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熬夜的危害到底怎么个解释法?如果算时差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21:44:20
经常看到文章说长期熬夜会有诸多危害。专家们会说晚上几点到几点是某某器官的某种工作时间或休息时间。
但我有个疑问,如果考虑时差,岂不是压根就没有“熬夜”这么一种说法?
比如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生活了20年,每天10点半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然后公司派这个人去印度孟买工作3年,这个人在孟买每天也是10点半睡觉,6点起床。而孟买的这段时间,对应的北京时间却是凌晨一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按照北京时间算,这个人在这3年中天天在熬夜。他的身体会因此垮掉?
那么再引申一下,如果一个土生土长的孟买人,到北京生活,依然保持孟买的作息规律,按照孟买时间睡觉和起床,那他在北京的这些年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天熬夜,他的身体会每况愈下吗?可问题是他的作息没有变化,每天睡觉时间,吃饭间隔时间全部都没变,只不过是地点改变了,从孟买变到了北京而已。
这个“长期熬夜导致器官损害”的理论到底应该怎么解释?经常看到文章说长期熬夜会有诸多危害。专家们会说晚上几点到几点是某某器官的某种工作时间或休息时间。
但我有个疑问,如果考虑时差,岂不是压根就没有“熬夜”这么一种说法?
比如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生活了20年,每天10点半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然后公司派这个人去印度孟买工作3年,这个人在孟买每天也是10点半睡觉,6点起床。而孟买的这段时间,对应的北京时间却是凌晨一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按照北京时间算,这个人在这3年中天天在熬夜。他的身体会因此垮掉?
那么再引申一下,如果一个土生土长的孟买人,到北京生活,依然保持孟买的作息规律,按照孟买时间睡觉和起床,那他在北京的这些年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天熬夜,他的身体会每况愈下吗?可问题是他的作息没有变化,每天睡觉时间,吃饭间隔时间全部都没变,只不过是地点改变了,从孟买变到了北京而已。
这个“长期熬夜导致器官损害”的理论到底应该怎么解释?
应该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倒时差的损害只是一时的,三天两头倒时差的损害就是长期的了。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
starfury 发表于 2014-2-23 11:18
应该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倒时差的损害只是一时的,三天两头倒时差的损害就是长期的了。
作息时间天天改变导致生物系统紊乱,这个很好理解。
但是如果一个人天天熬夜,但是是很规律很固定的熬夜,作息时间,吃饭时间都固定。那就约等于这个人生活在另一个时区。以这个时区的视角来看他是天天熬夜,但是以另一个时区的视角看压根没有熬夜。那么那些“长期熬夜导致XXXX”的理论就很难理解了
好像对肝脏不好
或者我能想到的解释是,人的器官有一种神奇的功能,会根据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来决定这个器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如果这么解释的话,就解释得通。
但是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又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北欧国家一旦进去极昼和极夜,那么这些国家的人会全体生物系统紊乱。事实上也没见他们人均寿命大幅减少,各种病症大幅增加
超大的医学专家给解释解释
暗月三公子 发表于 2014-2-23 11:25
好像对肝脏不好
如果考虑时差,解释不通啊
克罗地亚狂想曲 发表于 2014-2-23 11:23
作息时间天天改变导致生物系统紊乱,这个很好理解。
但是如果一个人天天熬夜,但是是很规律很固定的熬夜 ...
这是语义不精确的问题了 长期熬夜的意思很多时候是说超过正常的休息时间拖到2,3点钟才睡 早上7点又要正常起床 如果你天天凌晨3点睡 中午才起来 3点睡就不叫熬夜 早上9点睡就叫熬夜了
白天休息的弊端是 光线太强 外面太吵 缺少晒太阳的机会 ; 日常交际由于别人都是晚上休息,缺乏交际造成情感上的需要不能满足;
这些倒是会多少影响到健康
人体有时间节奏,倒好时差后身体就适应了新的节奏。
想弄清楚熬夜的危害只要搞清楚睡眠分期中深睡期的生理作用就OK了。

睡眠的分期:

一、非快速动眼阶段睡眠(NREM)
第1期:清醒和睡眠的过渡时期,是一种很浅的睡眠。这一期为时很短,约0.5~7min,很容易唤醒,人们常常感到似乎还是醒着的状态。生理活动开始减慢,但脑电图(EEG)显示的一些特点与清醒时相同。
第2期:进入中等深度的睡眠,但仍易被唤醒。此期大约持续10~20min。生理活动继续变慢,肌肉逐渐放松,人可有短暂的、片刻的思维活动。
第3期:熟睡期,大约持续15~30min。此期肌肉完全放松,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难以唤醒。
第4期:深睡期,大约持续10min。全身松弛,无任何活动,体内激素大量分泌,减少蛋白质的分解,加速受损组织的愈合,遗尿和梦游可能发生,此期极难唤醒。

二、快速动眼阶段睡眠(REM)
眼球快速转动,脑电图活跃,与清醒时极为相似,而肌电图反应肌张力降低。躯干基本呈松弛状态,但体温、血流及脑的耗氧量均有增加,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也有增加,经常接近清醒水平。这一时期的梦境是生动的、充满感情色彩,可缓解精神压力,使人将忧虑的事情从记忆中消除。

规律的昼夜颠倒同样不利健康,因为只有睡眠无光照的条件下才会分泌褪黑素,否则睡了基本等于没睡,而夜间活动没有光照,人体也会受损。
其实这是中医里面天人感应的一种理论,其实经不起推敲的。现代医学稍微靠谱的理论是松果体素。
作息时间跟着太阳走
这要看熬夜的定义是什么了,  一般来说, 只要每天能保持充足睡眠(6~12小时)的人,  都不算是熬夜.
不能这么算,我觉得熬夜是指夜晚该睡的时间不睡觉,在北京就是北京时间,在孟买就是孟买时间。因为时差倒过来以后生物钟就是适应了当地时间了,你不能拿另一个地方的时间来套啊。
有谁真正研究过,都是人云亦云,加油添醋,夹带私货,云到最后,都不知所云了
mv1905 发表于 2014-2-23 16:36
不能这么算,我觉得熬夜是指夜晚该睡的时间不睡觉,在北京就是北京时间,在孟买就是孟买时间。因为时差倒过 ...
我不这么认为,假设你在北京,每天和在孟买的人一个时间睡,一个时间起床,一个时间吃饭,一个时间锻炼。在北京市民看来,你每天都睡得比他们晚几个小时,每天起床、吃饭、锻炼、看书等比他们晚几个小时。但是你的作息时间和孟买市民100%重合,如果你的身体会因此垮掉,那么孟买市民应该全部垮掉了,因为他们和你的时间是完全重合的,100%重合。
楼上有人提到的光照的影响可能比较合理。但是这个理论我也有点疑问,正如我在6楼提到的,北欧国家在进入极昼极夜之后岂不是会全国国民身体系统全部紊乱?可事实上北欧国民热人均寿命等指标并不低
我不这么认为,假设你在北京,每天和在孟买的人一个时间睡,一个时间起床,一个时间吃饭,一个时间锻炼。 ...
在北京按孟买的时间作息?可以呀,只要睡眠时长保证了,应该没问题。
我不这么认为,假设你在北京,每天和在孟买的人一个时间睡,一个时间起床,一个时间吃饭,一个时间锻炼。 ...
有国家存在的区域好像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极昼极夜吧,再说就算是极昼,光线其实也是很暗的,而且那个地区的窗帘一般都很厚,用来夜间遮阳的。。
我不这么认为,假设你在北京,每天和在孟买的人一个时间睡,一个时间起床,一个时间吃饭,一个时间锻炼。 ...
拿孟买比其实没什么,要是拿美国东部时间来作息,真能做到也垮不了,问题是能做到么?
starfury 发表于 2014-2-23 08:35
白天休息的弊端是 光线太强 外面太吵 缺少晒太阳的机会 ; 日常交际由于别人都是晚上休息,缺乏交际造成情 ...
熬夜容易得忧郁症,话说你这头像,我刚输给赵冲阵,心情不好得很
克罗地亚狂想曲 发表于 2014-2-23 17:09
我不这么认为,假设你在北京,每天和在孟买的人一个时间睡,一个时间起床,一个时间吃饭,一个时间锻炼。 ...
外面天太亮可以用厚窗帘解决。
不过长期时间错位会造成日照不足,确实影响健康。
靠近北极反倒没这个问题,时间错位了照样有太阳晒。

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例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l℃以内。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所谓智力生物节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时记忆力好,有时则差,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人早上5—9时记忆力好,而另一些人则是晚上记忆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等。

人体内的“隐性时钟”
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有人把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形象地比喻为“隐性时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人体内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种,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人的第三只眼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后来产生了外界信息所导致的外源说、生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内源说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说等。
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
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对夜间活动的仓鼠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的节律。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综合说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
12个生物钟基因
12个生物钟基因:揭开生物钟神秘面纱
据专家介绍,人类已经发现了12个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生物钟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在治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71年英国科学家在其研究的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特殊果蝇,它的生物钟只有21小时。科学家花了14年时间,直到1985年才找到了引起这个果蝇生物钟异常的基因。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发现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这个基因被命名为period———“周期”。科学家一直试图克隆该基因在其他物种,尤其是哺乳动物的类似基因,但一直未能成功。1997年《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通过对上万只实验鼠的研究,发现了一只实验鼠的生物钟周期是27小时,并定位克隆了这个核酸发生变异的基因,命名为“时钟”基因—ClockGene。
与此同时,孙中生博士等为了克隆乳腺癌基因,对17号染色体基因进行大规模的筛选。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个基因与果蝇的生物钟基因“周期”呈现一定的序列类似性,因此假设该基因是果蝇“周期”在哺乳动物中具有同等功能的类似基因。通过动物实验,他们发现“周期”基因有24小时表达节律,同时该基因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这一发现因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10大科技突破之一。
近年,国际上对时间生物学研究十分重视,提出了时间病理学、时间药理学和时间治疗学等概念,生物节律已成为研究临床、预防及基础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中科院计划在我国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时间生物学研究基地,推广时间生物学在我国医学临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