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查了一下马院士的研究领域和公开成果,有图有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00:25


质疑马院士研究成果及研究领域的人不少,总认为是因电推获奖,干脆查找了一下公开资料用于反驳,以下图片均从公开资料中截取。






质疑马院士研究成果及研究领域的人不少,总认为是因电推获奖,干脆查找了一下公开资料用于反驳,以下图片均从公开资料中截取。

1.jpg (51.8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7 04:20 上传


6.jpg (64.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7 04:20 上传


2.jpg (65.7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7 04:20 上传


4.jpg (70.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7 04:20 上传


5.jpg (37.4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7 04:20 上传



搂草打兔子,顺便找到一个电磁炮资料



搂草打兔子,顺便找到一个电磁炮资料

3.jpg (54.7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7 04:23 上传

”此图片仅限于新浪博客用户交流与沟通”,我只看到这些。
新浪博客无法外链的啊,重新上传一下附件吧
haili98 发表于 2014-1-27 03:02
”此图片仅限于新浪博客用户交流与沟通”,我只看到这些。
多谢提醒,第一次发图,总算搞好了。
我的翅膀 发表于 2014-1-27 04:09
新浪博客无法外链的啊,重新上传一下附件吧
多谢兄弟提醒。
从公开资料看,2008年理论和计算已经非常成熟,2010年已经在原型机上得到实验数据并加以改进。并且,与马院士进行同步研究的并非只有海军工大。可以确认的是,马院士的成果、实验数据及理论,被国内多家科研院校借鉴,在此之前,这些院校已经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

从论文发表时间可以推断,马伟明院士的研究与 EMALS 基本同步,但可能在定型和生产上落后。不过,没有可以参照且公开的资料来确认中国电磁弹射器的定型或生产,甚至交付日期,自然无法在这一问题上做出准确判断。
另外,无人机必上航母无疑,时间不会太长,和电磁弹射同步。
再另外,无人战斗机的突防技术,及无人机群的自主姿态控制、自主飞控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中,这方面不能多讲。我在五年前的公开刊物上已经见过针对航母无人机群的调度算法、战斗路径算法、突防优化路径……等等方向的研究。
其实多数人还是知道马院士搞的就是电弹,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顽固而已
另外,电弹和电推其实就是一回事,推的功率大点快点,不就是弹吗
其实多数人还是知道马院士搞的就是电弹,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顽固而已
另外,电弹和电推其实就是一回事,推的 ...
电推和电弹还真不一样,电弹除了储能及释放,还必须在高速直线感应电机上做出突破,和电推是两码事。
电推,武汉的712所貌似放了消息,说什么大功率的变频器,但是个人感觉列装舰艇的路还有几年!
老兄,你说的一点没错。你要把研究成果变为现实,特别是电磁弹射,没有几百上千亿的人民币和几十年的时间是很难办到的。有时花了无数的银子还是照样打水票。
蓝色风暴-hs 发表于 2014-1-27 06:02
其实多数人还是知道马院士搞的就是电弹,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顽固而已
另外,电弹和电推其实就是一回事,推的 ...
你千万别这么说,电弹与电推绝对是两回事,建议自己找资料学习
国妈真的能滑弹结合吗,期待啊,总比光是滑越好多了
这些消息比较振奋人心,看来TB在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上不遗余力啊
其实多数人还是知道马院士搞的就是电弹,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顽固而已
另外,电弹和电推其实就是一回事,推的 ...
…………………………文化………………
前进,前进 发表于 2014-1-27 11:09
国妈真的能滑弹结合吗,期待啊,总比光是滑越好多了
能弹了,还要滑干嘛。
毕竟是新技术啊,还是有个滑稳妥一点,万一电弹坏了,还能起鸡鸡啊
仅仅证明在搞,离实用差之千里。

2011国家立项,10年,数百亿后,2021能具备上舰条件就是神速了。
蓝色风暴-hs 发表于 2014-1-27 06:02
其实多数人还是知道马院士搞的就是电弹,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顽固而已
另外,电弹和电推其实就是一回事,推的 ...
你把多数人给代表了  
前进,前进 发表于 2014-1-27 11:09
国妈真的能滑弹结合吗,期待啊,总比光是滑越好多了
从哪里透漏出滑弹结合的??????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2LAR 发表于 2014-1-27 11:53
仅仅证明在搞,离实用差之千里。

2011国家立项,10年,数百亿后,2021能具备上舰条件就是神速了。
比较赞同!实用和实验室是两回事。但这也足以让国人激动、震撼了!!!
电弹和电推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是大体相同或相通的
先一点点累积出量变吧
sharck 发表于 2014-1-27 02:43
搂草打兔子,顺便找到一个电磁炮资料
可惜不是电磁线圈炮,那才是发展方向啊
蓝色风暴-hs 发表于 2014-1-27 06:02
其实多数人还是知道马院士搞的就是电弹,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顽固而已
另外,电弹和电推其实就是一回事,推的 ...
某些人不是顽固,而是视而不见,就像电弹必须有核动力供电这样的歪理,
一直有人科普电弹和核动力没有必然关系一样,但总是有些人看不见啊看不见。
潜伏ing 发表于 2014-1-27 22:09
某些人不是顽固,而是视而不见,就像电弹必须有核动力供电这样的歪理,
一直有人科普电弹和核动力没有必 ...
不是看不见,智商正常的军迷都能判断出来。是故意视而不见,故意歪曲引导,至于为什么,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我们现在不缺钱也不缺科技实力,我们缺时间
其实多数人还是知道马院士搞的就是电弹,只有少数几个比较顽固而已
另外,电弹和电推其实就是一回事,推的 ...
电推和电弹差异很大,技术难点和重点不同。
仅仅证明在搞,离实用差之千里。

2011国家立项,10年,数百亿后,2021能具备上舰条件就是神速了。
同意,实现工程化需要时间。
sharck 发表于 2014-1-27 07:48
电推和电弹还真不一样,电弹除了储能及释放,还必须在高速直线感应电机上做出突破,和电推是两码事。
电弹最难的部分不在于电机这块,而在于变频器部分和储能部分

我相信,美国人当初之所以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磁弹射的基本模型,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够在原理上极大程度上降低控制系统的难度,只不过带来了战损时候电机失效,或者二次损伤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能够通过模块化设计来解决的;事实上,出现战损时候感应式电机也存在类似问题,需要,也只能够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快速更换插件的形式来解决

永磁同步电机可以当做直流无刷电机处理,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直流电,电气部分通过大量使用类似于霍尔元件等电子开关来达成实时变频的目的,在当年的电力电子器件水平下,这是技术可行性最高的方案

现如今由于IGBT等电力电子元器件的进步,所以才有可能采用感应式电机作为电弹的基本模型

相对而言,同样的航母弹射器,美国人的航母和我们的航母面对高爆炸弹时候的抗损性能很可能是一个等级的,但面临大规模火灾时候,美国人的航母很可能就失去了弹射能力,我们国家的航母还能用

关键性的差别在这里

在电力推进这块,关键性的难点也还是在变频器,再就是基于变频器的能量管理系统,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储能,不过这种储能强调的是负载平衡,而不是瞬时大功率输出

核心的关键技术部分,电推和电弹是相同或者想通的,核心器件要求也相同或相近,但工程化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作为我们国家电推和电弹开发进度的瓶颈环节,大家其实并不用去关心马院士的具体开发进程如何,盯一下我们国家的IGBT技术最高的那一两个单位就可以知道目前我们国家这两块的水准和进度如何了

从前两月新闻联播里面的报道来看,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IGBT这块如果技术水准或者产能出问题,可以肯定,无论电弹还是电推,都无法实用化
补充一个看法,未来如果需要对福特级航母,或者采用电力推进的船只发起攻击

最为有效的弹药战斗部一定是,穿甲、爆破、燃烧弹,而且燃烧的效果越明显,命中目标后造成的二次损伤,效果越高

最好是能单独再配发一枚带有铝热剂战斗部的炸弹或者导弹,毁伤电磁弹射器,甚至电力推进系统的效果,那将是绝对的明显

因为这类系统的核心部分,例如IGBT或者永磁体,都不可能承受得起300度以上的持续高温
和美国的电弹有个明显不同,老美用的是永磁电机,老马用的是感应电机,理论上感应直线电机难度更高,但是动子质量小,而且寿命高
flz 发表于 2014-1-28 21:03
电弹最难的部分不在于电机这块,而在于变频器部分和储能部分

我相信,美国人当初之所以采用永磁同步电 ...
不一定非得IGBT,用IGCT照样能整流逆变。我也觉得最困难的部分不只是电机,电弹这个东东怎么想怎么觉得困难,弹射过程各磁路瞬间接通和关断产生的电网冲击和谐波污染问题,大容量真空断路器高速可靠通断问题/灭弧问题..,日常接触到的电气设备和器件没一个能适应这种极端情况的,弄不好要想解决问题要从原理上从新考虑。
风不悲 发表于 2014-1-28 21:29
和美国的电弹有个明显不同,老美用的是永磁电机,老马用的是感应电机,理论上感应直线电机难度更高,但是动 ...
记得以前看过海陆空天的一篇文章提过,老美也想用感应电机,但遇到过热问题一直没解决,无奈用了法国的备选方案
zxd1981 发表于 2014-1-28 21:55
记得以前看过海陆空天的一篇文章提过,老美也想用感应电机,但遇到过热问题一直没解决,无奈用了法国的备 ...
这个说法我持保留态度

感应电机中的过热问题不会是瓶颈所在,原因很简单,次级动子部分是整块金属板材,很容易采用水冷或者油冷散热,初级布置线圈,瞬时大冲击电流造成的过热,材料本身可以承受,加上线圈本身是静止的,不存在机械运动,也很容易采取油浸或者强迫循环等方式冷却

倒是感应式电机启动时候的高频大电流脉冲序列太难得生成,而且这个高频大电流脉冲序列的宽度、频率、电流强度等参数,得跟次级动子的瞬时位置、瞬时速度做实时动态调整,这才是真难的部分

马院士的公开论文里面写过一些所谓多场耦合的内容,不过那些也都是说的多个线圈在一块整体的金属板上引起的感应电流和发热等的分布,目标是在线圈本身工艺性能的约束下,提高线圈的工作效率,这不算最难的部分

电机相关的理论其实蛮成熟的,德国、日本、美国等所谓老牌帝国主义强国,水平都不低,特别是在器件和工程化这块,照理说都具备相应的技术潜力,尤其是需要大规模投资的特种需求,就只有美国与中国这样的国家,目前能够承受得起,而且愿意去做

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前铁道部张刘志军
强迫储能这块,技术方案大体应该是通过全自动机械齿轮变速箱,实现对大质量飞轮的快速提速,实现快速“充电”

放电这块,相当于要求做一台低速大扭矩的发电机,重点是要生成一个特别强大的磁场,这个就只能用电磁线圈来做,最好的电磁线圈应该就只有超导线圈了,一般民用场合能够做到的最强的磁场应该就是4个特斯拉还是8特斯拉,MRI里面用到

有了强磁场保障,放电这块就不会存在根本性的难点,但是,用在大功率电机里面的超导线圈,这个还真的极少有报道资料,难得一窥究竟,而且在军用场合里面使用,安全性需要得到保障,一旦在战损时失去低温或者其他因素造成超导特性消失,八成会引起爆炸,这玩意是真的难做
风不悲 发表于 2014-1-28 21:29
和美国的电弹有个明显不同,老美用的是永磁电机,老马用的是感应电机,理论上感应直线电机难度更高,但是动 ...
永磁同步电机的寿命也是相当高的,正常使用条件下,等同于感应电机

不放注意一下,空调、电冰箱什么的家用电器里面,电机现在绝大多数都用的是直流无刷电机,既BLDC,不是感应电机,普通高性能电机现在基本上都在逐渐向BLDC靠拢,因为它同时具备有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优点

但是,对于军用而言,大规模使用强力永磁体就不是优点了,是缺点

尤其是怕高温,永磁体的居里温度很少有超过120摄氏度的,说的难听点,一锅炒菜的热油倒进美国佬的电磁弹射器的电枢里面,那部分长度的弹射器就会失去提供弹射动力

当然了,我们也肯定相信,美国佬在设计时候,是一定考虑过对永磁体进行恰当的防护的,尤其是热防护
电弹有的是时间研究,慢慢整成熟了等着上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