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监船改造为海警船:如“女人分娩”般重生(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22:11
海监船改造为海警船:如“女人分娩”般重生(图)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海洋报 







中国海警1310船厂修中

  为实现中国海监总队提出的“全面提高船舶安全性能、全面改善船舶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船舶工况和状态”三大目标,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按照上级部署,从去年9月开始先后将“中国海监110”船、“中国海监111”船、“中国海监112”船送入青岛4808船厂进行维修改造,舷号重新编为“中国海警1310”船、“中国海警1411”船、“中国海警1212”船,目前这几艘船舶仍在厂修中。
  “船舶进厂维修就像女人分娩一样,是一次升级,也是一次重生”
  “船舶进厂维修就像女人分娩一样,是一次升级,也是一次重生。我们每个船员要扮演两个角色,既是‘护士’也是‘医生’”。“中国海警1310”船轮机长邹东幽默的一段话把船舶维修改造研讨会的氛围提起来了,船员们各抒己见。
  “我觉得应该把锅炉改小,以适应改装后的使用”“我认为机舱操纵室应该由第三层搬至第二层,便于操作和观察”“我建议副机与配电板安装在一层,有利于管理与操作”等一系列意见建议被船员提出来,并记录下来。
  轮机长邹东告诉笔者,在外行人看来,船舶进厂维修是厂家的事,与船员无关,这是门外汉的见解。实际上船员对机器设备的了解是最为透彻的,哪里过于复杂、哪里设计不合理、哪个设备故障多、哪个位置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他们都心中有数。召开船舶维修改造研讨会就是对船舶进行“手术”前的一次“把脉”,“把脉”准不准直接关系到船舶“手术后”的性能状态。
  “把脉”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在将近1个月的时间里,全船每个人对自己所分管的设备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会诊,再将结果拿到会议上进行研讨,最终形成厂修项目维修报告材料,经审批后制订厂修方案。
  船舶进厂后,全体船员将根据厂修方案上的计划与厂修工人一同对船舶“对症下药”。在4个多月的厂修时间里,要完成船舶进坞、住舱改造、船体涂装、旧设备拆卸和出舱、新设备进舱与安装等环节。在忙碌的厂修工作中,轮机长邹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医生把脉,护士陪护,我们既是‘医生’又是‘护士’。”笔者获知,在接下来的厂修工作中,3艘船舶将陆续完成新设备进舱、安装调试、船舱改造、船舶海试等环节。
  随着3台新型发电机进舱组装完毕,“中国海警1310”船轮机长邹东告诉笔者,这3台发电机进舱预示着全船电力保障系数得到提高,船员值班繁杂的工作流程也得到了改善。原来的3台发电机是建船初期与船舶一同建造的,发电机的工龄和船龄一样长,性能严重退化且故障频发,工况大不如从前,操作运行管理属于半自动化。新进舱的3台发电机,在操作运行管理中实现了全自动化,性能提高的同时节约了人力。电工涂洋对笔者说:“以前光‘伺候’发电机就得两个人,抽空上个洗手间都不敢,现在我一个人就能搞定了。”
  船舶维修改造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斟酌,考虑是否合理,自然少不了船员驻厂,协助工人一同完成维修改造项目。从工人每天早上开工到下班,驻厂船员需要一直协助工人完成当日厂修工作。到晚上,驻厂船员还要相继完成舱底管道巡视、设备检查、电器检测等工作。有一次,为了配合工人第二天的维修项目进度,3名驻厂船员连夜加班,检测和校对白天工人拆下来的高压泵的性能参数,等到检测和校对完毕时已是凌晨两点了。
  随着高性能设备进舱组装,机舱改造工作也在同时进行。“中国海警1310”船大管轮孙乃毅告诉笔者,当初在确定机舱改造方案时,总共形成了3套方案,经过反复推敲和模拟值班后才最终确定了其中一套方案。在孙乃毅的带领下,笔者走进了正在改造的机舱操作室,他对笔者说:“机舱改造完善后,值班人员只要按着值班路线示意图巡视一趟,就可以把整个机舱设备检查完毕,既减少了值班人员,也节省了巡视时间,同时还能在操纵室通过视频遥控装置,掌握主机24小时运行的实时情况。”
  在船员郝磊的带领下,笔者进入了船员驻厂期间的生活住舱,10平方米左右的船舱,放置着上下铺的8张床,房中间1张办公桌,4把凳子,靠墙两侧有2个衣橱,狭小的空间显得很拥挤。原来,其他住舱床铺在进厂不久后被切割,需重新优化设计装修,轮机部门8名驻厂船员已在这个狭小的空间生活、工作近4个月时间,秋天在这里抵抗了“秋老虎”,现在又迎来了冬天的严寒。“等维修结束后,我们就可以住进宽敞舒适的2人舱了,每个房间还能配备电视机。”走出住舱时船员郝磊兴奋地说。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1-10/5720334.shtml


海监船改造为海警船:如“女人分娩”般重生(图)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海洋报 







中国海警1310船厂修中
  为实现中国海监总队提出的“全面提高船舶安全性能、全面改善船舶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船舶工况和状态”三大目标,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按照上级部署,从去年9月开始先后将“中国海监110”船、“中国海监111”船、“中国海监112”船送入青岛4808船厂进行维修改造,舷号重新编为“中国海警1310”船、“中国海警1411”船、“中国海警1212”船,目前这几艘船舶仍在厂修中。
  “船舶进厂维修就像女人分娩一样,是一次升级,也是一次重生”
  “船舶进厂维修就像女人分娩一样,是一次升级,也是一次重生。我们每个船员要扮演两个角色,既是‘护士’也是‘医生’”。“中国海警1310”船轮机长邹东幽默的一段话把船舶维修改造研讨会的氛围提起来了,船员们各抒己见。
  “我觉得应该把锅炉改小,以适应改装后的使用”“我认为机舱操纵室应该由第三层搬至第二层,便于操作和观察”“我建议副机与配电板安装在一层,有利于管理与操作”等一系列意见建议被船员提出来,并记录下来。
  轮机长邹东告诉笔者,在外行人看来,船舶进厂维修是厂家的事,与船员无关,这是门外汉的见解。实际上船员对机器设备的了解是最为透彻的,哪里过于复杂、哪里设计不合理、哪个设备故障多、哪个位置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他们都心中有数。召开船舶维修改造研讨会就是对船舶进行“手术”前的一次“把脉”,“把脉”准不准直接关系到船舶“手术后”的性能状态。
  “把脉”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在将近1个月的时间里,全船每个人对自己所分管的设备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会诊,再将结果拿到会议上进行研讨,最终形成厂修项目维修报告材料,经审批后制订厂修方案。
  船舶进厂后,全体船员将根据厂修方案上的计划与厂修工人一同对船舶“对症下药”。在4个多月的厂修时间里,要完成船舶进坞、住舱改造、船体涂装、旧设备拆卸和出舱、新设备进舱与安装等环节。在忙碌的厂修工作中,轮机长邹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医生把脉,护士陪护,我们既是‘医生’又是‘护士’。”笔者获知,在接下来的厂修工作中,3艘船舶将陆续完成新设备进舱、安装调试、船舱改造、船舶海试等环节。
  随着3台新型发电机进舱组装完毕,“中国海警1310”船轮机长邹东告诉笔者,这3台发电机进舱预示着全船电力保障系数得到提高,船员值班繁杂的工作流程也得到了改善。原来的3台发电机是建船初期与船舶一同建造的,发电机的工龄和船龄一样长,性能严重退化且故障频发,工况大不如从前,操作运行管理属于半自动化。新进舱的3台发电机,在操作运行管理中实现了全自动化,性能提高的同时节约了人力。电工涂洋对笔者说:“以前光‘伺候’发电机就得两个人,抽空上个洗手间都不敢,现在我一个人就能搞定了。”
  船舶维修改造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斟酌,考虑是否合理,自然少不了船员驻厂,协助工人一同完成维修改造项目。从工人每天早上开工到下班,驻厂船员需要一直协助工人完成当日厂修工作。到晚上,驻厂船员还要相继完成舱底管道巡视、设备检查、电器检测等工作。有一次,为了配合工人第二天的维修项目进度,3名驻厂船员连夜加班,检测和校对白天工人拆下来的高压泵的性能参数,等到检测和校对完毕时已是凌晨两点了。
  随着高性能设备进舱组装,机舱改造工作也在同时进行。“中国海警1310”船大管轮孙乃毅告诉笔者,当初在确定机舱改造方案时,总共形成了3套方案,经过反复推敲和模拟值班后才最终确定了其中一套方案。在孙乃毅的带领下,笔者走进了正在改造的机舱操作室,他对笔者说:“机舱改造完善后,值班人员只要按着值班路线示意图巡视一趟,就可以把整个机舱设备检查完毕,既减少了值班人员,也节省了巡视时间,同时还能在操纵室通过视频遥控装置,掌握主机24小时运行的实时情况。”
  在船员郝磊的带领下,笔者进入了船员驻厂期间的生活住舱,10平方米左右的船舱,放置着上下铺的8张床,房中间1张办公桌,4把凳子,靠墙两侧有2个衣橱,狭小的空间显得很拥挤。原来,其他住舱床铺在进厂不久后被切割,需重新优化设计装修,轮机部门8名驻厂船员已在这个狭小的空间生活、工作近4个月时间,秋天在这里抵抗了“秋老虎”,现在又迎来了冬天的严寒。“等维修结束后,我们就可以住进宽敞舒适的2人舱了,每个房间还能配备电视机。”走出住舱时船员郝磊兴奋地说。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1-10/5720334.shtml



新组装的发电机进机舱
  “船舶进厂升级改造,船员专业水平也得跟上去,不能让装备等人”
  此次船舶维修改造,主要是3艘转隶船舶,这些船船龄老、设备性能退化,无法完全适应海监维权巡航执法的需要。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政委秦镜辉告诉笔者,此次维修改造除了改善船舶工作和生活设施、强化船舶综合性能外,更着重修复船舶动力设备、提升船舶维权执法能力,打造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执法公务船。所以在提升船舶硬件实力的同时,船员业务水平也需要跟进,不然新设备就成了一种摆设。
  “船舶进厂升级改造,船员专业水平也得跟上去,不能让装备等人。”这是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支队长崔晓军在一次交接班上说的话。船舶技术性能的升级,要求船员整体素质也随之升级。为此,中国海监第一支队利用厂修的时机,从新设备进舱安装调试到新设备操作管理,要求船员多看、多想、多问,通过读设备说明、查技术资料等方式自学,了解各种设备的构造、规范、使用,掌握船舶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
  进入“中国海警1310”船应急发电室,笔者看到4名船员正在新安装的电控装置面前请教工厂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拿着电路图纸向船员讲解新设备的电路走向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船员一边询问一边记录,互相之间有问有答。技术人员看见我时说道:“你也过来听一听吧,算上你,我在海警船上有5个徒弟了。”“中国海警1310”船政委刘春宝告诉笔者,船舶进厂升级改造以来,船员日常工作量虽然增加了,但是船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不减。随着新设备陆续进舱,船员为尽早掌握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在船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新业务,掌握新设备”的学习热潮。
  据了解,3艘船舶转隶以来,该支队为使转隶船和83名转隶船员尽快实现与中国海监队伍“合编、合心、合力、合拍”的目标,多次组织船员进行专业基础业务培训和中国海监船员管理培训,83名船员相继取得了船员四小证和船员上岗证。中国海监第一支队借此厂修机会,趁热打铁,先后组织83名船员轮流进行业务培训,将厂修工作与提升船员业务水平相结合,做到船舶升级改造和船员业务提升两不误,实现转隶船舶和转隶船员的“升级蜕变”。
  曾经在海军某部工作数十载,现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的刘心成说:“曾是‘海军人’,现为‘海洋人’,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行,转隶船舶和船员在海洋新形势下,通过适应职能转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继续踏波斩浪,驰骋海疆,续写对祖国的忠诚。”(孙鼎)