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博士回国本身就是个人生大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9:17


      华工博士回国本身就是个错误
     最近华南理工博士由于超生丢工作的话题在新闻上炒得沸沸扬扬。本人也想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番研究,不足之处请各位网友多包涵。
     首先,香港的生活方式完败于北美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博士级的人物,回到中国必定要到大城市才有发展空间。
      问题在于今天中国的城市房屋价格香港化已经成定局,而身为博士要想与自己的身份相当,什么也要住140以上平方米的“大宅”才合适,但这样的大宅在大城市(北上广)高达三四百万元一套的价格。如果不是经商之类人物,仅仅教书做科研,只使是博士身份,估计没奋斗二十年都没有希望还完货款。
        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香港化的生活方式极端不于子孙持续生存发展。
        老实说,城市化才是真正的焚尸炉。
       我详细研究过香港的人口增长问题,这几十年来香港本地人口增加极为有限,人口持续增长主要依赖大陆部外部输入维持。由于住房价格高昂,中下社会阶层穷其一生,倾尽所有都没法买到一套80平方的住宅。而由于无房居住,生活压力极大,香港人结婚不生子,或者只生一个孩子的很多。这样尽管中国大陆这些年不少人移民香港,但香港的总体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却不明显。
       也就是说很多生活于香港的人最后都要“绝种”了。港星周慧敏就是例子之一,可惜了美丽的容貌与身材都白白浪费了。
      问题是与北美相比,香港的高昂生活开支基本都是“硬开支”。租房或者买房价格再什么下降对于普通香港人而言都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而拥有汽车则更是梦想。这就是说,在香港生活任你什么节省,除去衣食住行开支之后,你已经很难省下多少钱了。
       而与香港相反,如果不是生存于大城市,北美的生活开支中的“硬开支”成份要少得多。
       北美的住房价格相对于工资收入,要远远少于香港。更重要的是北美的住房基本都是大宅,这非常有利于生育子孙。在香港,由于住宅狭小,尽管是有房一族,但那些60,70平方米的小居生一个孩子就很挤了;而北美大体都是地广人稀,住宅除了大城市普遍都是带草地花园的平房大宅,一般人家生育三四个孩子都不太担心没有地方住,至多挤挤车库了事。但香港的小宅本来就狭小了,再“挤挤”就只能居住笼屋了。
        而北美生活的另一大好处就是从汽车身上还能够节省出不少钱。人在北美定居,如果不要面子,开辆丰四花冠,现代伊兰特之类“小车”也能够很好生活下来,要远比开北美“特色”的3点0V6之类大排量汽车要节省不少钱。
         但在香港,你要想再节省地铁,公交之类开支已经很难了。
         而在食方面,北美河湖与森林众多,加之农业本身也发达,开支成本也要比香港要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年老退休之后在北美是能够依靠钓鱼之类“原始渔猎”方式维持部分肉食来源的,青菜也能够自己生产一些,因为有的是地方。但在香港则绝对不行,如果大家都去钓鱼,那里有那么多鱼可钓。而北美那么多的河里,湖里(亚洲鲤鱼就很多)只要不挑食,总是能够捞到一日三餐的肉食的。北美地大特博,这一切对于生育子孙也是有好处的,起码食物来源要远比香港有保证。
         而香港的今天就是中国大陆大城市的明天,由于人口的高度密集化与生活成本的持续上升。今天中国大城市中的大部分人两代三代之后都会走向“绝种”,只使没有计划生育,今天北上广深的房价之高,一般人穷其一生也最多就是能够买到一套100平方米的“蜗居”,而这样的屋子生两个孩子就够“挤”的了,儿子再一多,有多少“老够啃”?!
          因此,仅仅从衣食住行方面而言,从生儿育女方面而言,高度香港化的中国大陆大城市已经不值得华工博士回国。
        其次,已经错过了回国的最佳时机。
         物以稀为贵,其实海龟人员回国的最佳时机就是二十世纪90年代至2000年那十多年。
        那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北美相差很大,由其是军事技术方面与美国存在很大的代差。而经济金融方面由于高速发展,也急需“与世接轨”的专业人才。因此1990年到2000年那十多年,无论是搞技术还是搞经济金融的回国都能够很容易找到好工作,出人头地与挤身“上流社会”都极为容易。
        而今天,由于中国国内的技术与经济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高。本土人才的培养量也极大。留学海龟人员对国内发展的推进作用的重要性已经持续下降了。除非是潘建伟(搞量子通信的,名字记不准了)之类超级大牛,在国际上拔尖的高级人士,否则要再想仅仅凭着海归留学生的身份在国内挤身上流社会,出人头地已经很难。
         而房地产价格的大大提高则极大地加速与“强化”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分化。人在北美不回国对于自己的亲人而言尚还有一张“外国牌”可打,至少“北美人”的身份只使在全球层面上都还是有足够含金量的。但如果回国,却仅仅只能够挤身蜗居于大城市的100平方米以下“小宅”之中,如果5年,8年之内不能够搬入富人区或者别墅区,“博士”身份的光环就消失殆尽;如果再加之工作不顺利,经济陷入困境,那么一世的“英名”就损失殆尽了。
        但如果不回国,只使在北美经济条件也不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只要“北美人”身份还在手,到晚年还一样能够找到“咸鱼翻生”的机会。至少60,70岁之后,仅仅凭着“北美人”的身份还能够到东欧,南美甚至韩国“钓”到靓女;但如果是中国人身份,则只能够“钓”到越南缅甸的女人。这样晚年仅仅靠着“北美人”的身份也能够活得“多姿多彩”
          华工博士这次回国之前,恐怕就没有好好比较过“北美人”身份在全球的“溢出”经济价值远远比“中国人”身份高的好处。
          可以坦率而言,那怕未来中国的人均GDP与北美人一样,“中国人”身份的经济价值也是没法与“北美人”相比的,根源就出在“地大物博”上,由于整个北美人口只有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同样的钱在北美能够居住别墅在中国却只能够居住套屋,在北美能够开3点0V6的丰田亚洲龙而在中国则只能够开丰田花冠。你能够如之奈何?!       
        象今天的日本与美国一样,人均GDP相差不很大,但生活水准却相差很大,神仙下凡也没法子。
          第三,在海外再造中华,好好地活着,并繁衍子孙就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
          由于在近代殖民时代整个远东地区由于技术落后,整个黄种人在这一次全球地理瓜分中都没有捞到多少好处,而西方白人则占尽了便宜。
         但由于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加速到来,只使没有政治军事优势,仅仅凭借经济资源今天中国人也能够流向全球,流向北美。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技术扩散的发达已经不再需要大量出国人员再回国来传送知识了,这与晚清民国时代有本质的区别。可以明确地说,除了拔尖的顶级科学家,中国社会已经不太欢迎一般留学生回国了。
       与之相反,如果这些海外留学生能够大量在北美或者全球其它国家“落地生根”,生儿育女,尽全力扩散中国人的人种基因,尽量让北美的人口融入更多的“黄色”基因。那么这就是对祖先,也是对中国人最大的贡献。起码大大减轻中国大陆的生存压力。
        而且随着中国人血液基因持续流入融入北美,这将会逐渐淡化中国人与北美人的外形与相貌差异;这对于未来“一体化”的地球人类社会的形成,降低世界性大战的爆发都是有着深远好处与历史意义的。
          但华工博士却选择回国,这就象分了家的孩子再回家“啃老”有什么差别?!
           第四,只使人在北美的同胞们也必须学会“捞江湖”。
          这些年来已经多次出现身在北美的同胞由于“不得志”而自杀的悲剧事件。由其是不少还是中国著名大学出身的高材生,这非常让人可惜。
         其实深入研究北美社会,北美社会对全球各国人口的吸引力都是高居榜首的。因此那些身处北美的同胞们必须要学会在北美这个“江湖”里捞。必须立足北美,“吃遍”全球,学会“混社会”,“混世界”。
          我对社会的研究有足够的见解,凡是那些懂得“打牌”的人,由其是懂得运用“田忌赛马”的人在社会上都“捞”得很好。
          想想下,那些在中国社会光棍到60,70岁的老男人要钱没多少,要相貌也没有相貌,却能够“捞到”年轻的越南缅甸女人。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们利用好“中国人”的溢出经济价值。
         而与中国人相比,“北美人”的身份价值更高,美国那么多的黄老五不一样到东欧,南美钓到靓女?!
         而与中国国内的密集人口现状相比,地广人稀的北美从生存方面来讲绝对要比中国要容易得多。当然这就必须要认真想法子“彻底融入”北美社会而不是学习犹太人“抱团”。
           我一直认为太容易“识别”身份特征的民族迟早都会吃大亏,毕竟在异国他乡仅仅依赖法律是不能够长久保证人身安全的,但如果让自己的子孙尽量融入更多本地人的血液,那么在日后法律秩序有可能的“失灵”的时候,血亲关系就将成为保命的最后手段。
         毕竟,人类的动物本能要远比法律更能够在关键时刻起作用。无论如何,外公,外婆与奶妈们无论什么环境都会保护幼儿的,因为这是本能。而犹太人则由于特征太过“明显”,在历史上受到太多的伤害,这从生物学上而言可是大灾难。别的民族早已经随着主体民族的扩大已经子孙无限,而犹太人之类“特化民族”,一次又一次被伤害打击,全球的子孙数量要少得多了。
         因此,中国人在北美首先要学会生存,那就是要利用好北美人的身份溢出效应去东欧或者南美“捞”老婆。无论如何这两地的女人都含有白人血液,那怕有朝一日北美天下大乱,那些白人血亲关系也能够很好地让子孙们渡过难关。而在北美娶异族白种女人在中国国内都是一件长面子的事。
         这也是在北美“捞江湖”最容易成功的核心方法与关键手段。因为你只要是“北美人”身份,只使是黄种人在东欧南美都有白种女人愿意上钓,而只要是含有白种人血液,无论如何在未来北美可能的“法律秩序失灵,天下大乱”时都要比在“唐人街”聚族而居要安全得多。
         而华工博士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如果一开始就娶白人老婆,再在北美定居,你想生多少也没有人想管了。
           总结章。人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过程。不能够赚钱就要努力“赚人(多娶老婆,多生子孙)与赚名声(历史留名)”,总之就是必须有得赚!
         我们都是动物,之后才是人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动物本能才能够在历史上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我们大部分人都注定只能够成为凡人而很难长久在历史是留下“名声”;但这并不能够阻碍我们在其它方面的“有价值”追求。
          与中国大陆相比,人在北美“赚人”无论如何都要比在中国要容易得多。因此华工博士却跑回中国来生孩子根本就是舍本求未。同样,由于中国社会在房地产大潮之下阶层分化加剧,回到中国国内再想出人头地都很难。与之相反,华工博士能够捞到“博士”身份,只要能够在北美“生存下去”,并子孙后代繁衍不息在家乡“市志县志”上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人物”了。
        毕竟无论如何,能够在异国“开宗(一世公)”的人物在儒家世界中都能够在族谱上有着“崇高的名誉”。
          因此,华工博士作为一并不“特别拔尖”的人物,作出回国的决断本身就是错误的。也无怪乎华南理工大学不什么将他的去留放在心上。
          但从“捞江湖”的角度而言,华工博士的“资本”已经非常足够了。
          有着博士身份,只使在全球层面进行“阶层划分”,也都能够进入上层社会群落了(英国从哈罗公学毕业就能够进入英国上流社会了),有了这个基础,而再加上“北美人”的另一个金字招牌。华工博士只使在北美是开卡车的,只要有固定收入,也就能够到东欧或者南美去钓白种女人了,这样再在北美生育N个孩子,那么不出几代一个东方大家族就能够在北美社会立足下来。这可要比今天被迫再次返回北美要好得多了。起码要少更多的波折。
        因此,从人生“规划”的角度而言,不能够赚名声,也不能够赚钱,那么就必须改为“赚人”。我们都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生只要在几个主要方面找对了方向,一生无论什么做都不会与主流社会与主流历史方向“脱节”了。因此,在此祝福回到北美后华工博士能够开创出一番新天地,最起码能够子孙万代恒久不息于地球世间。


高凉陈君

2014,1,14


      华工博士回国本身就是个错误
     最近华南理工博士由于超生丢工作的话题在新闻上炒得沸沸扬扬。本人也想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番研究,不足之处请各位网友多包涵。
     首先,香港的生活方式完败于北美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博士级的人物,回到中国必定要到大城市才有发展空间。
      问题在于今天中国的城市房屋价格香港化已经成定局,而身为博士要想与自己的身份相当,什么也要住140以上平方米的“大宅”才合适,但这样的大宅在大城市(北上广)高达三四百万元一套的价格。如果不是经商之类人物,仅仅教书做科研,只使是博士身份,估计没奋斗二十年都没有希望还完货款。
        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香港化的生活方式极端不于子孙持续生存发展。
        老实说,城市化才是真正的焚尸炉。
       我详细研究过香港的人口增长问题,这几十年来香港本地人口增加极为有限,人口持续增长主要依赖大陆部外部输入维持。由于住房价格高昂,中下社会阶层穷其一生,倾尽所有都没法买到一套80平方的住宅。而由于无房居住,生活压力极大,香港人结婚不生子,或者只生一个孩子的很多。这样尽管中国大陆这些年不少人移民香港,但香港的总体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却不明显。
       也就是说很多生活于香港的人最后都要“绝种”了。港星周慧敏就是例子之一,可惜了美丽的容貌与身材都白白浪费了。
      问题是与北美相比,香港的高昂生活开支基本都是“硬开支”。租房或者买房价格再什么下降对于普通香港人而言都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而拥有汽车则更是梦想。这就是说,在香港生活任你什么节省,除去衣食住行开支之后,你已经很难省下多少钱了。
       而与香港相反,如果不是生存于大城市,北美的生活开支中的“硬开支”成份要少得多。
       北美的住房价格相对于工资收入,要远远少于香港。更重要的是北美的住房基本都是大宅,这非常有利于生育子孙。在香港,由于住宅狭小,尽管是有房一族,但那些60,70平方米的小居生一个孩子就很挤了;而北美大体都是地广人稀,住宅除了大城市普遍都是带草地花园的平房大宅,一般人家生育三四个孩子都不太担心没有地方住,至多挤挤车库了事。但香港的小宅本来就狭小了,再“挤挤”就只能居住笼屋了。
        而北美生活的另一大好处就是从汽车身上还能够节省出不少钱。人在北美定居,如果不要面子,开辆丰四花冠,现代伊兰特之类“小车”也能够很好生活下来,要远比开北美“特色”的3点0V6之类大排量汽车要节省不少钱。
         但在香港,你要想再节省地铁,公交之类开支已经很难了。
         而在食方面,北美河湖与森林众多,加之农业本身也发达,开支成本也要比香港要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年老退休之后在北美是能够依靠钓鱼之类“原始渔猎”方式维持部分肉食来源的,青菜也能够自己生产一些,因为有的是地方。但在香港则绝对不行,如果大家都去钓鱼,那里有那么多鱼可钓。而北美那么多的河里,湖里(亚洲鲤鱼就很多)只要不挑食,总是能够捞到一日三餐的肉食的。北美地大特博,这一切对于生育子孙也是有好处的,起码食物来源要远比香港有保证。
         而香港的今天就是中国大陆大城市的明天,由于人口的高度密集化与生活成本的持续上升。今天中国大城市中的大部分人两代三代之后都会走向“绝种”,只使没有计划生育,今天北上广深的房价之高,一般人穷其一生也最多就是能够买到一套100平方米的“蜗居”,而这样的屋子生两个孩子就够“挤”的了,儿子再一多,有多少“老够啃”?!
          因此,仅仅从衣食住行方面而言,从生儿育女方面而言,高度香港化的中国大陆大城市已经不值得华工博士回国。
        其次,已经错过了回国的最佳时机。
         物以稀为贵,其实海龟人员回国的最佳时机就是二十世纪90年代至2000年那十多年。
        那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北美相差很大,由其是军事技术方面与美国存在很大的代差。而经济金融方面由于高速发展,也急需“与世接轨”的专业人才。因此1990年到2000年那十多年,无论是搞技术还是搞经济金融的回国都能够很容易找到好工作,出人头地与挤身“上流社会”都极为容易。
        而今天,由于中国国内的技术与经济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高。本土人才的培养量也极大。留学海龟人员对国内发展的推进作用的重要性已经持续下降了。除非是潘建伟(搞量子通信的,名字记不准了)之类超级大牛,在国际上拔尖的高级人士,否则要再想仅仅凭着海归留学生的身份在国内挤身上流社会,出人头地已经很难。
         而房地产价格的大大提高则极大地加速与“强化”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分化。人在北美不回国对于自己的亲人而言尚还有一张“外国牌”可打,至少“北美人”的身份只使在全球层面上都还是有足够含金量的。但如果回国,却仅仅只能够挤身蜗居于大城市的100平方米以下“小宅”之中,如果5年,8年之内不能够搬入富人区或者别墅区,“博士”身份的光环就消失殆尽;如果再加之工作不顺利,经济陷入困境,那么一世的“英名”就损失殆尽了。
        但如果不回国,只使在北美经济条件也不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只要“北美人”身份还在手,到晚年还一样能够找到“咸鱼翻生”的机会。至少60,70岁之后,仅仅凭着“北美人”的身份还能够到东欧,南美甚至韩国“钓”到靓女;但如果是中国人身份,则只能够“钓”到越南缅甸的女人。这样晚年仅仅靠着“北美人”的身份也能够活得“多姿多彩”
          华工博士这次回国之前,恐怕就没有好好比较过“北美人”身份在全球的“溢出”经济价值远远比“中国人”身份高的好处。
          可以坦率而言,那怕未来中国的人均GDP与北美人一样,“中国人”身份的经济价值也是没法与“北美人”相比的,根源就出在“地大物博”上,由于整个北美人口只有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同样的钱在北美能够居住别墅在中国却只能够居住套屋,在北美能够开3点0V6的丰田亚洲龙而在中国则只能够开丰田花冠。你能够如之奈何?!       
        象今天的日本与美国一样,人均GDP相差不很大,但生活水准却相差很大,神仙下凡也没法子。
          第三,在海外再造中华,好好地活着,并繁衍子孙就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
          由于在近代殖民时代整个远东地区由于技术落后,整个黄种人在这一次全球地理瓜分中都没有捞到多少好处,而西方白人则占尽了便宜。
         但由于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加速到来,只使没有政治军事优势,仅仅凭借经济资源今天中国人也能够流向全球,流向北美。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技术扩散的发达已经不再需要大量出国人员再回国来传送知识了,这与晚清民国时代有本质的区别。可以明确地说,除了拔尖的顶级科学家,中国社会已经不太欢迎一般留学生回国了。
       与之相反,如果这些海外留学生能够大量在北美或者全球其它国家“落地生根”,生儿育女,尽全力扩散中国人的人种基因,尽量让北美的人口融入更多的“黄色”基因。那么这就是对祖先,也是对中国人最大的贡献。起码大大减轻中国大陆的生存压力。
        而且随着中国人血液基因持续流入融入北美,这将会逐渐淡化中国人与北美人的外形与相貌差异;这对于未来“一体化”的地球人类社会的形成,降低世界性大战的爆发都是有着深远好处与历史意义的。
          但华工博士却选择回国,这就象分了家的孩子再回家“啃老”有什么差别?!
           第四,只使人在北美的同胞们也必须学会“捞江湖”。
          这些年来已经多次出现身在北美的同胞由于“不得志”而自杀的悲剧事件。由其是不少还是中国著名大学出身的高材生,这非常让人可惜。
         其实深入研究北美社会,北美社会对全球各国人口的吸引力都是高居榜首的。因此那些身处北美的同胞们必须要学会在北美这个“江湖”里捞。必须立足北美,“吃遍”全球,学会“混社会”,“混世界”。
          我对社会的研究有足够的见解,凡是那些懂得“打牌”的人,由其是懂得运用“田忌赛马”的人在社会上都“捞”得很好。
          想想下,那些在中国社会光棍到60,70岁的老男人要钱没多少,要相貌也没有相貌,却能够“捞到”年轻的越南缅甸女人。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们利用好“中国人”的溢出经济价值。
         而与中国人相比,“北美人”的身份价值更高,美国那么多的黄老五不一样到东欧,南美钓到靓女?!
         而与中国国内的密集人口现状相比,地广人稀的北美从生存方面来讲绝对要比中国要容易得多。当然这就必须要认真想法子“彻底融入”北美社会而不是学习犹太人“抱团”。
           我一直认为太容易“识别”身份特征的民族迟早都会吃大亏,毕竟在异国他乡仅仅依赖法律是不能够长久保证人身安全的,但如果让自己的子孙尽量融入更多本地人的血液,那么在日后法律秩序有可能的“失灵”的时候,血亲关系就将成为保命的最后手段。
         毕竟,人类的动物本能要远比法律更能够在关键时刻起作用。无论如何,外公,外婆与奶妈们无论什么环境都会保护幼儿的,因为这是本能。而犹太人则由于特征太过“明显”,在历史上受到太多的伤害,这从生物学上而言可是大灾难。别的民族早已经随着主体民族的扩大已经子孙无限,而犹太人之类“特化民族”,一次又一次被伤害打击,全球的子孙数量要少得多了。
         因此,中国人在北美首先要学会生存,那就是要利用好北美人的身份溢出效应去东欧或者南美“捞”老婆。无论如何这两地的女人都含有白人血液,那怕有朝一日北美天下大乱,那些白人血亲关系也能够很好地让子孙们渡过难关。而在北美娶异族白种女人在中国国内都是一件长面子的事。
         这也是在北美“捞江湖”最容易成功的核心方法与关键手段。因为你只要是“北美人”身份,只使是黄种人在东欧南美都有白种女人愿意上钓,而只要是含有白种人血液,无论如何在未来北美可能的“法律秩序失灵,天下大乱”时都要比在“唐人街”聚族而居要安全得多。
         而华工博士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如果一开始就娶白人老婆,再在北美定居,你想生多少也没有人想管了。
           总结章。人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过程。不能够赚钱就要努力“赚人(多娶老婆,多生子孙)与赚名声(历史留名)”,总之就是必须有得赚!
         我们都是动物,之后才是人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动物本能才能够在历史上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我们大部分人都注定只能够成为凡人而很难长久在历史是留下“名声”;但这并不能够阻碍我们在其它方面的“有价值”追求。
          与中国大陆相比,人在北美“赚人”无论如何都要比在中国要容易得多。因此华工博士却跑回中国来生孩子根本就是舍本求未。同样,由于中国社会在房地产大潮之下阶层分化加剧,回到中国国内再想出人头地都很难。与之相反,华工博士能够捞到“博士”身份,只要能够在北美“生存下去”,并子孙后代繁衍不息在家乡“市志县志”上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人物”了。
        毕竟无论如何,能够在异国“开宗(一世公)”的人物在儒家世界中都能够在族谱上有着“崇高的名誉”。
          因此,华工博士作为一并不“特别拔尖”的人物,作出回国的决断本身就是错误的。也无怪乎华南理工大学不什么将他的去留放在心上。
          但从“捞江湖”的角度而言,华工博士的“资本”已经非常足够了。
          有着博士身份,只使在全球层面进行“阶层划分”,也都能够进入上层社会群落了(英国从哈罗公学毕业就能够进入英国上流社会了),有了这个基础,而再加上“北美人”的另一个金字招牌。华工博士只使在北美是开卡车的,只要有固定收入,也就能够到东欧或者南美去钓白种女人了,这样再在北美生育N个孩子,那么不出几代一个东方大家族就能够在北美社会立足下来。这可要比今天被迫再次返回北美要好得多了。起码要少更多的波折。
        因此,从人生“规划”的角度而言,不能够赚名声,也不能够赚钱,那么就必须改为“赚人”。我们都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生只要在几个主要方面找对了方向,一生无论什么做都不会与主流社会与主流历史方向“脱节”了。因此,在此祝福回到北美后华工博士能够开创出一番新天地,最起码能够子孙万代恒久不息于地球世间。


高凉陈君

2014,1,14
干嘛非要生活在香港那样的地方 到内地三线城市 他这种博士生活那是相当轻松 比北美轻松多了 往香港或者北上广去不是脑子有病 这些地方博士一抓一大把工资都没工地上民工高
我想说,在美国教授是那么好混的?还140市中心?做的梦太美吧
cranenn 发表于 2014-1-17 19:29
我想说,在美国教授是那么好混的?还140市中心?做的梦太美吧
在楼主眼里 北美还是遍地黄金的状态
看完全文再发表评论也不迟。高凉陈君一直是个“谨慎”的人
“毅然回国”的基本上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的!这都什么年代了,能在国外绝不会回来

cranenn 发表于 2014-1-17 19:29
我想说,在美国教授是那么好混的?还140市中心?做的梦太美吧


生活方式不一样。特别是高校,美国基本上很少有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通常是大城市以外的卫星城,人口也不多,几万人而已。住郊区,上班的交通压力远远没有中国这么大,当然,这是有车的前提下。北上广,甚至武汉,每天开车进城上班,你想想有多蛋疼吧。美国的郊区住宅,基础设施也不是中国农村可以比拟的。
当然,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也没办法实现美国那种生活方式。其实,日本倒可以学学,大城市圈的轨道交通规划,基础设施什么的
cranenn 发表于 2014-1-17 19:29
我想说,在美国教授是那么好混的?还140市中心?做的梦太美吧


生活方式不一样。特别是高校,美国基本上很少有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通常是大城市以外的卫星城,人口也不多,几万人而已。住郊区,上班的交通压力远远没有中国这么大,当然,这是有车的前提下。北上广,甚至武汉,每天开车进城上班,你想想有多蛋疼吧。美国的郊区住宅,基础设施也不是中国农村可以比拟的。
当然,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也没办法实现美国那种生活方式。其实,日本倒可以学学,大城市圈的轨道交通规划,基础设施什么的
我一直支持有能力的人出去分享全世界的资源。

留在国内,捞大锅饭很憋屈的,论资排辈等老前辈都下台了,才有新人的舞台,何苦呢。有能力的应该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在家排队。
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显然是比国内高的,如果追求这个,那真不如留在西方,前提是能留住。
spinks1234 发表于 2014-1-17 19:23
干嘛非要生活在香港那样的地方 到内地三线城市 他这种博士生活那是相当轻松 比北美轻松多了 往香港或者北上 ...
你在内地三线城市给我找几套扫描隧道显微镜啥的试试?
真正的博士,能找到对口工作的地方极少极少。
fyapply 发表于 2014-1-17 20:05
你在内地三线城市给我找几套扫描隧道显微镜啥的试试?
真正的博士,能找到对口工作的地方极少极少。
三线城市的大学里没有教授 副教授?
楼主你这么说,小心反计划生育分子打上门来找你算账。。
fyapply 发表于 2014-1-17 20:05
你在内地三线城市给我找几套扫描隧道显微镜啥的试试?
真正的博士,能找到对口工作的地方极少极少。
据说绵阳有。
spinks1234 发表于 2014-1-17 20:07
三线城市的大学里没有教授 副教授?
没有一流的实验设备,给个院士也不当啊。
hhffcc 发表于 2014-1-17 20:22
据说绵阳有。
我绵阳明明是超一线城市
fyapply 发表于 2014-1-17 20:27
没有一流的实验设备,给个院士也不当啊。

既然追求这个 那你就在大城市呆着 别抱怨啥房价 物价 像楼主这种纠结啥房价物价的 那就去二三线城市啊
至少60,70岁之后,仅仅凭着“北美人”的身份还能够到东欧,南美甚至韩国“钓”到靓女我百分百确定,只要你是白种人的样貌,哪怕是中东人,在首尔一年你换女朋友低于10,那是肾的问题

作者信息太片面了,香港大学的教授多少钱,内地教授多少钱?香港的讲师多少钱?内地的讲师多少钱?
高凉陈君CT 发表于 2014-1-17 19:45
看完全文再发表评论也不迟。高凉陈君一直是个“谨慎”的人
看完了,其实写的还是不错的,就是比较容易让人误解。。。
所有的孩子都生在国外就没问题了


楼主说来说去有一个比较中心的话题,就是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会影响家庭和后代,那么我想举我亲弟弟的例子来加以反驳

我们在上海,我弟弟和他老婆,都是30岁出头,同龄,我弟弟中专毕业,他老婆上海本地大学毕业,我弟弟在一个旅游公司做会计,一个月实际收入平均7000左右,他老婆在外资公司做人事,一个月实际平均收入9000元左右,那么他们的住房情况怎么样呢?

他们买了两套住房,一套较远,建筑面积80多,一套市内,建筑面积70多,目前总价值多少呢? 500多万,他们还想买,但限购了,如果他们想换成市内电梯房,也可以换个不太市中心的100平米以上的新商品房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楼主把国内大城市用香港来比喻,有点刻舟求剑了,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个统一体,人员是可以流动的,住房是可以变换的,市场是在成长的,是有腹地和空间的,怎么会和香港这个政治经济绝缘体一样呢,如果一定要比,当然是美国比中国,纽约比上海,即使比不过也有思考的价值,而不是楼主这样,用香港比美国,然后再用香港代替上海得出结论,这是典型的刻舟求剑

当然楼主后面什么等60岁以国籍身份捞年轻姑娘之类的想法,可能和道德有关,就没法评论了

楼主说来说去有一个比较中心的话题,就是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会影响家庭和后代,那么我想举我亲弟弟的例子来加以反驳

我们在上海,我弟弟和他老婆,都是30岁出头,同龄,我弟弟中专毕业,他老婆上海本地大学毕业,我弟弟在一个旅游公司做会计,一个月实际收入平均7000左右,他老婆在外资公司做人事,一个月实际平均收入9000元左右,那么他们的住房情况怎么样呢?

他们买了两套住房,一套较远,建筑面积80多,一套市内,建筑面积70多,目前总价值多少呢? 500多万,他们还想买,但限购了,如果他们想换成市内电梯房,也可以换个不太市中心的100平米以上的新商品房

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说楼主把国内大城市用香港来比喻,有点刻舟求剑了,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个统一体,人员是可以流动的,住房是可以变换的,市场是在成长的,是有腹地和空间的,怎么会和香港这个政治经济绝缘体一样呢,如果一定要比,当然是美国比中国,纽约比上海,即使比不过也有思考的价值,而不是楼主这样,用香港比美国,然后再用香港代替上海得出结论,这是典型的刻舟求剑

当然楼主后面什么等60岁以国籍身份捞年轻姑娘之类的想法,可能和道德有关,就没法评论了
LZ,我已这么多年海外经历向你保证,他一定是在美国找不到教授的工作啊...

最近经济不景气,大学招教授也少了,只有一线常青藤院校的博士毕业生才好找教授工作。美国绿卡现在要5年左右才能拿到,前提而且是有公司愿意帮你申请。这些人都是留学签证出去的,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签证到期,“留下来”只是国内人的一个幻想,怎么留下来,说点实际的?说得好像他们有选择似的。
mengyw001 发表于 2014-1-17 22:27
楼主说来说去有一个比较中心的话题,就是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会影响家庭和后代,那么我想举我亲弟弟的例子来加以 ...
但是天朝的房地产政策香港化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倾向。。
如果房地产政策香港化,像LZ所说的,在北美生活的还真的比香港或者北上广强。
现在越来越多香港人也移民去了美加。。不敢攀比LZ那种博士化精英化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遥远了),但是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是真的,起码生活压力没有这么大,生活节奏没这么快。。
现在深圳的生活节奏已经和香港没分别鸟。。
LZ,我已这么多年海外经历向你保证,他一定是在美国找不到教授的工作啊...

最近经济不景气,大学招教授 ...
俺是有资格随时申请并获得绿卡,但是居然辞职回国了。这脑子得烧成什么样啊。
btzhy2012 发表于 2014-1-17 12:23
俺是有资格随时申请并获得绿卡,但是居然辞职回国了。这脑子得烧成什么样啊。
你是在美国找到教授工作了吗?然后辞职回国了?
你是在美国找到教授工作了吗?然后辞职回国了?
没有,博士,某500强某科研+工程部门小科长。
btzhy2012 发表于 2014-1-17 12:34
没有,博士,某500强某科研+工程部门小科长。
那还是情况不同,学术界MD优势还是挺大的,工业界可能中国机会更好。不过不管怎么说,高人,我们交朋友吧
那还是情况不同,学术界MD优势还是挺大的,工业界可能中国机会更好。不过不管怎么说,高人,我们交朋友吧 ...
我要和土豪交朋友阿。。。。。。啊啊啊

应该说中国相比美国的好处在于 仍然有原始积累机会。但是也很渺茫。我们这批回来的有好有差啊。好的少。
btzhy2012 发表于 2014-1-17 12:42
我要和土豪交朋友阿。。。。。。啊啊啊

应该说中国相比美国的好处在于 仍然有原始积累机会。但是也很 ...
非壕

哪有这么快看到好坏。这种人生选择,得40以后才能谈得上评价对错。我认为所谓的对错都是相对的,看你是否认同美国人那套价值观。不认同的话,再“好”也不值得留在美国,因为最终无法融入那个社会。
据说绵阳有。
科学城应该有,但是科学城几乎可以认为不属于绵阳了……啥都是独立的……

btzhy2012 发表于 2014-1-18 01:42
我要和土豪交朋友阿。。。。。。啊啊啊

应该说中国相比美国的好处在于 仍然有原始积累机会。但是也很 ...


这几年回国的少了,很多人宁可万年博士后也不愿意回国发展。
最近几年国内的教职也是人多坑少,更别提院校在招聘时开出的待遇条件经常大打折扣。
你们工科的还好啦,我们生物的就业才是真正的悲摧呢。当年陈章良一忽悠,国内各个大学都扩招生物,殊不知美国的生物泡沫在90年就已经破掉了,产业化遥遥无期。这批人现在多数都憋在北美熬着呢。
btzhy2012 发表于 2014-1-18 01:42
我要和土豪交朋友阿。。。。。。啊啊啊

应该说中国相比美国的好处在于 仍然有原始积累机会。但是也很 ...


这几年回国的少了,很多人宁可万年博士后也不愿意回国发展。
最近几年国内的教职也是人多坑少,更别提院校在招聘时开出的待遇条件经常大打折扣。
你们工科的还好啦,我们生物的就业才是真正的悲摧呢。当年陈章良一忽悠,国内各个大学都扩招生物,殊不知美国的生物泡沫在90年就已经破掉了,产业化遥遥无期。这批人现在多数都憋在北美熬着呢。
楼主你这么说,小心反计划生育分子打上门来找你算账。。
楼主明显不支持计划生育,支持想生的人出国不代表支持计划生育。
以前千方百计出去,现在千方百计想回来。包括大学老师。
感觉lz在国内混的挺惨的
hayate 发表于 2014-1-18 02:02
这几年回国的少了,很多人宁可万年博士后也不愿意回国发展。
最近几年国内的教职也是人多坑少,更别提 ...
生物的美国这边儿也不好混吧 要是能和制药沾上边还好
general_j 发表于 2014-1-18 00:16
LZ,我已这么多年海外经历向你保证,他一定是在美国找不到教授的工作啊...

最近经济不景气,大学招教授 ...
一般人都靠博士后呗。不过看他出国的时间,07-09,很像是公派的,必须回来啊,,,或者是借助国内导师的关系去国外做访问学者,那种情况多数也是得回来的。
general_j 发表于 2014-1-18 00:16
LZ,我已这么多年海外经历向你保证,他一定是在美国找不到教授的工作啊...

最近经济不景气,大学招教授 ...
一般人都靠博士后呗。不过看他出国的时间,07-09,很像是公派的,必须回来啊,,,或者是借助国内导师的关系去国外做访问学者,那种情况多数也是得回来的。
ArmstrongHM 发表于 2014-1-18 07:10
生物的美国这边儿也不好混吧 要是能和制药沾上边还好

北美制药从吃香变成呵呵也就最近这四五年的时间,各大制药厂纷纷把一些非核心的研发部门丢向博士更便宜的北京上海等,直接后果就是原来有机合成是化学里面最好就业的方向(因为药厂需要),现在变成了博士后都难找到。。。
hayate 发表于 2014-1-18 02:02
这几年回国的少了,很多人宁可万年博士后也不愿意回国发展。
最近几年国内的教职也是人多坑少,更别提 ...
化学的表示我们也就是为数不多那么几个方向比你们好一点,,,
general_j 发表于 2014-1-18 00:16
LZ,我已这么多年海外经历向你保证,他一定是在美国找不到教授的工作啊...

最近经济不景气,大学招教授 ...
你没在美国大学里干过科研吧。大学里H1B签证和绿卡完全和公司不是一个系列的。
      留美博士回国本身就是大错误(二)
      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留美博士的人生模型来进行比较。
      基础条件。
      中国名牌大学本科毕业。北美一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学术水平并不拔尖,与潘建伟之类大人物没法相比,因此在北美没有在大学取得教授职业,回国也不受知名大学待见。去留处于“不上不落状况”。
      A 方案,决定留在北美,最后沦落为卡车司机。
      由于留美博士只能够在一般北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因此无法到大学取得教授职业。最后从大学讲师职业辞退出来,到北美社会捞世界,最后沦落为卡车司机。
      但北美社会不岐视体力劳动工,在北美修下水管道工,屋顶补漏雨工,建筑泥水工的价钱很高。因此留美博士尽管做了卡车司机,但收入要比原来在大学做普遍讲师要高一些。
       因此,尽管不能够在北美成为大学者,但博士做卡车司机最后还是能够在北美有能力立足下来了。最后娶到一个拉美血统的白人女子为妻,原因是博士沦落到做卡车司机了,在北美的同学与同胞中名声扫地了,因此在同胞女性中已经不受欢迎。但由于做卡车司机能够挣钱,有钱就有吸引力,结果最后在南美社群中娶到老婆。
       由于卡车司机的工资在北美处于中层收入水平,留美博士能够买到一处平层郊区别墅,面积有150多平方米,有车库,另外还带草地花园。这种的屋子在北美很普遍,有固定收入的一般家庭都能够买到。
       之后二十多年留美博士一直做卡车司机,家庭收入虽然不富足但也过得去;最重要的是拉美妻子为卡车博士生了四五个孩子,因为天主教社群不能够堕胎。
      因此尽管卡车博士在北美日子过得紧巴巴,工作也很劳累,在中国社会也算不得体面。但最终还是成功在北美落地生根。
      最后四五个混血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卡车博士劳累二十多年也已经到了退休年月。最后能够拿到只有2万美元每年的退休金,这点钱在北美生活相当拮据。而且由于孩子多,卡车博士晚年的私人积累也不多,只有区区3,4万美元。
       但卡车博士此时手上已经有很多选择方向。
        甲方案,到拉美妻子故乡过晚年。
        尽管每年2万美元的退休金在美国社会并不多,但到加勒比海等地区生活相对于当地人而言还是能够过上“人上人”生活水准的。因此卡车博士晚年就与拉美妻子在南美中美地区平静过完一生。
        而博士人生最大成就就是生了四五个孩子,并彻底融入了北美社会,成为中国某县某姓在北美子孙的“一世公”,在族谱中留下相当显赫的一席之地,尽管博士一生仅仅是一个卡车司机而已。
       乙方案,重回中国故乡过晚年。
       卡车博士退休之后,由于经济压力相当大,也想落叶归根。最后学着当年“台湾国民党老兵”的路子,最后与拉美妻子返回故乡过晚年。
         尽管卡车博士的退休金只有2万美元一年,这点钱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当然算不了什么,一买了房子供房,卡车博士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最后博士决定回家乡的县城定居。
        而在家乡的县城,博士那点退休金就显得非常有含金量了。供房也完全有能力。因此,卡车博士回乡也能够住上了140平方米的大宅。而卡车博士由于在北美定居己久,英语能力一流,最后晚年还能够回高中时的母校做做外语辅导老师,重完了当年的教师梦。
         而卡车司机的四五个子女都还在北美落地生根,并繁衍出大家族。而作为海外华人侨胞,卡车博士最后在县政协也挂了一个名字。日子里与拉美白人老婆开着车到高中母校上上课,到政协开开会。晚年日子也算过得体面与舒服。在故乡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尽管不能够在科学界留下一席之地,卡车博士对此终生遗憾。
         丙方案,晚年拉美白人老婆病逝先去。
         生老病死无人能够回避,卡车博士妻子在博士70岁时先逝去。但卡车博士身体尚好,因此卡车博士决心再娶妻,孩子们也各忙各的事,无法照顾老爹。而且北美不流行啃老,因此博士要再娶妻子,家庭也不反对。
         这时“北美人”身份的溢价能力充分显示出它的威力了。卡车博士的2万美元退休金想在北美再娶靓女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对于世界其它地区的女人而言,2万美元毕竟也算是大数目了,更重要的是与“北美人”结婚就能够名言正顺地移民北美。
        因此卡车博士尽管年已古稀。但最后还是决定到东欧南美再拼一下运气。最后博士居然在原苏联地区钓到一位年仅三十的白人靓女。在“少妻”怀孕之后博士才带她返回北美,之后在生了孩子之后,卡车博士再与少妻孩子一起移居加勒比海地区。
        为何要东欧少妻怀孕了才返回北美,主要是卡车博士充分吸取了北美“王老五”们的教训。不少东欧女人主要是希望借结婚机会移民到北美的,因为如果不怀孕就返回北美,少妻们很容易就踢开古稀之年的卡车博士再嫁年轻的北美男人。
        但怀孕之后,由于“关键位置有自己的人”,东欧少妻们再想踢走卡车博士已经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在北美随便堕胎可是会引起官司的,一打官司东欧少妻们的北美绿卡梦就完了。因此怀孕能够“套牢”东欧少妻们。
        而最后为何要移居加勒比海地区。主要原因是卡车博士已经年界70,已经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全家只能够依靠那2万美元退休金生活。而加勒比地区生活水平低,卡车博士与少妻孩子移居拉美在经济生活上面临的压力也非常低。仅仅依靠退休金卡车博士一家也能够相当好地生存下来。
         同样重要的原因还有东欧少妻们在加勒比拉美地区也一样人生地不熟,想出轨也很难。而博士身为北美人,又有钱,对于拉美本地年轻女人还是有吸引力的。而博士的东欧老婆只有博士一个经济来源,只使改嫁拉美本地男人,在经济上也不能够与卡车博士相比较,没有多少退路。在面临拉美靓女竞争的环境下,博士的东欧少妻就更不能够“惹事生非”了,只能够尽心尽力服侍卡车博士。否则一离婚就只能够留落拉美街头。
        结果,卡车博士在古稀之年充分利用“北美人”身份的全球溢价效应。还一样有靓女伴随左右,更生下了两窝孩子,家族在北美更是欣欣向荣,越来越大。堪称家乡的一个“传奇人物”。也为中国人基因在北美的扩散立下了功劳。
         B 方案,强行回国,诸事不顺,最后沦落为普通工薪阶层,一世英名尽没于“凡人”。
         上面讨论了留美博士在北美最后沦落为卡车司机后的重重结果。现在再论述博士如果强行回国的结果。
         博士强行回国的理由是在国内更有发展前景。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甚至是盲目跟风的行为。
          由于目前国内人才众多,海归博士的地位身价已经大不如前。想想下北上广深的初中高中教师都要研究生甚至硕士学历。博士由于并不是拔尖人才,强行回国最多只能够在大城市的普通大学“捞”到讲师的职业,要升级到副教授,正教授还有极长的路子与“人际关系”要走。
        问题是今天中国城市房地产价格太高。尽管博士每个月各项收入总计有1万多元,对于想在大城市买140平方米的房子很难。而没有大房子,博士只能够娶一般的女人为妻,因此夫妻两个经济收入一个月最多2万多元,车也只能够开雅阁,帕萨特。在大城市白领阶层中都不什么出众。
        更重要的是生孩子问题。房屋狭窄无论如何都不利于多生孩子,更不要说计生政策限制。因此博士回国后只能够生育一个孩子,因为房屋太小了,想生多也没有地方居住。大城市买房又很贵,博士日后如果不能够升级为正教授甚至院士,想在大城市住上别墅估计没有什么希望。
       这样博士将面临下面几个出路方案。
        甲方案。在大城市死撑,最后“混”到退休
        由于博士本人并不是拔尖人才,最后在大学死撑到退休,凭“资历年岁”才混到副教授职称退休。房子只有120平方米,孩子只有一个,车也只能够开帕萨特。最后晚年还要想法子为孩子买房出一大笔首付。毕竟中国大城市香港化已经成为趋势,年轻人如果没有别人支持想自己在城市买房很难。
         最后博士夫妇老去,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其孩子最后也只生育一个孩子。8个生4个,4个生2个,2个最后生一个,N代单传之后,博士后代终于由于种种原因“绝代绝种”。在家乡族谱上也烟消云散。
        乙方案,由于超生博士夫妻被学校开除工作。
          由于博士出国己久,社会关系有限,被学校开除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又由于在目前中国做体力工作工资很低,博士夫妇面临失业大问题。最后搞过公司,开过教育培训机构再进过私营企业,直到最后才在三线民办院校安定下来。
       由于生活波折过多,加之博士又有两孩子,在大城市孩子读书又昂贵。在社会波折徒劳的这五六年博士经济一事无成,学术也早已经荒废,最后才在同学会的支持下,凭借关系到三线民办院校谋得一教职。而三线民办院校要以利润为重心,博士每日奔波于教室之间,也无时间再钻研学术问题,仅仅是一个讲课老师而已。至此博士早已经没有回国之前的锐气。从些小心谨慎,最后从民办院校退休,所有工资买屋之后所余无几。
      又由于不是国有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也只有5000多元。退休后为了不与孩子抢房子住,好让孩子有足够空间娶媳妇。最后博士夫妻只能够回乡下老家过晚年。尽管退休金只有5000多元,但在乡下农村还是能够很好地过活的,博士也买了一台小车,日子里钓钓鱼,走下亲朋好友。但从此归于“凡人”,只使与一般城市事业单位白领与政府科级干部退休相比,在经济上也多有不如!
       问题他是博士身份!也是从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的,出过国留过洋的。
       丙方案,博士的夫人晚年也早逝了,博士在70多岁时再次面临单身生活难题。因此博士决心再娶。
       由于每个月拥有5000多元退休金,只使年已70,博士在中国乡下要再娶妻子还是完全有吸引力的。但由于毕竟钱不很多,博士只能够从那些死了丈夫或者离婚的四五十岁的女人中选择再婚对象或者从越南缅甸偷渡入中国的年轻女人中选择婚姻对象。
      问题是如果选择越南缅甸年轻女人再婚,由于文化教育程度相差极大,博士能够接受吗?!而博士的孩子由于父亲再娶,恐怕也会极力反对,由其是父亲的少妻可能再生孩子,因为这可能会让前妻的孩子面临“分家产”难题。
       因此,博士最后只能够从死去丈夫或者离婚的城市中年女人中选择再婚对象。因为这样与博士的文化程度相差也不太大,但这些中年妇女大多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古稀之年5000多退休金的博士也无法轻松抚养大孩子了。因此再婚的博士也无法再多生一窝孩子了。
       总结章。如果不是拔尖人才,只使是博士身份,在北美当卡车司机都未必差过回中国当一般白领。
        由于住房价格与“身份溢价效应”差距很大。一般留学博士回国在目前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已经没有必要了。只要能够留在北美,不能够赚钱,赚名声但起码能够“赚人(包括女人与孩子)”。
       当然,做卡车司机也是技术活,如果留学博士连在北美做卡车司机,水电工,下水管修理工,补屋顶漏水工这样的技术活也做不了,只能够在唐人街洗碗。那么留美博士们倒不如回国找下运气了。
        但是,如果是潘建伟之类大人物,无法在那个国家都是非常吃得开的。问题是牛人都是少数的。因此留美博士们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定位好自己的方向,不到最后阶段不要轻易回国,由其是回国的目的仅仅是“捞”个普遍白领职业的,这倒不如一开始就改行在北美做卡车司机与水电工,更来得长远与有价值。
       因此,在此留美博士们必须切记!人生没有回头路啊!
高凉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