讯”实时”传给个节点的CEP处理器,而个节点上的CEP使用相同的运算去(1)转换得来资讯座标使其重合(2)做数据精度加权和滤波

1.经过上述的处理后就会得出一个很精确、理论上高于任何单一节点能得到的目标观测数据,这也是CEC主要,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功能-“复合追踪”(Composite Tracking

op.jpg (60.78 KB, 下载次数: 9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5 22:40 上传


(这是CEC系统对一个目标的观测,不同颜色小点即是未滤波前不同感测器(雷达,IFF…等)得出的数据,透过CEP处理得出一条融合后的航迹,左边由上而下分別是海拔/方位/距离资讯)


2.而在复合追踪沿伸出来的则是”精确提示”(Precision Cueing)
如果今天A节点本身的传感器无法获得目标的资讯(目标可能太远还没到雷达探距内),但CEC系统里有别的节点已经可以探测得到目标资讯,A节点可由复合追踪功能先行得知目标在空间哪个方位,做集合功率小角度且长驻留(dwell)时间去取得更远探距而增加探测得到目标机会,同时如果利用这个方法能得到更精确该目标资讯,又会顺带反馈给复合追踪,使其他节点得到刷新该目标的精度

(一般雷达为了保证有大范围搜索和更新率,有一定时间要求扫完整个空域,因此波束宽度不会用非常小以及停留在某一点时间不会太久(volume search,体搜寻);简单的来讲”精确提示”的描述可以想成”凝视”,可以看的更远但视场会减小,这对空战其实很危险,因为无法掌握到其他空间资讯,另外假如没有先行提示你哪一点有目标你也不知去凝视何处,因此得由CEC去补足,去先提示你方位以及在你凝视时靠著其他节点提供你战场感知)

APG77.jpg (29.37 KB, 下载次数: 9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5 22:40 上传


(可以看到cued search比起volume search能掌握空间较小,但相对来说探距会增强)


3.最后一项不是CEC的本质,但却是CEC被大家广为人知的滥觞-协同作战(Coordinated, Cooperative Engagements),也就是上面一开始讲的利用第三方资讯导引接战(在CEC里被称为engage-on-remote),在本地传感器没接触目标下实施类似盲打





Q:(哈欠)…我想洗洗睡了,听完你讲解后我觉得CEC本质根本没那么有用,说是战争的革新实在太夸张了,还不如他的附带协同作战有用,性价比堪忧啊


A:CEC本质没用?你才洗洗睡吧…

基本上CEC是用来缩短OODA的时间(观察-定位-决策-行动),让信息在整个系统内流通更快

在超视距空战中(BVR),你不是只要雷达能探测到对方就可以对他发起攻击,你还必须要去敌我辨识/确认等等,同时在经过指挥官的决策判断对方意向才能开火(甚至还有要确认有无多机的报告都是单一对像重复开火问题);在傳統还没进入网络中心战的单机模式里,这几项流程走完几乎都会极大压缩你原本的先发现-先射距离优势,这也是美帝在两伊/波湾战争里BVR作战中碰到问题,而有了CEC,CEC把不同方位而且不同性质的传感器一起用"同样运算”融合互补(例如光电系统有良好方位指向性却没雷达的探距,或者隐形战绩无法被雷达看到但光电行),因此得出更精确观察/定位(OO),而同样运算得来个机拥有对目标单一航线(少掉重复问题)使决策者可以更快下定接战分配和战术执行(DA)

总结来说CEC发挥了网路每一个节点最大价值,其顺带支持的第三方致导避免了以往可能可以看到目标却刚刚好没有弹药但队友有弹药却看不到窘境,更精确的观察也使你拥有更多先视先射优势和更灵活战术分配,使接战和战场感知更为有效



另外对于未来隐形战机的威胁,CEC可说是一个解决办法

隐形战机并不是每一处RCS都很小,正确的来说隐形战机是把雷达回波透過外型偏射到他處(在他处形成一定角度区间内强RCS峰值)或用涂料/结构(RAM/RAS)降低回波,一般来说对隐形战机正面水平正负30度内是空战中最大威胁处,要尽量降低此处RCS,侧面相对来说不重要,后方更是如此(隐身在隐形”战机”历史中除了大神F23有考虑过后向隐身,F22一定程度考虑外,F35/J20/T50可以说是放弃状态);不过即使在正面经过一系列处理,因为战机有气动需求无法达到最理想外型,还是会在正面某些角度内形成一定强峰值区,但问题是正面这些强峰值角度區間区小,对单一视角雷达而言会像是一闪而过或断断续续无法有效追踪,更糟的是甚至被当成杂波被过滤掉

I see.jpg (25.6 KB, 下载次数: 9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6 00:29 上传


(这是南航用多层多极子法算出来的裸机身(不计算涂料,只算外型的隐形效果,单站雷达/俯仰角0度/1 GHz波段下)RCS分布,可以看到在侧面区域的RCS明显比正面平均高,另峰值区也较多)

但假如今天是类似CEC的连网呢?

下图是CEC概念的PPT,幾張圖就强而有力把CEC特点描绘出来

(一)

透过CEC把不同视角点连在一起:

对于一个单一视角雷达,如果隐形战机一个角度转向导致A机方位在隐形战机强峰值窄角度区间而看得到隐形战机,B机探测不到,但下个瞬间因为移动彼此之间角度又改变,导致变成B机在强峰值区间而A机掉出这个范围,这对于两机来说都是断断续续看到,无法形成连续航迹,但假如像CEC融合航迹以后就可以把各自得出的接合在一起

track.jpg (45.82 KB, 下载次数: 9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5 22:42 上传


(这在电战干扰也是同一个道理,也许A机被干扰看不到而B机看到,过一段时间后换B机被干扰,把两个视角整合在一起解决追踪问题,其实你可以说电战就是隐形效果,因为两者本质都在降低雷达信噪比)

(二)

另外我想大家也知道,目前除开一般那种平滑曲面在公尺级的大型无尾飞翼构型(例如B-2)对长波还有抗性,基本上隐形”战机”所注重的隐形波段在X~C-band,一般到了L-band(波长~20cm)以上因为此时波长在开始跟机体某些部位尺寸相当产生一些特殊效应(例如表面行波),外型隐形效果会慢慢减弱,在趋近或接近米波时(UHF/VHF)基本上隐形效果已经失效,而RAM以目前公开资讯也大都作用于S~X-band

但长波也有先天旁瓣大易受干扰/波束大精度不高问题,即使经由现代兴起的相扫(AESA)或一些处理机制(数字处理or特殊处理,如STAP等等)改善了长波的先天病,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很难达到短波的精确度

但CEC妙就妙在这里

透过CEC,可以把不同性质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在一起做处理,简单的举例:
1.探测一个隐形战机因为其对X波段隐形效果好导致X-Band雷达只能得到断断续续航迹,即使是多个X-band雷达去做复盖还是有可能得不出正确航迹,但假如加上长波,虽然长波能探测隐形战机但其航迹无法像X波段精细,但经过融合处理如果发现这些有些中断航迹与长波段粗略航迹很大程度相叠,经过加权处理也可定出一个完整精细航迹

op1.jpg (28.57 KB, 下载次数: 9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5 22:42 上传


(上文的图在拿来借用一下,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工作波段雷达,各自有其工作波段特质,例如有的出来的数据点上下跳动大有的间距大,但融合做精度加权各自补足后就可得出一条精细航迹)


2.雷达特性可以透过一些特殊处理叠加融合加强,下面看到多个雷达对目标一起做处理的效果,两个长波经过下面概念后得到更好的精度

mfjj12.jpg (46.25 KB, 下载次数: 9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5 22:43 上传





3.类似第一个,但引进了”不同性质”传感器去融合,例如利用光电的窄视场拥有很好方位指向性去为雷达加成改善长波精度(其他还有ESM等等)

IR seeker.jpg (52.8 KB, 下载次数: 9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5 22:44 上传


(可以看到图中E-2上的光电系统(IR)一起加入融合,给予高的方向指向(high-angle resolusion))





Q:我擦,一说到隱形戰機精神就起來;额…可以更精细一点说说CEC融合的原理,例如滤波用什么原理和如何处理等等



A:当然可以,一般CEC是采用卡尔曼滤波法,而融合機制又分為集中式/分布式/混和式融合架构,另外更精细一点还有…..还有….

…………

还有你妹啦!我本身是学材料的,早说这不是科谱,上面这些都是我去翻看原文和看一些不是我本业论文,然后经过一堆大神打脸求教才得出来的,我要是还懂什么融合原理真当我是神啊!@#$%^&*(……



                                                                          End



作者脑补(结语)

反隐身部分

“(一)”的方法有其局限性,说过好的设计隐形战机其正面RCS峰值处少且小,要用短波覆盖抓出来得在空间中部属非常多节点,另外也得一直开启雷达,这会给予隐形战机的被动系统有良好机会去得出描绘一条路线突破/绕过此网路



“(二)”则是要尽量多部属不同波段(最好有连续)/性质雷达,例如能一起部属连续的波段UHF/L/S/X-band一起做连网,更甚加入光电/被动探测系统更完美,但这对数据链的性能要求会更大(更海量数据),融合处理也会更困难(不同类型传感器更难整合)


像CEC类似的连网是目前看来对付隐形战机比较有用的方法(之前USN一位高官就曾发表过在电战+防空联网下隐形战机优势被大幅削减),战争进入连网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但隐形战机的优势只是被削弱,并没有被免疫,即使是CEC也要靠著很多节点/强大的运算才稍微接近抵抗隐形战机威胁,而且加入对隐形战机来说算相辅相成的电战因素后会进一步下降联网的抵抗性,隐形进攻方给防守仍然带来极大压力,投入资源还是不成正比,J20的出现还是给TG与美帝原本的实力相对关系带来了极大转换

(题外话,隐形其实类似一种反LPI,LPI雷达通常是采用跳/扩频和减小发射能量/减少驻留目标时间来达成射频隐形,但这通常会损失一部分探距性能;隐身就是迫使你得用更多能量/更长驻留时间在目标,这会使被动探测系统有更多数据去采集分析,尤其被动探测连网也早已实现)




出处:1995/APL的CEC报告
JOHNS HOPKINS APL TECHNICAL DIGEST, VOLUME 16, NUMBER 4 (1995)

mountain top
Mountain Top: Beyond-the-Horizon Cruise Missile
Defense

NIFC-CA project
IAMD Requirements, Plans, and Programs

张明德
航空档案认识真实的空空导弹_空空导弹的实际效能与使用限制

孙义明 杨丽萍主编
信息化战争中的战术数据链

F35战斗机三维重建及气动、隐身特性分析_硕士学位论文
http://www.docin.com/p-230122692.html

(澳洲kopp博士采用物理光学法(PO)计算RCS,但问题是PO只能用在短波计算,PO无法模拟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行波,而行波在尺寸越偏里理想隐形波长会更严重,因此kopp的长波部分计算不准确,事实上即使在短波的计算也是有许多极端假设(不能分析极化因素、边缘、尖劈角、狭角等,直接用在机翼RCS估算前向RCS是不准的),可視为超理想极限,现今大都采用多层多极子法,因此我采用南航的FEKO算法结果图
事实上南航准不准确也没人知,RCS的算法只能逼近,最准的还是各国的实测,有许多镜射RCS很难用算法跑出来,得实际去测量,我使用这个图是来展示RCS在方向上的波动性而不是说F35的RCS是多少

另外,南航模拟的是无RAM/RAS的RCS,采用的图的条件是单站雷达/俯仰角0度/1 GHz波段下)




CEC的补充(以下大部分是我的推论)

1.依我的理解,说到底CEC并不复杂,CEC更类似于一种概念的实践,总体架设是数据链+融合处理器的配合,事实上很多系统也有类似描述(注),那到底CEC有什么特别?

例如在下面给的连结,你也可以看到有F35/F18EF/EA-18G把本身得来资讯透过各种数据链回传给E-2D做融合(fusion),文中也提及到了类似射手-观测机的配合,他们并没有提到任何CEC字眼而数据链也不是使用DDS

我想差别在于”等级
CEC相对上面的系统有更”实时”的资料传输和更复杂精确的融合处理

应该说什么样的目标就决定你需要什么等级数据链/处理
对于像是不动且RCS大的船体目标,你的目标更新率不用很高,传感器也不用很复杂,这样对需要的数据链和融合器就不用要求那么高

但今天假如面对的是个高速/隐身目标,得需要很多传感器的数据去抓他(例如集合长/短波,甚至是光电/ESM),同时数据更新率也要求高,这时就需要更强大的数据链以传输更海量的数据,实时性也得好以增加目标数据更新率,而不同波段雷达的融合处理也会造成更多困难

事实上你如果拿link16来当DDS用当然可以,美国在前期CEC地面实验就拿过Link16测试(1995年),但结果暴露出目标资料更新速度/传输和融合后精确度皆不如预想的CEC要求,支持得成员数也有限
(另外叙述:”信息化战争中的战术数据链”p.202 or “海上协同作战对通信能力的需求与对策研究”等等)
如果CEC可以用更容易的方式实现一样需求,美帝也不会在追求小型化当前CEC设备碰到如此多困难和必要

注.http://news.usni.org/2014/01/23/navys-next-air-war

(DDS是采用相控式发射的数据链,其窄波束传播极大减少外泄的讯号,使敌方很难知道正确频率从而不知道在哪波段干扰,窄波束也有利于集中能量,像雷达一样烧穿干扰信号,缺点即为重且庞大,目前难以在战机尺寸使用)



2.CEC本身看似法力无边,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单节点性能,一堆烂的传感器/节点本身不会一经过CEC就超过极好的单平台节点,这是APL报告开宗明义讲的(两个探距10公里的雷达经过类似CEC后不会变成可以探测>>10公里)


3.目前机载CEC方面难处在太重,需要E-2等级才能勉强驮上去(最新版本235kg),而主要重量贡献在于DDS数据链,此部份在尺寸/重量上最难减下
目前USN在2010年提出新的通用阵列组件(CAB,Common Array Block ),使用第三代GaN技术的相位阵列天线作为天线收/发硬体,好在维持功率/带宽下减少重量和体积
目前机载版还没被提出要换用GaN,估计要等舰上用的先成熟(paper研究對E-2機載系列來说把机载设备降到250kg以下才有可能负担)
A secondary objective for the program is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n architecture that utilizes a set of common components that are extensible to future airborne, shipboard and UAV based systems.

12--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 (CEC) Common Array Block (CAB) Family of Antennas (FoA)
https://www.fbo.gov/?s=opportuni ... b=core&_cview=0


4.目前CEC只能容纳24个节点,很大程度是受到数据链带宽制约
有两个改进项目在计画扩充更多成员- JSN及TCN,他们别具巧思,都是建立在保持现有带宽下增加更多节点

1995年APL时的CEC有浪费特性,那时传送的资讯是无选择,也就是你看到啥全部传送出去就对了

JSN 是类似于两个CEC集团,一个集团内是用DDS沟通(原本的浪费特性),但两个CEC集团间是靠著lin16传输他们各自"复合追踪图"(是滤波完的资 讯,APL文中明确提到是可借一般数据链传输),在藉由precise cueing去弥补两个集团各自没有交集到部分,是个很高明分工

只是A集团无法跟B集团配合去engagement,不过话说回来APL文中又提到整个CEC在连接或剔除新成员很方便,也许再跟那个集团要用的成员连接就好,不过这应该要要求是这两个集团不可太过遥远,毕竟DDS有其限制距离


TCN 是在整个CEC系统里进行data select 传输,并不需要传输所有资讯,而是看哪个节点间相对缺少什么没看到资讯去传送,降低带宽需求,如此就可在原有带宽中增加更多成员,要engegement 时在占用其需要带宽需求就好,毕竟你不会随时动不动都在engagement,engagement是在1.你需要静默接战2.经由precise cueing后你仍得不到足够资讯


我预测应该是双管齐下,如此成原数会有实质大量增加

5.我在上文说过,我本身学的与这些东西无关(顶多在GaN材料上有稍微触击),更大部分是得自于著作字面上的理解和与其他系统的对比考证,例如我能跟你大致说一个没有外倾的垂尾RCS比有外倾的大,但为什么会这样我就无法跟你解释
有问题的可以提出讨论交流,如果是我会的我会尽量用我的理解并附上我来自的出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是否是我理解有误


CEC的补充(以下大部分是我的推论)

1.依我的理解,说到底CEC并不复杂,CEC更类似于一种概念的实践,总体架设是数据链+融合处理器的配合,事实上很多系统也有类似描述(注),那到底CEC有什么特别?

例如在下面给的连结,你也可以看到有F35/F18EF/EA-18G把本身得来资讯透过各种数据链回传给E-2D做融合(fusion),文中也提及到了类似射手-观测机的配合,他们并没有提到任何CEC字眼而数据链也不是使用DDS

我想差别在于”等级
CEC相对上面的系统有更”实时”的资料传输和更复杂精确的融合处理

应该说什么样的目标就决定你需要什么等级数据链/处理
对于像是不动且RCS大的船体目标,你的目标更新率不用很高,传感器也不用很复杂,这样对需要的数据链和融合器就不用要求那么高

但今天假如面对的是个高速/隐身目标,得需要很多传感器的数据去抓他(例如集合长/短波,甚至是光电/ESM),同时数据更新率也要求高,这时就需要更强大的数据链以传输更海量的数据,实时性也得好以增加目标数据更新率,而不同波段雷达的融合处理也会造成更多困难

事实上你如果拿link16来当DDS用当然可以,美国在前期CEC地面实验就拿过Link16测试(1995年),但结果暴露出目标资料更新速度/传输和融合后精确度皆不如预想的CEC要求,支持得成员数也有限
(另外叙述:”信息化战争中的战术数据链”p.202 or “海上协同作战对通信能力的需求与对策研究”等等)
如果CEC可以用更容易的方式实现一样需求,美帝也不会在追求小型化当前CEC设备碰到如此多困难和必要

注.http://news.usni.org/2014/01/23/navys-next-air-war

未命名000.jpg (39.23 KB, 下载次数: 8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6 10:13 上传


(DDS是采用相控式发射的数据链,其窄波束传播极大减少外泄的讯号,使敌方很难知道正确频率从而不知道在哪波段干扰,窄波束也有利于集中能量,像雷达一样烧穿干扰信号,缺点即为重且庞大,目前难以在战机尺寸使用)



2.CEC本身看似法力无边,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单节点性能,一堆烂的传感器/节点本身不会一经过CEC就超过极好的单平台节点,这是APL报告开宗明义讲的(两个探距10公里的雷达经过类似CEC后不会变成可以探测>>10公里)


3.目前机载CEC方面难处在太重,需要E-2等级才能勉强驮上去(最新版本235kg),而主要重量贡献在于DDS数据链,此部份在尺寸/重量上最难减下
目前USN在2010年提出新的通用阵列组件(CAB,Common Array Block ),使用第三代GaN技术的相位阵列天线作为天线收/发硬体,好在维持功率/带宽下减少重量和体积
目前机载版还没被提出要换用GaN,估计要等舰上用的先成熟(paper研究對E-2機載系列來说把机载设备降到250kg以下才有可能负担)
A secondary objective for the program is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n architecture that utilizes a set of common components that are extensible to future airborne, shipboard and UAV based systems.

12--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 (CEC) Common Array Block (CAB) Family of Antennas (FoA)
https://www.fbo.gov/?s=opportuni ... b=core&_cview=0


4.目前CEC只能容纳24个节点,很大程度是受到数据链带宽制约
有两个改进项目在计画扩充更多成员- JSN及TCN,他们别具巧思,都是建立在保持现有带宽下增加更多节点

1995年APL时的CEC有浪费特性,那时传送的资讯是无选择,也就是你看到啥全部传送出去就对了

JSN 是类似于两个CEC集团,一个集团内是用DDS沟通(原本的浪费特性),但两个CEC集团间是靠著lin16传输他们各自"复合追踪图"(是滤波完的资 讯,APL文中明确提到是可借一般数据链传输),在藉由precise cueing去弥补两个集团各自没有交集到部分,是个很高明分工

只是A集团无法跟B集团配合去engagement,不过话说回来APL文中又提到整个CEC在连接或剔除新成员很方便,也许再跟那个集团要用的成员连接就好,不过这应该要要求是这两个集团不可太过遥远,毕竟DDS有其限制距离


TCN 是在整个CEC系统里进行data select 传输,并不需要传输所有资讯,而是看哪个节点间相对缺少什么没看到资讯去传送,降低带宽需求,如此就可在原有带宽中增加更多成员,要engegement 时在占用其需要带宽需求就好,毕竟你不会随时动不动都在engagement,engagement是在1.你需要静默接战2.经由precise cueing后你仍得不到足够资讯


我预测应该是双管齐下,如此成原数会有实质大量增加

5.我在上文说过,我本身学的与这些东西无关(顶多在GaN材料上有稍微触击),更大部分是得自于著作字面上的理解和与其他系统的对比考证,例如我能跟你大致说一个没有外倾的垂尾RCS比有外倾的大,但为什么会这样我就无法跟你解释
有问题的可以提出讨论交流,如果是我会的我会尽量用我的理解并附上我来自的出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是否是我理解有误
(^_^)先顶再看啊,楼主辛苦
好文啊,体系作战任重道远啊
楼主辛苦了,表示理解不能。。。。
CEC简单来说就是开全图。。。。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4-2-26 08:33
CEC简单来说就是开全图。。。。
是可以这么说

不过重叠部分的融合带来更精确更快的目标观察也是优点之一
TAOG 发表于 2014-2-26 08:39
是可以这么说

不过重叠部分的融合带来更精确更快的目标观察也是优点之一
就是把每个平台的探测视野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战场态势图再分发下去,这个东西绝对是反隐身的利器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4-2-26 08:49
就是把每个平台的探测视野融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战场态势图再分发下去,这个东西绝对是反隐身的利器
查、打、导分离。。。
不明觉历,待以后有空再慢慢学习
[WARNING! WARNING!]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27015634_478_1989534434_1_bkjmGyoxBzbK+l1lHz2stqlF+6xCpv2xhGu9s1uhJgpdVgiYJMXNb9wF5ynXBclB9XoLHcwydPwh1xwobqlc/s.swf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4-2-26 09:26

我刚想请人帮我把这段po上来耶...这原本好像在youtube

thx
游骑兵不骑马 发表于 2014-2-26 06:02
楼主辛苦了,表示理解不能。。。。

主文不会很难的...我写的都是字面上的理解,细看配图的话应该很好懂,我也没那实力写很详细的...
所以,如果SM6飞到地平线以下之前不能自主锁定目标,即使E-2D能看见目标也没用?
兄弟又来科普了。。支持啊。。

Ilovem24 发表于 2014-2-26 12:41
所以,如果SM6飞到地平线以下之前不能自主锁定目标,即使E-2D能看见目标也没用?


是的,可以这么说

因为E-2D上没有可连接SM-6的DL
Ilovem24 发表于 2014-2-26 12:41
所以,如果SM6飞到地平线以下之前不能自主锁定目标,即使E-2D能看见目标也没用?


是的,可以这么说

因为E-2D上没有可连接SM-6的DL
感谢分享这么专业的东西,真心不懂
这种文章要顶!
说的不错,而且用词很平和还挺幽默
不像有些人动不动就觉得发帖子是在打谁的脸,帖子里一股怪味
感谢分享这么专业的东西,真心不懂
wxy0wxy 发表于 2014-2-26 15:02
感谢分享这么专业的东西,真心不懂
....= =

还是谢谢帮顶...

希望能看一下,主文不难理解


......
只看完一楼。。。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CEC可以算一种发展中的C4KISR吗。。。
另外。感觉按照LZ的描述,通过CEC来搞反隐形,关键问题在于某个节点处理信号的算法,至于通信环节到还没有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CEC的重点在这里对吗。。

......
只看完一楼。。。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CEC可以算一种发展中的C4KISR吗。。。
另外。感觉按照LZ的描述,通过CEC来搞反隐形,关键问题在于某个节点处理信号的算法,至于通信环节到还没有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CEC的重点在这里对吗。。
看不懂,很认真的尝试着理解性的读了一遍,确实太深奥了。不过真心顶楼主,这样的帖子不应该只有这么少的回帖~~~大多数网友都知难而退掉了。

biller 发表于 2014-2-26 17:09
......
只看完一楼。。。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CEC可以算一种发展中的C4KISR吗。。。


1.很类似,但我记忆没错的话好像有点不同(CEC更重于是网路传感器的融合,你说的我记得囊括的没有这么简单)

2.对的,只是不是某个节点,CEC内所有节点都会同时做一样运算的融合处理

CEC来搞反隐形的确关键是把系统空间不同方向上所有不同传感器得来讯息集合融合在一起,因为隐身战机很难做到全向/全波段隐身,甚至是IR的隐身

CEC比起毛子以前的反隐身方法:长波先有个大致范围,在逐个下降波段去探测得到越来越精细讯息有个决定性不同 - CEC得来所有的数据不分波段或性质是在后端一起被处理(你可以看我一楼第二个图),可以得到更快和更精准目标资讯,毛子的作法像是CEC中第二个precise cueing,但最后得到的只有一种波段的观察数据
这之间区别很像F22 CIP和F35 ICP在处理数据的差别(还是用个比喻好了,我感觉我口语很差...抱歉)

但是CEC系统内的每个节点都会配备DDS和CEP设备,而CEP就是来做数据融合运算(使用一致的算法处理得出一致的目标资讯),也就是在CEC内每个节点都是运算中心

简单的操作流程是
A机抓到一个新目标讯息 - 先传给本身的CEP处理使这讯息加入原本整个系统融合后的战场感知图 - 同时这个讯息经由DDS分配给系统内所有节点的CEP - 重复步骤2的流程


可以讨论讨论:)
biller 发表于 2014-2-26 17:09
......
只看完一楼。。。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CEC可以算一种发展中的C4KISR吗。。。


1.很类似,但我记忆没错的话好像有点不同(CEC更重于是网路传感器的融合,你说的我记得囊括的没有这么简单)

2.对的,只是不是某个节点,CEC内所有节点都会同时做一样运算的融合处理

CEC来搞反隐形的确关键是把系统空间不同方向上所有不同传感器得来讯息集合融合在一起,因为隐身战机很难做到全向/全波段隐身,甚至是IR的隐身

CEC比起毛子以前的反隐身方法:长波先有个大致范围,在逐个下降波段去探测得到越来越精细讯息有个决定性不同 - CEC得来所有的数据不分波段或性质是在后端一起被处理(你可以看我一楼第二个图),可以得到更快和更精准目标资讯,毛子的作法像是CEC中第二个precise cueing,但最后得到的只有一种波段的观察数据
这之间区别很像F22 CIP和F35 ICP在处理数据的差别(还是用个比喻好了,我感觉我口语很差...抱歉)

但是CEC系统内的每个节点都会配备DDS和CEP设备,而CEP就是来做数据融合运算(使用一致的算法处理得出一致的目标资讯),也就是在CEC内每个节点都是运算中心

简单的操作流程是
A机抓到一个新目标讯息 - 先传给本身的CEP处理使这讯息加入原本整个系统融合后的战场感知图 - 同时这个讯息经由DDS分配给系统内所有节点的CEP - 重复步骤2的流程


可以讨论讨论:)

biller 发表于 2014-2-26 17:09
......
只看完一楼。。。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CEC可以算一种发展中的C4KISR吗。。。


漏看一点,通信环节也是个问题(如果说的是数据链性能)

可以看我2楼的第一点,应该说什么样的目标就决定你需要什么等级数据链/处理

对于像是不动且RCS大的船体目标,你的目标更新率不用很高,传感器也不用很复杂,这样对需要的数据链和融合器就不用要求那么高

但今天假如面对的是个高速/隐身目标,得需要很多传感器的数据去抓他(例如集合长/短波,甚至是光电/ESM),同时数据更新率也要求高,这时就需要更强大的数据链以传输更海量的数据,实时性也得好以增加目标数据更新率,而不同波段雷达的融合处理也会造成更多困难

以上是我看完各种资料后的想法...
biller 发表于 2014-2-26 17:09
......
只看完一楼。。。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CEC可以算一种发展中的C4KISR吗。。。


漏看一点,通信环节也是个问题(如果说的是数据链性能)

可以看我2楼的第一点,应该说什么样的目标就决定你需要什么等级数据链/处理

对于像是不动且RCS大的船体目标,你的目标更新率不用很高,传感器也不用很复杂,这样对需要的数据链和融合器就不用要求那么高

但今天假如面对的是个高速/隐身目标,得需要很多传感器的数据去抓他(例如集合长/短波,甚至是光电/ESM),同时数据更新率也要求高,这时就需要更强大的数据链以传输更海量的数据,实时性也得好以增加目标数据更新率,而不同波段雷达的融合处理也会造成更多困难

以上是我看完各种资料后的想法...
猛犸8 发表于 2014-2-26 12:44
兄弟又来科普了。。支持啊。。
回来一看楼上就一起说了,这不是科谱...我没那实力...感谢一直肯赏光看我的废文....
技术贴没人看,先顶再读
写得很好啊,收藏了,用问答方式回答众军迷对CEC的疑惑,别出心裁!
TAOG 发表于 2014-2-26 16:45
....= =

还是谢谢帮顶...
感觉这样的话对数据实时传送,接收,和分析决策有很高要求啊,非智能电脑不能完成。。。而且这个电磁环境也很不容易稳定吧?感觉现阶段只有美帝能试玩下,以后那些小国只能挨打了。

透过CEC把不同视角点连在一起:

对于一个单一视角雷达,如果隐形战机一个角度转向导致A机方位在隐形战机强峰值窄角度区间而看得到隐形战机,B机探测不到,但下个瞬间因为移动彼此之间角度又改变,导致变成B机在强峰值区间而A机掉出这个范围,这对于两机来说都是断断续续看到,无法形成连续航迹,但假如像CEC融合航迹以后就可以把各自得出的接合在一起

本鳖设想的对付隐身目标的方法是把多架战机雷达进行联网探测,把多架战机雷达的时钟做到精确同步,那么各个雷达就能跑同样的程序,接收解算己方其他战机的雷达信号,再通过数据链同步更新程序,共享数据,网里的多架战机拉开间隔搜索,只要雷达运算能力足够强就能同时跑多个雷达程序接收解算多部雷达的信号,实现A机发射雷达信号,其他处于回波方位的战机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再通过数据链共享目标诸元,如此雷达联网本机发射的信号夹杂着既有本机才能识别的低可截获信号也有加密的共享信号,雷达联网探测加大了发现锁定隐身目标的概率,比光学联网的探测距离要远的多。

雷达联网探测用在多架预警机上会大幅度增加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会比战斗机更远的发现目标。

这种把各个战机的雷达时钟做成精确同步联网探测的方法比CEC数据融合的难度低,更容易工程实现,当然加上CEC就会更上一层楼。

透过CEC把不同视角点连在一起:

对于一个单一视角雷达,如果隐形战机一个角度转向导致A机方位在隐形战机强峰值窄角度区间而看得到隐形战机,B机探测不到,但下个瞬间因为移动彼此之间角度又改变,导致变成B机在强峰值区间而A机掉出这个范围,这对于两机来说都是断断续续看到,无法形成连续航迹,但假如像CEC融合航迹以后就可以把各自得出的接合在一起

本鳖设想的对付隐身目标的方法是把多架战机雷达进行联网探测,把多架战机雷达的时钟做到精确同步,那么各个雷达就能跑同样的程序,接收解算己方其他战机的雷达信号,再通过数据链同步更新程序,共享数据,网里的多架战机拉开间隔搜索,只要雷达运算能力足够强就能同时跑多个雷达程序接收解算多部雷达的信号,实现A机发射雷达信号,其他处于回波方位的战机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再通过数据链共享目标诸元,如此雷达联网本机发射的信号夹杂着既有本机才能识别的低可截获信号也有加密的共享信号,雷达联网探测加大了发现锁定隐身目标的概率,比光学联网的探测距离要远的多。

雷达联网探测用在多架预警机上会大幅度增加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会比战斗机更远的发现目标。

这种把各个战机的雷达时钟做成精确同步联网探测的方法比CEC数据融合的难度低,更容易工程实现,当然加上CEC就会更上一层楼。
回来一看楼上就一起说了,这不是科谱...我没那实力...感谢一直肯赏光看我的废文....
请教几个问题,1、cec是否就是网络中心战;2、f35目前能否成为楼主上述说的节点;3、如果很多节点同时扫描某个空域,会有不同角度的大不相同雷达反射,如何做到融合计算,是否要提前掌握目标的各向反射特征?

我很低调 发表于 2014-2-27 12:00
请教几个问题,1、cec是否就是网络中心战;2、f35目前能否成为楼主上述说的节点;3、如果很多节点同时扫 ...


1.可以看我2楼回复,應該說"网络中心战"是个很笼统说法

2.f35本身就带有网络中心战概念(其软件叙述有说要在2010把融合外来讯息的功能加入),至于F35是否能成为CEC节点这就要看USN能不能把目前的CEC设备减重缩小(2楼第三点有提到)

3.额...更接近原理的是我就不懂了...

我猜测是依个传感器性质得来数据,例如取得相对于个节点目标的距离/方位,在融合看有没有重叠
(CEP处理器一项功能是"gridlock",把个节点得到的数据转换成一个单一绝对座标,在去对所有数据滤波和精度加权;
举个例子今天假如一个传感器被欺骗干扰得到一个虚假目标(假方位/距离),与其他节点融合时,其他节点没有在这个方位有目标抓到,这个假目标就会被识别出来(相对突兀))

另外我看你叙述有点奇怪,因为RCS更像是目标讯号强弱的描述,小RCS即指你得在更短距离才能得到目标的数据(方位/距离)...

第三点是我的推论,可以讨论...(我不是这方面专业,不一定对)


补充内容 (2014-5-19 21:44):
是S/N....我看错问题...
我很低调 发表于 2014-2-27 12:00
请教几个问题,1、cec是否就是网络中心战;2、f35目前能否成为楼主上述说的节点;3、如果很多节点同时扫 ...


1.可以看我2楼回复,應該說"网络中心战"是个很笼统说法

2.f35本身就带有网络中心战概念(其软件叙述有说要在2010把融合外来讯息的功能加入),至于F35是否能成为CEC节点这就要看USN能不能把目前的CEC设备减重缩小(2楼第三点有提到)

3.额...更接近原理的是我就不懂了...

我猜测是依个传感器性质得来数据,例如取得相对于个节点目标的距离/方位,在融合看有没有重叠
(CEP处理器一项功能是"gridlock",把个节点得到的数据转换成一个单一绝对座标,在去对所有数据滤波和精度加权;
举个例子今天假如一个传感器被欺骗干扰得到一个虚假目标(假方位/距离),与其他节点融合时,其他节点没有在这个方位有目标抓到,这个假目标就会被识别出来(相对突兀))

另外我看你叙述有点奇怪,因为RCS更像是目标讯号强弱的描述,小RCS即指你得在更短距离才能得到目标的数据(方位/距离)...

第三点是我的推论,可以讨论...(我不是这方面专业,不一定对)


补充内容 (2014-5-19 21:44):
是S/N....我看错问题...

wdsy81 发表于 2014-2-27 09:16
本鳖设想的对付隐身目标的方法是把多架战机雷达进行联网探测,把多架战机雷达的时钟做到精确同步,那么各 ...


我理解下...
你说的有点像多基雷达观念,我是没有在CEC的文章里看到类似叙述啦...
CEC大部分还是在讲A机只能收到A机发出的讯号,然后在整合个节点数据

如果CEC又可以配合类似多基雷达观念,那的确会蛮可怕的

我不是否定CEC一定没有这个功能,之前我就曾看过很符合你叙述的说法:

A: "OAsuW说他们用CEC可以让若干AMDR-S发挥超越更大尺寸AMDR-S的能力:复数arrays照射,单一array接受复数arrays照射的反射"

B: "这个传感器网络不是因为太科幻而USN认为无法实现吗?"

A: "这是USNI引述SNA2014的嘴炮"

这位A在说USN的事都是蛮可靠的,至少大部分都有公开物根据,这代表不管有无,CEC在USN的设想/预计里是有可能拥有这个能力(注)

不过依目前比较正式的资讯CEC是没有这个能力叙述,我问了上面那几位他们也没给我出处来源,我搜关键字也找不到,因此不敢对你说的妄下断言...


注. 该怎么说呢...其实这也不能说是"CEC有没有这能力"...应该说能不能达成这能力跟CEC本身没啥直接关系了(这跟是否能正确判断我方讯号并接收有更大关系,虽然后端运算就跟CEC有关了,但这难处我想再前者),我很难表达我想的意思抱歉...
wdsy81 发表于 2014-2-27 09:16
本鳖设想的对付隐身目标的方法是把多架战机雷达进行联网探测,把多架战机雷达的时钟做到精确同步,那么各 ...


我理解下...
你说的有点像多基雷达观念,我是没有在CEC的文章里看到类似叙述啦...
CEC大部分还是在讲A机只能收到A机发出的讯号,然后在整合个节点数据

如果CEC又可以配合类似多基雷达观念,那的确会蛮可怕的

我不是否定CEC一定没有这个功能,之前我就曾看过很符合你叙述的说法:

A: "OAsuW说他们用CEC可以让若干AMDR-S发挥超越更大尺寸AMDR-S的能力:复数arrays照射,单一array接受复数arrays照射的反射"

B: "这个传感器网络不是因为太科幻而USN认为无法实现吗?"

A: "这是USNI引述SNA2014的嘴炮"

这位A在说USN的事都是蛮可靠的,至少大部分都有公开物根据,这代表不管有无,CEC在USN的设想/预计里是有可能拥有这个能力(注)

不过依目前比较正式的资讯CEC是没有这个能力叙述,我问了上面那几位他们也没给我出处来源,我搜关键字也找不到,因此不敢对你说的妄下断言...


注. 该怎么说呢...其实这也不能说是"CEC有没有这能力"...应该说能不能达成这能力跟CEC本身没啥直接关系了(这跟是否能正确判断我方讯号并接收有更大关系,虽然后端运算就跟CEC有关了,但这难处我想再前者),我很难表达我想的意思抱歉...
J20加油 发表于 2014-2-27 00:15
写得很好啊,收藏了,用问答方式回答众军迷对CEC的疑惑,别出心裁!
谢谢,这篇其实也算是自我解答,把自己以前也犯的CEC错误写出来,想说应该很多人跟我一样就顺便提出来分享
wxy0wxy 发表于 2014-2-27 08:27
感觉这样的话对数据实时传送,接收,和分析决策有很高要求啊,非智能电脑不能完成。。。而且这个电磁环境 ...
USN当初就是以电磁复杂的近海环境(有严重自然杂波和可能来自民间通讯干扰)为考量,开发出了CEC系统
CEC的数据链怕被干扰或丢失讯息,因此采用集中功率的窄波束传播,避免传输被外在影响

至于处理能力,在1995年每个CEP内是使用30台Motorola 68040处理器,现在不知有无用更新的
非常专业的文章,让我对cec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wdsy81 发表于 2014-2-27 09:16
本鳖设想的对付隐身目标的方法是把多架战机雷达进行联网探测,把多架战机雷达的时钟做到精确同步,那么各 ...
低可截获信号也有加密的共享信号是啥啊?雷达能加密嘛?(如果能加密那不是连欺骗式干扰都没用了)
hnok 发表于 2014-2-28 00:46
低可截获信号也有加密的共享信号是啥啊?雷达能加密嘛?(如果能加密那不是连欺骗式干扰都没用了)
本机发射的信号夹杂着既有本机才能识别的低可截获信号也有加密的共享信号,这里指的是本机雷达发射的信号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低可截获信号(是猝发脉冲跳频扩频为主要手段的低可截获特性的随机信号)只有本机才能识别此信号,

一种是共享的信号(也是一种低可截获类型的信号,只是它不是随机信号,是按照一定算法加密的给定信号,各机的雷达都带有同样的程序库,再由群里的数据链时时同步更新算法,这样各机之间就能识别接收解算彼此的共享信号)
TAOG 发表于 2014-2-27 12:31
我理解下...
你说的有点像多基雷达观念,我是没有在CEC的文章里看到类似叙述啦...
CEC大部分还是在讲A ...
就是多基站雷达的概念,要实现它并不难,只要做好两个关键技术就行,一个是要各部雷达的时钟要精确同步,卫星导航的出现这个已不是问题,没有卫星导航提供的基准时间的话,那在场站基地把各部雷达的时钟调到同步也是可以的;一个是数据链技术,这也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中美都有的技术。这两个技术加上雷达技术实现多基站雷达不是难事。
楼主的科普好文,深入浅出,非常有学习价值。
大赞!
wdsy81 发表于 2014-2-28 08:24
就是多基站雷达的概念,要实现它并不难,只要做好两个关键技术就行,一个是要各部雷达的时钟要精确同步, ...
多基地雷达在固定雷达上面比较好实现,在活动平台上还有很多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