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风湿病不能骑马只能坐车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5:30:47
    在《三国演义》中,神化了诸葛亮指挥作战的能力,常在关键时刻摇着羽毛扇坐着小车出现于阵前,确是“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形象,小说写的甚高明。
  有人以演义为信史,真以为诸葛亮是不骑马,只乘车,并提出诸葛亮是北方人,移居到南方,水土不服,得严重风湿,骑不了马来解释。谈历史时以演义为根据,不免有些滑稽。何况这位老兄连小说也没仔细看。

  在《三国演义》中明确的写诸葛亮骑马至少有四次:
  在六十四回两次,一次侦察,一次诱敌。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率兵入川后,准备攻打雒城,人们告诉他守将张任极有胆略。诸葛亮见城东有一桥。于是,“孔明遂乘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这可能是因张任有胆有谋,需小心被他发现后偷袭,骑马去看侦察较安全。接着,诸葛亮亲身诱敌:“孔明引一队不整不齐军,过金雁桥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张任)把枪一招,大小军校齐杀过来。孔明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走过桥。”可见诸葛亮骑马还是很熟练的。
  八十八回南征时,诸葛亮靠孟获同伙内应,擒了孟获,劝降不成,设下酒宴,“孔明酒后,唤孟获同上马出寨,观看诸营寨栅所屯粮草,所积军器。”显示军威,镇慑孟获,同时又引诱孟获上当。这应是二擒孟获后之事。写诸葛亮骑马大约是为表明蜀军的粮草军器甚多,步行去看不合适,又不好说让孟获骑马,诸葛亮坐车。
  及九十三回,诸葛亮率兵攻姜维镇守的天水郡,“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这是打仗吃亏了,骑马逃命。逃命就得选最快交通工具,所以,按情节看,此次骑马是不可免的。
                 
  可见罗贯中也不认为诸葛亮风湿不能骑马,在情节需要时还是让他骑马,而不是勉强坐他那‘四轮车’。而罗贯中却在小说中反复写诸葛亮坐‘四轮车’,又是怎么回事?
                                  
  在野史中有诸葛亮乘车的说法。宋朝人曾慥编篡有《类说》,是采集古书中记载片断的书藉。其中一则讲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战前司马懿一身戎装主持军务,而间谍报告说诸葛亮“乘素车,葛巾,持羽毛扇指麾三军。”司马懿叹曰:‘真名士也。’”
  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已经有诸葛亮乘车的说法,在卷下中有“武侯引三千军,轻弓短箭,善马熟人,军师素车一辆”。‘素车’说法和《类说》相同,可能是受了其影响。
  看来罗贯中大写诸葛亮乘车摇羽毛扇,塑造一个极具名士派头的、风雅的智慧化身,应是受了这些书籍的影响。罗贯中不用‘素车’一词是正常的。‘素车’是不上漆、无雕饰的车,正式礼仪中用于丧礼,这里当然应是指战争中简装的、没有装饰的车。罗贯中应知此义,所以,在小说中不用此词。
  凡是能写诸葛亮乘车指挥作战的,从三十九回写他第一次指挥博望坡之战(历史上此战之功属刘备),就写他不骑马而坐车。不过,作为一个优秀小说家,在情节需要时,也写他乘马。
  《类说》中的记载是否真实历史,不敢肯定。即使承认其真实,也不过是说战前诸葛亮乘车摇羽毛扇指挥备战,并非在阵前交锋时。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是从231年开始,至234年他去世,他已经过了五十岁。这期间他的身体不会好(否则不会在前线去世),不会没有病痛,他又是凡事必亲躬的死而后已,即使有病也坐在车上强撑着管事,是正常的。
                                                             
  在历史记载中,确有两个将领在战争中坐车指挥的。一是五胡十六国时前凉大将谢艾曾“乘軺车,戴白袷,鸣鼓而进。”是为了诱敌(《晋书·卷八十八》)。另一是南朝梁大将韦睿,曾“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是因为韦睿的体质极差,不能乘马(《南史·卷五十八》或《梁史·卷十三》)。这两则都是正史所记,可信度要高一些。
  不过,这和演义中诸葛亮不骑马乘车,有没有关系,不能确定。没有根据可以说这两人是在学诸葛亮,另这两人的历史地位也不足以令罗贯中以他们为楷模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至于罗贯中是否受到此二人坐车的启示而大写诸葛亮的四轮车,则不能确定。
                               
  即使相信《类说》中的说法,能不能说作战时诸葛亮会在阵前乘车呢?不能。
  原因之一是如果是在阵前乘车,司马懿或其他大将应能亲眼看到,不必间谍报告。如果亲眼看到,当不会略去所见,只记所闻。
  另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战争中双方一旦交手,态势可能瞬息万变,谨慎且忠于职守的诸葛亮是不会采用行动不便的交通工具,在需要快速移动时增加困难,何况他不论是南征还是北伐,皆在地形复杂多高山深谷作战,乘车确不利于机动。
                       
  结论:诸葛亮领兵出征时,偶尔乘车是可能的,说他在作战时经常乘车,甚至在两军阵前不骑马而乘四轮车,是没有根据,不可信的,是小说家们的虚构。至于说他因身体原因,根本不能骑马,那就不靠谱了。在《三国演义》中,神化了诸葛亮指挥作战的能力,常在关键时刻摇着羽毛扇坐着小车出现于阵前,确是“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形象,小说写的甚高明。
  有人以演义为信史,真以为诸葛亮是不骑马,只乘车,并提出诸葛亮是北方人,移居到南方,水土不服,得严重风湿,骑不了马来解释。谈历史时以演义为根据,不免有些滑稽。何况这位老兄连小说也没仔细看。

  在《三国演义》中明确的写诸葛亮骑马至少有四次:
  在六十四回两次,一次侦察,一次诱敌。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率兵入川后,准备攻打雒城,人们告诉他守将张任极有胆略。诸葛亮见城东有一桥。于是,“孔明遂乘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这可能是因张任有胆有谋,需小心被他发现后偷袭,骑马去看侦察较安全。接着,诸葛亮亲身诱敌:“孔明引一队不整不齐军,过金雁桥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张任)把枪一招,大小军校齐杀过来。孔明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走过桥。”可见诸葛亮骑马还是很熟练的。
  八十八回南征时,诸葛亮靠孟获同伙内应,擒了孟获,劝降不成,设下酒宴,“孔明酒后,唤孟获同上马出寨,观看诸营寨栅所屯粮草,所积军器。”显示军威,镇慑孟获,同时又引诱孟获上当。这应是二擒孟获后之事。写诸葛亮骑马大约是为表明蜀军的粮草军器甚多,步行去看不合适,又不好说让孟获骑马,诸葛亮坐车。
  及九十三回,诸葛亮率兵攻姜维镇守的天水郡,“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这是打仗吃亏了,骑马逃命。逃命就得选最快交通工具,所以,按情节看,此次骑马是不可免的。
                 
  可见罗贯中也不认为诸葛亮风湿不能骑马,在情节需要时还是让他骑马,而不是勉强坐他那‘四轮车’。而罗贯中却在小说中反复写诸葛亮坐‘四轮车’,又是怎么回事?
                                  
  在野史中有诸葛亮乘车的说法。宋朝人曾慥编篡有《类说》,是采集古书中记载片断的书藉。其中一则讲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战前司马懿一身戎装主持军务,而间谍报告说诸葛亮“乘素车,葛巾,持羽毛扇指麾三军。”司马懿叹曰:‘真名士也。’”
  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已经有诸葛亮乘车的说法,在卷下中有“武侯引三千军,轻弓短箭,善马熟人,军师素车一辆”。‘素车’说法和《类说》相同,可能是受了其影响。
  看来罗贯中大写诸葛亮乘车摇羽毛扇,塑造一个极具名士派头的、风雅的智慧化身,应是受了这些书籍的影响。罗贯中不用‘素车’一词是正常的。‘素车’是不上漆、无雕饰的车,正式礼仪中用于丧礼,这里当然应是指战争中简装的、没有装饰的车。罗贯中应知此义,所以,在小说中不用此词。
  凡是能写诸葛亮乘车指挥作战的,从三十九回写他第一次指挥博望坡之战(历史上此战之功属刘备),就写他不骑马而坐车。不过,作为一个优秀小说家,在情节需要时,也写他乘马。
  《类说》中的记载是否真实历史,不敢肯定。即使承认其真实,也不过是说战前诸葛亮乘车摇羽毛扇指挥备战,并非在阵前交锋时。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是从231年开始,至234年他去世,他已经过了五十岁。这期间他的身体不会好(否则不会在前线去世),不会没有病痛,他又是凡事必亲躬的死而后已,即使有病也坐在车上强撑着管事,是正常的。
                                                             
  在历史记载中,确有两个将领在战争中坐车指挥的。一是五胡十六国时前凉大将谢艾曾“乘軺车,戴白袷,鸣鼓而进。”是为了诱敌(《晋书·卷八十八》)。另一是南朝梁大将韦睿,曾“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是因为韦睿的体质极差,不能乘马(《南史·卷五十八》或《梁史·卷十三》)。这两则都是正史所记,可信度要高一些。
  不过,这和演义中诸葛亮不骑马乘车,有没有关系,不能确定。没有根据可以说这两人是在学诸葛亮,另这两人的历史地位也不足以令罗贯中以他们为楷模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至于罗贯中是否受到此二人坐车的启示而大写诸葛亮的四轮车,则不能确定。
                               
  即使相信《类说》中的说法,能不能说作战时诸葛亮会在阵前乘车呢?不能。
  原因之一是如果是在阵前乘车,司马懿或其他大将应能亲眼看到,不必间谍报告。如果亲眼看到,当不会略去所见,只记所闻。
  另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战争中双方一旦交手,态势可能瞬息万变,谨慎且忠于职守的诸葛亮是不会采用行动不便的交通工具,在需要快速移动时增加困难,何况他不论是南征还是北伐,皆在地形复杂多高山深谷作战,乘车确不利于机动。
                       
  结论:诸葛亮领兵出征时,偶尔乘车是可能的,说他在作战时经常乘车,甚至在两军阵前不骑马而乘四轮车,是没有根据,不可信的,是小说家们的虚构。至于说他因身体原因,根本不能骑马,那就不靠谱了。
韦虎的木舆是轿子
领导当然要坐车。
好象蜀汉的官员们身体都因为风湿而不太好。

和珅. 发表于 2014-2-6 09:55
韦虎的木舆是轿子
舆是桥子?有何根据?
同北朝时有肩舆,类后世轿子。韦睿若乘肩舆,则那个‘肩’字似不应省去。
飞翔的企鹅123 发表于 2014-2-6 20:24
领导当然要坐车。
京剧唱词中有诸葛亮“四轮车风掣雷电‘,那不普通车,且是跑车吧!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4-2-6 22:13
好象蜀汉的官员们身体都因为风湿而不太好。
是新论点?
欢迎论述其根据。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2-7 07:25
是新论点?
欢迎论述其根据。


蜀汉官员英年早逝的很多,特别是益州系的,反倒是早年跟随刘备的和荆州系的好些。而中国古代流行炼丹,我在想是不是因为风湿的缘故,很多蜀汉官员为了抵抗风湿,经常吃丹药啊。造成了慢性中毒。



当然,这是我的推测,没有什么证据支持。另外想和老先生探讨一下辣椒对于中国南方和西南那些少数民族的作用。辣椒传入中国很晚,但是很快就成为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食物,是不是也是因为在那种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辣椒成为了一种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食物有关?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2-7 07:25
是新论点?
欢迎论述其根据。


蜀汉官员英年早逝的很多,特别是益州系的,反倒是早年跟随刘备的和荆州系的好些。而中国古代流行炼丹,我在想是不是因为风湿的缘故,很多蜀汉官员为了抵抗风湿,经常吃丹药啊。造成了慢性中毒。



当然,这是我的推测,没有什么证据支持。另外想和老先生探讨一下辣椒对于中国南方和西南那些少数民族的作用。辣椒传入中国很晚,但是很快就成为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食物,是不是也是因为在那种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辣椒成为了一种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食物有关?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4-2-7 08:35
蜀汉官员英年早逝的很多,特别是益州系的,反倒是早年跟随刘备的和荆州系的好些。而中国古代流行炼丹, ...
下面几点好像都没有根据:1,蜀汉人平均寿命低于中原,2,蜀以官员多吃丹药,5,丹药可抵抗风湿。
炼丹药应是道教所长,三国时最有名的的道教人士在东吴。

嗜吃辛辣类食物,似和潮湿与否无必然关系。
江浙地区的黄梅天潮湿无比,但那里人不吃辣的。陕西关中干燥,爱吃辣的却不少。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2-7 07:24
京剧唱词中有诸葛亮“四轮车风掣雷电‘,那不普通车,且是跑车吧!
照《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穿越的美术男,发明了独轮车(或机械大狗),神弩,这个四轮车想必是人力四轮自行车,平路的时候推出显摆,跟溥仪在紫禁城骑洋车一样。为什么是美术男呢?在他的带领下蜀兵作战能力没有提高。
a2free 发表于 2014-2-7 20:38
照《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穿越的美术男,发明了独轮车(或机械大狗),神弩,这个四轮车想必是 ...
可惜历史并非演义。

美术男是什么意思?学美术的男生?男性模特?或和美术男子同义?
下面几点好像都没有根据:1,蜀汉人平均寿命低于中原,2,蜀以官员多吃丹药,5,丹药可抵抗风湿。
炼丹 ...

不吃辣是谣言

中国只有相对不能吃辣的地区

长三角传统就有辣椒和辣酱,只不过辛辣程度和辣菜数量比嗜辣地区低几个等级

浙西南山区吃辣和江西无异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2-8 07:08
可惜历史并非演义。

美术男是什么意思?学美术的男生?男性模特?或和美术男子同义?
要画各种模型必定是学工艺美术的,不懂练兵协作不是学机械的。
Walter.Bishop 发表于 2014-2-8 07:48
不吃辣是谣言

中国只有相对不能吃辣的地区
不过,上海人好象是不吃辣,近百年来移民向上海的附近地区,也好像不吃辣。
如果吃辣酱就算吃辣。全国不吃辣的就太稀有了,当然也不能说全国都潮湿。
潮湿和吃辣椒,好像没大关系。欧洲西班牙人较爱吃辣,但那里气候甚宜人。
三国演义诸葛亮陇上装神那一章,四轮车神妙无比,似慢实快,司马懿骑马追了半天追不上。
又说孔明会“缩地”之法。
不过,上海人好象是不吃辣,近百年来移民向上海的附近地区,也好像不吃辣。
如果吃辣酱就算吃辣。全国不 ...
不过贵州四川云南一带确实吃辣椒较早
茱萸时代就难以考证了
辣椒祛阴湿

诸葛亮胃溃疡,姜伯约胆结石
行走江湖甲 发表于 2014-2-9 20:52
辣椒祛阴湿

诸葛亮胃溃疡,姜伯约胆结石
姜维胆囊炎、胆结石这个可以理解,诸葛亮胃溃疡是怎么看出来的…………
胃溃疡不致死,有可能转化为胃癌,造成了武乡侯的暴卒。他思虑太过,罹患癌症的可能性比较大。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2-9 13:44
不过,上海人好象是不吃辣,近百年来移民向上海的附近地区,也好像不吃辣。
如果吃辣酱就算吃辣。全国不 ...
如果西班牙人算吃辣的话,那么上海和周边地区当然也算吃辣的

长三角的吃辣和传统辣省当然不能比,但是食用辣椒还是历史很长的

和很多不吃辣的白种国度比起来,中国几乎没有不吃辣的地区
Walter.Bishop 发表于 2014-2-10 11:10
如果西班牙人算吃辣的话,那么上海和周边地区当然也算吃辣的

长三角的吃辣和传统辣省当然不能比,但是 ...
可见不能说一定和潮湿有关。
这个所谓的考证还无趣啊
wanghywanghy 发表于 2014-2-11 18:09
这个所谓的考证还无趣啊
看来你对《三国演义》毫无兴趣。
也对,年轻人大概对那种半白半文的小说很难引起兴趣。
居士总是提一些奇怪的问题去考证,那时候没有马蹬,马不是人人都能骑得了
而且诸葛亮怕热,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都拿把鹅毛扇呵呵。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4-2-22 12:29
居士总是提一些奇怪的问题去考证,那时候没有马蹬,马不是人人都能骑得了
老朽不是历史或考古专业人士,只是喜读各类书籍,读得有趣,就多想想,有精神时就胡乱写一通。
如此而已,不清楚什么叫奇怪或不奇怪。
能不能给个定义?
行走江湖甲 发表于 2014-2-9 20:52
辣椒祛阴湿

诸葛亮胃溃疡,姜伯约胆结石
   实际是吃辣椒生湿热, 对前列腺不好滴。
经网友举报,本人使用在线文本比较,此文的确大量与他人08年的作品存在大量雷同:

http://www.doc88.com/p-360144088655.html

http://club.book.sohu.com/history/thread/!3be6d0883574b7f7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a/ ... ihuizhandoudema.htm

@长乐居士  请做出解释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4-3-1 16:29
经网友举报,本人使用在线文本比较,此文的确大量与他人08年的作品存在大量雷同:

http://www.doc88.com ...
老朽在2007-4-23曾在和讯博客发一文《诸葛亮真是乘车摇羽毛扇指挥战斗的吗?》
http://yandawey.blog.hexun.com/9009509_d.html
网名为长乐居士。
所举三文皆不知何人转发。
这次所发,和07年所发议论中心不同,材料上也有补充。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3-1 18:09
老朽在2007-4-23曾在和讯博客发一文《诸葛亮真是乘车摇羽毛扇指挥战斗的吗?》
http://yandawey.blog.he ...
原作者提供了原始链接与最早行文,我和其他版主都认为可以洗清抄袭嫌疑了,诸位与举报网友亦可自行查阅。

不知道可以向您提一个建议否?日后这样情况的主贴,可以参照本区其他多位作者的习惯,标注——原创非首发,以避免误会的发生。

感谢您对本区的大力支持!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4-3-1 19:41
原作者提供了原始链接与最早行文,我和其他版主都认为可以洗清抄袭嫌疑了,诸位与举报网友亦可自行查阅。 ...
对不起,请问,'非首发‘应标在哪里?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3-1 19:55
对不起,请问,'非首发‘应标在哪里?
在标题内注明即可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4-2-9 13:44
不过,上海人好象是不吃辣,近百年来移民向上海的附近地区,也好像不吃辣。
如果吃辣酱就算吃辣。全国不 ...
电视采访过一个四川公馆菜老厨师,说解放前四川大户人家根本不吃辣,有人喜欢也就是在餐桌上摆一小碟辣椒。辣椒都是穷苦人家吃的。
Walter.Bishop 发表于 2014-2-10 11:10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以前苏南地区根本不碰辣,我小时侯辣椒,辣酱都没卖的。
跟辣字沾边的就一辣酱油,那还是西式调料。


居士热爱三国。

居士热爱三国。
浆糊瓶 发表于 2014-3-1 20:32
电视采访过一个四川公馆菜老厨师,说解放前四川大户人家根本不吃辣,有人喜欢也就是在餐桌上摆一小碟辣椒 ...
1992年在重庆参加一个当地老板为招待外地客人,在一家大餐馆(好像叫老四川)开宴,无一菜有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