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生命领域的重大原创成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3:19:54
我国科学家用皮肤细胞培育出克隆鼠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

  本报讯 (首席记者任荃)除了胚胎干细胞,生命还有第二颗“全能种子”吗?近日,一只名叫“小小”的黑色小鼠给了全世界科学家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它并非父母的“爱情结晶”,也不是科学家精心“仿制”的克隆鼠,而是由一只黑鼠的皮肤细胞,经“重新编程”后得到的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孕育”的小生命。

  昨天,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报道了“小小”的离奇身世,还专门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体公布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iPS细胞先后育出27只类似“小小”的黑鼠,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被喻为“全能选手”的胚胎干细胞一直是人类修补器官的希望所在,但在来源和伦理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战。以人工诱导方式使成体细胞重新编程获得的iPS细胞,因为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多能特性,且能绕过伦理禁区,迅速成为近几年干细胞研究的国际热点。

  然而,“多能”毕竟不代表“全能”,若能证明iPS细胞也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无所不能”,将使它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为此,按照科学界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即能否发育成活体动物)的“金标准”,各国科学家不断重复实验,努力探索,但一直无人成功。

  最终,坚韧不拔的中国科学家拥有了这份幸运。他们首先将黑鼠的皮肤细胞“逆转”为iPS细胞,自主构建了37株iPS细胞系;然后把其中6株的iPS细胞分别注入1500多枚四倍体囊胚,进而植入一群代孕白鼠的子宫;21天后,“小小”奇迹般诞生了。至今,“小小”已健康生长了9个多月,它的后面跟着26个“弟弟”、“妹妹”。

  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这27只黑鼠确实由iPS细胞发育而来。它们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完全由iPS细胞孕育而成的活体小鼠,有力地证明了iPS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如今,“小小”家族可谓“人丁兴旺”。在研究人员的巧心安排下,27只黑鼠先后与普通白鼠成功配种,陆续生下数百只第二和第三代小鼠。“鼠爸爸”升格为“鼠爷爷”,过起了“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续写”着中国科学家在干细胞这一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我国科学家用皮肤细胞培育出克隆鼠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

  本报讯 (首席记者任荃)除了胚胎干细胞,生命还有第二颗“全能种子”吗?近日,一只名叫“小小”的黑色小鼠给了全世界科学家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它并非父母的“爱情结晶”,也不是科学家精心“仿制”的克隆鼠,而是由一只黑鼠的皮肤细胞,经“重新编程”后得到的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孕育”的小生命。

  昨天,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报道了“小小”的离奇身世,还专门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体公布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iPS细胞先后育出27只类似“小小”的黑鼠,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被喻为“全能选手”的胚胎干细胞一直是人类修补器官的希望所在,但在来源和伦理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战。以人工诱导方式使成体细胞重新编程获得的iPS细胞,因为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多能特性,且能绕过伦理禁区,迅速成为近几年干细胞研究的国际热点。

  然而,“多能”毕竟不代表“全能”,若能证明iPS细胞也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无所不能”,将使它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为此,按照科学界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即能否发育成活体动物)的“金标准”,各国科学家不断重复实验,努力探索,但一直无人成功。

  最终,坚韧不拔的中国科学家拥有了这份幸运。他们首先将黑鼠的皮肤细胞“逆转”为iPS细胞,自主构建了37株iPS细胞系;然后把其中6株的iPS细胞分别注入1500多枚四倍体囊胚,进而植入一群代孕白鼠的子宫;21天后,“小小”奇迹般诞生了。至今,“小小”已健康生长了9个多月,它的后面跟着26个“弟弟”、“妹妹”。

  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这27只黑鼠确实由iPS细胞发育而来。它们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完全由iPS细胞孕育而成的活体小鼠,有力地证明了iPS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如今,“小小”家族可谓“人丁兴旺”。在研究人员的巧心安排下,27只黑鼠先后与普通白鼠成功配种,陆续生下数百只第二和第三代小鼠。“鼠爸爸”升格为“鼠爷爷”,过起了“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续写”着中国科学家在干细胞这一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
这么重大成果的新闻,仅个别网站放在不显眼的位置。
未来人生可以用IPS细胞重启
泉兄请科普……普通民众需要解说。


如果过程可控………………那不是可以生产器官了。

在人造子宫中用自己的ips细胞,培养心脏,肝脏,肾脏………………

如果过程可控………………那不是可以生产器官了。

在人造子宫中用自己的ips细胞,培养心脏,肝脏,肾脏………………
http://tech.sina.com.cn/d/2009-07-24/09323291398.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 09:32  东方网-文汇报
  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

  本报讯 (首席记者任荃)除了胚胎干细胞,生命还有第二颗“全能种子”吗?近日,一只名叫“小小”的黑色小鼠给了全世界科学家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它并非父母的“爱情结晶”,也不是科学家精心“仿制”的克隆鼠,而是由一只黑鼠的皮肤细胞,经“重新编程”后得到的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孕育”的小生命。

  昨天,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报道了“小小”的离奇身世,还专门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体公布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iPS细胞先后育出27只类似“小小”的黑鼠,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被喻为“全能选手”的胚胎干细胞一直是人类修补器官的希望所在,但在来源和伦理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战。以人工诱导方式使成体细胞重新编程获得的iPS细胞,因为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多能特性,且能绕过伦理禁区,迅速成为近几年干细胞研究的国际热点。

  然而,“多能”毕竟不代表“全能”,若能证明iPS细胞也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无所不能”,将使它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为此,按照科学界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即能否发育成活体动物)的“金标准”,各国科学家不断重复实验,努力探索,但一直无人成功。

  最终,坚韧不拔的中国科学家拥有了这份幸运。他们首先将黑鼠的皮肤细胞“逆转”为iPS细胞,自主构建了37株iPS细胞系;然后把其中6株的iPS细胞分别注入1500多枚四倍体囊胚,进而植入一群代孕白鼠的子宫;21天后,“小小”奇迹般诞生了。至今,“小小”已健康生长了9个多月,它的后面跟着26个“弟弟”、“妹妹”。

  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这27只黑鼠确实由iPS细胞发育而来。它们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完全由iPS细胞孕育而成的活体小鼠,有力地证明了iPS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

  如今,“小小”家族可谓“人丁兴旺”。在研究人员的巧心安排下,27只黑鼠先后与普通白鼠成功配种,陆续生下数百只第二和第三代小鼠。“鼠爸爸”升格为“鼠爷爷”,过起了“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续写”着中国科学家在干细胞这一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

  ■相关链接 为何要用四倍体囊胚?

  通常,正常小鼠的染色体为双倍体。四倍体囊胚植入子宫后,将无法继续发育而自然死亡。因此,在孕育“小小”们的过程中,四倍体囊胚仅仅扮演着“温床”的角色,负责为iPS细胞提供适合的发育环境。而若采用正常的双倍体囊胚,则会育出由iPS细胞与囊胚融合而成的嵌合体,这将无法证明新生命是否来自iPS细胞。

  全球iPS细胞研究大事记

  ■2006年8月 日本山中伸弥研究小组将小鼠皮肤细胞诱导为干细胞(即iPS细胞)。

  ■2007年11月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宣布独立发现,可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iPS细胞。

  ■2007年12月 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可利用iPS细胞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小鼠。

  ■2009年7月 中国科学家证实了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发育能力。
好像很NB阿
这里也有报道
http://www.bioon.com/biology/cell/401152.shtml
很奇怪,日本山中伸弥创立iPS细胞的时候,就是用来替代胚胎干细胞,不知道还需要证明什么。全能性早就被证实了的事情,要不也不会去研究这个了。山中伸弥肯定会得诺贝尔奖,这可以算是近两年生物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发现了。看报道好像就是用诱导的iPS细胞克隆出了动物。

很奇怪,日本山中伸弥创立iPS细胞的时候,就是用来替代胚胎干细胞,不知道还需要证明什么。全能性早就被证实了的事情,要不也不会去研究这个了。山中伸弥肯定会得诺贝尔奖,这可以算是近两年生物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发现 ...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09-7-24 17:22

之前好像是做器官移植用的,用你的体细胞可以变出一只手,现在好像证明可以直接给你变个弟弟出来。
很奇怪,日本山中伸弥创立iPS细胞的时候,就是用来替代胚胎干细胞,不知道还需要证明什么。全能性早就被证实了的事情,要不也不会去研究这个了。山中伸弥肯定会得诺贝尔奖,这可以算是近两年生物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发现 ...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09-7-24 17:22

之前好像是做器官移植用的,用你的体细胞可以变出一只手,现在好像证明可以直接给你变个弟弟出来。


干细胞有两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是指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

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分为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这种细胞的分化功能被局限在只能分化成具有某种功能或某几种功能的体细胞上。成年动物体内的干细胞即成体干细胞通常只能发展成特定种类的体细胞,比如造血干细胞发展成血液细胞,不能培育出我们想要的任何器官。

今次中国科学家的成就,使成体干细胞发展成像胚胎干细胞那样的全能干细胞。意味着今后从成年人身体上取一些细胞再经过特定处理从而培育出任何器官甚至一个克隆人。

干细胞有两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是指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

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分为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这种细胞的分化功能被局限在只能分化成具有某种功能或某几种功能的体细胞上。成年动物体内的干细胞即成体干细胞通常只能发展成特定种类的体细胞,比如造血干细胞发展成血液细胞,不能培育出我们想要的任何器官。

今次中国科学家的成就,使成体干细胞发展成像胚胎干细胞那样的全能干细胞。意味着今后从成年人身体上取一些细胞再经过特定处理从而培育出任何器官甚至一个克隆人。
使普通体细胞具备胚胎干细胞一样的能力,这是日本人的成就,中国这个只是用人家的方法而已,别给搞混了。
之前好像是做器官移植用的,用你的体细胞可以变出一只手
======================
这个之前是做不到的,一只手,里面有很多组织,靠成体干细胞是办不到的。
而若克隆出一个人来,那是什么器官都能再造出来了,使幻想成真。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09-7-24 18:09

火箭、宇宙飞船是苏联、美国人的成就,但若中国人用人家的方法登上了火星,这个意义是不同的,诺奖不要也罢。

爱因斯坦早就说超光速旅行可以使人年轻,但目前无人能做到。
火箭、宇宙飞船是苏联、美国人的成就,但若中国人用人家的方法登上了火星,这个意义是不同的,诺奖不要也罢。

爱因斯坦早就说超光速旅行可以使人年轻,但目前无人能做到。
诺贝尔奖有戏没


靠,男人女人都危险了,以后刺点血就无性繁殖了,生殖系统可以抛弃了。

靠,男人女人都危险了,以后刺点血就无性繁殖了,生殖系统可以抛弃了。
http://www.nature.com/

nature的头条,中国科学家以前有吗?

Mice made from induced stem cells
Two teams of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created live mice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iPS) cells, answering a lingering ques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the cells.

Since Shinya Yamanaka of Kyoto University in Japan created the first iPS cells1 in 2006, researchers have wondered whether they could generate an entire mammalian body from iPS cells, as they have from true embryonic stem cells. Experiments reported online this week in Nature 2 and in Cell Stem Cell 3 suggest that, at least for mice, the answer is yes.

For the first study, animal cloners Qi Zhou of the Institute of Zoology in Beijing and Fanyi Zeng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tarted by creating iPS cells the same way as Yamanaka, by using viral vectors to introduce four genes into mouse fibroblast cells. The researchers hoped that the introduced factors would 'reprogram' the cells so that they could differentiate into any type of cell in the body.

To check whether the reprogramming had worked, Zhou and Zeng first carried out a standard set of tests, including analysing whether their iPS cells had the same surface markers as embryonic stem cells. Going a step further, they then created a 'tetraploid' embryo by fusing two cells of an early-stage fertilized embryo. A tetraploid embryo develops a placenta and other cells necessary for development, but not the embryonic cells that would become the body. It is, in essence, a car without a driver.

When implanted into these embryos, the iPS cells began to steer development. The developing embryo was transferred to a surrogate mother, and 20 days later a mouse was born. It was black, like the mice used to create the iPS cells and unlike the white mice used to create the tetraploid embryo. DNA tests confirmed the mouse, named Xiao Xiao or 'Tiny', had arisen from the iPS cells.

Rudolf Jaenisch, a cloning expert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Cambridge, had tried to do the same experiment in 2007, but didn't succeed in getting beyond late-stage embryos4. "There were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his team's failure, he says. "Either iPS cells aren't pluripotent so it was impossible, or we just hadn't tried hard enough. The first would have been more interesting, but I assumed it was the second explanation."

The Chinese team tried harder, tweaking the culture medium and analysing 250 developing embryos before getting their first mouse.

In the paper, the team reports 27 live births. With their best cell line and optimal recipe, they were able to get 22 live births from 624 injected embryos, a success rate of 3.5%.

Zeng says, however, that the mice seem to have a high death rate, with some dying after just two days, and others displaying physical abnormalities, details of which the team would not reveal. But some of their mice passed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tests of health: all 12 mice that were mated produced offspring, and the offspring showed no abnormalities. The team says it now has hundreds of second-generation, and more than 100 third-generation, mice. The team found no tumours in the mice, although they have not systematically looked for them.

The leader of the second team, Shaorong Gao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 Beijing, also credits persistence for success. His group, which used the same basic technique as Zeng and Zhou, transferred iPS cells to 187 tetraploid complementation embryos to get just two live births (a 1.1% efficiency rate), although one died in infancy. "The chance for generating such a cell line is rare but we tried very hard," he says. Gao's team is now trying to mate its surviving mouse.

Both groups are now trying to understand what differences between iPS cell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might explain the abnormalities, high death rates, low efficiency rates and the fact that most iPS cell lines don't seem to work in making mice. Zeng and Zhou found, for one thing, that timing was important: cells that formed iPS cell colonies quickly — after 14 days — were successful, whereas those that formed colonies after 20 or 36 days did not work. Gao suggests that "aberrant reprogramming" might be to blame, at least for the low efficiency rates.

Such mouse studies should help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iPS cells as well. Earlier this month,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reported that human iPS cells that passed conventional pluripotency tests differed in gene expression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5. "iPS cells might do things better or worse than embryonic stem cells," says team member Kathrin Plath. "I don't think we know the answer at this point." Because the tetraploid work cannot be done with human embryos, the Chinese studies can't say much about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pluripotent cell lines, adds her colleague William Lowry.

Zhou and Zeng are pursuing several new avenues, including comparing the iPS mice with mice cloned with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and working to prove that the same experiment can be done with adult mice. (The fibroblasts used to create iPS cells in both studies came from late-stage embryos.)

This would essentially be a new way to clone adult mammals — reprogramming DNA from an adult and generating a genetically identical individual. As a potentially easier method that produces fewer abnormalities than conventional cloning, it might evoke interest among mavericks as a tool for human cloning. China recently strengthened its law prohibiting such cloning6.

Zhou says he hopes that researchers will take advantage of the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reprogramming". He adds: "It is not intended to be a first step towards using iPS cells to create a human being."
从干细胞说起

    干细胞之所以被称为动物和人体内的“主干”细胞,是因为它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神奇细胞。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由受精卵分裂产生的最初几个胚胎细胞,每一个都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或多能性,能分化为成体的全部或多种组织与器官。成体干细胞过去认为只能分化为特定组织的细胞,例如骨髓与循环系统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向人体补充新的血细胞;又如皮肤干细胞能不断补充新的皮肤细胞;即使最少再生能力的神经系统,现亦发现其中存在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的发现虽然已经几十年,但直到近年来才成为生命科学中的前沿热点,这是由于体外培育干细胞系的技术日臻完善,可以将干细胞植入动物与人体以修复患病或衰老组织,从而可望在治疗中发挥奇效。在研究中还发现,即使是成体干细胞,对其它某些不相干的组织也有修复作用,那就更加神奇了。据报道,自1998年以来,从脐血中提取的干细胞已经挽救了成百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将人类神经干细胞植入脊髓受损的瘫痪实验鼠内,使后者的脊髓得到修复,行走能力有所改善;一名中风患者在接受了骨髓干细胞治疗后,瘫痪和失语也有所改善;由骨髓干细胞培育出软骨组织,有望用于修复关节磨损;此外,由干细胞培养出肾脏组织,培养出牙齿等等,不一而足。尽管以上还处于实验阶段,面临的技术难题还很多,但已足以振奋人心。许多国家的科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认定,干细胞研究的前景将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有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从而不惜投入巨资抢占这块新的高地。1999年,干细胞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在美国已成立了几十家有关干细胞的上市公司。日本于2000年启动的“千年世纪工程”中,将干细胞列为四大重点之一。英国已经成立了全球首个胚胎干细胞库。
    在各种人类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因其全能性与多能性的优点而具有最大的潜力,也是技术上最难攻克的堡垒。此外,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也遇到来自伦理和法律方面的挑战。在美国,以毁掉胚胎获取干细胞等同堕胎为由,展开了多年的辩论,最后美国政府宣布了公共资金不得用于创建新的胚胎干细胞系,而私人资助不受此限这样一个妥协的方案。
“科技新星”的升起与陨落
    黄禹锡,现年53岁,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黄出身一个农村的贫苦家庭,5岁丧父,靠母亲养牛为生供应他读书。他自幼即怀有“成为牛的最高权威”的雄心大志,刻苦攻读,后考入首尔大学兽医系,开始踏入成功之路。工作后曾留学日本,专攻家畜克隆繁殖技术,归国后在此领域屡拔头筹:1993年培育出韩国第一头试管牛;1999年培育出韩国第一头克隆牛;2003年培育出抗疯牛病的克隆牛;2005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在实现了“牛的最高权威”的抱负之后,黄乘胜而上,开始向人类干细胞这一陌生的新的领域进军并又一次取得辉煌的业绩。2004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在世界上首次由人的卵细胞培育出胚胎干细胞。在此以前,美国学者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已经成功,黄采取了不同的技术路线,直接由女性体内采集卵细胞,去掉卵核后,将体细胞核植入卵细胞,使之发育成胚胎,再由后者分离干细胞系。这项技术成就使他成为同年《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而为世人瞩目,但同时也开始被《自然》杂志置疑涉及伦理问题。仅仅过了一年,他的研究集体又在2005年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更为轰动的论文,声称已用患者体细胞核取代卵核,克隆出在治疗上具有重大应用潜力的胚胎干细胞。同年,韩国政府为表彰黄的功勋,授予他“最高科学家”称号,宣布建立世界胚胎干细胞银行,并在此前2000多万美元之外追加100万美元支持其工作。黄的奇功也在韩国国内受到万民敬仰:“民族英雄”、“克隆之父”、“科技明星”等桂冠加诸头上;韩国航空公司向他提供了今后10年免费乘坐头等舱的优惠;邮政部门发行了关于他的特种邮票;连中、小学教材中也出现了他的名字。黄禹锡志得意满,发出干细胞技术在5至10年内常规化,将能创造相当于三星电子产业的附加值的豪言壮语。黄两年内在《科学》上发表的两篇顶级论文也带来了世界性的冲击,连保守的美国国会也不得不通过了一项旨在放宽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但就在这颗新星的名声登峰造极之际,又戏剧性地从天际陨落下来,由“科技明星”变成了“科学巨骗”。这是怎么回事呢?对黄禹锡的指控来自两方面:一曰违反伦理道德;二曰科学造假。让我们且对最近短短几个月以来的事态演变作一追踪,以便看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2005年6月,一封电子邮件发到韩国MBC电视台,揭发黄所用的干细胞来源涉嫌违背伦理道德,但未被播放。11月12日,在《科学》论文上与黄共同署名的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夏腾,指控黄获取卵子的行为有违伦理,并宣布与他断绝合作关系。11月21日,黄的另一名合作者,米兹梅迪医院专家卢圣一,声称为黄提供的卵子是付费获得的。11月22日,MBC电视台向公众披露了这一信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11月24日,黄本人也承认研究用的卵子一部分来自付费捐赠,另一部分来自本课题的女性研究人员。以上两点均违反了1964年有关伦理道德的《赫尔辛基宣言》。该宣言规定:从事医学研究必须尊重对人的生命、健康及权利的保护这一道德准则,特别指出被试人员不得被强迫参加(具有上下级关系者有可能涉嫌变相强迫),也不得以利益交换。黄用于干细胞研究的卵子来源显然违反了国际公认的医学伦理道德准则。
    对黄禹锡更为致命的一击是置疑其研究成果的真伪。2005年12月12日,夏腾致信《科学》杂志,置疑黄的论文数据与图表的可靠性,并要求撤消自己在该论文作者名单中的名字。黄被迫承认图表有问题并向全国道歉,但否认伪造数据。12月16日,《科学》杂志声明正式撤消该论文,并将采取措施确保该论文永远从学术记录中消失。12月23日,首尔大学成立的专门调查委员会确认,黄培育的11个干细胞系中至少9个为伪造;29日又宣布另外两个干细胞系亦为伪造。至此,黄所谓为患者量身定制的胚胎干细胞纯系捏造。黄禹锡被迫辞去首尔大学教授一职,但又辩称其干细胞是被人掉了包。后一点对界定他的错误性质很重要,有待查证落实。韩国科技部就此事件向公众道歉。韩国检查厅已向涉及此案的10名人员发出旅行禁令。调查委员会的全面调查结果已于2006年1月10日正式公布,证明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年与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均属造假。
=================================

这次中国科学家与黄禹锡的区别在于:黄是用人做实验,而中国科学家是用小黑鼠做实验。虽然从鼠到人还有一段距离,但已证实从成体干细胞确实可以培育出胚胎干细胞。
在人体上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了。

将来用一些自己的皮肤,培育成胚胎干细胞冷藏起来,以备日后之需。

我们在有生之年,用培育出来的自己的新器官移植代替原先的衰老的旧器官,应该不是梦想吧!心脏移植、肾移植等不再需要捐献者了。
看来我们都有幸多活几年了
14# 三个泉


爱因斯坦什么时候说过能超光速?
三个泉 发表于 2009-7-25 17:40


逃出克隆岛

邪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